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斷了那根線——讀《傅雷家書》有感相關作文20篇

別斷了那根線——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

讀後感 ,1115字

讀傅雷先生給孩子的信,眼前總是浮現起那沉默堅實的背影,那信中的叮嚀,是那樣的親切,或許天下父母都是如此吧。

我想傅先生對於孩子而言,是慈父,不住地牽掛;是嚴師,不倦地教誨;是益友,不時地交流著。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密切地關注者,卻又懂得要放手。在這一收一放之間,那一封封家信,變成了孩子和父親聯絡的那根線。

想當初,意氣風發的孩子離開父母,隻身前往異地求學。最初那幾天傅雷先生精神波動很大,不時回想起孩子幼時的情景,又快樂有惆悵,在信中更是寫出了“我從來沒有愛你像現在這樣愛的深切,而正在這愛得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如此深情的話語。其對孩子濃濃的愛可見一斑。

而在孩子學習上,他卻是一點也不含糊。要求孩子將計劃詳細地寫出來,直截了當地指出孩子的問題,與老師直接溝通。在孩子面臨抉擇不知如何是好時,他也為孩子理智地分析,提供參考。在傅聰海外求學的時光裡,傅雷用一封封信,教育培養著孩子。

傅雷先生曾說“我想時時刻刻,隨時給你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他確實做到了,在他的注視下,孩子認清了自己的信念,順利地揚起了人生的帆,向著未來啟航。

父子之間分離的漫漫十多年,就靠這高精尖張張浸滿愛的紙頁,像一根線一樣,連綴起來,不論孩子身在何處,拉一拉線,便知對方怎末樣,彷彿從未分離。

在家信中,傅雷先生的一段話令我沉思,“我們做父母的,為了兒女,不怕艱苦,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希望你也能多告訴我們,你的憂,你的樂,就是我們的,讓我們永遠連線在一起。我們雖然年紀會老,可是不甘落後,永遠也想追隨在你們後面。”

每當我讀著這段話時,總感覺有個東西在叩擊著心底的門。最近幾年,我朝著自以為好的方向趕路,對於父母的話也只是聽聽,從不把自己內心的快樂或悲哀告訴任何人,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獨自捉摸著。快樂自己體會,悲傷也一人承擔,以自我為圓心畫一個界限,與他人在心靈上隔絕。但這樣真的很累,高興之後便覺得索然無味,憂鬱的時候便不知是痛心還是茫然。

一段話點醒了一直彷徨無措的心,重新連線起那根線,才感覺到我不是獨自一人,父母一直在背後支援著我,緊緊跟隨,一步不落,關注著我在成長路上跌跌撞撞的身影,不曾遠離。我曾苦苦追尋的良師、知己,到頭來教給我最多最細緻最全面最細緻的人,真正瞭解我,關心我,一心只為我著想的人,就是曾被我拒於千里之外的父母。

那根線,一頭連著我,一頭連著父母,用同樣的血和深切的情組成,無論在何處,都能感受到一種令人升起鬥志的力量。

可千萬別斷了那根線,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別忘了告知父母,牽起手,無畏地走向未知的未來……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

讀後感 ,1368字

家書是什麼?字典的解釋很簡短:“家庭成員寫的書信。”但是透過一封封傅雷的家書,我卻看到了蘊含其中的無限親情。

書中的父子,就像兩個朋友一樣,通過書信的方式互相切磋自己對藝術的見解。信中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的噓問和關心。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訊訓練你的—不單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短短的四句話,就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六月,累計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從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到藝術,字裡行間,無不充滿著父親教子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書的內涵,需要我更用心,用心去感受,去貼近一顆繪滿了絢麗色彩但依舊渴望畫筆的心,去感受一個父親的諄諄教誨和無微不至的愛。

人的生命總是侷限的,漫漫長路終有盡頭。然而教育和藝術卻是無窮無盡的,能量和智慧需要不斷地為下一代灌輸,才能讓其延續。作為一名嚴謹的學者,傅雷先生對於傅聰的愛總是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沒有任何的溺愛和嬌寵。但對兒子的思念和愛卻是壓抑不住的,它總是隨著筆尖在不經意間流瀉出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裡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後,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待!……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當然,那是要靠你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孩子行走在路上,父母就是引路人,帶領著孩子往著正確的方向行進;孩子揚帆遠航,父母就是燈塔,讓孩子的前方充滿光明;孩子在迷茫的深山中探險,父母就是指南針,為孩子指明一條智慧的路。父親的話語通過書信傳來,如精神養料一般,使傅雷在海外依舊感受得到父親對自己的殷切期盼和教導鞭策。這些正是他努力面對生活中困境的勇氣和力量來源。他學會了在面對挫折時,敢於正視現實,變得越來越堅強。同時明白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意氣用事都是不對的,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理智分析,徹底感悟。

傅聰動身赴波留學後,母親在給他的回信中這樣寫道:“你臨走前七日發的信,到十日下午才收到,那幾天我們左等右等老不見你來信,焦急萬分,究竟怎麼回事?走了沒有?終於信來了,一塊石頭落了地。原來你是一個人走的,旅途的寂寞,這種滋味我也想象得出來。”相隔千里的他們,思念依舊牢牢地懸著不肯落下。此時,也只有母親才能夠補償父親角色裡所缺失的溫暖的顏色。但不論如何,父母都永遠是堅實的岸,始終用平靜的懷抱,等待著歸航的船。

書信彷彿是一座無形的橋樑,建立在傅聰與家人之間,讓傅聰時時刻刻銘記著父親的教誨,永不忘懷祖國的恩情。

家書是什麼?是愛的傳遞,心的溝通。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不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更是向兒子吐露的瑣碎的愛。翻動著書本,我的心也漸漸被暖流灌注。

深沉的愛——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3

讀後感 ,1100字

世間萬物皆有愛,男女之間的山盟海誓充滿了愛;師生之間的諄諄教導充滿了愛。讀了《傅雷家書》,更是知道父子之間一封簡單的信,也充滿了愛。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普通的家書,大多數都是聊家長裡短,加上一些普通的問候以及囑咐。《傅雷家書》不同於別的家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思念之情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高尚情操,教育兒子先做人,後成“家”。正因為如此,《傅雷家書》才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藝術學徒的修養讀物。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嚴肅深沉而博大精深;母愛如水,溫柔細膩而偉大無私。傅雷夫婦對他們的兒子不正是如此嗎?傅雷對兒子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因材施教的教育,都是出自他對兒子的愛。收起溫情脈脈,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這也完全是出自於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其實,在這個嚴厲的父親背後,也有一顆柔軟的心。在一九五四年,傅聰參加鋼琴比賽並留學波蘭,全家人在火車站送他的時候,他那無情的外表才被掀開。他在信中這樣講到:“昨天一夜我們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今天睡午覺,剛剛蒙朧闔眼,又是心驚肉跳的醒了。昨夜月臺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嚐到了,胸口抽搐,胃裡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可見,他的心裡是多麼想念不捨他的兒子啊!愛子心切,並在信中自責,後悔:“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一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們的種種行為都是出自對孩子的愛。

這個暑假,我獨自一人去上海更加明白了這種掩藏的父愛。臨行前,母親執意要送我去機場,父親卻不同意,大聲說“她都這麼大了,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一開始,我對父親生氣,認為他不關心我,在公交車上默默流淚。到了機場,我接到的第一個電話就是爸爸打來的。他斷斷續續地問:“怎麼樣?到了嗎?路上順利吧?拿身份證去領登機牌過安檢知道了嗎?上了飛機在打個電話回來,到了那邊也打個電話。”我這才明白,他不是不擔心我的安危,而是讓我真正獨立起來。這一刻,信中的情景彷彿就在我身上發生了,我也更能體會到傅雷對兒子的愛。在上海的這些天,爸爸每天都給我打電話,就像傅雷給兒子寫信一樣,儘管每次通話時間不長,通話內容不多,但我都能體會到隱藏在其中的父愛。

戀人的愛,轟轟烈烈;師友的愛,平凡堅固;父子的愛,樸實深沉。不要因為父親嚴厲的管教而認為他不愛你,他做任何事都是愛你的,哪怕只是給你寫一封簡單的信。

書寫真情——淺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4

讀後感 ,888字

疲睏的眼光從書本的190頁上脫離,合上雙瞼,此時,我的內心波翻浪湧。端起桌角的綠茶,輕泯間無意發現,杯中綠茶折射出一位盡職的為人父親的形象。

一場道別儀式在1954年謝了幕,傅聰同志出國求學。從此,無盡的思念寫在父母的皺紋上。的確,疇昔的笑語,現在已成為回憶,所以,只有讓紙張和筆削去天涯對海角的牽掛。

在與兒子分別的這二十幾載春秋中,父親對自己過去的過錯進行檢討,對初出茅廬的兒子生活的囑咐,對兒子道德品質的教育,與兒子藝術的交流及母親對

兒子的牽腸掛肚,都只有漫天紛飛的家書才足以言盡。父母對兒子來信的盼望,使得沒有一次來信讓他們感到意外,有的也只是差點若狂的欣喜,甚至信中“親愛的爸爸媽媽”這簡單通俗的七個字也能讓他們對眸而笑,畢竟,他們慾望的極限只停留在“平安”這道坎。

父子二人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藝術研究上的知音,父親以自己資深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著萬里之外兒子的心跳,預想著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送著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而母親的舐犢之情借風傳遞到兒子耳畔引起兒子思鄉的迴應。

家書的文字質樸,如山間潺潺的清泉,碧空舒捲的白雲,父愛從家書中與兒子論說藝術,激發兒子的感情,訓練兒子的文筆與思想,要他做一面忠實的“鏡子”從中體現出來,目的就是希望兒子能成長,報效祖國。終於,兒子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思想上也成熟了許多,也只有懂事的孩子才懂得將家書收藏起來,然而,在兒子終於有所成就的時候,傅雷卻還來不及享福清閒,就擺脫了黑暗的束縛,到天堂享福去了。

迂闊的草原上,一隻風箏起飛了,他在天空自由地翱翔,但是,他累的時候,不能放棄,他飛高的時候,不能驕傲,他掉下來的時候不能頹廢,他成功的時候還得執著追求……因為他的線被牽在一個人的手中。

確實,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汙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一個為兒子嘔心瀝血,辛苦付出的父親,你一定有與之對話的慾望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5

讀後感 ,908字

正式成為九年級學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內,我覺得使我收益最大的還是學習了《傅雷家書》這篇課文。傅雷不僅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知己朋友,這讓我對他的兒子能有一位這樣的好父親而羨慕不已。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這段富有哲理的話告訴了我: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一切。聯想到我自身的情況,我不禁有些慚愧,每當考試的前幾夜,我都緊張得睡不著覺,雖然我努力告訴自己要平靜,要放得開,試圖去入睡,可每次都失敗了。儘管我不斷地告訴自己:考試一定要認真,仔細,可等到考試時,我卻不能夠集中精力去答題。一方面因為我沒休息好;一方面由於我總想著考試的結果。這樣,最終導致了考試結果的不理想。這個問題很令我頭痛,更令我擔心明年的中考會不會也遇到這樣的情況。

正當我擔憂時,我又看到了傅雷在信中寫的另一句話:“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晒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從中,我懂得了:人要懂得調控自己的情緒。不由地,我想起了今年我市的文科狀元—以607分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的秦婷婷曾說過的一段話:“我從來都不表現出大喜或大悲,不論每次考試成績如何,我都像諸葛亮那樣穩重,對什麼事自己都有底一樣……我每次放假期間是從來不拿筆的。還有就是每次考試前後,我都不再盯著課本,而是做一做別的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段話如同傅雷的經典語句一樣使我深受鼓舞,我知道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有處世不驚的態度。

傅雷在家書中也曾要求兒子要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保持對藝術不懈追求和對生活的“赤子之心”。我的爸爸媽媽也常教育我:一定要對生活保持熱情,對學習保持激情。在教育孩子處世的態度上,傅雷與我的父母持同一觀點,這一點也正是我現在所努力追求的。

我想,如果今後我真的能擁有一種像《傅雷家書》中所說的處世態度,做一個處世不驚,懂得調節心態的積極的人,一個笑傲江湖的“俠客”,那麼這篇課文我才沒有白讀。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6

讀後感 ,467字

皎潔的月亮探出了頭,正在嬉戲的孩童意猶未盡地被父母帶回了家,我也合上了《傅雷家書》,眼前浮現的是傅雷言傳身教、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的模樣。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兩個兒子的家書摘編,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

字裡行間無不體現傅雷對兒子無限的愛,但這種愛不是溺愛,傅雷是言傳身教的。就是這種教育之道,培養了著名鋼琴大師—傅聰。

無獨有偶,同樣是嬉戲的孩童,一位七歲的小男孩因為騎車速度太快而碰倒一位小弟弟,所幸沒受什麼傷。一般,家長會以孩子太小不懂事理由解決問題,但這位男孩的媽媽並沒有打算那麼做。她也沒有打罵孩子,而是告訴孩子他的錯誤,讓他手寫六份夾雜著拼音的道歉書—對不qi,今天我zhuangshang一位弟弟……,在全小區張貼尋找被撞的孩子,最終成功找到並登門道歉。

你難道說這位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嗎?不,不是!相反這位母親就是愛,才讓兒子寫道歉信,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言傳身教的告訴兒子發了錯就要勇於承擔。

傅雷言傳身教的教育方法,正是我們當下父母所要學習的正確的教育之道!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7

讀後感 ,1288字

有人說,親情是這世間最永恆的東西。親情之花是最美的四季常開的植物,親情之蝶是最燦爛的日日飛舞的動物。

很小的時候,我搞不明白什麼是親情,於是抬頭,問母親。現在才知道,母親那眼睛裡閃著光的花蝶,就是親情。直至讀完《傅雷家書》,我才懂得親情無處不在,從眸子到紙間;親情幻化多變,從花蝶到筆尖。

《傅雷家書》主要記錄了傅雷父子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的來往通訊。這十二年裡,傅聰在外國學習鋼琴,傅雷與兒子共通訊數百封之多。

從表面上看,很多信字裡行間透著一股專業術語的味道,有關於鋼琴老師的評價,關於藝術的言論……似乎極其難懂。但細讀一遍,又能感到信中洋溢著濃淡適宜、愛意真摯的情愫。這情愫就是父母早起為你做飯時的愛,是為你放棄休息的愛,是千里伴行與你同行的愛。這些言論對傅聰來說是寶貴的提醒。同樣,父母為我們做的點點滴滴,也是應該珍愛一生的東西。

通讀本書,我們還發現,平日裡很嚴厲的傅雷,於信中卻全是父愛。他在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九日的一封信中寫道:“十七天不接來信,有點著急,不知身體怎麼樣?”這是極真實的,從古至今,再嚴厲的父母或再粗心的父母在十七天沒有孩子來信的情況下,定是如此焦慮的。但這句句子的情感編織得又無限細膩,將焦慮託付給了時間,就如每一個擔心孩子又不願孩子愧疚的父母般細心。因為這些家書不是為了發表而寫,這裡的每一個字都是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幻化出來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最鮮活的親情。

父親母親,亦友亦師。傅雷先生用事件去警示兒子,給他傳達家鄉的訊息,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愛。我相信,傅聰能感受到的,不只是嘮叨說教,還有放手選擇,這與他未來的成功息息相關。有人說,傅聰是天縱之才。但我認為,這與傅雷夫婦的教育關係匪淺。對他來說,父母一定不只是父母,還是師、是友。父親不隱瞞地表達感情,兒子不敷衍地接受感情,這應是世間最深的情感了吧?

第五季《爸爸去哪兒》,小小春對父親說的願望讓我一度淚目—我想跟你做好朋友。在孩子眼中,父母是一個親切又完美的人。且拋開是否存在劇本的可能,至少,我從小小春的眼睛裡看到了這一點。這種眼神是孩子專有的,是對著父母由心而發的。任何一個成人都不會輕易選擇與對方交心做知己,可孩子不一樣,因為他們心中,父母高於老師,親於朋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一些與父母溝通上的問題。有時甚至會煩躁,會哭鬧。其實與父母相處很簡單,把他們與自己的角色互換,想一想他們如何為我著想,換位思考就會順利很多。《傅雷家書》中,傅雷父子也有很多的煩惱,但通過思考都得以解決。

亦友亦師亦親,亦深情,父母是值得你一生深情的人。在《傅雷家書》的每一封信中,你都可以發現,每個字裡都有深情。因為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山盟海誓,所以更質樸,更深沉。書中的每句句子都隱藏了父母的希望與提示。因為沒有指手畫腳,規定東西,所以更深邃,更珍貴。父子之間,不論親情論友情,不論友情論恩情,不管論何情,都至深、至愛。

不是親人之情必言親情,兩者含義不同,情感也不同。親人情,亦友亦師亦親,亦深情。這不是一星單薄的苗,而是一簇溫暖的焰。

亦友亦師,亦深情。這是人世間最暖的情。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8

讀後感 ,550字

我酷愛讀書,不管是小說、散文還是隨筆,我都能讀得津津有味。甚至是冗長的詩歌,我也能欣賞一二。可我唯獨不喜歡讀書信,可能是因為偏見,我認為它實在是瑣碎。

這兩年聽過無數人推薦我讀《傅雷家書》,我亦是一一敷衍過去。現在必須得讀了,我才滿不情願地買了一本。可讀完後,我卻被一股暖流所包裹,如在寒冷的冬天飲下一杯熱水,心中之暖久久不退。這時我才知道當時的偏見有多嚴重。

傅雷是翻譯家,我曾在圖書館看過他譯的《約翰?克里斯多夫》,在印象裡他是個嚴肅的人,但通過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他的另一面,作為父親的對於子女的愛的一面。他教導孩子要熱愛中華文明,要以作國家之棟樑為己任,報效祖國,努力奮鬥。這些書信中的話語和期望,在出版之後,就不僅僅是對傅雷子女的期望,更是對現在的青少年的期望。

《傅雷家書》可以說不僅僅是“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有助於我們瞭解那時的歷史。透過《傅雷家書》,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記憶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它好似一扇開啟的窗,讓窗後原本朦朧的景象清晰起來。

不僅如此,在《傅雷家書》中的一封封書信中,我們更可以領悟到很多的人生哲理、處世之道。傅雷本人向來以剛硬不屈出名,他為人坦蕩,稟性剛毅,並具有堅強的意志。而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的這種精神。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9

讀後感 ,524字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雷

無數飛揚的紙書隨著西北而來的寒風逐次到達。父性才真正覺醒,一月十九日,傅雷提筆,悔恨地,卻又溫暖的寫下了第一封家書。

每一封家書,幾乎無不貫穿著感性與理性。感性是言語間便透露出來的,父母對孩子的愛;理性,則是傅雷時不時便提到的藝術自身,以及每一個字都值得推敲的哲理。在這些紙張中,他們有悲傷,有煩惱,有掛念,也有欣喜和激動。有時他所發表的理論觀點與我不盡相同,我也會情不自禁的勾畫,寫下屬於我的觀點。

在這些家書裡。他是活的,一個真實,活生生的人物。儘管沒有實體,但無形間卻承載著靈魂於其中,沒有一些作家所謂的“偶像光環”。他如一個赤子,剛剛降臨人間,對任何事物都有他眼中自己的獨特風景,並會毫不猶豫的展現出來。

什麼是藝術?又何為信仰?如何看待過去與錯誤?為人處世應狂傲還是隱忍?他赤裸裸地說了出來,不帶任何裝飾。

在持續十二年的家書中,他曾說:“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孤獨了,內心寧靜了,才會認識自己,才會在心目靈中創造一個世界,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而他不正是在引導孩子,引導我們,寫下自己的觀點,創造自己的世界嗎?

我們天生即赤子,身為赤子的他,用這本書給我們百年孤獨。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0

讀後感 ,660字

一封封家書是連線起遊子與父母的橋樑。一句問候,一句關心,看到了他熟悉的字跡,心裡的那塊石頭就緩緩落下了。

曾幾何時,是那樣的盼望著信箱裡的新的信件,包裹—渴望、擔憂,思慮,帶著幾分期許—想收到他的回信,哪怕只是一句“我很好”。

哪一位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離開她的身旁,走到異國他鄉,獨自一人奔波呢?就像園丁以血淚澆灌的花果,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那割捨不得的情緒呢?傅雷夫婦的心中也有同樣的不捨,徹夜的不眠,哭腫的雙眼,無盡的思念正如涓涓的溪流,幽深的潭水一樣,一樣長,一樣深。也許他們會懷念傅聰的孩提時代吧。呀呀學語到姍姍學步,小手撥開了他們心中的那扇大門。愛便從此一股腦地傾瀉在聰的身上。

“努力加餐飯!”“注意身體!”“別累著!”這大概是朱梅馥家書裡最多的話吧。母親日常的碎碎念總也總是縈繞在耳畔。即便接下來要忙於學習了,當看到旁邊的一杯熱騰騰的牛奶,總會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然後一口,“咕咚咕咚”的喝下去。“嘭”的一聲,敲一下桌子再放好。好讓門外的母親甜了眼灣。

父親的角色向來都是很嚴肅,學業上,做人上,都是孩子的引路人。每一次提筆寫家書時,內心就如波濤洶湧的大海,滔滔不絕的江河,但落在了紙上,一江春水緩緩流出。討論源遠流長的古典詩詞,欣賞悠揚唯美的西方音樂。洽談深邃複雜的人生哲理,父親就如花園裡的大樹,修剪旁枝,施加肥料的園丁。他從不小氣,也不吝嗇於讚揚自己的孩子,但他更期盼孩子變得更棒,更好。

一遍遍傳送泛黃的紙信,想讓墨香仍留的紙張回報他們的愛,讓他們知曉,我也很愛他們。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1

讀後感 ,419字

給父親的回信

親愛的父親:

您好!

久未見面,願身體健康。已在國外住下近一年,我可以照顧好自己,勿多牽掛。猶記得在第一封書信中,您所流露的對於我的愧疚,您不必為此抱歉,同時也希望您與母親多注意身體。看到您在信中一次次回憶過去,我們當初一起生活,可以感受到您對我的關心與思念。請放心,我的俄文現在尚可,同時我也會合理安排我的樂理學習。每當我在廣播中彈琴時,總會想到您。您每一次都在北京認真地聽,同時來信的評價,我亦細細讀過。我早已想通自己的感情問題,也將記住您所說的“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

之前的傷風咳嗽已經好轉,勿多掛念,同時也請母親多多注意身體。

我常常在信中所瞭解家中的事,看到這些文字就好像我仍在家一樣。遠在異國他鄉免不了思鄉,同時也很抱歉,無法與您們在節日中團圓,無法陪伴你們。

總之在國外的學習生活一切尚好,雖然不免有些波折,但總體上仍舊順風順水。最後仍希望您和母親多加註意身體,不要過於勞累。

兒子:傅聰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2

讀後感 ,962字

在人生與世界的巨集大版圖上,每個人都像是圖紙上的一個極小的點,圖紙上沒有任何痕跡,新生的人兒不知去向何處。但總會有路的,是父輩引領著我們,他們的每一句親切的叮嚀都推動著我們前進,前進。

“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哪裡去發洩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

這一句叮嚀,雖是疑問的句式,卻顯得格外真切、堅定與誠懇。孩子與父輩之間,能是這樣親密的關係:能夠彼此傾訴,彼此安慰。

傅雷說,“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強壓在肚裡不告訴我們。”

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一句平和而溫柔的話,竟能有感動人心的力量—它是一位父親的叮嚀,是最真實的了。

父輩短短的一句話,總是能安撫兒女精神之消沉,內心之疲憊。他們知道自己的身後有著最堅實的後盾、最溫馨的港灣。聽聽這父輩的叮嚀,足以令人感到安心。

“我祝福你,我愛你,希望你強、更強,永遠做一個強者,有一顆慈悲之心的強者!”傅雷將他對孩子最為真摯的希望融入了這一句叮嚀之中。

他希望兒子深刻的思考,做有修養的青年,重視做人,且不是狹義的做人,而是“包括對世界、對政局的看法與態度。”叮嚀中蘊涵著的不僅是溫情,更是傅雷對孩子的嚴格要求。

傅雷和傅聰父子情深,而傅雷同良師又同益友一般,盡到了一個引導著孩子的、一位父親的職責。這一句句叮嚀,背後是無比的期望,是遠隔萬里的牽掛與思念,又如暖陽般照進無數人的心中。

我不禁想到了《背影》中,那位略顯笨拙的父親那一句“你留在此地,不要走動”,看似簡潔明瞭,實則內涵無窮。

就這樣一句叮嚀,滿懷著的是無窮的愛。父輩不善言辭,但他們對我們的關懷,也許就體現在一件裘皮大衣,一個新鮮的橘子,一封千里迢迢的信中。

我又想起了,我的父親也是同傅雷對他的孩子那般愛我啊!對於這一點,我深信不疑。“多喝些水”,“多吃點青菜”,“多穿些暖和的衣服”,“早點睡覺”……父親想說的,絕不僅有這些,那些深藏在叮嚀背後的情感,只得由我們從心底去領悟了。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3

讀後感 ,454字

我相信在讀了《傅雷家書》後,就有許多同學敬佩傅雷是一個好父親,羨慕傅聰有一個好父親,並且認為《傅雷家書》裡承擔的那一份父愛是多麼的偉大。

可以在自己對孩子不捨的情況下,還能給傅聰寫信寬慰兒子不要想家,要專心在波蘭留學;可以在自己要工作的情況下,還能關心傅聰學琴期間的問題並幫他解決;可以在工作繁忙的情況下,擠出時間給兒子寫信並給予學習上的指導;可以在自己工作十二小時後,還對兒子平時的壞習慣進行改正。

父愛呀!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的父親對你也像傅雷對傅聰一樣。當然我相信肯定有許多的同學不相信,等我說幾件生活中的事,你回憶一下在你生活中有沒有這一份父愛。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過,你的父親把你送到學校後,總是等到看不到你的身影后再離開;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你的父親總是在茶餘飯後與你談一些課外的知識;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你的父親總是會在繁忙的工作中,關心你的生活起居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你的父親總是在空閒時給你傳授著學習上的知識。

這些難道還不夠嗎?這些難道還不能證明,世間父愛一般大嗎?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4

讀後感 ,796字

“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越是心平氣和,越有成績。”

“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

傅雷先生對兒子的一句句叮嚀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無盡的家書,寫不盡的憂愁;無盡的擔憂,掛念不已的心緒,在那一支筆下,處處開花。

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滔滔愛意,提筆時便化作一江春水緩緩流動,流入傅聰的心中,流入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的心中。

不問自己的身體,心中只是關心著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生活、音樂的進展。兒子若一座五指山,日日壓在傅雷夫婦的心頭。看似無盡的嘮叨,先生他們一句句的叮嚀,指引了傅聰,溫暖了傅聰。

這樣想來,父輩不都是如此嗎?

《多年父子成兄弟》中,汪曾祺先生老父親的一句句叮嚀,為他指明瞭日後的方向;《城南舊事》中,林父對林海音的叮嚀,不也溫暖了她的童年嗎?

父母們大抵都是如此吧。

無數的名家也寫到過父輩,他們或親善或慈祥或質樸或嚴苛,他們也大都將一江柔情融在一句句或嚴厲或溫柔的叮嚀中,繪製出孩子們一生中愛的底色。

我想起我的父親。

“寫作業時坐直!”

“作業寫完了嗎?趕緊寫完睡覺!”

“走路時不要駝背!”

“要保持好奇心,要快樂!”

“要不服輸,要學會思考,戰勝困難,享受思考過程的樂趣”

……

一句句叮嚀貫穿了我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父親總是事事要操心,因而我總是會煩倦。讀了《傅雷家書》,我慢慢體悟到父親叮嚀中融著的滿心的愛,與無盡的關懷。

聽聽父輩的叮嚀吧,那一句句叮嚀中包含著父輩的人生閱歷,最真摯的祝願,最誠懇的勸導。

聽聽父輩的叮嚀吧,那一句句叮嚀中是撲面而來的濃濃親情與一片深情。

聽聽父輩的叮嚀吧,讓愛在叮嚀中飛舞。

也讀《傅雷家書》 篇15

讀後感 ,913字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晨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裡,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句話我已經太過熟悉了,這語句摘自傅雷老師寫的《傅雷家書》。每一個字眼都流露出了傅雷老師對兒子深切的愛。

《傅雷家書》充滿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和嚴格的要求,瀰漫著濃濃的父子情。其實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希望孩子平安長大,卻不忍心讓孩子遠離自己。可是孩子長大後怎會一直躲在屋簷下,他們都有著自己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作為父母,即會為此高興,也會為此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啊!作為兒女的我們應該學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美好的未來報答父母。

合上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獨特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但凡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著較高造詣。也許便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有相同之處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一心為我著想。其實,作為孩子的我們是有必要仔細閱讀這本書的,因為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尤其在為人處世方面能給我們很多指導。讀《傅雷家書》,感受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感情因為藝術的崇高而得以昇華,成為一份取之不盡的人類精神的養料。

讀傅雷家書兩則有感 篇16

讀後感 ,2532字

【篇一:鼓勵追求,陶醉父愛—我讀《傅雷家書》有感】

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我想,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愛便是這樣:包羅所有的情愫。

傅雷通過這些家書,教兒子做人,解決在生活上遇到的難題,和兒子探討音樂,告誡兒子要有國家和民族榮辱感,要有藝術和人格的尊嚴,希望兒子能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傅雷對兒子的想念,對兒子濃烈而又深沉的愛,也體現了他在藝術方面的高超造詣。家書中,“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一句話,讓人回味無窮,飽含著傅雷對兒子“面對挫折,與挫折鬥爭”的急切與大愛。讀《傅雷家書》,就像是聆聽長輩在教育孩子,諄諄教導,讓人感到親切,傅聰能成長得如此優秀,出色,與傅雷的飽含深情的教導是分不開的,我敬佩傅聰,我更讚賞傅雷的教子有方。

可能每個人讀《傅雷家書》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傅雷和自己的父親比對。其實,同是父親,我的父親和傅雷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教育風格。傅雷先生對傅聰無疑是嚴格的,甚至是專業的指導,稱之謂嚴父恰如其分,而我的父親對我則是有些“放任”的,頗有些甩手掌櫃的意思,也許是因為工作忙的緣故,他對我的學習幾乎從不過問,但卻願意在閒暇時間陪我看一部電影,出去旅遊,在生活一和我打成一片。教給了我許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小時候去遊樂場坐海盜船,在售票處門口猶豫不決:想買又不敢買,買了票後站在入口處看著出來的人臉色蒼白、驚魂未定的樣子,腿立馬就軟了,爸爸卻軟硬兼施地把我拖了上去,船在慢慢搖晃時,我已經十分驚恐了。心想真是上了賊船了。可沒想到的是,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的恐懼就消失了,彷彿感到自己飛了起來。海盜船慢慢停了下來,我有些戀戀不捨。爸爸笑著問我:“怎麼樣?感覺不錯吧?”“嗯,比想像的要美妙,還想再來一次呢!”“那可不行,以後吧,每一次的感覺都會不一樣的。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有些事情並非想你想的那樣困難、那樣無法克服。羅斯福曾說過‘真正令你感到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遇到挫折不要知難而退,而要勇敢克服。要相信自己。”

父親的教導與傅雷先生對兒子面對挫折的要求又何其相似。大概天下所有父親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傅雷先生還是我父親,亦或者是天下任何一個父親,給予兒女人生的啟迪都是不可替代的寶貴精神財富,始終照亮和影響著每個人今後一生中的溝溝坎坎和不平凡經歷,那我們就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證明給那些愛我們的人看,我們沒有辜負他們的愛和期待。

【篇二:慈母手中線,嚴父筆中情—我讀《傅雷家書》有感】

她,就是那個平凡的女性,傅雷的妻子,付聰的母親;她,就是那個偉大的女人,丈夫的助手,兒子的領路人;她,就是那個偉大中之偉大者,視祖國的榮譽,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女人。如果讓我為傅聰的母親致中國感動人物頒獎詞,我會如是說。因為這位母親對兒子的教導是對我們偉大祖國的拳拳的眷念的心,你聽,她說:

“從來信中可看到你立身處事,有原則,有信心,我們心頭上的石頭也放下了。但願你不忘祖國對你的培養,首長們的愛護,堅持你的獨立鬥爭,為了民主的自尊心,在外更要出人頭地的為國爭光,不僅在藝術方面,並且在做人方面。我相信你不會隨風使舵,也絕不會隨便改變主張。你的成功,仍然是祖國的光榮。孩子,你給了我們痛苦,也給了我們歡樂”。

他,是優秀的中國教育家,是偉大的翻譯家,是一個柔情的父親,是一個嚴厲的父親,他又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就是—傅雷先生。

“聰,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直立在月臺上,等到很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出站時沈伯伯再三勸慰我。但回家的三輪車上,個個都止不住流淚。”

在這個微寒的冬夜,它成了我最好的陪伴,這個冬天,《傅雷家書》儼如一位慈母,將知識孜孜不倦地教給我,又如一位嚴父,將生活的目標給我高高掛起,這個冬天,我不孤獨。

《傅雷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伴我夜坐,《傅雷家書》“如道邊茵茵綠樹,花叢中盛開的芳華,令人回味”伴我日行,躍動我的靈魂。

捧著這本書,驀然發現我和母親就好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他們經歷的事情我也曾體驗過。我剛開始學琴不久,晚上十點半,我和母親從老師哪裡回來,接著開始彈奏上課學的《布穀鳥》這首德國民歌,我連續彈了不下於80遍,窗前的玉蘭花都跟著我的琴音陶醉了,花的香氣瀰漫了不大的房間,淡淡的香氣縈繞在琴的周圍,遠處的河畔朦朧在月色中,天和地在我的琴音中等待布穀鳥歸來的氣息,悠悠幽幽的傾訴著衷腸……

鐘聲響了十二下,房間裡一片寂靜,回頭看,母親的眼睛半睜著,像是睡著了一樣。我不想破壞這少有的寧靜,但手指還是不小心滑了一下,擦過了琴鍵。母親被驚醒,心疼地說:“好孩子,睡吧。”我知道母親一直在陪伴我,我更心疼她,說:“你睡吧,放心,我會彈得好好的。”就又開始彈奏,直到滿意,我才睡覺,估計已是凌晨一點了。

二年級,一張60分的數學卷好似當年錯位的琴鍵一樣點醒了母親,我的鋼琴計劃被迫中止。我仍記得那個陰雨天,房間一片冷清而寂靜,但早已不是當年的夜晚,我正撫摸著琴鍵,他冰冷的身軀刺痛著我的心。母親嘆著氣走進來:“兒子對不起。”說著她沉下頭,我們一起用布將鋼琴罩了起來……,告別琴音,夜幕下,伴我的悅耳的琴聲被朗朗的讀書聲和莎莎的寫字聲所代替了。從那天起一過就是六年,我再也沒碰過鋼琴,我的音樂夢想在那時破滅了,琴音成了我心中最美好最華麗的記憶。也成了我的默默的傷感。那個靜穆的夜晚,父親牽著我的手告訴我:“孩子,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在文化課上創造奇蹟吧,讓我和你媽媽見證,讓月亮和星星見證吧。

終於初一時,母親動手術,在病中她鼓勵我好好學習,初二的母親節前夕,我將年級第一的喜訊報送給她,她說:“孩子,辛苦了,這是母親節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傅雷家書》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顆陽光的種子,正如書中所說:“這是一輪太陽,燦爛輝煌,照耀成長”。這個寒假,這本書給了我更好更遠的目標,照亮了我的前程,是我心中最美的里程碑,我會汲取書中的點滴知識,讓我的前途一片光明!

諄諄教導,拳拳教子心——《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137字

《傅雷家書》是一篇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書,就像那促膝的談心,在默默無言中不知不覺地拉近了我和父母距離,我聆聽著,感受著,銘記著。

誰人沒有父母,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父母之愛、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對兒女的諄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最平凡的關心、理解和溝通。傅雷敢於在家書中剖析自己,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把自身經歷中的經驗和教訓像涓涓細流灌注在兒子成長的心田中。傅雷先生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做人要直面困難。

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難、汗水和辛酸是在所難免的。面對這些挫折,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抱著永不放棄的心理,最終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這樣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對兒子的告誡,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子女們的忠告!

做人要懂得善良。

傅雷告訴兒子“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永恆的福祉。”善,應該是發自我們內心,奉獻給社會的。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關愛別人,使別人因為自己的“善”而變得無比幸福,這才叫真善。

讀《傅雷家書》,我感動於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子女的關愛。大到事業、人生和藝術,小到吃飯、穿衣和花錢,事無鉅細,關懷備至。從家信的言談語氣中,我們看出傅雷是一位要求極其嚴格的人,甚至有些刻薄。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這樣的愛子教子的精神怎麼能不令人感動至深,欽佩至極。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對子女滿懷關愛,使兒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功。其實我們的父親也像傅雷一樣的平凡而偉大: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他們的鬢角已經斑白;為子女的成長費盡心血,這就是偉大的父愛,這就是真正的父親。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刻骨銘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待人;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相信自己;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樂曲,只有這些高潮和低潮,我們才會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只有坦然面對它們,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對,這樣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樂趣,才能真正幸福。

讀過這本書後,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給了我巨大的感染啟發。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為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為了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和父母溝通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712字

平凡的溫馨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用書信交流的人越來越少,而曾經“家書抵萬金”的時代也早已經逝去,家書這個曾經溫馨的親情媒介也漸漸遠離了人們的視野,但當你翻開《傅雷家書》,你就會從那一句句樸實無華,沒有華麗辭藻的書信中體會到那平凡,卻溫暖無比的親情。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與自己的兒子—音樂家傅聰的家書集,共含145通家書,從事業聊到家室,真實又溫馨。仍難忘,當傅聰在一首曲子上耗盡心血卻屢屢失敗以致他在信上寫下沮喪的話語後,傅雷對他的安慰與鼓勵,還舉自己年輕時的例子告誡兒子,讓他堅持不懈,當傅聰遇見了自己未來的妻子,並欣喜地告訴傅雷時,傅雷言語中難抑的興奮與開心,並告訴傅聰自己與妻子年輕時候的故事,當父親患病,傅聰語氣裡的焦急和關切……這一刻,傅雷完全沒了一個著名翻譯家的嚴肅,傅聰那音樂家的孤傲氣質也蕩然無存,平常的語言,樸素的問候,只有父子之間濃濃的愛與關懷。

最令我難忘的是當傅聰告訴傅雷自己新舉辦了一場演奏會時兩人的家書,兩篇都很長,雖然其中一個人在大洋彼岸,另一個人在中國大陸,但兩顆心卻無比貼近。傅聰洋洋灑灑的用一個似乎還未長大的孩童口吻告訴父親演奏會開幕式自己的緊張以及自己彈奏的世界名曲,就如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在興奮地對爸爸嘰嘰喳喳,而傅雷也表示出自己對兒子進步的欣喜,還“叨叨絮絮”地說了自己故鄉的近況,活像一個老頑童,完全沒有親子之間所謂的“代溝”,我相信著一定是他們努力的結果,盡力去了解對方,這也更在無形中顯現出他們之間濃濃的愛。

合上《傅雷家書》,你還會久久難忘傅雷父子之間那種平凡的溫馨與感動,時間涓涓流逝,帶走了許多東西,唯親情最為難得,唯親情最為珍貴,唯親情最為永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19字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在一個慵懶的下午,帶著求知的慾望捧起一本書專心的閱讀—《傅雷家書》。他是我國近世享有盛譽的翻譯大師和藝術批判家傅雷給兒子傅聰的家信摘編。這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對兒子的愛和期望。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這些文字生動優美,讀來感人至深。使我從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作者教導兒子: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告訴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些都使我受益匪淺。

讓我感觸最深得是傅雷在1954年1月30日晚寫給傅聰的信。因為作者在兒子走後的第二天,就想寫信,又怕兒子嫌煩。充分地表現出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和理解。講述了兩代人相處中青年人應持有尊重長輩意見,理解長輩的情感的態度。長輩應克服不太講究說話技巧,不夠耐心的弱點。讓我懂得了如何與長輩交流、相處。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如此待我們呢?當我們驕傲時,父親是我們的“警鐘”;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父親是我們的“打氣筒”;當我們在外面受傷時,父親是我們的“避風港”……父愛如山,父愛偉大!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父親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287字

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這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足以說明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愛,這也許就是父愛的偉大。父親的嚴厲並不代表他不慈愛,在出國留學的過程中,傅聰遇到很多挫折,但他正是因為有一個偉大的父親,從而使他變的堅強,勇敢的戰勝困難,因而獲得理想的成績。

父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只是父親不會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罷了,父親對孩子的愛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怪只怪我們缺少一雙發現愛的眼睛。

在上小學時,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打了一架,因為她看我穿了一件新裙子,就故意在我的板凳上放了一些黑色的東西,結果把我的裙子弄髒了,我們倆吵了吵就打了起來,我把她的臉抓破了,結果叔叔向爸爸告了狀,我恐懼極了,爸爸把我叫到他面前,問了我原因後,說:“蕊蕊,你應該去跟曉曉道歉,你們倆整天形影不離,這麼要好的朋友,怎麼能為這一件小事而發生矛盾呢?小孩子應該學會承認錯誤,再說,你怎麼能和她打架呢?這樣的孩子可不是好孩子呀。”“都是她不對,誰讓她故意弄髒我的裙子,還向爸爸告狀,她怎麼不向我道歉呢?再說我又沒錯。”這時爸爸的神情很嚴肅,我不敢抬頭看他,突然他拿起一根細細的枝條朝我的屁股打來,打的我直叫媽媽,可媽媽被爸爸擋回去了,此時,我便對爸爸產生了恨意,慈祥的爸爸竟變的這麼凶殘,他怎麼胳臂肘向外拐呢?最後,我在爸爸的逼迫下極不情願的跟曉曉道了謙,脾氣倔強的我還是向爸爸屈服了。

漸漸的,我長大了,懂事了,對那件事也有些淡忘了,不再埋怨爸爸,也體會到爸爸的用意了,學會理解爸爸了。是爸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要不然我現在可能還是一個自私、心胸狹窄,小肚雞腸,沒有朋友的人,那該多孤獨、多寂寞呀!爸爸讓我懂得了許多,同時,我也從爸爸身上學到了許多,爸爸在生活中付出的那麼多,我們應該學會理解父母,學會換位思考,如果當初我不跟曉曉道歉,執迷不悟,現在的我肯定會很寂寞,沒有朋友。

進入初中,我接觸到《傅雷家書》後,我對爸爸的愛又有深一層的理解,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教給他許多做人處世的方法,確立正確人生,引導他走向成功,我更加珍惜父愛,後悔當初埋怨爸爸。其實,並不是爸爸不愛我,而是我沒有發現,因為爸爸不會表達他的愛,但他在生活中對我所做的事都體現出他對我的愛,有哪個父親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呢?他打了我就是讓我記住:要用一顆寬容之心寬容他人,容納他人,“多在自己身上找缺點”。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不要因生活的小事而斤斤計較,這樣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

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我們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風度翩翩的少年,父母在我們身上花了無數心血,傾注了多少情與愛,交給我們多少為人處事的方法,幫助我們確立人生目標。

可憐天下父母心,檫亮你那顆明亮的眼睛去發現愛,不要失去後才後悔,既然擁有就應該好好珍惜。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父母鼓勵、關心、愛的結果,所以,我們更要孝敬父母,有這美好的一切就好好珍惜,努力來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