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天門國家基本氣象站相關作文20篇

參觀天門國家基本氣象站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9字

在人人知曉的天門烈士紀念碑後面,有一個600多平方米的地方,四周由鐵柵欄圍著,裡面的草地上有各種各樣奇形怪狀我從來都沒見過的儀器。草坪的背面聳立著一棟小樓,牆上的幾個大字寫著“天門國家基本氣象站”。這兒的機器是幹嘛的?為什麼要有這些機器?這些機器叫什麼?我們帶著一肚子的問題來到了這裡。

我一進去,就看見了一棟大樓,我們先走到了大樓的後面,只見大樓的後面有一塊草坪,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機器人”,草坪上還有花,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美麗極了。這裡的工作人員帥老師介紹了所有機氣的功能。

第一個是BL-1型防雹火箭彈,它穿著一身銀灰色的衣服,形狀和我們看到的大炮沒兩樣。在乾旱時,發射火箭彈來增雨;在下冰雹時,可以把冰雹變成雨滴。再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儀,有感測器、採集器和太陽能電池板,感測器儲存資料到晶片內並上傳,晶片是像手機卡一樣的“記憶體卡”。當然有採集器陪著它,它就不孤單了,採集器可以採集地下土壤水分的情況,最淺二三十釐米,最深地下一米。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用來提供電力。

然後是風向標,風向杆長十幾米,像柱子,測量風速的像小風車,測量風向的叫“小箭女”。

最後我們還看了“日照鏡”、“雷電探測儀”……

這次參觀我們不僅增長了知識,還感受了天氣預報的不易,受益良多。

參觀天門國家基本氣象站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07字

“氣象站是什麼樣子的呢?”“氣象站裡有衛星嗎?”“氣象站是怎樣預報天氣氣象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幸運星小記者穿過高大雄偉的烈士紀念碑,來到了天門國家基本氣象站。

這是一個由鐵柵欄圍起來的長方形氣象觀測場,大約有600多平方米,裡面有許多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氣象觀測儀器。

首先最吸引我眼球的是GPS/MET大氣水汽監測站,它利用GPS理論來遙感地球大氣,來測定大氣溫度及水汽含量,監測氣候變化等。它的外形就像一個火箭一樣,上面還有一個像球一樣的物體,叫做氣象接收器。氣象接收器是通過天上的氣象衛星傳遞到手機,稱為“微波訊號”。

往前走,我們看到了一塊傾斜的板子。氣象站的工程師帥叔叔告訴我們,這個儀器叫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儀,這塊板子叫太陽能電池板,裡面的電池是一塊一塊地拼接在一起的。我們很好奇地問:“帥叔叔,為什麼這個太陽能電池板要傾斜45度,而不是直立著呢?”“因為只有把太陽能電池板傾斜45度,才能讓它更好地吸收太陽光啊!”“原來是這樣啊!”我們這才恍然大悟。

為了讓我們更仔細地觀察它,帥叔叔打開了它後面的一個箱子,箱子裡放著電路板和蓄電池,箱子下面還有一個防雷接地線。這個箱子的作用是收集土壤水分氣象資料後,通過資料採器傳遞到資料中心。

再往裡走,我們看到了高達10米的風向風速感測器。最中間的那根鋼管叫風杆,它的上面是白色,下面是橘色的。旁邊還有幾組傾斜的拉桿,是用來固定風杆的。風杆的最上面有一個像風車一樣的東西,帥叔叔告訴我們說,那叫風杯,沒有風時風杯就會停下來;有風時風杯就會轉,風越大它就轉得越快,是用來測風速的。風杯的旁邊還有一個像拍子的東西,帥叔叔又說,那是風向標,是用來檢測風的方向的。

接下來,我們被一個奇怪的箱子吸引住了,它的四周就像百葉窗簾一樣,帥叔叔告訴我們它就是百葉箱。開啟百葉箱,裡面有兩組探頭,每一組都可以用來測量溫度和溼度。

咦,那是什麼?原來是人工雨量器,它就像一個大號的不鏽鋼開水瓶,開啟上面的蓋子,裡面是一個玻璃杯,原來就是用這個在測量雨量!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很快採訪結束了額,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氣象站。這次採訪,讓我大開眼界,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氣象知識,這真是一次有意義的採訪。

參觀天門國家氣象站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3字

這是一個難忘的星期六,秋風送爽,我們幸運星小記者班的全體師生一起去參觀天門國家基本氣象站。一路車輪滾滾,一路歡聲笑語,我們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一到氣象站,“天門市國家基本氣象站”幾個大字就撲入眼簾。走進站內,大約600平方米的草坪綠草如茵,上面還有許多小花,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十分美麗。

我們先進入一個20多平方米的機房,房內有10臺電腦。9臺電腦主要是接收外面各種氣象儀器的氣象資料,1臺是監控操作電腦。

接著,我們來到戶外,看到了很多名副其實的“機器人”。

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器由三部分構成:一是感測器,二是採集器,三是太陽能電池板。感測器是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器的核心,主要是將採集到的資料儲存到晶片,並上傳;採集器是一根白色的“水管”,專門採集地下土壤水分的情況;太陽能電池板是為它們提供電力的。

再往前走,BL—1型防雹增雨火箭彈“閃亮登場”了。它的外型和自行火炮沒什麼兩樣,呈銀灰色,用途是在乾旱的時候,發射火箭彈來增雨;在下冰雹的時候,它可以把冰雹變成雨滴。

我們還參觀了負離子觀測器、風向杆、百葉箱……各種裝置讓我們眼界大開。

這次採訪讓我們增長了知識,也帶給了我們快樂。

參觀天門國家氣象站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3字

這是一個難忘的星期六,秋風送爽,我們幸運星小記者班的全體師生一起去參觀天門國家基本氣象站。一路車輪滾滾,一路歡聲笑語,我們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一到氣象站,“天門市國家基本氣象站”幾個大字就撲入眼簾。走進站內,大約600平方米的草坪綠草如茵,上面還有許多小花,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十分美麗。

我們先進入一個20多平方米的機房,房內有10臺電腦。9臺電腦主要是接收外面各種氣象儀器的氣象資料,1臺是監控操作電腦。

接著,我們來到戶外,看到了很多名副其實的“機器人”。

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器由三部分構成:一是感測器,二是採集器,三是太陽能電池板。感測器是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器的核心,主要是將採集到的資料儲存到晶片,並上傳;採集器是一根白色的“水管”,專門採集地下土壤水分的情況;太陽能電池板是為它們提供電力的。

再往前走,BL—1型防雹增雨火箭彈“閃亮登場”了。它的外型和自行火炮沒什麼兩樣,呈銀灰色,用途是在乾旱的時候,發射火箭彈來增雨;在下冰雹的時候,它可以把冰雹變成雨滴。

我們還參觀了負離子觀測器、風向杆、百葉箱……各種裝置讓我們眼界大開。

這次採訪讓我們增長了知識,也帶給了我們快樂。

參觀天門氣象站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2字

”這個是幹嘛的?“”那個叫什麼名字?“哦,原來是同學們在問老師!星期天的下午,張老師帶我們到天門國家基本氣象站採訪。

我們坐公交車來到北環路的西端,高大雄偉的烈士紀念碑矗立在眼前。往後走,一座大約600多平方米圍著鐵柵欄的寬闊場地映入眼簾,裡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儀器,這裡就是天門氣象站。

張老師首先帶我們來到了BL-1型防雹增雨火箭系統前。它的外形像一個火箭,蓋著一層深綠色的布,用細繩綁著,放在一個白色的底座上。氣象站的帥老師說:“它的作用是在烏雲多,快下雨的時候,可以讓它增大雨量。以前在農村,乾旱季節的時候,農民伯伯怕地裡的莊稼乾死,就會提著水桶,到田頭水溝裡去弄水,然後去灌溉莊稼。現在有了防雹增雨火箭系統,他們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張老師和帥老師繼續帶著我們向前走。我們看見了一個形狀奇怪的儀器,它有一根紅色的柱子,和我們差不多高,上面固定了一個白色的箱子,箱子上面有一個像帶子一樣的東西,整體看起來像一個手提包,帥老師說:“它的名字叫空氣負離子監測站,就是監測空氣中的負離子。負離子越多,空氣就越清新,像森林、瀑布周圍的負離子就比較多。”

看!風向風速感測器閃亮登場了。遠遠望去,它像一個高高的鐵塔,頂端有3個像電風扇裡的葉扇一樣的東西,突然一陣大風吹來,它飛快地轉了起來,都只能看到它的影子了。還有一個像蒼蠅拍一樣的東西,不停地左右擺動,像在打蒼蠅,卻怎麼也打不著。帥老師又為我們講解:"你們看,最上面的圓盤上有一個避雷針,是因為它太高,怕遇到雷雨天氣時,被雷電劈到,損壞這個儀器。"

接著,我們又看到了大氣水氣監測站、稱重降水感測器、百頁箱……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帥老師還帶我們來到了辦公室,這裡有許多電腦,沒有一個人在這裡工作,從以前的人工操控到現在的全自動化,可以直接通過電腦傳送天氣資訊。

這次採訪讓我瞭解了更多關於氣象的知識,我相信未來氣象科技一定會更發達。

參觀天門人館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616字

星期天的下午,烈日炎炎,我們幸運星作文班的同學們在張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位於天門市圖書館一樓的天門人館。

開啟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鑲嵌在大理石牆壁上的四個大字——天門人館。隨後,我們看到了眾多不同時代的名人,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陸羽了。據介紹,陸羽天生口吃,不擅言辭,並且其貌不揚,跟普通人別無兩樣。可就是他,寫出了震驚世界的第一部茶著—《茶經》,並被稱為茶聖。我仔細觀察了他的外貌,只見陸羽頭戴綸巾,雙眉微皺,兩眼平視前方,無不顯露出他那不與世爭,精行儉德的高尚人格。看了他的簡介,我不禁對陸羽的功績讚歎不已。

繼續向前走著,發現前面有塊石碑,我連忙跑過去一看,原來上面寫著“開國將軍”四個大字。再往右邊看,全部是名人:李仁林、黃忠學、範忠祥、楊虎臣……這些將軍大多數參加了天門大革命運動和土地革命戰爭,有部分在家鄉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建國後,這14位將軍均擔任了我軍高階將領。這時,老師說:“這些將軍,包括前面你們看到的全部是從我們天門走出去的名人。”聽了後,我為自己是天門人而感到自豪。

參觀結束後,我深深地感覺到:我的家鄉天門真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人才輩出,精英薈萃。我為家鄉有這麼多名人感到自豪,我也要像這些名人一樣,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習,增強自己的本領,長大後為建設家鄉作出貢獻!

參觀天門人館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1字

星期天,我們幸運星小記者班的同學們來到了位於市圖書館一樓的天門人館,穿越時空,對各個時期的天門名人做了一次探訪。

走進天門人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精美浮雕,上面寫著“天門人館”四個大字。在這塊浮雕的旁邊,還有一些偉大人物的影象呢!

接著,我們在裡面看見了許許多多的偉人雕像,有陸羽、譚元春、鍾惺、皮日休、有…。鍾惺、譚元春是竟陵人,他們是竟陵派的創始人。在他們的旁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圖片,有春秋時期的尹子文,三國時期的軍事家劉焉,有晚唐著名的文學家皮日休。

在這些人物中,讓我記記最深刻的是唐朝的陸羽,只見他頭戴綸巾,兩眼平視著前方,一副十分自信的樣子。陸羽是個孤兒,從小就對茶葉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他長期研究茶葉,終於寫出《茶經》,他對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們繼續向前走,看見了“開國將軍牆”,有王紹南、魏天棣、李人林、史可全、陳華堂、鄧可遠、史慶生、李國良…。我印象最深的是李人林,只見他頭戴一頂深灰色、有一顆五角星的軍帽,目光堅定地望著前方,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大的鼻子,身穿軍裝,看起來威風凜凜。這些開國將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不朽貢獻,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日曆無聲,伴隨著長河悄悄流逝;歲月有情,讓我們在茶餘飯後說古道今……”天門人館裡還有許多傑出名人,他們都是家鄉人的驕傲。

參觀結束後,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家鄉天門真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我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後為建設家鄉作出貢獻!

參觀天門博物館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718字

五月的一天,我們在張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天門博物館。來到博物館,一個大型仿唐式建築進入視線,上面寫著幾個大字——天門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我們首先來到第一個展區——石家河新石器時代大型生活場景還原現場。一個個用蠟做成的人栩栩如生,其中,有的在殺捕來的獵物,有的在種水稻,有的在照顧小嬰兒。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製陶場景,只見有兩個男人在一個大窯前製作陶器。原來早在四千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製作陶器了呀。

來到二樓,我們看到了古人從出生到老年到死去的過程,還有一些當時的風俗。我最喜歡的是陶器展和玉器展。我們來到一個有三隻腳的陶器前,講解員姐姐告訴我們:“這個陶器叫做陶?,最大的特點是它有三個中間小,下面小的“腳”,並且這三個“腳”都是中空的,最神奇的是它開口這裡的陶壁,只有0。2毫米左右厚。”啊,這怎麼可能,這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古人其實非常聰明,並且精益求精。我又一次被震撼了。

來到玉器展廳,一個個精美小巧的玉器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這裡面最精美的要數連體人頭玉塊了,這個玉塊是圓環形的,直徑大約只有4釐米。在左右兩邊的位置分別刻了一個臉向外的頭,整個玉塊做工精美,栩栩如生,並且全是用石頭打磨而成的,完全可以與現代工藝相比,古人的工藝水平實在太神奇了。

隨後我們又來到了三樓,觀看古人考試時的場景。

不知不覺間,天門博物館已經參觀完了。天門博物館讓我們體會到了石家河新石器時代人們的勤勞、智慧。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讓“狀元之鄉”的美名永遠留在天門。

參觀天門人館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8字

星期天,我們幸運星小記者班的同學來到位於天門市圖書館一樓的天門人館。穿越時空,我們對各個時期的名人進行了一次探訪。

進入參觀大廳,猶如進入了時空隧道,我們感到歷史人物重現在面前,他們款款向我們走來。

塗雲庵的照片吸引了我,照片下面寫著:他是著名民主人士,解放前長期支援革命,支援戰爭;曾擔任邊區參議長,鄂豫邊區行署副主席,受到李先念、陳少敏的接見;建國後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員,湖北省人民法院院長等職。

在這些名人中,教育家鬍子明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清朝時曾任京官,1912年回鄉與沈肇年共同創辦“天門中學堂”,就是今日蜚聲海內外的全國省級示範名校——湖北省天門中學。其著作有《退庵車幹詩集》、《左氏釋注》、《古文通釋》等。他這種愛鄉研學的精神深深印在我腦海中,鞭策我向他學習。

和鬍子明同創“天門中學堂”的沈肇年,參加過辛亥首義,加入同盟會,投身革命。1912年返鄉,任“天門中學堂”監堂。曾積極支援董必武創辦武昌共進中學。武漢解放前夕,他積極參加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的社會活動。建國後任湖北省女史館館長、民革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我又來到沈鴻列的照片前,他是辛亥志士,同盟會員,抗日名將。歷任國民政府青島市市長、山東浙江省主席、農林部長、國民黨海軍總司令。

看著這些名人照片,看著他們的事蹟介紹,我心裡油然而生一股敬意。他們不僅是人民的楷模,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參觀結束後,我深深感受到:我的家鄉天門真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這裡人才輩出,精英薈萃。我為家鄉有這麼多名人感到自豪,我也要像這些名人一樣,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習,提高本領,長大為建設家鄉作出貢獻!

參觀天門氣象站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88字

“今天,我們要去天門國家基本氣象站參觀!”老師說,同學們高興得“啦啦啦”哼起歌來。

我們一路上都在想象:那裡會有什麼?有衛星?有導彈?還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儀器?一會兒就到了,“下車嘍!”大家迫不及待地喊著。我們爭先恐後地從狹小的車門擠了出來。我們站好隊,老師講解天門國家氣象站的基本情況:天門國家氣象站建於1954年,位於天門市革命歷史紀念園,主要承擔地面氣象觀測任務。我們邊走邊聽,經過綠蔭蔭的竹林,看過五顏六色的野花,來到了氣象站內的氣象災害監測中心。

“哇!火箭哎!你看!你看!那個東西好像葉子。”老師一帶大家進門,有些同學就開始亂闖了。“哎!這裡面的水有毒不能碰!”老師和工作人員花費了好大力氣才把我們早已飛出的好奇心給壓了回來。安靜下來後,工作人員就開始講解那些奇形怪狀的儀器。離我們最近的那一個,是土壤水分觀測器。“咦,這個好像是個太陽能電池板?旁邊還有一個像傘把一樣的柱子?”,我說的太陽能電池板還真說對了,那是提供電力的;方方正正的箱子裡面有避雷針,有像電話卡一樣的晶片;插在地上的白色柱子是感測器,達一米深,主要用來蒐集土壤裡的資料。

看完自動土壤水分觀測器,繼續往前走,可以看見風向杆,它高十幾米,聽工作人員說,那是測量風速大小和風的方向的。難怪像個柱子,風吹過來就像搖頭娃娃一樣擺來擺去。風越大,旋轉器轉的越快,它被放在一個60平方米的小園子裡。工作人員還說測量風速的是“小風車”,測量風向的是“小箭女”。

再往左看,就是雨量器,安裝在水泥基座上,它長得像一個大水瓶,上面是凹進去的,直徑20釐米,高70公分,用來測量降雨量。我們還解剖了它呢!開啟一看,原來是幾個漏斗,下面竟然是個礦泉水瓶。

再看看,還有火箭似的大氣水氣監測器,像眼珠一樣的大器蒸發皿,像信箱一樣的百葉箱……

這次採訪我收穫了很多,看到了未見達的東西,增長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