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難與抗爭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十年磨難與抗爭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93字

1966年,正當國民經濟的調整基本完成,國家開始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文化大革命”卻在階級鬥爭觀念日益膨脹的情況下發生了。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革命說是“革命”,實際上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這場內亂持續了10年之久,廣大人民群眾飽受磨難。

正是由於各級幹部、黨員和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員、知識分子的抵制、抗爭和鬥爭,“文化大革命”的破壞性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也由於他們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克服頻繁的政治運動的重重干擾而頑強勢力,經濟建設仍取得了一定進展。科學技術取得若干重要成就包括成功地進行了導彈武器發射試驗,爆炸了第一顆氫彈,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郭永懷、鄧稼先等許多科學家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在1972年育成一代秈型雜交水稻,為我國的糧食生產作出重大貢獻。在國家動亂的情況下,人民解放軍仍然英勇地保衛著國家的安全。當然,這一切決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恰恰相反,而是抵制“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取得的。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事業會取得比這大得多的成就。

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逝世,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沉浸在極度悲痛之中。“四人幫”加緊進行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在這危急時刻,以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採取斷然措施,於10月6日果斷地逮捕了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幫”反革命集團被粉碎,結束“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從危難中挽救了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為黨和國家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創造條件。這是黨中順應歷史發展要求,順應黨和人民意志的必然結果。

“文化大革命”從反面為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提供了歷史借鑑。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

童年與蝸牛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75字

悠閒、快樂而又短暫的暑假已然過去,但唯有我的至愛—書籍成了我親密無間的摯友。那一本本妙趣橫生、精彩紛呈的書籍,給予了我無窮無盡的快樂和無邊無際的遐想,更給我的健康成長注入了豐厚充足的營養。

假期裡,我閱讀了一篇勵志美文《童年與蝸牛》,對這篇文章尤為喜歡。它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回憶童年時代,他把蝸牛放在光滑的牆壁上,那隻蝸牛一步一步地慢慢向上爬,又被作者弄了下來。但它不怕累,鼓起勇氣繼續朝著頂端爬。結果它成功了,作者想再去碰它都已經碰不到它了。

讀了這篇文章,令我深受感動。小蝸牛雖然小,雖然慢,但它很努力,堅持不懈,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對小蝸牛這種不放棄、不氣餒的精神與氣概,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平時學習沒有目標,過一天算一天,而小蝸牛卻能鍥而不捨,一次又一次地朝著目標爬去,我覺得自己連一個小小的蝸牛都不如。暑假裡,媽媽叫我要練好字,爭取能寫幾個好毛筆字,把“成長包”再做得漂亮點。前幾天我興致還挺高,總是很認真地臨摹仿貼,可是沒過幾天,就覺得練字太累了,就想睡懶覺,不想練了,結果像樣的毛筆字一個拿不出來。還有,我常常覺得日記沒有內容可寫,老師說主要是平時不注意觀察,不注重積累,詞句太過匱乏。但我沒有按照老師說的去做,結果作文總是寫不好。讀了《童年與蝸牛》,我深受啟發,小蝸牛能憑藉一己之力,遇到挫折不輕言放棄,我與比之,真是相形見絀。今後我要向蝸牛學習,改掉懶惰的習慣,認準目標,努力學習,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奮鬥。

小蝸牛,慢悠悠,目標專一不回頭。這是書籍給予我的精神食糧,給我樹立了學習、做人的榜樣,書籍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2047年後十全九美的結局》讀後感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9字

今年暑假,我在書店裡讀到一套由馬來西亞作家許友彬寫的關於不完全人類的系列奇幻故事書籍。其中,我最喜歡《2047年後十全九美的結局》這本書了。

這本書通過一個個小故事,描寫了風起、瑜美、出頭人雕、出手、蛋貓、白馬、有點花、海闊、小芋頭和小孫這十個不完全人類的結局。文中,除了小孫,其他人的結局都比較圓滿,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其中,我最喜愛“出手”這個故事了。

出手是一隻海豚。但她在長魚鰭的地方長出了人類的一雙手,而且可以說話,有人類的大腦。她雖然是不完全人類,但卻保留了海豚一切的美好品格。當她被海闊用槍燒傷時,她的丈夫銜來一尾白色大魷魚給她吃。出手沒有吃過這麼鮮甜的魷魚,但卻緊緊咬著半尾魷魚,把另一半推給丈夫,硬要丈夫開口吃。這是多麼深厚的感情啊!

當出手回到海灣後,為確保遊客不會受到其它動物的攻擊,她當了保安,成了海灣裡的風雲人物。她願意留下來,一輩子當保安,不是為了遊客的讚美,而是為了幫助別人,這也深深地感動了我。

在平時,我就非常喜歡海豚。有一次,我在海洋館親眼見到了海豚,它那流線型的身體和獨特的海豚音吸引住了我。它們十分友好,不會逃避我,靜靜地讓我撫摸。海豚不但十分和善,還是人類親密的夥伴,聽說海豚救助人類的事情還時有發生呢!故事中的出手助人為樂、嫉惡如仇,真是隻可愛又充滿正義的海豚啊!

《2047年後十全九美的結局》這本書,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了溫暖的人性、美好的品質,看完後讓我感覺暖暖的。這真是一本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的好書!

《2047年後,十全九美的結局》讀後感 篇4

國小二年級作文 ,993字

《2047年後,十全九美的結局》是一本勵志的小說,它讓我瞭解了為人處世的道理;也讓我經歷了小說中的困境,實現自我成長;更讓我思考了小說中的是非,獨立進行觀察與判斷;最重要的是跳出現實的枷鎖,展開想象的翅膀……

這本書描寫了十個不完全人類的結局,其中讓我感觸最深、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海闊和出人頭雕,他們給我帶來了精彩的故事。下面,就讓我來說說我的感受吧:海闊,他告訴了我—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在我們犯錯時,總是會埋怨自己的父母太凶、沒耐心,所以就臉皮厚,跟家長對著幹,不改;而海闊不一樣,他犯了殺“豚”犯,是犯法的,因為是未成年,所以不用坐牢,但是被送到了感化院學習,希望他能改邪歸正,海闊也不辜負國家的期望,努力求學、認真思考,最後經過層層選拔,當上了市長。雖然海闊犯的錯不是一般的錯,但他還是冷靜面對、找回自己的真面目,繼續走上正規的道路。在我看來,學習上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有一些缺陷,就要及時改正、亡羊補牢,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流失大量的知識。出人頭雕,他告訴了我—面對現實,走向未來。同學們,你們在艱苦或者是不適應的環境下會不會暴躁、生氣呢?這個人物的後半生就是從不適應到享受的。一隻半人半鷹怎麼會變成一個胖女人,何況他是個雄性,變成人類後是一個女性,怎麼可能?當你還在懷疑的時候,這就已經變成了事實:因為一個叫芭芭拉的胖女人沒了頭,而出人頭雕又擁有人的頭腦,所以他們就合體了……同學們,如果你們遇到了這種情況,會心平氣和嗎?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出人頭雕是怎麼做的吧:在變成胖女人的前幾天還很不習慣,既埋怨又懊惱,恨不得現在就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有智慧的出人頭雕想:這樣下去就會更加惡化,使自己就這樣死去,我可不想有這樣悲慘的一生,為何不把生氣改為動力呢?於是,她想通了,開始享受這大千世界的美好,去感受著這寧靜的生活是多麼得美好,就這樣,她愉快地度過了她的後半生,也心滿意足地度過了一生。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樣,如果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不要煩惱,要戒驕戒躁,冷靜地去處理事情,或許你還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思考,使悲傷轉換為愉快,使緊鎖眉頭轉換為笑容滿面。

《2047年後,十全九美的結局》以完美以及快樂的結局告終,我很欣慰,也衷心祝福他們,當然,我也要感謝他們,讓我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堅強、友善、信任、樂觀、寬容,更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要贏,就要贏得漂亮!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335字
人物,被作者有意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趨炎附勢、投機取巧為代表的瓦西里家族,他們不顧祖國的安危,在國難之時仍沉湎於享樂之中;另一類則是以國家為重、勇於在危難關頭為國家排憂解難,甚至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祖國獻出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東西。作者在讚美這一類貴族人物的同時,也不忘描寫普通人物中的傑出代表,這些普通士兵在戰爭中表現出的不畏犧牲、英勇果敢的高貴品質和那些身處高位卻卑鄙膽小的貴族統治者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戰爭”與“和平”這兩個詞則生動地展示了戰爭前後俄國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畫卷。

我讀過許多的書,可從未讀過以兩個主題交織而成的作品,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讓我開了眼界。《戰爭與和平》被譽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真是名副其實!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866字

讀完此書有數不盡的感想想要寫下。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他們的精神讓人欽佩。他們在這個戰爭年代彼此相愛。這是值得快樂還是悲傷呢?

沒有選擇吧!安得烈沒有,比埃爾沒有,娜塔莎也沒有。而俄國人,更沒有!戰爭到底是什麼!戰爭就像是展現了自然界中最原始,最根本的法則——弱肉強食!對於弱方而言這戰爭顯得如此沒有天理。而對於強者而言這場戰爭只不過是最最應該的而已。而戰爭的勝利便需要人的生命和感情來做犧牲。我覺得,人如果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寬容的話,一定能夠避免戰爭的發生。但是這份理解,這份寬容,絕不是懦弱!

相信每個人都渴望和平。我雖沒有經歷過戰爭,也不懂戰爭是怎樣的。但是我卻很害怕戰爭,期望著永遠的和平,即使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和平這個詞聽起來讓人安心。那些被戰爭殘害的俄國人啊!你們的精神何在!一棵樹擋不住洪水,千萬棵便可成功。一個人打不敗拿破崙軍隊,千千萬萬個人便可將他們驅逐!這便是團結的力量,這便是信念的力量!

戰爭的勝利要犧牲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但是勝利之後如果是和平的話,那死也值了。相信死去的戰士們心中定是這麼想的吧。面對著《戰爭與和平》這本書,面對著這書中許許多多的人物,面對著活著的戰士們,面對著死去的戰士們,面對著他們無比崇高的精神。多少的讚美也述不盡他們的偉大。他們是光,為孩子們照亮前進的路。他們是江,為孩子們找到希望的源泉。我深深的敬佩他們。面對這一切,我只想嘆聲:“安息吧!我親愛的人!看啊,我親愛的人。現在的俄國是如此的強大,安息吧,安息吧!”

道出這些後,我便想起了中國曾今發生過的種種。就在幾十年前,中國還戰爭連連。不管是對戰外國軍隊,還是對戰國明黨軍隊。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士們,他們一定不是為了別的,一定是為了人民的幸福,中國的和平,而奮勇戰鬥的。我們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我們要繼承他們的遺願,為了讓人民幸福,為了讓中國和平富強,而努力,努力,再努力。我要為人民,為國家,付出自己的所有!

戰爭與和平,毀滅中的希望。感謝勇敢的戰士們!接下來,看我們的吧!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204字

讓白鴿永遠飛翔在藍天

當我站在客廳的落地窗前遠眺著小城的萬家燈火,當我凝望著街道上五光十色的車水馬龍,當我欣然看著樓下公園裡大爺大媽們神采奕奕地跳著廣場舞,當我慢慢合上習爺爺讀過的《戰爭與和平》這本書的時候,我心潮澎湃,彷彿內心有千言萬語。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在這本書中描寫了1812年俄法戰爭的全過程,以當時四大貴族家庭的活動為線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間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以及各階層的現實生活,抨擊了那些談吐優雅,但漠視祖國命運的貴族,歌頌了青年一代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

期間,無論是氣勢磅礴的“奧斯特里茨”戰役,還是扭轉乾坤的“鮑羅金諾”會戰,以及莫斯科的大火,拿破崙的潰敗,作者托爾斯泰用他的筆都一一作了生動詳實的描寫,令人讀來宛如身臨其境。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覺得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又何嘗不是用千千萬萬先烈的鮮血換來的。從民國初期的軍閥混戰,到八年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雖然我們這群00後的孩子從未經歷,但是當我們從新聞聯播、影視作品中瞭解到的戰爭的殘酷性已經足矣讓我們感慨萬千。就在當代,當我還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撒嬌,在課堂裡安心專注地聆聽著老師的教導時,在遙遠的敘利亞的人們卻在飽受著戰爭帶來的痛苦,有多少人死在戰爭的魔爪之下?從2011年3月15日到2015年6月8日的1547天裡,敘利亞戰爭就已確認造成230618人死亡。聽到這樣的資料,我腦海中立刻就浮現出了戰爭殘酷的畫面:戰場上泥沙飛濺,炮聲、火光不斷,戰場上有給火槍上膛和大炮上膛的聲音,也有被炮彈、子彈打中,受傷戰士的慘叫聲,還有雙方交戰的廝殺聲。戰場上,有的戰士失去了臂膀,手臂流血不止,血肉模糊,有的戰士被炮火炸斷了雙腿,鮮血噴射,不久就因失血過多死去了……城市裡大街小巷高樓坍塌,廢墟遍地,人們四處奔逃,婦女們驚慌失措的叫聲、孩子們絕望的哭泣聲,老人們悲痛的的哀嚎聲,瀰漫著整個城市。有多少孩子失去了父親;有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有多少父母失去了兒子……我們的國家也是經歷了這樣殘酷的戰爭才得以解放建立了新中國,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繁榮!

“咕,咕……”一隻白鴿停在我身後樓梯旁的花窗上,我轉身看著屋內溫馨的黃色燈光撒滿整個家,茶几上擺放著精美的茶具、鮮嫩的果品、香甜的糕點,媽媽正在書桌前靜靜地寫著書法,爸爸正在沙發上陪著外公外婆看著電視里正在播放《厲害了!我的國!》,當一幕幕壯觀恢弘的大規模航拍鏡頭從眼前掠過,祖國的壯美山河、卓越成就所帶來的震撼與自豪感,撲面而來。我自豪於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偉大的新時代,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希望戰爭永遠消失,和平的白鴿永遠停留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142字

讓紅色的鮮花綻放

有人說暢遊書海是一種享受。是的,但想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充實,想讓自己的人生得到完善,並不用這樣。俄國作家巴別爾曾說:“人一生其實不用讀太多的書,有個七八本便足矣。”而《戰爭與和平》無疑是那其中最該讀的幾本之一。

在和平中體會戰爭,是因為環境不同而無法理解?還是能脫離現實找到屬於自己的真理?一切都有可能,回顧中華五千年,還是1805-1820年這一動盪時期,有多少太平盛世,又有多少戰火紛飛。我忽然悟到了:五行雖相剋卻能相生,戰爭與和平不也是如此?戰爭能造就以後的太平,長久的和平底下卻隱藏著毀天滅地的災難;和平的時間越久,戰爭就越駭人。相反,戰爭的規模越大,和平的時間也越久。但與其說是我悟的,倒不如說是千萬人消失於歷史的畫卷前告訴我的,還有一句話:“這是大自然的平衡。”

《戰爭與和平》緊緊圍繞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與華西里這四大貴族家庭展開,描繪一幅恢弘壯闊、精彩紛呈的俄羅斯民族的歷史畫卷。為何說《戰爭與和平》是部鉅作,經典之處就在於托爾斯泰刻畫人物與敘事的高明。就比如在小說開頭的安娜和舍勒家進行的上流社會聚會:安娜的“引導人”身份十足有趣,比如介紹“甲”給“乙”認識,或把正在和“丁”交談的“丙”插進“戊”與“己”的爭論之中,為此,她忙得不亦樂乎;後來,托爾斯泰在聚會上通過人物的對話一針見血地點明當時拿破崙蠢蠢欲動、大戰前夕的歷史與時代背景。據說,為了描寫這場戰爭的起、經、果,托爾斯泰引用了大量材料,拜訪了衛國戰爭的參加者,還考察了當時的波羅金諾戰場,足見托爾斯泰的認真付出,也因此造就了這一鴻篇鉅著。

關於《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自己曾經說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紀事。《戰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的內容的一本小說。”那他想表達什麼?首先,全書重點歌頌俄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其次,托爾斯泰創作時只有37歲,正是一人最為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黃金盛年,所以他在這部鉅著中傾注著烈火般的愛國熱情。也無怪習近平爺爺會推薦此書。我想到,我們不是也和托爾斯泰一樣是意氣風發的青年,雖然年齡還有點差別,但健壯的身心是一樣的;我們也和他一樣有顆要讓自己國家強大的心,雖然國籍不相同,但那一顆心是一樣的。讀過此書後,我知道了,不論是和平的花園,還是戰爭中的戰壕,不論是豐滿的沃土,還是平瘠的沙地,我們,都要把屬於中國紅色的鮮花遍佈,使它綻放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少年與火狐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49字

我邁著輕捷的腳步,懷著放飛的心情,湧著無限的情思,走進了書的世界……《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看到了小女孩悲慘的命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柯察金堅強的意志深深打動了我,但最讓我如痴如醉的還是《少年與火狐》。

今年的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少年與火狐》這本動物小說。這本書是著名作家許廷旺所著的,書中主要講述了少年連根與火狐相遇、相處,並在一起開心地玩耍,最後結下了深厚友誼的故事。然而,獵人的貪婪,無論連根怎樣苦苦哀求,火狐最後還是倒在了黑洞洞的槍口之下,善良的連根發出了悲天憫人的哭泣聲……

當在書中我看到獵人巴根、豁子等人為了自己私利,一次次不擇手段傷害無辜的火狐時,怒火在我胸中翻騰,如同壓力過大,馬上就要爆炸的鍋爐一樣,如果這些可惡的獵人在我旁邊,我真會狠狠扇他們倆個耳光,把他們扭送森林公安局。然而面對那個充滿愛、善良的小連根,他把自己捨不得吃的梨、蘋果給了膽怯的火狐,讓火狐對自己不再害怕,成了親密的好朋友,為此我深深地感動了,為這個善良的少年豎起了大拇指!

其實動物和人一樣,它也需要關愛、保護。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記得我八歲的時候,爸爸買了一隻巴掌大的小烏龜,它的殼有許多花紋,我為它取名為“小紋紋”,開始幾天我把它養在家中的水桶中,每天給它換水、餵食,但它都縮在殼裡,懶洋洋的。

過了幾天我把它放到小區的池塘裡,我發現他在池塘裡遊得可歡了,我看在眼裡,樂在心裡。每天我都會給它送去麵包之類的食物,一有時間就會把它抱出來晒晒太陽,慢慢地只要我到池塘邊一叫它的名字,它就會一溜煙地向我游來,摸著它硬硬的滑滑的殼,我有種說不出的開心!

因為友好,因為愛,我和“小紋紋”建立起信任感,成了親密的好朋友!

讀了《少年與火狐》這本書,我明白了友愛信任或許是一紐帶,連線了連根與火狐,跨越人與獸的界限,成了好朋友,同時也讓我懂得了要愛護身邊的小動物,心存愛心,讓它們真正成為人類的好朋友!

《今年我們小升初》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84字

《今年我們小升初》是我在暑假中看的最精彩的一本書,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漣漪轉學後參加頂級小學—心得小學的小升初“戰爭”。漣漪剛來到心得學校,同學們都嘲笑她,她在那裡找不到一個朋友。但在以前的學校裡,她有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馨心。在漣漪每次傷心、失望的時候,馨心都會安慰她;在她考了好成績時,馨心總是為她喝彩。但是現在換了一個學校,換了一個城市,她便再也找不到一個知心的朋友。那個離別的晚上,漣漪的眼睛已是淚水迷濛……

這本書就是這樣,帶領著我們和主人公一起快樂,一起憂傷,一起憤怒,讓人身臨其境。後來慢慢的漣漪和同學們開始和睦相處了,漣漪也沒再整天憂傷著,而是和同學們度過了一個快樂、值得回味的學期。第二個學期,漣漪班上轉來了一個嚴格得出奇的張老師,張老師是一位品德和學習兩手抓的好老師,正是因為有這位老師,她們班才會在年級中成為尖子班。

這本書不僅內容豐富,讓人看了心潮澎湃,而且好句子也十分多,比如“自信是賣出成功之門的第一步”。漣漪剛轉來時,她就是靠這一句話才自信,一躍成為年級中的尖子生。“自信是邁出成功之門的第一步”我覺得這句話也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方法。正是因為你自信,你才會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畏懼任何困難;正因為你自信,你才擁有必勝的決心,正是因為你自信,所以你最棒!

這本書更讓我知道了學習的痛苦是一時的,學到的東西是一生的!

《災難的禮物》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879字

今天,我偶然讀到了一篇文章--《災難的禮物》,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受益匪淺。

作者陳丹燕用極其質樸卻又動情的文筆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大地震中主人公失去了爸爸媽媽,一條腿殘疾,成為孤兒,被伯伯接回家裡。最初來到陌生的環境,她非常可憐自己,總認為自己是一個可憐的孤兒啊,你爸爸媽媽都死了,更談不上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後來通過與伯伯的相處、交談,慢慢的知道了伯伯也是經歷過災難的人,漸漸地周圍的鄰居們也成為了她的朋友,當樓下老奶奶的孫女和孫子來看她的時候,主人公才真正懂得了什麼是災難的禮物。

災難似乎離我們很遙遠,或許這輩子也不會遇到,但就在我讀完這篇文章不久,2015年6月1日21時30分許,重慶東方輪船公司所屬的“東方之星”遊輪,在由南京駛往重慶途中,遭遇大風,翻沉在湖北監利長江大馬洲江段。截至7日18時,“東方之星”遇難者人數升至432人,有14人生還,仍有10人下落不明,在沉船的瞬間幾百條鮮活的生命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而就在沉船的那一瞬間,生還者吳建強的老伴李秀珍一句“撒手!”,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把生的希望留給了自己的老伴。看到這裡,我的眼眶溼潤了,雖然我還是個學生,但我被深深地打動了。在災難降臨死亡面前,有多少人恐懼、絕望、退縮,從而在災難面前甘敗下風;但還有的人卻可以忍受下來,讓災難轉化為動力,與災難進行抗爭。

文章中有一句話“有的人在世上,不管怎麼希望,就是要不到自己想要的”。我覺得,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是要告訴我們生命的珍貴,讓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要更加堅強的有勇氣面對現實中的一切困難。而對我們學生來講,如何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克服那所謂的困難,不辜負老師家長的期望就是我們最應該做到的。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懂得了:比起那些遭遇過災難的人我們是多麼幸福,要珍惜我們眼前的一切。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很多人都會因為挫折和困難而去逃避,不敢面對,他們才會失敗,敢於面對挫折和困難的人才是強者,用自己的勇氣去打敗它,你的堅強的來自於挫折和困難,不論是什麼挫折和困難,都要勇敢面對。

讓我們去做一個勇敢、堅強的人吧!

《十八歲出門遠行》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554字

這個暑假我了一本叫做《十八歲出門遠行》,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臉上的眼淚夾雜著歡笑始終在內心流淌。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講講吧!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我”在起伏不止的柏油馬路上尋找旅店時的一個迷茫的過程。小說通過“我”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和人性遭摧殘,人們愚味,對現實狀況以及未來迷茫的青年人,在小說中多次提到“旅店”。其實,那僅僅指的是“我”的精神的寄存處,物質的寄存處,面對司機老鄉的不理不睬,面對那些野蠻的農民們和本應該善良可愛的孩子們,我更加的沮喪了,我再次深深的進入了一個迷茫的過程。

知道那個司機把“我”的揹包搶走了,還朝“我”哈哈大笑時,我絕望了,又飢又冷的我什麼都沒有了。現在遍體鱗傷的“我”已經沒有任何力氣了,就像遍體鱗傷的汽車一樣。還好,汽車的座椅沒有被搶走,這讓“我”心裡有了稍稍的安慰,躺在座椅上的“我”漸漸的開始暖和一點了,汽車雖然遍體鱗傷,可它的心窩還是健全的,溫暖的,原來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旅店,這個旅店竟然在這裡!我不禁為這個遠行者感嘆!

沒有經歷過十八歲的人,希望你們好好為自己的十八歲做準備。有經歷過十八歲的人,不知有沒有好好利用這個十八歲呢?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些挫折,讓我們的心變得更堅強,讓我們在挫折中學會更多

這個青少年的心,深深打動了我,我一定要好好珍惜我未來的十八歲。

青春磨礪的光輝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558字

生命走到青春時節,也就是到了燦爛的花季。這是一個如夢如幻的季節,一個渴望自由的季節,也是一個逐步走向成熟的季節。

在這個季節,同學們有苦有樂,有歡笑也有淚水。我們就像圖中剛剛發芽的種子,摸摸索索地想衝出土地的束縛,想望一望蔚藍的天,想看一看五彩斑斕的世界,想特里獨立地幹自己想幹的事。

無可否認,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季節,每一位青少年都會追求卓越,立志成才。只不過,面對激烈的生存競爭,沉重的學業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種種挑戰,生活閱歷尚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青春的路上迷失方向,從而阻礙其健康成長與發展。

其實,心靈旅程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成長過程,處於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心理上的變化是非常微妙的;我們有著堅定的目標,有著百倍的信心,有著偉大的夢想;當然,我們也會敏感,也會固執,也會逃避……

這個寒假,我認真的閱讀了《青春磨礪的光輝》這本書,我深刻的認識到,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生活的壓力,我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和問題,而這本書對我們青少年幫助非常大,《青春磨礪的光輝》是對我們進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必要讀本,有助於我們的健康成長,也有助於素質教育的推進,有機會的話,同學們一定的看看。

少年從不等風來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902字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我翻開《少年從不等風來》這本書的第一頁,我就被深深迷住了,於是一口氣看完了全部。我合上書,閉上眼睛,回想著書中的內容……

《少年從不等風來》講述了許多勵志的小故事,這些故事裡的主人公差不多和我們同齡,有的甚至比我們更小。但是當我們在看電視玩遊戲時,他們卻早已取得傲人的成就。比如:十五歲便賺到500萬美元的美國少年塞繆爾斯佩裡;九歲便穿上西裝成大佬的科裡尼弗斯;十四歲的政治明星喬納森克羅恩。

我再次開啟書,看著書中那一個個主人公。這些孩子是怎樣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僅僅是他們天賦過人嗎?不是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是由1%的靈感和99%的汗水組成的。一個人即使再有天賦,若不努力,也不會取得多大的成績。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到彩虹?樹木需要經過寒冬的考驗,才會等到春天的鬱鬱蔥蔥;好鋼總要經過千錘百煉;蝴蝶蛻變之前需要經歷萬般掙扎。人生之路不可能風雨無阻,一路坦途,所以我們更應該努力拼搏。

現在許多孩子正處在叛逆期,不思進取,不好好學習,沉迷網路,不體諒父母。許多的孩子從不自己尋找機會,而是等待機會。也許有人會埋怨命運的不公,但他們為什麼不能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呢?命運不是等出來的,而是拼出來的。機會從來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現在的一些孩子在家裡如同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甚至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與這本書裡的孩子相比,他們難道就不應該感到慚愧嗎?

常言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世界上沒有笨的人,只有不勤奮的人,一味的等待機會,而不是創造機會,最終後悔的會是自己。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應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把握當下,創造奇蹟,絕不被動等風來。正如鳥兒,只有經歷無數次跌落,無數次失敗,才能嚐到而翱翔於藍天的喜悅。飛翔,不是藉助風的力量,而是靠自己的力量。

我合上書,看向窗外,小草還是那麼綠,花兒還是那麼鮮豔,只是我的心已不再平靜。

加油吧,讓我們一起努力拼搏,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把握現在,創造奇蹟!

年華是無效信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1078字

無敵的青春年華

這是一個關於溫暖勇敢的年華故事。

前些天,讀了落落的《年華是無效信》,心中有諸多感受。書中將青春描寫的略蒼涼且透著淡淡的草腥氣。

在年少輕狂的季節裡,我們都做過很多不符年齡的傻事:我們曾傷害過某人,我們曾討厭過某人,我們曾對著天空大聲發洩過,我們也曾夜晚在自己的小角落中哭泣……太多太多的青春傻事在美好的年代出現過,但站在青春尾巴上的我們,看到別人時,我們會想起有些人有些事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現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已經將青春所定義的悲涼。青春讓我們變得自私不能夠容忍別人在你眼前熠熠發光,不管你是塊金子還是那個普照生靈的太陽,金子難免會灼傷那清晰明亮的秋水,太陽難免會照到不可見光的生物。當寧瑤在倉庫的牆壁上寫下“王子揚該死”時,他們的友誼就像早已潛伏在體內的病毒,開始慢慢吞噬著人類軟弱的心靈。也許很久很久以後他們的友誼只停留在大腦蒼白處。他們也將會嘆息年少的幼稚,蒼白的友誼以及無效的年華。

她們的友誼早已破碎,寧瑤一直努力維持著的表面友誼早已被王子揚識破。在寧瑤心裡,每當自己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時,內心卻藏著異常強烈而真實地厭惡感,如同氣味強烈的酒精,向內心不斷的散發著刺鼻的味道。寧瑤嫉妒王子揚的好人緣,嫉妒她的一切。作者說過,這本書是寫給女生的書。因為某時某刻,我們總會產生心靈共鳴,不論她有時用到的詞有多麼生僻難懂,都可以感受到她的心境,她的文字也是無敵的。她說,會因為1%的黑而否定99%的白,但99%的白絲毫無法挽回心裡對1%黑色的牴觸。

她們表面風平浪靜內心卻早已掀起萬千波浪,他們互相親密過,卻又互相傷害過。書中過半都在描寫看似純潔的友誼中卻暗藏玄機,你根本不知道哪一次的笑看對方是出自真心的。落落將我這種還未踏入社會的高中生帶入了另一個蒼涼的,晦澀的世界。但我想在任何情況下,友誼永遠以無暇而美麗的姿態生長在青春的土壤上,迎風搖曳著美好的枝條。通常女孩子們將其具象為結伴而行、同喜同悲、片刻不離,彷彿生來就像雙生花那樣互相依靠。

我所希望的青春是嫩綠色的。

青春就是要鬧要吵就是要不服輸,而不是有那麼多的心機所構成。操場上有陽光帥氣的男生打籃球,教室裡坐著各種學霸,走廊裡有那麼些大大咧咧的男生女生嬉笑著,擁擠打鬧。我們會因為老師一句;“今天不佈置作業回家看書!”而大聲叫出來;也會因為做錯事情被老師教育時候會得哭出來。我所希望的青春是這樣的。我們不應該讓青春仍立在勾心鬥角的溝壑裡,讓它撕破虛偽,透過層層霧靄,撥出重重陰霾,重新回到這個純潔的世界。

年華是無效信,要把握年華,我們要擁有充滿正能量的無敵青春。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發展》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1178字

很多的人,都在努力尋求自己的角色。

大學生多處在於18-24歲這一年齡階段,是人生中增長知識,發展智力,求學成才的關鍵階段,我們的中心任務是努力學習以專業知識為主的多方面知識,培養以專業能力為主的各種能力,而這個階段是一個接受教育、儲備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階段。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職業角色的扮演是要有自己的社會職位和一定的職權,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業務能力,履行一定的義務,且經濟獨立。

一個人對自己的職業不敬,便是對這一職業的褻瀆,不管做什麼,都要先做人,後做事。當走向了職業,我們還要有進取心,才能使自己立足長期發展。

大學裡,我們是以學習,探索為主要任務,在校園裡不怕犯錯誤,什麼事情都可以嘗試。因為在大學裡,我們可以依靠導師學得知識,生活上可以依靠父母解決困難。而成為一個職業人後,要先學會服從領導和管理,迅速適應上級的管理作風,而一旦在工作中犯錯誤,就要承擔成本和風險的責任,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的確,在大學裡我們可以彈性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單純而簡單的文化氛圍,逃少許的課,有較長的節假休息日。而成為了一個職業人,就要遵守考勤制度,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要按時完成,不遵守工作紀律,輕者會影響考核得分和工資待遇,重者還會受到處分,甚至會丟掉工作。

我們在學校,身份是學生,在社會,就完全成為了一個職業人,擁有自己的職業角色。初出茅廬的我們,思想往往比較單純,社會是一個大熔爐,一開始難免會有些不適應。

或許,初入職場的我們,會發現工作中瑣碎的事情很多,能夠讓自己大顯身手的工作幾乎沒有,枯燥無趣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當然不可否認社會中的陷阱很多,我們是職場新人,在試用期時,公司往往會重點考查我們的個人品質,工作態度和行為模式。

所以說,經過從學生角色到職業角色的轉變,一定要對職場有新的見解。不要因為求職了許多家公司,投了許多的簡歷都石沉大海也不要氣餒,職場它是複雜而真實的,需要我們理解認同它,用堅強而溫和的眼光和胸懷接納它,當你真正邁進職場的大門時,只有自己的真實經歷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剛參加工作,被人認可的願望十分強烈。自認為大學知識掌握得很好,但在實際工作中卻發現遠遠不夠,不要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如果你有能力將會得到很快的提升機會,一個崗位要做到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力而為,大致來說既要學會適應社會,又要學會做自己。

在從學生角色到職業角色的轉換時,必然會面對角色衝擊。而角色衝突是普遍存在的,不過可以把這種衝突通過角色學習將至最低限度。每一個人都要經歷一個職業化的過程,從學生向員工的角色轉化,我們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十幾年的學習經歷讓我們積累了豐富的學習經驗,但是社會經驗是從我們應聘單位剛開始積累。

時至今日,正確認識自己很重要,儘管現在還是微不足道的一粒沙,但也要努力變成一顆珍珠,在人群中,一眼便能被認出來。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089字

學者H沃爾波爾有句名言:“這個世界,憑理智來領會是個喜劇,憑感情來領會是個悲劇。”簡奥斯丁憑藉理智來領會世界,創造了一部部描寫世態人情的喜劇作品,這些喜劇猶如生活的一面面鏡子,照出了一些人的愚蠢、盲目和自負。而對我感觸頗深的是《傲慢與偏見》—題記

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

讀完這部名著後,我便不由自主為伊麗莎白和達西結成伉儷感到衷心的祝賀,也為書中兩個傻人鬨堂大笑,同時也陷入了沉思。

書中的確有兩個滑稽人物。貝內特太太是個智力貧乏、孤陋寡聞、喜怒無常的女人,因為嫁女心切,完全生活在一廂情願的幻覺中,每遇到一個有錢的單身漢都會將其視為自己某位女兒的私人財產、與貝內特太太截然不同,柯林斯牧師是個集自負和謙虛於一身的蠢漢,他一方面對貴族德布林夫人自卑自賤,另一方面又對他人自命不凡,經常生活在妄自尊大的幻覺之中。他到朗伯恩,準備施恩式地娶貝內特家的一個女兒為妻,藉以“彌補”將來繼承財產對其一家造成的損失。貝內特太太一聽大喜,於是兩個蠢人上演了一出喜劇。

奧斯丁的諷刺技術真是了得!男主角達西最初斷定,貝內特家有那麼多不利因素,幾個女兒很難找到有地位的男人,後來恰恰他娶了伊麗莎白。而伊麗莎白曾發誓決不嫁給達西,可最後還是做了達西夫人。更可笑的是不可一世的凱瑟琳德布林夫人,為了阻止伊麗莎白嫁給達西,先跑來威嚇伊麗莎白,又去訓誡達西,殊不知她這趟奔走為兩位默默相戀的青年通了訊息。反而卻是貝內特夫人最後被證明是正確的,她認為“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是多麼令人驚訝呀!

《傲慢與偏見》,它通過對四件婚事的對比,明確地告訴讀者“沒有愛情可千萬不能結婚”,也含蓄地通過描述幾人的性情,告訴大家不能太過傲慢也不可對他人持有偏見,更懷著作者對那些自以為了不起的人諷刺。

尾聲—

總而言之,《傲慢與偏見》這樣一部作品:在這部作品中,智慧的偉力得到了最充分的發展,因而它對人性有最透徹的理解。它對人物形象的千姿百態描述得恰如其分,四處洋溢著機智幽默,所有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語言展現出來。

《陽光與陰影》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979字

開啟新入手的《南十字星共和國:俄國象徵派小說選》,在第一篇小說《陽光與陰影》上消磨了半個下午。小說的主人公,小男孩沃洛佳罗夫列夫沉浸於玩弄手影,進而幻想著一切有關影子的事情。小說的最後,小男孩和母親將感情幾乎全部寄託於黑夜來臨,從而能夠看到“影子”,這從側面反映了一種“積極的逃遁”。

讀完這篇小說,再回看書名中的“象徵主義”,從而聯想到了當時俄國的境地,大概也是萬馬齊喑,如同暗夜吧。小男孩對報紙雜誌上魚龍混雜的文壇景象不感興趣,卻讀鍾情與那些插畫。這令我想到了赫爾曼黑塞提到的“副刊時代”,一切都是那麼不正式,報紙雜誌的主角反而成為了副刊,人們對巨集大敘事漠不關心,一心想要逃離。德國的這種情況,大概與俄國類似吧。當時的俄國,苦難的人民,受盡壓迫,唯有在熹微的燭火中,尋求“陰影”中虛幻的滿足感。不得不說這是一種不徹底的反抗。無產者是否能夠聯合起來,取決於是否有一個堅強的領袖。

列寧在恰當的1918發出了一聲吶喊。這是後話了。革命的前夜,總是看似如是地寧靜,寧靜之下,實則暗流洶湧。

小男孩對自己沉浸於玩弄陰影的行為自覺羞愧。而正是這種羞愧感,加劇了他的“隱祕的快感”,這種隱祕的情感,導致了他一步一步沉浸在陰影中不能自拔。小說中說道,“沃洛佳知道自己是個聰明的孩子,認為自己是幹正經事的,而這些把戲不過是消遣活動,只對那些湊到一起的女孩子們才是有用的。”按作者(敘述者)的描述,小男孩沃洛佳對娛樂消遣活動抱有深沉的負罪感。這也是勤勞的底層勞動人民的特徵。同時,沃洛佳身上還有一絲小小的驕傲存在,他不允許自己墮落,對自己過分苛求,甚至對合理的休閒活動深懷愧疚。這是一種完美主義人格,而正是這種人格,最終陷他於不復之地。郁達夫的《沉淪》中,主人公也對自己有著極高的道德標準,而正是這種與現實不調和的心理,成就了多少“春風沉醉的晚上”的“沉淪”。

小男孩也曾試著反抗。在沃洛佳自知困擾與現實中的燈火人影之時,他調動了內心的幻影。這又是一次註定失敗的反抗。以“幻影”對抗“光影”,本質還是在“影子”中徘徊,我猜想,作者想說的是,不徹底的革命,是註定悲劇的。

讀完小說,像是經歷了一次悲劇的洗禮。從中,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面對誘惑時的軟弱的抗爭,母愛的無力……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或許,是時候打破幻象,迎接現實了。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86字

作為一個讀書者,最大的樂趣便是能品讀一本好書了!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愛書的人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感受:漫步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形形色色的書種類繁多,但是卻總是分辨不出它們內在的精神內涵的區別。眾人的推選,我費盡心思挑選了一本可以稱得上上乘的世界古典名著—《傲慢與偏見》!

這本書為什麼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呢?主要是這本書不同於其他的外國名著,將過多的筆墨投身於景色的壯麗和社會的紛雜繁複中去,而是用微觀的筆調,寫出了作者生活的那一個小世界,來淋漓盡致的展現當時的社會風情和社會風貌,真是管中窺豹,以小見大啊!

初次品讀這本書,我還以為它是一本幽默小說,但其實不然。文中,“一個英俊的男人總是要配對一個漂亮的女人”,但是這本書卻不是這樣說的!僅僅是把金錢是金錢至上的觀念,由於這本書中使人們感覺到當時歐洲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價值觀的扭曲。

“富有的單身男子肯定想要娶一位太太,這是舉世公認的真理。”這句話是流傳於這本書中的一句名言,它也生動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對於男人,他們並不挑剔,不挑剔長相,不挑剔品格,更不挑剔性格,只是看中他那手中厚厚的一沓鈔票?其實這在中國也是十分常見的,回首往事,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個文明的發展都要經歷浴火的淬鍊,但是任何一個感情的發展,絕不可能是因為錢而生存的!他也需要個人的品格以及性格的磨練。

文中所記敘的那些婚姻事件看起來很搞笑,但是卻在幽默之中說明了真理,在真理之中,又道出了社會的風貌百態。其實,《傲慢與偏見》並不僅僅是對那愛情故事的描寫,更表現的是從這樣簡簡單單的平凡生活中,英國整個世紀的社會百態,人情世故。

《五千年猶太文明史》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023字

生命如曇花斑斕一現,轉瞬便隨風逝去,化為塵土。唯有文化永不消散,它將流芳於世,萬古長青。眾所周知,華夏民族五千年文化史可謂源遠流長,而另一個同樣歷史悠久的民族—猶太民族卻鮮為人知。

或許,他們留給世人更多的只是奧斯維辛集中營裡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喊叫。的確,二戰期間,他們曾是納粹肆意屠殺的物件。在此之前,猶太王國先後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以及羅馬人佔領,統治,雖多次反抗均被鎮壓。猶太民族和文化流離輾轉數千年,如今散佈於世界各地。猶太民族雖流散各地,但文化卻將他們緊緊繫在一起。猶太民族一直揹負著真正意義上的流離失所,這樣的遭遇不亞於民族滅亡。然而猶太人至今卻仍作為一個民族團結著,前進著。他們是堅強的民族,在所有流散、遷徙、移居過程中,從未丟棄民族文化,喪失民族精神,始終固守著猶太民族的傳統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創造了流而不散的歷史文化傳奇。

一個民族的興旺發達不僅僅取決於民族的凝聚力,良好的教育更是促進一個民族不斷向前繁盛發展的重要因素。每一個猶太孩子出生時,他的父母就會在《聖經》上撒滿香料,讓其親吻。父母用這種獨特的方式教導自己的孩子熱愛《聖經》,熱愛猶太教,熱愛讀書,熱愛祖國。在猶太人家庭裡,母親總會教育孩子,假如家裡發生火災,哪怕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搶出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那一本本世代相傳的書籍。金銀珠寶搭建起來的王國隨時會有坍塌的危險,唯有知識才能撐起一個民族堅實的脊樑。猶太人認為,生命終有結束之時,求知卻永無止境。他們為自己樹立終生的學習目標,這有別於其他民族的被動學習。學習不分何時何地,不分男女老幼,直到生命隕落的剎那學習才會停止。猶太人不但會告訴孩子人生有喜悅有幸福,更會告訴他們人生也有黑暗有失意。強調光榮歷史的同時,更要正視歷史上遭受的挫折、迫害和沒落。猶太人將避免歷史悲劇重演為己任,力求學習歷史不只停留在過去,更要對未來敞開胸懷。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猶太民族,曾歷經數以千計的自然災難和戰火的洗禮,尤其在二戰期間,在殘酷的屠殺面前,他們不僅成功化解了滅頂之災,還絕處逢生,使整個民族得以繼續繁衍生息。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劫難中湧現的傑出人物數不勝數。他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一個重要原因是猶太人在同自然與強權不懈抗爭中,造就了他們患難與共、自強不息、團結友愛、勇於創新的民族精神,更為重要的是猶太民族良好的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傳承。這一切,無疑應歸功於文化。

所以,文化不滅,國將永存。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