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使用碎片化閱讀相關作文20篇

學會使用碎片化閱讀 篇1

學會使用碎片化閱讀作 ,1131字

在資訊普及的今天,資訊科技已經遍佈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可以輕鬆地通過手機、電腦等,快速獲得大量的資訊。城市中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人們在上班途中、上學路上有著短暫的休息時間,也就漸漸地習慣於瞭解短小精煉的社會資訊,或尋找短小的文章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碎片化閱讀是人們在生存的壓力下充實自己的方式,同時也是越來越浮躁以及急功近利的一種變相的體現。

碎片化閱讀之所以如此普遍,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長時間的紙質閱讀對於快節奏生活的城市人來說太過奢侈。碎片化閱讀卻能方便人們,既低成本,又即時地獲取許多包羅永珍的知識。刷微博、朋友圈等更是帶給了人們一種皇上批閱奏摺般的快感,可讓人們足不出戶,卻聽聞天下事。

適用於快節奏生活的碎片化閱讀在帶給人們輕鬆閱讀的同時,其弊端也不容小視。

在閱讀紙質書時,我們會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思辨。但在我們閱讀片段式的文章時,我們可能會在幾分鐘的時間內,卻閱讀了多個領域的知識,因此我們喪失了在長篇閱讀的過程中可獲得的邏輯推理能力,而依賴於碎片化閱讀這種被動性地獲取知識,面對長篇文章時,反而產生了恐懼,失去了原本的閱讀分析能力。

碎片化閱讀的利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知曉,那碎片化閱讀到底是應該推崇,還是應該避免呢?許多人也為此而迷茫。

既然碎片化閱讀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產物,那麼它的存在必然是有其價值的。例如在古代《論語》就是以片段式讀物的形式呈現給大家的,但其句句言簡意賅,造就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奇蹟。《論語》包含了歷史的沉澱,經歷了學者的精煉,是一種文化的精髓,可以引導後人獲得一種深刻感悟。而當今的快捷的碎片化閱讀,能讓越來越多的讀者,免費的涉獵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和資訊,既有能讓自己學到想要的東西,解答生活疑問的訊息,也有似是而非,甚至錯誤百出的垃圾資訊,充斥在人們眼前,誤導著人們。

其問題的根源,實則在於碎片化閱讀,能在短時間內提供給我們龐大的資訊量,而這些資訊,在沒有經過我們精細的分析和思考的情況下,越積越多,從而使我們感到思維混亂。而我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又沒有能長期在紙質化閱讀的訓練下得到提升,面對如此龐大的知識,我們無以篩選,便選擇了逃避對其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瞭解其表面知識,所以我們的精神便得不到內在提升。當我們真的需要應用這些知識時,卻又會被這些知識所困,接著又去用資訊裝置,再去獲得一些碎片式的知識,而形成了惡性迴圈。

可見碎片化閱讀本無錯,只是我們沒有能很好的利用這種快捷的閱讀方式。我們若能抽出一些時間,能暫停下來,想一想,思考一下,或許能將碎片化閱讀的優勢更加充分的體現出來,而獲得內在的提升。這或許會耽擱一些時間,但這種時間的留白,在快節奏生活中,是否也是人類思想的進一步階梯呢?

學會利用碎片化 篇2

學會利用碎片化作文8 ,818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是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應運而生的。既然我們改變不了碎片化,那麼不妨讓我們自己來利用這種碎片化的生活。

購物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我們以前需要去商場挑選衣物、傢俱、生活用品,而現在足不出戶就能夠完成。只要開啟手機上的購物軟體,動動手指便能從成千上萬的商品中挑到自己喜愛的一款。我們總說時間就是金錢,而這種碎片化的購物方式何嘗不是給我們帶來了時間呢?

有人喜歡靠在躺椅上,拿著書本,品著香茗,靜靜地閱讀一本好書。而這樣真正喜歡讀書的人是不會被我們所說的碎片化所影響的,只要把手機調成靜音,一切推送都不會成為阻礙。

而有人喜歡在休息閒暇時間開啟手機,刷刷朋友圈,花了一兩分鐘瀏覽一下,看到有趣的文章也許會點開去讀。這也是閱讀。不過有些人就算是讀到了一篇好文章,也只是眼下了了,心下匆匆,如同走馬觀花一般看過,並沒有真正地記住,並沒有把知識放進心裡。這就是我們要去學著利用碎片化的地方了。

我們當然可以在自己的休息時間抽出一兩小時去享受閱讀的心靈旅程,也可以在手機上利用好短短的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一本好書的某一片段。閱讀方式的不同不應該成為決定閱讀效率、效果的關鍵。而關鍵在於我們在閱讀時是否用心,只要用心去閱讀,那不管怎麼讀,讀多久,在閱讀之後我們總會酣暢淋漓、受益匪淺的。

碎片化確實帶給我們很多影響,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心態和認識。有時候我覺得生活彷彿變得總是停停斷斷、凌凌亂亂。但身邊總有人的節奏依然是那樣的有規律,絲毫沒有被打亂的跡象,他們沒有被碎片化的生活所控制,而是自己學會了去利用碎片化。我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購物來節省時間,也能同節省下來的時間去享受一次閱讀。我們可以在學習時間學會控制自己不被碎片化所控制,也可以在學習之餘充分享受著碎片化帶來的方便的社交生活。

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決定了自己能過什麼樣的生活,不要讓碎片化控制了我們自己,而應該學會去利用好碎片化。

是什麼使我們習慣於碎片化閱讀 篇3

是什麼使我們習慣於碎 ,1052字

那時,當我拿起川端康成的書,準備細細閱讀,細細品味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很難靜下心來完全沉浸於書中。那種對所有閱讀愛好者來說親人般的“代入感”消失了。目光開始渙散,內心逐漸煩躁?那時,我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已經變得碎片化。

是什麼時候我開始願意親近由網路推送的文章帶給我的一時快感,而放棄閱讀的呢?

恐怕首先就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在手機上瀏覽真是太容易了。動動手指,劃劃螢幕,五花八門的公眾號飛速彈出,姑亂紛紜的知乎答題迅速鋪滿你的螢幕。它們通過連續的新鮮內容,不斷刺激你的大腦,讓你始終處於“啊!又知道了新的東西!”的喜悅中。我們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獲得了新東西”的刺激裡面。而不久,我們就會被這種感覺所俘虜,就像史學博士廖峰說的那樣:“人或成為碎片化資訊的奴隸。”

再者,現在社會的腳步越來越快,宛如一個漩渦,飛速旋轉著,同時把我們每個人的時間攪得七零八落。有人說,碎片化生活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一開始很同意這句話,並且決定從自己的閱讀習慣開始重新把我的生活整合在一起。我去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希望它能幫到我。而諷刺的是,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我卻是零零散散地在碎片時間去翻閱它。待真的翻到最後一頁,抬起頭來,滿心裡都是“這本書到底說了什麼”的茫然疑惑。這種情緒,反倒比書更讓我清醒。

其實碎片化閱讀,於我們學生來講,大多數時間是被迫居多。且不論在學校的時間被嚴格的作息表進行了細細劃分,在週末、在假期,作業、課外班,各種各樣關乎學業的東西爭先恐後地擠進我們的課餘時間,我們自然沒了用來閱讀、用來思考的大段時間和精力了。自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們自身造成的。“讀書是需要思考的,但我已經很累了,這些閒暇時光我更願意用來刷刷微信放鬆一下自己。”我的一個好友曾這麼說。坦白來講,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於我們的思考能力來說,是有害的。

我們可能不能完全扭轉“碎片化閱讀”的局面,但我們總有一些辦法去改善它。比如,當接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先考慮如何將其納入自己知識體系。亦即在腦子裡回想你的知識網路,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經知道的東西聯絡起來。另外,關於讀書,我們不用追求“讀完一本書”,而應該追求從這本書中獲得了什麼東西。讀書應該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讓自己去遷就它。

“碎片化”已是當今社會的常態。我們可以嘗試在此基礎上探尋它的原因,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若能讓自己的生活仍留有大段時間以供自己來閱讀思考,那是值得珍惜的事;倘若不能,那也無妨,充分利用碎片時間,一樣能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充實。

學會拼接碎片化生活 篇4

學會拼接碎片化生活作 ,885字

隨著智慧、資訊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節奏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空間、時間被碎片化的現象也越來越顯著,所以如何利用好智慧與資訊來拼接好碎片化生活,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是我們需要深入探究的。

智慧、資訊化發展使我們原本相對固定化生活變得更加碎片化,利用好了就是如虎添翼,利用不好那就是雪上加霜。遊戲商就是利用這樣的商機,用遊戲填充著我們的碎片生活。“上去開團!”“五連絕世!”……這些專用術語對於那些經常接觸目前非常火爆的一款遊戲的人應該並不陌生—對,那就是王者榮耀,這款遊戲到現在為止已經吸引了無數人,其中就包括還在學校學習的學生。如果痴迷於這種網路遊戲,那給人們生活規律帶來的擾亂還是不小的。為了遊戲,許多人們把該做的事給耽誤了,比如有一次我和同學放學後約好只打一局十幾分鐘的遊戲,結果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作業絲毫未動,為了在老師那兒交差,草草應付,最終被發現,不僅被老師批評還被家長教訓了一頓。遊戲商可是賺的盆滿缽滿。

除了遊戲,智慧通訊也成了我們形影不離的“伴侶”,它給了我們便捷的同時,也讓那麼多人深陷其中,人們乘坐地鐵或公交車上,當環顧四周,你會發現低頭族不在少數,或聊天,或瀏覽……耳朵裡還帶著耳機,下車走路的時候都還在“埋頭苦幹”……像這樣被智慧產品打亂心神,甚至傷及頸椎健康的例子數不勝數,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被“行拂亂其所為”。

拼接好、利用好碎片化生活,才能有更高更快地發展,才能成就我們充實的生活,成功的人生。我國的大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他的這種善於規劃、合理利用時間的意識,正體現在他的統籌方法裡。大作家魯迅也是一個善於拼接碎片生活的人。當他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正因為他精確的時間安排,那麼多的碎片生活也沒有影響到他的學業。

由此可見,我們要善於利用那些零碎的時間,學會正確整理、拼接那些碎片化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充實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

碎片化閱讀讓學習更效率 篇5

碎片化閱讀讓學習更效 ,747字

閱讀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生活中的忙碌卻讓我們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隨著科技發展的進步,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等等電子產品取代了我們生活中的正式閱讀。用電子產品閱讀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時間、上班途中、午睡前等邊角時間進行閱讀,更可以通過電子產品搜尋並下載對自己有用的學習資料進行學習,省去了不少尋找資料的時間。

我們家每個人都習慣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爸爸媽媽每天上班特別辛苦,他們白天幾乎沒有時間閱讀學習,只有在上下班的路上,在地鐵上開啟手機看看新聞,學習一些他們需要的知識。前段時間,媽媽報考了駕照考試,第一項考試就是考交規,她白天上班幾乎沒有時間學習交規知識,於是,爸爸幫她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駕考通”APP軟體,每天在上下班的地鐵上學習,媽媽順利的一次通過了交規考試。

碎片化閱讀不僅對大人有幫助,對我們學生幫助也很大。我弟弟雖然年僅七歲,但他的英語口語特別棒,我問他為什麼他的口語這麼厲害,他指了指他手中的PAD,告訴我有了奈米盒,再也不用擔心英語單詞不會讀了,哪怕爸爸媽媽不會的我也會了。他說他會利用每天空餘的時間預習跟讀奈米盒裡的英語課文,只要堅持一定會有效果。

再說說我的碎片化閱讀,我的功課很多平時還要練習鋼琴,課外讀物基本上很少有時間去閱讀,媽媽在我生日的時候送給我一個IPAD,我開心極了,下載了好多我最喜歡的關於恐龍的課外書,一有時間,我就會拿起PAD沉浸在我的恐龍世界裡,樂此不疲。眼睛看累了,就會休息一會聽聽音樂,然後再接著看。碎片化閱讀真的是非常便捷。

列寧曾說:“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了一切。”碎片化閱讀讓我們更好地利用好閒暇時間,使我們既快又有效地閱讀,學習到更多更廣以及課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讓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學會管理碎片化的學習時間 篇6

學會管理碎片化的學習 ,694字

用媽媽的話來說我是一個有拖延症的人,什麼都慢,走路慢,吃飯也慢,做作業、學習更慢!我仔細地觀察了媽媽的學習時間:每天晚上燒飯、洗碗後會閱讀報紙,做爸爸車上去上班時會聽廣播,包裡備有記錄本,隨時可記。原來碎片化的學習時間可以準確分配我們的生活規律,讓我們勞逸結合,合理學習。

管理好學習時間竟然如此重要。後來,我做了一個有心人,去翻閱了關於學習時間管理的資料,明白了很多道理。生理學家研究認為,一天之內有四個學習的高效期,如果使用得當,可以輕鬆自如地掌握、消化和鞏固知識。第一個學習高效期:清晨起床後,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勞,腦神經處於活動狀態,沒有新的記憶干擾。此刻無論認還是記印象都會很清晰,學習一些難記憶但必須記憶的東西較為適宜,如外語、定律、歷史事件等。有時即使強記不住,大聲念上幾遍,也會有利於記憶。所以清晨是一個學習記憶高效期。第二個學習高效期:上午八點至十點是第二個學習高效期,大腦具有嚴謹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認知能力和處理能力,此刻是攻克難題的大好時機,應當把握戰機,充分利用大腦興奮來攻關數學、物理等難題。第三個學習高效期是下午六點至八點,這是用腦的最佳時刻,不少人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顧、複習全天學過的東西,加深印象,分門別類,歸納整理。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我會慢慢地把這三個時期無逢連結到我的學習生活中去。

古人也很會利用學習時間。歐陽修曾經在文章裡寫道:“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這說明分散學,碎片學,也許會更高效。

管理好學習時間,見縫插針、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這是我的新目標,我相信我不再是隻慢蝸牛,我一定會有一個大大的改變!

合理使用碎片化 篇7

合理使用碎片化作文7 ,729字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以可能每天做的就那麼幾件事,而現在卻可以做跟多以前並不會想到的事,令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

我們以前的社交都是面對面交流,面對面互動的。但現在,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社交軟體聊天。還可以有各種表情讓文字變得更加生動。如果說懶得打字,還原語音聊天或者視訊接觸。當然,看到什麼好看的風景們也能立刻拍照發送給你想要分享的人。便捷而又可以及時分享你的心情。或者購物,以前大家購物都是在店裡不斷挑挑揀揀,對於不太滿意的價格還會與店家軟磨硬泡非要打個折才罷休。現在就比較方便了,不要擔心因貨比三家兩腿痠疼了。線上購物可以讓你坐在家中,選購你所需要的物品,並且也有退換等服務。只需要網上付款就能等著擬定的商品送貨上門。

但是,這些改變真的如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嗎?仔細想想,其實這些碎片化的生活帶給我們的有利也有弊。

碎片化社交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但是,缺少的是人和人之間真情實感的交流。每天對著冷冰冰沒有溫度的對話方塊輸了一句話遠不如對朋友說一句生動的帶有音調的句子。在這,因為平常的一些網路社交聊的太入迷,導致現實中兩人相見無言,打招呼之後就是一段長時間的沉默。

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我們現在的狀態,碎片化的生活對我們來說真的好嗎?這個問題現在擺在我們面前。在我看來,碎片化的好處是多於壞處的,只要合理使用,會對你的生活於很大幫助,做事更有效率。比如,只在有要緊事時才使用這些快捷社交。若是兩個人認真的談一些家常的話,還是建議選個安靜的地方,點一杯醇厚的咖啡,這樣才會更有感覺留下回憶。

每個人都要衡量好碎片化生活該佔我們的顯示的多大一部分,這樣你生活才真正有意義。

別讓這些碎片化的東西過多打攪你的生活,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碎片化閱讀 篇8

話題作文 ,887字

文字是思想的對映,中國語言更是深藏奧妙。我們總是能夠找到一片書海來安放和重啟疲憊的心靈。然而,當我們無暇捧著茶杯欣賞冗長的文章時,碎片化閱讀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車水馬龍,紛紛擾擾。每個人都加快著腳步穿梭在街頭。如果每個人的目的地都和他連著一條絲線,那各處就都會交織著千絲萬縷的網。在越來越繁忙的生活中,還有幾個人能坐下來,就著剛好的陽光讀一天書?想必是微乎其微了。那麼碎片化閱讀,不就是用來洗淨蒙塵的心的甘露?在這個時代,碎片化閱讀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

然而,如果拋開時代的繁亂,單就碎片化閱讀本身而言呢?

我想人們依然不會放棄碎片化閱讀。如果不是為了彌補缺乏書籍的空洞而進行碎片化閱讀,那麼不難發現,閱讀的碎片化,本身就是一種絕美的境界。

讀罷“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乘月幾人回,落月搖情滿江樹”這般從月出到月落的佳作,會像是感受了一段清幽美好的故事,冗長而清雅。而不可否認,“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是另一種簡短而含蓄的絕妙佳作。短小而不枯乏,似是言猶未盡,無限美好。

某天某時,街上的霓虹伴雨初亮,某天某時,靜靜地看著行人匆忙的背影交織成風景,一時湧上心頭的悽美,便不是娓娓道來的長篇大論能說得清的,唯有一句“萬丈迷津,遙亙千里”才能與之相配呼應。後來,也不記得哪一段話出自何處,只記得這句話的含蓄有力,那句話的悽美清麗,它們不知不覺走進了靈魂,帶著人們體會更孤獨,更清晰也更唯美的境界。如果說長篇是清口的白粥,那麼碎片化閱讀便是陳年的老酒,總是在一瞬間觸及人的靈魂,讓人更快的領悟,更快的成長。

開卷有益,碎片化閱讀也是大有所長。當有人沉迷於一本小說無法自拔,碎片化閱讀卻能實現很廣的涉獵。周國平說,與其花費精力沉溺於書,倒不如寫自己的書,來抒發屬於自己的體會。這樣看來,涉獵別人的看法而不是盲目接受和認同,讓自己有理性思考的空間,形成自己的觀念,便是碎片化閱讀的又一精華。

碎片化閱讀同整體化閱讀一樣是應當提倡的,也是一樣需要深入體會的,所長補所短。如果因為不能體會其中之奧妙而妄加褒貶,便是大愚之論了。

碎片化閱讀 篇9

國三作文 ,824字

如今資訊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我們僅有的時間,壓縮著我們僅有的空間,在忙碌中能放下紛擾專心地去做一件事是多麼的難。很少看到有人拿起一本書專心的閱讀,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在手機上刷著他們的app,看著大部分的圖片與視訊,僅夾雜著些許文字,因而我們的閱讀越來越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也在這樣的時代下興起。

人們對碎片式閱讀越來越飽含爭議,到底碎片式閱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些什麼?我們的閱讀方式到底被哪些事物碎片化?

資訊時代給我們帶來的高產產品就是手機。手機當中最吸引我們的也是那一個個app,我們難以放下,也難以割捨。現在,在微博微信到處都能看見雞湯文,當我們渴求著心靈的安慰,卻只尋找到那些沒有什麼含金量,沒有值得思考的文章時,我們閱讀的思維也被簡化,失去了我們閱讀當中思考的能力。

閱讀本是我們的一種本能,在閱讀時,我們會產生聯想,在腦海中會形成一個個畫面。可如今圖片加文字的興起,正在慢慢奪取我們的聯想能力。當我們抱怨我們已經沒有創造力,沒有想象力時,我們是否想過,這正是我們平常的一些小習慣而造成的。

有時當我閱讀厚厚的書籍,卻被手機電腦,平板,一系列能奪取我們好奇心和專注力的電子產品碎片化。低頭族越來越常見,走路時也看見有人在用大拇指滑動著手機螢幕,大量的資訊量從眼睛裡湧入大腦,是我們的思維越來越跳躍式,碎片化的思考正奪去我們的耐心與思維能力。

所以對閱讀我們要有選擇性。不要完全沉迷於那些圖片加文字,缺少思維發展性的文章。

閱讀本是件有內涵的事,碎片是的閱讀本不是錯,錯的是碎片式的思考。閱讀時要投入到一段連續的思維中去,去前後聯想,廣泛地思索,對於那些有文藝性的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碎片化的生活就這樣,使我們被身邊的一切吸引過去,慢慢養成的惰性會漸漸抹去我們的意志和目標意識。只顧眼前一時的快樂,而忘卻了長遠的目標,並與它越行越遠。如今我們應該告別碎片式的閱讀,不要停下腳步,去關心關注那些能紛擾我們的事物。應時刻保持一顆專注之心面對書籍。

碎片化閱讀 篇10

記敘文 ,845字

在如今高速發展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恨不得把24小時變為了48小時。與此同時也有了碎片化這一說法。

隨著世界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碎片化出現了,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社交,碎片化時間……,彷彿什麼都可以碎片化,無法擁有一個完整的人生。

碎片化的閱讀使我們失去了很多。開啟手機隨處可見的新聞僅僅兩三百字,一個開頭,一個結尾便成為了一條新聞,如此簡潔,是了是表明我們的人生也同它們一樣簡潔,毫無波折呢?記得一位大學教授說過:“若朱自清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面對荷塘,面對明月,拿出手機拍了張照說了句‘今晚月色真美’,發到了微博、朋友圈,於是散文沒了,《荷塘月色》沒了。”對於這幽默風趣的一番話我們不得不加以思考,現在的我們丟了什麼?

我認為是丟了靈魂。每個人都有兩個世界,一個是物質世界,一個是精神世界。在如今碎片化閱讀的引導之下,人們閱讀的書是越來越少,讀的都是一些無營養的文、微博文,閱讀的字數看似很多卻大都一笑而過,靈魂是對於抽象的精神世界的具體化。長期進行碎片化閱讀使精神世界變為了零,這便是失去了靈魂。

曾有人計算過一個人的靈魂是39克,這彷彿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重量。但對於一個求學之人若失去了這樣39克,便失去了對於學問的推敲;對於一個工人若失去了這樣39克,便失去了一門精巧的手藝成為了只會工作的機器。而碎片化閱讀會讓我們逐漸失去我們的靈魂,成為一具僅憑本能而無思考的軀體。我們應重拾完整的閱讀,在讀他人的思想亦有自己的思想,在閱讀中不斷充實自己的靈魂。讓身存於世,魂亦存於世。

一個沒有完整閱讀的民族就沒有自己的思想,從而他們很容易就被別的民族洗腦,進而毀滅。美國為何強大,因為他們民族愛書。就說二戰德國在毀書時美國在大力印刷書籍給人們閱讀,兩者高低十分明朗所以結局也在意料之中。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想要富強就要擁有眾多的閱讀量,也只有這樣才能誕生出更多的思考,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便是思考。

經典閱讀能讓你知曉世間冷暖;經典閱讀能讓你開拓眼界;經典閱讀能發展你的思維。在生活中切不可遺漏經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