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能欣賞我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只有你能欣賞我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18字

話語從來就是一把雙刃刀,它能激勵一個人,同時也能刺傷一個人。一句鼓勵的話,可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與行為,而一句負面的話,可刺傷一個人的心靈與身體。當讀了《只有你能欣賞我》之後,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小男孩成長的故事,他從小到大都是人們常說的“差等生”,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會批評這位學生,說他表現不好,令媽媽很傷心頭疼,但媽媽並沒有批評他,而是鼓勵他,欣賞他,讓他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那個男孩考上了清華大學。

相信不少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但是又有多少家長能像故事中的那位媽媽呢?雖然她很傷心,但是並沒有把負面情緒帶到孩子身上,去打他,去罵他,而是用一種溫和的方式去對待這件事情,而我很幸運地也有這樣一位善解人意的媽媽。

我知道自己是一個笨孩子,特別是數學這一學科,別人聽老師講一遍題可能就會了,記住了,而我至少得聽三遍,做三遍才有可能記住。別人輕輕鬆鬆就能取得好成績,而我永遠要比別人多付出一兩倍的努力才能追上別人的腳步。有時候,當我感到太累了,自己都想放棄自己時,媽媽出現了;當我有不會的數學題時,媽媽總是第一個出現的人,第一個鼓勵我的人,第一個為我不厭其煩講題的人;當我語文課文背不下來時,媽媽會陪我一起背,和我一起找背誦的方法。媽媽總是說:“孩子,你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彌補,不能輕易放棄自己!”正是因為媽媽的這句話,讓我重拾了信心。也許,只有媽媽才能欣賞我吧!

善於欣賞別人的人,往往心中充滿了陽光,帶給身邊的人無數正能量。每一次的激勵,都能給別人帶來更大的信心,所以,我們要學會欣賞別人,幫助別人,激勵別人,一起互幫互助!

《分數隨你,夢想歸我》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107字

夢想,只是兩個平凡的字眼。誰都會有夢想,世界上所有人的夢想加起來,也許比宇宙中的繁星還要多。有關夢想的一篇文章《分數隨你,夢想歸我》讓我深有感觸。

她,和我們一樣,是個平凡而又普通的女孩,卻有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夢想:當一個女牛仔。一次作文課上,老師讓同學們寫一篇關於夢想的作文。她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自己夢想:一個英姿勃發的女牛仔,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在飛揚的激情中,她單手騎在未被馴服的野馬或野牛的背上……三天後,她收到了自己的作文字,老師給了她一個“不合格”,並在評語中寫到:“你是一個女孩子,不適合做這種夢想,你好好想一下,星期五把重寫的作文交給我。”但星期五的那天,她並沒重寫作文,只是在評語下多了八個字:“分數隨你,夢想歸我。”從此,她便堅持自己的夢想,接受了教練魔鬼般的訓練。長年累月,永不言棄,終於,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就是一代車王舒馬赫的女兒:吉娜玛麗亞。

堅持夢想,並朝著夢想不懈努力的瑪麗亞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那就要持之以恆,就算是跪著也要走完。有了夢想不去堅持,那夢想是用來幹什麼的?有些人明明再努力一下,再堅持一下,就能挖到寶藏,而他們卻在最後一步放棄了。就如同攀巖,如果你在最後一刻猶豫了,放棄了,那麼你將墜入深淵,粉身碎骨,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生活中,那些小磨難和小障礙,其實都是命運派給我們的“催熟劑”,讓我們在今後的道路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放棄,希望其實就在眼前。

和瑪麗亞相比,我真是慚愧。以前,我想當一位園丁,由於爺爺的緣故,我非常喜愛植物,天天都要指著花園裡的花草樹木,問這問那的。要是哪天媽媽不讓我出去了,那麼我可能在家裡一天都悶悶不樂的。我種過一些植物,平常只要有空就去給它們澆水,或者是搬到太陽底下給它們晒太陽,讓他們在陽光下茁壯成長。可是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我逐漸覺得種植物其實一點也不好玩,於是我就放棄了,不再給它們澆水,晒太陽。一天,兩天,一個星期,一個月……時間悄悄流逝,當我再次回到那些植物前,它們早已枯死。唉,都怪我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呀!

瑪麗亞用她的故事也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都不同,如果你想實現這個夢想,那你就要擁有鬆、竹、梅傲立風雪之巔的精神,你若不勇敢,沒人會替你堅持。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折磨,才有擁抱勝利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所以,為了夢想,我們需要勇氣,更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我們要在風暴中屹立,而不是倒下。一顆孤單的小草,它只要努力就會變成草原;一滴滴雨水,只要堅持,就能滴穿堅硬的石塊;一座小小的山丘,只要經過不懈的鍛鍊,就能成為世界上少有的奇蹟……讓我們向著夢想,出發!

沒有不能造的橋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90字

近來我偶然間翻看到一篇科普文章,名曰:《沒有不能造的橋》,讀之心下感慨,不僅懂得了一些設計、建造橋的內容和方法,更懂得了一些道理。

這篇文章出自茅以升先生筆下。我知道茅先生是建築家,因此初讀之時以為這必定是一篇嚴謹工整、有條不紊的說明文,但卻沒想到這篇文章文筆竟能如此之巧妙。

文章中,茅以升先生先寫了“路”與“橋”的緊密聯絡,強調了它們應共同為路上運輸而合作。緊接著,他語鋒一轉,又告訴我們“路”、“橋”也要遷就“船”並共同為水上運輸合作。其次,他又提出了“又橋恍同無橋”的建橋標準。另外,茅先生說明了橋的“臺”和“墩”在橋的結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後,他指出橋墩數量與橋孔跨度、“路”和“橋”的位置之間的經濟關係和橋的安全問題。

毫無疑問,這是一篇說明文,但茅以升先生在文中的一切語言聽來都如此令人心曠神怡而舒心自然。這種語言彷彿是散文中的語言一般:詞語極富表現力,語句錯落有致、波瀾起伏、整齊和諧而又富於變化、樸素自然、清新明快。

另外,在我看來,茅以升先生寫橋之時,也有意無意地寫了不少人世間的道理。

他寫道:“路是人走出來的。有了路,就要橋。哪裡有人,哪裡就有路,同時哪裡也就可能有橋。”人生中總會有坎坷,但不能畏縮不前,畢竟坎坷不會自己塌陷,終究要靠我們自己走過去。

也有文字說:“一座橋就像一條板凳,板凳兩條腿之間的架空距離就叫做跨度;幾條板凳頭尾相連,就構成一座長橋。板凳雖多,它的強度只是決定於一個板凳的長度。”一個人、一個群體乃至於一個國家的強弱,也決定於人的各個能力、群體的各個人和國家的各個群體的強弱。

無論如何理解,這篇文章總是值得我們用心體會、感悟的。

逆水的紙船——《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839字

這本書的味道至今還回旋腦中,我常把書比作美食。遇到一本好書,自然作為一道饕餮盛宴飽餐一頓;而一本不值一看的書,我便食之無味,毫無興趣。《顛沛》這本書真是餘味十足。

“先變成最喜歡的自己,然後遇到一個不需要取悅的人。”很感動,能寫下這句話,我們有多少次抬起頭來正視自己,對自己是否滿意?還是在一次次的人情世故中曲意奉承,為了取悅他人而改變自己。一個人,都不敢面對自己的本來外貌,又何來喜歡自己呢?所以人們在這浮華的世界越來越浮躁,拼命地尋找,拼命地擺脫,卻無能為力。這外界紛擾的聲音太多了啊!總念著別人的看法,其實批評與讚美又與我何關呢?與其不斷改變自己,逐漸失去自我,還不如堵上耳朵,沉澱內心。先學會取悅自己,再去想取悅他人。這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

書中的友情是經過細心提煉的。“我要的是你這個朋友,不是口袋。”哆啦a夢之於大雄就行一個百寶箱一樣,靈便好用,關鍵是沒人時還能一起打鬧嬉笑。可在久的陪伴也有別離。等到哆啦a夢消失在時光的盡頭,大雄才明白,他渴望的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那個陪自己度過酸辣苦澀的機器貓突然從自己的世界消失,連天空都失去色彩。所以,他想要的,是哆啦a夢啊,那個珍藏回憶中兄弟一樣的朋友。借用作者的一句話“遇見總是有意義的,哪怕只有告別。”

關於青春,世界上每個人都以自己最熱烈的形式綻放著青春,也只剩那麼一丁點回憶了。有關朋友的,理想的,還有情感……其實還有多少未來,只剩現在了。什麼青春易老,時光逝去,我們都處於這個略現尷尬的年齡。趁現在,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一個和自己共振的人。青春只要還能勾勒,你就還擁有青春。“當你還擁有青春時,別悔恨青春。”

關於父母,作者形象的把他們比作鎧甲和軟助。這樣兩個可以給你希望的人有時可以讓你充滿勇氣,去做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有時也是你永遠無法割捨得牽連,就像太陽之於太陽,水之於魚。不管盔甲還是軟肋,只要知道身後有你們,就覺得很好。

“願那些錯過的人,經歷了顛沛流離之後還能再度重逢。”

這也是我們最想做的事。

假如我能活下去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11字

正值青春年少,抱怨著生活的種種不公,而《假如我能活下去》一文卻給我當頭棒喝。

這是畢淑敏對張海迪的描述。張海迪,高位截癱,還被確診為黑色素癌,這是一個多麼殘酷的現實啊!但張海迪並沒有因此而頹喪,她有夢想,甚至還有實現夢想的能力!

她是中國的海倫凯勒,如同一面旗幟,雖有殘缺,但還有那高高飄揚的精神!

命運是無情的,但張海迪頑強地與命運鬥爭,用唯一與健康人相同的部位—手,在紙上耕作,在布上飛舞,甚至理髮、扎針,在尋常人眼裡的“廢人”,用意志力在創造奇蹟。一種崇高的敬意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健康人在虛度光陰,浪費著上天賜予的優越條件。我的一些同學,對讀書作業絲毫不感興趣,下課玩得發瘋,上課無精打采,有的甚至沉迷於網路遊戲中不能自拔。這些人,即使擁有健全的體魄也枉然。“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來浪費空氣、水和糧食的,想想張海迪,我們有什麼理由讓自己的一生無所事事碌碌無為呢?

張海迪說:“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吧!”字字流露出她對生活的憧憬,她是多麼期盼能夠好好活下去繼續她美好的願景啊!可是天不遂人願,死亡的陰影日益濃重,而健康的我們,絲毫不知道該如何去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太多太多的自殺案例:高中生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跳樓自殺;大學生因為戀人分手,傷心自殺;富士康員工接二連三地自殺;還有一些自詡成熟的長輩,因為得了重病、家庭矛盾、甚至鄰里糾紛等走上了不歸之路……這又何苦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倘若一時衝動,讓生命早早枯萎,如何對得起生你養你的父母,如何對得起關心你愛護你的親人朋友?既然來到這個世上,就要好好活著,讓生命之花平靜地綻放吧!再不要浪費精力去思考“我活在世上有什麼意思”這類無聊的問題了!

“假如我能活下去”是張海迪對生命的一種渴望,或者說,是一種奢望。但她那種為了夢想,敢於拼搏,與死亡戰鬥的生活精神,永遠深深感染著我們,引領我們健康成長!

會有影子替他守護我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051字

生命中的影子

父愛是什麼?是巍然屹立的高山,是堅固無比的盾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浸潤著父愛。當我讀了《閱讀年選》上的《會有影子替他守護我》這篇文章後,對父愛又有了一種全新的理解。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離異家庭的故事:明誠是我的父親,因患有間接性精神分裂症,母親離他而去,另嫁他人。別人唾棄他,辱罵他,可父親卻在我學校附近開了書店,同時照顧我。因為我與同學遊玩,父親急得撕扯著頭髮,猛力撞牆。為了多和我說話,父親拼命賺錢,最終病倒了。我後悔不已,跪倒在他床邊,痛哭流涕。當陽光拋灑在父親身上,我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對我說過的話:“爸爸的影子會在黑暗裡保護你。”

“我也哭了,說,你不是瘋子。你是我爸爸!”這是作者在痛苦和懊惱時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是呀,作者從小因父母離異,一句在正常家庭中的稱呼“爸爸”都不曾說起過。別人說父親是瘋子,可父親卻為了女兒能和他多說話,病倒了。女兒看到了父親的努力以及無限的父愛,這一聲“爸爸”也是對父親全部的付出最大的交代和回報。當讀到父親因賺錢而病倒的情節,我的心情如同波瀾起伏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父親願為了女兒不辭辛勞,在女兒身上投入了父愛,作者也深知了父親的關愛,父女倆的關係也漸漸升溫,一股濃濃的親情充溢在字裡行間。

讀完了這篇文章,再回想一個個情節,我仔細揣摩著父女倆的性格。父親,他謙卑樂觀,從不因為別人的欺辱而洩氣、憤怒,而是不卑不亢,做好生意。這父女倆還有一個最顯著的共同點:都是善良有愛的人。他們互相關愛,從原本的冷漠漸漸升溫。

“會有影子替他守護我”,相信大家都看見過爸爸高大的影子。還記得我三歲的時候,第一次出遠門,回家時我累了,走不動路,爸爸走到我面前,對我說:“來,騎到爸爸肩上來!”我騎在爸爸寬大的肩上昏昏入睡。朦朧中,我看到爸爸的影子既高大,又充滿了活力,與我瘦小的身影融在了一起。我覺得,爸爸的身影是強壯、高大的;七八歲的時候,爸爸牽著我的小手去上學,在陽光的照耀下,爸爸的影子還是那麼結實,粗壯,只是略遜從前一些罷了,而我站在一旁,就像被巍峨的高山籠罩的一株小樹苗,我覺得,爸爸的身影雖然仍是粗壯的,但再也不比年輕力壯的時候了;如今,爸爸天天和我出去散步,燈光下,我的身高已快要追及爸爸,爸爸時常擔心我長高了,就會不再喜歡他,可我想,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我覺得現在的燈光下,已是兩棵大樹。我在長高,爸爸在一旁註視著我長高,走遠……

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與家人相處的美好時光。也許有一天,爸爸媽媽的影子再也籠罩不了我們,但我們可以守護他們的影子。

我有友情要出租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449字

我是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讀了很多的書。但是到目前,最喜歡的書還是《我有友情要出租》。

這本書我從幼兒園的時候就愛讀,已經讀了不知多少遍了。《我有友情要出租》講的一隻大猩猩很寂寞,都沒有朋友,於是它在大樹上貼了一片葉子,上面寫著“我有友情要出租,一小時五塊錢”。有個叫咪咪的小姑娘跟他成為了朋友,他們倆天天開心的玩耍。咪咪每天都教大猩猩玩不同的遊戲。開始的時候,大猩猩每天都收一塊錢。有一天大猩猩不想收咪咪的錢,帶了一些餅乾在樹下等咪咪和她分享。可是等了好久,咪咪一直都沒有來。這時,一輛大卡車來了,咪咪在車上露出頭來告訴大猩猩,她沒有錢了,並且要搬家了,和大猩猩說再見。大猩猩又貼了一片新葉子“我有友情免費出租”,等待下一個好朋友。

在看《我有友情要出租》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每次大猩猩出現的時候,它的周圍都有一些小動物出現,比如斑馬、獅子、犀牛等,其中有一隻小老鼠每次都會出現。其實大猩猩可以有很多的朋友,只要它主動去尋找。

這本書也告訴我,朋友是要去尋找的,而且他們都在附近,就等你去發現。

我是你的守護星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80字

最近,我讀了作家蔓菁寫的一本小說《我是你的守護星》,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觸。

《我是你的守護星》這本書主要描寫了一個膽小懦弱的11歲小男孩正立養了一隻名叫叮噹的大狗,富家子鄧凱欺負正立時被叮噹解救。鄧凱因此建議讓自己的藏獒與叮噹決鬥。正立出於一時的虛榮和懦弱,接受了鄧凱的挑戰,最終造成叮噹被藏獒咬死。正立從此生活在了無盡的懊悔與自責中。這時,星次神仙星紀稱可以幫助叮噹復活,方法是正立和他的同學們先後將自己的靈魂進入到叮噹的身體,同時要對這個祕密守口如瓶。這樣,在不同的人進入到叮噹的身體的時候,叮噹就擁有了不同的性格,並且在學校裡也鬧出了許多笑話。正立和同學們都答應了這個條件,可在守護過程中,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美好,他們遇到了旁人沒有經歷過的挫折。但是他們在面臨繼續與放棄的抉擇中,最終選擇了繼續,因為他們心中有勇往直前的精神。

當我讀完了這本書時已經是淚流滿面。叮噹最後還是沒能復活。不過,我為正立以及他的同學們驕傲,為他們勇敢的精神而驕傲。是的,正如鄒韜奮所說:“在驚濤駭浪中拿穩著舵,雖千轉百折,仍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才終有到達彼岸的時候。”驚濤駭浪就像挫折,只要有了勇氣,就能夠獲得成功。就像富蘭克林一樣,為了科學,可以冒著生命危險從天空攝取雷電。真是有了勇氣才能創造奇蹟!正立和他的同學們證明了:勇氣不是不恐懼,而是懷著恐懼,仍然努力的迎風前進!

我有問題問總理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30字

在二月二十八日,溫家寶總理與海內外網友在網上交流了一翻。

溫家寶總理與網友交流了許多話題,溫家寶總理以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與網友聊天,跟網友談談心。

在當中,溫家寶總理講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怎樣做人,做人要有道德……網友在中留下自己的感受。溫家寶爺爺還說他母親常對他說一句話:無論是對什麼人,要誠實,要用心講話。這次網上交流,溫家寶爺爺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

在這次交流中,溫總理爺爺和網友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溫總理爺爺一一回答網友的問題。

溫總理爺爺還說了,如果醫生有什麼牢騷或對病人們的不滿的話,都向他發洩,沒必要向病人發洩。溫總理爺爺永遠是那麼關心我們大家,處處為我們大家著想,他永遠是我們全世界最愛戴的總理,是我們最敬佩的人!

看了這次的聊天記錄,我懂得了:要像溫總理爺爺那樣做人。不管是對什麼人,要誠實,要用心講話,這一句話,我會永遠記在心裡的!不管我們將來是有名的人物也好,普通的平民也都好,不過要記住:無論對什麼人,要誠實,並且要用心講話!就像溫總理爺爺這樣,把自己的那種身份藏起來,以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跟網友談心,聊天!

我們既然明白了怎樣做人的道理,就要學好怎麼樣去做人,讓自己覺得我們已經學好做人了!

我陪你重返狼群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647字

愛與自由

有時候,只是漫不經心的開啟一本書,卻漸漸被書中的內容徹底地揪住了心。《讓我陪你重返狼群》,便是在一個閒暇的夜晚激盪了我的心絃。

書中並沒有多少曲折複雜的情節,從書名中便可略知一二。該書以作者的視角,向讀者娓娓道來。她在諾爾蓋大草原寫生的時候,因機緣巧合,救下了一隻奄奄一息的小狼,從此視它為親子,撫養它,訓練它,可終究繁華的都市給不了小狼真正的自由和快樂。於是她帶著小狼重返故土,歷盡千辛萬苦,不離不棄,終於讓小狼重返了狼群。這是一個來自神祕草原的真實故事,更是一段譜寫愛與自由的奇蹟樂章。

在當今這個浮華的社會裡,這本書平淡而樸實的語言更是顯得獨樹一幟。既沒有什麼花哨的技藝,也沒有給讀者設定什麼懸念,可它依然像流水一般推動著讀者的內心,無處不在的“母子”之情絲線般纏繞在心頭。小狼格林嚮往自由的執著吸引了我的目光,作者追求自由的勇氣和膽識過人的智慧,無不令我肅然起敬。這本書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美麗、真實的大自然:草原的險象叢生,萬物的生存法則,人性的醜惡與善良……

相信一提起狼,大家立馬會想起一副醜陋凶惡的嘴臉,隨之而來的便是“狼狽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諸如此類的成語。可有誰曾想過,有那麼一隻名叫格林的小狼,在吃羊吃兔時會給媽媽留下一條腿,在媽媽病倒時會在窗前日夜守候,在媽媽遇到藏狗追咬時毫不猶豫地拼盡全力挺身救護。而這所謂的媽媽只不過是一個撫養它數月的人類。我想問這普天之下的人們,你們都能像小狼格林一樣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自己的父母嗎?恐怕不全能,人類在不斷髮展的同時,冥冥之中,有些人與人之間及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情感和牽絆,也在漸漸淡化著。這些人失去的不止是情感,更是一顆原本真誠、善良的真心,在歲月的雕刻下被打磨得更冷漠、更自私。這讓我很迷茫:生而為人,可是有些人的行為還不如這條名叫格林的小狼。

看動物,人們總是認為它們只知道溫飽冷暖僅此而已,所以死了就死了。我們也常常聽到“人命關天”這個成語,言下之意動物的生命就不那麼重要了。當我看到此書中人狼和諧的一幕幕畫卷,在感動我的同時,也給我帶來冷峻的思考:我們是否應該對同類、對動物、對大自然多一點關愛,多一份善良;少一份冷漠,少一份自私。我們不妨假設一下若人類真正與一切和諧共處,不再包藏禍心,對天地萬物充滿愛護的時候,該是怎樣一個美好的世界啊!那麼我們何不以此為目標,每天邁出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呢?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苦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古往今來,有多少為了追求自由而發生動人心絃的故事,又有多少歌頌自由的名言?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由是無論人還是動物都心嚮往之的一曲聖歌。狼,是自然界中對自由嚮往最甚的動物之一。書中尤其是送小狼格林去動物園的那一段令我刻骨銘心。可是人們從來沒有深思過,這些動物都是從哪裡來,它們是怎麼來的,它們被關在這裡的意義是什麼,它們真的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快樂嗎?狼身可囚,狼心難困!安全而結實的玻璃牆也許符合了人道,卻不符合狼道,你看那玻璃牆上滿目瘡痍的抓痕,都是對人類拘束自由的無聲指控。慶幸小狼格林能有這樣的好“媽媽”,帶著它去找回屬於狼的自由與與尊嚴。

這不禁使我想到了我們千千萬萬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他們在給我們拼命報輔導班和興趣班時,是否真正思考過我們孩子內心的意願,我們的愛好與特長是什麼,我們內心所求的“自由”是什麼!如果莫扎特的父親強迫他去當文學家,梵高的家人讓他放下畫筆,那麼這個世界我們總感覺缺少著什麼。

當然自由意味著要獨自面對著風雪,美好的背後又要有多少艱辛的付出。也許旁人不知,只有實實在在地體會過,才能真正的明白這一切的寶貴,要懂得珍惜。

但願愛與自由的交響曲,永遠不會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