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族群?冷落文化?相關作文20篇

利益族群?冷落文化? 篇1

利益族群?冷落文化? ,532字

21世紀正是碎片化時代。科技發展企圖讓人們改變生活本該有的方式。生活中各個領域因此被分解化諸多零塊,而這種碎片化生活正是人類社會在發展中不可避免的。那在這種情況下,是利是弊?

碎片化的泛濫導致人類無法繼續認知舊文化。手機將取代一切書籍。大家更願意在手機上查一些小說來閱讀,而不是捧著一本經典書,趴在桌上閱讀。人們已經習慣了微博、QQ、微信、百度……來得知廣泛的資訊,但這些資訊卻都是零碎的,只是讓人稍微有膚淺的一些大致瞭解。

即便如此,我也被捲入這碎片化生活。看書有不懂之時,又禁不住查查百度去了解。因為這是沒辦法的,人總是要學會適應新生活,否則就會像老年人般與社會脫軌。不過現在的老人也都捧著手機閱讀各類碎片化知識,心靈雞湯,養生知識……

那碎片化生活總不可能完全貶義。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查詢答案,無聊之時,去看看段子。也不經深感有趣。就因為如此的許多理由,人們不願意閱讀報紙,而是看手機上的新聞,看看網友那風趣評論。人們更願意去看看網路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時代》……而不是《四書五經》。

無論是碎片重圓,還是碎片化,碎片化生活已經慢慢進入到每個人的生活,影響到我們的心態和認知,這時就要我們沉澱心靈,對碎片的情感進行整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篇2

國二作文 ,864字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裡,而陪伴我們的不只是美好的世界,還有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中華歷史五千年,有人為它,寫出了名著。為什麼?因為中華上下五千年,每一年,每一天,都有著特殊的意義;每一天都記載著中國的點點滴滴。

早在200多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出現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撫育後代。遠古人類的遺蹟佈滿大江南北。

經過多年的進化,遠古人類們學會了言語,製造工具,用火等,此外,他們還學會了——集體生活。

從三五成群的狩獵小隊,到幾十人的洞居生活……最後,演變成了國家。在國家中更出現了首領,政權,官吏等機構。

此後的兩千年前,雖然政權有分有合,各族交替興衰,族群時常遷移,但民族大融合還是歷史主流。

就是在民族的分裂,統一,戰爭中,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有首次統一中國的秦始皇,有雄偉大志的漢武帝,開創盛唐的唐高祖……無不都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作出過貢獻。

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礎上,出現了一種我國獨創的藝術:詩文。當然最出名的是唐詩,宋詞,元曲。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王安石等。詩文更是成為了中華文化的瑰寶之一。

除詩文之外,中國的藝術形式還有很多,如戲曲,更是享譽全球。

為什麼中國的戲曲會這麼有名氣呢?主要有三點:

第一,歷史悠久。我國民間的講故事,笑話,宮廷中的歌舞,表演都有曲藝的藝術因素。從唐代時開始,曲藝已經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開始形成。

第二,藝術豐富。曲藝雖然種類繁多,但它們都有著類似的藝術特徵,各曲種主要採用的藝術手法有說,唱,演,評,噱,學。

第三,種類繁多。我國曲藝種類繁多,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曲藝藝術。據統計,至今活躍的曲藝還有400多種。

現如今,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古以來,各族人民互相聯絡,影響,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光輝歷史和文化。我們也要繼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堅持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定會滋養我們,讓我們受益終身。

當文化敵不過利益 篇3

高三作文 ,1184字

我聽見了古寺中傳出的隱隱約約的聲音。那聲音,似顆顆淚,嗒嗒滴落。彷彿是從那遠古走來的一位旅者,此時的古寺,疲憊,孱弱,不堪一擊。走在古寺後院的長廊——也是這千年古寺的唯一清靜之地。一步,兩步,三步……不經意間,走到了它的盡頭。低首沉吟,似乎一下子跌落到了時光的另一端——香車縱橫的大道通衢,風吐流蘇的雕樑畫棟,嬌鳥啼鳴的綠樹繁花……此時,是那“碧樹銀臺萬種色”的中唐,一個完全屬於“禪”的時代。

這座新建的寺廟隱於深山之中。每逢夏雨初霽,綠葉婆娑,菡萏飄香,無論是青青子衿還是達官顯貴,紛紛前往,虔誠禮佛。獨隱山林的方丈靜坐堂中,默默參禪;沙彌們亦是一言不發,潛心悟禪。無論來了多少香客,給予多少捐贈,對他們來說,不過意味著天下虔誠向善者又多了幾許,而全無得失之念。佛家所謂的“斟破、自在”恐怕便是如此吧。

冉冉檀香之中,老方丈細捻銀鬚,輕捧香茗,端坐古寺階前,靜看人間潮起潮落。清靜的古寺,馨香的芰荷,斟破的紅塵——這些,便是老方丈的全部。

不知千指的蓮瓣開合了幾回。韶華乍轉,倏忽之間,夢迴現實。

隨著古寺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寺迎來了“新的春天”。當地政府趁此良機大力發展旅遊業,隨著一輪一輪的資金投入,古寺面貌“煥然一新”——原先植滿嫋嫋婷婷的芰荷的池塘被各種遊船划艇佔據,高雅莊重的磬音被各式電子佛教音樂所取代,葳蕤蒼翠的古樹被各類廣告牌遮擋……遊人如織,人們大聲談論著如來觀音,他們身上再也找不到千百年前的那種虔誠與肅穆。

更有甚者,打著“求官招財”的幌子,在這聖潔之地公開招搖撞騙,竟也有不少人“願者上鉤”,圖的就是“以金錢求實惠”。

古寺門前有塊石碑,上書:此寺建於中唐,頗受歷代統計者青睞,多次翻修,香火不絕,綿延至今……

是的,時至今日,寺院中的香火依然很旺,可其中的內涵與精髓,怕是早已變味。這種對文化、對宗教功利化的態度實在是讓古寺蒙塵……歷史不可戲謔,古寺不容趨利!

夜已深,古寺終於恢復了清寧闃然——似乎又回到了遙遠的中唐。也許只有這深夜的片刻時間古寺才能迴歸它的本真。想到這,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不知在這清寧的深夜,導演了這場借古寺謀利的鬧劇的創意者們能夠恬然入夢嗎?

此時此刻,我的心與那嫋嫋的檀香遙相呼應……

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利大於弊 篇4

高二作文 ,1448字

有些人說:“這是民族文化最壞的時代。”

不可否認,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們接受資訊的渠道愈發廣泛,因而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外來文化。自然有人喜歡,於是推崇,興起一陣又一陣“外來熱”,卻涼透了那些鍾情於本土文化的心,於是他們便本能性地進行抵抗,認定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弊大於利。

可事實真如他們所想的這般消極嗎?我想,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人,不應抱有這般悲觀牴觸的想法。我認為外來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發展應是利大於弊的。

首先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究竟什麼才是對民族文化有利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本身就十分多元化的國家來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對民族文化有利的嗎?非也。將其絲毫不損、一成不變地、像封存藝術品般冰封永存是對民族文化有利的嗎?亦非也。民族文化不是亙古不變的雕塑畫作,它可以是混亂割據時期的百家爭鳴,也可以是安穩祥和時期的“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它可以是國家在危急存亡關頭時悲慨的“我以我血薦軒轅”,也可以是民族興盛之時簡潔明瞭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份民族文化是隨著時代的更迭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是擁有生命的靈魂,因此將它放置屬於它的天地中,通過積極正確的引導,讓它蓬勃發展才是對它最有利的。

當明確了這一想法後,我們看看外來文化是否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再清澈的潭水,如果沒有任何波瀾,不流動,很快會變得汙濁不堪。而對於民族文化這潭水,外來文化就是使它流動起來的一大動力源。外來文化的出現,一定會刺激本土民族文化,不論是以怎樣的形式。晚清時期為抵抗列強的全方位入侵,國內各行各業也努力發展與提升自我: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而後為突破美蘇在重工業方面的壟斷趨勢,更多的中華兒女義無反顧投身於強自我反壟斷的鬥爭中。巴爾扎克說:“苦難對於強者只是一塊墊腳石。”儘管有些時候,我們所經歷的苦難或者刺激會使我們流血、受傷,但我們不能否認,往往是這些殘酷的刺激,一次又一次使我們的民族文化得以涅??重生。

一定有人會想:隨著國家的發展,民族文化也會發展的。為什麼不抵制外來文化,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在純淨的環境中自然發展,何必要承擔這份還可能遭到損害的風險?

自麥哲倫先生成功完成環球航行後,世界已然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注定自此,“兩耳不聞窗外事”閉門造車以圖屹立於世界巔峰的觀念落伍了。各國文化隨著政治、經濟各種形式的溝通交流產生了緊密的聯絡,甚至或多或少有融合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欲“獨善其身”,往往需要“自斷雙臂”式的斬草除根,而以這樣的快刀斬去所謂的“亂麻”的結果,卻往往是“獨其身”了卻“不得善”。

我想,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應該懷有敢於挑戰,不懼失敗的勇氣,周國平先生有一句話:“人應該至少擁有兩樣東西,接受不完美的坦然,和重頭再來的勇氣。”我想,在面對這件事上也該如此,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我們也許會迷路,會摔跤,但絕不應該懼怕這些而駐足不前。

因此,不要再讓外來文化作為盲目跟風的擋箭牌,讓其背上那莫須有的罪名。相信吧,只要我們持以正確客觀的態度面對外來文化,這一定是民族文化最好的時代。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民族文化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800字

家是大樹,孩子是小樹苗,家風就如同水一般重要,浸潤著我們,讓我們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

我相信,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家的家訓、家規、家風,每一個家庭的家訓、家規、家風都對每一個人有著重要的影響。

去年暑假我去了秭歸奶奶家。一路上看見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從矮小的土牆屋變成了三屋小洋房,從鋪滿石頭的山路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夏天的奶奶家可真熱呀,就像在溫棚下似的,在地裡幹活的農民也都累地汗流夾背。

我馬上跑到屋裡把電風扇開到了最大,飛速旋轉的扇葉發出一陣陣清涼的風使我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坐在沙發上的我心情急躁不安,十分無聊,就在這時姐姐跑過來對我說:“思思,我們到河邊去玩吧!”我不假思索地答應了。在那兒,綠樹成蔭,百花爭豔,河中的小魚、小蝦、小螃蟹在水裡快樂的嬉戲……沉浸在想象中的我蹦蹦跳跳地跟著姐姐出了門,卻忘了關電風扇。等我和姐姐回來時已是夕陽西下,奶奶把我們叫到了她的身旁。奶奶平日慈祥的笑容消失了,表情變得嚴肅起來大聲囔著:“你們為什麼出門不關電扇?你們知不知道你們浪費了多少電?你們知不知道你們浪費了多少錢?你們知不知道浪費就是犯罪?你們知不知道……”我心中十分委屈我只是出門忘關電扇而已奶奶卻這麼凶我!我委屈地撲進了媽媽的懷抱,本想著媽媽會幫我說話誰知媽媽卻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知道嗎?電是生命的能源,工業的血液,城市的命脈。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愛惜電,電能是由一次能源發明出來的,發出一點電能需耗費成千上萬個能源,所以電來之不易,我們不僅要知道電的來之不易還要珍惜電以及我們所徉到的一切東西哦,要記住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是:節約是美德,浪費是犯罪!奶奶是在教育你要節約要做到遵守家風家訓!”

是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節約是美德,浪費是犯罪,這是我家的家風家訓!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樹立端正的家風,傳承優秀的家訓,弘揚民族文化,做優秀、健康、快樂的中國好少年!

體驗民族文化 篇6

國一作文 ,614字

人生,每時每刻都在體驗,但是是不是文化體驗,這需要有一雙文化的眼光。民族文化,是隱藏在中國古老的歷史中。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自然也有許多,但是否人人都能正確體驗文化,這不可得知。

暑假,我有幸來到蒙古族,而蒙古族的摔跤比賽,也讓我驚歎不已。比賽開始了,兩位長著膀子的重量級選手上場了,說這時遲那時快,這時,一位選手企圖將對手絆倒,但對手太重了,根本絆不倒,所以失敗了。過了一會兒,另一位選手也企圖將對手推倒,但對手底盤很穩,所以沒有推倒。20分鐘後,這場比賽以平局收場,不過,比賽中兩位選手的勇士精神,還是讓我驚歎不已。不一會兒,我也與一位同位的小女孩比賽。在比賽中,我發現蒙古族的小姑娘雖然看著個子小,但力量可真大。開賽10分鐘後,我便被蒙古族姑娘給絆倒在地,躺在地上望著天空的我想:中華民族文化真深遠!

還有一次,我有幸來到了藏族,見到了當地非常有名的酥油茶。

酥油茶,以酥油與奶茶混合製成的茶,在藏族人生活的地區,這種溫暖驅寒的茶極其重要。而在這次旅行中,我幸運的品嚐到了這樣的酥油茶,酥油茶入口清滑和溫暖。在這個寒冷的世界,酥油茶使我感覺到家的溫暖。

最後一次的民族體驗,我來到了蒙古族,體驗了他們的騎馬文化。在廣闊的大草原中,蒙古族人盡情地騎馬。而我也由族人騎著馬,帶著我走在廣闊的大草原中,我心想:遠離城市的喧鬧,這兒的民族文化很美麗!

體驗文化,是個不簡單的事,需以平靜的心態,眼光去體驗,成長,就是一場體驗。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風氣 篇7

高二作文 ,953字

楊絳說:“我們不斷地發明,不斷地實驗,我們由原始人的烹調漸漸開化,走入文明時代。”沒錯,科技發展,時代變遷,人類的文明愈來愈昌盛,但精神的文明愈來愈萎縮,究其根本,還是文化的缺失。

央視名嘴白巖鬆曾經有這麼一段評價:“中國很難出一個牛頓,因為即使蘋果砸到了我們頭上,也不會有人停下腳步去思考。”是啊,當今社會人們沉醉於紙醉金迷的喧囂,而拋棄了文化的修養與沉澱,他們的靈魂正是因為缺少文化的滋潤而變得乾澀、浮躁,自然也就不會有去思考的時間和想法。所以傳承中華文化,至關重要。

中華上下五千年,花鳥魚蟲、節日歡樂都凝聚在一件件古物上。你是否記得那天青色的煙雨,那江南秀麗的水天一色,那色白花青的錦鯉,唯有那青花瓷能承擔起這一切。於靈氣中出生,在烈火中鍛造,吟誦著歲月的詩歌,它是中華文化的凝結與見證。

王朝、傳奇將相終究逃不了一?g黃土的歸宿,唯有名篇不朽。翻開厚重的古典書籍,我們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個字寫出的《道德經》,句句短小,卻又飽含真理,孔子與弟子言行在《論語》的二十篇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短短八個字,體現出的卻是何等的重要。開啟《三國演義》,是劉,關,張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義氣;翻開《紅樓夢》,是林黛玉“紅藕香斷有誰憐"的惆悵;翻開《西遊記》是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唐僧的執著;"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司馬遷用《史記》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翻開唐詩,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懷念,是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放,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國憂民。字字珠璣,文化之風躍然紙上。

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上那些動人味蕾的美食,但我更欣賞其中一群平凡的人—麥客。這個職業就是割麥子,但他們也是不平凡的。因為他們是文化的傳承人。他們傳承的是一種精神,正如他們自己所說:“這個工作,累,效率也不高,畢竟是人收割,相比之下。機器的確快很多。但是我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種文化。它已經難捨難分。我們所期待的的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能將這份文化傳承下去,僅此而已。”簡單的話,樸實的語言,卻凝結了文化的精神。

我們頭頂著中華的天空,腳踩著中原的大地,呼吸著華夏森林的空氣,我們就應該傳承這一份文化,這一份輝煌的燦爛。

抵制毫無原則的利益最大化 篇8

國一作文 ,872字

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水平蒸蒸日上,在“最強大腦”節目中甚至推出了人腦VS電腦的比賽,比賽結果先不討論,人類與計算機達到一致的思考邏輯與方式真的好嗎?蘋果公司總裁庫裡表示擔憂,他害怕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

那麼人腦和電腦的區別在哪裡呢?電腦,絕對理性,執行的一切計劃都是它所計算的最佳方案。而人類,是感性的生物,有自己的價值觀與判斷方式。誠然,在學習計算機理性的處事方式時,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但一味理性,將會使我們失去一些人性中最重要的東西。美國的那條公路便是如此:筆直的公路只在一棵參天大樹面前拐了彎。如果只追求利益最大化,那麼這棵樹將會被砍倒,但設計師並沒有這麼做,並且這個“彎”贏得了過路人的一致好評,這就是我們不該失去的東西。

反觀中國,前幾年有一個熱議的話題:看到老人摔倒在地,你扶不扶?在幾十年前的中國,“扶老奶奶過馬路”此類的雷鋒精神似乎是炙手可熱的。但在現代生活中,“扶不扶”已經成為了大問題。如果問一下沉默的人,你為什麼不扶呢?他會說,“怕被訛詐,怕麻煩事兒。”於是你越發理性的大腦給出了利益最大化的結論:視而不見。這看上去像是一個冷漠無情的選項,但仔細分析一下,正是由於少數人毫無原則的利益最大化,導致社會上大多數人也開啟了“電腦模式”。前幾年著名的“棄嬰事件”便是例子,如果環衛工像前二十幾人一樣選擇“省事”,那麼這條年輕的生命將會消逝。這將是多麼的可怕!

如果每一位科學家都選擇“利益最大化”,那麼科技將停滯不前;如果政府選擇“利益最大化”,不扶持新興產業,那麼社會也將毫無生氣。雖然電腦的理性思考帶動人類發展,但毫無原則的利益最大化會使社會失去人性,直至體系崩潰。所以,作為每一個社會成員,我們應該抵制它,固守自己的價值觀和同情心。為這個“嚴冬”中的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宣揚“正能量”。

令我欣慰的是,不止我國近日出臺了幫助他人的保護法,世界上其他國際也做出了相應的措施,鼓勵人們幫助他人。人類將在絕對理性,相對感性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固然完美,但也要保持本我,人類才能健康發展,社會才能更加溫暖。

參觀達利集團,感受絲綢文化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372字

活動當天,我和媽媽準時抵達達利集團,在集合簽到後,走上樓梯來到了一個房間裡,在那裡我們觀看了企業宣傳片和《蠶的一生》紀錄片,提升了對絲綢從養蠶、吐絲、織繭到繅絲、紡織、印染、整燙完整生產鏈的初步認識。

看完短片後,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絲巾,我摸了摸,“哇!涼涼的、滑滑的……”帶到脖子上就更舒服了!”

接下來,老師帶我們參觀了樓下的絲稠製品,我來到一個展覽館,看見裡面有許多花紋的小布料和圖片,有古典、現代、甜美等各式各樣的風格。原來,這個地方是設計師用來設計服裝的,這些風格各異的小布料可以做成小衣服穿在娃娃身上當模特兒,體現布料的美感。我走下樓梯,又參觀了其他展覽館,這些展覽館裡面分別展出了各種絲綢製品,有不同顏色花紋的絲巾、枕頭、被子、領帶、衣服等,看起來可漂亮了!真想把它們帶回家!原來,蠶寶寶的絲可以做那麼多東西呀!真讓我大開眼界!

正在消逝的漢族文化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31字

眾所周知,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是漢族的生活區域。大家也知道,每個民族都有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為什麼很多少數民族的文化得以流傳,而現在漢族的傳統文化卻正在逐漸消逝呢?

這個問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下面我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聞和思考。

首先讓我們來對比兩幅圖畫,這是前些天我親眼目睹的圖畫。第一幅畫中,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處屋舍、小橋、流水、老樹、扁舟,柳樹的枝頭剛剛泛出嫩綠,畫上一群身著漢服的人神態各異,有的人正悠然的在地裡勞作,有的人正聚在一起對弈,有的人正在寫字畫畫,有的人邊走邊欣賞著身邊的風景,有人的三五成群的喝茶吟詩,有的人在互相行禮;而第二幅畫中,高樓大廈矗立在現代都市的每個地方,街上的人們行色匆匆,城市被緊張與匆忙籠罩著。

我們現在人們的處境就如第二幅圖畫,悠然自得的神態去哪兒了?飄香的茶哪兒去了?我們的漢服哪兒去了?不得不說,漢族的文化正從我們的視野與現實生活中漸漸淡去,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將它硬生生拽下來。但是,那股力量是什麼呢?是西方文化的侵入?還是人們對自身傳統文化漠視?

我想問的是:如果身為一個漢族人,我們連自己的傳統文化都不甚瞭解,就算了解了,也羞於去實踐、傳播,而是崇洋媚外,去追求西方潮流氣派的洋文化,那麼我的傳統文化考誰來傳播呢?這種現狀不值得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注意嗎?

身為漢族人的我們,是有責任重新振興漢族文化的,但是現代人太習慣西方的生活方式、快節奏的工作和學習,忙的忘記了漢族的歷史和傳統文化。我想,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它原有的歷史文化,就像一頂皇冠,失去了炫彩奪目的珠寶一樣,就不可能再閃光。

舉一個例子,就如我們漢族最基本的禮儀文化現在也得不到很好的傳承。就像尊祖敬老是我們漢族人最基本的禮儀,可是我們在家裡卻像個小皇帝一樣,讓家裡的長輩們伺服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我們漢族古俗,有尊師之禮、成人之禮、婚嫁之禮、揖讓之禮、迎客之禮、但現在這些禮儀都簡化甚至消逝了。而另一個漢族人的代表,漢族的特有服飾文化—漢服,在都市裡已經很難找到了,大家都穿著西裝和休閒的衣服穿梭於都市裡,偶爾在街頭零星的看到一個穿漢族衣服的女子和男子,大家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盯著他,要不就會覺得那人在拍戲或用英語問你是來自己日本還是韓國,這真是我們漢族人的悲哀啊。

再看看鄰國的日本和韓國,他們穿著和服和韓服走在街頭巷尾,或正式的場合下,沒有誰投以異樣的目光。要知道,他們現在穿的服裝正是我們漢族人在盛唐和明朝的衣服。我們的國家有56個民族,當55個民族穿上節日盛裝的時候,我們漢民族穿上的卻是西方人的衣服,穿的是西裝,請問,代表我們漢民族的衣服哪裡去?是不是已經消逝了呢?

面對正在消逝的漢族傳統文化,我在這裡這並不是想批評誰,我只想說,請保持我們漢族人良好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剔其糟粕,不要讓我們漢族先輩智慧的結晶在現代繁華的都市中逐漸沉沒和消逝。我們要一起努力,將漢民族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在21世紀裡綻放奪目的光芒。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篇11

議論文 ,857字

中華民族是一個屹立在東方強大的民族,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近現代更是蓬勃發展。當今世界,中國正起著巨大作用,但卻也面臨巨大危機。在今天,中國雖然在國際上起著重要作用,中國文化卻也遭到西方文化的重大沖擊。傳統文化的沒落,西方文化的盛行。這卻也不得不讓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華傳統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嗎?

1977年,盧溝橋事變以後,中華民族便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有多少革命先烈為了中華民族的傳承而犧牲,那些被人記住了的,那些沒被人記住的,數也數不清。今天的中國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然而在今天,多少人忘記了那段悲痛的歷史,忘記了今天的中國是無數先輩用生命換來的,如果,一個民族失去了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那麼這個民族也失去了戰鬥力,將會變的不堪一擊。在這個崇洋媚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守住底線,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繼承下去,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有著每一行的學問,這些學問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表現,不管哪一行,我們都應該很好的傳承下去,不要讓它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中國是禮儀之邦,禮貌是我們中國每個人都具有的美德,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民族精神,更表現出一個民族的凝聚力,當我們中華民族危難之時,無數熱血青年挺身而出救我中華民族於水火,他們代表的是民族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中華民族是一個團結的民族,在過去的歷史中我們共同抵抗外族侵略者,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會更加團結的生活在一起,中國由千萬個家庭組成,中國是千萬個小家的大家,既然是家人,我們更應該團結在一起互幫互助,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這個世界有很多好心人,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幫助過別人,他們不求回報,他們傳遞的是正能量,是民族精神。

在當今社會,中華文化雖遭到西方文化的衝擊,但卻依然默默地傳承。民族精神也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在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真的正在消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 篇12

國三作文 ,934字

正值出遊季節,我來到西安,感受歷史文化之美。

抵達西安,我乘車前往入住的酒店。即使被“關”在車裡,窗外的風景也彷彿敘述著歷史風雲。當然,還有那自我上車以來就喋喋不休的司機。外地來的吧?玩幾天啊?想好去哪兒了嗎?我跟你講,我們西安有……這種炮擊般的對話,使我不得不開始同他攀談起來,到最後甚至連他的住所都瞭解得一清二楚。

第二天,我見到了這次帶團的導遊。她生得肥胖,本地人,自稱自己有“唐朝遺風”。她講話時不需要擴音器便足以讓所有人清晰地聽到講解。旅途中,她與我們講解經過的名勝美景,原本她甕聲甕氣的聲音也變得單薄、變得沙啞起來,但卻也絲毫無法阻擋她情感的宣洩。到達目的地時,感覺自己彷彿被灌輸了西安千年的歷史。看到古木,想到不再是它的高大挺拔,而是歷經的歷史滄桑。那些陳述、傳播著西安歷史風韻的人們,或許就是西安的根吧。

來到秦兵馬俑,導遊姐姐暫時離開了我們,調來了一位年輕的講解員。她大學畢業不久,就毅然決然來到這裡研究秦兵馬俑的文化。通過這種講解的方式,不僅加深了她對兵馬俑文化的記憶,還能在遊客的疑問中反覆思索,得到新的認知。進入館內,除了黑壓壓的人群便是那古樸莊重的兵馬俑了。它們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土黃色的外殼沉積著千年的滄桑。筆直的身軀和那堅定的目光也在告訴人們曾經的輝煌。如果將它們放大幾倍,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精細的雕刻:裝甲的鱗片、手指的紋路還有栩栩如生的姿態,彰顯著古代技藝的精湛。在它們其中,也有停留或穿行著的“兵馬俑”們。佈滿灰塵的頭髮,被一層細沙覆蓋的鏡片、早已被泥土沾染的大衣,講解員激動地介紹著他們。這些人才是我們能親眼看到兵馬俑的功臣!由於出土的兵馬俑氧化速度快,土層不穩定,這些文物保護者們就需要不停地對其進行維護。他們來來回回在兵馬俑中穿梭,邁著同急救人員一樣緊張的步伐,搶救者這些“臨危”的病員。對他們而言,身上沾染的泥土就是病人的血跡。是的,他們是文化的先鋒,是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的根。

如果說,文化是當今社會的根基,那這些為文化而奉獻的人們,便是根上的每一根根鬚,每一個維持和參與其生命活動的細胞。

“傳統文化熱”中的冷思考 篇13

國三作文 ,1307字

最近,全國各地都掀起一股“傳統文化熱”。名人講《論語》心得,歷史劇熱播,各種所謂“私塾”此起彼伏,大型考試中傳統文化知識高頻出現……

可是,這種“傳統文化熱”真的能夠起到普及傳統文化的作用嗎?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在正確理解傳統文化的條件下,部分“傳統文化熱”的確有普及傳統文化的作用。自“十年文革”以來,全國在極長一段時間內,奉行“崇洋媚外”思想,試圖以西方文化填補國人的思想空白。可是,由於中西方價值觀及倫理觀的不同,西方文化很快在中國“架空”,成了一句毫無實際意義的口號。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人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狀況不斷改善的同時,開始對思想層次有了更深的追求。在這種社會需求不斷髮展的背景下,像易中天、于丹這樣的人物便應運而生。這些人的出現,讓國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傳統文化的普及和發展。這一點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在對普及傳統文化的錯誤理解下的“傳統文化熱”,不僅不能起到普及傳統文化的作用,有時還會適得其反,讓傳統文化的真面目愈加模糊。

有一次,我聽周圍的朋友們說,有位在“私塾”學習傳統文化的同學熟讀《孝經》、《大學》,已能達到倒背如流的境界。我聽後好奇地問:“那他一定在古文理解方面是個一等一的人才了吧?”那位朋友笑了笑,然後說了一句我到現在都會震驚不已的話。

他說,那名同學的“私塾”老師不要求理解,只要背過就行。

這個例項就反映了當今普及傳統文化的兩大問題:知識化和應試化。

由於當今校外普及傳統文化的渠道較少,所以普及傳統文化的希望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在校學生身上。許多學校便抓住這個時機,通過單方面灌輸古詩文等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這樣做在當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態勢下自然不能說是不對,但很多人——尤其是學生——忽略了一點:傳統文化不僅由知識構成,還蘊含著經過五千年文化積澱的哲理和代代相傳的教誨。諸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之類,怎麼可能僅僅通過書本來實現所謂的“普及”呢?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應該深深地植入進國民素質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個人,而不是僅僅坐在書桌前,嚷嚷幾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算了事。在當今社會中“扶不扶”問題比比皆是的背景下,我們怎能僅從試題方面斷定傳統文化真的被普及了呢?

傳統文化在民族復興之路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只有運用合適的方法,才能真正實現傳統文化的真正普及,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奠定堅實的基礎。我相信,當真正的傳統文化滲透到每個人心中時,東方雄獅的怒吼將響徹雲霄,東方巨龍將重新翱翔天際!

苗族文化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9字

苗族是一個古老而奇特的民族,但很多人對它都不太瞭解,現在就讓我帶你們走進這個民族吧!

苗族大約有900多萬人口,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河南、廣西等地。他們大都生活在大山裡,生活並不富裕,但在幾千年的演繹中,卻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

苗族人認為萬物有靈,所以他們擁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種原始的宗教信仰。

苗族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苗語。它又分三大方言,分別是湘西、黔東、川黔滇方言,其中川黔滇方言最為複雜,可以分成19種不同的方言。

苗族人不僅有著聰明才智,而且能歌善舞。苗族的“飛歌”高亢嘹亮,極富感染力。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銅鼓舞,其中以蘆笙舞最為普遍。蘆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陽節等節日及建房、豐收、迎親等喜慶的日子裡跳,舞姿多、重下肢變化。民間群眾性蘆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蘆笙領舞,其他人圍一圓圈踏樂而舞,場面壯觀,氣氛熱烈。競賽性的蘆笙舞一般在節日或集會上,由少數技巧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個人,動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臥、倒立等高難度動作,很受群眾歡迎。

苗族的飯食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則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裡面包著鮮肉或酸菜,味道非常鮮美。苗族人還愛吃酸辣味的食物,我們典型的食物有血灌腸、辣椒骨、苗鄉龜鳳湯、棉菜粑、蟲茶、搗魚、酸湯魚等。

這就是苗族,聽了我的介紹以後,你熟悉它了吧!

民族文化 篇15

高三作文 ,1562字

當韓國政府搶先為“端午節”申報了一項世界文化遺產的訊息傳出時,國人大為震驚。難道我們上千年的古書記載,民間傳說都是子虛烏有的嗎?悲哀的是,幾乎所有國民都以一種“韓國人,奪我中華文化瑰寶,卑鄙無恥”的激憤態度表示憤慨,卻只有屈指可數的人來追思根源。於是,在中國人對韓的一片謾罵,嗤之以鼻中,“漢字”被韓國申遺了,“中醫”被申遺了,“風水”被申遺了……好在長城、故宮是不動產,不然恐怕也早被申遺了。韓國人何以輕易奪取我民族文化,有人說是空穴來風,那也得先有“穴”啊,這個“穴”,就是中國人對民族文化的不重視,不發展。給民族文化套上了枷鎖,鎖上了桎梏。

我們的傳統民風民俗被套上了桎梏。自鴉片戰爭開啟中國大門後,國人開始看到異族文化的曙光,尤其是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的呼聲,胡適之的“全盤西化”主張更為荒謬,恐怕老祖宗聽了也會跳起來戳著柺杖,大罵“不孝子孫”了。“老規矩”是傳統民俗民風中的重要元素,“笑不露齒”,“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等規矩已被“讓人拘束,不個性”這樣高大上的理由掩飾得只剩一點點蒼白的光。這些規矩難道是憑空而來,胡亂編湊的嗎?絕非如此,這是老祖宗立下的傳統,是在生活中得出的教訓與總結,是我們中華兒女不可缺失的行為準則。將這些傳統文化搬出來晒晒絕不是封建思想在作祟,也絕非企圖復古,而是對民風民俗,對民族文化的解鎖和鬆綁。

在我們的國土上,到處充斥著外來文化,以至於封塵了本民族文化。小孩子才咿呀學語,已被父母送去學英語了;聖誕節,情人節每每張燈結綵,大肆慶祝,端午節卻鮮見賽龍舟,重陽佳節登高插茱萸更是無處可尋;青少年們熱捧《星你》,《太陽的後裔》,迷戀韓國長腿歐巴,大讚韓國文化……沉澱了數千年的民族文化,卻只需用幾十年來抹殺中國人民的血液似乎充斥了太多的雜質,不復澄澈,不復純粹。

文學上的桎梏更為沉重,我們的文化瑰寶??詩詞,將所有愛恨,悲喜濃縮為寥寥數語。卻能對映作者的情感,歷史的程序。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可只能卻步我們的現代生活。《三字經》、《春秋》被購回,包裝精美,卻只是擺上書架,冠冕堂皇;“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古語無所實踐,說出“身無彩蝶雙飛翼”,能夠對出“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少之又少;諺語,詩句一問三不知卻能侃侃而談rap、搖滾……一個民族倘若推崇異族文化,而給本民族文化以桎梏,就是遺失了文化自信,從而導致整個民族自信的缺失。

誰給民族文化以桎梏?是我們國人,是我們的“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是我們對民族文化的“集體健忘”!

若不開啟桎梏,國人再無勇氣喊出“我是炎黃子孫!”的豪邁宣言。

若不開啟桎梏,我們的子孫將會寫出《韓國的端午節》這樣荒誕無稽,讓人心酸的文章。

若不開啟桎梏,我們免不了“文化自卑”、民族自卑……

給民族文化鬆鬆綁,讓“西化”、“歐化”降降溫,破開民族文化的桎梏,文化終會還原純淨本色。

東西文化的碰撞 篇16

高二作文 ,930字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既保守固執又精明能幹,而西方人則是比較自由民主,做事規矩,追求紳士風度和誠信。兩種來自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總會發生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這在看完《東方文化西方語》後感受就更加明確了。

比如,談到“海外華人圈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在國外要過三關,即語言關、金錢關、心理關。不過以我在海外的觀察與經歷,我覺得華人們還要過‘小人關’。”這個“小人關”指的是中國人在國外生活時,老想著在各種管理和制度中找出可以佔便宜的漏洞來減輕高昂的服務費用。這種行為自然是不被提倡甚至是違法的。但做這些事的中國人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想著自己應該不會被抓到,而且這也是沒有誠信的表現,是對自己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在國外,誠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德。一個員工可能會因為就撒了一次謊而很難再找到工作或終生失業。高中生可能因為考試作弊而不被任何大學錄取。更何況是不排隊、坐車不買票甚至是逃稅這種事?

“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這應該是許多國人心中的觀念,出國後也屢試屢爽,頻頻觸犯法規法律。我們身邊也是常有“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的情況出現。如規定學生晚自習期間不能去洗手間,有些同學就想出“我去喝水的時候順便去上洗手間”的藉口;上課不許吃零食,有些同學就用嘴叼著牛奶一直喝個不停。老師看了提醒他,他就說“規定上課不許吃零食,又沒說上課不許喝牛奶”。在這種小事上都喜歡找漏洞去鑽,更別提那些可以“省錢”的“坐車不買票”“逃稅”等事情。中國人的精明能幹都用在瞭如何讓自己付出很少卻能享受成倍好處上。殊不知有辛苦汗水的勞動成果才是最受用最踏實的,靠正確途徑得來的東西才最受享用的。

外國人看到我們國人的這些海外行為,即使我們的國民GDP再高,生產總值再大,進出口量再多,終究還是不會從心裡承認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強國。出國在外,我們已經勢單力薄,更要遵守國外的制度和管理規則。出國留學,入鄉隨俗是最好的生存方法。學習國外人的禮貌誠信、遵紀守法,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環境,儘早度過“小人關”。而不是屢次違反法律,還被驅逐出境,搞得金錢事業兩頭空。

最後我認為:精明能幹是好事,國外生活要自律;學習當地各法律,適應民族好文化;樹立中國好榜樣,民族強大遲早的事。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 篇17

尋訪膠東紅色足跡徵文 ,1358字

戰爭,自古以來伴隨著硝煙、炮火與人員傷亡。1937年,全國人民抗日戰爭在東北打響,緊接著,在1946年,全國人民解放戰爭馬不停蹄地趕來。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誌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中國人民取得大團結!14年的烽火,14年的殺戮,讓多少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所以,我們要勿忘國恥,重走膠東紅色之路,傳承膠東紅色文化,讓血一樣的紅色,永駐我們心間。

日出東方,海面旖旎。

膠東,奏出了一曲波瀾壯闊的紅色史歌!

幾天前,我去了雷神廟戰鬥遺址,這裡打響了膠東戰爭的第一槍。這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四合院,屋簷的瓦片被風雨的侵蝕,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模樣,它顯得舊舊的,老老的,很不起眼,但在人們心中,他散發著紅色的光輝,他戴著金色的光環,他在和平的大地上,發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黑夜,帶來了天明。我邁過高高的門檻,踏著陳舊的水泥地面,走進了廟內。雷神廟戰鬥遺址真的很小,不像其他紀念館那樣巨集偉,青磚白瓦,普普通通。幾棟小屋子就那樣簡單的立在那裡,可能在以前,還會冒出縷縷炊煙吧。但是,炊煙變成了硝煙。誰也不會想到,在幾十年以前,這裡曾面對著槍林彈雨,這裡曾經血流成河。“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了牟平城。為了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員理琪率三軍一大隊一舉解放了牟平城。戰後,部隊向南轉移,理琪等領導同志在城南雷神廟開會。中午,從煙臺趕來的日軍海軍陸戰隊百餘人包圍了雷神廟。我三軍幹部戰士二十餘人堅守廟舍,頑強地抵抗著數倍於己的日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戰鬥中,理琪同志不幸英勇犧牲,年僅30歲;很多同志光榮負傷。現存東廂外窗上的一塊麵積僅0.8平方米的鐵皮雨搭板,上面密佈著138個彈孔,廟內現存的石碑、石礎上,也是彈痕累累。雷神廟戰鬥點燃了膠東抗日的烽火,打響了膠東抗戰的第一槍。我走近石碑,隔著透明的玻璃板,觸控著那些彈孔,感受指尖傳來的冰涼。都說十指連心,然而此刻我的心中,充滿著一種沉痛。那是一種力量,壓得我喘不過氣。我緩緩蹲下,看著地上新長出來的小草,綠油油的,越發的可愛,它們是被烈士們用鮮血澆灌的,我彷彿已經看到:負傷的理琪同志倒在血泊裡,腹部已被子彈穿透,鮮血涓涓地流出,連腸子都透了出來,他用一隻已被鮮血染紅的手捂著腹部,另一隻蒼白的手,顫顫巍巍的舉了起來,好幾次槍都差點掉下去,他把全身最後一絲力量集中到手腕,眼球突出,牙齒緊咬,身體微微弓在一起,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發出了最後一顆子彈。“嘭”這顆子彈帶著理琪同志最後的願望,結束了一位日寇的生命,理琪同志也終於安然的倒在了血泊中。空氣中瀰漫著腥甜的氣息,嘹亮的蟬鳴像是英雄們戰勝的號角,又像哀悼烈士的低鳴。我不禁仰望天空,用手撫摸著殘破的牆壁,喃喃道:“理琪同志,你的願望一定是希望中國和平,繁榮富強,你看,現在已經實現了,祝你安息。”

腦海裡還像過電影一般回想著戰鬥的場面,我的心情十分低沉,重新凝望膠東這片大地,竟是被鮮血染紅的。

紅色蔓延,精神不滅!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膠東紅色文化,是我們青少年應當做的。我們應該將這些閃閃發光的紅星,傳揚更遠!我們應該將這些永不磨滅的精神,發揚光大!時間的年輪還在慢慢擴大,歷史他安靜的呆在那裡,無聲無息。他用無言的方式,敲響我們心中的警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感受春節民俗文化 篇18

國二作文 ,611字

春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人們新的一年的生活的開始。在這期間裡,全家老少都一起“迎新春,除舊歲”,我們家也不例外。

除夕那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我早早地把寫好的春聯準備好,就等著爺爺的膠水了。對於貼春聯,我可是個行家,家裡春聯每年都是我貼的。而且不只是春聯,還有那個大大的“福”

字。這“福”字必須要倒貼,寓意是“福”到了的意思,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福氣滿滿。

接下來的一下午,可都是大人們的活兒啦,那就是包餃子。這個活兒看起來容易,學起來可就難多了。這不,這次我也想試試。

首先,把餡鋪在麵皮兒上,再把麵皮兒捏起來,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我照著“口訣”捏了幾個餃子,造型上都挺美觀的,可實際上卻不怎麼樣。可能是沒捏緊的緣故吧,我包的那幾個餃子一到鍋裡就全露餡了,無奈的我啊,只能吃著麵皮喝湯了。

其實除夕的高潮啊是在晚上。我們早早地吃完餃子便下樓放鞭炮了。膽大點兒的毛頭小子就放“炮仗”,女孩子則放煙花之類的。當鞭炮聲響起來時,才發覺有了濃濃的年味,這才是春節的開始。

除夕後一天就是大年初一,是晚輩給老輩拜年的時候,這一天必須說吉祥的話,寓示著這一年吉祥如意。雖然年輕人不計較什麼,但是還是要給爺爺奶奶拜年。穿上新衣服,腦袋裡蒐羅著各種吉祥話,可無非就是那套“萬事如意,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的,只是老人們聽著高興,做晚輩的也跟著高興。就這一句話,結束了大年初一,跑斷了腳後跟,也磨破了嘴皮子。

傳承中華之美,飽含文化之韻 篇19

國二作文 ,975字

春節是中國人眼中最重要的節日,它在人們的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春節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為它的存在既代表了人民美好的社會願望,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現象,同時也折射出中華文化的魅影。

最具文化底蘊的,當然要數“對聯”和“福”字。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通俗性和高雅性相容,雅俗共賞。這種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深深地吸引著我。“福”字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也有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同時,“對聯”和“福”字也展示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一橫一瞥,一點一捺,寥寥幾筆卻有無限氣概和感慨,讓我讚歎不已。

接下來,就是我們盼望已久的除夕,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大年三十”,是一家人相聚日子。這一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格外高興。當然,這一天也有三個最為重要的習俗,便是“祭祖”、“吃年夜飯”、“守歲”。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非“魚”莫屬,它取“年年有餘”的吉慶寓意。其次,加上春節聯歡晚會這一盛大節目的襯托,顯得更加吉慶歡樂。最後,人們還要守歲。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佈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收穫頗豐。煙花滿天飛,點綴的夜幕絢爛多姿,每個人都靜靜欣賞煙花上升的精彩和綻放的美麗,隨著煙花的升空,默默祝願……

年初一,一定是春節中最溫馨的一天。這一天,每個人都要走街串巷,給親朋好友帶去問候和祝福,也就是俗稱的“拜年”。“拜年”是春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想,這一天也是小孩子們的最愛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小孩子們可以收到大人的“紅包”,即“壓歲錢”。這裡面不僅有錢,更有大人們對孩子們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願。時間帶走的是嬌豔的外表,留下的卻是經久瀰漫的醇香!春節正是如此,幾千年的歷史,造就了它的輝煌,造就了它無法撼動的地位。我們愛春節,更愛創造它的傳統和文化!

特殊的瑰寶——春節文化 篇20

國二作文 ,688字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習俗文化一直流傳至今,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特殊的瑰寶—春節文化。

春節在臘月初八便拉開了帷幕。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泡臘八蒜,都做臘八粥。臘八蒜到了年底就被醋泡得發青了,蒜中夾帶醋的酸味,醋中又充滿蒜的辣,使人胃口大開。

臘八粥就更絕了,人們將新收穫的大豆、桂圓、大米、小米等五穀雜糧混在一起,加以熬煮,那滋味真是“此粥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嘗!”現在,我的舌尖彷彿依舊殘留著臘八粥淡淡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臘八過後,人們又陷入了忙碌中。家家戶戶都趕辦年貨,什麼瓜果蔬菜,雞鴨魚肉等物品全都往籃子裡放。超市裡,大集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們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望著海一般的人群,我不由感慨:年近了!

二十三,過小年,憋了一年,人們終於放鬆下來,掛上火紅的燈籠,點著絢麗的煙花,爆竹也趕來湊熱鬧,開心得敞開了肚皮。人們歡聲笑語,沉浸在歡樂中。

二十三後,人們打掃屋子,閒逛,以迎接新一一年的到來。

經過短暫的安靜後,大年三十來臨了。大街小巷上,街頭巷尾旁到處瀰漫著餃子的香味,燈透過紅色的燈籠罩篩下了一束束紅光,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這一晚,是要守歲的,無論大人小孩都圍坐在電視機旁,一邊看文藝演出,一邊聊家常,其樂融融……

初一可是一個好日子。人人都穿上新衣服,出門給人家拜年。大街上或三五成群,或兩人相伴,熙熙攘攘,車水馬龍。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新年好!”

初二到初五,人們會走一些比較遠的親戚,彼此之間談一談一年來的收穫,說一說新一年的計劃,趣味無窮……

初五以後,人們陸續開始上班,新年就這樣在起早貪黑的工作中拉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