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分之一的文明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十億分之一的文明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57字老師的話:屹洋通過一部電影《流浪地球》,對作者劉慈欣產生了好奇,於是找到一本他寫的《十億分之一的文明》來看,獲得了很大的啟示,看到了人類的智慧、勇敢、不服輸、善戰以及捨己為人的精神。我們就來一起分享他的這篇讀後感吧……
在看過《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之後,我就對作者劉慈欣產生了好奇,於是我又找到一本他寫的書來看,就是《十億分之一的文明》。
小說講的是:人類從波江星人那兒得知世代飛船“吞食者”來了,便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其實,“吞食者”上的居民就是當時地球上的恐龍,因怕生態不平衡而移民到“吞食者”上。後來使者大牙訪問地球,勸人類投降,但人類不肯。之後經過最後一場史無前例的星戰後,人類輸了。但是恐龍都讚歎人類的勇敢。之後,地球被“吞食者”吃了,人類也被恐龍飼養。地球吐出來後就像它剛形成時的那樣。等地球冷卻後,倖存者回到了家園,他們犧牲自己救了地球。之後,被飼養的人類回到了地球上。他們證實太陽要閃爍一次,地球將再次毀滅。人類便想方設法通過科技,把一些人變成了微人。微人只有一個普通人的十億分之一大。最終,微人生存了下來,人類文明儲存了下來。
讀完這本書我看到了人類的智慧、勇敢、不服輸、善戰、捨己為人。人類的這些行為令別人都讚歎不已,這本書也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作者給出了恐龍滅絕的新想法,以及有外星人的想法。
憐憫與善行之間的距離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52字我讀了一篇《憐憫與善行之間的距離》感到了不管你怎樣同情別人,別人是怎樣還是怎樣,而善行是你幫助了他,讓他的心情或對你的認識會有變化,而憐憫是遠遠達不到的。
那篇文章說的是在一個寒冷的夜晚,一個老人獨自在涼椅上,周圍的人只是在憐憫並未給老人幫助,而只有一箇中年人,抱了棉被給了老人,給予了幫助。
我感到在一個人有困難的時候,並不是需要你的憐憫,而是幫助。而你要只是憐憫就可以說你面前有一百萬在地上放著,你不去撿而只是看著。而幫助就好比你發現有東西就會試圖去拿到。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到了現實中我們去春遊,一個同學不小心把便當丟了沒有了吃的,同學們只是在說:“你看你多麼不小心,竟然把便當丟了”同學們只是一味的在憐憫他但並未給他幫助,而只有老師把他的便當分了一份給他。當時我們全班好比被打了一個耳瓜。
這篇文章寫的不長,好詞好句不多,而這篇文章讓我理解了一個經常能在生活中發現卻茫然不知的道理,那就是憐憫與善行之間的距離是多麼遠。
從此我在生活中放棄了以往那種只有憐憫的態度,重新使用了一種人與人之間最好的態度,那就是善行。善行的價值是百分之百高於憐憫,憐憫的價值好比宇宙中的一粒沙子那麼渺小。世界上如果只有憐憫文明就要走向失敗。沒有了善行就只有語言上的給予,並不會給人多大的鼓勵。
二分之一的姿態 篇3
國二作文 ,849字二分之一的姿態,不卑不亢
——題記
人生如歌,永不絕響地唱著,有高亢,但隨處都低調;人生如河,永不停息地流著,有順流,但無處不有暗礁;人生如畫,綿延不斷地伸展著,有那熠熠生輝的亮彩,但無處不點綴著暗淡。
在低調、暗礁、暗淡面前,請以二分之一的姿態面對,比“一”的姿態謙卑,比“零”的姿態闊首,恰如其分。正如站在山腰看世界,以低姿態看向美好的高處,以高姿態俯瞰山腳的萬態,心中頓感:這個世界真美好。同樣,以二分之一的姿態,在順境之中,雲淡風清,雖為成功而喝彩,但不驕傲;在逆境之中,堅守信念,勇往直前,以大無畏的勇氣披荊斬棘,雖為挫折而失落,但不氣餒。
滾滾長江,淘不盡那千古風流人物,而蘇軾,卻能站在浪尖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茫茫人生,幾多顛蕩幾多感慨,你卻悠然低吟“一蓑煙雨任平生”。面對無厘頭的“烏臺詩案”,面對接二連三的貶謫,你始終以二分之一的姿態,站在半山腰處遠望,笑看過去的挫折苦難,淡看未來的風霜雨雪,終峰迴路轉,用苦難築就輝煌。挫折為墨,苦難作筆,信心領起,你的姿態描繪成一篇篇千古流傳的奇詩散文。
零八奧運,百年一夢,可劉翔,面對中國人那十三億雙期盼的眼睛,黯然退場,面對網站論壇上的辣評與質疑,你始終以二分之一的姿態,站在半山腰看世界,俯視以前的輝煌,昂首明天的燦爛。終於,你又以驚人的成績重新出現在賽場上,重樹昔日雄風,重拾往年風采。
家父臨終,託他大業,可司馬遷,面對遭受宮刑的打擊,面對朝臣的鄙視,他始終銘記最初的目標,以二分之一的姿態,站於半山腰之上,博覽群書,探尋歷史規律,尋訪名人遺蹟。“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著成信史,終成為光照千古的金子,在歷史的天空閃爍輝煌耀眼的光芒。
誠然,逆境困難會打擊我們,但若以二分之一的姿態,立於半山腰,終會走過月黑風高,走過雨雪冰霜,不卑不亢。
夏浪裡的一縷清風——《向著明亮的遠方》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049字“青春,你好,謝謝你給的擁抱,再來多少風暴,我只為你心跳……”當我聽著這首歌,旋律中都蘊含著青春的味道。暑假,走進書城,各式各樣的書真是五花八門,有一本書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僅僅讀了一頁,就覺得它釋放出了什麼,對,那就是童年,那就是我們青春的味道—《向著明亮的遠方》
《向著明亮的遠方》這本書講述了成績平平的十二歲女生沈楠自從升入小學畢業班後,學習,生活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媽媽對她的過高期望、一次次升學面試的失敗、和好朋友漸行漸遠,大家都有了不願說的祕密……
在我們的小學、中學,甚至到了高中,那些我們的童年,我們的青春,有著一大半都是在學習,學習必然是有壓力的,然而當我讀到喜歡書法、舞蹈的沈楠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興趣,投身到各種學科比賽和培訓中。我是有多麼的感同身受,初中三年的奮鬥是有著多麼大的壓力。我們又經歷的是多大的挫折和失敗,只有眼淚伴隨著我們成長。
初一的時候我在重點班上混著,那個時候班上的學習是非常緊張的,然而我卻因為參加各種舞蹈比賽而使成績跌落到了班上的尾部,不但愛好跳舞,在各個方面我都特別感興趣,沒事就會彈吉他,打籃球,上課也會偷偷地打beatbox,愛好廣泛的我成為了老師的重點關注人物,也成為了父母眼中非常不聽話的孩子。在初二中段考過後,老師找我去了她辦公室,那一次真的是像遵義會議一樣,在我的人生中是多麼大的轉折點,老師給我說了好多,有一句話我是記得多麼清楚,是多麼記憶猶新:“無論你各方面能力有多麼強,在學校,在中學的三年,你最終面臨的是初三的升中考,成績才是你唯一的籌碼!”那一次,我們站在了走廊上,我靜靜地聽著老師講話,風微微吹過,是多麼的清涼。那一次或許就是最後一次我和班主任單獨聊天了,班主任要退休了,她不再會是我們的班主任了,平時班主任就像媽媽一樣很疼愛我們,也特別寵我,我不想讓她失望,也不想讓家中的父母,家鄉的爺爺奶奶失望,從那一次談話開始,我就開始慢慢投入真正的學習了。我把吉他放好來,週末也多花心思在學習上了,投身於各種學科的學習,只為了最後的考卷可以讓自己滿意,讓老師滿意,讓家人滿意。
這本書彷彿讓我看到了我自己,看到了那個成長中的自己,它沒有冗長曲折的情節、深奧難懂的文字、華麗巨集偉的畫面,就用簡簡單單的語言,卻把成長階段的少女的執拗、膽怯、純真、青澀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本《向著明亮的遠方》就像夏浪裡的一縷清風,它讓我知道了在我們的童年,在我們青春中,我們要懷揣信念,向著明亮的遠方前行,那屬於自己的人生風景你總有一天會找到的。
文明的曙光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956字這個寒假,我認真讀了《文明的曙光》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氏族裡面的公社;不僅給埃及提供了必要的生產和生活用水,還給莊稼提供了良好的肥料的尼羅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胡夫金字塔;尼布甲尼撒二世為了排遣皇后的思鄉之情,徵集民夫修建的偉大的巴比倫城“空中花園”。
我最喜歡的是胡夫怎樣建金字塔的故事。金字塔是國王的陵墓,胡夫想建一個很高很高的金字塔,工人們對胡夫忠心耿耿,雖然這項工程死了很多人,但是大家不放棄,經過大家的團結努力,二十多年後,終於裝上了帽石。
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麼建金字塔的嗎?先要尋找一塊巖盤堅硬的土地,然後在其四周挖溝,接著將水注入溝中,利用水面呈水平的性質,在基地底盤上固定的高度做記號,整地成同一水平。此外,還要用測量工具檢查砌石是否垂直。大金字塔要使用數百萬塊2。5噸重的石塊,石塊的表面需用石器磨平。這一項項看似簡單的工序,卻透出了古代人類的無比的智慧。
世界上本來有很多古老的大型建築,但大多毀於自然界的各種破壞性力量,而金字塔卻能夠如此完好地儲存下來,這是為什麼呢?一是52度“角”。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把一定數量的顆粒狀物體(如米、沙子)傾倒,所形成的堆,其錐角都是52度,這是自然形成的角,也是最穩定的,人們把這稱為“自然塌落的角”。金字塔的錐角正好是51度50分9秒(角度裡的度、分、秒之間是60進位制)。二是錐體的“形”。金字塔為錐體四條稜從下向上平緩收攏,如果有風暴,其凜冽的風勢會沿著塔的斜面或者稜角緩緩上升,其破壞力會越來越小,金字塔就可以化險為夷。這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呀!
你們還想更多地瞭解胡夫金字塔嗎?讓我來告訴你吧!胡夫金字塔每邊長230。4米,原高度146。5米,現降為136。5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這讓我非常佩服,而且金字塔還有很多謎。比如,大金字塔的塔基有5萬多平方米,在沒有現代化裝置和儀器的情況下,他們是如何整平數百萬塊幾噸重的巨石,並把它們運送過去的?這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百思不得其解。他們用智慧的頭腦創造出了這麼多的奇蹟,更加說明人類的早期智慧也是無窮的。
不止這些,這本書還有很多這樣的古文明故事。想了解書上更多的歷史知識,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找尋前進的方向盤——《像你這樣一個女孩》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040字人在困境中潛力究竟有多大,看了《像你這樣一個女孩》你就會從中找尋到答案。這是一本帶有寫實意味的小說,作品描寫生活在上海的兩個女孩—鄧先子和駱茵茵,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甘沉淪,奮力前行的故事。其中,鄧先子的經歷最讓我感動。
鄧先子性格開朗,和母親相依為命,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她,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只能靠母親微薄的收入支撐著。鄧先子說過一句話:“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和家庭。”其實鄧先子原有一個很完整的家,可只能留著當做回憶。媽媽從小就患有麻痺症,做完手術後變成了瘸子。有一天,爸爸和媽媽發生了口角,爸爸還打了媽媽,媽媽只能抱著鄧先子被趕了出來。幸好她媽媽廠裡分了間小房子。於是鄧先子開始了與她媽媽相依為命的生活。最讓人震撼的是因為媽媽要到很遠的地方上班,在無奈之下,她媽媽只能讓才三歲的鄧先子獨自在家。就是因為這樣,鄧先子被激怒了,就是因為這樣,使她努力地學習,努力找尋自己前進的方向。不管生活是多麼的艱難,在她的內心深處一直有個願望: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媽媽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每當她遇到各種困難、坎坷,這個願望一直激勵著她微笑地挺過去。後來,經過她的不懈努力,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又順利考取美國南加州大學全額獎學金,碩士畢業後,又在那裡完成了博士學業,並留校任教。她把媽媽接到美國生活,她媽媽在去世時,也一直是笑呵呵的……
這個故事讓我傷心難過之餘,又對鄧先子充滿了深深地敬佩。像鄧先子這樣的女孩,靠自己的努力都能考上名牌重點學校。而我們從小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沒經歷過任何風吹雨打。可是我們還不滿足,整天吵著要這個要那個,學習上卻不肯吃苦,這怎麼能取得好成績呢?就拿我們班的一個同學來說,她整天忙著打扮,一隻手上掛三四串手鍊,衣服、鞋子每天都要與眾同不,頭上戴著銀光閃閃的頭花,上課還在忙著剪劉海……這樣的狀態,學習成績怎麼能提高呢?
讀了鄧先子的故事,我更加明白了我們學生並不需要打扮的花枝招展,一個人的修養和學識才是最華美的裝飾。但是,想要學習好,不能只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像班上有的同學一考完試就抱怨說:“唉,又考砸了,下次一定能考好。”以後卻還是我行我素,只知道吃喝玩樂,沒有實際行動,這怎麼能行呢?我們不能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要多聽、多看、多寫,才能取得好成績。
《像你這樣一個女孩》告訴我:成長千道坎萬道坡,堅強是最溫暖的陽光!我一定會笑著面對漫長人生中的喜怒哀樂,找尋自己前進的方向盤,勇敢地追逐自己美好的未來!
一個人的村莊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47字假期裡,我讀了《一個人的村莊》這本書,感受頗深。我讀這本書時,一直被作者的獨樹一幟打動著。
劉亮程,新疆沙灣縣人,他以他那孤獨的性格,描繪出了他一個人和牲畜、草木以及各種小昆蟲共同生活的村莊。你從他的文字中看不到戰火硝煙,看不到歌舞繁花,看到的只有牛馬、草木和一切有生機的事物。一個人走在村莊的小路上,沒有一絲煩惱和顧忌。
在作者筆下的動植物是與眾不同的。驢在別人眼中是“工作機器”,是不起眼的,但是作者在文章中卻把它當成了朋友。在作者筆下的每一種事物都變得那麼和藹可親,那麼討人喜歡!甚至於作者在文章中曾經描述過的一個大樹根,就那麼原封不動地進入了我的視野,印進了我的腦海。
漸漸地我發現,原來作者描繪的村莊居然是那麼的美。早上,太陽先照到村東頭,後來又照到村西頭,這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他筆下的村莊,是有血有肉的,似乎賦予了生命。作者的文字敘述所帶來的美感甚至遠遠超越了現實。
再來說說自然,作者對於自然地描寫有些“野性”。那些文字似乎是作者安靜的孤獨產生的,帶著些“野”味。
作者是一個十分孤獨的人,他文章的字裡行間時時處處都流露出了他的孤獨,在如今這些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時代,作者卻仍沉浸在黃沙樑的歲月裡,停止不前。
作者卻也是個非常懂得生活的人。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文中寫道,作者憑藉自己的雙手,蓋了一間新房子,並在黃沙樑修建了一條公路。當他離開黃沙樑時,他卻把房子毀了。也許他是不想讓別人佔用他的所有,也或者是他不想讓人不勞而獲,總之,他將房子毀了。這也就是作者的獨特所在。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作者著書的最大獨特之處體現在:作者僅用了小手筆描寫了村裡的人,卻用了大篇幅去描寫了家畜、草木等事物和自己的生活。這裡可以看出,牲畜、草木等事物以及村莊裡的一切在作者心目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也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對村莊裡的一切都充滿了感情。
如果讓我去當農民,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拒絕。因為我知道,在鄉下,生活環境是很惡劣的。農民們工作起來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風刺骨,而且還是極為勞累的農活。那裡沒有空調,沒有風扇,沒有暖氣。但是作者卻選擇在黃沙樑生活。我所缺乏的,就是對生活無限熱愛的心!
海子曾說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以後要簡單的生活,創造簡簡單單的快樂!
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疼痛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126字那些絢麗時光
成長—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成長我們退去了稚嫩;因為成長我們的思想逐漸變得成熟;因為成長我們為生活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然而,成長的時光並非是純粹快樂的,快樂與苦澀似乎總是形影不離,也正是因為有愛、有恨、有歡笑、有淚水,那些成長的時光才變得無為俱全,旖旎多姿。
我們這個花季的年齡,正值成長過程中最耀眼的一段。我和許多同齡人一樣也許多多少少是覺得自己長大了許多,但從未仔細地考慮更多。似乎我們總是把成長看作自然,看作習慣,依舊活在屬於自己的那個小小的世界裡,做著彩虹似的夢,追逐著年輕的夢想。如果要說我對成長開始有了新的認識,那完全歸結於劉墉的著作《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疼痛》給我帶來的啟示。
“每個比賽都是比技巧、比耐力、比運氣也比體力的。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我們的生活常常充滿著競爭,我們每個人都想在競爭中佔據不敗之地。然而很多時候的很多事情使我們常常受挫。劉墉這樣寫道:“充滿競爭的世界,已經推在你的面前,我們只能給你祝福,卻已跟不上你的腳步了。”這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忠告。我的父母也對我說過許多類似的話。我知道這是所有父母的心聲,因為我們在迎接著挑戰,我們需要奮鬥,父母只能默默地為我們祈禱,我們自己地成長沒有誰可以代替。是地,失敗並不可怕,能夠從哪跌倒就從哪爬起來地人永遠都是強者。
“問問你自己:要別人認真、尊重我,最好的方法,是我先以身作則,表現得一絲不苟。”我們找個年齡有我們的驕傲和自尊,也有我們的倔強和叛逆。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我們有時會表現得傲視一切。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遭受到別人的不理解,或是會受到很大的委屈。很多時候我們會選擇抱怨宣洩自己的不滿。現在,我明白了,一個人只有先尊重自己,自己先特別認真,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再試一次就成功:有一天,每個人都說你沒希望的時候,不要氣餒,再試一次!”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常常會受到打擊,這種打擊也許來自於自己對失敗的厭惡和恐懼,也許來自於別人的惡意批評和嘲笑。當我們第一次遭遇失敗時我們仍會信心十足的去嘗試下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遇到失敗我們也許依舊堅持,但若是幾十次之後,我們的信心開始動搖,上百次失敗之後,我們會選擇放棄。也許我們就差這最後一次嘗試,正如劉墉所說:“再試一次,很可能,你這一次,就成功了。”
《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疼痛》是劉墉為他女兒創作的一本書。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對成長有不同的詮釋。我記得畢淑敏在《我的四季》噌這樣寫過:“只要我愛你,恨過、歡笑過、哭泣過、徹悟過……那麼晴天將多於勞作……”我們成長的歲月是一段絢麗多彩的時光,哪怕這段時光有些疼痛與苦澀卻依舊美麗讓人青春,因為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疼痛……
一隻獵雕的遭遇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88字堅持讓你走向成功
《一隻獵雕的遭遇》是著名動物小說家沈石溪寫的,主要講了一隻獵雕巴薩查被主人先後賣到誘雕和配雕的人手上,巴薩查企圖逃跑,在晚上練了上百次的逃跑計劃,本以為是完美無缺的,但是不小心被抓了回來,並把它的雙翅剪了,巴薩查並沒放棄,終於逃了出去,為了讓翅膀重新長出來,它忍辱負重,在翅膀沒長全時與狼搏殺,在緊要關頭它重返藍天,在雪山遇到了主人正被狼包圍,它並把主人救了出來,他們去雪山打獵遇上了暴風雪,巴薩查用自己的血補充了主人的能量。
這隻獵雕巴薩查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它的堅持不懈,不怕困難,捨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覺得巴薩查是一隻有責任心的雕,因為它不負別人的重望,把那隻雕的孩子培養成了三隻健壯的雕,但被那三隻雕給逐出了家門,巴薩查想去報仇,它夜晚時去報仇,但它看見那三隻雕時,心軟了,這畢竟是它一手培養成的,它最終還是走了,巴薩查也是一隻不出賣同伴的雕,自從它被賣到誘雕那裡時,它死活不動,即使誘雕人不給它吃,不給它喝,它都不幫他。
讀了這本書,我就想起了我自己。有一次我要學騎自行車,媽媽於是就幫我買了一輛,我和我朋友一直在學,一直學到晚上,我的朋友已經快學會了,而我卻仍然不會騎,我就灰心了,到了第二天,我和我朋友又一起學騎自行車,不到兩個小時我的朋友卻已經學會了,而我還在起跑線上不停的徘徊,我回到家裡,唉聲嘆氣地坐到了床上。媽媽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一邊炒菜一邊說:“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懈,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地向一個目標不斷衝刺和努力,這樣才會取得成功,不要在最難的地方說放棄,如果這樣的話那個人就永遠也不會成功。”當時我知道媽媽在說誰,我知道媽媽一定是不想讓我放棄。於是,一有空,我就推起自行車來到無人的路上,經過了幾十次的摔倒,幾十次的爬起,手摔破了,膝蓋摔腫了……我的經驗累積得越來越多了,直到有一天,我終於學會了騎車,我高興得大聲叫了起來。我沒有辜負媽媽對我的期望,媽媽是想讓我懂得,就像巴薩查那樣,只有堅持不懈,無論什麼樣的困難和過不去的坎都可以過去。
讀了這《一隻獵雕的遭遇》,我深深感到:只要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062字魯迅,我們大家都認識,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但是早年魯迅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
一天,在上課時,教師裡放映的片子裡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然後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裡像大海一樣洶湧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於是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從此,魯迅把文學作為自己的目標,用手中的筆開始拯救國人靈魂的生涯!正像魯迅所說:“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所以魯迅下定決心要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
如果說在近代史上有誰對中國文化最為反對,那無疑是魯迅。他在給青年推薦書本的時候,沒有推薦一本中國古人的書。他極力批判中國文化,以至要求全盤拋棄,而他卻深受中國文化薰陶,難道是他不熱愛自己的祖國,不熱愛自己民族的文化嗎?不是,正是他深愛自己的祖國,深為民族的落後而痛苦,才如此痛恨民族的文化,愛之深則恨之切,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傷啊。他終身以批判中華文化,喚醒民族精神為已任,現在,他的夢想已經實現,中華文明彷彿鳳凰涅磐,已經浴火重生。
我想,他是無所謂被人遺忘的,他的生命是燃燒給這個民族的,他本不是為了供後人瞻仰。他沒有留下一部長篇小說,也沒有留下一篇真善美的鉅著,他沒有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看整個世界,他只是站在了民族的高度看這個國家。他不要一篇長文,他只要充滿戰鬥性的雜文;他不要歌頌真善美,他只要批判與尖銳;他說,我絕不妥協,一個也不寬容,在受傷的時候,他遠離人群,像一隻孤獨的狼,默默舔幹身上的傷痕。
或許他確實是應該走了,他的孤憤已不適合這個時代,這個人為了民族的未來已經付出了太多,付出了同時代人的不理解,付出了他的才華,本來以他的才華,應該不僅僅是被中國人所記憶。可是今天,這個他深愛的民族也要忘記他了,因為這個民族已經不再需要批判,今天這個民族已經站起來了,他需要讚揚和驚歎,他需要傳統的力量以支撐他的尊嚴!
他以筆為武器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