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時代,真的共享了嗎相關作文20篇

共享時代,真的共享了嗎 篇1

國一作文 ,918字

隨著共享時代的開啟,人們的生活似乎得到了許多便利:出行只需共享單車,看書只需共享書店……然而,真的共享了嗎?我們所期盼的共享是否真的實現了?

記得暑假的一天中午,父母打算帶我騎小黃車出去玩,體驗騎行的感覺。一出門沒過兩分鐘便發現一輛“躺”在路邊,彷彿在沉睡,又彷彿已恭候我們多時了。我欣喜若狂:運氣真好!今天肯定能玩個痛快了!突然,我驚詫地發現小黃車的二維碼和數字被颳得無法辨認了!可憐的小黃車躺在人行道上,如同流浪漢一般,似乎經歷了歲月的風霜使它成為如今的模樣。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痛苦,它,和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竟是這樣!我不甘心,可連續幾輛都是如此。

已到下午三點,我已心灰意冷,希望全部破滅。曾經幽默的爸爸如今也沮喪又無奈地說:”別難過了,下次再去吧。你也很累了,回家休息吧。”

天空突然下起一陣大雨,不知所措的人們驚恐地跑回家。雨水又澀又苦,跑到家時,已渾身溼透。

我既憤怒,又沮喪,無奈。隨著共享時代的開啟,人性也漸漸地顯露在每個人的面前。因貪圖小利使人們做出如此的行為,卻沒有顧及他人的利益。共享時代看似為人們帶來許多便利,但在貪婪面前仍甘拜下風。我們不應該嚴以律己嗎?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破壞美好的社會風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難道只說不做嗎?如果每個人做到誠信歸還,那麼為什麼還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呢?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小黃車都慘遭毒手。在市中心,不隔多遠就有一個小黃車停放點。它們如訓練有素的士兵堅守自己的崗位,用自己的雙輪為人們帶來便捷。因他們的功勞,人們格外愛護它,身上幾乎毫無傷痕,真不禁令人視如珍寶。路上隨處可見的小黃車,說明它們已與人們的生活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如此天差地別,令人大跌眼鏡。小黃車確實為市中心的人們帶來便利,逐漸改變他們的生活。但造成這天差地別的原因是什麼?這和我們的素質密切相關。這不該應起我們的重視與思考嗎?提高人民的素質是保護小黃車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們也應該嚴以律己,這樣小黃車便能真正地帶給人們便利,真正體現它們應有的價值!

雖然中國仍有許多不足,以至於共享單車等許多共享裝置不能真正地體現它的價值,但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總有一天共享設施能體現它的價值,能真正做到共享!

如今的共享時代真的好嗎 篇2

國一作文 ,867字

上學、上班要遲到了,怎麼辦?踏上共享單車,還需要擔心什麼。簡直是風雨無阻!要打籃球,連地方都到了,發現球沒帶,怎麼辦?放心,不是還有共享籃球嗎?

這不就是我們心中所想的嗎?有了共享的一切,生活變得便捷起來,可是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隨著時代的發展佈滿大街小巷。這樣真的好嗎?

就從共享單車說起,最先出款的是“摩拜”單車,緊接著是“OFO”單車,剛開始這新穎的想法被眾人喜愛,總能看到街道上有許多上班族甚至老人騎著“小黃”或“摩拜”騎遍天下地。或許是這創新取得了大成就,更多的商家都開始製作共享單車,放眼望去,整條街上“鋪”滿了單車,有時都影響到了行人走路。仔細想想,是不是覺得共享已經沒那麼好了?然而,還有。

雖然我這麼說共享單車,但我仍有時會騎。可滿大街都是的單車,卻沒幾輛是好用的。就在我騎過的幾次中,哪次不是鏈條壞了就是輪胎沒氣了。弓著腰用力蹬著踏板,一路“吱吱嘎嘎”成為我揮之不去的印象。甚至,還有人把車佔為已有。剛開始時的“OFO”單車後面都有一塊二維碼身份牌,但現在你往往看到的都是沒有牌子的單車,告訴你,這是因為有些人把這車變成自己“專屬”的了!

這樣看下來,光是共享單車就有那麼多麻煩,試問共享轎車也已是現實,但會不會有朝一日也出現滿馬路都是共享轎車呢?簡直不敢想象!不過不得不說,共享的它們也常能給我們帶來更便捷的生活。

我認為共享單車不是不好,就象共享雨傘,當下雨天忘帶傘時,也必定希望有這樣的共享。可越來越多共享的它們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許多人都有了“不用買東西直接用共享”的思維,這難道是正確的觀念嗎?

我也曾遐想過,當共享時代中所有的共享物品都霎時消失的話,人們又會變成什麼樣?或許有些人的生活絲毫不受影響,而那些把共享物品當作是自己所有的人連出行都成問題。為什麼?因為他們每天騎共享單車去上班又開共享轎車回家還會買自行車或轎車嗎?答案顯而易見……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共享時代的如今,我想告訴大家“有了共享,世界是美好了,但是想過沒有共享的明天你的生活是如何的?”相信有覺悟的今天,能造就明天更美好的世界!

“共享時代”真的好嗎? 篇3

國一作文 ,1266字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譬如“共享”這種詞,已經漫布在每個人的腦中了。這些形如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的共享資源都步入了人們的生活,與我們每個人產生密切關聯,也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理念。但是,“共享時代”真的好嗎?

在我看來,共享時代還是有些瑕疵的,它並不是那麼的盡人意。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共享單車”說說吧!“共享單車”是最初步入人們生活的共享資源,它簡單好看的外觀吸引了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學生騎著它上學,成年人騎它上班,而老人也有少數的騎著它鍛鍊身體。而且共享單車使用極其方便,只要有一部手機便能輕鬆操控它。因為這些優點,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共享單車,也經常使用共享單車。這樣看來,共享單車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了,這便與我剛談論的有些矛盾。但其實,這大大小小的優點下隱藏著各種隱患:共享單車吸引人,因此便成了一些商家賺錢的途徑—那些商家生產一輛又一輛的共享單車,他們心裡只想著既然那麼多人騎,我何必節省這些錢?我生產越多的車我錢不就賺多了嗎?由於這種沒有任何深謀遠慮的想法,共享單車被生產的越來越多—多到根本沒那麼多人使用。那些商家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卻顧及不了現實的使用量,從而造成了單車堆滿街道,行人無法步行,車輛無法正常通行的現實。我之前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內容大概是:共享單車過多堆滿人行道,當地警局出動幾乎全部警力與城管和環衛工人一起清理,停放好。這麼一則新聞看出了共享單車使用方便的弊端—過於方便令人們過於懶惰—這種情況是表現我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呢還是國民素質變差了?顯然,都是共享單車太過方便也太過普遍造成的,所以,“共享時代”真的好嗎?

要我說,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共享時代”也不例外。再舉一個例子說,就說“共享籃球”。“共享籃球”是沒幾個月前才剛剛步入人們生活的,它吸引了各類的籃球迷前往打球。看過一篇採訪:一位上海記者用攝影錄影的方式給觀眾們呈現共享籃球的好處。她在採訪中問一位在共享籃球上有深刻體驗的球迷—你覺得共享籃球好不好?那位球迷回答的讓我也對共享籃球充滿嚮往,他說,自從有了共享籃球場和球友打球機會就多了,沒事可以聚在一起在這兒打打球,不用因為沒有籃球場發愁了。而且在裡面打球都是以時間計費的,根本不用擔心有人打擾或被迫停止打球。在這裡出汗也是一種享受啊!聽到這兒,我不由地驚歎著共享時代真的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許多,為我們帶來了那麼多的便利與驚喜!由此看來,“共享時代”是好的,對我們是有益的。

再回到那個問題—“共享時代”真的好嗎?現在,我想說的是“共享時代”有好也有壞,畢竟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既然這樣,我們便要發揚它的優勢,避開它的劣勢。在“共享時代”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一定要牢記創新、不忘初心,這樣“共享時代”才會真正為我們生活提高水準。我們現在最主要的還是應該要把“共享”最基本的問題解決,讓它完完全全益於我們的生活。

但願“共享時代”能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吧!

共享時代真的來了 篇4

國一作文 ,853字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自行車開始步入人們的生活。因其使用方便,價格廉宜,深受人民的喜愛,直到幾十年後出現更為快速的轎車,自行車才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而今,共享單車又再一次掀起自行車狂潮。

與傳統意義上的自行車不同,共享單車並不需要隨時帶上車鎖,只需一部手機就能輕鬆開啟任何地方的自行車。聽上去是不是很酷?近幾年來,共享單車飛速發展,由起初需要配備車柱,虧本經營的少數企業到能夠實現基本盈利,覆蓋面積廣再到現在賺的盆滿缽滿的多數企業,共享單車實現了質的飛躍。共享單車已經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為什麼共享單車能夠發展的如此迅速?

其一是它的價格低廉。相比較於計程車,更多的上班族會偏向於較為便宜的共享單車。即使要騎行更多的路程,也可以省下很多路費,滿足了大部分民眾的經濟需求。

其二是它使用方便。很多騎自行車的人都會不可避免遇到一個問題,自行車沒法帶上地鐵怎麼辦?下了地鐵後的路程該選什麼代步工具?而共享單車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遍佈各地,你輕而易舉就能在地鐵口旁找到一輛。

其三是它的環保性和健身性。騎行共享單車能夠有效減少尾氣的排放,同時強健身心。越來越多的運動達人推薦這種健身方式。

但是共享單車真的就如此完美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共享單車,不按規定停放車輛的事件也隨即增多,人行道成了車行道。街道上還有許多人為造成損壞的單車,新聞中多次報道也不得改善。除此之外,許多幼齡兒童無視12歲以下不能騎自行車的規定使用共享單車,為交通安全造成巨大隱患。共享單車成為新一代“馬路殺手”。

隨著共享單車日復一日的使用,更多問題暴露在人們眼中。但不可否認的是,共享單車推動了人類的科技發展,它帶來了一個共享時代。共享單車作為共享時代的產物出現後,各種共享書店,共享充電寶也隨即湧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共享之中,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共享帶來的便利,越來越多的人跨入到共享時代。共享單車只是共享時代的一個微小的縮影,但它展現了共享時代的無限魅力與獨有特點。

共享時代真的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共享時代”真的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嗎? 篇5

國二作文 ,1057字

近幾年來,時代在不斷進步,科技也在不斷髮展。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個世界已逐漸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共享時代。

提到“共享”二字,我想,令人立馬能夠聯想到的約莫便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共享單車了。

其實一開始,是在一次英文課與老師的閒聊中,她問我知不知道“共享單車”,這種及其便捷的交通工具。我有些愣神,過會兒後才後知後覺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說來慚愧,這也許是因為我平時的確是不常出門的緣故,亦或是當初共享單車的發展還不算完善,從而使得我孤陋寡聞了。不過如今,僅僅只需步出小區大門,即可看見馬路旁一排整整齊齊排放著的,五顏六色的單車。而使用它們的方法,則是僅用簡簡單單的掃個碼,之後便會根據你的騎行路程收費,到達了目的地之後,將其停放於路邊就可以離開了。這的確是一種,既方便又快捷的出行工具,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益處。

但,這個“共享時代”,真的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嗎?

我想,答案是不確定的。

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的確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低碳出行了,但也有些歹毒的面孔混入了其中,悄無聲息地伸出了自己的一雙魔爪。

其中,最令我感到憤怒與無力的,當屬之前閱讀過的一篇報道,概述了一位市民於共享單車坐墊上插針一事。不過淺淺瀏覽了圖片後,一種脖頸備一雙大手覆住後陡然被扼住的窒息感自尾椎骨上升,隨之密密麻麻遍佈全身。在此之前,我從未想過如今這樣一個和平的時代中竟還存在著這種人,他們輕視生命,惡毒待人,堆滿笑容的虛假面具後是大片的鮮血淋漓。不敢想象,若有無知兒童無意識得爬上了這輛車,將會有多麼可怖的後果!

除此以外,還有大大小小的事情數不勝數。

例如,將鮮黃的單車倒上紫色的油漆後,將其佔為己有;亦或是直接把車騎入住宅區,並公然將其置於樓下,套的一個短暫的便利……

說到這兒,我也想起曾在網上見到過的一張照片—在上海的一隅,許許多多的“共享單車”被胡亂堆疊於路邊,那數量及其模樣為之驚人,堪稱“大型車禍現場”。

引用《雙城記》中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不可否認,已到來的“共享時代”的確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可我們也無法告訴自己,現如今正處於一個美好的時代中。愈來愈多的共享資源已逐步上市,這也許是個好兆頭,預示著中國市場未來的大好前景,但也有可能是體現人心的下一步。

哪怕中國是“共享時代”的開創者,但它也有可能是這個時代的終結者,並且是親自斷送了它的鮮活生命。所以若想繼續保持領頭優勢,持續發展並且擴大它,還是必須從點滴入手,從而去一步一步,完整的改善它。

共享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篇6

國一作文 ,728字

媽媽曾對我說,她們小時候住的都是平房,一家挨著一家,家家戶戶來往都十分密切。哪家有好吃的好玩的,孩子們就會不約而同地聚到那家,大人們喝茶聊天,孩子在一起學習,玩遊戲……一片其樂融融的場景,就如俗話所說的“遠親不如近鄰”!但到了當今社會,時代發展得十分迅速,每家每戶都擁有自己私人的房子和汽車。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鄰里之間的關係卻變得十分疏遠。每天少了幾聲熱情地問候,缺了幾句溫暖地關心。

隨著生活條件地不斷提高,我們要不忘初心,把以前的優良傳統更好的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不僅鄰里之間要懂得分享,而且社會資源也要學會共享。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漸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節約了很多資源,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方便。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漸漸拉近了,人們的生活理念也被這些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慢慢改變著。

就拿共享單車為例,共享單車既方便又快捷,讓許多人對其十分青睞。但是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膜拜,OFO單車,有很多被人刻意的將使用二維碼抹除,又有許多人將共享單車刻意地破壞,例如有的腳踏板,座椅被拆,鏈條被損壞……甚至還有人將共享單車佔為己有。共享資源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我們應該愛護和合理使用這些資源,而不是浪費和破壞資源!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和諧發展,每個人的素養也應隨之提高。

在當今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十分陌生。任何物品都私人化,這些共享資源的出現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所以我們要去珍惜和保護它。方便了自己的同時也要多為別人考慮,只有每個人都從我做起,共享時代才會越來越好,世界資源才會充分地合理使用。

讓世界資源不再匱乏,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疏遠。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多一些善待,少一些破壞,時代會因我們而美好。共享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碎片化時代真的是人類“末日”嗎? 篇7

碎片化時代真的是人類 ,1166字

“碎片化”一詞在最近的幾年裡可謂是名聲大噪,凡事只要和“碎片化”扯上了關係,就會有一群人們眼中的“專家”開始評頭論足,甚至疾呼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水平會大退步,這不由得使一些分不清狀況的人望而生怯。那麼,碎片化究竟是什麼,遇上碎片化生活是否真的意味著人類的“末日”?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一下碎片化的定義。“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注意,從上述官方解釋中,我們應當留意“諸多”、“零塊”兩方面。通俗地講,碎片化意味著數量劇增(類似於大資訊時代)與內容趨向於分散。

這麼解釋可能還不夠詳細,不妨舉一個例子。如果把碎片化之前的社會比作一塊曲奇餅乾,那麼碎片化發展的過程就類似將其分成很多小塊—這麼說可能不嚴謹,因為所有餅乾碎塊加在一起的數量已遠遠超過了原來的一整塊餅乾。你可能還不清楚這有什麼可以做文章的地方—硬要找自然是有的。一些“批評家”立即跳出來,說當代人所擁有的那些數量龐大的餅乾塊已稱不上是餅乾了。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那些批評學家真這樣說怎麼會有人信呢,真可笑!然而當你在報紙或電視上看到以下字樣“碎片化閱讀不等於閱讀”、“碎片化學習利大於弊”時,難免不被牽動神經,一探究竟。

說到底,生活的碎片化,恰是反映了現代科學技術正逐步趨向成熟。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傳輸技術的大量應用,大大強化了受眾作為傳播個體處理資訊的能力,碎片化現象不但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也引發著人們個性化的資訊探索。正如美國西北大學媒體管理中心負責人約翰拉文所說,“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媒體平臺最重要的趨勢。碎片化之所以能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正是因為人們追求自我、追求個性的需求愈發強烈。換而言之,碎片化生活的到來是“科技”與“需求”二者可謂天時地利的必然結果。因此那些堅稱碎片化時代是人類“末日”的說法顯然是無稽之談。

既然這樣碎片化是否沒有一點危害?難道批評家都在無病呻吟嗎?歷史告訴我們分析事物一定要客觀,否則就會有偏頗。而在碎片化利弊一事中,矛頭又回到了“工具的利弊”上。有人用菜刀搶劫,是菜刀的錯還是人的錯?有人持槍搶劫,是槍的錯還是人的錯?如果你在兩個問題中得到了相反的答案,那麼你確實應該反思一下。之所以人們認為菜刀沒有錯,是因為正常生活烹飪離不開它,而槍卻給人一種罪惡、危險的感覺。當然,兩個例子中錯的都是人,而對持槍的抨擊則側面反映了人們對自身控制力的懷疑及對先進技術的排斥。回到碎片化問題上來,人們正是因為害怕無法抵抗巨大資料的誘惑、對自制力的擔憂才會一味迴避甚至反對大資料碎片化時代。

因此,牢記一句話:做工具的主人,而不是工具的僕人。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當今的碎片化生活。

老年人真的“碰瓷”了嗎? 篇8

議論文 ,828字

以前聽到老年人碰瓷的新聞:即老年人被摩托車或機動車帶倒的時候,會對指認施救者就是撞人者。

以前聽到許多分析,諸如社會信任度不高、世風日下等等說法。甚至同情老年人的群體,有許多人也是對老年人的這種行為作“有罪推定”的,認為老年人的這種“碰瓷”行為存在主觀故意。且不論事實如何,或許我們都該聽聽齊澤克怎麼說。

齊澤克在《有人說過極權主義嗎》這本著作中,談及了一個精神分析中的現象。在我看來,這種現象有點類似於遭遇變故後的“認知失調”。且聽齊澤克怎麼說一件類似的事情。

原文摘錄:“……這個故事的主旨是男權社會的‘真相’,用黑格爾哲學中的思辨判斷表達出來,將侮辱者的身份假設為救命恩人,其作用是保護婦女免受侮辱—或者說,還是黑格爾的思想,在表面上與外來力量作鬥爭的時候,主體是如何與自己、與自己誤認的實體作鬥爭的。”

在所謂的老年人“碰瓷”的事件中,外來力量是撞車事件,主體是老年人,老年人在社會大環境下(或許並非男權社會,而是當下社會),經歷了與自己、與自己誤認的實體(施救者)的鬥爭過程。與自己的鬥爭是:要不要賭一把,咬定這個施救者就是撞人者;與施救者的鬥爭是,把他看作敵對的一方。

書中還提到了與應激障礙相關的背景。總體而言,應激障礙對於社會而言是有負外部性的。

或許,老年人的所謂“碰瓷”,真的不怪他們。可能需要怪罪個人的自我防禦機制吧—如果非要尋找到一個凶手的話。

與一種心理狀態作鬥爭,人類何時真正地“勝利”過呢,得到的不過是“解決”或者是“緩解”而已。在面臨心理、勝利最原始的規律的時候,少一些道德譴責,不作道德批評家,多做一些建設性的工作、預防性與補救性的工作,比旁觀指摘要更有“公民精神”。每個人,在所謂的老年人“碰瓷”中,都充當了一個社會中的“他者”式的“外來力量”,實際上,沒有誰,能真正置身世外。

給老年人一些安全感,完善社會福利,建設和諧社會,共營淳樸民風。或許這是我們當下最該做的。

而不是指責“碰瓷”的老人。

真的付出了嗎 篇9

抒情作文 ,917字

很多人常常會煩惱,為什麼自己付出了卻沒有回報?內心的糾結使他們鬱悶寡歡,什麼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只是長者的手段罷了。因為他們找不到答案,以至於沉淪……當然,這其中也有極個別的“傻瓜”,單單認為沒有回報,只是因為自己努力不夠,是自己的不對,於是他們比以前更加投入的付出,有人說這是“付出的無底洞”。他們不清楚,只是,終其一生,一個衚衕走到底,哪怕,這根本沒有底……

而大多數人則會埋怨,一些被稱為“聰明”的人,擅長為自己找到各種冠冕堂皇的推辭:我付出了那麼多之所以沒有回報,只是因為運氣不好,人家不過是幸運了點才碰巧成功的罷了。要是我也有那麼點運氣的話,那……他們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或許有時候,連自己也被這種笑容說服了。於是,開始怨天尤人,怪命運不公,也多虧了這些人,寺廟的生意才會那麼紅火吧!

以為自己真的付出了很多,在於別人的明比中,覺得自己已經足夠了,已經比別人付出很多很多了。而結果,成功的卻是那些自己認為在付出上已經“比下去”了的人。

背後的故事,以為自己全部看在眼裡嗎?別人在背後拋血灑汗,以為自己看得見嗎?人是不會輕易讓別人看到自己背後的故事的。總會掩飾,為了使自己安心,把自己不需要被看到的地方,不想被看到的地方,統統包裝起來。你可以說他們心機重,居然做“假象”來矇蔽“表裡如一”的自己。但是卻從沒想過,為什麼只有自己受了“假象”的矇蔽?或許,自己也在掩飾,只是被看穿了,很不甘心,為了使自己可以好受點,總有華麗的辭藻可以美化自己:單純、透明……這個時候才覺得自己學了語文真好!

人的一生,仁道點說都在付出。吃,是接受了別人的勞動,使其實現了應有的價值,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付出;玩,為娛樂業提供了資金,玩得快樂是對提供玩的人的尊敬,也算是一種付出;學習、研究則是另一種層面的付出。但大多數人都在為前一種付出做貢獻,而在後一方面,自己付出了星星點點,便嚷嚷著沒有回報。因為他們無從得知,怎樣才是真正的付出,覺得不安,害怕“浪費”了自己所謂的付出,於是他們終於找到了方法:沒有付出就無所謂浪費了。

這樣的人是永遠都不會知道,人終其一生都在付出時間這種寶貴的東西,而死後能躺在水晶棺材中的,一箇中國也只有毛澤東一個……

我真的長大了嗎 篇10

國二作文 ,534字

如果青春意味著長大,那些挫折不就是對自己是否長大的質問嗎?

—題記

我只知道我在不斷改變,但我不能完美詮釋我真的長大,甚至我並不清楚長大究竟是什麼,也許我只能依稀明白,長大的蘊意,一定不侷限在兩個字、七劃之間。

我會不自覺地把青春當做長大。在青春中我變得多愁善感,總會讓成熟二字烙在情緒上,我用成熟的幼稚,一直自欺欺人,仍然無法控制好像不曾屬於我的情緒,我在眼淚肆虐時我也只是任他打溼眼眶,我好像錯了,青春期中的我好像並沒有長大,好像一如既往。

我覺得青春是長大。與小時候的鬧劇相比,現在沉穩的學習見證著我的成長,也許我只是幼稚的成熟,起碼有成熟。

我有些迷茫,我真的走進了青春,可是我真的長大了嗎?青春中,那大大小小的挫折一直“如影相隨”,在挫折中我也一直徘徊在這個問題之間,我曾無數次的尋找答案,但最終又被問題弄的暈頭轉向。成熟的幼稚與幼稚的成熟之間是不是成長?只是現在,我好像兩者兼備。究竟我長大是什麼?我真的找到了嗎?

我在無法解開的謎團前,選擇相信時間。“時間是偉大的作者”,它讓我們一直在改變;我選擇相信時間,我相信時間會讓我真正長大時能清楚知道。“我真的長大了”。

我可以解答一些難題,但“我真的長大了嗎?”這個問題,似乎要等我長大後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