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990字

初陽照射下的午後,慵懶的閒適,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我安靜地品味著初春的氣息—青草氣息中隱隱夾雜著一絲絲芳香。我向小路盡頭望去,有一對母女安然地坐在草坪上。孩子的手中似乎拿著一塊拼圖,正猶豫不決地向地上放著,而母親則是滿臉微笑,等著孩子下手。我一怔,春陽微晃。

“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龍應臺的話迴盪在我的耳邊,猛得想起那本令我心靈震撼的書—《孩子,你慢慢來》。

初識這本書,是在我讀完龍應臺的《目送》後。當時我心情迫切地想再品讀她的作品,於是我讀起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我的記憶中,龍應臺的語言應是犀利、率性的,直射人心的,但我沒有想到,龍應臺還會有如此深情而溫柔的語言。一開啟書,我就被華安那調皮可愛的事蹟所吸引,例如把小汽車一輛輛放入馬桶中再撈出來,纏著媽媽講故事,裝作強盜“打劫”老太太的糖等等。每當華安在做這些調皮的事情時,背後總有一雙眼睛含情脈脈地看著他、關心著他,呵護著他,那就是母親龍應臺。

龍應臺在照顧華安的事上可謂是煞費苦心。她精心挑選適合孩子看的書,製造孩子喜歡吃的菜,就連“安安”上幼稚園也要大費苦心地尋找一番。字裡行間,濃濃的母愛早已透出紙面。

就這樣,華安、華飛在龍應臺無微不至地照顧下逐漸長大。通讀全書,我們也大概可以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母愛。母愛就是背後的那雙眼睛,看著你走過大街小巷;母愛就是那精心製作的飯菜,伴著你度過年年歲歲;母愛也是嚴厲的一番批評,引領你走回正確的道路。母愛啊,就是那一顆充滿溫情的心,灌溉出一朵朵五彩繽紛的花。

至此,我不禁想到我的媽媽。記憶中的媽媽總是一副風塵僕僕的模樣,風裡來,雨裡去,在家、我的學校、她的單位之間輾轉騰挪。有時夜裡歸來的媽媽一臉倦容,卻還不忘提高聲音喊我:“快來,我給你帶了好吃的。”每天上學前的一句:“天冷了,加衣服。”或“記得帶水杯啊!”……都是我溫暖不已。

大抵天下母親都是這樣吧。無私奉獻出自己的愛,用愛去呵護、去陪伴、去澆灌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一天,那些花朵會迎來自己的花期,而那天,也是灌溉者們會心微笑的時候吧。

草坪上的孩子終於放下了一塊拼圖,旁邊的媽媽也展露出了溫柔的微笑。春陽撫過大地,一如喚醒孩子的母親。不過春光不急,她要等這些“孩子”們慢慢地醒來。時光靜好,耳畔迴響著:“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37字

你終於有機會在這個時候安安靜靜地坐下來,放著輕輕柔和的音樂,有時,你甚至忽略了這音樂的存在。

現在,翻開書,你開始沉浸在龍應臺與華安的對話,這是因為一本作業而引發的爭吵。媽媽認為安安應該再工工整整的寫一遍。這讓你想起你很小的時候,那時你才一年級,媽媽給你買了一摞生字本,說是要讓你好好學習,雖然你內心極其不願意,可是還是照做。沒錯,媽媽說的對,每次生字你都不會出錯,你其實也很得意,但是每次寫那幾遍的時候,還是會不甘心。

“為什麼我要再多寫一行?你總是要我寫的好、寫得漂亮,我只是一個小孩,我沒辦法寫得像你那麼好——”

“你總要我得兩隻老鼠三隻老鼠,這麼好那麼好,我有時候也要得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力得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啊……”

看到這,你的眼圈紅了,看看在幹活的媽媽,於是低下了頭,憋住了。你從未想過,原來也有孩子和你一樣的想法,可是他說出來了,你並沒有。

從小學到初中,你從未甘心落後,並不是你想得第一,而是媽媽想。媽媽總覺得你要超過很多人,這樣才能證明你不弱。你也知道這樣很累很累,以至於也想過做一個壞孩子,可是你更知道媽媽這樣做是愛你。於是就這樣,你一直在向前跑,努力地跑,覺得累了就慢跑,因為你知道你不跑,別人就會跑。你就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城市裡生活,就是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生活。

有時候,有些時候,慢下來,回過頭來看看你所跑過的路程很長很長,也許會驚歎你自己的勇氣,其實——沒必要那麼強。你正視前方,從現在開始,你開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慢慢得去欣賞這一路來的風景,把它們時刻銘記在心中。

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07字

《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這本書是一本偏教育類的書籍。可以教育小孩,也可以教會大人如何教育小孩。

在書中,作者十分詳細地描述了一些家長遇到孩子不乖的困擾的事例。並且也十分詳細地記錄瞭如何應對這些家長的困擾。作者說過,“用對方法,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有些家長在陪孩子學習的時候,耗費了大量精力,卻沒有得到滿意的成果,於是便大發雷霆,對孩子發火。孩子成績不見提高,親子衝突還越來越激烈;才上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有些家長就已經管不住,隨著孩子的任性,也讓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習慣。每個晚上陪孩子寫作業,簡直就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戰爭,常常會弄得“雞飛狗跳”;家長對孩子發火時,孩子也會反過來頂撞。這些事情搞的家長頭痛不已。

這本書就可以給那些有很多困擾的家長看,懂得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以及對於孩子有些做法的應對方法,不再用老套的打罵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使親子矛盾降到最小化。也可以讓孩子減少書中的錯誤,甚至不會犯和書中同樣的錯誤,也用於理解和接納家長的教育方法。如果不用這些方法的話。小孩一不乖,家長就會大發雷霆,又罵又打,這樣會傷害小孩的心靈,對大人的身體也不好。這種方法很不可取。而用這本書當中的解決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親子矛盾。讓家長和孩子都可以不發脾氣解決問題。

總的來說,這本書是可以教育家長和孩子的,是十分好的一本書籍。讓大人和孩子過得和和睦睦,不再天天吵架。

男孩子的冒險書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16字

冒險,永遠是男孩子最喜歡做的事。一些敢於探險的人都會去一個地方那就是“沙漠”。想要在沙漠裡生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比如小刀,它能在途中幫你做很多事情挖沙子、切蛇頭、捉蠍子、砍樹枝、剝駱駝皮等等,所以不能讓小刀損壞、弄丟。還有就是水壺,那種金屬和塑料的水杯以免掉到石頭上漏水,最好還是去埃及人或者當地的沙漠土著人那裡買,他們的水杯都是用羊毛做起來的,所以是不會漏水的。還有一種是鎂棒,說到底它是個點火的小工具在晚上行走的時候用。最後一個是指南針,在你迷失方向的時候它可以為我指明位置。

看了整套冒險書讓我學到了不少在野外生存的能力。水是生存不可缺少的東西,沙漠裡當你沒有了水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找水源,有綠洲的地方一定有水源,可以利用沙丘,岩石?望一下,如果看到成片的刺槐樹或者是棗椰樹的影子,說明哪裡有可能是一片綠洲。還有就是沙塵暴它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會在你不注意的時候會突然襲擊就像一隻老虎在獵物不注意的時候突然撲向過來。在晚上的時候一些蠍子、蛇、蟲子鑽進你的衣服裡去咬你,所以在晚上睡覺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以免造成生病、中毒之類的。

沙漠就好像我們生活的圈子一樣,當你走進了這個圈子,你就應該承受這裡的一切,既然開始了不管多辛苦,艱難,我們都要迎難而上,接受挑戰。當然,對於有些挑戰而言,我們的年齡明顯的小了一點,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肩膀想要負擔這樣的夢想啊,挑戰啊還是稚嫩一點。在成為真正的男孩漢和冒險家之前,我們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不斷的磨鍊

來提高自己。因為夢想的旅途就是為它們作為鋪路石的。勇敢邁步吧,滿懷夢想的夥伴們!夢想的終點就是榮譽,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讀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5

讀後感 ,838字

常言道“天下娃娃一般可愛”,龍應檯筆下的那孩子更是可愛。

讀《孩子你慢慢來》,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兒子,一個名叫安安的小孩。在我眼裡,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孩。兩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說三種語言了,他和媽媽講中文,和爸爸說德語,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小夥伴們卻是用瑞士語交流。他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時常會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一次見到金色的飄蕩綵帶時,龍應臺誤以為是龍,安安這麼一個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德國的兩歲小孩又怎麼會知道呢?這麼抽象的東西,作者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回到家,安安用自己的玩具車排了一條彎曲的長隊,指著它說:“龍。”對,好一個“車水馬龍”,這也說明他一半的血還是中國的,依舊和龍有很深的淵源。

光說這可愛的安安,我似乎忘了還有一位主角—母親,就是作者本人。安安很小的時候,軟綿綿的,胖乎乎的,像個小球。作者很愛這小傢伙,親他的頭髮、腳、手,幾乎全身都被親遍了。我想,我們每個人小時候也曾被母親如此的親吻過吧!龍應臺說,當一位母親低著頭微笑地看著孩子吸奶時,這畫面是最美的,也是最幸福的。

既然母愛是那麼的甜美,誰又願意分割呢?自弟弟出生,母親的愛就分割了一半給弟弟。當安安開始不聽話,當作者抱著泣不成聲的安安,安安說:“我覺得你更愛弟弟。”當一個幾歲大的孩子懂得母愛無法分割,當一位母親也因做錯事而愧對孩子時,我的內心泛起了波瀾。

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是否每一個孩子都愛呢?重男輕女的現象在社會上還很普遍。愛孩子是最基本的,哺乳也是應該的,可又有多少孩子是喝母親的奶水長大的呢。以前那在大樹下、路邊捲起衣服便餵奶的景象早已消失了。大庭廣眾之下餵奶很丟臉嗎?不是的,那是一位母親在展示她最美的一刻。

懵懂的孩子,你該讀一讀這書,好好地感知母愛。無知的女人,你更應該細細品味這本書,愛自己的孩子,這有何羞恥的呢!龍應臺和安安一起洗澡時尚且能向她解釋每月一次的月經,我想,這就是母愛吧,不馬虎的母愛。

慢慢來——讀《孩子你慢慢來》有感 篇6

讀後感 ,874字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難以想象寫下這段如水般輕柔的文字的龍應臺與筆觸犀利並有著萬丈豪情的《野火集》的作者竟是同一人,這不禁讓人感嘆孩子對父母的改變有多麼巨大!那麼,讓我們一同隨著她的筆尖,以一個母親的視角去看看華安、華飛兄弟倆的成長曆程。

在母親溫和的注視下,兄弟倆一點一點地慢慢長大,有著初識的喜悅,有著懵懂的困惑,有著傻傻的嫉妒……細膩而樸實無華的筆觸似和風拂過,讓人看著看著就逐漸安靜下來。細細品讀,靈魂似乎也得到了昇華,變得像稚氣未脫的孩童一般純淨。

龍應臺稱得上是一位大作家,但我認為“好母親”這個稱謂更加適合她。做母親是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這門學問包括了許多職業的精髓所在,你需要像老師一樣耐心地去教孩子,像保姆一相悉心地照顧孩子,像保鏢一樣小心地呵護孩子……做一個母親很難,但是做好一個母親更難!現今許多年輕人不願有自己的孩子,正是這個原因。但是龍應臺卻真正做到了!她像是呵護嬌弱的小花一樣,細心地為兩個孩子遮擋住一切會傷害到他們幼小心靈的利劍。現在,許多所謂“兒童讀物“並不一定適合小孩子閱讀,生死、暴力、荒誕……諸如此類的負面因子使得多少原本純淨、沒有一絲瑕疵的心靈扭曲!龍應臺選擇將它們放置於兒子們觸控不到的地方,以防止他們接觸到這一方面的東西。但我們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種細節?而這種愛又絕非溺愛,是一種理性的感情,在該嚴肅的時候,她絕不會含糊過去,在罪惡還未在孩子心中紮根時眼疾手快地將其清除。當自已的孩子安安無意識地與好朋友弗瑞第“分髒”時,龍應臺毫不留情地認真地分析了他的過錯並給予了適當的懲罰。但她絕對不會逼迫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正如書名一樣—“孩子你慢慢來”,恬淡輕柔,不緊不慢,這不正是人生最理想的方式嗎?

讓我們也慢慢來吧,不再急去求成,不再焦慮功利,慢慢地走過人生之路,去欣賞那些不停奔跑的人們所忽視掉的沿途美景吧!這樣,我們的收穫將會更多!

孩子你慢慢來 篇7

高一作文 ,1104字

當我傾盡所有,還有什麼能夠留給你—孩子。

—題記

那是有藍天白雲作背景的一天—我那時還小,記不清什麼細節。母親拉著我擠進沸反盈天的中福會少年宮,我們幾乎要被人流擠散。周圍吵吵鬧鬧,全是做家長不久的母親,也不梳妝打扮,提高嗓門談論著教育心得,一眨眼又鑽進了報名各項課程的隊伍中。我仰望著純白色外牆的老大樓,在陽光下熠熠閃光,那曾是我夢中的城堡。但自此,我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跋涉。

不能輸。你這樣對我說,我便也這樣告誡自己。

縱觀中國式家庭教育,“不能輸”在我眼裡大概是最恰當的概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於是家長便嘔心瀝血催促著孩子時時刻刻向上爬。眼看著別的孩子走在了自家上頭,高傲地施捨一個同情的回望,就更焦急,苦苦推著自己的孩子去追,勢必要做第一名。

學習上不能輸。每當春秋季開學,人生鼎沸的莫過於輔導機構。家長們四處打聽課程,東奔西走,心裡只覺得花的時間還不夠多,課程要價再高,只要是為了孩子的學業,都在所不惜。清晨不顧工作勞累送孩子上學,頭髮都來不及梳理就上了車。沒有私家車的,就用摩托車載。寒冬,孩子總穿著羽絨服、戴著羊毛圍巾,被裹得嚴嚴實實。進學校時回眸一望,只看見家長被凍得通紅的鼻尖,連朝陽都為之失色。反倒是家長不顧一切為孩子付出的這份心,讓孩子肩負了更重的壓力。這份虧欠,讓他們旅行的行囊更重,讓他們離彩虹色的夢想更遙遠。

需要競爭的不僅僅是學習,在才藝方面,家長的野心也隨著綜合素質被強調而越來越大。常看到才四歲的孩子,被束縛在高高的琴凳上,又小又短的手在家長的注視下重複地摸索著黑白琴鍵;或是忍著淚水,在幾乎要沒過頭頂的游泳池中練習划水。“別人家和你同齡的小孩已經學會兩門樂器了!”日復一日的比較下,未知的將來在每個家庭面前鋪展開來,佈滿荊棘,道阻且長。

如果我能為孩子多付出一點,孩子就會變得更優秀;如果孩子不夠優秀,那就是我付出得不夠多—這是中國式家長共同的心理。實際上,孩子的一生是不屬於家長的。因此,家長們應反思的是,比起“不能輸”的這份人生態度,什麼才是最值得留給孩子的。

週末,開越野車和孩子們去野餐,讓他們自己準備食材燒烤,隨他們追逐嬉笑……這不是每個家長都幻想過的嗎?這個世界很殘酷,只有在每場競爭中取勝才能獲得最長久的勝利—這並不是孩子們應當被教會的。家長應抱著一顆愛孩子的心讓下一代明白:來到這世上並不只有“使自己最優秀”這一個任務要去做。沒有什麼絕對的輸和贏,更值得去體悟的,應該是傾聽、融合……

我將把我的孩子領到少年宮裡去,在同樣明媚的好天氣裡。我將只陪他走到這裡。“接下來,請盡情享受你的人生吧。”

孩子你慢慢來 篇8

高一作文 ,954字

“苦難”與“殘酷”彷彿從來只是成人的字眼,似乎讓其進入孩子的象牙塔,長長見識也未嘗不可。然而這樣自以為的行為,無疑是懷著純真的目的,扼殺了世界的寶藏—未經人事這潭汙水沾染前最真實的懷想。

誠然,孩子們的世界不應只是瓊樓玉宇,被過度保護的後果將是面對社會無情現實時的手足無錯,最終被淘汰為人世的棄兒。但這些成人摸爬滾打多年後觸及的真相,決不該被如此生硬地拋擲於孩子面前,更不該以故事的形式,強迫他們去代入,去感知,甚至所謂的“成長”。教育應循序漸進而捨棄急功近利。在本該培養好奇心、求知慾,發掘無限潛能的時間段不合時宜地加入與社會接軌的內容,未免有點本末倒置。換言之,殘酷的事實揭示是必要的,但教育者理應採取最溫存的方式,將世界的真相一點一點展開,小心翼翼,步步謹慎。

再者,若真要培養孩子的現實觀,給予其歷練,故事之類並非正確的載體。“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言便是明證。人生的可愛之處就在於其跌宕起伏,與各種經歷不期而遇的隨機性美感,在於我們共持利劍,共飲熱血。惟有真實體驗過絕望與深淵,而不是讀讀別人的故事,想象自己的人生,才能真切地體悟到“苦難”與“殘酷”的含義,實現心智的雙重成長。實踐才是獲得真知的最好方式,愛過,恨過,才是活過。由此觀之,王安憶的行為,不但很可能達不到其原始的渴望,反而有些急進之感,不免飽受爭議。

這一切的出發點是值得尊重的,但我深以為,對孩子這一特殊群體而言,童真的保護遠比與世俗接軌更為重要。試想,倘若所有的孩子將時間的殘酷與苦難了然於心,心智成熟、冷靜理智,世界上豈不是又少了一批孩子?再合理的行為,放在不合適的時間段,便是有違道義的。而當今社會正是有這樣以溫存與善良教養大的孩子,永遠懷抱熱望、閃爍著琥珀光芒的孩子,才得以生生不息,奔騰前進。等待孩子心智成熟之後,再給予現世的滋養,反而會形成其擔當的一面,造就其豐厚的靈魂。而不是像兒時對世界的美好遐想幻滅以後,徒留無助的悲傷與無盡的距離感。

因而,願為所有世上“倖存”的孩子們請命,懇請他們被時代的急進所寬恕,慢慢來。慢慢攜手看盡長安花,慢慢成熟、穩重,歸來時,仍是一身純潔無瑕的正氣與一顆像藍色羅馬柱火焰般燃燒著的靈魂。

孩子,你慢慢來,別辜負了好時光,這世界值得你為之喜怒哀樂,為之盡心瘋狂。

孩子你慢慢來 篇9

國三作文 ,996字

漫畫中折射出有些父母不想孩子將來一事無成,用“罰跪”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另有些父母則毫無原則地溺愛孩子。

這兩種教育方式,都不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反映了當今教育之現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之心又讓教育缺少了感化、實踐和德行兼備的磨礪。我更欣賞龍應臺的教育方式,她在《目送》中說過:“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是我進入不了。”當今父母所欠缺的,是理性的思想觀念。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各方面教育孩子,對我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其實每個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著想,但愛的方式不對,往往會適得其反。“狼爸”可曾想過:用棍棒教育把孩子送上北大後,脫離了其管束的孩子會不會變得不能自律?“虎媽”可曾想過:長大以後的孩子會不會活在每天被母親罵“垃圾”的陰影之中?然而,反思者甚少,效仿者卻甚多,可真正走向成功之路的又有幾個呢?

與此同時,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成為“眾星捧月”的物件,從小嬌生慣養,沒有吃過苦,缺乏獨立意識的他們終究不能在社會立足。由此可見,嚴厲與溺愛並不適合於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優秀的孩子不是逼出來的,也不是溺愛而來的。雖然這方面也有成功的個例,但盲目的效仿是絕不可取的。一旦孩子性情裡的天真和純潔受到壓抑,隨之失去的將不僅僅是快樂,更可能是影響一生的健全人格的缺失。這樣的成功又有什麼意義可言?

沒有“狼爸”“虎媽”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也照樣能夠出人才。正如哈佛女孩劉亦婷,她生活在單親家庭,父母離異沒有給她帶來太多傷害,母親從各方面培養她,著重培養身心健康,才讓她於2000年被哈佛錄取。

父母應當記住:今天種下一顆什麼樣的樹,明天就會發出一株什麼樣的芽。種子決定了芽的生長,父母的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成長。孩子不是用來達成目的的工具,他們更需要的是尊重,尊重他們的興趣特長和健康個性的發展。李嘉誠曾說:“一個人再大的成功

也彌補不了教育的缺憾。”孩子的教育,源於家庭教育,讓嚴格與疼愛並行,才能讓孩子更好的融入社會,與人相處。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的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不是讓嚴厲或溺愛來約束你,阻擋你前進的步伐。

《致未來的你——給男孩的十五封信》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50字

在世界上所有的花朵中,有一種花最為珍貴。當它盛開時,所有的花兒為之鼓舞;當它凋謝時,所有的花兒為之動容。這朵花就是—生命之花。

這一本書是寫給男生的,但身為女生的我也去嘗試去讀讀這本書。然而並不像我最初想的那樣,我本以為會是一無所獲,然而卻是收穫頗多。

這是一本寫給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靈成長書。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徐魯把這本書通過寫信的方式,以朋友的身份與正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傾心交談,將一個“人格完善的人”應該具備的品質娓娓道來,以及他們身上正在發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隱祕變化的原因。

這本書筆法細膩,親切靈動,凝聚了作者多年來對於成長的思考,不煽情,不說教。在世界、社會、家庭的大背景下關注孩子們的成長,提供儘可能多的溫暖與力量。

本文有段話說到—作為一個男孩,你必須從少年時代起,就磨礪、錘鍊自己,以期擁有一種堅定的意志力,去獲得一種永不言敗的強大信念!我覺得這段話不僅可以對男孩說,更可以對女孩說。

無論是處於哪個年代的少年人,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追慕和崇拜英雄人物,都崇尚真、善、美,都願意與美德為鄰,與高尚為伍,而且都富有朝氣、懷揣夢想,渴望在天上飛!

我們都知道:成長是艱辛的,長大不容易!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也都是為了爭取並保衛自己的天賦權利與生存空間而進行的一場“聖役”。成長也是一個人在不斷地戰勝自己,無情地否認自己,進而超越自己的過程。這就像早春時節的竹筍,必須奮力鑽出堅硬的地面,爆開層層裹縛自己的筍衣,才能長成一株挺拔高大的綠竹……

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每一個人最寶貴的“歡欣歲月”,是屬於每一個人的“黃金時代”。張愛玲的小說裡有一句話:“你還年輕嗎?不要緊,很快就會老了。”這說明,時光的腳步總是匆匆的,每個人的童年和少年只有一次,而且無一例外都是那麼匆促和短暫。與其說,這一束書信是寫給未來的我們,倒不如說這是寫給現在的我們。就如高爾基所說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終歸是美好的,哪怕面臨凋零的時光;我們所愛的東西,我們要永遠的去熱愛,即使我們已經年老和瀕臨死亡……”

少年人,邁開你的雙腿,用你短暫的一生,去走遍大地,去讀遍滄海吧!背起生命的行囊,向著命運已經或者將要指引你去的地方,去漫遊吧,去跋涉吧,去浪跡天涯,去找尋“夢中的橄欖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