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中華傳統之美相關作文20篇

共享中華傳統之美 篇1

國二作文 ,884字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慢慢地滲入每個人的生活,同時,也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

在這個共享的時代,人們在物質生活方面變的更加得充足與便利。但我認為,在人們的精神領域方面,我們是不是更加應該做到一種共享?

各類電子產品運用的普及之後,生活中卻不免出現了這樣一些尷尬的場面:提筆忘字、“白字先生”……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人們都是以書信的方法來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也就有了“鴻雁傳書”此類的佳話。寫書法,能寫一手漂亮的中國字,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傳統美德,所以,在這共享時代,我們更應共享中華傳統之美。

想起我的爺爺,這是位淡雅的老人。每個夜晚,書房中總是飄散出一陣淡淡的墨香,那時我便知道,又是爺爺在練習書法了。一日。我正幫爺爺磨著墨,看著那碑帖上龍飛鳳舞的字跡,或像美人溫婉、或像將軍威嚴、有時或如春風拂面,而有時又如北風凜冽。至此,我不由地入了迷,便拉著爺爺讓他來教我寫字。直到現在,我仍還記得當時爺爺臉上浮現的那抹欣喜的笑容。

從那以後,每個夜晚便可以在書桌前看到我與爺爺的身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安逸而堅定。是爺爺,將中華傳統之美深深烙刻在了幼時我的心靈上。

待我上小學,我遇到了我的書法老師,我記得他第一次給我寫的四個字叫做“初心不變”,那時他說:“現在對書法感興趣的小孩不多,既然你們決定要學習書法,那我就希望你們可以堅持,把這門傳統文化好好傳承下去。”從最初的一個筆畫、一個字,到現在的一首詩詞、一篇文章、一本碑帖,書法正悄悄地與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

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我仍能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寫書法,這似乎依舊成為了一種習慣。每次臨摹碑帖,都像是在體會著當時他們寫作時的心情,也像是在與他們談論著相同的興趣。在書法這條道路上,我不曾停歇,一直堅持著,堅持著……

書法,這蘊含著中國特色文化的精靈,穿越了歷史的塵埃,跨過了文化的長河,依舊浸潤著每個華夏子孫的心田。千年後,逝去了紙張的柔軟,留下了淡淡的墨香。

在這個共享的時代,不僅僅是書法,更多的中華傳統都應共享。我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共享中華傳統之美,這才不愧與作為一名中國人。

“變味” 的中華傳統美德 篇2

高一作文 ,1100字

談到中國,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發展史的古老國家,中華文明淵源之長,文化底蘊之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美德”是中國傳統之精髓,本該根深蒂固在人們的心中,延續至今。可當今社會上出現的種種“不敢”現象—看到貴重物品不敢拾,看到老人摔倒不敢扶,看到交通事故不敢觀,打破了以往的傳統,不免讓人懷疑“美德”是否隨著時代改變而逐漸消失?

孝順—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根本。古有:"百善孝為先”的古語。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子路翻山越嶺求米,只為父母的溫飽;黃香自幼溫席,只為父親睡的溫暖;王祥不畏嚴寒求鯉,只為繼母能逃脫病魔……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當今社會竟出現“子虐其母,母告其子”令人疑惑不解的事情,可怎麼會出現如此現象?有很多人猜測這是一種為了讓自己聲名遠播的造假方式,但事實不是這樣,兒女故意假借出遠門,丟下年老母親這個大“包袱”。如果有時光隧道,當古人與現代人相遇,把這件事說給古人聽,我想古人一定認為這是個天大的“笑話”。由此看來,中國人是否應該重拾傳統這一美德呢?

包容—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商周以來,聖賢士無不把包容作為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共同追求。至今仍然傳著歷史上兩則著名的包容故事—“仁義衚衕”和“六尺巷”,董篤與張廷玉失去的只是祖傳的幾尺地皮,換來的卻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我們該學會包容,包容是溶化劑,可以消除隔閡,減少誤會,化解矛盾;包容是潤滑劑,能調節關係,減少摩擦,避免碰撞;包容是清新劑,會令人感到舒適,感到溫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可當今人們呢?他們可以為了一點利益而和別人撕破臉皮,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弄的人盡皆知,他們可曾想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呢?包容還是否存在現代人的心中呢?

誠信—是中國傳統美德的原則。“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哲語,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一諾千金的品質。秦朝有個叫季布的人,重諾言,講信用,得人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稱讚,曾子為了答應與孩子之間的承諾,殺掉了家裡的豬…古人看重誠信,喜歡將誠信行於生活之中,而恰恰與現代人相反,他們喜歡口說承諾,不去實現,當今人們可以為了利益出賣朋友,違背當初的諾言。誠信,真的只存在於過去嗎?如果不,那麼它又躲在那裡?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時代在進步,這些品質應傳承下去。它不該是禁錮良知的荊棘,也不該成為“不敢”的藉口,脫掉“不敢”的外衣,去找回失去的正能量,找回代表優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的美德!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孝道 篇3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985字

一個人由咿咿呀呀的稚童到心懷理想的青年,這個過程叫成長。由後者到身軀佝僂的老人,這個過程叫衰老。但我認為這兩者具有一致性,成長就是衰老,這是亙古不變的定理。

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呢?當走在爸爸身後看到稍稍彎曲的後背時;當坐上家裡的“老爺車”感到鞋子與地面的磨擦時;當聽到洗澡後媽媽幫我梳特不好梳的頭髮叫我蹲下的聲音時……這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我:當我在成長的時候,我最愛的人在變老。這本身就是對生命的消耗,意識到這一點,我相信所有人都會第一時間想:以後該怎麼辦?然後開始想象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很遺憾,許多人都覺得太不現實,然而,有一項,肯定所有人都能做到,那便是孝!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一個人呱呱墜地起,便與一個家庭聯絡在一起也因此有了最濃厚的一份親情。從個人角度而言,孝道是道德的要求,從國家角度而言,孝道不僅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國家,做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把這屬於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這正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傳統使命。

我國自古就有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其中有一篇講的是孝子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王祥的親生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而他的繼母並不喜歡他,好幾次去王祥的父親那裡告狀,可王祥很聽繼母的話,繼母讓他做的事,他都會盡力把它做好。一天,後母生病了,想要吃活魚,可外面風呼呼地吹,天空中飄著大雪,河面都結了厚厚的冰,怎麼可能捉得到魚呢?這時,王祥靈機一動,他想:我可以用自己的體溫使這河面的冰熔化。於是,他就脫掉了衣服,趴在寒冷的冰面上,他冷得直打哆嗦,但為了繼母,他一直忍著。突然,他身下的冰面裂開了,兩條鯉魚蹦了出來,他高興極了,提著兩條魚就回家給繼母煮湯喝了。其實讀完這個故事後,我也深有感觸,想著自己也要像王祥一樣,為父母做一些事。但是因為太懶了,所以做的很少。

寫此文時,因為沒有構思,本想胡謅幾句,草草了事。而靜下心後,卻覺得難,太難!是因為父母為我做的太多了,說不盡。也源於這些年對父母極少關心,且前日在書上看到一句話: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心裡感到愧怍,不願寫此文。

回望這幾年,由於自己由於自己的任性,讓父母操碎了心。我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爸,媽,今後我一定會積極上進,不惹你們傷心。既然生命短暫,那便毫無遺憾的渡過這一生。

謙虛是中華傳統美德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7字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詩詞激勵著人們,使人們不斷進步,謙虛是成長路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孔子是一位偉人,當時他已家喻戶曉了,孔子並沒有驕傲,反而更加謙虛。一天,孔子去拜訪老子,想拜老子為師。老子見孔子想拜他為師。心中很是疑惑,孔子當時比自己名聲還大,為什麼要拜自己為師呢?孔子虛心請教他人,從別人身上發現優點,來彌補自己的缺陷。連一代聖賢都虛心請教,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呢?

“程門立雪”的故事也是關於謙虛的。楊時跋山涉水,經過艱難險阻,終於來到了程頤老師家中。當時正值寒冬時節,天上飄著鵝毛大雪,程老師正在午睡,楊時不忍心叫醒老師,於是,便在程老師門前,筆直地站著,一動不動,大雪無情地飄落著。一個時辰過去了,程老師還沒醒,楊時早已變成了“雪人”,三個時辰過去了,五個時辰過去了……程老師終於醒了,楊時欣喜不已,終得拜師。

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法門寺。講述了自己的經歷。釋圓讓他畫一個茶杯與茶壺。年輕人把茶壺畫在了上面,把茶杯畫在了下面。釋圓見了問他為什麼不把茶杯畫在下面呢?年輕人回答了這個問題,釋圓告訴他: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清泉,年輕人恍然大悟。

虛心是中華傳統美德,讓我們把虛心這種美德發揚光大。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篇5

國三作文 ,853字

從前,有一個勤勞的小夥子撿到了一個大田螺,便養在自家的水缸裡。小夥子下地幹活,早出晚歸,很是辛苦。一日,小夥子筋疲力盡回到家時,卻發現家中飯菜都已做好,屋子也被收拾得一塵不染。原來是那個田螺在他離家後變身為美麗的姑娘,為他操持家務。

田螺姑娘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我們都驚歎於古人神奇的想象力,卻忽略了其中知恩圖報,助人為樂的美德教育。生在新時代,我們最需要的便是重拾中華傳統美德。

一天中午,爺爺燒了可樂雞翅,濃濃的醬汁,帶著甜絲絲的香氣。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塊,狼吞虎嚥,不一會兒,盤子就空了大半。待我意猶未盡地擦嘴時,才發現爺爺只夾了幾片青菜,慢慢咀嚼著。我愧疚地將一塊雞翅夾給了爺爺,爺爺卻微笑著說:“不用給我夾,留給你晚飯時吃吧。”我慚愧地低下了頭。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只是爺爺做到了愛幼,我卻忘記了尊老。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古往今來,漂泊遊子的思鄉之作,也道出了對母親的讚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慈子孝,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是我們常常厭煩母親的絮絮叨叨,卻聽不懂其中的關愛之情。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聃的名言,依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腳步。從小事做起,堅持不懈,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是我們總想著一蹴而就,不願踏踏實實。

還有很多,誠實守信,謙遜禮讓……它們如一顆顆閃光的珍珠,串聯起中華民族的文明與輝煌,卻又常常被遺棄蒙塵。

今天,我們批判孔融讓梨是“虛偽”“做作”,嘲笑黃香溫席是“傻瓜”“落後”。是的,浮躁的社會讓我們改變得太多。我們變得“聰明”,變得“精明”,“聰明”到冷酷,“精明”到無情。我們渴望著突破,衝破傳統的“枷鎖”,卻忘了被甩在身後的,有多少文明的“寶藏”。

為自己的家人拿一回碗筷吧,向老師真誠地問個好吧,幫同學撿下筆袋,給陌生人一個微笑……當我們拋去浮躁,迴歸寧靜。你會聽見自己的心跳沉穩而有力地敲擊胸膛:咚咚、咚咚……那是中華少年的心臟,那是中華文明亙古不絕的力量。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讓我們攜手同行。

中華傳統美食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67字

中國是擁有著許多歷史的古國,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古國中,不僅獨一無二的漢字舉世聞名,而且美味可口的傳統美食也聞名遐邇。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種傳統美味小吃­­——老鼠糖球。老鼠糖球,又名水糖球,是慈溪有名的老手藝,最早是由師橋沈永豐南貨店所創制,至今很難看到,也很難吃到。

那麼要用什麼材料做老鼠糖球呢?它由麥芽糖、黑豆沙、松花和黃豆粉組成。雖然老鼠糖球只需要這四種材料,可製作過程並不簡單。第一步:拉糖。很多人問需要拉多少時間的糖?其實它跟季節和糖的軟硬有關係。還有一個小技巧,來回拉扯幾個回合就要在糖塊上沾點涼水,如果不沾涼水,糖塊會黏在棍子上。第二步:把糖平攤,在一面撒上松花粉,在另一面放上餡,最後把它裹住,不要讓餡露出來。第三步:在揉搓中慢慢變細,搓成大手指粗細時掐成小節式樣,在扯斷的過程中也拉出了一條萌萌的“老鼠尾巴”。瞧,又好吃又好玩的老鼠糖球製作完成了。

老老鼠糖球口味以口感香糯,甜而不膩,不沾牙齒為佳,經過我的介紹,大家是否對老鼠糖球垂涎三尺了呢?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良好家風 篇7

國二作文 ,1887字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尊老愛幼是一種值得崇尚的良好家風。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說的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佔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老話說得好:“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你若孝敬父母,你的兒女也會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孝順你,代代相傳。

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割肉喂母,賣身葬父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孝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何況人乎?《遊子吟》裡的千古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強調了父母的恩情大如山。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裡撒嬌,一把屎,一把尿。教我們學說話,扶我們學走路,供我們讀書,教我們做人,含辛茹苦,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我們看著父母為子女奔波,白髮增多卻是無能為力,總是說將來發達了,要讓父母以後過更好的生活。可是自己也得養兒育女,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等以後,等有錢,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等到一聲喟嘆,幾行熱淚。

很多人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都說孩子是父母心頭一把刀。兒時的調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時才能讓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當年的恩情。

而此時的父母已過花甲之年,身體大不如前,還能陪伴我們多少年呢?因此孝順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著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裡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執意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為母親洗起了腳。這是愛的愛的感召與傳遞,這小小的舉動,足已讓父母感到欣慰自豪。孝敬父母這顆種子從此種在孩子幼小的心靈。

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直接影響,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其實父母親向子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的愛是無私而偉大的。如果不能天天見面,每天只是電話的問候,足以讓他們安睡一晚。週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幫老人刷刷筷子,洗洗碗,傾聽他們的嘮叨。外出旅遊時儘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養育之恩大於天。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感激父母,善待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不孝父母,禽獸不如。人有三不交,第一就是,不孝敬父母者,不交。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不孝敬,忘恩負義之人,大家都會敬而遠之的。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現在,家風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其實,家風是個古老話題,對家庭成員而言,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處事態度。父母愛子女,子女孝敬父母,關愛父母,就是一種最重要的家風。

孝敬父母不只是洗一次腳,喂一次?那麼簡單,要持之以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一種孝敬,有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是一種孝敬,能幫父母做簡單力所能及的事是一種孝敬。總之,孝敬父母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家風是我們的使命。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心中有父母,心懷感恩,砥礪前行。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吾日三省吾身,約束自己的言行,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尊老愛幼是家庭和睦的紐帶,是搭建和諧家庭的橋樑,是一個家庭健康快樂的源泉。

中華傳統美食—月餅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349字

中國的傳統美食多種多樣,有餃子、湯圓、龍抄手、重慶火鍋、潮汕牛肉丸、月餅等。我最喜歡的就是月餅了。

月餅是中秋的貢品,在平時是吃不到的,只有在中秋才能品嚐月餅。中秋吃月餅是閤家團圓的象徵。月餅的形狀是圓的,像中秋的月亮,大小像肉包子。月餅頂上有花紋和一些字,有的是一個福字配一條條彎彎曲曲的花紋,有的是吉祥如意配一卷捲浪花,顯得很有中國特色。

月餅不但好看而且好吃。傳統月餅都是烤出來的,有著薄薄的皮和厚厚的餡,比如,雙黃白蓮蓉、五仁、豆沙、火腿等。我最喜歡是雙黃白蓮蓉月餅。用白蓮蓉和鹹蛋黃當餡,白蓮蓉甜甜的,滑滑的;鹹蛋黃油油的,沙沙的。輕輕咬一口,滿嘴都是香噴噴的。一邊吃月餅一邊喝茶賞月,會感到心情相當舒暢。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要過中秋節了。

做一箇中國小孩真幸福呀,可以嚐到各種傳統美食。

中華傳統文化之根 篇9

國二作文 ,774字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我們用的筷子;,他們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根,這個根需要由我們青年來繼承和發揚。

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十分豐富,如果我們不去繼承,它就會消失,它的根必須由我們守護,讓它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文化在過去。小的時候,我們和長輩們一起盼望著春節家家戶戶貼的對聯,小朋友身上穿的新衣服,小孩子們,笑嘻嘻的拿著壓歲錢……這些是我們的回憶,現在這些可能與我們已經沒有聯絡,我們都在城市的燈光下,看著別人放的煙花,在教堂外撒著麵粉,我們成了崇洋媚外的人,我們忘記了童年帶來歡樂的鞭炮,於是,中國傳統文化就留在了過去。在感到可惜的同時,我們必須用行動讓傳統文化延續下去,靠我們這群新青年將傳統文化之根傳承下去。

中國傳統文化在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留著傳統文化的影子。在我們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我們用著筷子,吃著中藥。不僅是中國人自己在用筷子,而且外國人也在用筷子,要讓更多的外國人用筷子,不是靠外國人的學習精神,也不是靠筷子自己跑到外國去,而是要靠我們這群新時代的年輕人,用我們的雙手將筷子傳承下去,將傳統文化傳到國外,讓各國各民族的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延續到未來。

中國傳統文化在未來。我們是中國的未來,我們身負重任,我們要將中國夢響應下去。傳統文化之根,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發芽開花,傳統文化影響著我們的綜合國力,影響著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傳統文化不僅為我們帶來了精神依託,也為我們帶來了物質依託,我們必須用自己的力量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文化興則國運興。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是所有中國人的靈魂,是靠中國人世代相傳的靈魂,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根植於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

慶國慶,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篇10

高一作文 ,947字

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瑟瑟微風飛揚,當萬里山河披上綠裝,在光輝下顯得格外妖嬈,當巍峨的華表,讓挺拔的身軀披上曙光,在這金風送爽的佳節,我們迎來了國慶佳節。

憶古夕,有多少愛國詩人抒發自己對祖國的熱愛,當祖國繁榮時有杜甫的: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有岳飛的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當祖國飽受戰亂時,唐有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維的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岑參的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宋有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祖國美麗的山河讓多少英雄“競折腰”祖國大地人才輩出,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概括了中國人的基本思想,成為獨創一套信仰體系的鼻祖。他的哲學根基於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範來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觀念,貫穿於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長達兩千年之久,對世界上許多人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中國皇帝,用武力統一了中國,實行了一系列影響廣泛的改革。隨後中國之所以一直保持著文化統一,這些改革是一個主要因素。岳飛,南宋抗金名將曾率岳家軍英勇抗金。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曆法,機械製造等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祖沖之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並和兒子祖目恆一起匯出了球的體積公式,祖沖之在三十六歲時修改了曆法,編制了先進的大明曆。他還設計製造了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製造了“千里船”等。

憶往昔,中國曾,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西方也高得多,可繁華如煙,現在的我們很難想象昔日母親的面貌,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建設我們的祖國,讓母親重新煥發光彩。

綿延的祖國山河中,我看出了您的磅礴,廣袤的草原上展現著您的胸懷,洶湧的大海訴不盡您的氣魄,祖國是東方初生的太陽,是亞洲的明珠,是騰飛的巨龍。在這特殊的日子,我衷心祝願:媽媽,節日快樂!

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有感 篇11

讀後感 ,781字

當我翻開《中華傳統文化經典》這一本書時,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湧現在我眼前,中華五千年可歌可泣,不可計數的風流人物便漂浮在我腦海。彷彿有一股強大的磁力吸引著我,促使著我往下讀……

當我讀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時,我感到了團結合作之重要,力量之強大。

這是無可厚非的,無論是作戰,還是實際生活,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團結永遠都是如此重要。比如就拿日本侵華事件來說,如果當年國共兩黨沒有聯合起來抗擊日本,如果當年全國人民沒有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我想日本的陰謀就早已得逞了,哪裡還會有新中國,哪裡還會有中華民族,哪裡還會有現在活得如此幸福的你我,中華傳統文化哪裡還會得以傳承?還有,螞蟻搬食物相信大家也不以為奇了,但是大家可否有想過,如果它們沒有團結起來的話,又怎能將比自己大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搬回洞穴了呢?

當我讀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時,我明白到,道義比生命更為重要。

我國從古至今這樣捨身取義的例子也不以為奇。文天祥,一個家聞戶曉的英雄人物。他之所以可以這樣流芳百世,也只是因為他在生命與道義面前選擇了道義,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但如果當年他沒有捨身取義而苟且偷生,他是否還能名垂青史呢?我想,中國的歷史不也隨之而改變嗎?他也必將遺臭萬年了吧!還有2013年為救不慎溺水的遊客而壯烈犧牲的鄭益龍。他也在道義與生命面前選擇了道義,而犧牲了生命,成為受萬人敬仰的英雄。但如果他當時沒有勇敢下水去救人而袖手傍觀的話,那名遊客的命運又將如何?

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品《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品味到歷代風流人物的可歌可泣,不畏犧牲,不畏艱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民族精神,與經典同行,與中華傳統文化相伴終身。

中華服飾之美 篇12

國三作文 ,864字

冬日的午後,溫暖柔和的陽光灑落在桌上的那一杯熱騰騰的紅茶上,我坐在舒適宜人的藤椅上,仔細品讀手中這本書—《中國風俗》。

本書分六章,每一章都講述著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風俗系列,讓人大開眼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章:“服裝之俗”的內容。這一章分別介紹了惠安女服飾、苗族服飾和回族服飾。

第一節介紹惠安女服飾。惠安女是福建惠安沿海一帶的婦女,她們頭披花頭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湖藍色斜襟短衫,下著寬大黑褲,清麗脫俗。這頭巾一般為藍色的小花,襯以白底,顯得活潑可愛;頭巾緊捂眉眼和口鼻,襯出惠安女的含蓄和恬靜。當地婦女以勤儉樸素、吃苦耐勞著稱,所以我非常喜歡這一服裝文化。其簡潔乾淨,把婦女之美、勞動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沒有光滑的外表,沒有亮麗的首飾,只有踏實穩重的勞動生活,給人一種溫暖可靠的感覺。

第二節介紹的苗族服飾也是中國服飾文化的亮點。與惠安女服飾相反,苗族服飾更注重首飾,例如:頭帕。苗族喜愛頭帕有其豐富的社會現實基礎和心理基礎,因為苗族人認為一個人的頭部非常重要,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包頭帕是一種服飾方式,也是一門傳統藝術。苗族最令人矚目的就是銀飾,造型或呈四稜突起,繞如螺旋或偏圓,平面上鏨出各種花紋圖案。項圈則是苗家姑娘戀愛、結婚必備之物。看到書中的圖片就知道此類飾品很高貴富麗,這正是苗族的服飾文化特點。我們看到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正是蘊含著苗族在與自然的抗衡中對事物的認識和昇華,當你欣賞苗族刺繡蠟染圖案時,可以將數學公式、幾何原理套入進行計算,其圖案結構間的等距、對稱關係是分毫不差的,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底蘊所在,令我由衷的佩服。

最後一節談到回族服飾。回族服飾的主要標誌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白色的圓帽,講究的人會在帽子上繡上精美圖案;婦女們常戴蓋頭,顯得秀麗大方,莊重優雅,足以體現鮮明的民族和地區特色。

《中國風俗》這本書中介紹的中國服飾絢麗多彩,精美絕倫,各具特色。中國服飾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澱,閃耀著民族的智慧,更是民族的靈魂,我們應該多瞭解和滲透中華文化的精髓,學習並延續中華文化的精神!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篇13

高二作文 ,1059字

前幾天老師講課提到家鄉話可能將會被普通話取代,固然大家交流的障礙消失是好事,可這樣我還是感到一絲絲擔心。也許將來再也不會有方言了,再也不會看到那種本來就少見的文字,這樣不禁讓我想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不知道它會不會也將被人們忘記?

輕輕的翻開了中華民族的史冊,點點滴滴的文字,繪聲繪色的畫面,交織成中華民族歷經滄桑的歲月,勾勒出中華民族久經不衰的歷史。翻看史冊,閱覽了三國兩晉時不盡的劍影刀光;閱覽了五代十國時繁榮的景象;享受了大唐盛世和平富饒的生活;欣賞了宋元明清殿前巨集偉的琉璃。歲月,就在朝代的周而復始一點點流逝,傳統文化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被人忘記。

猶記得2014年,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的時候,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推出一個調查節目“家風是什麼?”這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2012年國慶前期央視推出的“幸福是什麼?”電視臺的記者奔赴各個地方採訪了很多工作者。有些人的回答讓人感動,有些人的回答讓人感到無奈。“家風”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沒有那麼清晰了。“幸福”是經常會用到的,“家風”就很難回答。經過思考,很多普通老百姓回答:“家風是中國傳統,不能忘。””做人要誠實、厚道。””別出去打人。”家風是家庭遵守的規則、道德。好的家風需要一個家庭、一代人,甚至數代人的日積月累和長年品行的沉澱才能形成。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很多新的東西浮現在人類的腦海裡,很多舊的思想漸漸淡去。家風對現在的家庭來說已經變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風被遺忘。現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幾家人會談論家風?親朋好友都是討論如何賺錢、怎樣過上幸福的生活。現在重提家風,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這是一種良好文化的迴歸,是一種智慧的挖掘。是一種道德的力量。

但怎樣弘揚傳統文化呢?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和戰士為維護祖國的尊嚴和獲得祖國的榮譽為後人做出了榜樣,有多少先烈為國捐軀,然而有許多人面對物質的誘惑賣國求榮。我們時刻要重視祖國的利益。俗話說得好“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只要有堅強的信念,什麼事都能成功。很多成功人士的以前是失敗的,他們經過了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勤儉廉政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美德。不要被金錢和物質所迷惑,不要被甜言蜜語動搖。我們要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學會勤儉。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很少人能注意他們。吃剩的菜和飯,他們不是選擇倒掉,而是選擇繼續把剩菜剩飯吃完;破舊不堪的衣服,一般的人們都會選擇扔掉,他們會用針細密地縫起來,因此,你會看到他們的衣服上有一個個補丁。

讓我們牢記中國的傳統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吧!

介紹中華傳統文化活動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742字

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感受到光輝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它像是金光閃閃的太陽,照耀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又好像是清涼的雨水,滋潤著我們每一寸肌膚。

星期四下午,我們班開展了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的口語交際活動。老師先宣佈好活動規則,再讓我們分小組介紹。你看,小楊那組帶來圖片,小賴這組帶來了實物,小劉還邊介紹邊做動作呢……

接下來是各組中選出講得好的同學到臺上來給全班同學作介紹。第一個上臺的是小周,她給我們介紹的是“潑水節的來歷”:在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方,有個惡魔做盡了壞事,百姓都很痛恨。惡魔還霸佔了7個美麗的姑娘做它的妻子,7個姑娘決心為民除害。一天,在惡魔酒醉的時候,用話套出了殺死惡魔的祕訣,趁惡魔熟睡的時候,殺死了惡魔。不料,惡魔的頭一落地,大地就燃燒起了熊熊大火,只要把惡魔的頭舉起來,大火才會熄滅。於是,7個姑娘不怕血汙和疲勞,輪流舉起惡魔的頭,並相約在每年傣歷新年這一天交換。所以,傣族人民要過潑水節以紀念這7個姑娘為民除害並表示對她們的感激和祝福。小周話音剛落,臺下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第二個上臺的是小劉,小劉介紹的是“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奔馬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腳蹄輕捷、三足踏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一匹軀幹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示了駿馬凌空飛翔、奔跑疾速的雄姿。

到臺上來作介紹的同學一個接著一個,有的同學介紹“重陽節”的來歷,有的介紹“八達嶺的來歷”……

活動結束了,老師評出了講得最好的同學是小周,小周聽了別提多高興……

通過這個活動我覺得中華民族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感到無比自豪,我一定要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 篇15

國小三年級作文 ,2460字

【篇一: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重大的傳統節日。在春節,一家人在一起十分開心,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今年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奶奶家。

奶奶住在鄉下。鄉下和城市是截然不同的。城市的道路上到處都是車,鄉下處處都是牛,雞,鴨。白天是雞犬相聞,而不是汽車的鳴笛聲。鄉下的生活樸實簡單。春節中的鄉下伴隨著的都是鞭炮聲和孩子們歡聲笑語的聲音。

這天是到奶奶家的第二天。大家吃完了午飯都在尋思著下午和晚上幹什麼。爸爸出了個好主意撿柴燒火,趁著下午天亮的時候,我和爸爸爬上對面的小山丘去撿柴,雖說是小山,但還是有點陡峭的。爸爸在前面大跨步的走著。而我卻在後面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的走著,終於爬上了山頂,撿了些大柴小柴,還有野草,我和爸爸把這些勝利品放在地上。站在山頂望著對面清澈的湖泊,更高的山峰,風吹在臉上十分舒服,“走吧,爸爸說。”我回過神來,拿起柴下了山,接下來我和爸爸又爬到山頂撿了兩次柴。看著應該夠了就等著天黑了。

吃過晚飯眼看著太陽下山了,天也黑了,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燒火把白天撿的柴擺成一個金字塔狀。燃燒一把草,把草丟在柴上,火就順利地燃燒起來了,火勢漸漸大了起來,火星升上夜空,我們一家人拿著椅子圍坐在一起,火光照印在每個人充滿笑容的臉上。十分幸福。我和妹妹趁這些火放了煙花,過了許久柴都燒完了,火也熄滅了,我們拿了幾個紅薯悶在金字塔的空心的地方,等十五分鐘左右,將紅薯拿出來捧在手中吃了起來,雖然只是普通紅薯。但我卻覺得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紅薯。

我們一家無人在鄉下過的年可謂是年味十足,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都會覺得十分的與眾不同。

【篇二:元宵節】

我夢寐以求的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是我們孩子最喜歡的節日了。

我過元宵節,第一件大事就是拿著錢,跑到大街上買花燈。兔子燈地上跑,龍燈天上飛,魚燈水裡遊,各種各樣,數也數不過來。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糖畫—它是用冰糖做成的模型糖,有大公雞,龍,羊……既好吃又好玩。

孩子們歡,大人們也忙。媽媽急急忙忙的炒菜,爸爸拿著錢到市場買來新鮮又美味的菜,給掌勺媽媽當下手。老人坐在椅子上吃著花生,看電視。

到了晚上,家家張燈結綵,這時,除了萬不得已,每人都要回家吃飯。吃好了飯,就要上街了,街上燈火通明,車水馬龍,可好玩了,我拉著鳥燈在天上飛來飛去。近處的煙花不斷地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朵朵盛開的菊花,有的像一顆顆滑落的流星,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家家戶戶的人都樂開了懷。

元宵節真熱鬧!

【篇三:清明節】

古人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一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都會回老家探望逝世多年的太奶奶和爺爺。

每年的清明節都會下起紛飛小雨,小鳥也不再吵吵鬧鬧,似乎也在思念去世的親人,我覺的有一股清淡,使此刻變得更加空寂無言,孤獨寂寞。雨停了,露出了少有的陽光,陽光雖然暗淡,卻也不缺少原來的美,天空也沒有往日那麼藍,好像還有一絲悲哀。

我們準備好物品,便向太奶奶和爺爺的墳墓走去,此時,我心想:以前都是我和爺爺去看太奶奶,現在呢?變成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太奶奶和爺爺了。踏過山間小路,穿過雜草叢生,順著山勢向上爬。便到了太奶奶和爺爺的墓地,大家都開始整理自己的手中的物品,只見爸爸把燒紙的盆子搬來,點燃火,我忙跑去要燒錢,我邊燒邊回憶往事:那時,爺爺對我很好,連自己的錢都要留下來給我當壓歲錢。每次,我做錯事情,他都是嚴厲的批評我,其實,我心裡清楚,他是愛我的,直到那一天,在病魔地摧殘下,使他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爺爺和太奶奶對我的照顧。

接下來就是上香了,媽媽幫我點好香,我望著爺爺和太奶奶的墳墓,想:爺爺、太奶奶,在天上要好好保護好自己。我閉上雙眼,說完心裡話,便起身離去,可天空不作美,又下起小雨來,彷彿在低聲哭泣。

這一次的清明節就在作文中結束吧!

【篇四:端午節】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我們家也不例外,全家人一起包粽子。媽媽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提議:每個人包三個特別的粽子,在其中一個粽子裡面放上與眾不同的餡料,比如:硬幣,大紅棗……等。吃到這些獨特配料的人就要給大家派發紅包。

你們猜,我放了什麼?告訴你們吧,我放了芥末。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談談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粽子燒好了,解開扎藤,剝開粽葉,粽子們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粽香,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

爸爸忍不住吃了一口,只見爸爸馬上皺起眉毛,伸出舌頭說:“辣死我了,辣死我了!”我跑過去,看了看粽子裡面,原來是我包的芥末餡兒,我哈哈大笑地說:“爸爸你破產了,要給我們每人一塊錢的紅包!”爸爸哭喪著臉說:“唉,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全家人一聽都哈哈大笑。

我想:家人們圍坐在桌子旁時,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樂呵呵地聊著天,那才是端午節該有的氣氛哪!全家人都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陶醉。

【篇五:中秋節】

在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元宵節……但是其中,我最喜歡中秋節了。中秋節的晚上,我們在自家的天井裡擺了一張小圓桌,上面有各種美食:有鴨子、毛豆、石榴、芋頭……當然還少不了中秋節的“主角”月餅了!我們全家圍在桌子旁,一邊品嚐著美味佳餚,一邊觀賞著又大又圓的月亮,我們談論著中秋節的故事。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天井。我宣佈大家來一場說關於月亮的詩句的比賽。

“我來,我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爸爸也不甘示弱。呃……媽媽突然愣住了,“忘記了,”媽媽不好意思地說。“幫幫我吧,兒子!”媽媽小聲地說。“海上邀明月,天涯共此時。”我說道。

外公說:“月餅是源於唐朝,在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商人向皇帝獻餅祝捷,這就是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一家人團團圓圓,快快樂樂。我喜歡中秋節。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816字

【篇一:春節】

春節是一位中國人民都瞭解的一個節日,也是一個傳統文化節,在春節時有許多習俗。

正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一句詩中寫出了春節之中放鞭炮的一個習俗。在春節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家人在一起團圓吃年夜飯。並且還要在大年夜的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和守夜。

到了春節的第二、三天時,就會有許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們去親戚家去拜年,給親戚說一些祝福語。有時也會有其他的親戚朋友們來到自己家中來拜年,然後家裡的大人就去準備一些飯菜給親戚朋友們吃。吃完後就會與親戚朋友一起說一下話,玩一下牌。

在春節的第四、五天時,就會有家長帶著孩子去一些旅遊景點去玩耍,有時有的人為了有一點探險的感覺,就會帶上帳篷在外面的景區中開始一次露營,一直等到下一天的早上便又開始了新一天的旅遊,順便再一次光顧一下風景。

到了春節最後的幾天裡,大人們就開始整理家中的一些十分亂的地方,整理完後就開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而小孩們也是即將要迎來新一個學期的學習,長輩們也便開始迎來了新的一年的新生活。反正家裡的人都沒有什麼人會十分的悠閒了。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為春節是代表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而且舊的一年卻要即將離開,春節還可以讓遠方的家人回來家中一起吃一個年夜飯,所以它既重大也十分的重要!

【篇二:元宵節】

劉浩宇

中國有許多傳統而有意義的節日,如:辭舊迎新的春節、皓月閃爍的中秋節、必裡遲離的重陽節,而我喜歡的是元宵節。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閤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於過完了新年,在那一天,人們會猜燈謎、舞龍、舞獅子,為元宵節增添了許多節日的氣氛。

正月十五的那天,人們都會去大街上買回麵粉、芝麻、肉餡,趕回家裡開始一天的忙碌。在那一刻我們用自己辛勤的雙手開始揉麵粉、包餡,然而我便問媽媽為什麼是自己包湯圓而不是自己去大街上買一盒,媽媽說:“因為每當正月十五,漢武帝祭祀太一神,定為與民為樂,自己做的會更深刻。祝我們身體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篇17

國小三年級作文 ,805字

【篇一:中華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熱鬧的春節

春節這個喜慶而快樂的日子,每個人都盼望新的一年的到來。

每當春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的,在大門上貼對聯,窗戶上貼窗花,放煙花爆竹,有一些人為了慶祝這個節日,還在街道或小巷敲鑼打鼓,熱鬧非凡……我還記得有一首歌,也是慶祝春節的歌,它是這樣唱的:“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我們唱歌我們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

在春節裡,我們向長輩拜年,長輩會給我們壓歲錢,這表示祝福,讓我們學習進步,天天健康!我覺得在春節每天都快樂,不過時間不等人,春節過的很快,轉眼就要開學,進入緊張的的學習階段,讓我們一起′努力,來年再過個豐收年!

【篇二:中華傳統節日作文300字】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它是個團圓的節日,也是吃湯圓、包餃子、猜燈謎、放煙花、表演舞獅的節日。

今天盧老師說:“下午家委的叔叔阿姨會來教我們包餃子、做湯圓。”我非常激動,因為我媽媽也會來。轉眼間下午到了,我像一隻兔子一樣跳也跳不停,我非常高興。叔叔阿姨在課桌上鋪了一層薄膜紙,給我們發手套,還給我們發包餃子的材料。開始學包餃子了,媽媽教我學包元寶餃子,我用笨笨的小手認認真真地學包餃子。曹老師和家長們辛苦地煮餃子,熱騰騰的餃子出爐了,我像一隻貪吃的小豬一樣吃也吃不停,真是太好吃了!我開心的說:“媽媽,您辛苦了!請吃。”我和媽媽一人一半吃著香噴噴的餃子。這時,有的同學享受著吃餃子,我和部分同學開始學做湯圓。媽媽教我做湯圓,首先把麵糰搓圓壓扁、再放花生餡,然後包住餡搓圓,這樣大功告成了。一開始我把餡露出來了,慢慢的,我做出了一個完美的湯圓,這次我也有給媽媽品嚐了我們做的湯圓。我看見曹老師和盧老師在忙碌沒有吃,都在照顧我們,我想對你們說:“謝謝!”我也要謝謝叔叔阿姨和媽媽教我們做餃子和湯圓,辛苦了!

這次元宵我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學包餃子、做湯圓,讓我度過一個有意義而又愉快的元宵節。

文化中華傳統春節 篇18

節日作文 ,655字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延綿自己文化從古至今從未斷絕的國家。而在其中,中國傳統文化自然是起了極大的作用。而春節代表著傳統文化的精華。

我愛過春節,有奇異的神鬼傳說吸引著我的眼球,有難得的壓歲錢拿,還有漂亮的新服穿,可以見到許久未見的好朋友。

外婆常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凶猛異常。每到除夕的時候就會出來傷人。人們只好躲避到深山中,可後來人們發現‘年’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於是每到除夕的時候,各家各戶都要貼紅對聯,放煙花爆竹來驅趕它,以保平安。”我在小時候聽得似懂非懂,只得邊聽著邊點頭,在迷迷糊糊中對於春節有了嚮往。

春節的傳統就是全家團聚,今年爸爸媽媽都能回家陪我,這讓我十分開心。媽媽也給我生了一個小弟弟,我逗他逗得不亦樂乎,這樣一家人團聚的滋味總讓我感覺自己被幸福充盈著。從我記事起,由於爸爸工作的特殊性,即使在春節的時候也不一定可以回家,在團圓的節日裡總缺少了一些年味,每當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嬌軟可愛地向他們的父母撒嬌,我都有一股落寞的感覺從心中升起,可今年爸爸終於回來了,我的感傷就一掃而空。

春節期間,每個村裡都會舉辦的民俗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抬王母王公的比賽激情四射,我在場外拼命為爸爸加油,當他把獎金輕輕地放在我手上的時候,我覺得這就是我最滿足的時候了。我一直緊緊地抓住爸爸的手,在這個團圓的節日,我要多和爸爸待在一起。好不容易有這樣一個日子可以讓我們在一起,我真的捨不得放開爸爸溫暖的手。

今年的春節,爸爸媽媽都在我身邊,我覺得春節的意義也許就在此,給予分別的人重聚的機會。

弘揚中華傳統,緬懷革命先烈 篇19

國小三年級作文 ,673字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小主人報》南昌小記者站開展了以“弘揚中華傳統,緬懷革命先烈”為主題的清明節掃墓活動。

今天下午兩點,我們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乘坐大巴,前往位於南昌市西郊梅嶺山麓的方誌敏烈士墓,進行祭掃活動。

南昌小記者站四所校區將近有300名小記者參加了這次祭掃活動,我們列好隊,緩步走進方誌敏烈士陵園,只見兩邊青松翠柏環抱,登上了共11層,約170級的臺階,我們來到了方誌敏烈士紀念碑下,這裡一片莊嚴肅穆。

在記者站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懷著對烈士無比崇敬的心情,在烈士雕像前,我們緊握右手,面向五星紅旗莊嚴宣誓,我們向烈士默哀致敬,小記者代表為先烈敬獻了花籃。隨後,我們依次向烈士墓獻花。

之後,我們還瞻仰了烈士紀念碑並參觀了烈士物品陳列館。方誌敏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他是江西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者。他歷任縣委書記、特委書記、省委書記、軍區司令員、紅十軍政委、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主席團委員,黨中央委員。1934年,紅七軍團和紅十軍團合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方誌敏任總司令。

1935年1月24日,他不幸被俘人獄,在獄中堅貞不屈,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名著,激勵著億萬人為新中國的成立不懈奮鬥。1935年8月6日,方誌敏在南昌英勇就義。

此次活動,我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我深知,我們今天的生活就是無數的向方誌敏烈士一樣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寶貴生命換來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更有責任發憤圖強,好好學習,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為祖國的偉大復興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

中華傳統文化 篇20

國二作文 ,973字

中華傳統文化中,有的如詩文之雅趣,有的如曲樂之悠揚,有的如對聯之巧妙。而我最喜歡的,是寫意的國畫,那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淨化。

望初遇

初遇國畫是在一次美術展覽會上,至於畫的內容卻也記不清了,只記得看到那幅畫,我只覺很美,美得讓人移不開目光。從那次開始,我總是央求父母讓我學習畫國畫。也許,這就是意境之美吧。

尋相知

父母給我找了一位國學老師。初學之時,大概就是老師畫一筆,我就畫一筆,畫完心中總是不解:為什麼每筆都和老師畫得差不多,畫完的整體卻不如老師畫的那麼好呢?懷著心中的疑惑,我去問了老師,老師告訴我:“國畫是離不開生活的,你需要在生活中多觀察,看到萬物之間的聯絡,你的困惑就可以解答了。”我趁著假期與父母走訪許多奇山異水、名勝古蹟,隨著遊覽的腳步,我似乎也漸漸體會出來什麼是物體的透視,怎樣搭配才能最好地體現出畫者要傳達的意思。

高山配流水,近處是潺潺的流水,水邊楊柳依依,垂在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遠處是雄偉的山峰,霧氣嫋嫋,山尖在雲霧之上,顯得更加挺拔。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意境也越來越深。畫筆或勾勒或渲染都是一次次美的享受。這,就是畫之美,更是意境之美、文化之美。

悟相識

隨著我畫技的提高,老師告訴我,一幅畫如果給人留下的印象只是美,那絕對是失敗之作。一幅畫是該有神韻的,就如山水與花鳥是分不開的一樣。如果在楊柳的枝頭添一隻小鳥,如果在空中畫幾群歸雁,給人的感覺會大不相同。我開始用筆嘗試,漸漸發現,我添的事物也不能隨意,必須與所表達的情感一致。就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果想描繪春日之景,就需添幾隻鴨,而若是畫秋日之景,畫鴨子則是萬萬不可的。古人偏愛四君子“梅蘭竹菊”,寄與高潔的志向;幾匹奔騰的馬,便可體現奮求上進的決心。這和詩文中的意象倒是相似,惜別畫折柳,相思即明月。國畫,不僅僅是美的享受,更是在景中寄託了畫者的心情。再看一幅畫,我彷彿能與她溝通。透過畫,既看懂了畫者,又是自己情感的昇華。

每次畫畫,我心中都有著不同的心情。但每次畫著畫著,我的心情都漸漸歸於平靜。國畫之於我,更像是一位無話不談的朋友,同享快樂,共擔痛苦。這或許就是文化的力量。我有責任去繼承,卻更享受接觸文化的過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國畫之美,依舊在不斷延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