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散文精選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季羨林散文精選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66字

前幾天,我讀了《季羨林散文精選》中“爽朗的笑聲”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作者認識一位老幹部,並對他懷有敬佩之心。作者願意對他談自己的思想。他爽朗的笑聲給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是一場“暴風驟雨”般的運動使他們都不會笑了。有一天作者在醫院遇見了正在看病的老幹部,雖然作者很擔心他,但不敢打招呼。直到有一天,烏雲逐漸散去,陽光普照,爽朗的笑聲又回到了他們身邊。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經歷。

我的童年裡大部分都是充滿笑容的:考試得一百分時,我會開心的笑;受到表揚時,我會害羞的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時,我會無拘無束的笑。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本名叫《萬物簡史》的書,裡面提到宇宙和生命,讓我想起了先後去世的爺爺和姥爺,他們生前都很愛我,我也很愛他們,可是我再也見不到他們了,一想到這裡,我很傷心。於是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我想如果人活著還要死去,那麼活著還有什麼用?宇宙是不是無限大的?無限是什麼概念?時間是不是永遠存在的?在那段時間裡我幾乎每天臉上都沒有一點笑容。尤其是想到爸爸媽媽以後也會死去,我會再也見不到他們了,我就特別傷心,每到這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耐心地開導我。

慢慢地,我明白了:我們要珍惜時間,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在有限的生命裡做有意義的事情。只要有愛,一個人永遠不會死,TA會一直活在我們的心裡。笑容也回到了我的身邊。

林清玄散文精選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03字

寒假裡,我讀了著名臺灣散文林清玄先生的《林清玄散文精選》,他的語言有時波瀾不驚而妙趣橫生,有時閱歷深刻而深入淺出,散發出無盡的魅力,讓人去細細品味和感受。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散文是《清歡》,它出自蘇軾的詞“人間有味是清歡。”這篇散文包含了林清玄對人生的感悟,他在裡面寫道:“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於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它的境界很高,它不同於李白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盡情歡樂,也不同於杜甫的悲痛心事,更不同於文天祥的壯懷激烈。想要做到“清歡”是很難的,尤其是生活在現在的人,差不多是沒有清歡的。像嘈雜的咖啡廳,或者濃油赤醬的飯館,還有擁擠的景區,別說清歡了,連歡也不剩了。在這個時代,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寧靜和諧;舌要清歡,找不到蔥茸萵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淨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與其去擁擠,嘈雜的地方,不如靜靜地坐下來,泡一壺淡淡的香茗,心也會隨著那香醇,變得豁然開朗,這就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元豐七年歲暮,蘇軾罷了汝州職,回宜興修養。當時,蘇軾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加嫵媚了。洛澗入淮後水勢一片茫茫。蘇軾與劉倩叔坐下來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如翡翠般的春蔬,味道的確不錯。但蘇軾覺得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了,因為試吃野菜這種平凡的清歡,才使人間更有滋味。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嘗試著做到“清歡”,文中提及盛大士說“凡人多熟一份事故,即多一份機智,多一份機智,則少一份高雅。”清歡來自於對平靜疏淡簡樸的一種熱愛,我們也要在現在喧囂嘈雜的社會裡去維護這種清歡。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28字
令人讚歎。

讓我領悟出生命含義的是俄國契訶夫的《生命是美好的》,凡事都是有正反對立兩面,如果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對待問題,那麼我們陰鬱的心情也會隨之透著陽光。美好的生活不需要刻意創造,只要用心去尋找。知足常樂並不是懦弱,貪心的結果定不可觀。既然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為何不試試一顆平凡心呢?樂觀從容,努力永遠不會在快樂中付諸東流。

人性的虛偽和真誠是讓人最琢磨不透的。墨西哥作家瑪麗婭思裡凱達的《鬱金香》以一朵鬱金香講述人與人之間的微妙聯絡。一位漂亮的的織花邊的女工,鄰居是樓上樓下的兩個年輕小夥,這兩人皆對她傾心。樓上的甜言蜜語、熱情奔放,樓下的拘謹內向、含蓄質樸。女工在樓上小夥的浪漫攻勢下逐漸產生好感,講自己培育已久的唯一一枝鬱金香贈與他。誰知不一會兒樓下的小夥卻在馬路上撿到被人遺棄的鬱金香並交還給女工。當時女工內心百感交集,對此十分氣憤,她的心血竟讓人如此糟蹋。經歷此事,她被真誠的樓下小夥打動。世事都是這樣的奇妙,冥冥之善與惡都有著安排。也許我們往往都會被事物光鮮美妙的外表所欺騙,而卻忘記了解事物的本質。人生在世,不能被浮華所迷惑,求真才是人生的追求。生活中不缺類似《鬱金香》中的人物,我們也應該審視自己的內心,不可遺棄人的本質。

《射象》《優哉遊哉》《門》《我的母親》等都是讓人震撼的好文章,這裡面蘊含的道理值得每一個人閱讀!

通俗易懂卻深刻的散文,從裡到外,極致的洗滌你的靈魂……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67字

書語幽香

要我怎麼說,我不知道,太多的語言,消失在胸口,頭頂藍天,沉默高遠。有你在身邊,讓我覺得安詳。

—題記

翻開《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幽幽的書香沁入人心,作者華麗的筆觸勾勒出豐富的情感,我為他們高歌,嗟嘆,感傷……

“盡情享樂吧,我們只此一生。明天你只留下餘灰,化作幽靈,一切歸於烏有。”這是蒙田對生活的態度,讓我們學會《盡情享受生活之樂趣》。“其他一切快樂都抵不了它的痛苦。”這是愛默生對愛的感悟,參透了愛情的三味,讓我們領悟了《愛》的真諦。“只有幸運的人才被送到這條帶上行走,才被指定為建築那座聯結上帝與人間的橋樑的、沒有薪水的總工程師。”這是愛徒生面對困難的坦然,一條《光榮的荊棘路》……

是約翰济慈對芳妮布勞恩的無私而偉大的愛情感動了我?是夏多布里昂Againtosea的宣言感動了我?是馬克吐溫登勃朗峰的意志感動了我?又或是我被這一篇篇飽含情感的散文感動了。

但,在那麼多篇散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還是《書》。就像在《愷撒大帝和克雷奧帕特拉》中一樣,蕭伯納曾說亞歷山大圖書館是人類記憶的中心。我想書便是記憶,是想象力。什麼是對往事的追憶?還不是一系列夢幻的總和麼?追憶夢幻和回憶往事之間究竟有些什麼差異呢?博爾赫斯為我們解答了,這便是書的職能。我想說,這,也是書的魅力。

博爾赫斯在文中寫道“人們取來一本書,開啟它,這本身就是有美學的含義。讓詞語躺臥在書中,讓那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僵臥著又有什麼意義呢?毫無意義。倘若我們不開啟它,書又有什麼用呢,它僅僅是一卷紙或一卷皮而已。”是啊,每本書都滿載著已逝的時光的含義,我們總能從中找到幸福,獲得智慧。鬱悶時,書是敞開的窗戶;陰霾時,書是燦爛的陽光;意冷時,書是熊熊的火焰。如果我們不開啟它,那真的就毫無意義了。

阿城精選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947字

在“世紀2文學60家”中,排在第46位的是阿城。寒假無聊時,我隨意翻起一本《阿城精選》。阿城的文字很平凡,甚至有點俗。各種鄉下人的口氣層出不奇。故事本來是以上世紀文革時期頗多,但至今讀起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意味。

譬如第一篇—《棋王》,講的就是下棋高手王一生的可喜可悲的一生。一個青年家中困難重重,首先尋求他的生活保障,然後尋求活下去的新理由:弈棋。從那以後,其餘的事接踵而來。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平平淡淡的敘述著那個年代經常有的故事。正是文革,一浪打下去,插隊的人多得讓人眼急、讓人心慌。各種紛戰,苦的更是學生。故事就在習以為常的分別、離散中,緩緩道來。一個故事、一種情感、一個時代、一代人,就像綠皮貨車上的相遇,一如那個不幸的棋手—即使在棋場上贏了天下,也辜負了自己。這種文章,只有用人生經驗才寫的出來,讓人感慨。

一個作家的文字,往往都有自己的風格。“小榮的爸爸找來小龍的爸爸,說,奶奶的,這回可使著真傢伙了,紅革造那幫子還鬧騰個屁!”《節日》裡這樣寫道,讀第一道時,只一眼看上,覺得是口語化,又驚訝堂堂文豪竟然寫這樣的話,似乎俗氣,但卻談不上討厭,;近日又讀來,忽然又回想起前章頁的一段話“聽好,我每次出一個題目,這樣吧,也不出題目了。怎麼辦呢?你們自己寫,就寫一件事,隨便寫什麼,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這件事老老實實、清清楚楚地寫出來。別給我寫什麼花樣,什麼‘紅旗飄蕩、戰鼓整天’,你們見過幾面紅旗?你們誰聽過打仗的鼓。分場的那一隻破鼓,哪裡會震天?把這些都給我去掉,沒用!”阿城的意思顯而易見:應以正確的方式、樸實的方式去寫作。王蒙曾評價“美不勝收—口語化而不流俗,古典美而不迂腐,民族化而不過‘土’。”

也許正是手法的簡練使阿城的讀者最為感動。原來作者是用一種近乎古漢語的代替了一種很口語化的語言。

阿城致力於細節的描寫,而這些細節特別意味深長,對《棋王》地主人公“吃相”地描寫非常有名:無情被剝奪了一切的知青,還是內蒙古裡旗地頭頭,在中國農村深處安排會餐,其實質,就是“吃”這樣一種事實,而阿城作為經歷過的人,對這類氛圍描寫十分出色。

阿城給當代中國文學帶來的巨大的獨創性,是它的魅力所在。各有千秋的小說巨匠們,共同組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

周國平隨筆精選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54字

曾在孤獨寂寞時翻看到“靈魂只能獨行。”,曾在矛盾自責時瀏覽到“越在乎,越卑微。”,也曾在許多個夜晚巧遇到“不管生命多麼短暫,我們要笑著生,笑著享樂,笑著受苦,最後笑著死,這才不枉一生。”,周國平先生的文字,讓人心安,讓人釋懷。即使還處在這青春懵懂的歲月裡,讀著他所寫的,似乎也能從平實中透過一些力量來撫慰我,也能從樸素中洞悉一些真理來指引我。

有人說,周先生的文字,讓人有一種站在鏡子前,審視自己,體會自身的懦弱,無知,虛偽,置之死地而後生,從而變得堅強,他鏗鏘有力的話語,顛覆著思想的創作,不用重蹈覆轍不用學習見者,一步一句,寫出了創者的內心,坦率而又熊勇。每一段文字,每一句話都能讓讀者產生共鳴,彷彿參透了我們的心智一般,撩撥著我們大腦那一根最敏感最隱祕的神經,讓人愛上他的言語,悄悄開啟自己緊閉的心門。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這一段話細細品味之後,才發現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曾幾何時,我會思前顧後,我會揣摩他人的內心,害怕自己的羞怯與敏感得不到內心一直渴望的友情,我會盡量地融入才不會那麼顯得格格不入,我會賣力地捧場和捧腹大笑,我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我在意他人的評價。可週國平先生的話卻帶著我走向一片寂靜的土地,那裡寂靜無人但我能清楚聽到自己的心聲,那裡沒有交往的擔憂和煩悶,只有敢於做自己的一份坦誠與真實,只有青春年少所畏懼害怕的孤獨。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周國平先生作為先者早已告訴了我答案:“人人都有寂寞的時光,天才孤獨,孤獨者自足。”、“如果不擅交際是一種性格的弱點,那麼,不耐孤獨簡直是一種靈魂的缺陷了”,而他也曾說“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還認為,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這句話放在現實中的確如此,朋友之間也會產生“豪豬效應”,果真距離產生美。

周國平先生的散文風格總會略帶一些哲學思想,他像個親切的老者,讀他的散文總像是面對面地與他交談,他也會如同講往事一般緩緩道來,語重心長地總結人生真諦,告訴你城市喧囂,告訴你紅塵紛擾。

中國短篇小說精選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77字

文化和意義

《山河之書》的作者是餘秋雨,他曾經獲得許多榮譽稱號。二十多年前,他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考察並闡釋中華文明諸多被埋沒的重要遺址,這些遺址由此受到保護和弘揚。他也被公認為當代中國重新梳理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

剛剛接觸這本書時,覺得裡面的文字枯燥乏味,但通過後來的閱讀,才發現這本書的字字句句都十分哲理、經典。

有這樣的一個場面:兩隻螞蟻在大地上相遇了,由於矜持互相沒理。爬過很久都後悔了,畢竟是同類啊,怎麼沒有擁抱一下?

我們人類就是螞蟻。

我們再渺小,也算擁有了生命。生命,有它的本性。本性之一是聚集,本性之二是延續。對於智慧高於螞蟻的人類而言,就會因為聚集和延續,呼應前後左右,既自我安慰,又互相安慰。

人類的自我安慰和互相安慰,主要辦法是尋找“意義”。生存的意義,生命的意義,聚集的意義,延續的意義……這在早期比較容易,只要有聰明人站出來,一說“意義”,大家就相信,一到現代就難了,既然大家從小已經知道了銀河系和地球的一點點真相,那就很難再從根本上信任各種“意義”。所以,現代智者特別苦惱,必須把知道了的一切當做並不知道。這種情景,就像哈維爾所說的那樣,在汪洋大海里尋找一個“意義的島嶼”。

“意義的島嶼”可以令人類忘記無邊無際的茫茫,忘了驚濤駭浪,產生精神上的安全感,從而居住下來。這,便是文化。

當天災降臨個人、家庭、村落、鄉鎮、城市幾乎都無法自救。若能夠延續生命、儲存文明,必然是互相救助的結果。那麼中華文化為什麼能夠成為全人類唯一沒有中斷和湮滅的古文明?我想應該與一次次滅頂之災中的守望救助有關。據資料顯示,亞洲別國好幾個天災現場,美國遭遇颶風的一個災區,救援情況都遠不如中國。

在“自然暴力”面前,人類確實微不足道,但是,即使毀滅降臨,在毀滅前一刻的互相救助,也可能會成為人類到地球的一次最終安慰,或是人類各個文明之間的最後比賽。這種善良互助在平日裡很可能被掩埋,掩埋得連自己也不知道;一旦天災降臨,卻“震”出了集體本性,這便是文化自醒。

歷史文化是山河鑄造出來的,連山河都可以隨腳而過,那歷史就更不在話下了。地球的壽命是任何一個人無法估計的,人間的禍福也是無法預測的,卻希望有更多的人走在路上。中國該去的地方不少,年輕的行走者們應該先去感受滲透了文化的美麗山河,感受可愛的中國文化,必定會有一些新的體驗。

中國短篇小說精選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967字

品世間冷暖,讀人家真情

文學世界變化萬千,卻難得看到充滿著真情實感的文章,可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動卻是十足的。每次看庭院花開花落,總會有些悲傷和喜悅,和看這本書一樣,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初次翻開這本書,覺得不如自己想象中那樣的生動有趣,看著那些不怎麼熟悉的詞句,總覺得很陌生,讓人不敢接近,更別說深入的瞭解了。可漸漸得,我瞭解了篇中人物的性格,瞭解了他們的心情,更瞭解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人情世故,還從中懂得了許多道理。

當我看到《殺瓜》這篇文章時,心裡的感動又加深了一層,更對文章中的主人公有了深深地讚美和敬佩之情。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陳草,他講述的這個故事很簡單,卻深入人心,讓人十分感動。它從陳草一家的賣瓜生活開始講起,使我們看到陳草一家的幸福安康,村幹部打白條買瓜欺負農民,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買瓜掉了一百元,卻十分機緣巧合地讓陳草躲過一災,之後卻有警察來尋找一個殺人犯,從而得知那個人就是殺人犯,但陳草卻認為救了他的人是好人,最後在得知他被槍斃後,在鬼節陳草為他把那張一百元給燒掉了,可能許多人都會覺得這篇文章很平凡,作者的意思也沒有表達清楚,但我始終認為它讓人感動,更讓人從中受到啟發,擁有獨特的魅力。

其實,讓人深有感觸的文章不止是這一篇,《瞎活》這篇文章帶給我的感受卻是說不盡的,道不來的,僅僅用一些優美的詞句根本就體現不出來,只能淺顯地看出文中主人公的心境,並不能看出他的難為之處和他的學術良心。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頗有名氣的鑑寶師在良心與報恩之間的艱難選擇,從中我明白了世間許多人情世故對一件事的真與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決定作用。有些人會因為良心從實說出,而有些人則因為要還人情不得不把真說成假,把假說成真。看到這裡,我的心不免被深深地震撼,人世間有那麼多的抉擇,又有幾個會不泯滅良心去選擇真相而不因為人情去瞞天過海的呢?

其實,我從中明白的還有許多許多,有蘇麗的機智聰明,麻生的無奈與好心,吳鉛的堅強和幽默。總之,有太多太多性格鮮明的人們帶給我與眾不同的感受,讓我懂得人世間的冷暖自知。

也許,我述說的這些都讓大家覺得枯燥無味,也許,大家都認為短篇小說並不像長篇小說一樣富有情節變化。但是,它卻能夠帶給我無盡的感動,我熱愛短篇小說,希望大家和我一樣,喜歡上著擁有無窮無盡感動的短篇小說。

巴金作品精選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58字

這個暑假我讀了許多課外書,但是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巴金作品精選》,那裡面有幽默風趣也有傷心流淚。

其中《堅強戰士》這篇文章我反覆讀了很多遍,無數次溼潤了眼眶。主要是記錄了師團五連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張謂良,雖然身負重傷,但是用堅韌不拔的意志,連續堅持爬行十天九夜,經歷無數艱難險阻,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各種困難,終於爬回自己陣地的真人真事。我特別喜歡他說的一句話:“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會爬著回來。”這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和教育。

張渭良戰士讓我明白了在軍人的字典裡沒有膽小、懦弱、害怕這樣的字眼,以前的我很任性,遇到一點挫折就會嚎啕大哭。記得我剛剛開始學騎自行車的時候,爸爸讓我先看他騎自行車的動作,示範過以後,就讓我大膽的嘗試自己騎,由於剛開始沒有掌握方法和要領,結果一不小心就跌倒在了地上。起來之後,我就開始大哭大鬧,怪爸爸沒教好,賭氣說我再也不想學了。現在想想,跟戰士相比,我簡直無地自容,真想找個地洞趕緊鑽進去。現在我改變了,我要像戰士一樣變得勇敢,變得堅強,變得獨立。我再也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哭鬧,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

張渭良戰士真的是我的榜樣,他說到做到,積極向上,勇敢堅強,遇到困難堅持不懈,懂得犧牲自我保護他人,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我要像戰士一樣勇往直前。

讀《劉墉散文精選》有感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820字

寒假裡,我讀完了《劉墉散文精選》,這本書分為5個單元—學習、性格、習慣、成長、心靈。讀完這本書,我彷彿喝了一碗濃濃的心靈雞湯,感觸頗深。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缺憾—不完美的完美》一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幾個事例告訴我們破的東西仔細看也是很完美的,但我覺得,不僅如此,而且破的東西背後,或許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世界上,不完美的物體、不完美的事數不勝數,我們不一定凡事都要追求完美,誰又能說殘缺的美不是美呢?

這讓我想起我在假期中看的《挑戰不可能》節目中的夏伯渝爺爺。他是一位登山愛好者,在年輕時一次登珠峰中,將自己的睡袋借給別人,結果自己的雙腿被凍壞而截肢了。可是他沒有放棄,為了圓自己年輕時的夢想,裝上假肢後,在40年中4次登上了珠峰,可惜天不遂人願,他都止步於8400米的高度。2016年他再次向珠峰進發,在五位年輕的夏裡巴嚮導的帶領下,他艱難地爬到了8740米的高度,離頂峰僅100米,可這時突然烏雲密佈,狂風大作,風吹起的冰渣子打在臉上像刀割一樣,情況非常的危急,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雪崩。目標就在眼前,進還是退,夏伯渝爺爺陷入了糾結中。因為年紀、身體等原因,這或許是自己最後一次登珠峰了,100米怎麼也要堅持下去。可是他回頭看到5位二十出頭的夏裡巴嚮導,他們還那麼年輕,那麼有活力,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他們,他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5條年輕的生命,於是夏伯渝含淚做出了立即下山的決定。後來,他們得知,在他登頂的同一天,同一高度有6人喪生。

壞事再一次降臨在他的身上,他得了血栓,醫生告訴他,登山可能得放棄。或許夏爺爺這輩子也圓不了他的登珠夢,但他的精神已比肩珠峰,這或許是他終身的遺憾,但他換回了5條鮮活的生命,這難道不完美麼?

有時一件不完美的事情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就完美了。

這是一本值得反覆品讀的好書,他能給我指引方向,讓我告別幼稚和固執,衝動與叛逆,慢慢成為一個成熟冷靜的人,給自己一個無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