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朝聖和而不同相關作文20篇

各自朝聖和而不同 篇1

高三作文 ,901字

春去秋來,看人世繁花似錦,葉落飄零。

寒來暑往,聽世間松濤如怒,鳥鳴婉轉。

大千世界,萬物並育而不相害,春花秋月夏蟬冬雪,皆兀自為景,成就人間闊大氣象。永珍如此。而人何以處世?其必曰:各自朝聖,和而不同。

遙想當年,春秋亂世百家爭鳴,“君子和而不同”之風盛行:仲尼高呼仁義,莊子逍遙而遊,韓非提倡法紀嚴明……百家之言,各自發表各自的意見,於激辯場上慷慨激昂,在生活路間泰而不驕,“道並行而不相悖”,思想的火花在碰撞與交融中點燃。先哲各自朝聖,終鑄就了萬千氣象的百年文化盛世。

繼百家爭鳴以來,歷史的銀河群星閃耀,卻不如當年日月之光,何哉?秦漢以來的思想專制與文化禁錮正是罪魁禍首。統治階級圖一己私利,扼殺個性,埋沒創新,使百姓眾生只能喝“大鍋茶”,盲目行在官方欽定的所謂“主流”的思想道路上,於是只有幾點“爝火不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走在自己朝聖路上,孤獨或哀傷。

近代,也許只有民間思想界才隱現春秋“和而不同”之風。吳宓口中“眾思造亂,而莫肯平亂”的時代,群英萃聚,大師輩出:王國維秉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傳播國學;林語堂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傳宇宙文章;梁漱溟投袂而起,獻身民主同盟……思想的高度和寶貴的個性在各自的朝聖路上挺身而起。

莫不是真如俗語所云“亂世才能出英雄?”“算而今,重到須驚”怕是先賢來到如今所謂“開放自由”的新時代的真實感受。自詡思想包容的新思想界人物或是因他人觀點不合己意,出言不遜,破口大罵;或是因無形中的鐐銬與根深蒂固的血脈中的奴性,一味隨聲附和,被當作別人手中的棋子。看似解放思想、開放社會,眾生卻不能各自品各自的茶,各自發表各自的意見而微笑互相點頭,實是“小人同而不和”!

究其原因,也許亂世不是出哲人的根源,自身才是。固然時代的壓迫更能造就獨立自信的個性,但和平年代也並非無思想的鋒芒,關鍵在於是否存有“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勇氣,“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的個性,是否存有對理想與自由的普羅米修斯式追求。

我希望有這一天,你和我各人拿各人的杯子,各人喝各人的茶,我們微笑致意,擦肩而過,然後繼續行在各自的朝聖路上。那時,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在和而不同中共同進步 篇2

高二作文 ,991字

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性格、學識、品質是完全相同的,也不能要求所有人完全一致,否則社會便會因失去個性而死氣沉沉。這就要求我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則。“和而不同”即與他人和睦相處,卻仍保持自身的個性。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並不簡單。在學校住宿一年多的經歷,讓我由淺入深地認識了和而不同的含義與要求。

我的室友來自不同班級。其中,有實驗班,有普通班,還有兩位體育特長生,從文理分科來看,我是唯一的文科生。本以為這樣的差異會造成“水火不容”,沒想到氣氛卻相當和諧。回到宿舍,實驗班的同學繼續做著習題,有時互相交流;另幾位同學一邊吃著泡麵,一邊聊著比賽中的動作、球隊訓練的心得,有時也聊體育明星、球衣球鞋。我則通常在一旁拿著書本繼續複習。

這也許就是“和而不同”的體現—尊重差異,理解個性,互相包容,和諧共處。這樣,大家在各自選定的道路上發展。當然,我始終認為,尊重他人的同時,必須堅守自己的原則。因為每個人的道路選擇不同,實現理想的途徑也不同,適合他人的發展方式未必適合自己,如果盲目苟同,就容易迷失方向。比如我,幾乎從不參與討論籃球這類話題。

但是,漸漸地,我開始對“和而不同”產生了更深入的體會。

一次寫作業時,我和那位來自實驗班的同學無意中探討起學習動力和未來理想的問題。那位同學雄心勃勃,要衝刺北大,要“打倒”年級第一,要“輾壓”其他所有人。而我此前一直認為學習目的不應是與他人競爭,應為掌握知識提升自己而學習,至於考大學則完全順其自然。我們產生了一次小小的爭論。之後回想此事,我不由反思:雖然不可那樣爭強好鬥,但或許學習也是需要目標去引導的,自己先前的觀念也有不足之處。於是,我又和那位同學進行了幾次交流,開始逐漸有了同感。現在,我們儘管在目標與觀念上還有分歧,但卻能一起學習,互相鼓勵,兩人相比以前都更加專注。

於是,我開始領悟到:“和而不同”不只是簡單和消極的相安無事,互容互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才是最終目的;“和而不同”也不等於相互之間禮貌相待卻隔閡誤解,只要是為了交流思想而不是惡意攻擊,只要能本著彼此尊重的態度,有時,相互間的爭辯反而是必要的,它使我們能夠在交流和爭辯中相互借鑑,吸收他人的優點與可取之處,進一步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個性,這才是“和而不同”的積極層面和高階境界。

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我享受這樣的“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 篇3

高三作文 ,72字
君子和而不同作文800字https://wWw.ZuoWen8.com/a/265588.html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文 篇4

高二作文 ,2201字

【篇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曰:“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

何為“和而不同”,何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際交際中能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內心深處卻並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以和為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而不同”追求內在和諧統一,而不是表面上的相同。今天,“和而不同”更是我們發展的重要法則。

君子總是與人相協調,並不盲目地附和別人;小人一但見到別人成功就一窩蜂隨波逐流。美國開發西部的早期,形成了淘金熱,人們都想借此發財。史密斯也是如此,但他不像別人一樣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賣水。結果許多淘金者空手而歸,而他卻大發一筆。他順應了淘金的潮流,這是“和”;但他沒有去淘金這是“不同”。加起來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別人高明,成為富翁是他應有的回報。

君子追求和諧,為此而包容差異;小人強求一致,往往造成矛盾衝突。一個樂隊,想要奏出美妙的音樂,需要多種不同的樂器,不同的音樂交匯在一起形成美妙的交響樂。反之,如果只有一種樂器,那單調乏味的聲音可想而知。生物分雌雄,動物分公母,人類分男女,倘若世界上只有一個性別,無法交媾,無法造就新的生命,那我們的生活將充滿黑色。我們的世界本來就該是一個“和而不同”的美麗世界。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和局面呢?”答案就是“不同”。只有在“和”的前提下,承認差異,包容差異,尊重差異,才能化解矛盾,共同繁榮。我們要通過接觸、交流、對話來達到共識,以達到“和”。

我們所生活的該是一個“和諧社會”,是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諧相處的社會,這更是一個以“和而不同”的社會。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個人要發展,人民要幸福,國家要富強,世界要和,這一切要需要“和而不同”。

【篇二:我看“和”與“同”】

一棹碧濤遊盡了春水路,看那蜻蜓立上小荷尖角。我想,七月流火過後,該有金菊傲霜;西風捲簾時,該為疏窗梅影,年年如此,領略四時勝景,不同的風情卻是和諧化於宇宙運動之中。那麼人也是這樣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聖人發出感慨。“和”,是一種扭轉,建立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可各抒己見,卻不會因意見相左而不擇手段的打壓對方。“同”是一種狀態,是群體中的人整齊劃一,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本質上相同,不會有思想的碰撞火花。

當我站在“和”與“同”的立場上,看先秦諧子的種種交鋒,的確體味到了“和”之絢爛。禮崩樂壞,各家開出“救世良方”,儒、墨、道、法,陰陽等或用神奇精僻的寓言、詼諧深刻的故事,謹慎嚴密的辯答宣傳自己的思想,他們的思維是不同的,行為也是不同的,卻創造了一個和諧的,充滿書卷意味的、高雅的思想變革時代。何曾聽過為推行自己主張而殺害他派人士的諸子?他們的爭論,不會使陰謀詭計,血刃相加,是極風雅的。而看看那些自古亂政之人,本質為“同”,他們的出發點為“利”,他們的手段為陰毒之術,這便成了“不和”。?往小說,是各集團鬥爭;往大說,埋下社稷覆滅的隱患。“背繩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為度”,面對同而不和的小人,無怪乎屈子如此嘆恨。

面對“和”與“同”,為什麼那麼多的人選擇錯誤之路,沉淪腐化?

這便源於思維的侷限性,我所說的侷限性並非行為處事的不變通,是眼光不夠高遠,是心志不夠純熟,這集中表現為思考的狹隘。君子不同而和,源於他們廣博。每一事物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他們不會拘泥於自己的觀點,會發現、討論、多層次多角度的審視論證,在堅持“主心骨”的同時吸收吸納,使自己趨於完美,由此也不會引發血腥相鬥。小人不和而同,正是思考狹隘,在追求、探尋事理之時,必然會有衝突,面對不同意見,“同”的小人思考方式是一致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事物的答案一定是他們所認為的,他們無法考慮其它答案的合理性,由此便兵戎相見。

“和而不同”是社會的追求,在這個大氛圍下,人們不僅會越趨明智,社會也會越趨美好。而做到“和而不同”,需要我們勤于思考,善於思考,嘗試從不同角度出發論證事物,這樣我們便能接受“不同”,做到“和”了。

【篇三:談“和而不同”】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一個西方寓言對此作了闡釋。“一群身上長刺的豪豬聚在一起過冬,離得太遠會失去溫暖。挨的太近彼此的刺又會扎著對方,只有在不相互傷害的前提下互相趨近,才既能保持群體的溫度,又避免相互相刺傷。”而這個合適的距離,其實說的正是一種和而不同的境界。

和而不同意味著平心靜氣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接納對方的觀點。“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法國大哲盧梭如是說。由於各種原因,朋友間難免會出現爭論。這時就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也就是說,要心平氣和地把自己的觀點告訴朋友,朋友不聽也就算了,不要再說,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朋友數,斯疏矣。”朋友之間一味強求一致,“同而不和”,只能招致侮辱。

和而不同意味著求同存異,精誠合作。也許會有人說:“道不同,不相與謀”,人們的出發點不同,生活閱歷不同,對生活的理解也不同,怎麼可能有合作的基礎呢?但是,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和楚雲飛卻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和而不同,精誠合

和而不同 篇5

高二作文 ,766字

阪口安吾在《墮落論》中提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夠以美好的方式終結,是一種卑微的人之常情。

我們常常將對人類的所有美好幻想加諸於某一個人的身上。就像我們希望李白可以縱情詩酒,又能馳騁官場;我們希望李煜胸懷治國韜略,同時宋詞無能出其右;我們希望納蘭賭書消得潑茶香,一生只如初見……然而十全十美只是妄想:李白長嘆“舉杯邀明月”,知音甚少,無人可解語;李煜淪為亡國君,階下囚,只恨“一江春水向東流”;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無人知,終是人間惆悵客……

所謂大同,就好比用撲蝴蝶的網套兜風,只是荒唐可笑的幻影。一味追求“個個全才”,最終難免成了“求全之毀”。

生活的百般滋味是一種救贖,也是一種犒賞,諸味調和,才使生命的邊界得以豐富和擴張。在無數時光片段裡,我們尋覓某個讓生活變得充實豐富的片刻,留下屬於自己努力的痕跡,讓那些乏善可陳的時刻也變得獨一無二。這樣的時刻也許只有一點點,但也彌足珍貴。

日本僧人吉田兼好認為,事事能幹卻不解風情的人,好比沒有杯底的玉杯,中看不中用。又說,如果談話的物件意見與自己的一味相同,則與獨坐並無差異。生活的樂趣在於不同,不是一言堂,而是各執所長。

我們的周圍生活著形形色色的人,有很多可愛的人,也有可愛又可恨的人。有人會覺得他們是小的,就有人願意把他們看大了;有人認為他們是平凡的,也有人願意叫他們英雄。活成一個真實的自我,即使是走到窮途末路的人,也有人願意去相信他們的生龍活虎。

現代人常調侃,生活就像一條牛仔褲,爛了就當破洞褲穿。接受自己的不同,接受別人的差異,用短暫的生命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一切,就不必在社會中舉步維艱。

給日復一日的黑咖啡多加半包糖,為萬年不變的陳俗增添一些新鮮感,在安穩乏味的生活中始終懷抱生機、熱情、好奇心,在調和與共存中享受這“和而不同”之美。

萬物相生,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和而不同 篇6

國一作文 ,884字

和諧,這個詞是那麼簡單,但又是那麼難,簡單的是它就代表著平安無事,這只是它最膚淺的詮釋,難的是它是在人們獨立思考、提出問題時,能夠彼此融洽的進行心靈的交流的社會狀態——即和而不同。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動盪大混戰的時期。這個時代可謂與“現世安穩”無緣。但這個時代又是中國古代思想發展的黃金時代,原因何在?究其根本,是因為這是一個在思想領域“和而不同”的時代。儒、法、道、墨、名、農、陰陽、縱橫、兵、小說十大學派和數不勝數的小學派彼此爭鳴,他們都竭盡全力試圖駁倒對方,但又不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思想,而是在相互的辯論中,與對手共同進步,正因為這種思想上的和諧,中國古典文化才在不斷的創新與融合中達到了古代史上的最高峰,而那些各家的大師們,也因此成為了世界文化史上一座座巍峨矗立的山峰,受到後人們的景仰。

再者,反觀其後的“大一統”時代,統治者在實現政治一元化的同時,在文化領域也追求“一體化”,先有秦始皇獨尊法家焚書坑儒,後有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於是古代中國的文化界就此“穩定”,但也日益失去生機。取得統治地位的學派成為了統治者粉飾太平的工具,日益僵化腐朽,而非統治思想則被視為“妖言惑眾”遭到打擊摧殘,到了明清,中國古典思想終於徹底走進死衚衕,知道鴉片烽火驚醒華夏,中華文化才迎來新生。

中國古代的文化的興衰,猶如我們耳邊的警鐘,時刻警示我們:和而不同方為真正和諧,追求表面太平只會招致災難和恥辱。

與摧殘思想的古代反動統治者不同,新中國建國伊始便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政策。改革開放之後更是大力支援文化事業的發展。因此當今中國的文化事業呈現了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文化作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而在百花齊放的繽紛中,中國一步步走向和諧,走向進步。

和而不同,方能造就和諧,在我們投入絢麗的現代生活中,讓我們保持這和諧的文化底蘊,在和諧中成長!

和而不同是為美 篇7

高二作文 ,1118字

白羊雪白可愛,討人喜歡,走在雪地裡,卻不易辨識;黑羊在牧羊人的眼裡不那麼“可愛”,在白茫茫的雪地裡辨識度卻最高,幫助主人帶回了因暴風雪而走散的羊群。黑羊獲得了牧羊人全新的評價,自此羊群裡又多了幾隻黑羊。蒼穹之下,天平之上,不可能一邊空蕩蕩而另一邊滿載,世界需要“黑羊”,世界需要“異類”。

“異類”可以挽救科學。在“地心說”盛行的時代,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指為異端。但他逝去後,不斷有覺醒的後人對他的學說進行研究,證明了其不可撼動的正確性。如今,有誰不知道地球是以太陽為中心旋轉的呢?在融合遺傳學說盛行的時代,孟德爾孤軍奮戰,對不同性狀的兩萬多株豌豆進行研究,創新性地引入了數學統計學的方法,共做了八年實驗,成果頗豐。然而他投出的論文卻如泥牛入海,社會上沒有一點支援的聲音;他寄給達爾文的論文,直至身後也沒有被這位權威拆開。孟德爾是抑鬱而死的,在許多年後他的思想才被證實,這不僅令人們在基因遺傳研究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更為生物學研究引入了新的概念,是里程碑式的進步!沒有這些“異類”,湮滅在塵埃裡的真理何時才能浮現?他們不屈從於時代的“主流認識”,用鮮血、悲苦和滿腔熱血指引出正確的道路。真理的明鑑,需要“異類”。

“異類”可以繁榮時代。蔡元培先生曾中過庶吉士,做過翰林院編修,卻毅然辭官出國,遠赴德、法留學。歸國後,他力倡為國掄才,盡職培育人才,為民國學術的崛起帶去了一股新生代力量。蔡元培不顧當時暗黑的潛規則,堅持禮聘26歲的胡適為教授,更為胡適的書親自作序。他給害“紅眼病”的同事每人送上一包茶,義正辭嚴地說:“胡適的心思是乾淨的,一心為國為民,你們的腦子裡卻全是髒心思、歪點子。這茶是給你們解解毒的。”解毒!蔡元培又何嘗不是給那個年代解毒呢?隨著他注入社會的清流,他培養的眾多人才在多個領域發揮翹楚作用,民國學術的崛起離不開他的一份力量。“異類”促進時代的發展。

每個時代都有人總是戴著“有色眼鏡”,妄想剔除一切不和諧的“異類”。孰不知“異類”是不可或缺的,若沒了“異類”才真的危險了。“和”是一種美,“異”也是一種美,和而不同才是大美,是時代之美,是世界之美。

和而不同 篇8

高二作文 ,1034字

最近,國際著名品牌杜嘉班納的一則視訊廣告引來熱議,而隨後其設計師在網路上的言論更是被曝出有多處辱華言辭。一時間。網路上就“辱華”問題鬧得沸沸揚揚。

類似的事件已經不止一起,“賓士海報辱華”,“瑞典電視臺辱華”等情況屢見不鮮。可是俗話說,“不遭人妒是庸才”。的確,古代的能臣賢相,從一介不入流的小官做起,直到萬人之上的朝中大臣,所收到的彈章都要有等身高,如果受到的談何少了,那才是怪事。同樣,外界針對中國越是鬧得沸沸揚揚、甚囂塵上,就越是表明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優秀,同時也表明著我們中國的國力已經到了不可輕視的地步。試想,一個正常的人會對靠近的老虎感到威脅與恐懼,對它使用手段恐嚇迫使其後退,可這個人會對從面前經過的螞蟻做出什麼反應嗎?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中華文化的優秀與否,歷史早就已經給出了答案。被杜嘉班納的視訊廣告所歧視的筷子,就是中華文化中的燦爛結晶之一。任何一種食物經過幾千年的沙汰淘洗還依然能夠儲存下來,不論好壞,總會有其存在的道理。更何況,筷子是中華民族的先輩們在飲食方面不可或缺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杜嘉班納的做法卻令人懷疑它是否符合國際品牌的名聲。在沒有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做出充分了解時,就隨意製作出了這樣一部充滿了諷刺歧視意味的短片。而後續杜嘉班納對該事件的應對措施更是看不出一個大品牌該有的氣度。

在中國的國力蒸蒸日上、中華文化在國際上日益散發著光與熱時,有些人便會坐不住了,急於尋找出它的錯誤來批判它、諷刺它,試圖從一塊白璧上尋找細微的瑕疵,以此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殊不知,在這自負託大的外表下,他們對中國表現出的實力的忌憚,與他們色厲內荏的形象已經暴露的一覽無餘。

但不得不說,國人對待此事的做法,雖說是很振奮人心,甚至還有惡意的謾罵。但是,在這激進的外表下,又何嘗不是對本民族文化的不夠自信呢?歧視,如果對自身文化有足夠信心,又何必對這些無謂的中傷做出過激反應呢?正如劉禹錫所說,“人或加訕,心無疵兮”,孰好孰壞,交予時間,“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時間自會回答一切。

在國際交往中,不可重蹈清政府的悲劇進行閉關鎖國;也不可數典忘祖,盲目親附,“君子和而不同”。要達成“淡若水”的“君子之交”,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和而不同 篇9

國二作文 ,808字

孔子曾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見中國人對“和”的追求由來久。商人追求和氣生財,鄰里追求和睦相處,家人追求家和萬事興。

既然中國人這麼在意“和”,那麼“和”究竟是什麼呢?從字面上來說:“和”指的是不與他人爭搶,講求正義,再深一點就是不與他人利益產生糾葛。“和而不同”是君子,那麼“同”是什麼?我曾大膽揣測:“同”是抄襲他人成果,還是牆頭草兩邊倒?在查閱資料後,我恍然大悟:“同”是相同,卻又不單指相同,更準確點說就是好與人爭鬥,利益大於天。

“和而不同”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放眼中華上下五千年,哪一個流芳百世的名人不求“和”?就拿人人知曉的“六尺巷”的故事來說,張英權力那麼大,為什麼勸家人主動謙恭禮讓呢?他的作為完美地詮釋了“和而不同”的最高道德境界。

再看現代,如果所有人都“同而不和”,斤斤計較,哪裡來的和諧社會?“和而不同”是為人處事的原則,它既能避免人與人之間不必要的爭鬥,又能為每個人提供發展的時機和環境,使每個人在各自的領域做出貢獻。

人人嚮往的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禮記》中的大同社會,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共產主義等等巨集偉藍圖,都需要“和而不同”的理念,和秉持這種理念的君子。

我們這一輩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使命,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為提升綜合國力盡自己的一份力,而這一切,都要先從做一名“和而不同”的君子開始。

和而不同的智慧 篇10

國二作文 ,1100字

中國的古人愛“和”,從《國語·鄭國》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到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乃至無數的字畫詩詞,總有一個“和”字。

史伯把“和”上升到了一種理論高度,成了世界運轉中的規律之一,體現在每一件事物的背後。

物有“和”,萬物並行而不悖。即使物各有性,也總是同處一個空間之中,共存共生是謂和。而不同性質的物的組合碰撞,總能產生絢爛多姿的結果,化學世界中的種種物質和物質的轉變正說明了這一點。

事有“和”,紛繁錯落歸於和。當初,四大文明古國在彼此封閉的世界中演化,有先有後的文明程序,在兩次工業革命之後達到頂峰,極端的不平衡引發兩次世界大戰;而現在,整體的和平取代了戰爭,要發展取代了掠奪,不和只有毀滅,要生存就必須有“和”。

人有“和”,從“和”的土壤中才能長出秩序的果。中國創始的外交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各國的讚揚,以此行事,方能停止無意義的爭論,從混亂中找到秩序,促進共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立。周總理曾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這就是一個達到“和”的辦法:將人們的關注點集中到相同的地方,保留各自的不同之處,從而促進了整體的發展進步。

無論是物、事還是人,其“和”都是建立在不同的基礎上的。秦始皇渴望大一統,統一度量衡的行為大大有利,但焚書坑儒的罪行難以抹去;更不必說明清的八股文,禁錮的不僅是人們的頭腦,還有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這就是“同”的害處之一吧,“同”的行為違反了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的規律。一時的“同”,固然給人整齊劃一、威力巨大的感覺,但後患無窮,最終只能使人自食惡果。在一些開放的年代,“不同”催生了紛繁美麗的花朵:百家爭鳴、大唐盛世、雙百方針……“不同”促進了進步,矛盾才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和”即對立面的統一,是以往不知多少思想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西方思想家羅素這樣道出了生活的本質:“須知參差多型乃是幸福本源。”參差多型的人生,參差多型的世界,這些不都是“和而不同”的智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