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作文家鄉的風俗春節相關作文20篇

六年級作文家鄉的風俗春節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5字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溫嶺人,出生在溫嶺,家人也都在溫嶺。在這個小康社會中,大家都在改變,而唯一不變的,就是各種風俗了。

這各種風俗中,我認為最有意思的,莫過於除夕的那天晚上了。每年的那時,我們都會到爺爺家去吃團圓飯。記得前年的那一次……

我推開爺爺家沉重的木門,看見廚房裡頭爺爺和伯伯一家已經在準備了。爺爺蹲在爐子旁,拉著鼓風機,又不停地往爐子裡塞小木條兒,眼睛還眯成一條縫兒,估計是被煙燻的吧;伯伯左手拿著一個白碗,右手捏著一塊毛巾,正彎著腰低著頭使勁兒地刷碗,都還沒有注意到我們來了;伯母正站在炒鍋前,身體微微後仰,用鍋鏟不斷翻炒著鍋中的食物;表哥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貫注地洗著面前的一顆菜,左洗洗右搓搓,有模有樣的。

“喔!你們來啦!快來搭把手。伯母看見我們,兩手在圍裙上抹了幾下,馬上給我們安排了活兒,還不停地問來問去:“最近怎樣啊。升職了沒?聽說你們買房了,怎麼樣?多少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多數時候得硬著頭皮回答。而要是沒有了這樣特殊的“問候”卻又覺得少了些什麼。或許這才是年的味道吧。

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們老家的特殊儀式就開始了。在祖先的掛相前擺好桌子,再放好飯菜,我們輪流祭拜,意思便是請他們也一起來吃飯。完畢,我們也坐下來吃,但一定要留出幾個空位,因為祖先們也要吃啊。就這樣,幾代人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的。

吃完以後我們再一起放煙花,在後院裡揮舞著煙花條,在客廳看著春晚,可盡興了。

其實春節並不是什麼節日,只不過有個理由讓人們團聚。家鄉年俗和小康生活,他們是互相包含互相影響的。而年味也在隨之改變。

六年級作文家鄉的風俗春節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74字

新年“派利是”,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習俗,在港臺地區非常流行,而我是從小在深圳長大的,深圳屬於廣東省,廣東省與香港距離非常近,故習俗都大同小異,我便從小就熟悉它了。“利是”又稱“利事”或“利市”,取其意為大吉大利、好運之意,一般老人家則稱之為“紅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壓歲錢”,而利是封就是裝壓歲錢的封袋。

在小的時候,記憶裡每當春節來臨之時,我們全家大大小小都要準備利是封,顏色以大紅為主,也有金黃或其他色。利是封的外觀各式各樣,有大有小,有長條形也用小方形。風格、寓意也是千變萬化,封面上有字有圖,文字都是祈福吉祥話語,圖樣有生肖、財神等,真是令人驚歎不已,佩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啊。

我最喜歡幫爸爸裝利是封了,我會按照爸爸要派給的物件進行裝袋,平常隨手要派的我會選擇小型利是封,一般裝5元或10元,特殊的會裝50或100元。5元或10元的利是封是最常用到的,基本見人隨手就派的。像爺爺奶奶出門買菜或爸爸媽媽開車出小區,見到小區的保安或阿姨,大家新年見面,都會說到“恭喜發財”,所以這個時候,就要給他們派利是。爸爸也要給他的工人派利是,與熟悉的朋友見面也會派到利是。那媽媽呢,上班的第一天,公司的未婚同事都會集體組隊到辦公室裡找已婚或領導一起討利是封,聽媽媽說,這是上班第一天上午的公司活動,現場特別有趣。此時的利是封的更多寓意就是大家新的一年都要行大運,同時也是感謝他們一年的辛苦付出。

而我,也會裝著小利是封,約好同學一起到小區裡,我左右環顧下,見大家都到齊了,鄭得地對他們說道:“今天,我們要成立一個小組,名叫‘利是隊’。有誰要參加嗎?”

隨後,他們紛紛舉起手,我馬上下達了任務:一起討利是!於是我們馬上開始行動,來到了平時人數比較多的小區遊樂場,見到相熟的奶奶或阿姨,我們就會上去說“恭喜發財,身體健康”,然後奶奶或阿姨們就會樂呵呵地跟我們說“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哈”,就會給我們派個利是封,收到利是封的小夥伴們,別提多開心了!派利是封的大人們,也因為派了更多的利是而感到開心。因為在廣東,利是封派的越多,也就代表來年會更發達更有福氣。

派利是雖然是小小心意,但代表了大大的寓意,各式討利是的有趣行為,也更好地促進了大家的感情,給新年增加更多快樂的氣氛,我非常喜歡這個習俗!

六年級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2621字

【篇一:舌尖上的年俗】

燕湖小學六(1)致遠班史譽之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我哼著童謠,幫奶奶打掃好屋子,在煥然一新的家裡,我們又掀開了春節前備年貨的序幕。

醃好的鹹物、待宰的甲魚、五花大綁的毛蟹;噴香的炒貨、誘人的糖果、品種齊全的菸酒,逐漸堆滿了儲物間,年味慢慢升騰了起來。

最讓人感到過年氣氛的還是包糰子。前一天隔壁的奶奶就聽說我們家要包糰子,今天就特意來幫忙,一人和餡,一人揉麵。和餡的用筷子攪動肉糜和青菜,讓它們充分融合,產生味道的碰撞;揉麵的用掌跟按壓麵糰,使糯米粉的彈性充分展現,麵粉染白了袖管,飄上了額頭,空氣中瀰漫著穀物特有的香味。

又有幾個人來幫忙了!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包起了糰子,只見幾雙被面粉裹著的手上下翻飛,一個個圓滾滾、軟乎乎的大白團子就誕生了。我也忍不住想試一試,學著奶奶的手法,先揪下一個小麵糰,在掌心搓圓,按平,填餡,然後包好四周,可我怎麼也學不好封頂的技巧,只好胡亂一抹,草草了之,這下鄰居們可更有了談笑的話題,我才不管呢,我喜歡這種熱熱鬧鬧聚在一起互幫互助的溫馨畫面。

隆重的時刻來了!一個個糰子被放進了蒸屜,我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使勁地添柴火,熱氣從縫隙不停地往外溢,廚房似乎變成了煙霧繚繞的仙境,而我等待的就是這“蟠桃”。終於吉時已到,揭鍋,“蘑菇雲”瞬間蒸騰,香味撲鼻而來,朦朧中,糰子的身影若隱若現,霧氣散去,糰子閃著晶瑩的光,猶如上好的和田美玉,真捨不得咬上一口!一籠籠,一個個,被奶奶整齊地碼在桌子上,足足有三百個呢,或許還不止。

這麼多糰子是要大家分享的,太奶奶一袋,叔叔家一袋,姑姑家一袋……糰子不僅代表著團圓、團聚,也是增進親人情感的紐帶。這舌尖上的年味,就這樣一代代傳承,維繫著中國人對年的期待,對家的嚮往。

這家鄉的年俗不僅滿足了我的口腹之慾,更讓我內心深處體會到了年的本味。

【篇二:清明祭祖】

燕湖小學六(1)致遠班範宸川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傳達出哀傷。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節,我們一家總要早早起來,拎上裝滿了紙幣、金銀元寶和香的袋子,準備去掃墓。我們從城裡驅車來到鄉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長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這時,太陽已經升出地平線很高了。在我們老家,必須等到太陽把露水晒乾了才可以祭祖,我們到達墳地時,時間把握得正好。

這時,爸爸拿出鐵鏟,從附近的田地裡挖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土塊,我忙問:“這是幹什麼呀?”爸爸答到:“這是土帽子,用來壓錢紙的。”然後爸爸把錢紙放在墳頭,再用剛才挖的這塊土穩穩地壓上。爸爸還跟我說,這錢紙,使人一看就知道這墳墓裡的人後繼有人。就這樣,掃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紙把他們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機點燃,跪下來,然後,再拿出一些紙錢。燒了起來。邊燒邊說:“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們小川學習成績好……”。我看了看,感覺很簡單,便說:“我能試試嗎?”爸爸點了點頭。我也像爸爸一樣,跪了下來,拿著紙錢開始燒了。先拿了一些把他們分開,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裡,我又放了一些紙錢,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燒到我,我越來越熱,便讓爸爸來燒了……

直到所有的紙錢和用紙折成的金銀元寶全部化為灰燼我們才能離開,這樣,祖先們都收到後輩進貢的錢物了,他們在那邊就可以衣食無憂過得幸福了。

清明時節,用這樣的方式祭奠祖先,雖然有些迷信,但能表達出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難怪這樣的風俗代代相傳了。

【篇三:年前供祖宗】

燕湖小學六(1)致遠班陳奕愷

正月初五拜財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雲……年前請祖宗也被稱為“做羹飯”,是人們對祭祖的稱謂。這天,人們會擺上酒席,虔誠的祭祀一番。是為了感恩祖宗並祈求來年平平安安,財運滾滾。

我們全家今年又來到奶奶家祭祖。到家後,我們就開始進屋幫忙幹活。媽媽與奶奶在廚房做菜,爺爺與爸爸擺菜,倒酒。像擺筷擺杯這種活就由我來負責。桌子上九雙筷子、九個杯子、九道葷素搭配的菜,寓意家族延續長長久久。

地上也要擺十二雙筷子和三樣水果,是供佛的,杯中一次只能倒三分之一的酒,因為酒過叄巡。這些流程對我來說很繁瑣,但在我爸爸和爺爺他們老一輩心中是神聖的,覺得祭祖會讓子孫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當一切準備好後,以前都是由爸爸負責點香,可今天卻讓我來一次,練習一下。於是,我拿起一束香,學著爸爸的樣子把香放在蠟燭上點燃,然後雙手握緊,拿著它對著祖宗們恭恭敬敬鞠三個躬,再把香插入香爐裡,磕三個頭,我叩拜時還嘀咕著:“祖宗呀!請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健康吧。”我剛起身,家人們就開始輪流叩拜了,連三歲的妹妹也爭著叩拜,她學著鞠躬,磕頭,還把那雙胖嘟嘟的小手合併搖一搖,嘴裡也嘀嘀咕咕什麼,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叩拜了才兩個來回,我的肚子已經開始抗議了,看看桌上的飯菜,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但我嚥了幾口吐沫,控制住了,心裡念道:“加油,只要堅持到結束就可以了。”我的心裡也增加了一些堅持的動力。

等到三炷香燒完了,我們就要請“祖宗走了”。步履蹣跚的爺爺走上前去,挪一挪凳子,好像是在請祖宗走一樣。奶奶和媽媽把飯菜端進廚房,重新熱一遍吃掉,因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爸爸則扛著幾麻袋的金“元寶”,來到祖宗的墳墓前把“元寶”燒掉這也被稱為“送錢糧”。回去以後我看見滿桌著香噴噴的飯菜,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可以吃飯了!

像這樣的傳統習俗,已經有許多人放棄了。可我不會,我要把這個習俗,代代相傳下——祭祖。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880字

我的家鄉在東北,那裡有肥沃的黑土地,遍地的大豆、高梁。在我的家鄉,有許多獨特的風土人情。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春節了。

就年三十這一天講吧。

在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要早起,忙著寫春聯、貼春聯。我家也不例外,這天我早早就起了床,為我家寫一副春聯。在爸爸的耐心指導下,我基本掌握了寫春聯的方法,我先是在白紙上練習,然後再在對聯上寫字。寫春聯時,我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春聯上,一顆顆豆大的汗珠從兩頰滑落,寫了很久才把這副春聯寫完。我和爸爸一起把春聯貼到門上,看著我寫的春聯,心裡有種說不出的高興。廚房裡的媽媽和爺爺、奶奶正在用心地準備第一頓年菜,等待許久,飯菜都做好了。看著桌上的美食佳著,我不禁嚥了幾口唾沫,正當我準備夾菜的時候,媽媽卻把我的筷子拿了下來。我疑惑不解地問道:“媽媽,這菜都做好了怎麼還不能吃呀?”媽媽回答:“吃菜之前要先放鞭炮,趨趕去年的晦氣,好迎接新的一年。”我只好默默地答應了。爺爺出去放了鞭炮後,我們一家人就開始狼吞虎嚥地吃上了。飽餐一頓後,奶奶便又開始在廚房裡忙活起來。

我出於好奇,便跟著奶奶去了廚房。見奶奶拿出了一些粉絲,在鍋中反覆油炸,炸至定型後,再把粉絲均勻地擺放在一顆生白菜上。然後奶奶又盛了一碗米飯,並把筷子放在上面。我對奶奶說:“奶奶,您這是做什麼呀?”奶奶說:“給家裡的祖祖輩輩吃,要把這些飯菜都貢上。”奶奶端著飯菜,走進小屋裡,在一張寫滿了名字的紅紙前,把飯菜擺上桌了。隨後奶奶又找來兩張墊子,讓我同她一起給祖輩們磕頭,我磕了三下頭,並低頭懷著沉重的心情默哀了一會兒。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一起包餃子,看“春晚”。年三十這天,整個村莊燈火通宵。我們一直到晚上十二點鐘才休息,正是因為過春節的喜悅,讓人們絲毫沒有睏倦之意。這一整天,一家人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在年三十這天所有人都很開心!對於我來說,這天是一年中最快活的一天,這一整天都有家人陪伴著我,它能讓我感受到家獨有的幸福與溫馨。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08字

薰臘肉是貴州的年前風俗。

俗話說的好,“霜蹄削玉慰饞涎,卻退腥勞不敢前。水飲一盂成軟飽,鄰翁當午息庖煙。”沒有傳說就沒有習俗。聽長輩說,薰臘肉曾有一個傳說。過去,湖南西部一帶的土家族和苗族被稱為蠻夷民,他們是當年和黃帝為爭奪天下的蚩尤部落後人,由於戰敗,先輩長期隱居到湖南西部一帶深山。過著以打獵為生的日子,最初,他們只是將沒有吃完的野豬肉掛在樹幹上風乾,等到食物短缺時拿來食用。遇到雨天的時候,他們就將肉放在火堆上烤乾食用。

人們發現,經火煙燻烤後的肉,吃起來特別香。以後,他們就長期使用這樣的方法處理沒吃完的獵物。

有一年,舜帝南巡時,來到湖南,吃到了當地居民燻烤乾的野豬肉,極為贊嘗,多年後一直念念不忘。直命手下再尋惜日吃過的那種野豬肉,其手下將其命名為惜肉。直到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朝廷封長沙定王子劉義為夫夷侯。劉義開始巡遊三湘,正值臘月,劉義來到湘西一帶,吃了土家人燻烤的惜肉後,興然作詩。將其改名為臘肉。

據記載,在張魯稱漢寧王時,兵敗南下,途經漢中紅廟塘中,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過他;又傳,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陝南地方官吏曾進貢臘肉御用,慈禧食後,讚不絕口。從此臘肉就成了四川、陝西、湖南、湖北等中西部地區的特產,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湘西人家愛做臘肉,除了臘肉好吃,存放得久外,也許與湘西人住的偏遠,每當客人到來,無法上集市購買好菜招待客人有關。有了臘肉,一旦來了客人,可以隨時招待客人。因此做臘肉這種習慣,便世代相傳下來。

這道別有風味的佳餚,在後來的生活中,人們為了菜式多元化,依照醃製肉的方法,又製成了臘魚、臘鴨等臘製品,並且不斷研究改進生產工藝,在製作過程中。為使臘味更具特色口味,完全採用木材熏製技術進行烘烤,以達到其味香醇的目的。薰好的臘肉可久藏不壞,一直可以吃到來年立冬,嚼在口裡,脣齒留香,滿嘴生津。

聽完後,我又向媽媽那兒得知臘肉的做法:將臘肉放入盆中,放入幹辣椒、花椒、鹽、白酒,抓拌均勻,讓調料充分覆蓋在五花肉上,蓋上鍋蓋,醃製1個星期,臘肉顏色變深,將臘肉懸掛晾晒1月左右即可食用。臘肉的味道十分鮮美,真的是香味濃郁,油而不膩。

今年寒假,我就回到貴州去參與到了這種風俗。發現每家每戶都薰起了臘肉,遠在家鄉的子女吃不上臘肉,父母就薰好了再寄給他們,讓子女嚐到了家鄉的味道。

今年過年我領悟到了新的風俗:年前薰臘肉。

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27字

“年二十八,打餈粑。”在四川的家鄉,流傳著打餈粑的傳統習俗。每當臘月二十八那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一起打餈粑,那是一派祥和、其樂融融的景象。小孩子們都知道,一做餈粑就快要過年了。

去年,我和父母一起到四川的奶奶家過年,親眼目睹了打餈粑的全過程。

說起打餈粑呀,它的製作工序相當的繁瑣。前一天晚上,爺爺把糯米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脹鼓鼓的糯米端上桌來,倒進蒸鍋裡來蒸。我們則把事先準備好的石盆、木棒拿出來,擺在門外。等屋子裡飄滿米香時,糯米就粒粒熟透了。把火關掉,把糯米倒入石盆。爸爸和大伯操起兩根木棒,往裡面使勁一搗,還喊起了號子。

爸爸他們越打越有勁,一起一落,彷彿在演奏一支富有節奏且歡樂流暢的樂曲。那錘子在爸爸手中得心應手,猶如金箍棒在齊天大聖手中舞動,毛筆在王羲之手中揮灑自如,不久,原本縫隙較大的糯米漸漸融為了一團。就這樣糯米漸漸成了糊狀。剛開始搗還挺輕鬆,後來,糯米不是顆粒了,十分粘手。一搗下去,就沾著不放。必須搗一下,就沾點水才行。不一會兒,爸爸他們就滿頭大汗了。看著爸爸他們幹得熱火朝天,我的心也有些癢癢了,於是我跟爸爸說:“讓我來試一試,行嗎?”爸爸氣喘吁吁地說:“你行嗎?”“爸爸,別小瞧人,你就讓我試一試吧。”爸爸把木棍遞給了我。天啊,太重了吧!拿都拿不動,怎麼辦呀?剛剛在爸爸面前誇下海口,不能臨陣脫逃吧。於是我使出了渾身解數,才勉強地打了一下,就感覺體力不支了,我默默地在心裡給自己鼓勁,一下,兩下,三下……就這樣,我、爸爸、大伯、爺爺,表姐,姑父,一個一個輪著幹,如此交替、重複,充分顯示出了集體的力量。大家雖然累,卻很開心。好不容易幹完了,我們都已精疲力盡,汗流浹背,坐在凳子上一動也不想動。

接著,媽媽把打好的麵糰放在竹篩上,上面鋪了一層面粉。媽媽把麵糰扭成條狀,不時揪下一團,我們則把麵糰做成餈粑。先在手掌心滾成球形,再用手一壓,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順著中心一邊按一邊轉,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一個。大家忙得不亦樂乎。終於餈粑出爐了,我急忙搶了一個,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如果再蘸到用紅糖熬成的汁水裡,簡直是人間極品。

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心地吃著餈粑,媽媽問我:“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打餈粑嗎?”

我搖了搖頭。

“吃餈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餈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打餈粑,吃餈粑即喻示家家團圓、吉祥如意。”媽媽一邊吃,一邊笑著說。

“年二十八,打餈粑“。吃著美味的餈粑,聽著孩童的笑聲,感受著節日的氣氛,思考著流傳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心想:正是我國這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文化,才造就了餈粑這等美食啊。我們一定要繼續把它傳承下去。家鄉的習俗,真好!

家鄉的風俗春節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386字

【家鄉的風俗】

(李振銘)

咱威海的春節只有初一到初五六那幾天,而我老家那邊在臘月二十就開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可以說是一年中最美好的二十五天。

從臘月二十開始,家家都有了過年的樣子:家家去買過年用的,比如:春聯,鞭炮,福字、香、紙好多東西。

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村子裡的鞭炮聲就響起來了。到了晚上,姥姥便開始忙了起來,她把灶王爺面前擺的破舊的小盤子拿走,換上了嶄新的、精緻的小盤子。我便問姥姥:“為什麼要這樣做?”姥姥對我說:“在民間,相傳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他要向玉皇大帝上報這一家人的好壞,玉皇大帝會對這一家人有賞有罰。”說完後,姥姥又忙了起來。我看見姥姥又找出了幾顆糖果,一杯清水,一把料豆和一把稻草葉。我又問姥姥:“這些是用來幹嘛的?”姥姥告訴我:“這些是給灶王爺的,糖果是用來路上餓了吃點兒糖,清水、料豆兒和稻草是給灶王爺坐騎用得。”姥姥講完,突然叫起來:“關東糖要糊了!”“呢?關東糖?是幹啥的?”姥姥告訴我:“關東糖是要把灶王爺的嘴給封上,讓他到天上只說好話!”聽姥姥講了這麼久,我想,哎呀!鄉村的規矩可真不少。

這個年,我是在姥姥家過的。我從臘月三十回到了姥姥家,一直到正月初七回到了威海,聽媽媽和同學們講:今年的威海,過年一點兒鞭炮聲也沒有,好無聊啊!哎呀!還是在鄉村過年好啊!有過年的氣氛,有好吃的飯菜,最好的是——沒有作業的壓迫。年啪啦的走來,也噼裡啪啦地走去!年希望你再次回來!

【家鄉的風俗】

(畢筠邯)

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每到這時,大街上總會掛滿紅紅的燈籠,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有這樣獨特的風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掃塵房,臘月二十六,蒸棗餑餑。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過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蒸棗餑餑了。每年我都會參與。蒸棗餑餑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準備好,放在溫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來,面就已經發得白白胖胖,輕輕用手一戳,面軟軟的,像一塊橡皮泥。

把做棗餑餑的材料,便可以開始做棗餑餑了。先揉好一塊兒面,再找到它的中央,開始插第一顆棗,再順次把棗插在第一個棗的上下左右,每一邊為四顆。

看著媽媽手上那嫻熟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棗餑餑從她手中誕生了。我看著這些挺簡單的,於是便想嘗試一下。先揉麵,我好像是沒有勁兒怎麼的,面揉了好長的時間,卻一直沒有變的光滑,只好求助於媽媽,媽媽幫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難了,我不會插棗兒,剛把面提起來,還沒來得及插棗兒面便癱了下去,這時姥姥就會對我說:“阿俺妮兒手小,不是幹活的命,一定要輕輕鬆鬆享一輩子的福哦。”

蒸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用來做小豬,小豬的耳朵和鼻子,我們用了紅糖面,把紅糖放進面裡揉,便成了紅糖面,用大豆做小豬的眼睛,那樣子,還真是可愛。

做完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還做了元寶,並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恭喜發財。

一個個白胖的棗餑餑出鍋了,這些可愛的餑餑裡包含著對家人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承,卻包含著每一個人的愛,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傳承家鄉的傳統風俗。

六年級作文多彩的活動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6字

我參加過許多比賽,有擊鼓傳花、有扳手腕、有校園籃球和校園足球,還有紙牌遊戲等。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作文班舉行的那場扳手腕比賽。

暑期的第一天,我走進教室,只見老師說要給我們舉行一場比賽,我們大部分人選擇“扳手腕”。

在大家的期待中,扳手腕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這次比賽分三組,第一組是嶽翔和曉月,兩個都是雙方的大力士,大家都在猜究竟誰會贏呢?比賽終於開始了,雙方都在為自己隊的對手吶喊,嶽翔一直憋著氣,不發力,直到曉月把體力耗得差不多了,嶽翔便一鼓作氣直接把曉月扳倒了,他贏了!我們男生隊的歡呼聲此起彼伏,真的是震耳欲聾。

下一局是小紅對戰小強,小強雖然不像嶽翔那麼有力氣,但是他也不甘示弱,可由於剛開始用力過猛,導致後來體力透支,所以後面就讓小紅輕輕鬆鬆地贏了。接著比賽已經進行到白熱化階段,打成1:1平局的情況下關鍵就看第三場了。

第三場是我對戰小明。比賽開始了,我一直押著,讓力氣保持平衡,為了既不把力氣用光,又不會力氣太小而輸,而小明也一直跟我保持著這個力度,就在這時候所有人都鼓掌起來了,大概是我和她決鬥了這麼久時間都沒有分出勝負,在隊友的鼓勵和加油聲中讓我想到了一個好方法,我想既然你那麼想平衡,那麼就讓你平衡吧!我來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我看準時機,在不經意間我突然加大力氣,一把把小明給扳倒了,“贏了,我贏了,我們隊贏了!”在一片歡呼聲中,我們男生隊贏得勝利。

這次的比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知道了要想成功靠的不是蠻力而是應講究策略。

六年級作文多彩的活動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7字

聽著主持人扣人心絃的報幕,看著賽場上那令人眼花繚亂的跳繩,喊著那響徹雲霄的加油聲。我們終於迎來了那盼望已久的跳繩比賽。

好一場熱鬧非凡的比賽,大家精神抖擻,大賽一觸即發。看那位選手拼盡全力在各位高手中脫穎而出。看臺下的觀眾是目不轉睛,津津有味地看著比賽。整個操場歡呼聲一片,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最奪人眼球的無非是那精彩絕倫的長繩比賽了。我班選手正可謂胸有成竹且鬥志昂揚,大家摩拳擦掌,勢不可擋。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那長繩便從未停止過,好像一隻蝴蝶,上上下下,一直飛舞著。第一名時刻盯著繩子,繩子剛剛離開地面,她猶如離弦的箭一般衝了出去,來到繩子中央,剛剛停下,那繩子便撲面而來。可她卻像一隻輕巧的白鴿輕輕飛起,又輕輕落下,巧妙的跳過了繩子,留下了那自信滿滿的笑容。同學們魚貫而入,接二連三的跳過了繩子。糟糕,有名同學被長繩給絆住了,同學們心急如焚地緊盯著那被繩子纏住的同學。只見他輕輕抬起左腳,身體繃直向上一跳,緊接著再把右腳拿出來,雙臂張開,好一個大鵬展翅,從纏住的繩子裡“飛”了出來。臺下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掌聲,大家喜笑顏開,遮不住的是那滿心的喜悅。

到了振奮人心的頒獎時刻了,大家斂聲屏氣,全神貫注的聽著廣播,臉上露出了迫不及待的神情,不過可惜的是我們班並沒有得獎。沒有關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家再接再厲。

美好的時光稍縱即逝,這場比賽令人意猶未盡。運動使人快樂,運動使人健康,那飛舞的長繩依舊在我眼前晃盪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780字

我的家鄉在祖國的南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南,而我生活的城市,特產是臭豆腐。大家猜到了嗎?對,就是湖南的省會——長沙。

長沙在我心目中是個大城市,大城市非常美麗,美麗就注重完美,所以,農曆正月二十六就有一個“洗浴日”。顧名思義,這一天所有的人和物,都要去水裡走一趟,也就是代表著所有能過水的,比如:床、被子、桌子、衣服、貓和人都要洗得乾乾淨淨。

我是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長沙伢子,所以,每逢過年,無論那天星期幾,無論那天天氣如何,我們一家人都要輪流洗一個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的過年澡。媽媽說,我們要把身上的晦氣,還有平常我的“速洗”留下來的汙垢都要徹徹底底地清洗掉,以用來迎接新的一年。媽媽也會在這一天,把我們換下來的衣褲、用過的毛巾等全部都洗完,所以,媽媽們通常都會在今天忙到很晚!

今年對於我比較特別,過完年又是鼠年了,我就是屬鼠的,媽媽把提前為我準備好的大紅色的內褲和襪子在洗澡後讓我穿上,媽媽說,這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風俗,本命年身上穿戴正紅的物件,能辟邪。其實,每次洗完澡換上乾淨的衣服,都會讓我有一種清爽的感覺,今年除了清爽,似乎多了一點莊重。

雖然我的爸爸媽媽都是擁有很潮新思想的人,但是他們都還堅持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習慣,比如除夕夜守歲,這一晚,爸爸不再坐到電腦前,媽媽也不再端著IPAD,會一起坐到電視機前,不再看點播節目,而是一起圍坐火爐、開啟電視直播,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跟著春晚現場的觀眾一起,或哈哈大笑,或潸然淚下,或怒氣衝衝,或掌聲如雷。我會認為這是一年裡幸福感爆棚的時刻。我想,這時候大家都會掏出手機,拍下一張全家福,把它儲存起來,永遠不會被刪掉。

這就是長沙,我的家鄉——有特色風俗,且所有家庭都幸福美滿的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