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國歌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600字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每個中國人都唱這首歌,它最先的名字是《義勇軍進行曲》。說起國歌可是有很長的一段來歷呢!

昨天下午,學校組織同學們看了一場電影名為《國歌》,電影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攻打我國上海,戲劇家田漢,音樂家聶耳等愛國志士不願看到祖國墮落,自發用文藝演出來表現愛國思想。此後,他們經歷了許多危難,一些人也因此而犧牲,但在種種壓迫下,他們並沒有後退,而是更加堅定決心。

看到這兒,我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在學習中的做法,容易的一做就完成了,一旦遇到困難只會退縮,我為自己的做法而感到慚愧。

在電影的最後,田漢也在這些磨難中有了深刻感觸,於是作了這首《義勇軍進行曲》,聶耳也為這首歌譜了曲,《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了全中國,也不斷鼓動著人民的鬥志。終於,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義勇軍進行曲》也被代定為國歌,1982年最終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電影在這裡結束了,但我的思緒卻久久不能平靜,先烈們給我們後代的教導將永遠銘記於心,是他們在戰爭中拋頭顱,撒熱血,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現在,把握現在,創造美好明天。

最後,再讓我們唱起我們偉大的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為國而歌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788字

夜深了,街上已經沒有了行人,連公共汽車也絕跡了。風雨之中,天,漆黑;地,漆黑;四處的火焰熊熊燃燒著,沉沉的夜幕被撕開了。

飛機上的炸彈丟下來,地面上升起血紅的光,空氣在燃燒。連天的炮彈用震耳的炮聲彷彿告訴這人們:逃竄吧!這裡不在屬於你!逃竄吧!這裡不會有家……

哀嚎聲響徹天空,槍聲四溢,鮮血染紅了天空。國人們被炮火的重壓擊垮了,像那被蜘蛛網束縛住的飛蛾,無法掙脫!沒人能反抗,沒人敢反抗。內外的爭鬥,持續的鬥爭著……

也因在這種環境中,便造就了一批批人才。聶守信,幾番輾轉,離開了故鄉昆明,來到了上海。僅僅看見的是表層的絢麗,沒過多久,炮火又來了。

看見了不分日夜工作的“奴民”;幫助了被欺負的賣報女孩。炮火不斷,老的將八十,少的近兩歲,都被一一殺害。懷揣著對侵略者的憤怒,譜寫下了一首首反抗的歌……

可這又如何?依然改變不了人民的生活。心中也知道——需要一首“國歌”!屬於國人的歌!所有人都能唱的歌!又怎樣?有著船和槳,也有著方向,企圖到達彼岸。雨浪瘋狂地向他捲來,就如航行的人翻了船。怎樣有力的曲才能喚醒人們呢?

風,吹在臉上像奮力地吶喊;雨,打在身上像憤然地掙扎;浪,拍在臉上像痛苦地哭訴……

一切都轉變為了有力的音符,敲擊這人們的心臟!叩擊著人們的胸腔!“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振奮的歌聲響徹天際!響徹全中國!人民們站起來了。可怕的噩夢被撕開了。團結是那麼強大,用盡渾身的力量,開闢出了新的道路!

音樂在天地間久久迴盪,如狂風襲來,如暴雨連綿,如巨浪奔騰……

百年潮中國夢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5026字

【篇一:百年潮中國夢觀後感】

人因夢想而勇敢,我們因夢想而成長。在如今夢想又被提及,並且成為一個很真實的話題,將我們厚本談論的話題,一下拉到現實,並且鼓勵我們前進。

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生生不息。從伏羲到精衛填海,從女媧補天到大禹治水;從始皇統到漢唐盛世,從富庶大宋到繁華明代;勤勞的華夏子孫向世界展觀了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但只沉迷當下不進取,不奮鬥,狂妄自大便會喪失所擁有的一切,歷史給我們多麼現實的教訓,我們也不能再渾渾噩噩去面對世界。只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才會有發展,才能有進步。

中國夢是要國家富強,名族振興,人民幸福。百年坎坷之路,世界滄桑強國夢。沒有夢想的名族是可悲的,對美好夢想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名族同樣沒有前途。只有自強不息堅定夢想的奮鬥才會有當今強大的中國。

有了正確的追夢的方向和目標,還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名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中國精神。

精神是一個國家的骨頭、脊樑、和魂魄。有精神的國家和名族才能生生不息。有了精神就有連追夢的源泉和動力,就有了圓夢的座標和鬥志。

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170多年以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救國圖強,矢志不渝的孜孜追求,是全體中華兒女奮鬥不息的偉大夢想。歷史上,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的貢獻精神的東方大國曾讓世界上無比敬仰。五千年華夏文明顏面至今。因此一個多世紀以來中華名族一直在抗爭,並追求新的崛起和復興。這就是我們的中國夢。

有夢想的人才能走遠,而有夢想的名族才能實現偉大的超越。中華名族走過曲折的歷史是一世的輝煌,一世的沉淪。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名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中國夢,實現夢想的過程,就是追夢的過程,就是夢想成真的過程,就是成功的過程,成功需要有夢想,有目標。

“中國夢”也是維護世界和平之夢,是推動合作的共贏之夢。

“積力所舉無不勝,眾心所舉無不成。”實現中國名族偉大復興只需要我們的努力,我們的奮鬥,更需要我們的堅持。

【篇二:百年潮中國夢觀後感】

吾乃一凡塵俗子,一襲“黃”衣,蘊千年古國,雙瞳黑白並間,涵太極柔情似骨;四肢體付軀體之勞創華夏文明。給我一把長劍,我仗義江湖;給我一支羌笛,吹徹黃金沙場;給我一雙夢的翅膀,將畢生精力奉獻給它,他便是中國夢。

我們炎黃子孫在這華夏大地,繁衍生息,以其特有的民族精神,經受五千年曆史長河的洗禮。1840年,西方列強用一炮打醒這條“東方睡獅”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中國在經受多派系,多軍閥,多敵國入侵的情況,毅然發起最後攻擊。在民族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心繫百姓,一切都為百姓所著想。東方太陽毛澤東領導偉大的共產黨攜百姓共同奔赴新中國曙光的方向。1949年十月一日這一神聖之日,向世界宣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條覺醒的東方巨獅,正一步一步努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西方資本主義不同的是,社會主義社會有著非凡的優越性。抓住歷史機遇,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族文明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鬥。既不照搬他國發展歷程,也不失去本身的優勢,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精神,中華民族之所以源遠流長,繁衍生息。因其獨特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這一精神支柱在民族融合發展與抵禦外敵之際,讓中華各民族團結起來,共同奮進。無論是曾經,現在,未來我們都離不開民族精神這一精神支柱,這一中國精神支柱,這一中國精神支柱讓炎黃子孫在華夏大地茁壯成長,繁衍生息。

如今的中國,國力大幅提高,經濟實力也不斷雄厚起來,同時也在國際舞臺上份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今中國所倡導的亞投行備受世界各國關注,也有許多國家和地區踴躍參加,這體現出世界各國和地區對中國的信任以及肯定,同時,這也彰顯出中國力量。近幾年來,中國派遣大量維和部隊到動亂地區維護當地民眾的人身安全和基本保障。沒有強大的中國力量做後盾,怎敢以大國的責任心去維護世界的和平安寧。這樣無形的中國力量,是由我國的知識分子,勞動人民所組建起來的。我們作為一名高中生,應心繫國家,用你我的青春熱血奉獻我們偉大的祖國,只有每位公民個人的文化素質提升了,國家的綜合實力提升才有保障。中國力量是由每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公民所組建起來的,讓你我共同努力,共赴美好新生活。

每一箇中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有千種萬種,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便是中國夢。你我日夜辛勤勞動便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這也是你我為中國夢築夢的過程,中國夢實現會讓每一位中國公民受益。天穹之下,各處都洋溢著中國夢。

在這裡是機遇的重要時刻,我們祖國的希望,國家的棟樑,在努力文化知識,為早日實現百年潮中國夢而奮鬥。

【篇三:百年潮中國夢觀後感作文】

習主席的中國夢是什麼呢?所謂中國夢就是一條道路,一條偉大的復興之路,這條路經歷了歷史的滄桑變化,但他依然建立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裡;中國夢就是一條河,取之不竭的河水流淌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中國夢就是一條河,取之不竭的河水流淌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並時時刻刻提醒著國家富強,名族和諧,經濟繁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夢就是一顆星星,這顆星星永遠掛在天空上北極星,把這璀璨的星光照耀著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各愛國者。

為什麼;“中國夢”一經提出,就迅速被接納併成為巨大的精神導向?因為它是人們內心的慾望,所謂渴望的。在更深遠的層面,他是中華名族的一聲嘆息,它是一種期待,它是一種呼喚,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它是中華名族千年來不衰的了力量源泉。

為了實現“中國夢”一代又一代的人曾付出了太多的艱難和努力。早在1840年,無數中國人為了它而進行了不寫的抗爭。然後,又留下了林則徐,孫中山等追夢的意志和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也沒有停下追夢的腳步。也正是因為這些英雄的前赴後繼,“中國夢”才得以還生。

中國的百年強夢走到及其幸苦,是在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犧牲了無數生命之後才有了今天的中國啊!今天的中國人的夢想是更加富裕,全面奔向小康。在前進的時候,我們應該思考歷史,回憶以往的經歷,銘記歷史,激勵自己,未來的路才會走的更順暢。

夢是春天的花蕾,有夢就有未來。我們想起了《尋夢者》中的一句話,“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豔的花出來的。”

【篇四:百年潮中國夢觀後感】

央視剛剛播完的五集電視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以赤子情懷和中國氣派,傾情講述了億萬中國人正在努力實踐的中國夢。這種赤子情懷,就是每一箇中國人對中國夢發自內心的渴望與熱愛;這種中國氣派,就是中國夢所洋溢的血氣、骨氣和志氣,所展示的生氣、豪氣和底氣。

偉大的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生生不息。從伏羲明道到精衛填海,從女媧補天到大禹治水;從始皇同意到漢唐盛世,從富庶大宋到繁華明代;勤勞的華夏子孫不斷地追尋著中國夢想。

從1840年鴉片戰爭後,為了實現“中國夢”,一代代,一輩輩,曾付出了太多的艱難和努力。數中國人就開始了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了不懈抗爭,在之後的一個多世紀,留下了林則徐、魏源、譚嗣同、李鴻章、孫中山等一串串追夢者悲壯的身影,每一箇中國人都嘗夠了夢之破滅的滋味,那都是一場場噩夢、涼夢、苦夢。上個世紀初,梁啟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描繪了新的“中國夢”,然而,那是一個永遠未能完成的夢,那是一個殘破的夢。“五四”以降,則開啟了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涵的現代“中國夢”之旅,陳獨秀、魯迅、李大釗等都是夢之先覺者,他們彷徨過,嘆息過,發出了一聲聲決絕的天問般的呼喚。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追夢的過程,步履蹣跚,涕淚交零,但追求“中國夢”的意志和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停下追夢的腳步,正是由於這些先覺者的前赴後繼,篳路藍縷,“中國夢”才在新的時代葳蕤綻放,蓬勃生春。

當今中國之夢就是要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在新中國成立的65個春秋中,中國走出了遭人欺辱的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用了35年的時間,走完了其他發達國家一二百年乃至三百年走過的路。全面進行改革開放,堅持走適合中國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走適合中國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使得中國已經在世界舞臺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影響!這使得當代中國無疑是最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期,也是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時期!曾經的輝煌、近代的苦難,讓我們更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不是做世界霸主的夢,而是和世界其他國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和平相處的夢;不是索取社會資源的夢,而是為世界作出巨大貢獻的夢。正如英國《金融時報》中提到:中國的夢想,不僅關乎中國的命運,也關乎世界的命運。

中華民族的復興之夢並非空洞的,它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讓每個人生出彩之夢,是每個人和祖國一起成長的夢。”年輕人的未來決定國家的未來,年輕人的中國夢匯成整個國家的“中國夢”。所以我們更應該堅定夢想,自強不息的去奮鬥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國夢。

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戰國蘇秦堅持從政夢想,即使在其貧困潦倒、眾叛親離時,扔堅持“頭懸梁錐刺股”刻苦學習,最終成為著名的政客。

擁有信心的力量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拿破崙兒時,向他的叔叔講述他要當大帝國皇帝的夢想,但遭到叔叔的嘲笑,但他始終堅信那顆希望之星。終於,成為法蘭西帝國皇帝。

善於把握機遇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孟浩然一心想做官,但當李隆基召見他時,他卻詩一首:北闋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剛唸到第三句“不才明主棄”,李隆基就顯不悅,待他誦完之後責問道:“你曾隱居山林,從哪裡得來我放棄你的意思呢?”然後拂袖而去,孟浩然遊長安欲求聞達落了一場空。如果那時孟浩然抓住機會選擇了一首適合做官時間的詩歌,那麼孟浩然的夢想也將實現。

我們作為當代中國的新青年,正趕上國家偉大復興的機遇,我們更應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偉大夢想,併為之而不斷奮鬥,做一個對民族、對社會、對家庭有用之人。

【篇五:百年潮中國夢觀後感】

習主席曾說過:“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國夢”是習近平主席繼“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之後,所提出的一個全新的概念。

宋末詩人鄭思肖在泛黃的史頁上高呼:“一心中國夢,萬古泉下詩”。把夢想與祖國相連,志向與國運同趨。

悠悠五千年許許多多仁人志士前赴後繼,矢志不渝。而今,請邁開我們的腳步,讓中國夢融入這歷史的長隊中,踏上這義不容辭而又光輝榮耀的征途。

如今,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無疑是我們偉大的中國精神孕育出來的。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艱苦創新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精神。

“艱苦創新”使中國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在“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引領下,中國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在天文、化工、資訊科技、生命科學、製造、醫療等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中國製造實現了中國創造。

中華民族艱苦創新,是中國夢的一部分。

“團結一致”使中國在經歷了一次次大災大難之後,仍然堅強挺立。從唐山大地震到江南特大洪災;從汶川大地震,再到山東,河南五十年一遇的大幹旱,大自然似乎在一次次地考驗著中華民族的團結精神,而我們也一次次經受住了考驗,中國人的心連在一起,堅不可摧。

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是中國夢的一部分。

“熱情好客”使中國呈給了世界一張明信片。無論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還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總會有成千上萬的中國志願者為遊客送上最親切的問候。他們留給世界的是燦爛的笑臉。

中華民族熱情好客,是中國夢的一部分。

一個夢想可能算不上什麼,可是十三億個夢想彙集而成的就叫中國夢。

把夢想與祖國相連,讓夢想閃爍為現實,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我中國少年要有“揚天地之正氣,法古今之完人”的豪氣壯我國威,要有“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霸氣為國助力,要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中五市州”的英雄氣概振我中華。

擁有夢想,為國奮鬥,不求聞達,不求顯赫,只有中國夢實現。

把夢想與祖國相連,舉起心中的青春旗幟,舞動中華,舞動我們的中國夢。

把夢想與祖國相連,讓夢想點亮中國。

我是中國人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1012字

我愛我中華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從《詩經》中“坎坎伐檀”的江邊,到《史記》“金戈鐵馬”的楚河漢界;從酈道元的《水經注》,到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我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煙花蒼茫,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賓士,長河揚鞭的祖國。

金秋十月,國旗招展,舉國同慶。今天全國各族人民滿懷喜悅,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大江南北的中華兒女都在盡情高歌,為古老而年輕的祖國深深祝福!可我們深知,這一切的來之不易:革命先烈用鮮血、生命換來了祖國的未來。《我是中國人》就是抗日的寫照,讓我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

一個愛國主義將領吉鴻昌以“我是中國人”這句響噹噹的話語,喊出了中國人的氣勢,喊出了中國人的尊嚴。因為當時日本正在侵略我們的祖國,很多人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卑,可是,勇敢的吉鴻昌沒有退縮。他逢人就說自己是中國人,可總是遭到那些人的嘲笑和侮辱。而這些帶有諷刺的話,卻讓吉鴻昌有了一個念頭—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吉鴻昌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隨後,他就寫了一個牌子每天出門都戴著,牌子上的字我不說你也應該知道吧—“我是中國人”!這一聲吶喊嚇退了許多人,也驚醒了許多人。吉鴻昌沒有因為祖國的貧窮而嫌棄它,這就是一個愛國者的偉大胸懷。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後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

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蹟被後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詹天佑不顧他人的嘲笑譏諷,一心為國,日夜工作,終於造出京張鐵路。革命英雄劉胡蘭為了保護國家機密,寧死也不出賣祖國。

遙望未來,作為中國人的我們,也許我們不能像先烈們一樣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但我們只要懷有一顆愛國的心,時刻準備著,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鬥,報答祖國大地對我們的哺育之恩。

悠悠中華,數千年的狂風吹不折你挺拔的脊樑,千斤重的大石壓不跨你有力的肩膀。你孕育了高山的巍峨,大河的奔騰,和那長江底蘊的燦爛輝煌!我們正是這些輝煌的守護者,祖國需要我們一起守護。看奔騰的江水,浩蕩洪流衝過歷史翻卷的漩渦;看翻滾的浪花,驚濤駭浪湧起過多少命運的顛簸……看著從落後走向富強的祖國,我們也要時刻記住:我愛我中華,我是中國人。

雷鋒之歌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938字

“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雷鋒用實際行動實現了諾言。他冒雨護送老人,捐獻畢生積蓄給災區,幫助經濟困難的戰友……雖然他做過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的,但正是這無數平凡的小事構成了他偉大的人生,構成了他身上勤勞儉樸、助人為樂的閃光點。

影片的開頭,雷鋒正要去參加體檢。但是,張大娘的小孫女發高燒,要趕緊上醫院。大娘年老體衰,沒有一點辦法,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雷鋒毫不猶豫、二話沒說,背上生病的小女孩就跑。他為了儘快讓小女孩治好病,硬是跑了一千多米。來到急症室時,已是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大娘萬分感謝,雷鋒卻沒有說什麼。他永不停息地為人民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這一點一滴,猶如一磚一石,構築起了雷鋒助人為樂的大廈,永遠屹立在人們的心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為無數素不相識的人排憂解難,真正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格言。

最令我感動的是影片中,雷鋒叔叔在撫順市上寺水庫抗洪救險的情景。雷鳴電閃,大雨滂沱,洪水如猛獸般肆虐。雷鋒身體十分虛弱,但他堅強不屈,忘記了自己的疼痛,和戰友們一起抗洪搶險。他頂著暴風雨,踩著過膝的稀泥,用力揮舞鐵杴,猛力挖掘溢洪道。他一邊挖一邊和戰友唱起了歌,歌聲壓倒了風雨的呼嘯,撼動了漆黑的夜空,鼓舞了官兵們的士氣。突然,“譁”地一聲響,一大片黏土被洪水沖垮下來,雷鋒猝不及防,鐵鏟被打掉了。天很黑,一時找不到鐵杴,他就用手挖,用石頭刨,一口氣幹了很長時間,只覺得手指頭火辣辣地疼。他直起腰,走到微弱的燈光下一看,原來手指已經磨破,流出了血。一個同志見了,勸他找衛生員上點藥,可情況太緊急,他沒有離開,繼續用手挖著……雷鋒在這場戰鬥中奮不顧身、身先士卒的精神感動了戰士們,也震撼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

晚上,我望著窗外的星星,覺得格外明、分外亮。啊,它是雷鋒精神的化身,高懸在人們的心空中永不隕落。它是一種不朽的象徵—象徵著我們民族勤勞、簡樸、關心他人、克己奉公的優良傳統;同時它也成了一種永恆的啟示—啟示著我們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奮發向上、不斷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富強、人類美好的理想而奉獻出每一分光和熱。

雷鋒之歌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721字

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一身帶有補丁的軍衣,這就是雷鋒!

雷鋒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從小孤身一人無依無靠,但他卻十分淳樸、樂於助人。

雷鋒一生勤儉節約,再熱的天也不喝飲料,大大的白瓷杯裡一年四季裡裝的都是白開水;衣服,襪子也是一補再補,即使穿了近十年,也捨不得丟。他生活簡樸,每一分錢都十分節約,總是零存整取,但他將這些錢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許多戰友都勸他不用這麼節約,但他總說:“節約是美德。”記得著名的詩人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樸素,這便是我所希望的比其他一切更重要的品格。”我曾經在報道上看到過,一些有名的富翁竟用純金打造名片,那一張張金光閃閃的名片難道不是奢侈的象徵嗎?

其實雷鋒不僅是一個簡樸的人,他還是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解放軍。在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大雪紛飛,天地一色。雷鋒急著趕回部隊研究他入黨的問題。突然,他發現大雪中一輛汽車格外耀眼。原來車子裡的一個小孩發高燒,恰巧車在這時壞了。雷鋒瞭解後,急忙爬到車底下修車。寒風颳在他的臉上,暴雪打在他的身上,可他毫不介意,繼續一絲不苟地修車。他的手凍僵了,臉上也結上了冰,車子終於發動了,它如同脫韁的烈馬,仰天長嘯。等到老鄉回過頭來,卻發現雷鋒的背影已陷入茫茫大雪的征途中。

雷鋒說過:“黨給了我一切,我要將我的一切獻給黨。”是黨在雷鋒困苦時,救助了他,雷鋒這種感恩之心多麼可貴。相反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這種可貴的品格已越來越少。父母會在對你的打罵中默默流淚,老師會在你潦草的作業中唉聲嘆息,朋友會在你傲慢的態度下默默遠離,總之身邊的一切都會拒你為千里之外。

又是陽春三月了,在這學雷鋒月裡,更多助人的事會來到我們的身邊,更多的“雷鋒”會像雨後的春筍,給我們帶來一個動人的春天。

歌聲長留,親情永駐——《海洋之歌》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1261字

走吧,人間的孩子,與一個精靈手拉著手,走向荒野和河流,這個世界哭聲太多了,你不懂。

隻言片語間,不知蘊含著多少親情的分量!

—題記

我不知道動畫片這個詞,離我究竟有多遠了。當我看完一部電影后,我心中的“動畫片”不僅僅再是“動畫片”。

《海洋之歌》是一部純純粹粹的動畫片,主角小本的不親在生下他小妹妹時犧牲了自己,救下了雪兒。而雪兒將繼承她母親—海豹精靈的意志,把所有精靈帶回另一個世界。經過小本、雪兒、咕嚕等人的不懈努力,最終,她們解放了所有精靈,而他們自己也過回了簡單的生活。

“海洋的歌”

布朗娜在孩子沒有長大成人便早早地離開了他們。看似冷血無情的她,幹出了無情無義的行為,可布朗娜給他們、給這個世界,留下了永遠的歌聲和救世主—海豹精靈。我想她完全可以保住自己,捨棄女兒和這整個世界。布朗娜是海豹精靈的母親,也是世界的母親。

瑪查在這個故事中扮演者大反派的角色,每個人都把她當成這個世界的惡魔。瑪查能多去人的感情,讓他變得像石頭一樣平靜。她的兒子—麥克利爾,他是一位巨人,他因為一次不幸的遭遇而悲痛欲絕,終日以淚洗面。瑪查狠下心來,讓貓頭鷹帶走了他的痛苦。仔細想想,這種作為並不是因為她心狠手辣,面對自己的兒子,瑪查是下了多大的決心讓自己的兒子不再痛苦,把希望給了自己的孩子和世界。別人永遠無法理解她這麼做的原因。

布朗娜不愛自己的孩子嗎?愛啊!瑪查不愛自己的孩子嗎?也愛啊!小本、小本父親,小本奶奶,她們又何嘗不愛自己的家人呢?也是愛的,只是愛的方式各不相同罷了。

現世的歌

那天早上,我的風疹又犯了。

怎麼辦,家裡的人各奔西東,空無一人。媽媽工作忙,不一定會來的。眼看著手上的風疹慢慢連成一片,我感覺烈火眉上燒。我手足無措:反正家裡人是不可能來學校送過敏藥了,我又不好意思麻煩忙碌的媽媽。

我向老師報告,老師決定給我媽媽打電話。我想:媽媽說過,她最近進貨了,送貨多很忙,應該不會來吧。我看著身上遍了風疹,不知媽媽來好還是不來好。

等到了八點多,我在上奧數課,媽媽還沒來,我已經長了不少疹子了,但是沒有惡化的跡象,而媽媽還沒有來,我覺得這也許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外面響起了高跟鞋上樓梯的聲音,那聲音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難道是媽媽來了?不可能,她不是很忙嗎?

終於,一位女子進了門,我看清楚了她的臉—媽媽!

我們倆走到外面,我非常驚訝媽媽會來,“你怎麼又長風疹啦。”說著她把藥和水交給了我,“我還要去送貨,好好學奧數。”話音剛落她便急匆匆地走了。

“再見!”我高興的告別。

不一會兒,風疹退了,媽媽雖然很忙,但是她沒有忘記我這個兒子。不論媽媽有多忙,都會有照顧我的時候。我想,是媽媽的愛,才讓我好了起來。

Idir ann is idir as。Idir thuaidh is idir theas。Idir thiar is idir thoir。Idir am is idir áit……

這愛的歌聲,將長留世間;這歌頌的愛,將永駐人間。

舌尖上的中國3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517字

今天,我看了一個關於《舌尖上的中國3》的視訊短片,頗有感觸。

看過視訊,我知道了:原來在酸甜苦辣鹹這幾種味道里,辣最年輕,也最刺激。貴州遵義市,是一個吃辣很普遍的城市,也是中國最早把辣椒當做下飯菜來吃的地方。在外地工作的貴州人,經常會隨身攜帶一瓶辣椒醬,既是懷念家鄉的味道,又是對辣椒的忠誠。在成都的菜市場裡,辣椒遍地都是,隨處可見。很多成都人對辣椒都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喜愛之情。想想我們廣東人,我們對辣椒的感情是不深的,因為辣椒不常吃,只是在做菜時,偶爾放一點提味。

說完辣椒,我再來說說白菜。冬季的中國東北,很多人都會吃白菜。它對於東北人的意義,不僅僅是由衷的喜愛,而且是打小的飲食習慣。東北天氣嚴寒,一到冬天便很少有蔬菜供大眾食用。沒有了當季的新鮮蔬菜,那麼白菜自然就成了首選。對於東北人來說,醃酸菜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用新鮮的白菜來醃製,味道會更好。這件事看起來難,但做起來卻很簡單。醃好的酸菜可以配魚煮著吃,也可以和肉攪拌在一起,包成酸菜餡兒的餃子。時代在變,大家的口味也在調整,可對於大多數的東北人來說,不變的就是對酸菜的熱愛。

我覺得,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美食,不同的美食又有著不同的味道,我們應當享受這種美妙的味覺之旅。

長恨歌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844字

七年級結束的那個暑假,我伴著微風來到華清宮旁,觀賞期待已久的《長恨歌》。

終於在蟲叫人鬧的嘈雜中落座,當燈光打亮的一剎那,人群瞬間寂靜,那種如同穿越一般真實又夢幻的感覺撲面而來。隨著委婉悠揚的奏樂響起,我看到一位服飾精美,雍容華貴的女子從天而降,“天生麗質自難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她定是那“回眸一笑,六宮無色”的楊貴妃。我只曉得她三千寵愛集於一身,臺上的她,也確實是“裙衣飄飄自成仙”。在這部唯美的歌劇中,我欣賞到唐明皇和楊貴妃從相遇、相知到相愛,他們一起遊山玩水,吟詩作畫,兩條倩影時常舞在一起,像一對無憂無慮的鳥兒……奈何“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安史之亂,打破了長安城裡一片祥和,唐明皇帶著心愛的妃子落荒而逃,隊伍行至馬嵬坡不前,將士要求皇上處死“禍國殃民”的楊貴妃,“賜白綾,了斷情”,可憐楊貴妃,白白做了替死鬼;可憐唐玄宗,被拽回龍椅,做大唐的天子,做天下人的皇上。戰亂結束,似乎一切恢復如舊,而皇上卻從此“孤燈挑盡不成眠”

長恨歌,該恨什麼?恨楊貴妃生就一副好模樣,使得從此君王不早朝?恨她與唐明皇享樂愛情,芙蓉帳暖度春宵?也許只能恨他們生不逢時,那不是一個愛情至高無上的年代,恨只能恨他們的身份,當江山與美人同時出現,皇上只能選江山。

視角轉到白居易的《長恨歌》詩本身,會有不吐不快之感,詩中讚美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不是自古帝王和妃子間不平等的愛。你是所有人的唐玄宗,卻是我一人的李隆基,他們的愛情成為大家追求羨慕的愛情,通讀完整篇詩,我更是希望後半部的情景會重現。“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願你們因百年後的相聚而快樂。上一世你是唐明皇,我是楊貴妃,那這一世,只求你是我的李隆基,我是你的楊玉環。

我是中國人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817字

陰謀下的勇者

在抗日戰爭前期,隨著太平洋戰爭的不斷擴大,日本開始在臺灣推行皇民化運動,並徵召臺灣人入伍,經過培訓後,送入中國戰場,充當炮灰,據統計,在整個二戰期間,至少有上近兩萬名臺灣人身著日本軍服,被派往中國大陸戰場,與他們的血肉同胞在戰場上自相殘殺。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名叫海生,他就是這兩萬人其中的一員。他在八歲的時候,救出了掉入坑中的山本一郎,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認山本一郎的父親做義父,而山本一郎就成為了他的哥哥。但海生後來不想成為一個殺人的機器,所以他選擇了逃回臺灣,逃脫有山本一郎帶領的追捕他的隊伍,於是就出現了影片開頭的那一段追捕畫面。

後來,他在一座小村子裡發現了一個名叫童童的小女孩,童童的父母都被日本人殺害了,所以海生就帶著童童一起走。在路上,他又遇到六個從北平逃過來的女學生,海生不想放下她們不管,所以海生就和她們一起走。主人公確實很善良,也很勇敢,在自己逃命的時候還敢帶著別人。在當時的情況下,帶著七個人躲避追捕。目標越大,被抓住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海生再厲害也保護不了所有人,在逃亡的過程中,和海生一起的其他人接連遇難,除了他只剩下一個人還活著。

我最佩服的就是海生的臨危不懼。有一次,一個女學生中彈了,需要藥品。海生冒險去日本人的駐地找藥。在過道上,一名日本士兵撞見海生,我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誰知他竟然從容不迫的低下頭,敬一個禮,說了一聲“嗨”。到了藥品庫門口,從裡面冒出幾個搬箱子的日本兵,只見海生徑直走到旁邊的小巷子裡,就好像他本來就是要去那裡的,又一次成功脫險。雖然最後還是被發現了,但他也平安地逃了出來。

當他們歷盡千辛萬苦到南京的時候,卻發現南京已經淪陷了,滿城都是屍體。我想,這個時候他們的心情絕對不會好,一路上到處躲藏,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有信念的支撐。

影片結尾並沒有告訴我們結局,但我相信海生一定能活下去,因為他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