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昇華——讀《培根論說文集》有感相關作文20篇

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昇華——讀《培根論說文集》有感 篇1

讀後感 ,768字

在收錄培根集中體現哲學思想的58篇隨筆中,我感受到了培根的文筆簡練優美,更重要的是極富哲理性、透徹深刻的道理衝擊我心靈的侷限。

論讀書

讀書學習主要是為了增長才識。“學習關於修養的知識,會使你在談吐上溫文雅緻。學習關於發展事業的知識,會對你在處理事物做出判斷時大有益處。”讀書不能斷章取義,也不能太過書面化。學問最終都是要經過檢驗與鍛鍊的。學問如果得不到實踐的檢驗,極為面向顯得過於呆板。

讀書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書適合不同的人。有些書只要去讀其中的一部分,有些書應當盡力通讀,有些書要精細去讀,反覆細讀,而有些書只需瞭解。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博物使人深廣,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由此看來,人的各種缺陷,都是可以通過學問來補救的。

論美

“對於人的美,雖然容貌可能並不嬌麗,但是舉止嫻雅氣質端莊,身份嚴謹,擁有高尚心靈,那麼這個人才是最美的。”人的行為之美是勝於榮脈之魅的。而“暮秋之色更美”是說,一個人雖然用菸頭眉毛,但是缺少老年人所具有的修養和德行,所以年輕人往往得不到美好的讚譽。所以美最重要的是德行之美,修養之美。

論速度

“真正的快捷其實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因為若果有了速度,可以用相等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但過於最求速度,做事就充滿了危險。“以緊密的手段縮短做事時間是一回事;而以省略手段縮短時間,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在做事時,不能一昧的最求速度,也要保證質量。

人生是一個甦醒的過程。這一刻不能夠寬恕的人,下一刻就會得到原諒;這一刻不能接受的道理,下一刻就會變得容易理解。在培根58篇隨筆中,雋永的名言警句使我深刻。使燥亂的的心得以沉澱,客觀地認識世界。在其中的故事及深刻的道理中,我得到反省與思考。

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昇華。深刻的學問必定是人生路程中難忘的景色。

幸福在思想中昇華 篇2

國二作文 ,1107字

筆尖在舞,思想的火花在書本如行雲流水。行行筆跡,留下的是內心的激盪與昇華。思想,在靈感中濺出朵朵浪花,在知識中釋放著美麗。這時的我,感覺真的好幸福。

其實,幸福,無時無刻不在思想中昇華。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三個都想發財的人,一天,一位天神告訴這三個人;在沙漠中呆上一個月後,寶藏就會自己冒出來。三人聽了,紛紛躍躍欲試。第一個人去時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其餘的什麼也沒帶,每天在沉默中計算著剩餘的日子,在寂寞中埋怨著時光流逝的太慢,結果,呆了半個月,他再也撐不住了,每天的孤獨、荒涼讓他早已近乎崩潰,於是他發瘋似的從沙漠中跑了出來。第二個人為了不使自己寂寞,他進沙漠前帶了幾本書。於是,他每天在書海中遨遊,不久,他帶得書讀完了,一算日子,還剩下20多天,他只好再從頭讀起,沒過幾天,他也受不了了,大聲喊叫著跑出了沙漠。第三個人是一個懶惰的人,他節省了一切不必要的東西,每天,他的思想都在思考中昇華,他思考著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理想的真諦……他每時每刻都在思考中度過,他將自己完全融入到思想的美好境界中,每一刻,每一天都過得那麼充實、有趣,他的臉上,時時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一個月很快過去了,他還在思考著無窮無盡的問題,而此時,地面忽然裂開了一條縫,很多寶藏從中湧了出來。就這樣,第三個人不僅擁有了寶藏,也擁有了崇高境界的昇華。

其實,第三個人才是最幸福的。思想的昇華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午後的斜陽,調皮地射進了窗戶,停留在那一杯香香濃濃的奶茶中,久久不願離去。此時,我靠在一把木椅,輕輕閉上眼睛,默默地在思想的海洋中,尋找、探索。這裡的世界多麼美妙啊!所有的思想“火花”都在這裡碰撞!交織!旋轉!凝聚!昇華!一切都在這裡融合,一切都是那麼的美麗而富有詩意。在這個只屬於我的世界裡,我讓自己盡情的遨遊。在這裡,我體會到了: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這一點任何人都是如此。人活著,就有自己的理由,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沒有活著的必要而輕生。在這裡,我細細咀嚼著徐志摩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的新娘……”多麼美妙的意境!慢慢地,我也似乎變得寧靜,這一切景象是多麼的和諧,統一!“拋開一切喧囂,我慢慢品味著,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站在窗前看你,明月裝飾了天空,你卻裝飾了別人的夢。”多麼美妙,多麼耐人尋味,這一首首詩,讓我思想沉浸!昇華!在這個世界裡,我的思想慢慢變得不同,每當我沉浸在其中時,我就感到特別的幸福!

我從不奢求任何東西,但我仍然非常幸福,因為,我知道幸福就在身邊。其實,幸福,就是如此簡單。讓思想在沉靜中不斷昇華!不斷吸取豐富的知識!

在思考中成長 篇3

國二作文 ,924字

思考是一種沉澱,沉澱過後便是成長。從懂事起,父母總要求我去思考,但年幼的我並不懂得何為思考,只不過是父母說教下的敷衍點點頭罷了。

後來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大,思考便離我更加地遙遠——無數個深夜裡只有作業與我為伴。數不盡的作業和壓力像野獸一般吞噬了我,思維也在不斷僵化。我時常問自己,這樣究竟有何意義?學習生活究竟帶給我什麼,那種“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閒散意也成了書中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場景。迷茫之中,我不知該何去何從。

那天父母帶我去爬山。我心裡不高興地嘟囔著:“我為什麼要和他們來爬這座山啊!這討厭的山怎麼爬不完啊。”腳底下傳來一陣陣的痠痛,我用雙手撐著膝蓋,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看了看旁邊的父母,有說有笑。我卻皺緊了眉頭,心裡卻只覺得更加厭煩。抬眼四望,周遭清麗秀美的景色也無暇欣賞,只想快快爬完這座山,完成任務。

正值夏日,溼潤的空氣夾雜著鳥鳴在我周圍炸開,山中特有的清新令人精神一振,我卻視而不見,不耐煩地抹了抹頭上的汗,憤恨地踢了踢腳下的小草。頭上的驕陽發出不可忍受的熱量,即使穿過了重重樹葉,仍然帶著餘威毫不留情地打在我的臉上。旁邊的父母還在小聲交談著什麼,我心裡的煩躁又平添了幾分,低頭自顧自向上爬著,腦子裡還回想著自己未完成的作業。

猛然間再抬頭,眼前豁然開朗,原來我已經登頂了。山的全貌就這樣毫無徵兆地闖入我眼中。山,一座連著一座;鳥,撲稜稜振翼而飛;雲,重重疊疊堆積著;霞,顏色多變如夢似幻;一條小溪穿過了留下我的腳印的重重山巒,清亮執著。周圍遊客的讚歎聲把我從沉醉中叫醒。

我思考著,原來剛才走過的路是這樣的呀!陽光穿透了層層葉片,溫和地照在我的臉上,心裡的煩惱早已消失不見,原本惱人的蟬鳴也成了悅樂的琴音,而父母微笑著看著我,為我豎起大拇指,原來心境不同,看見的景色真的不同。

我思考著,登上山頂早已不再重要,真正讓我感動的反而是爬山的過程。成長其實很簡單,也不過是從今天走向明天;學習也是一樣的,由簡單到複雜,由生疏到熟練。所以慢下來吧,在這個過程中多去感受,多去體驗,多去思考!

莫忘來時路,不負少年心,這樣思考才可以成長。

我在思考中成長 篇4

國二作文 ,670字

成長,就像是透過玻璃杯看世界。

一切的事務都被折射成奇怪的形狀,色彩斑斕,我們總是在充滿好奇,觸碰、撫摸,帶著思考去了解它。即使被刺得鮮血淋漓也毫不畏懼。

我一向不大擅長數學,每次面臨難題總是毫不猶豫地退縮,以至於每次數學考試都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直到有一次,試卷的難度加大,前面好幾題都不會寫,緊張的感覺從心底傳來,我著實為自己捏了一把汗,漸漸就看到了最後一題。

也許是迫於前幾題的壓力吧,抑或是最後一題的分值太大,且是自己較熟練的幾何證明題,我開始靜靜地思考著。如往常一樣,我將題目仔細瀏覽了一遍,結果還是沒有找到頭緒。

不一會兒,我心裡慌了,背後不禁打了個寒顫,手不自覺地握成一團。四周的空氣似乎都凝固了,身邊的空氣不斷向這邊擠壓著,突然感覺連握筆也有些無力。

我一遍遍告訴自己要冷靜,可越是這樣告誡自己,心裡就越亂。教室裡十分安靜,我能聽見鐘面上分針與秒針的滴答聲甚至包括自己脈搏的跳動聲。我抬頭看了看時間,只有十分鐘了!

我深吸一口氣,用力掐著自己,當絲絲痛覺從手臂上傳來時,才緩緩清醒過來,我沉下心,思考著。

一分鐘……兩分鐘……

心中的枷鎖突然被解開,寫下過程時,我的手微微有些顫抖,“因為AB等於AC,所以……”一氣呵成,容不得半分猶豫……

我頓時鬆了一口氣,望了一眼窗外,突然感覺天是那麼藍,雲是那麼白。

是啊,成長的道路上,需要我們靜心思考。思考是一種沉澱,沉澱過後便是成長。

迷失在“計算機式”思考中 篇5

國一作文 ,1458字

計算機的創造無疑是人類文明程序中一座不朽的豐碑。只需編入某一套固定程式計算機便能迅速得出精確、誤差極小的結果,為廣大領域帶來便捷與發展的助力,而如今日益興起的人工智慧更是令人擺脫了對計算機“冷冰冰的宕機器”的舊印象,使計算機“活”了起來,擁有了人情味。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所想,人工智慧讓計算機想人類一樣思考不必深憂,但人類的思考方式,不應圍困在計算機世界中。

其實,我們都知道聞名於世的“網紅”人工智慧AlphaGo在國際圍棋賽中擊敗天才少年柯潔,而擔憂過於“智慧”的計算機有朝一日可能支配人類世界的專家確實存在。他們或許不知道,後來接受採訪的AlphaGo羞澀地表示自己喜歡柯潔這個對手。能像人類一樣思考,自然也可以擁有像人一樣美好的情感。其餘常見的人工智慧如掃地機器人、隨身翻譯器也無不為人提供幫助與服務。只要合理利用,我們固然應用積極的眼光,向真與善的方向來看待“像人類一樣思考”的計算機。

然而,如果人類將自身圈在“計算機式思考‘’中,本屬於人的價值觀與情感將逐漸迷失、淪喪在計算機原本所處的冰冷無情世界中。純粹的計算機始終周而復始地執行著被編入的指令任務而再無他舉。試想一位戰地記者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舉著相機,僅僅思考著哪裡能拍出驚駭世俗的照片,什麼角度拍攝效果最佳,手上不斷按下快門鍵卻對眼前的弱者傷者見死不救—因為他被編入的指令任務僅是拍照。這樣有著計算機式的思維的人,僅能夠完成任務,卻失去了自己社會角色應承擔的責任感,讓人們看到的是冷漠無情,而不是溫暖、撫慰人心的關愛、同情。迷失在“計算機式思考”中的人,變得不像“人”。

在電影《雪國列車》與丹布朗的小說《地獄》中,都有一群相似的人,他們“像計算機那樣經科學推斷”出如果人口能部分減少,世界資源能使剩餘人類生活更好、延續更久遠。看似合理而有依據,實是以犧牲大批人類為代價,對這種“計算機式思考”結果的執迷不悟,實是一種可悲的偽善,歪曲價值觀罔顧後果,終究只能造成人心的混亂,社會的不穩定。還有一類反烏托邦的文學或影視作品,描繪著高科技監管下的安定國度,人們大多洗了腦似的、如同計算機被程式設計的千篇一律的思想,固定的生活方式,不允許有波瀾的日常,偶有嚮往自由而不願永遠服從的“叛亂”者受罰,自由成了反叛放肆,理解同情被漠視與異待所取代。人人有被程式設計的固化指定合理的思維,失去了個性,也失去了開放自由,更失去了正常的價值觀。就算是為了追求和平,設計人人相同的計算機式思維,未免是矯枉過正。

計算機快捷、固定、整齊化一又精準,卻也終究是沒有情感、沒有生命體驗、體悟的機器,冰冷而沒有溫度。人們追求計算機那樣強大的思考能力,但也應時刻牢記我們是人,有血有肉的人,比起計算機多了各種情感,多了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我們擁有最善最美得愛人、理解人、憐憫人額能力,這些即使是人工智慧計算機也並非輕易做到的。如果我們捨棄人的特質單純地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原本的和諧會逐漸瓦解,人們逐漸只會感受到冷漠與無情,再到麻木,我們深陷其中,卻再無能為力。那一定不是我們追求的美好世界。

思考的“思”有心字底,難道不是說明思考的真正核心在於人心嗎?人與計算機都能擁有“智”,但只有人類有“心”,不僅指跳動的心臟,更是指一顆飽含情感,溫暖熾熱的心。當人類思考時,只有追隨著這顆本意向善而溫暖的心,不為計算機式思考的單一無情所束縛,我們的思考結果才能是更有意義、或許能推動世界進步的。

人類之思考,用智也用心。人類,不能迷失在“計算機式思考”中!

祖國在我心中——讀《劉胡蘭的故事》有感 篇6

讀後感 ,711字

祖國,一個多麼神聖的字眼!在我們中華母親的懷抱中,湧現出了數不勝數甘願為祖國母親肝腦塗地的英雄兒女,他(她)們像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照耀著華夏之路。

懷著激動與敬仰的心情,我捧起了《劉胡蘭的故事》這本書,讀著讀著,我便深深地陷進去了。書中以樸實的筆觸描繪了劉胡蘭極其短暫而又偉大的一生: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生於山西省文水縣一個普通的中農家庭。生母早亡,劉胡蘭便將所有的真情給予了祖國母親!她年僅10歲就參加了兒童團,在兒童團裡,劉胡蘭勤奮好學、遵紀守法;她的所作所為如一輪暖陽溫暖著大家的心。但就是這樣一個祖國母親的好女兒,她的生命之花在戰爭的迫害下過早地凋零了!15歲,劉胡蘭因遭歹人設計不幸被捕,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劉胡蘭不為所動,她泰然地朝敵人怒吼一句:”我咋個死法?“凶惡的敵人指了指閃著寒光的鍘刀。隨後,在眾目睽睽之下,15歲的劉胡蘭面無懼色地走向了鍘刀……

掩卷沉思《劉胡蘭的故事》,我不由得心潮騰湧,義憤填膺!15歲,如花的年紀,劉胡蘭本該和我們一樣馳騁在碧空之下,歡笑著,飛騰著,可這一切都不可能了。劉胡蘭—祖國母親的好女兒早已閉上了雙眼,長眠與青山之下。

在冥冥之中,我又感到心底的某個角落湧起一股熱浪,它的名字叫驕傲!我為中華有千千萬萬如劉胡蘭一樣的英雄兒女而驕傲!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才讓祖國母親千瘡百孔的身軀重新挺直;讓黃河、長江不住地發出一聲聲驚天動地的怒號;讓我們擁有了如今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

現在我們早已不用擔心洋炮的彈片、戰火的硝煙,但是我們決不能停止追尋劉胡蘭的腳步,更不能忘記我們共同的祖國母親!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不斷奮鬥、進取,讓祖國母親永遠在我們心中紮根吧!

“禮”在我心中——讀《朝讀經典·君子之表》有感 篇7

讀後感 ,972字

子言曰:“歸乎!君子隱而顯,不矜而莊,不厲而威,不言而信。”“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讀了《朝讀經典。君子之表》一文後,我對孔子說的這兩句話感觸很深,也懂得了其意思:

孔子說:“還是回去吧!君子隱逸不出但德行昭顯,不自我誇耀而受人尊敬,不疾言厲色而有威嚴,不必說話就能取信於人。”“君子不在人面前失去進退的節度,不失去莊嚴的表情,不喪失說話的分寸。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讓人敬服,神色足以令人敬畏,言語足以使人信任。”

君子的容貌舉止,言行風度,其實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一個人外在的儀容舉止需要符合一定的‘禮’;其二,一個人的儀容千姿百態,也有凸顯個性、呈現美感的一面。

這使我想起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裡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一個四歲的孩童是如此地懂禮貌,言行舉止又是如此地恭敬?這一流傳千古的故事,不是給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嗎?禮貌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諧。古代的孔融,堪稱君子,小小年紀就已經知道且懂得了禮數,知道謙讓,知道尊重,他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中華上下五千年,“禮”一詞,讓我們明白了懂禮貌、有涵養的重要性。“禮”在我心中,“禮”伴我成長。世界有了“禮”,世人才會有良好甚至優秀的言行舉止,世人才稱得上君子,“禮”才會流傳。

一個人,為人處世,得“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我們要做一個內心溫和、舉止莊重、嚴於律己,外表威儀卻並不咄咄逼人的好學生好公民,時刻保持謙恭有禮、安詳自適的品質與精神狀態。

成長的步伐不會停止——讀《天堂裡的微笑》有感 篇8

讀後感 ,727字

在這次國慶長假裡,我仔細閱讀了《天堂裡的微笑》這本短篇小說集,它令我受益匪淺。

《天堂裡的微笑》這本書是李學斌叔叔的作品。這本書主要敘述了“我”開始很不懂事,患了癌症的母親身體薄得像一張紙,每天在醫院裡吃飯、睡覺、打針、吃藥、看書、上網,“我”居然覺得這樣的生活很愜意。“我”每天在家嫌奶奶做的飯不好吃,垂涎媽媽的“病號飯”。慢慢地,面對爸爸和奶奶的憂愁嘆息,媽媽軟成一灘泥的身子,“我”開始懂得“心痛”。最後,媽媽去了天國,“我”明白了:媽媽可以在家休養時也住在醫院,是為了讓“我”慢慢適應沒有她的生活;媽媽戴著漂亮的假髮,是為了不讓我發現她因化療掉光了頭髮而傷心。“我”慢慢長大了,努力學習,認真生活,完成媽媽的心願。“我”知道,媽媽會一直看著我,在那向陽山坡的最高處……

仔細想一想,文中的“我”從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慢慢成長起來,我們又何嘗不是呢?我們經常因為一點小事而跟爸爸媽媽吵起來,有時候明知道自己無理,可還要強詞奪理。就是這一次次“碰撞”,讓我們在父母的教誨中發現了自己的可笑,在父母的關愛中明白了是與非、對與錯,在不知不覺中長大,讓我們對自己的父母說一聲“謝謝”。

記得有一次,我坐在書桌旁寫作文,可是怎麼也沒有頭緒,於是便想放棄了。這時,媽媽走了過來,她親切地對我說:“孩子,想想你的夢想。”聽了媽媽的話後,我想:對,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文學家。夢想是靠付出和行動來實現的,我要是現在放棄了,那不就是半途而廢了嗎?說完,我便又拿起了本子寫了起來。同學們,讓我們在成長的路上磕磕絆絆走下去,摔倒了再爬起來,即使是重傷,大不了休息幾天再上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只要踏踏實實地走過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讓我們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吧!

父親的愛,在隱蔽處——讀《拐彎處的回頭》有感 篇9

讀後感 ,677字

父親的愛是厚重的、堅實的。每一個父親都不善於表達,因此,有的人會誤以為自己的父親不愛自己。

父親對孩子的愛可以一個細緻而微小的動看出來。我看過一個故事—《拐彎處的回頭》,裡面講了一個男孩的腳受傷了,放學後,幾個同學扶他回家的路上,遇見了父親,父親向他交待幾句就走,拐彎時父親回頭看了男孩一眼就走了,那個動作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拐彎處的回頭,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包含著父親對兒子的愛。故事中的父親在面對兒子的腳傷時,沒有行動上的關愛,也沒有語言上的安慰,只是簡單交代幾句,就走了。表面上父親讓人感到很冷漠,但是,天下間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他隱藏在心中的愛,在“回頭”這動作中顯露了出來,這一動人的細節把父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個動作寫滿了父親對兒女的愛。

大部分父親都不善於表達自己,我父親也不例外。記得小時,我是個調皮的小女孩,經常爬上爬下。有一次,我和朋友賽跑,我不小心摔倒了,膝蓋擦傷了。回到家,父親瞟了我一眼,看到我膝蓋上的傷,冷淡地問道:“膝蓋怎麼了?”我把賽跑的事告訴了他,原以為他會安慰我。不料,他卻說:“沒事做嗎?要去賽跑!現在可好,膝蓋摔傷了吧!”當時,我覺得很委屈,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當我伸手想用袖子擦去將要流出的淚水時,卻看見爸爸已經從櫃子裡拿出了藥箱,並取出消毒藥水遞到我面前,讓我塗在傷口上。雖然他只是冷冷地說了句:“傷口別碰冷水,知道嗎!”但從中我知道父親是關心我、愛我的,此刻,我的心中充滿了溫暖。

父愛是羞於表達,疏於張揚的。父愛,如山高,如水深,如天寬。父愛是厚重而堅實的,也是溫暖而深沉的,更是巍峨持重的!

慾望決定的成與敗——我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篇10

讀後感 ,1476字

明朝是一個政治與文化都極為繁榮的時代,永樂大典,七下西洋,但是這些輝煌的事情大都發生在明朝前期,明朝後期政治軍事尤為混亂,皇帝大都不理朝政,蒙古,女真,日本頻繁侵襲,最終逐漸走向滅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人云:明亡於黨爭。確實,明朝後期的黨爭特別激烈,官員權貴鬥得不亦樂乎,那麼為什麼會有黨爭呢?

原因很簡單—慾望。

當年,朱元璋望天下大亂,領兵起義,是為了救命救國,讓百姓脫離苦海,是正義的慾望。但是,像魏忠賢這樣的人,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卻賭博上癮,幻想一夜暴富,後因為這種慾望妻離子散,來到皇宮,妄想統治天下,就勾結客氏,結黨私營,控制朝廷,濫殺忠臣。最後,這種無盡的慾望使他在崇禎皇帝的追捕下被逼自殺,死後又被繆屍。因為對自己的處境永不知足,總想攀上更高的臺階,掌握更多的權利,進一步撈取更多的金錢,享受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正是這種無窮無盡的慾望使他們勾心鬥角,不擇手段,壓制了清官,明官,明朝才漸漸癱瘓,滅亡。有人說,明朝敗在了魏忠賢的手裡,可我說,明朝敗在了慾望的手裡。明朝的滅亡不僅僅是由於一些慾望無度的臣子,還有隻有貪圖享受慾望的皇帝,比如萬曆,飯後果品一盤就是十四斤,釀豆腐的用品不是黃豆,而是一千隻鳥腦,所以有人說,到了萬曆的時候,明帝國就如一輛在走下坡路的巨車,剎車系統失靈,所以,只能一直走下坡路然後跌下懸崖。

當然也有一些心中無貪慾,一心為國為人民的人,比如說海瑞,為官多年一分未貪,置身投入工作。比如說“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為京城保衛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卻不求金錢榮譽,最後被奸人所殺,至今都無人不敬佩。比如說姚廣孝,為靖難之役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永樂帝即位後卻依然深居佛堂靜修。他們身上有太多太多的高貴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在這些人中,我最佩服的是“舉世皆濁唯我獨清”楊漣。

楊漣的那個時代,閹黨橫行,魏忠賢的爪牙遍佈朝廷。就是在這個渾濁的時代裡,楊漣不畏權貴,帶領東林黨與魏忠賢作戰,他親眼看到自己的同伴或被閹黨所害,或看到自己的同胞投靠了魏忠賢,但是他仍然堅守著他內心的正義。當楊漣上書魏忠賢的24大罪時,他明知自己一定會失敗,因為這份奏章一定會落到閹黨的手裡,而後楊漣被投入大牢殘酷的拷打,直到奄奄一息時,他也沒有背叛他心中的正義,直至鐵釘釘入他的腦袋,楊漣才含著滿腔的熱血和正義而死。看到這裡,我不禁眼含熱淚,久久嘆息,因為我認識到了一個悲哀的事實,歷史在有的時候,只分成敗,不分正惡,但是,那又怎樣,因為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崇禎帝即位後,賜了楊漣忠烈的諡號,這個諡號來描繪楊漣的一生,當之無愧。

楊漣的生平讓我想起了一句海明威的話“一個人不是生來給打敗的,你可以殺了他,卻無法打敗他。”我堅信,只要一個人心中有正義的“慾望”,那他將是無法挫敗的。

我想到了我們中國的今天,隨著習主席的上任,黨的“十八大”的召開,立馬整頓了各地的不良風氣,審計高階將領,不管多大的官,一旦發現,嚴懲到底。嚴禁公款吃喝,下令一切從簡,中國各地浪費奢侈行為大大減少,送禮貪汙之風得到嚴厲的制止,全國各地政府以為人民辦實事為己任。當然,習近平書記自己也以身作則,在習主席與哈薩克總統在飛機上進餐時,吃的僅僅是家常鹹菜和小米粥,很顯然,習主席這種帶頭弘揚正氣的行為,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慾望,那就是想讓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自強自立的道路,是一種正義的慾望。所以,在習主席的領導下,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會走上坡路,並行駛到最頂峰。

是啊,是慾望讓明朝日暮西山,但是在今日的中國,我們的中國夢,卻讓中國豪邁的自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思考是最重要的——讀《頭腦是自己的》有感 篇11

讀後感 ,630字

今天,我又一次閱讀了《頭腦是自己的》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的是世界著名化學家歐文給大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讓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頭腦是自己的!

是呀,頭腦是自己的!要有自己的頭腦,不能完全讓別人的思想左右了自己。故事中的女服務員沒有被教授的言語矇蔽,用自己的頭腦思考了,才得出正確的結果。如果她也盲從別人的,不去用自己的頭腦思考,怎麼能看到正確的答案呢?

其實,在我們周圍,也有不少事例說明了:要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才會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就拿上個學期的大隊委選舉來說吧。我們班的小盧因為幫助班長管理班級,“得罪”了一些同學,那些同學對此很不滿,怪她多管閒事,於是那幾個同學就想方設法阻止別人投她的票。最終小盧還是當選為大隊委,又有同學造謠說老師在選票上動了手腳,甚至說老師一個人的票可以相當於一個班同學投票的分量。另外一些同學不去思考,盲目跟從,人云亦云,造成這些謠言在同學中傳播。有些同學自己思考了,不相信這個謠言,把它當做耳邊風;有些同學半信半疑,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師;有些同學相信了謠言,繼續傳謠甚至告訴了家長……結果事情越鬧越大,直至老師通過調查後全面解釋,那些同學才知道上了當。其實,只要用自己的頭腦仔細想一想,就會明白,老師對的每一個同學都是公平公正的,選舉的事是公開公平的,老師也會尊重同學的選擇,不會只憑自己的意願取捨的。

是呀,頭腦是自己的,思考是最重要的。只有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只有用自己的思維,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才會得到正確的結論。

愛在大自然——讀《我的山野朋友》有感 篇12

讀後感 ,731字

地球好比人類的母親,她無私地向人類提供各種寶貴的資源,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地球就是我們的生命來源!

在劉先平的《我的山野朋友》一書中,他也將地球比作是母親,其他一切在地球上生存的有生命的物體都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尤其是生活在大山裡面的動、植物們。他冒著種種危險,在野生動、植物世界裡探險,經過三十多年的大山生活,他和大自然結下了無比真摯和深厚的友誼。但隨著人類不斷地破壞,大自然已面目全非了,許多珍貴的動、植物也將瀕臨滅絕,再這樣下去,人類也只有走向滅亡。

我覺得劉先生說得非常有道理。地球養育了人類,但某些人卻忘記了地球的養育之恩,忘記了對其他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為,對大自然任意破壞和索取。由於人類任意砍伐森林,挖取資源,已經導致許多動、植物的生命受到了威脅。然而他們不知道,他們正在自取滅亡。如果大自然已經不能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那我們也就無法生活下去了。

言歸正傳,地球承受著環境危機的重壓已是不爭的事實,《我的山野朋友》一書也正提醒我們該是時候追究原因並積極尋找應對方略。我個人認為我們應該先保護好大自然,給野生動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與它們做知心朋友,讓它們好好地生活下去。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我們不能忘記她的養育之恩。大自然給予了我們良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的社會得以延續和發展。可為什麼某些人還要去破壞大自然呢?這是因為他們缺乏應有的道德修養,他們被金錢矇蔽了雙眼,腦子進水,貪圖一時的利益,就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生態道德—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為了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美好,我們就更加應該努力地樹立生態道德—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為祖國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成功屬於敢於勇往直前的人——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64字

相信大家都讀過《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吧!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不但讓我受益匪淺,而且還讓我深有感觸。

這本書主要講了魯濱孫在一次航海冒險中,遇上了海難,孤身一人漂流到荒島上,但他並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感謝上天,讓自己存活了下來,並且戰勝了孤獨,飢餓,勞苦等重重困難,在孤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後,終於獲救了,回到了英國。

讀到這裡,我真不得不敬佩魯濱孫這種不放棄,勇往直前勇氣與精神,想一想自己,我不得仰天長鳴,這還得從我參加那次魔方速擰比賽講起。

那天下午,我們進行第一屆魔方速擰比賽,雖然天空不作美,下起了綿綿細雨,但都絲毫沒有影響到我們這熱鬧的氛圍。每個班都派有五位參賽選手,進行比賽。裁判打亂了魔方後,會給我們觀察十五秒時間,我心想:我可是我們班速擰魔方最快的,今天千萬不要失利啊,一定要發揮出最好的水平。我的心正在默默地念叨著。

比賽一開始,我觀察好魔方後,就快速地擰動著魔方,由於我的心情十分的緊張,手就一直不停的在抖,而且抖得非常厲害,這就漸漸地使我的速度慢了下來,我開始東張西望,看看其他選手擰到哪一步了,卻發現他們都快擰完了,我一不小心,擰錯了一步,只好重新再擰一遍,我心想:這下我肯定完蛋了,居然擰錯了。慢慢地,我力不從心了起來,突然,我看見有一個人擰完了魔方,我很緊張,生怕自己輸了,於是,就手忙腳亂地加快速度地擰魔方,接著,又有好幾個人擰完了,最後,我只得了倒數第一名。看著我們班的其他四個人都超常發揮,超過了我,而我卻失利了,心裡真不是滋味,但也無濟於事了。

通過這一件事,使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要緊張,害怕,要像魯濱孫一樣勇往直前,迎難而上,不要畏懼任何困難,要勇於去挑戰它,並戰勝它。因為成功只屬於敢於勇往直前的人。

這本書不僅讓我收穫多多,也讓我明白了許多。

小小偵探初長成——閱《福爾摩斯探案集》有感 篇14

讀後感 ,766字

提起偵探小說,你或許會想起偵探小說鼻祖愛倫坡,或是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但你絕對不會忘記偵探小說之父阿瑟柯南道爾以及他筆下的夏洛克福爾摩斯。

那位住在貝克街的神探,一隻手杖,一根菸鬥,一身禮服。一身神祕的服裝,也鑄就了他神祕的行為和人格。他不畏艱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無論何種難題他都去接,敢於困難鬥爭。相比之下,我就自慚形穢了。安逸的日子,養成了不良的習慣,讓我一種畏難情緒。對於學習和生活的困難中的難題我很少嘗試解決,不敢去解決,這也讓我的人生少了些許刺激和精彩。

他做事時的專注與一雙發現細節的慧眼,也讓我欽佩。正如他所說:“我這腦子會使我名揚四海。從來沒有人像我一樣在偵破罪案上極具天賦,又進行過大量的研究。”這便是他成功的祕訣,他總能發現一些常人無法發現的細節。生活中,我經常遇到許多難題,但我並不總是將他們完美的解決,一些細節,往往就決定了我的成敗。而我,完全沒有發覺,我退卻了。但福爾摩斯卻在他的努力之下,找到了一個個決定成敗的細節。一些粗枝大葉的人,先不說他們是否有恆心,單是不善於把握細節,就註定了他的成敗。

學習中,沒有注意細節的人不少,它可能是一個加號;在工作中,沒有抓住細節的人也屢見不鮮,它可能是電腦上的一個小數點;在生活中,因沒有抓住細節而徒增煩惱的人也不在少數,它可能是一個電閘的開關。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經意的一個動作,不起眼的一句話,正是一個人的閃光點之所在,想要脫穎而出,就得獨具慧心,從小事做起,從細處做起。

他自己也說過:“不同尋常的細節,絕對沒有使破案變的更困難,他們的實際效果是使破案變得更簡單。”這不正是怎樣面對細節問題的答案嗎?我一定要練成一雙能找出不同之處的慧眼!請期待:小小偵探初長成!

舉起心中的團旗——訪鄧小平故居有感 篇15

國二作文 ,993字

你譜寫的,是一片江山如畫;你開闢的,是一片煥然一新!

—題記

懷著對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的鄧小平爺爺的偉大崇敬和好奇之心,我來到了鄧小平故里—四川省廣安市。

這個坐落在郊區的國家級景區,被稱為國家一級園林,身處郊外森林茂密之處,周圍覆蓋著蔥鬱的亞熱帶植被,是座佔地830畝的生態紀念園。據介紹,總面積約3。19平方公里,園內綠化率80%以上,令人心生敬佩,不禁肅穆!

其中著名景點有鄧家老井、鄧小平銅像廣場、鄧小平陳列館。首先我看到的是故居陳列館。它坐西朝東,背對高山,面向莊稼地,四周環境清幽莊嚴。還有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名,館名鏗鏘有力,熠熠生輝。

跟隨歷史的腳步,我來到了鄧小平銅像廣場,廣場四面的環山宛如一把巨大的座椅,而鄧小平銅像就坐落在環山中間,莊嚴肅穆。廣場佔地約一萬七千多平方米,中央的銅像高2。5米,重約1。8噸,純銅打造。銅像上的鄧小平面容溫和,微坐地注視著家鄉的遠方,眼神深邃迷離。他身著樸素,是家鄉老百姓的一員,卻擁有著建設祖國的魄力,引導中華人民走出困境,這把座椅體現了鄧小平爺爺的情感和人格,是對他性格、生活和人品的最好讚揚。

接著向前,就到了著名的“鄧家老井”,下了臺階,映入眼簾的是一汪清澈的池水。清涼的井水向外溢著,經久不息。據詳細資料記載,鄧家老井是明朝時挖掘的,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井口直徑約一米,水面高出地面60公分左右。這井水終年充盈,正所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地村民幾百年來都在喝著這口老井裡的水。世世代代子孫的生活都離不開這口井,鄧爺爺就是喝著井裡的水長到了15歲,才走出這個小村子,走向中國。

這一行,讓我看到了鄧小平爺爺為建設祖國和改革開放辛苦奮鬥的一生,和為革命、社會主義事業所流的血和汗,讓我更深入地瞭解了鄧小平爺爺這位偉人的光榮事蹟以及為中華民族做出的偉大貢獻。

這一行,更讓我知道雖然戰爭年代的硝煙在像鄧爺爺一樣的領導人以及無數先烈們的頑強禦敵中散去,侵略者早已被趕出華夏國門,但民族恥辱永生忘,憂患意識高於安逸。如今的和平與富裕是多少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他們,在最美的年華里用生命力挽民族的命運,用大好的青春守衛著祖國的家園。

尋訪紅色足跡,瞻仰鄧爺爺的故居,讓我們舉起心中的團旗,弘揚紅色傳統和偉大的民族精神,自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讀《中國文脈》有感 篇16

讀後感 ,1423字

讀完了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425頁,期間的感受很難用我笨拙的文字去表達,剛開始時,讀起來有點澀,有點苦,到後來,越讀越覺得酣暢淋漓,蕩氣迴腸,溫暖熨貼……在品讀《中國文脈》的過程中,如傾聽一支穿越三千年時空的清雅妙曲,蕩氣迴腸,暖意氤氳,頭腦清明。

餘秋雨先生像一位畫壇巨匠,以充沛的才情,飽蘸深情的筆墨,大氣磅礴地勾勒出漫長的中國文脈畫卷,流露對中華文學家園的滿腔撫愛和關切之情,時而工筆重彩,繪聲繪色;時而妙筆生花,汪洋恣意;時而清新點染,靈光流動……

中國文脈的原始材料,是文字,從五千年的蚩尤黃帝時代開始記載歷史,於是文學開始它永無止境的行走了。過了大致兩千年後,它在平和、安詳、尋常、世俗的黃河流域找到了《詩經》,讓新生的文脈開始走上旅途。

中國文脈跌跌撞撞吟唱著一首首《詩經》,充滿了稻麥香和蟲鳥聲,隆重上路。一路走到了百花齊放、絢麗多姿、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時代。行吟在江風草澤邊,穿著衣飾奇特的屈原如約而至,他孤傲而天真,悽楚而高貴,離群而憫人,塑造了懸崖獨吟曲,拉出了詩人的文脈。

到了漢代,忍辱負重、奮筆疾書的司馬遷在獄中以從容真切的樸素筆觸、錯落有致的自然文句造就了《史記》,散文接手了文脈,文脈在此變得人性化、生命化,更描繪出了中國歷史的魂魄。

三國時期,叢林邊上的文化望族曹家父子仨人從亂世之中強悍地接續文脈,隨後緊接著的是風骨飄逸,才德兼備的怪才學子阮籍和嵇康得到了文學的賞顧,嵇康在刑場之前暢彈《廣陵散》更是將那種絕倫的聲調和情感震撼於世。響徹著自然之音的田園之中,氣定神閒、流淌潔淨淡遠之氣的陶淵明用他窮苦的凡人之軀高高舉起了文脈。

唐朝則是一場審美的大爆發。因著機緣巧合,北方曠野和南方巷陌間文化靈魂的融合,政治帶動著文化瘋狂地不可一世。文學自立而冗長,豐富而挑剔。詩即是如此,文亦出採,各種文學都以最強烈的方式展現出來,在唐詩巍峨頂峰瀟灑行走的幾男子:李白、杜甫、王維等成就了這麼一個文化藝術史的傑出時代。

五代十國,南方詩文仍在,南唐李後主李煜為開創“詞”的先例,讓明月夜風感受到:中國文脈從未停住過。

宋代,政文貼近,文人當政,數個同時足踏在文化巔峰和政治巔峰上瘦骨嶙峋的身影: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蘇軾造就了中國文脈的慷慨激昂。

元朝的戲劇隨著文脈的涓涓細流顯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一舉奪冠,依依呀呀地自我展示。

明清兩代之期,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枝獨秀,全方位地探尋了人性美的存在和幻滅,撫慰了中國文脈五百年的荒涼。

中國文脈,還在繼續行走著。

讀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讓人不得不歎服其才大如海,文字綿厚而不沉悶,沉重而不冗繁,新穎而不輕佻,個性而不張揚。洋洋灑灑36萬字的鉅著,文采斐然,情感濃烈,邏輯嚴整,新意迭出,讓那些在漫長曆史長河中漸漸模糊的形象清朗而感人。閱讀過程如同在萬水千山中閒步觀賞美景靜聽天籟,空曠清新,賞心悅目,很有“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的怡然意境。

回到開篇,讓我們再次溫故和回味:中國文脈,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等級,是文脈的生命……文學的等級,與官階、財富、療效、傳播等因素完全無關,只由一種沒有明顯標誌的東西來定,這個東西叫品位……總之,品位決定等級,等級構成文脈。先生嘆道:“文脈既隱,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充鵬。”我們應當在這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領域,重啟文脈之思,重開文選之風,重立古今座標,重建普世範本。

讀《中國文脈》有感 篇17

讀後感 ,3934字

前記

談到文化,這勢必是一個極為博大深遠的話題。古往今來,文化洪流奔湧不息,其之大,浩浩蕩蕩,其之深,難尋其底,其之絢麗多姿,琳琅滿目。

文化,之所以稱為文化,就是因為它的那般與眾不同,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說:“任何民粹主義的自由海選,即便再有人數、再有資金,也與優秀文學基本無關。這不是文學的悲哀,而是文學的高貴。”

中國文脈的原始材料,是文字,它早在黃帝一代便開始作為記錄的工具,於是,文字經過不斷髮展,在那平靜安詳的黃河流域一帶,孕育出了《詩經》。餘秋雨先生這樣評價詩經:“《詩經》使中國文學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稻麥香和蟲鳥聲。這種香氣和聲音,將散佈久遠,至今還聞到、聽到。”於是,中國的文化,便從此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走向了極為博大精深的漢朝。

領略漢朝

在漢朝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著名文學家:司馬遷,司馬相如,孔融,班昭,班固,東方朔。在這些人物中,令我最欽佩的人就是司馬遷:他在年輕時是一個旅行家,遊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在他三十七歲時,他因為幫著戰敗投降的李陵說了幾句好話,就惹怒了皇上,被殘酷的處以死刑,但是,他為了自己未編寫完成的史記,最後決定用腐刑代替。我一直十分驚訝於他用超長的勇氣竟然活了下來,因為當時在那個瀰漫著開疆拓土之勢、征戰殺伐之氣的時代,人們對死亡看得比較隨便。司馬遷過去侍從漢武帝出巡時,常常看到當時的大官由於沒有做好迎駕的準備而自殺,就像懊喪地打一下自己的頭一樣簡單,周圍的官員也不以為意,例如當時河東太守和隴西太守都是這樣死的。他大可以直接死去,撒手人亡,但是他並沒這樣做,因為他有自己的理想。

從文學的角度看《史記》,其有價值的地方就在於它開闢出了一個新的寫作思路—散文。就這樣,時間一晃而過,到了三國鼎盛時期:

亂出豪傑

文化上的三國對壘,讓人啞口無言的,是曹操的一大堆兒子中有兩個非常出色。父子三人攏在一起,佔去了當時華夏的一大半文化。真可謂“天下三分月色,兩分盡在曹家”。曹操的詩,乾淨樸實,簡約精悍,曹植的詩,悽悽涼涼,純美高雅,曹丕的詩,綺麗工練,抒情深婉。三個人中,每一件精品都是能使世人嘖嘖稱奇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但是,話說回來,其實諸葛亮也是一個優秀的文學家,他寫的《出師表》在中國,只要有點文化的人就知道,南宋詩人陸游曾經這樣評價出師表: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只是,諸葛亮的文章,是當做一份軍事檔案來寫的,只憑這一點,他就比那心胸開闊,壯志激昂的曹操略顯遜色。因為曹操,他是真的把詩當做詩來寫的。

自三國以後,便是唐朝—一場審美的大爆發。

審美之勢

唐代文學自立而冗,豐富而挑剔,就像一場文學審美大爆發。在這場審美爆發中,接過中國文脈的人是是田園文學家陶淵明。他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愛閒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他厭倦了官場生活,於是脫穎而出。他感受自然,享受平靜,以大自然為魂魄,享受田園生活,最後寫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記》。

繼陶淵明之後,在唐代,一個又一個文學巨匠脫穎而出,這,就是為什麼唐代文學如此之興盛的原因。但是,唐朝的唐詩盛世,其實南北朝功不可沒。北魏就像一個文化大熔爐,集各朝文化於一身,使它們融於華夏文明之中。

北魏王朝,不僅在唐詩上有著光榮的成就,還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國家文明中,以龍門石窟與雲岡石窟為最,今年寒假我還特意的跑去做實地考察,當我看到了那壯觀雄偉,高高聳立在那石壁之上的石窟時,我不禁發出一聲感嘆,眼前似乎浮現出大批勞工熱汗朝天的修建石窟時的場景。

亂藏蘊麻

時光變遷至了宋代,儘管宋代已經失去了唐代的輝煌,但是畢竟宋太祖趙匡胤提出了文人當政的政治思想,所以中國文脈還依然閃耀著明亮的光芒。使宋代文學還是與往日比起來更別具一格。

宋詞的出現,使中國的文脈為之一振,使無數的愛國詩人因為憤憤不平,而留下了自己的筆墨: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滿江紅)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當我在電腦上打出這些熟悉的詩詞時,我不禁再次被它們的驚天氣魄所打動。宋代,就是一個愛國志氣的高漲的時代。就是他們的氣概促成了擁有豪邁之氣的宋詞,並使其達到巔峰。這,或許是連文學水平達到鼎盛的唐代也自愧不如的。

文化延續

元代,一個壽命只有鮐背之年的朝代,創造了中國抹不去的恥辱—他是中國第一個受到外族入侵的朝代。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漢族文化與文脈很難在這個朝代中繼續延續下去。但是,令漢人沒想到的是:元朝皇帝闊窩臺與耶律楚才並沒有將中原地區整改為牧地,反而十分推崇漢文化。中書令耶律楚才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湛然居士文集》便出自他手。

耶律楚材主張漢化,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身為中書令的他,做了一系列改革大事:他選擇了自己的主要幫手—清楚漢族典章制度的丞相,主張不殺人,不屠城的信念,促成了財政,軍權,法權互不干擾的局面,並且及時控制住了高利貸,採用了戶籍制度,於是元朝日漸強大起來。

耶律楚材一生清貧,餘先生這樣寫道:“他死後,政敵對他的家庭財產進行了查抄。結果發現,“惟琴阮十餘,及古今書畫金石、遺文數千卷”,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財產。真是太廉潔了。”不僅如此,他還放棄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在他追求的“王化歸一統”、“四海皆弟兄”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復興契丹之夢。儘管他的契丹曾經建立過那麼壯闊和強大的遼國,留下了那麼豐富而動人的故事。

明清蕭條

讀過歷史書的人應該知道,明清兩朝閉關自守,廢除宰相制,設立錦衣衛監視重臣,大興文字獄,使文人墨客喪失考科舉的意義,隱居山林。不僅如此,朝廷還閉關自守,拒絕與外國的貿易往來,從而斷絕了中國文學的創新。所以,朝廷得不到新鮮的血液,文武百官中,大部分只是一些阿諛奉承的官員。再加上皇帝的享樂並且聽不進錚丞的勸告,最後中國文脈在這樣的推動下走起了下坡路。

所以,明清兩朝中,真正有價值的文學家也只有了曹雪芹與王陽明。

王陽明,建立了“知行合一”的“心學”,他留下來的四句話即是“心學”的精髓: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曹雪芹,在中國,幾乎是人人皆知。她寫下的《紅樓夢》被後人極力讚揚。“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四句話成了這本書瀟灑的寫照。我一直不知道,餘先生是非常熱愛《紅樓夢》這部書的。他在《中國文脈》中這樣說道:

“小說,習慣說“四大名著”,即《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我們中國人喜歡集體打包,其實這四部小說完全沒有理由以相同的等級放在一起。

真正的傑作只有一部:《紅樓夢》。其他三部,完全不能望其項背。”

我覺得這段話說的的確有道理,《三國演義》氣勢恢巨集,故事密集,是一本從史學角度上來看十分重要的書,只是它按照陳舊的正統觀念來劃分人物正邪,有臉譜化傾向;《水滸傳》好得多,有正義,有性格,但是,小說情節到了好漢們被逼上梁山後,情節就無法繼續,這一點在我看來十分可惜;《西遊記》,在整體文學品質高於上兩部,可惜重複過多、套路過深,光憑這兩點,就影響了整本書的精神力度。

所以,我想說,《紅樓夢》通過了一個家族興衰的輪迴,讓人充分體驗到了人性美的存在狀態和幻滅過程,有一種時有時無的虛幻之感。

但是,畢竟在這茫茫540年中,只有曹雪芹屹立在中國文學聖壇上不倒,但是光靠那一隻螢火蟲是無法照亮整片中華大地的,所以,復興衰落的中國文脈,是我們華夏子弟應該做的頭等大事。

走進現代

為什麼中國的文脈不能復興?這是我讀完書後,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但是,我現在總算是想出答案來了。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太安逸,沒有一絲波瀾,激發不起“文人墨客”創作的激情。回首古代,多少的好詩好詞都是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或者是作者的政治抱負未能如願的時候?屈原,自己的政治抱負未能實現,於是寫下了《懷沙》賦後便投河自殺;司馬遷受到了奇恥大辱後寫下了《史記》,從此悄然無蹤;蘇軾一生被貶多次,但是他對生活抱滿希望,寫下了一首又一首千古名句……

所有的證據都悄然的告訴了我們,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必須要有激情,要多多出去活動,開開眼界,不能“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閉門造車,就像在學校裡天天做著同樣題型的卷子一樣,是始終是沒有效果的。

文章至此,我就引用一下餘先生的話吧:

“對中國來說,中國文脈是一種千年的需要,又是一種千年的無奈。抓住它,滿手芒刺;丟棄它,步履艱難。所以,我們應當在這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領域,重啟文脈之思,重開文選之風,重立古今座標,重建普世範本。”

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感 篇18

讀後感 ,782字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學期又過去了,寒假生活就要拉開帷幕了。寒假生活中我讀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本書,知道了中華民族是源遠流長的民族,她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著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她是中華民族生息不竭的動力,更是中華民族奮進的源泉。

本書主要分為:1。走進漢子2。古詩入門3。歲月時節4。詩詞賞析5。寓言故事6。福建概況這六個部分來介紹。漢字的由來也是經歷了一個個時間段的演變而來,漢字最初起源於圖畫,經過漫長演變逐漸簡化成篆形符號甲骨文,直到秦始皇滅六國後,命令以小篆為基礎,統一全國文字。小篆字型優美,圓整週到,但書寫太慢,不適應繁忙政務的需要,於是又出現了新字型—隸書。想知道漢字的神奇歷程可以閱讀相關書籍哦!

中國不僅歷史悠久也有著許多我們傳統的節日,比如清明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人們扶老攜幼外出掃墓,祭拜先人,以寄託對祖先的懷念和哀思。再比如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用糯米、竹葉包出香噴噴的粽子,同時還有插艾、系五色絲線、簪榴花、飲雄黃酒、賽龍舟和採藥的習俗。

書本還介紹了寓言的典故如濫竽充數、畫蛇添足、杯弓蛇影等等的典故,想知道這些典故的由來趕緊拿起書本一起探索吧!

最後書本介紹了我們福建的由來,“福建”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唐朝。開元二十一年(733),設立福建經略使,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這就是福建名稱出現之始。福建省下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地級市,共有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福州即是福建省的省會被稱之為榕城。福建省是漢語方言種類最多、最複雜的省區之一,風俗習慣也各有差異,有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之說。

通過學習了這本書,讓我瞭解了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炎黃子孫把中華傳統文化銘記於心,永世相傳吧!

參觀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有感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9字

無論時光如何變遷,歷史都會永恆的存在著,它連線著過去和未來,也在當代人的血脈中流淌

——題記

2019年1月26日,我們七色彩虹小隊的成員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來到了美麗的西子湖畔。

在北山街44-49號,坐落了一個安靜的小院子,院內樹木鬱鬱蔥蔥,院子門口掛了一塊嶄新的紅色牌匾——“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整個展館科技感十足。

一進第一展廳的大門,巨大的白色夢幻光纖燈從屋頂垂落,如同一塊美麗的電影銀幕,杭州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經過投影以後,一一顯示在熒幕之上。

漫步在館內,滿滿的都是藝術氣息,第二展廳的毛主席畫像是這座歷史館的鎮館之寶,畫上還有毛主席的詩文。慢慢地參觀於此,不禁陶醉在這藝術的殿堂裡。黑白照片、油畫和其他老物件一一展現在眼前,揭示著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與路人一起唱紅歌了。路人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們的請求,這讓我無比感動,他們激動的眼神、嘹亮的歌聲,都顯現出深深地愛國之情。

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是一種精神的昇華,無數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不惜拋頭顱撒熱血,才換來了如今偉大的中國。

通過這次活動,我瞭解了更多有關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受益匪淺,希望下次還能再來!

在磨鍊中成長——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篇20

讀後感 ,960字

保爾柯察金,可以說是我最敬佩的人了。他從小就飽受折磨和侮辱,當過童工,生活在那個社會的最底層。他的許多經歷在我來看都是苦不堪言的。受病魔打擊,被命運擺佈,這是何等殘酷的心靈折磨!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而認輸、更沒有因此而墮落,而是在這磨鍊中一步步地走了過來,看見了陽光。

生活中的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考試失利了,失去了許多機會;跑步、跳繩又比別人慢了許多;學習英語時,十道聽力題就錯了七、八道等等。雖然與柯察金的挫折比起來是微不足道,可是對於我來說,心靈上難免會有一絲不悅。可是,我常常會想起:“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這一句簡單而又富有哲理的話,就會覺得自己的挫折與柯察金的相比不過是螞蟻和大象比體積。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還會遇到挫折。可是,我堅信如果我像保爾柯察金那樣不向命運屈服,有著他那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鬥的高貴品質,勇敢地抬頭向前衝,我相信所有的問題一定能夠迎刃而解的。

正如書中所云:“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堅硬,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鬥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其實,每想到這句話,我心中的不悅全都消散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古書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把劍如果沒有經過磨礪,它就不會算是一把寶劍。一株梅花如果沒有度過寒冷的冬季,它又怎能過十里飄香呢?

所以,我應該感謝挫折。正因為挫折,使我為下次的成功作了鋪墊;正因為挫折,我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與成敗的關鍵因素:正因為挫折,我才能夠在心靈上一次次地成長。考試失利了,我會認為自己又退步了,不應該再這樣下去,應該奮起直追,下次考好點;跑步、跳繩慢了別人許多,我會認為是自己沒有別人那麼努力地練習,不應該再偷懶了,應該抓緊練習時間,請教老師,下次爭取比別人快;英語聽力錯得太多,我會認為是自己沒有用心,沒有記好老師給的訣竅,然後去買些有關聽力的題練習,下次能夠取得自己滿意的效果。失敗不僅是成功之母,也是挫折的母親。

人生的旅途上,不管遇到的困難有多大,都不可以退縮、躲避,一定要用一顆堅韌的心去面對,要珍惜我們身邊的幸福、時光,要學會像保爾柯察金那樣,在磨鍊中一步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