宅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相關作文20篇

宅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篇1

高二作文 ,860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隨著生活軌跡的不斷推進,人們也創造出了更多的用來形容現代生活方式的詞語。“宅”就是其中一個,當科技越來越人性化,人們生活越來越便利,大家開始不願意出門,不願意維繫那些表面關係儘量減少外出。那麼人們變“宅”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宅,時常是一種自嘲的口吻來形容。在日本,它是一個貶義詞,通常指人類接觸有障礙的的一種生活方式。但在中國“宅”字確有所延伸,在某種程度上,它象徵著一種新文化的開始,也是一種新的流行生活方式的開始,而非一種病態詞彙。

宅,在當代或許是一種姿態。宅在家中調節自我,靜思提升,又或者精神空虛不願與外界交流,逃避現實還原自我的生活態度等等,細細推敲這與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不無關係。而現如今的我們不也正受著影響嘛,隨著網路的飛速普及,虛擬世界正便捷我們的生活,也在不斷滿足大家的獵奇的心理,我們只需要宅在家裡便可以做我們所想,行我們所要,這不正是當代人們選擇宅的姿態生活的原因嘛。

宅,或許是一種境界。古人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陶淵明看清了官場狡詐,勾心鬥角,對自己踏入仕途的醒悟與悔恨,晚年他依然辭去官職,奔向隱居的田園生活。“宅”,也是一種隱居,在這充滿浮躁之氣,爭名逐利的社會,“宅”於內心,“宅”於一片淨土,不為花花綠綠的慾望所累,“宅”是一種境界。

宅,也是一種貢獻。最近我國正在面臨一個對我們全體人民的考驗——“新型肺炎”。這種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得的肺炎,經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傳播速度極快,殺傷力極大。然而面對這次危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個本該親戚團聚的時候待在家裡,不拜年不聚餐,不給國家添麻煩,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一時之宅,閉關蓄力,出宅之時,厚積薄發,演繹精彩人生。

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673字

從我們跨進學校大門的那天起,老師就倡導和鼓勵我們勤讀課外書,讓我們在書的海洋裡探尋一個又一個未知的世界。我們班的每一個同學都讀了很多的書,有科學類的,有童話類的,有文學類的,還有一些名著……。那麼,讀書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感覺呢?有的同學可能會無奈地說:“是媽媽逼迫的,是老師佈置的,我要為完成任務而讀書。”如果是這樣,那麼讀書對於你來說不但沒有獲得快樂,反而成了負擔,這樣的讀書是毫無意義的。

讀書有很多的好處: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讀書能開闊我們的眼界,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修養……。但對於我來說讀書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在我很小的時候,那時還不識字,每晚睡前媽媽都會給我讀書,從簡單的繪本讀到純文字的小說,睡前讀書如同我家一種神聖的儀式,一年365天,我都是聽著媽媽讀的故事安然入睡的,從不間斷。隨著認識的字越來越多,我開始試著讀書給爸爸媽媽聽,從當初“你讀的不錯!”到“你讀得太棒了!”,從中我收穫了成功的喜悅,就這樣,我喜歡上了讀書。閒暇的時候,我會找個舒適的地方,在身邊擺上一堆零食,拿起一本我喜歡的書,抱著我最寵愛的玩偶,美滋滋地享受美好的時光,這便是我每天最嚮往的時刻。

我討厭那種“讀書無用”的說法,也不喜歡那種“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論調,因為它們把讀書太庸俗化了,太功利化了。其實,讀書就是讀書,它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不該給讀書附加太多的意義。讀書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意識,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生活。當我們多去體驗讀書,就能感受到它對你的改變,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你就會像我一樣愛上讀書,愛上生活!

樂觀也是一種生活 篇3

國三作文 ,711字

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曉起推窗,如見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似仙人臨鏡梳髮。

若生為林木,我當欣欣而向榮。

若生為幽草,我當悽悽而搖翠。

如果你是小草,就不要羨慕大樹的的偉岸參天。你依然可以長成一片翠綠;如果你是麻雀,就不要羨慕雄鷹的搏擊飛翔,你依然可以在天空自由飛翔;如果你是小溪,就不要羨慕大海的驚濤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間自由流淌;生而為人,就不要羨慕別人的天賜良機,做回自己,展現出自己的風采,樂觀地面對一切。

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似乎成為了畫界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若刻意模仿,必定邯鄲學步。徐悲鴻之後,有多少匹駿馬在任意賓士出一卷平川,但齊白石之後,又有多少隻蝦隨意舞動於那一紙清波上。

如果說生活是一座壁立千仞的高峰,那麼我們就不需要為登頂不成而惆悵,我們依然可以在峰迴路轉的途中欣賞美景。

作家莎士比亞曾說過:“再好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再愛的人也有遠走的一天,再美的夢也有甦醒的一天。”該放棄的決不保留,該珍惜的決不放手,別人可以擁有“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巨集圖,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也可以擁有“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美景。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事情,用心才有效;夢想是現在和未來之間的事情,踏實的行走才能靠近;樂觀是選擇與不選擇之間的事情,選擇樂觀也是一種生活。

在漫畫《哆啦A夢》中,大雄一共被胖虎揍了173次,被老師罵了60次,被媽媽罵了327次,掉進水溝14次,大雄活得多麼悲劇,可他還是很樂觀地活著,堅持著,相信他以後一定會娶靜香。

青春那麼短,夢想那麼短,樂觀也是一種生活。

世界很大,夢想很遠。我們用線條勾勒這個世界,用濃墨描繪夢想;用激情鋪就夢想之途,用成功開啟世界之窗。

等待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篇4

國一作文 ,897字

儘管詩人高喊“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但有些事還是急不得……

前幾年暑假,閒來無事,我就央求媽媽教我做蛋糕。我們把一切材料準備好後就開始製作。首先把麵粉和水攪拌在一起,揉成一個麵糰;然後“打雞蛋”。攪好雞蛋後,就沒我的事了,因為當時還小,媽媽讓我在一旁待著。看著媽媽忙碌的身影,“我要去幫忙。”我想。剛走過去就被雞蛋殼絆倒了,要不是媽媽扶住了,我就要洗“雞蛋澡”了。

終於,一切就緒。媽媽把“未成熟”的蛋糕放進烤箱後,對我說:“我去洗衣服,15分鐘後喊我一下,蛋糕就做好了。”“嗯!”我高興地點了點頭。過了10分鐘,蛋糕的香味飄了出來。我以為做好了,就打開了烤箱,想拿出蛋糕。“啊!”我大叫一聲。媽媽急忙跑了過來,“怎麼了,怎麼了?”媽媽看我的手紅紅的,似乎明白了一些:“不是告訴你要喊我嗎?再說蛋糕還沒熟呢!”“啊?”我說,“唉,早知道我就不打開了。

這倒好,蛋糕沒吃成,手也燙傷了,我等等不就好了。”我一邊看著我的手一邊說。

這次,讓我記住了這個教訓。

雖然記住了,可我的老毛病還是改不了——心急。

媽媽天天給我佈置20道計算題,做不完就不讓玩,而且還有時間限制,30分鐘。我邊玩邊做,做完10道題後,還有7分鐘。“這可怎麼辦?”我有些著急,可越急就越愛出錯,手也跟著不聽使喚。最後我想:還有7分鐘,快點應該能行。我急忙算數,“寫完了。”我說。剛好卡在了最後1分鐘,結果也沒檢查。媽媽一看錯了5道題,還都很簡單,把我說了一頓。這是我想起的第一次的慘痛教訓,心想:我要是等等,和媽媽多要幾分鐘,也不會有這個結局呀!唉!

吸取了這兩次的教訓,我把心急的毛病改了。

一些事情急不得,等待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孝敬父母是一種生活習慣 篇5

孝敬父母是一種生活習 ,867字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經小雅蓼莪》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意思是父母生我養我,拉扯我長大呵護至備,我想好好報答,但上天無情,想要報答父母也沒有機會了。父母養育子女並不求回報,只一心想子女健康長大成人。烏鴉能反哺,羊羔能跪乳,作為子女的我們定要充滿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回報這份養育之恩。

孝敬父母是一件即容易又困難的事情,困難是因為我們時刻被濃濃的愛包圍著卻無所知,或認為很理所應當,習慣了被愛而不會愛人;容易是隻要我們把孝敬、關心父母看做一件常事,形成習慣就非常容易了。

孝敬父母是一種生活習慣。在我成長的歲月裡養成了很多的習慣,比如在回家的時候會大聲說“我回來了!”;在外出的時候會輕聲說“我走了,再見!”;週末的時候早起給爸爸媽媽去買早餐。如果有事不能正常回家,則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免得他們擔心。平常的時候我也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飯後收拾餐桌,掃地、擦窗戶等等。在媽媽下班很累的時候,我會自覺地幫她捶捶背捏捏肩,倒杯水。爸爸工作忙,經常出差,我就在他出差的行李包中塞一些好吃的零食。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瞭解到孩子的生日其實就是媽媽的“母難日”,可媽媽只記得我的生日而忘了她的疼和痛。於是在我生日那天,我就悄悄地給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做了一份炒雞蛋。在我端給媽媽的時候,她眼睛就紅了,還趁我不注意的抹了抹眼淚。看媽媽吃的津津有味,我也嚐了嚐,一進嘴就吐了出來:很淡,還有些苦。哎,忘了放鹽,雞蛋也炒糊了。媽媽卻吃的一乾二淨,還笑著說只要是我做的就好吃。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以後每年生日都給媽媽做一盤菜。第二次是開水煮蛋、第三次是炸薯條、第四次是炸雞腿。去年生日的時候,媽媽出差不在家,我就在畫紙上畫了最喜歡的水果披薩餅和可樂,回來的時候送給她。每次看著媽媽開心的微笑,我也非常的快樂。

孝敬父母並不是非要給他們很多錢,也不是非要買個大房子,而是在平時養成習慣,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父母健康快樂。孝是順從,敬是呵護,所以

勞動也是一種生存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15字

五一勞動節來臨,名副其實,這一天當然少不了勞動,今天我要去外婆家幫忙。

怎麼個幫法,也就是遞磚,因為我外婆家新樓房已建好,只有屋後衛生間還沒有完工,而我就擔任了一個小小的遞磚工。

其實我是很不情願去的,因為那事肯定辛苦也很無聊,沒有小朋友陪伴,而且沒有電視和網路,簡直像個“野人部落”。可是,這裡以前是我的家,我曾經在那裡生活了近十年,與小朋友們玩耍,非常開心。不知為什麼,現在長大了,又不喜歡來這裡了。要不是爸爸偏要我去,我可沒那個閒情。可我爸說,今天是勞動節,我們要過一個特別的節日,既可以給外公外婆幫一點忙,又可以磨鍊意志,還可以增強生存能力。

我來到廖王,放眼望去,一點沒變,路上沒有人,許多人都不想出來,靜靜的待在家裡,白天顯得和黑夜一樣寂靜,死氣沉沉。

我先後跟瓦匠師傅問了好,也跟親戚們打了個招呼,因為幫我們做事的都是親戚。

我馬上便開始了我的工作,我接過一塊塊粗糙的磚,手裡很不舒服,爸爸說:“做屋不容易啊,假如有一天我們老了,你若不會勞動,哪提什麼生存,你可不要嫌苦嫌累啊。”幹了大約一小時後,衛生間建好了。正好也到了午飯時間,我大喊一聲:“收工啦!”

看著這個小小的衛生間,我和爸爸抹了一把汗,同時笑了。這小小的衛生間,雖說不好看,可它卻凝聚了我一滴滴的汗水。爸爸對我翹起大拇指,彷彿是讚賞我的生存能力……

錯失是一種生活常態 篇7

國一作文 ,1389字

錯失,是一種生活常態。

“錯”即錯過,“失”即失去,錯過了便會失去。而日常中,錯失是一種生活常態。

生活中,我們總是在錯失。早上起床,媽媽叫晚了,怒氣衝衝起床的你錯失的很可能是一頓精心準備過的早餐,一張溫柔的、笑意吟吟的臉。到了學校,猛地發現一科作業沒有寫完,被老師罰站到教室後面,心情雪上加霜,於是,錯失了一節課,錯失了一份認真上課的興致。中午吃飯,食堂隊伍龍一般的長,禁止也禁止不了的插隊令你苦不堪言,滿眼荒唐令你怒火中燒,好不容易打到飯卻發現喜歡的品種早已被別人收入腹中,“水逆”、“倒黴”,甚至“TMD”在你腦中連續湧出,於是錯失了一份吃飯的好心情,一道道依舊美味的菜餚……

不僅生活如此,歷史也如此。

項羽因自己的躊躇,錯失了殺掉劉邦的絕佳機會,而錯失天下;元帝因一時的疏忽,錯失了昭君;李元吉因手下的不慎,錯失了幹掉李世民的一箭,而錯失了性命;李鴻章因水師兵力不濟,錯失了攻打日兵的良機,而錯失了整個北洋艦隊……

如此看來,我們的確總在錯失,只不過,普通人錯失失小,名人錯失失大。

其實,也未必。

我們因為工作的忙碌、學業的繁雜,不曾抽時間多看望長輩。等長輩住院了、去世了,有時連最後一面都見不上,守在靈堂前痛苦流涕回憶往昔,這樣悲痛的錯失真不比項羽烏江自刎時的自責、悔意小。平時養寵物,精細久了,一日疏忽,寵物生了病,看著被醫院榨扁的錢包,這一時間內心的起伏跌宕還真和元帝失昭君不相上下。眼看出門,卻忘記了擦BB霜,只得回去重新收拾,再下樓,看公交已走,到公司面對上司的死亡的凝視,還真想失掉性命算了;那有什麼和北洋艦隊比呢,那大概就是好不容易寫完一篇2萬字論文卻發現沒有儲存,而明天又要上交了吧。

如此看來,因社會地位不同而造就的錯失對社會而言大小不同,對於個人而言,性質、大小是不分伯仲的。

那怎樣才能避免錯失呢?

我認為,能否避免取決於個人定義。有人認為,打哈欠都會錯失五秒,所以措施無可避免;但也有人認為,只有事後不覺悔,就都不算錯失。那就好辦了。因為博大精深的《論語》告訴我們,與“錯失”一詞同音的,還有“措施”一詞。很簡單,不想錯失,就採取措施。

不想試後錯失獎勵,就在考前發奮努力,念三遍“錦鯉附體”實在抵不上解·道壓軸大題;不想錯失吃飯的心情,就一下課衝往食堂,成為第一個排隊的人,還有哪個不長眼的人能敢插隊;不想錯失早班車,就早三分鐘下樓,就算公交晚點,好歹理由充分。

如此看來,錯失並非不是生活常態,萬事想齊備,錯失不就不來了嗎?

非也非也。我們都知“計劃不如變化”。採取的措施再完備,也趕不上天氣預報中的多雲轉小雨呀。只是,小雨下起時你風度翩翩地從包中拿起準備好的雨傘,相比於其他行人的狼狽,那褲腿上的一兩滴雨水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吧。

如此看來,錯失是一種生活常態,可錯失之前採取“措施”,錯失的大小還是可以改變的。

亡羊補牢,尚且為時不晚。不想“錯失”,還是快點採取“措施”吧。

感悟生活——獨處,也是一種享受 篇8

國三作文 ,1047字

暑假的到來,讓我迎來了休息的機會,然而也同時讓我面對著一個問題—獨處,獨自一人在家。

歲歲年年中,我們面對著各種狀況,不過就我個人來說,是一個極喜歡熱鬧的人,按道理說,我這人是很怕寂寞,很怕獨處的,但是慢慢的我卻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有時獨處,也是一種享受。

我喜歡在一個陽光的下午,躲進自己的小屋裡,開啟電腦聽聽音樂,最好能在炎熱的夏天裡,開啟空調,邊舔著可愛的冰淇淋邊寫著作業,享受那寬鬆,寬敞,寬容的下午,寫到即興之處,還能隨著音樂哼兩聲小曲,感受著那沒人打擾沒事煩憂的下午時光。

獨處,總是帶給我一片自由的思考天地。當我獨自望向那藍藍的天空,耳邊傳來窗外樹上的鳥鳴聲,思想的細胞便不由自主的動了起來,或許在平常不願問津的麻煩問題也在當時迎刃而解,在平時怎麼也想不明白的問題卻也突然豁然開朗。此時的我,不禁要衝那藍天微微一笑,感謝那寧靜平和的環境帶給了我一塊最好最純淨的思考天地。

獨處,帶給我從一塊未有過的寧靜平原。自己泡上一杯茶,彷彿自己被環繞在群山之中,眼前沒有煩惱,沒有瑣事,沒有失敗,沒有功利,只有一望神怡的青山翠鳥,只有微風掃過的點點綠葉。或許有時大腦裡沒東西是那麼開心的一件事,暫時放下一切,眼前只有美麗的景色,腦袋裡也只有兒時的點點有趣記憶,或許想到開心處,自己本是緊抿的雙脣會突然放開,笑出聲呢。或許有人會說那是痴了,但是在我看來那是從靈魂深處的放鬆與釋懷。

習慣於熱鬧的我,從來是最討厭寂寞的,看著滿世界都是人,卻沒有人能與我說說話,解解悶,這似乎是我最怕的一種情緒,寂寞,使我焦躁,使我失去了好心情,然而人是需要調節自己的寂寞的,獨處,成了我抵禦寂寞最好的聯絡場景。不一定要與人去交流,獨處時突然讓我明白,其實世界上的萬物都是有自己的語言的,用心去與樹與鳥與水交流,又有何能讓你寂寞呢?

獨處,還給了我一片心靈的自由。只有一個人的地方,我不必偽裝,不必裝得很堅強,可以想笑就仰天長嘯,想哭就可以哭他個酣暢,還原到最原始的自己,這難道不好嗎?感受著最原始的自己,感受著自己獨處的暢快,不必顧慮他人的言語,不必揣測著別人的想法,不必顧慮這不幹自己事情的一切一切!或許這時你才能看清真實的自己,自由的自己。

如果你不能在人群中做到心如止水,那麼請試試獨處吧,你會看到最平和的自己。因為獨處,讓你的內心沒有了爭端,沒有的掙扎。

有人說獨處是孤獨的,但是我卻認為不是的,正是因為獨處,才帶給我一種不一樣的享受,沒有喧囂,沒有爭吵,沒有顧慮。

只有一派寧靜。

寧靜。

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 篇9

國一作文 ,768字

一陣車輪壓軋過稀泥的聲音傳來。汽車的轟鳴聲隨之而止。我有些疲倦地跳下了車,看著漆黑的天空,沒有一點光。我摸索著進了屋。看一眼門外,沒有星星和月亮,只有一大灘黑色。

無趣,太無趣了。我拖著疲倦的身子躺在床上,一想到又要在這沒有無線網路,電視。一天除了吃,吃了睡的之外就沒有其他的事可做了。我越想越無奈。稀裡糊塗的睡著了。

第二天,一睜眼我發現周圍仍是一片漆黑,只有窗戶外透進了幾束光,我出門後,眼睛突然遭了重擊一樣,感覺好刺眼。原來已經正午了,空氣中有一陣寒氣,地上溼漉漉的,還有昨天汽車壓過的痕跡,這裡的生活就像這泥土,平平整整隻有一點點痕跡,太過於平淡無奇了!

吃過午飯後,我獨自一人來回在坪裡晃盪,母雞們不叫了。寒氣讓他們沒了往日的威風,都躲在樹下。狗在柴火邊打著盹。我手冰涼,感緊把手放在炭火邊烤。

母親來了之後,白天幫外婆在那做飯,一到下午,晚上就睡覺,也沒事可做。外婆一個人總喜歡自言自語。有時小聲嘀咕著,還笑了起來。家人們和牲畜們呆在這似乎都過得很安穩。

漸漸的,我不再覺得特別無聊,我依舊自己在坪子上或田地裡走一走,沒覺得什麼有趣的。我走在一望無際的田地。我覺得整個世界都是我的一樣。風一吹雖然很冷,但讓我感覺很舒服。我開始喜歡上這種感覺,這讓我覺得日子也沒有那麼漫長了。

我有時睡午覺醒來,覺得很舒適。不要想太多,生活就是這麼簡單,母親做做飯。看著狗踩翻炭盆,然後被燙的滿嘴怪叫,然後狼狽的跑走的樣子。我們都笑了起來,沒有任何的掩飾,壓力和包袱。大家都是真實的發自內心的笑了。

這幾天讓我愛上了這種平淡的生活。我似乎真切地體會到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那種平淡樸實的情境。

那種平淡的生活,讓人能釋放出心中的負擔。做出最本真的自己。現在我才明白。

原來,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

卑微也是一種活法 篇10

高一作文 ,861字

在盎然的春意裡,並不是所有人都只看到高大的樹木而忽略了卑微的小草;在花色重重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只驚歎於雍榮的牡丹而漏掉了平凡的薔薇;在涓涓流水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只觀仰洶湧的大海而忘卻了恬靜的小溪。

在我們的觀念裡,總習慣將差的與好的進行對比,將弱的與強的進行對比,認為一個人要活得精彩,活得自在,就必須為人上人。可這些人忘卻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為強者,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好一個弱者;並不是所有的光環都罩在強者頭上,也並不是所有的不幸都覆蓋在弱者身上。其實,卑微也是一種活法。

眾所周知,螞蟻是卑微的,可是團結能使它們抬動大於自身重量幾十倍的食物,能使它們在火災發生的時候滾成一個雪球躲避生命的浩劫。相對於螞蟻,人應該是強大的,可是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是否所有的人都願意伸出援助的手呢?在你處於危難之中的時候,是否大多數都願意為你而捨己呢?不見得吧!誠然,力量的強大能說明什麼呢?它並不能戰勝心靈的卑微。縱然卑微,但它也可成為一種力量,因為它可以只“微”而不“卑”。

也許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在努力改掉自己的缺點,試圖使自己更完美,可是完美只不過是人們在尋找平衡時找出來的一種境界,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因此,我們大可以放聲說,我們不必完美。當然,這並不是教給我們學會沉淪,不是教給我們逃避現實,更不是教給我們墮落。我們雖然無法達到完美,但我們也決不允許更多的缺點。

很多人都把一個名人或一個成功人士當作偶像去崇拜,去追求,去模仿,他們覺得和自己的偶像穿一樣的衣服是一種光榮,覺得和自己的偶像擁有同一種品牌的化妝品是一種自豪,覺得和自己的偶像走一樣的步調是一種榮耀。可是,當別人評價你和某某很像時,你是否只感到了舒心,而不曾感到刺耳呢?為什麼別人說你是別人的克隆而生活得沒有自我呢?別人雖然有別人的輝煌和光榮,我雖然卑微但我就是我,為什麼要因為別人而迷失了自己的優點?不要害怕卑微,卑微也會有金子般的發光點,就像蜘蛛,雖然它總是躲在角落,可它依然有自己充實、幸福的生活。

無論何時何地,請不要忘記卑微也是一種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