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當借放——《道士塔》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只當借放——《道士塔》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895字歷史的羅盤飛快的旋轉,望著飛揚的黃沙,我站在中央,心中有著太多的悲憤與無奈。但,回不去了。
—題記
我深深記得,學習中國古代史時我對洋人的怨恨,恨他們強盜一般的舉動,恨他們將中國的藝術寶庫洗劫一空,我恨!
但,現在,我迷茫了。
到底是外國的“強盜”毀了我國的敦煌文化還是我們自己呢?
心中的天秤,漸漸向自己傾斜……
沒錯,就是我們!我們自己地府了這一切!
我無法想象那些官僚吃著俸祿,住在王府,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併到處逍遙時,是怎麼一副嘴臉輸出運費太貴;我無法想象他們用破舊的席子、麻繩捆著一筆筆文化財富時,沿途那撈碗油水時的自然,如此之“不經意”的將其放入己袋;我無法想象他們知道這些為無價之寶時,講的不是怎樣保護、使這筆文化延續下來,而是用它去賄賂高官時的阿諛奉承,我真的無法想象,更覺得噁心!
我怨王圓篆,但我不恨他,因為他只是無知,因為他只是一個想有點寫的普通百姓,用他自己的價值觀認為很值的將文物賣出去,這筆債讓他背,實在太沉,太沉。我怒於斯坦因他們從一個不知世事的道士手中用哄騙的卑鄙手段換取一車車經卷,但我也無奈與此,就如一群飢腸轆轆的人,見到一間擺滿山珍海味的房間,他們本想用自己所大的獵物來換取,誰知連個守門人都沒有,屋門開啟,像在恭迎他們似的,誰不欣喜若狂?而彷彿最與此無關的那些官僚們,卻是我的所恨之處。恨他們終是沒有那份覺悟,恨他們終是沒有那份赤腸忠心,不曾為祖國著想,不曾發覺這是一筆文化財富,不曾認為將一絢麗榮耀的文化所埋沒的罪惡感!但我也無法想象如果洋人沒有把這些文物帶回去,沒有看清它的價值將其放入博物館小心珍藏,這些東西會怎樣被我們糟蹋?也許,我們連文獻的膠捲也沒有了吧?
王道士,他只不過是這場變故里的一個受牽連的人物罷了,那些洋人也只不是一零星的火星而已,真正恐怖的是那些官僚的心理,思想,這才是真正的導火線啊!
抬頭望天,那大洋彼岸的人們吶,我真誠並鄭重的感謝您們幫中國保管著這筆文化呵,但那終只是借放,敦煌之魂,一直纏繞著這一有著燦爛文明的古國。
只是,那時的我們,迷失在了沙漠,努力的揮舞著雙手想要撥開重重迷霧,但終是,未瞥見綠洲……
一部人生的教科書——《道德經》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2字北海道的人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213字踏實地地活著
花兒因為腳踏實地地吸收養分,所以終有一天絢爛地綻放;小鷹因為腳踏實地地練習飛翔,所以終有一天展翅於蒼穹;大海因為腳踏實地地接收每一條小溪,所以終有一天成就了自己的遼闊……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腳踏實地,真實地做好自己。莫言的《北海道的人》正是描繪了這樣一群腳踏實地地生活著的人們。
倒上一杯香茗,捧起書本,細細地閱讀這篇文章,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那些樸實的人兒,著實讓人感動,而我們的身邊,自然不乏這樣的人們,他們是最樸實的人們—
他,是一名普通的華山挑山工。他每天用扁擔將登山的遊客需要用的生活用品或商品挑上山去,從山腳挑到山上,每天要爬海拔幾千米的山峰兩個來回,可他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他說,他有三個孩子,他們都很孝順,每次他爬山爬累了,一想到孩子們的笑臉,他就會覺得全身充滿了力量。他覺得這樣腳踏實地地生活很好!他還說,他小時候家裡窮,沒有書念,所以文化程度不高,能像這樣靠自己的體力勞動來掙點辛苦錢,能養活全家,就滿足了!他就是這樣,每天挑著沉重的貨物,吐著悠長的氣息,邁著堅定的步子,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她,是一名普通的馬路清潔工。她每天用大大的掃帚清掃著街道,從街頭到街尾,從不放過一片落葉,一點垃圾。秋風刮過,落葉都被風吹起,在空中打著旋兒,好似一隻只精靈,跳著舞兒,可他們彷彿也調皮得很,總是不乖乖地聚攏在一起,讓清潔工阿姨掃起來好不辛苦!可她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她說,每天能看到路人面帶笑容地走在乾淨的大街上,她就會覺得自己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就會覺得自己活力百倍,她覺得這樣腳踏實地地生活很好!她還說,她每次掃地時,都會想象她自己的孩子走在這樣乾淨的路上,心情會多麼的舒暢愉快啊!每每想到這裡,她就覺得她很滿足了!她依舊每天拖著大大的掃把,認真地清掃每一條街道,默默地……
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她每天用粉筆在黑板上端正地寫下一個個字兒;每到冬天,她那常年被粉筆灰侵蝕的指尖總會裂開一道道小口子,鑽心地疼,但她總是打趣兒說這些小口子多像一張張笑著的小嘴啊。明明是歡快的話,卻總讓人心中湧出絲絲縷縷的酸澀之感,可她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她說,每天看到孩子們澄澈得不帶一絲雜質的眸子,那裡面裝著的是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她就會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手也不那麼疼了。而每當教授完知識,孩子們的眼中出現滿足的神情時,她又會覺得無比欣慰!她還說,做教師的,最大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每每看到孩子們學有所成,她都會很滿足。她覺得這樣腳踏實地地生活著很好,真的很好……
好多人都抱怨人生為何如此艱難,連自己都做不真實,其實好多人做不好自己,是因為總想著做別人,不懂得腳踏實地地生活罷了。
人生就像是一個大型舞臺劇,沒有彩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我們只有腳踏實地地舞好每一個動作,才能演繹完美的人生,哪怕它平淡如水,那也有它獨特的精彩!
人,需要腳踏實地地活著,即使平凡樸實,也能精彩美麗!
道德經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018字與聖賢為友識人生理趣
沏一壺陳年普洱,聆幾聲悠揚古琴,沒有喧囂,浸淫於自我的世界,沒有朋友品茶時的高談闊論,沒有冬日飄雪的豁然灑脫,此時,心平氣和,只是最宜獨自悟道品味。
道,存在於宇宙,所為宇宙,便是空間和時間的結合,當然,可以這樣說,道存在於隨時隨地,然能發現道的所在則需要一番“修煉”和徹悟,這便是悟道。道存在於自然,那麼自然要用最自然的態度來品悟。所謂的自然,便是心無雜念自然而然,所以說,一個人品茶時候心境最佳,貼近自然,配上古琴的悠揚,放開心懷,就能營造一個好環境。
老子以道法自然為核心,有了無為的觀點,無為一詞,最易望文生義,然無為並不是不作為的意思,而是說尊重事物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去妄自干涉就是不妄為。有人認為無為是一種消極的思想,但不盡然,看如何對待,認為消極的是隻看到不作為,個人的觀點是:無為只是順應自然,由於食物的發展有干預和影響,但並不是亂干涉,順應的是自然法則和自身發展規律。
最接近於道的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更是“道”所體現且應運而生的物質,甲骨文和小篆形象的表現了水的形態,自然流動的軀體不就是水化無形為有形的體現嗎,自然的形狀,千變萬化,自然天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道德經》第八章寫了有關於水的一段,大意是說,最高的好就像水一樣,水處在別人都討厭的地方卻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所以水很接近於道,說實話對於“低”這個字眼大家都不樂意甚至很討厭,所謂低下,低微都來源於這個低字,但水為什麼要選低這個地方呢?很簡單,用自然科學解釋說就是水受重力的作用自然向下,自甘下流。那麼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還認為水是在墮落嗎,可以堅決的否定,水本身向下流,你又何必強求他向上走,如若強求便是違背自然之法,違背道義。所以說水下流是道的體現,是順應自然!
水,居善地,心善淵,言可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可謂無處不體現道德所在。然,道藏匿於自然,能用道德態度來處事,對於自身來說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啊!
我想,道無處不在,只是少了善於發現的眼睛和善於貼近的內心,但是,用一顆平常心卻能感觸到道的氣息,我明白,用一種自然的態度,隨和的心境,無爭的狀況是最能感受到他的,以自然的心境去處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並不是一般的成功所能代替的!
修道,修的不僅是品性,修的更是生活,看似簡單的卻又不太容易,讀《道德經》,百味夾雜的人生也像水一樣淡然,卻帶給你最有深蘊的回味!
藍色通天塔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292字《藍色通天塔》中最引我矚目的或許是結尾的那場恐龍大戰了,在這樣一個領地意識極強但不會使用工具的恐龍國度,面對一群手持武器殺氣騰騰的恐龍無疑送死,但這場戰爭卻因一個謊言而扭轉乾坤,可見在戰爭這盤生死棋中謊言的重要性。
這個謊言實質上是一個戰略性欺騙計劃,當我看到這段時,不免有些興奮,因為現代化的戰爭模式已經很難再看到這種軍事性戰略欺騙了。像美國對伊拉克、阿富汗所發動的戰爭,都是以優勢兵力,精良裝備來恃強凌弱,這樣的戰爭是毫無懸念的。假如把這比喻成一場足球賽,那就像一流球隊打三流球隊,結果不言而喻。如果如此戰爭,歷史早就不是如今的模樣了。
人類最後一次成功的戰略欺騙恐怕得追溯到二戰了。盟軍當時破譯了德軍的恩尼格瑪(Enigma)密碼,得知了德軍的機密,於是釀下一個驚天大騙局:法國諾曼底登陸。為了保證登陸成功,盟軍在登陸前故意洩露出要在加萊登陸的假情報;蘇聯方面又佯攻挪威、瑞典,使德軍急調法國的四個師去抵抗;盟軍又在加萊附近建造大量逼真的假坦克、假飛機;甚至拋下兩具攜帶諾曼底登陸真實檔案的上校屍體,德軍卻認為盟軍又在玩西西里登陸的把戲,從而更確定了盟軍從加萊登陸……這一切的一切騙得德國兵力分散,六神無主,雖然風險極大,但好在德軍這條大魚在如此撲朔迷離的騙局下,上鉤了。於是,盟軍用此欺騙在歐洲開闢了新戰場,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
說起二戰時的戰略欺騙,不得不說偷襲珍珠港。日軍在此之前,為了麻痺美軍,先派高官前往美國,假意同美國和好,美國上下一片歡騰。誰知這時,大批日艦已經出動,美國政府卻毫無察覺。直到那個陽光明媚的上午,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基地被密密麻麻的日本飛機覆蓋,俯衝,投彈,俯衝,投彈……肆無忌憚地狂轟濫炸,重創美國海軍,使美國海上力量一時陷入窘境。可以說,提出此計劃的日本指揮官,不僅要有過人的膽量,更要有氣吞宇宙的卓識謀略。這次巨集偉的欺騙偷襲讓日本可謂收穫頗豐,在逼迫美國參戰的同時,又在太平洋海戰初期一直佔據著主動權。
由這些戰例再回到本質上來—戰爭—戰爭是什麼?克勞塞維茨在他的《戰爭論》一書中寫道,“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謀求利益的繼續”。他是一個國家外交上的最後一道防線,但一旦打起仗來,單靠蠻幹是不行的。於是戰略就應運而生了,戰略欺騙也成為了以弱勝強的關鍵因素。夜襲,火燒,迂迴,包抄,誘敵……都是不按常規出牌,出其不意而擊之,用欺騙性戰略使敵人猝不及防,從而一招致勝。戰爭是殘酷的,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任何“人文主義”、“仁義之道”帶到戰爭中來,結果必是災難性的。既然政治家選擇了此路,就要以勝為目的,堅定不移,甚至用欺騙性戰略“不擇手段”地走下去,之後再施“仁政”。
既然欺騙不可避免,與其躲閃,不如直面。不能在高科技時代就喪失了欺騙的戰略意識。當然,地球上的人類是一家人,人們不喜歡戰火紛飛,那就應該聯起手來,在或許真的面對恐龍世界中一樣遠強於我們的時候,就一起用“欺騙”的智慧抵禦外敵,共建和平。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說過,“戰爭中真理是如此寶貴,我們要用謊言來保衛”,是啊,戰爭無情,欺騙無情,但人心有情,足矣。
烏塔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97字最近,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女孩烏塔花了三年時間,在家裡為獨自遊歐洲精心做了各種準備,並且成功獨遊歐洲之事。這篇課文給了我不少的感觸。
烏塔雖然是個女孩,但她卻不嬌氣,反而還很獨立,從她去發廣告宣傳單掙取旅遊費用,到每個地點都能準確地找到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並知道給家裡打電話報平安等事情就可以看出。相比之下,我們中國的孩子卻顯得嬌氣不少,很多在家裡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王子”“小公主”,出去玩也都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行人前後左右護擁著,極其缺少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意識。
為什麼烏塔能做到那麼獨立呢?我想可能是因為烏塔有膽量、並且願意去嘗試生活中的事情,而我們卻只願意享受現狀吧;當然,她的這種獨立自主的能力與意識,我想與她的家人的鼓勵與幫助是分不開的,在這方面,我們的爸爸媽媽也是需要有一些學習與改變。
另外,她去旅遊從來都不拿爸爸媽媽的錢,都是靠自己外出打工賺的錢,這一點也讓我非常佩服,小小年紀就懂得靠自己的雙手,一步一步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我們要向烏塔學習獨立,不能養成什麼事都依賴父母的壞習慣。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烏塔那樣自立,獨遊世界。
烏塔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326字有一個金髮小姑娘,她獨自一人游完歐洲,還懂得怎樣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會保護自己,考慮周全,安排仔細。她,就是我們課本第二十七課這篇課文中那個叫烏塔的小姑娘。
外面的世界危機四伏,為什麼烏塔的家長放心讓烏塔獨遊歐洲呢?除了烏塔是一個細心、懂得防範的女孩外,歐洲孩子的家長對孩子怎樣管理,想必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歐洲的家長放心讓孩子在沒有家長的情況下旅遊,讓孩子培養獨立性,早早認識世面,是一個絕佳的好辦法。
而在我們中國,家長們為了防止孩子受到傷害,有些家長甚至連看著孩子自己過馬路都不放心,一定要手牽手過馬路,更別提什麼獨自一人遊慈溪市、浙江省、全中國了,根本沒有給孩子培養獨立性的機會。因此,我認為中國的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獨自做一些事,讓孩子獨立起來。
烏塔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22字學了《烏塔》這篇課文之後,我非常佩服烏塔。一個14歲的小姑娘,竟然能一個人獨自游完全歐洲。
“一個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遊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絕不會相信。”課文中的這句話我也同意。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箇中國孩子要外出遊玩很多天,即使自己願意,他的父母也肯定是千萬個不同意的。他們怕孩子遇到危險,怕孩子肚子餓沒飯吃,怕孩子生病不會照顧自己,怕孩子在外面不會自己洗衣物……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抱在懷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心肝寶貝來對待。
我聽說過一件事,中國有個大學生考上了一所非常好的大學。可是,他總是依靠父母,雖然考上了名牌大學,但他不會照顧自己,最後,他只能退學回家了。
外國的父母,雖然過得很寬裕,但他們會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做一些力所能極的事,從小得到鍛鍊。而中國父母只會寵壞孩子,讓孩子有一個依賴的思想,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樣就怎樣,自私且沒有獨立能力。
烏塔的父母沒有讓烏塔成為溫室裡的花朵,而是讓她闖蕩世界,讓她成為搏擊暴風驟雨中的雄鷹。所以,中國的父母們,我知道你們也不想讓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那就大膽地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吧,讓我們成長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樑。
《外婆的道歉信》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979字讀到上期《<外婆的道歉信>讀後感》,我感慨萬千。大多數人心中一定會有這樣一個人:從小把我們帶大,無論何時都是最堅實的避風港;一同度過轉瞬即逝的歲月,只期盼時間慢些再慢些;抑或分別以後,每每總會想起以前的對話情景,無盡想念。於我而言,這樣的人就是我的奶奶。
自幼,由於父母工作較忙,我就在奶奶的庇護下長大。小時候我是個淘氣的孩子,喜歡跑來跑去,難免摔倒受傷,膝蓋經常摔破流血。每次摔了以後,我總會哭著回家,然後奶奶就給我仔仔細細地上藥。有時候瘋玩到飯點,奶奶便會不厭其煩的叫我回家吃飯。奶奶有很多拿手菜:茄汁魚,連魚骨頭都是酥的;皮凍,做完之後還會送些給左鄰右舍,大家都讚不絕口;蘿蔔燉牛肉、小雞燉蘑菇……提到拿手菜,就又想起每次過年,奶奶都要提前很久準備,買菜,收拾屋子,擦窗戶,貼對聯,她都忙裡忙外。一大家子人一起過年包餃子,其樂融融。那時的我還不理解大人們對相聚的執念,只知道跟著一起熱鬧,後來我才明白,家人就像銀河中的星星,也許有一天我們的軌跡會有些偏離,可是隻要有機會,我們就會努力靠近,湊成美麗的星雲。
後來上了離奶奶家很近的小學,每天上學之前奶奶都會對我說:“好好學習啊!”一天疲乏的學校生活過後,睡前我就跟奶奶一起躺在床上背“小九九”:一五得五……二五一十……或者背背古詩,又或者聽奶奶講講她的故事。記得那是第一次學到“死”這個字,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這個字眼的含義真的龐大而又沉痛。我在日記裡寫怕有一天奶奶不在了,每想到這就會忍不住偷偷哭,而奶奶卻也故作輕鬆的說:“我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一股莫名的滋味,親暱著而又擔心著。小學時光就匆匆過去了。慢慢長大才知道,小時候的時光,才是最美的時光。
上了初中,住校開始,我也就不在奶奶家住了。有一次期末放假,奶奶來校門口接我,她看著我那成堆的書說:“我只能幫你拿這兩個,多了我拿不動了。”是啊,這就是歲月,歲月又能饒過誰呢?
高中以後,我又搬到了學校附近住,所以去奶奶家的次數也不多,週末偶爾去看看她。高中也是在不斷地上學、補課中呼嘯而過。但是奶奶經常打電話來關心我,我每次去也都會給我做好吃的,她在用這種最質樸的方式表達愛。
轉眼間,上了大學。寒暑假就算回家也是經常出去玩,或者短途旅遊,或者做點小兼職。有時候去奶奶家,也是吃完飯呆一會自己去另一個屋子玩手機(這個智慧手機時代啊,奪走了多少和愛的人在一起的時間)。平時在學校偶爾給奶奶打打電話,隨著她的年齡越來越大,聽力也跟著差了起來,打電話有時候也聽不太清,所以每次她都是跟我說幾句知道我挺好的以後,就含糊地掛了。不知道是因為成長還是因為距離,我總覺得我和奶奶似乎疏遠了,雖然我不想承認。
再後來大四回來實習,成功進入一家500強企業實習。奶奶不懂那是一家怎樣的企業,擔心我找到的工作不是很理想。每次看新聞看報紙都會留意有關招聘的資訊,然後留著給我看。就這樣,我一直忙於實習,時間又一點點過去,後來大學順利畢業。想想小學時奶奶說的那句:“我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現在想想覺得既有趣,又欣慰。
在愛的沐浴中成長的孩子都會單純喜樂。我很慶幸自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有奶奶的愛和庇佑。畢業以後,看過很多人和事,心境也會發生變化,才知身邊親人珍貴。工作後,我每週都會去奶奶家幾次,好吃的好玩的巴不得都買來給奶奶。我終於理解了奶奶的心情,愛一個人,就想把最好的都給她。小時候,我是接受著愛的一方;而現在,就讓我好好愛你。
其實有時候很羨慕我奶奶的晚年生活,兒女都很孝順。有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弄個露天燒烤,其他老爺爺老奶奶看著我們過來跟我奶奶說真羨慕啊。我姑姑們閒暇的時候就開車帶她出去玩,順便吃個大餐。奶奶愛美,每次她出門的時候就把新衣服穿上,收拾收拾,平時在家就隨便穿一下,把新衣服都收起來,以致於她有一大堆新衣服在櫃子裡放著。節假日有時間我們會全家去旅遊,奶奶雖然平時腿腳不好,也吃不了多少東西,但是一出門玩就像變了個人。去年我們全家去海南還有港澳等地轉了一圈,大半個月的時間,奶奶每天都紅光滿面的,很開心地讓我們幫她拍照,吃飯的時候吃的也很多,嚐嚐各地的美食。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坐著飛機到處旅遊,拍了很多照片留紀念。看著她沒事就拿出那些照片看,跟鄰里分享自己都去了哪裡看到了什麼吃到了什麼,心裡就覺著特別滿足,畢竟她臉上的喜悅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她八十大壽那年,來了很多人,奶奶平時很注重親情,她過生日的時候來了非常多的人,一個人到晚年還有這麼多人惦記著,真的很幸福。
我又想到了十多年前那句:“我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如今,奶奶真的等到了。慶幸奶奶還在等待著我,我們對彼此的愛依舊如初。小時候,是您牽著我的手帶我看遍世間的光怪陸離,如今,就讓我牽著您吧。你陪我長大,我伴你到老。
列車上的士兵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74字俗話說:軍愛明,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從來沒去過軍營的我一直無法體會這種感受。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列車上的士兵》,讓我才體會到了這種感受。
《列車上的士兵》主要講的是“我”在山東曲阜車站等車時,看到16個士兵整齊的排在一起等車。車門開了,士兵們被忙著的乘客一次又一次的擠散了,但他們仍然一次又一次的整理好隊伍,直到列車關門前才擠上了車。到車上,一個小孩好奇的摸了摸士兵的帽子,於是士兵把帽子和大衣給了那個小孩,可小孩的媽媽卻把東西丟了過去,還說:“這麼髒,穿什麼穿。”到了午飯時間,士兵們都把頭望向窗外,卻默默地嚥著口水。“我”問士兵為什麼不吃午飯,他說太貴了,還吃不飽,還不如到連隊裡去吃。之後“我”到領餐處為16位士兵每人買了兩盒盒飯。之後這件事被乘客們知道了,有個乘客上來和“我”握手,還給了我100元,說:“為戰士們做貢獻也有我的一份力,接著不少乘客都來與我“握手”。”最後“我”把乘客們捐的1900元全部交給了士兵,讓他們在路上買東西吃。
合上文章,我的內心有著深深的感觸。首先,我有感於士兵們鐵打的紀律,他們的隊伍雖然被人們給衝散了,但仍然有秩序地排成一隊。其次,我有感於作者和車上的熱心乘客,他們無論貧富,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幫士兵們解決午飯,還為士兵準備了在路上買東西的錢。然後,我有感於士兵們莊嚴的軍禮,這個軍禮表達了他們對乘客們的感激之情,更表達了自己要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決心。最後,我對那位女子的行為感到可恥,或許她的丈夫是百萬富翁,或許她的父親有權有勢……但如果沒有軍隊來保衛國家,保衛人民,捍衛國家的領土和主權,人們也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個國家的人民,如果都不尊重軍人,不愛戴軍人,那麼這個國家能夠強大嗎?有什麼不可以打敗這個國家嗎?因此,我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後為國家、為人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烏塔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927字今天我們語文課學習了一篇《烏塔》,我非常喜歡這篇課文,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心裡想了很多事情,我們中國的孩子跟烏塔的區別在哪裡呢?烏塔最後想為什麼中國孩子沒有獨立性?電視怎麼能夠叫他們快樂呢?
烏塔是一個獨立能力很強的孩子,她通過自己平時勞動為自己出門旅遊
攢了很多錢。又提前規劃好自己旅遊的路線,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獨立完成,這一點叫我很是羨慕,通過跟烏塔比較,我覺得我自己缺乏很多方面的獨立性,比如學習上、生活上。
學習上面,我們平時在學校通過老師的講課,學習了很多知識,回到家裡,總是靠父母督促學習,有時候還會耍脾氣,想想真不應該。姥爺經常跟我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我總是不能體會,總是叫父母督促,獨立能力和自我約束理不強。我想以後在學習方面儘量自己掌握好時間,對自己的學習有個計劃,學習的路很長,不能總是靠父母。
在生活上,我自己感覺還可以,有時候自己的事情懶得做,父母就替我做了,這樣也是不對的,作為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我前些日子腳骨裂了,那幾天媽媽總是幫我弄這個弄那個,我好像也習慣她的幫忙,總叫媽媽幫我,那些日子腳很疼,我坐在沙發上,忽然想喝水,於是就叫媽媽給我倒水,媽媽說:“好,稍等一下。”當時媽媽正在收拾屋子,她走去廚房給我倒水。爸爸看見了對我說:“雖然你的腳疼,但是扶著拐還是可以去喝水的。”那時候爸爸就說自己不能因為腳有問題了就全指望別人,自己如果能忍就忍者,自己去做。當時我還不服氣,還跟爸爸頂嘴,覺得他不夠愛我,現在想想烏塔,一個人獨立出國旅遊,困難那麼多都不害怕。還有那些殘疾人,他們是怎麼克服的呢?更何況我不過是骨裂了,今後還能走路呢!突然覺得自己做得還真不夠好。在不疼的情況下,用拐其實自己也能走,為什麼非要麻煩媽媽去拿呢?這就是缺少了堅強和獨立。以後我想讓我的父母對我再多一點放手,中國家長總怕孩子不行,做不到,所以請家長們不要想太多,你們也要放開手,鍛鍊自己的孩子,叫他們多參加活動,鍛鍊自己,比如夏令營、出國遊學。多長見識。
通過這篇課文,結合自己的事情,我覺得我們中國孩子最缺乏的就是獨立能力,應該好好向烏塔學習,學習她那種獨立,遇到事情先自己動腦筋,勇敢的面對遇到的困難。
烏塔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571字“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反駁道。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呀,愛孩子,難道不該讓他們學會獨立嗎?
通過這篇文章,我能感受到烏塔自立的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此同時,她也在我心中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並讓我回憶起了在生活中的一件事。
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裡,我總是看見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揹著書包獨自走在校園,看著他們自信的眼神,我的心裡也不禁產生了一絲羨慕:為什麼他們能自己進校?為什麼我不能自己進校?是因為我太小了嗎?可我不小啊……我一定要去問問媽媽。
“媽媽,您們把我送過馬路,剩下的路由我自己走完吧。”我央求媽媽。
“不行,孩子,你太小了,不安全。”媽媽果斷的拒絕了我。
“不用擔心,我要學會獨立,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堅定無比地說。
媽媽半信半疑的點點頭,把書包遞給了我。我接過書包,和媽媽說了聲再見,一蹦一跳的向學校走去。
在路上,我的腳步飛快,生怕後面有人來抓我,這時,我心想:周圍有這麼多同學和家長,怎麼會有壞人呢?看來,是我多慮了。正想著,我放慢了腳步,但還是時不時地朝後面張望一眼。我遵守交通規則,一路靠右行走,注意避讓來往車輛。我就這樣不慌不忙地進了學校。這有什麼不安全呢?我心裡不住地想。
今天,我獨立生活的能力又向前邁了一小步。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今後,我還要繼續努力,邁出一大步,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好孩子!
烏塔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449字這些日子,老師帶我們講了一篇課文《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女孩烏塔告訴作者她自己一個人遊遍國家,還講述了自己雖獨立,但快樂的原因。讀了這篇課文,我也像作者一樣深有感觸。
“獨立”這個詞語,意思就是單獨、自己一個人。烏塔才14歲,卻早就能自己獨立遨遊各地,而她花了三年的時間天天準備這場旅行,可謂是又獨立,有堅強呀!
獨立,可不是一天就會養成的。多半不獨立的孩子,都是被家長過於寵溺的孩子。而那些獨立的孩子,他們從來不讓家長寵溺,還時不時地參加個人活動。我們要當獨立的小孩,可以讓家長關心你,但不要做家長的“嬌氣娃”、“小皇帝”。我們可以獨立參加一些活動,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強大,更獨立。
參加個人夏令營是我最大的夢想。父母為了讓我獨立起來,決定培養我的獨立能力。
如果我有想買的東西,父母直接給我錢去買,他們在門外守著;自己收拾東西,自己穿衣洗漱;自己打理物品……獨立的培養無處不在。
獨立,是時間,讓你做更多你想做的事情;獨立,是信念,讓你堅定自我,更加勇敢。同學們,用你的心靈,去感受獨立的美吧!
烏塔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502字《烏塔》這篇文章講了作者在羅馬,遇見了一個十四歲的獨自遊歷歐洲的德國小女孩兒,她名叫烏塔。她從三年前就開始自己掙旅費,閱讀相關書籍,並且制定遊歷的計劃。不不僅膽大心細,而且她還有一個好的觀點:光從書上和電視上看世界是不夠的,必須去親身經歷,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
看看人家烏塔,敢一個人遊歷歐洲,再看看咱們,如果家長不在家時停電了,嚇得就跟見了魔鬼一樣,人家多有計劃,可咱們很少制定長遠計劃。人家很自立,可國內孩子大多很嬌氣,一摔跟頭就得家長扶,外國孩子摔了跤,家長會鼓勵他們站起來,可見我們之間的教育差異竟然如此大。
我和烏塔根本沒法比,她不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自己還掙錢,而我連書包還要家長收拾。她三年不間斷地掙旅費,閱讀相關書籍,而我多幹一點活就累得受不了,我應該怎麼辦呢?我應該學習烏塔的幾個優點,首先學些烏塔制定計劃的優點,我要按照每天的作業,制定當天的學習計劃,安排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娛樂,什麼時候休息。其次,我要學習烏塔的自立精神,先從小事做起,以後書包自己收拾,衣服要學著自己洗,過馬路自己看車。最後,我希望能像烏塔一樣,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掙到零花錢,比如幫大人做家務,獲得獎勵。
烏塔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713字昨天,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叫烏塔的小女孩在14歲時就能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烏塔為了這次旅行整整準備了三年的時間,閱讀了很多國家的書籍和資料,為了掙取旅遊的費用,她每個週末去餐館和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耍掙錢,這些旅費都是她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呀!
我被烏塔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我的爸爸媽媽眼裡,我永遠都是個孩子,不讓我單獨出門玩,也不讓我離開他們的視線,總是不準這個,不準那個,從小把我嚴嚴實實的包起來,沒有我希望得到的自由空間,我就像溫室裡的一棵小草,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真可謂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啊!我覺得我已經長大了,為什麼我就不能像烏塔那樣呢?
晚上回家我跟爸爸媽媽長談了一次,把烏塔的故事和我的想法都說給他們聽,可爸爸媽媽還是不能理解我,跟我講了很多道理,比如:外面的世界不安全啦、你還沒有長大啦、一個人在外面我們會擔心啦……等等,我雖然心裡特別不服氣,但是大人真的不愧是大人,他們說的一大堆道理都讓我無法反駁,我覺得我似乎失敗了。
今天上課老師又組織我們進行了一次大討論,讓大家說一說與父母交流的結果,看到那麼多同學都還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我又有了信心,同時也為自己沒有據理力爭而感到後悔,真應該向這些同學學習。放學回家,還沒等我把準備好的長篇大論說出來,媽媽居然主動說支援我的想法,答應我今後要儘量放手,讓我做一個像烏塔那麼堅強獨立的孩子,還馬上同意了我一個與同學計劃好的活動,真是喜出望外啊,原來媽媽是看到了老師發的課堂討論視訊,她被我們的精神感動啦!在今後的日子裡,我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媽媽操心,做一個獨立的好孩子。
烏塔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523字愛孩子,就放開雙手
愛孩子,不是給孩子買衣服;愛孩子,不是給孩子,很多錢;愛孩子,更不是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讀了……《烏塔》一文後,我知道愛孩子,就是讓孩子自己去實踐。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我”在羅馬認識了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在“我”與烏塔的攀談中,瞭解到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當我讀到,烏塔說在家裡已經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計劃時,我頓時被烏塔的獨立和計劃性驚呆了。想想我每次外出表演,無論遠近,都要纏上父母,他們又是給我提包又是給我拿道具,深怕我受累。
烏塔做事有計劃,源於她的父母放手讓她自我實踐。而這在中國,是很難看到的。中國的孩子們大多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大多都不放心讓他們自己一人有世界。早在中國古代就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詩句,這位慈母的兒子要遠行,縫兒子的衣服也要縫一層又一層,深怕他冷著,生怕他太晚回來!可事實上他的兒子已經是成年人了,她完全自己可以照顧自己了!而烏塔就不一樣了。她為這次旅行準備了三年,讀了很多關於這些國家的書,自己打零工,攢足了旅費,還懂得怎樣獨立自主的生活,這就是放手的收穫。
只有父母放開雙手,孩子們才會被培養成做事有條理,獨立生活能力強,見識廣,知識豐富的強者!
烏塔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455字我雖然去過歐洲,但是我卻不像德國漢堡的一個女孩烏塔一樣遊歷了整個歐洲,而且還遊玩的非常好,但是我卻不行,這讓我感慨萬千,震撼不已。
我讀完,《烏塔》這篇課文,我自己也開始聯想翩翩。十歲的我,做什麼可以呢?
這些一幕幕的情景在我的腦海中出現;十歲的我,一心只讀書,每天按部就班的吃飯,吃完飯一扔筷子就走人了,衣服髒了,隨手就扔了,讓爸爸媽媽洗。上學放學,爸爸媽媽車接車送,我在想我和烏塔同樣是十幾歲,但是烏塔獨自一人遊歷了歐洲,而我卻還要爸爸媽媽陪同。
我心想,這是社麼原因讓我和膽大心細不怕生的烏塔有這麼大的差距你?這時候,我一想,哦!原來如此,我原來一直生活在爸爸媽媽的庇護之中,這就是我和烏塔的差距所在。
這時我想想烏塔再想想自己,感覺自己真的很慚愧,我覺得在家裡養尊處優的孩子有很多,又何止我一個人?爸媽不可能伴隨我們一生。當我至親至愛的爸爸媽媽逐漸衰老了以後,而我還缺乏獨立性,還不能自立,又如何為他們撐起一片海呢。
我心想;我要學習烏塔的自立勇氣和膽識,需要獨自去面對生活的艱辛,這樣才能讓我們獨立!
克里克塔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415字一條全身青綠的動物,背上有著深綠色的斑點,喜歡到處鑽來鑽去。猜猜這是什麼?對了,這就是一條蛇,它的名字叫克里克塔。
它是我的新朋友,課堂上,它幫助我們學習,課下,它又是我們最好的玩伴。有的時候,它會跟我們玩捉迷藏,我們一整個課間都找不到它;有的時候,它會變成長繩,讓我們跳來跳去,然後又突然故意把一個學生絆倒,再去把那個同學纏住,用它那又細又長的舌頭去舔舔那位同學。最有趣的一次,它變成滑滑梯,一些同學坐到它的身上,正要滑下去時,克里克塔故意搖晃身體,大家頓時感到好像來到了大海上,上下顛簸,讓孩子們覺得既好玩又刺激。
它還會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是我們的及時雨。我們班裡有一位同學,總是膽子很小。有一次,我們老師讓她上講臺來寫一個字母,她竟然膽小消過度,忘了怎麼寫,就在她低下頭時,卻看到了克里克塔在地上用身體擺出了那個字母的樣子,然後她恍然大悟,迅速寫出來了。
怎麼樣,你很羨慕吧?相信世界上不會有孩子不羨慕我擁有的這樣的新朋友!
《烏塔》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12字最近,我們學了一片課文,叫《烏塔》。主要講的是:“我”去羅馬遊玩,在青年旅館認識了一位叫烏塔的小姑娘。通過“我”與烏塔的對話,讓“我”知道了烏塔是一個自理的女孩。他獨自一人來羅馬,令“我”十分驚訝。
我非常羨慕烏塔。因為她才十四歲,就已經去了法國、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等地。而且,遊覽了這麼多山山水水,旅費一定很多,而烏塔的旅費是自己一點一點掙來的。只要一有時間,她就去餐館或是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到別人家裡照顧小孩……而不是向父母伸手索要。反觀,我們中國的孩子就好像是一朵溫室裡的花,父母怕風吹雨打,便寸步不離地守護著。中國的兒童好像只會學習,正如《增廣賢文》裡有一句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中國的父母呢孩子想出去走走都不行。中國父母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不讓他們干涉除學習以外的任何事情;外國家長注重的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讓他們自己試著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如果,我的父母允許我獨自一人去旅遊,我就要提前設計好旅行計劃,像烏塔一樣掙旅費。這樣,我就能開心地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看一看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實現夢想。當然,這一切不能憑空想,還是需要自己去努力。
我覺得,烏塔說過“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很有道理。不能總是從電視或書本中看世界,要身臨其境,才能親自看到世界的美。
父母給的叫背景,自己打的叫江山。我真想對中國的家長說:“放手吧,給我們一片廣闊的藍天自由飛翔吧!”
烏塔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893字最近,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感觸很深。這篇課文介紹的是一個名叫烏塔的德國女孩,她才14歲,卻能獨自一人遊歷歐洲。而十歲的我呢,出去買東西要媽媽帶,上興趣班要媽媽送,更別說獨自出去旅行了。
烏塔在家裡設計好了旅行線路和日程。而我呢,做事太欠計劃性。我喜歡看書,但經常把看書放到做作業的前面,因此導致我很晚才能睡覺。我一天別說寫份日程了,就連起碼的規劃都沒有,整天都急急忙忙的,像趕飛機似的。
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她旅行用的所有的錢都是她自己掙的。為了掙取旅遊的費用,每個週末去餐館和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耍掙錢。而我呢,洗碗有時都把碗摔得稀爛,更別說去餐館掙錢了。離開了媽媽,髒衣服沒人洗,臭襪子堆得跟小山一樣高,並且臭氣熏天。
烏塔旅行前閱讀了大量跟這次旅行有關的書籍和資料。而我呢,每次都是跟著爸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根本沒好好閱讀要去地方的書籍和資料就直接去了,結果跟沒去一個樣。
為什麼我跟烏塔的差距那麼大呢?仔細想來,還是爸媽對我太過溺愛。平日,我想自己削個水果,爸媽怕我劃到手幫我削了,類似的事還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想到了溫室的花朵,雖然得到了溫暖,但沒經歷風雨的洗禮,生命力並不頑強。
學了《烏塔》之後,我決定要像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力的人。我向爸媽推薦《烏塔》這篇課文,並告訴他們我的想法。首先,學習自理能力。從小事做起,每天自己整理書包、房間,自己獨立上下學;再學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洗碗筷,打掃房間,洗自己的襪子和衣服。其次,學習做事規劃性。先制定並執行簡單的日計劃,合理安排好學習和休息時間,不再整天風風火火的;再製定並執行周計劃,安排好鍛鍊、閱讀、社會實踐時間;最後跟爸媽一起制定年度計劃,利用寒暑假回老家探訪親友,有準備的出去旅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爸媽很支援的我想法,並欣慰地說我長大了。於是,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獨自過馬路、第一次自己洗襪子、第一次賣報紙……我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自信,爸媽也越來越欣慰。
我要跟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立好孩子。離開爸媽建立的“溫室”,多一點磨鍊,即使有烏雲,努力後也有燦爛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