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行通濟相關作文20篇

元宵節行通濟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5字

終於盼到了元宵節啦!我們又可以行通濟啦!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五年級去行通濟,同學們興高采烈地排著隊出了校門,向通濟橋進發。

一路上,同學們有說有笑,大家嘰嘰喳喳地討論著通濟橋到底有多熱鬧。看!馬路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條幅,行人道上站滿了許多來行通濟的隊伍。有格力的、蘇寧的、美團的……他們手上舉著各種風車,還舉著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廣告牌子。看!還有外地的旅行者呢!

大約十五分鐘後,我們走到了通濟橋前。一個巨大的牌坊映入眼簾,上面掛著大約有幾百個燈籠,燈籠前還掛著一串又一串的大風車。牌坊整個呈紅色,再配上南瓜般大,火焰般紅的燈籠和五顏六色的風車,到處都洋溢著一股喜氣、祥和、熱鬧的氣氛。

走上通濟橋,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人,人流絡繹不絕。兜售風車的攤位密密麻麻排列在大街與通濟橋的兩旁,儼然成了人與風車的海洋。

風車、生菜是行通濟的吉祥物。人們一手拿著風車,一手提著生菜,隨著人流擠過通濟橋,來到橋西頭的生菜池,把生菜使勁地往生菜池裡扔。他們都希望把生菜扔到生菜池中那顆巨大理石生菜的最高處,把好運帶回家。我們在那裡吶喊助威,大家都融進了這歡樂的笑聲中。

時間過得很快,該回學校了。我們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告別通濟橋,明年再來吧!

元宵節行通濟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494字

盼望著,盼望著。行通濟的這一天終於到了。

一路上,看見許多人的脖子上圍著大紅圍巾,許多人都舉著格式各樣的風車,樂呵呵地與他人聊著,走著。路邊有許許多多賣風車的攤位,上面插著各式各樣的風車,風車被風吹得“呼啦呼啦”轉,好像大聲歡唱著喜慶的歌。

不一會兒,我們便到了通濟橋的牌坊前,“通濟”兩個金色的大字在陽光下閃耀著耀眼的光芒。紅燈籠被吹得搖來搖去,好像為我們歡快的舞蹈。風車一個連著一個,“呼啦呼啦”地轉著,好像在樂呵呵地笑著。

通濟橋上,人群熙熙攘攘的,全城似乎都出動了。兒童、大人、老人,就連行動最不方便的殘疾人也來了。每一個人臉上泛著紅光,一位正在哭的小嬰兒看到這樣的情景,眼淚也沒了,眉毛彎了起來,拍著手,嘴裡“呀呀”地說著。大概,他正在表示心中的激動吧。

下了通濟橋,我們走到生菜池了。因為沒有生菜扔,我們就開始許願。我們雙手合十,眼睛輕輕閉上,認真地許著願望。許完後,又非常誠懇地看了一眼,祈求馬上實現。

繞著通濟橋走了一大圈,我們要回學校了。金色的風車卻一直在我腦海裡轉動。

鬧元宵行通濟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6字

元宵節下午,李老師帶著我們去行通濟。

路上,有許多地攤在出售風車與生菜,賣主高聲吆喝著“風車轉轉,轉來好運!”“生菜生財,快來買喲—”高音喇叭一會播放著“行通濟,無閉翳”諺語和溫馨提示,一會兒響著喜慶的嶺南音樂。人們用笑容和祝福互相打著招呼,到處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今天的通濟橋到處都是紅彤彤、金燦燦的。路兩旁的樹上、燈柱上,兩旁人家的門上、陽臺上,到處都是紅彤彤的燈籠。通濟橋牌坊也與平日的不同,牌坊前樹起高高的柱子,柱子上貼上大紅的對聯。柱子和牌坊之間高高拉起一根根繩子,繩子上掛著一個個足球般大的紅燈籠,紅彤彤一大片。走到牌坊前,人漸漸地多了起來,越往前走人越多,到了通濟橋上,行人接踵摩肩,十分擁擠,自己根本不用邁步,都會被人群推著走,既擁擠又令人興奮。

走過通濟橋,遠遠地看見生菜池旁圍了一大堆人。有人閉著眼睛,雙手合十,將隨風旋轉的風車夾在手間,在祈禱來年事事順意,好一會兒睜開眼睛,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手裡拿著生菜的,紛紛向那棵大生菜雕像上方扔去。只要有人扔到頂部,就會跳起來大喊:“我扔中了!好運好運!”見狀,我也閉上眼睛,站在池邊許下了新年願望。

在回校途中,我意猶未盡,仍然沉浸在行通濟過程中……

元宵行通濟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1字

元宵節到了,我們可以行通濟啦!今天,我們五年級同學一起行通濟。

出了校門,人行道上有許多人。他們穿著各式的新衣服,舉著各種各樣的風車。他們舉著橫幅,橫幅紅底黃字,寫著祝福語。

街道上有賣風車的小攤,各式各樣的風車讓人看花了眼。不只賣風車,還有生菜、寵物、髮飾、掛墜、玩具。一位賣生菜的老奶奶的店前貼著:買生菜,生財!

繞過市政府,走了一段路就看到通濟橋了。通濟橋上有好幾百個紅燈籠整整齊齊高高地掛著。紅燈籠後是彩色小風車,飛快轉著,形成了一個個彩色的球。牌坊前掛著大橫幅:“禪城區政府祝全市人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人們舉著風車往通濟橋移動,風車轉了起來,陽光照在轉動的風車上,顯得格外耀眼。風車已經看不清了,只見一個個球掛在繩子上。橋上人山人海,人們肩膀碰肩膀,鞋子碰鞋子。橋邊有一臺攝像機,樓頂上也有,大家爭先恐後對著攝像機做鬼臉。

生菜池前,大家紛紛把生菜扔向大生菜雕塑上。不用看,光聽到“耶,中了!”的歡呼聲就知道有人投中了。生菜“生財”,扔中的人帶著滿滿的希望回家了去。

路口,人們分成了兩股紅流向左、右兩邊流去,人群慢慢分散開來。

回到了學校,耳邊仍迴響著人們的歡呼聲。

鬧元宵行通濟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792字

元宵節到了!我們又可以行通濟了!

行通濟的人真多呀!路邊,站著許多不同單位的叔叔阿姨,有的披著紅彤彤的圍巾;有的舉著牌子;有的舉著金色的風車……牌子的內容也很熱鬧:有的寫著“溫暖大愛”;有的寫著“低價鬧元宵”;還有的寫著“心想事成”……一位叔叔特別有趣,脖子上掛著一條紅色的圍巾,手上舉著粉嘟嘟的牌子,上面寫著“身體健康”。

同濟路上方拉著紅彤彤的橫幅,寫著“祝全體人民身體健康”“祝全體人民心想事成”“祝全體人民閤家幸福”……就像一大片紅色的海洋,一會兒風平浪靜,一會兒洶湧澎湃。

來到通濟橋前,才真正感受到過年的喜慶。一抬頭,我被通濟橋前的風車與燈籠吸引住了。風車有的是紅的,有的是黃的,有的是綠的……風車在微風中快樂地旋轉,像一張五顏六色的的網,捕抓住那些不好的記憶,讓人們變得開心快樂起來。風車網前面的紅色架子上,貼著紅紅的大橫幅,上面寫著“禪城區市政府祝全市人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通濟橋牌坊前是黑壓壓的人群。我擠在人群中,常常被後面的人踩著腳後跟,被人群推著走。我和同學們舉著風車,有說有笑,隨著人流往前面移動。旁邊的呂錦鴻舉著金紅相間的風車,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線,嘴巴張的得大大的,全都是喜悅。

過了通濟橋,來到生菜池前,許多人都買了生菜往前面的生菜池扔生菜。雖然我們沒有買生菜扔,但是我們都很虔誠地許願。我和瑜欣和泳琳兩手合十,閉上雙眼許願:我希望我今年學業進步,身體健康!

回到學校,耳邊還聽見行通濟喜慶的音樂……

元宵行通濟 篇6

國小四年級作文 ,1085字

正月十五這一天,我們五年級全體出動,去行通濟啦!

走出校門,一路上我們嘰嘰喳喳,好像放飛的鳥兒。街道上也熱別熱鬧,有許許多多賣風車的臨時攤位,有的在地上鋪了紅地毯,紅地毯上擺滿風車;有的把風車一個個插在架子上,風車在微風中驕傲地轉著。路上有許多和我們一樣去行通濟的人。有披著著紅圍巾,舉著風車的男女老少,也有穿著工作服舉著風車的單位隊伍。風車喜慶的紅色,似乎被節日的氣氛渲染下更豔了。人群中我居然看到了一些外國人,他們也來過中國傳統節日呢!“京東集團”隊伍特別顯眼,他們穿著橙色的衣服,在柔和的陽光下特別醒目。手裡拿著的不是小風車,而是大大的風車,上面印著他們公司的吉祥物—“小白虎”。那隻“小白虎”的手裡抓著一條橫幅,上面寫著“低價鬧元宵”,真有趣!

走了大約二十分鐘,就來到了通濟牌坊前。今天,牌坊前豎起一個高高的鐵架子,架子兩旁貼著大大的紅對聯。對聯之間,是高高的橫幅,紅紙上寫著大大金色:“佛山市政府祝全市人民元宵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哇!好祥和的一個節日啊!橫幅後面,拉著許多小繩子,繩子上繫著許多彩色的小風車。那些小風車有六片葉子,每片葉子都按照紅、橙、黃、綠、藍、紫的顏色排列,看上去整齊而活潑。有些小風車似乎在把頭搖來搖去,一邊搖一邊數怎麼也數不完的人;有些小風車就像被逗樂了,瘋狂地轉動,調皮地哈哈大笑呢!小風車的後面,就是一些比籃球還大的紅燈籠。這些燈籠垂下來的黃色流蘇隨風飄動。幾隻小鳥在喜慶的紅大燈籠間飛來飛去,好像在說:“今天好熱鬧啊!今天好熱鬧啊!”

潘俊巨集和徐苑懌分別擎著鮮豔的國旗和隊旗走在隊伍前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格外耀眼。被人群推著來到通濟橋前,我幾乎連一步都沒有是自己邁出去的。後面的人已經湧上來,我就像在激流裡的小魚一樣,想剎住腳都不行,隨流而下。“耶!”“新年快樂!”同學們突然叫了起來,不停地在人群裡往上竄。原來,那是電視臺的攝像頭!我連忙向同學借了一個閃閃發光的大風車,高高地舉著,燦爛地傻笑著,生怕攝像頭錯過了自己。

走過通濟橋,就看到生菜池了。許多人買了生菜拋到生菜池中的生菜雕像上。生菜的諧音是“生財”,拋完生菜後就許個願望。我們雖然沒有拋生菜,但也虔誠地許下新年的願望。

第一次集體行通濟,我很開心。回到學校後,那些熱鬧的場面,似乎還在我眼前……

元宵節之行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999字

今天是元宵節,也是週末,我和媽媽做地鐵去了什剎海公園。

什剎海公園在西城區西北部,由前海、後海和西海三個相連的湖泊組成。什剎海是具有民俗文化的老北京特色的傳統風景區,是夏日泛舟、冬季溜冰的遊樂場所。什剎海的秀麗風光吸引著歷史上的王公貴族爭相在這裡修建宅邸,其中著名的有:前海西街的恭王府,後海北岸的醇王府,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先生、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先生、著名的京劇名旦梅蘭芳先生,都曾經在這裡居住過。這裡有典型的衚衕、四合院,大小金絲衚衕,南、北官方衚衕和鴉兒衚衕、白米斜街、菸袋斜街等等。我們首先來到了菸袋斜街,這裡有老北京的小吃和老北京的各種老物件。因為今天是元宵節,一路還有賣元宵的,排隊買元宵的人還真不少,菸袋斜街裡有個民俗小店“京扇子”,裡面有各式扇子,扇骨,很有特點很漂亮的。對面有賣油炸臭豆腐的,哎呀,可真臭啊,我買了兩盒,吃起來可真好吃。我們一路走沿著河把北京小吃吃了個遍,我媽說我是個“吃貨”。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糖人”了,賣糖人的是個叔叔,他說想要什麼動物他就畫什麼動物,因為我是屬“雞”的,就讓叔叔幫我畫一隻糖“雞”。叔叔拿了一個勺子從鍋裡攪出一勺糖漿,滴在鐵板上。只見他的手左搖搖,右晃晃,像快筆疾書,糖絲兒時而細如頭髮絲,時而粗如手指;糖漿緩緩落下;有時,像羽毛落到地上的那般輕柔。叔叔畫天書般地畫著,沒等糖漿受冷凝固,一隻糖“雞”就畫好了。過了一會兒,糖漿凝固了、變硬了。叔叔將糖“雞”,剷下,包裝好拿給了我,好漂亮的糖人!我走在路上還有小朋友問我糖人在哪裡買的呢!

我和媽媽一直走,走到了鐘鼓樓的東邊,腿好累,我想找地方休息會兒,正好旁邊有家“餛飩侯”,我和媽媽就進去了,好多人,只能跟別人和用一張飯桌。生意真好啊!我們點了兩碗蝦肉餛飩,吃的時候,媽媽說沒有以前的餛飩好吃了。或許是吃餛飩之前吃了不少的小吃,又或許真是做的不如從前了。我也不清楚從前的餛飩到底有多好吃,反正我覺得還不錯。

今天我吃了很多老北京的小吃,也看了很多老北京的物件,現在,北京的都市味越來越濃了,能看到老北京舊時民風的地方也越來越少了,但願什剎海這道風景線,能夠一直儲存下去。2017年元宵節再見。

家鄉的元宵節 篇8

國三作文 ,647字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到處都張燈結綵,而在我的家鄉—湖南衡陽,也不例外,過元宵節時要比大城市裡過得還熱鬧多了。

元宵節這天,一定要早早起床,意味著自己一年都會勤奮。起床後,穿衣服也是有講究的,得穿的一身紅,代表著紅紅火火。衣服穿好後,事情就輕鬆了:老人們在家中包元宵;大人們要大掃除;小孩子們就是到家外面去鬧元宵了。先說說包元宵吧,包元宵的數量自然也是一個吉利的數字,每人包十二個,十二個是由兩個六相加而成,意思是六六大順。元宵的餡兒就不相同了:有的往其中幾個元宵裡包糖,誰吃到就生活甜蜜;有的往元宵裡包硬幣,誰吃到就會走財運;有的往元宵裡包蘋果碎兒,誰吃到就會平平安安。雖然這樣包並不一定會實現這些祝願,但是這一種種包法卻透露出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企盼。大人們大掃除是為了把家中所遺留的前一年的不愉快統統趕走,辭舊迎新。

最有意思的就是到大街上去鬧元宵了。大街上人挨人,人擠人,他們都穿著紅衣服,走在一起,就像一片火紅的海洋,美麗極了。街上的人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元宵節:有的在舞龍燈,希望自己能飛黃騰達;有的在踩高蹺,希望自己步步高昇;有的在撒糖花,希望自己生活甜蜜。小販們支起小攤,一邊跟街上的人們慶祝,一邊賣元宵和各種元宵節的紀念品。大家都盡情地玩著,歡快地笑著。

這一天晚上還必須得吃元宵呢!是多麼快樂、美好、幸福的日子呀!

家鄉的元宵節有著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有著濃濃的地方特色,有著喜慶的節日氣氛。這是在大城市裡感受不到的。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元宵節。

快樂的元宵節 篇9

節日作文 ,562字

盼望著,盼望著,元宵節終於來到啦!元宵節是我最喜愛的節日,因為這一天,不但能吃到又香又甜的湯圓,還能觀賞五彩繽紛的煙花。

上午,媽媽帶我去超市裡買湯圓。來到超市,我看見了各種各樣的湯圓,有簡裝的,也有精裝的;有水果餡的,也有花生、芝麻餡的,真是種類繁多,應有盡有。我和媽媽挑了兩袋簡裝的、黑芝麻餡的湯圓,就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

終於到了晚飯時間,媽媽開始煮湯圓,當我看到雪白的湯圓在鍋裡翻滾時,早就饞得直流口水了。媽媽剛把湯圓盛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吃了,幸虧媽媽喊了一聲:“小心燙!”我才沒動手。等了幾分鐘,開始吃湯圓了,我挑了一個放在嘴裡,感覺湯圓粘粘的,軟軟的,輕輕咬一口,裡面的黑芝麻餡流出來,真是又香又甜,好吃極了!我連續吃了好幾個,媽媽看著我狼吞虎嚥的樣子,笑著說:“小饞貓,慢慢吃!”正當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一個湯圓“調皮”地掉到了地上,當我正從心底裡感到可惜時,爸爸一起身,正巧踩在湯圓上,結果湯圓黏在了鞋底上,爸爸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引得我和媽媽大笑不止。

吃完湯圓,天色也暗下來,我和爸爸媽媽到大街上看煙花。空中的煙花好美啊!有的像盛開的花朵,有的像無數顆亮晶晶的小星星、有的像長長的瀑布,還有的像一個巨大的降落傘……看著五顏六色的煙花,我不禁歡呼雀躍!

多麼快樂的元宵節啊,我企盼下一個元宵節快點到來!

快樂元宵節 篇10

節日作文 ,1349字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古人亦稱為“元夕節”、“上元節”。中國傳統認為,過完元宵節,春節也就算結束了,一切就要恢復常態了,所以在這天要最後慶祝一番。古代時,民間對元宵節是非常重視的。

為什麼農曆正月十五這個節叫“元宵節”呢?原來古人稱夜為“宵”,“元”是“開始”、“第一”之意,正月十五這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最早起源於漢朝,到了唐代開始重視起來了,到宋代更加重視元宵節。中國民間傳統是要在明月高懸的元宵節夜晚,人們觀花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賞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元宵節民間又被稱為“燈節”。元宵賞花燈的風俗也起自漢朝,到了隋唐時賞花燈更加興盛,唐玄宗時規定觀燈為三夜,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發展成盛大的燈市,還建立高大的燈樹、燈輪,甚至燈樓。到宋代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也延續五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寫道,“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充分體現出這一盛景。明代時賞花燈習俗達到頂峰,明規定正月初五張燈,正月十五落燈,要連續賞燈十天,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明時增加了戲曲表演,元宵節逐漸演變成內容豐富的節日習俗。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三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在這時除燃燈之外,還放鞭炮助興。

元宵節賞花燈自然少不了燈謎。燈謎始於南宋,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捲簾格、白頭格、徐妃格等等一百餘種。猜燈謎,直到今天依舊是元宵節一景。

元宵節總是要吃元宵的。元宵節吃元宵始於宋朝,不過當時元宵叫“浮元子”,到明朝才稱“元宵”。元宵又叫湯圓。據說袁世凱稱帝后,認為“元宵”就是“袁消”,於是下令改“元宵”為“湯圓”。過去每家做元宵、吃湯圓,意在新的一年中祈福全家團圓、和睦、幸福。近千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製作越來越精緻美味多樣。

從漢朝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逐漸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元宵節成為春節的最後一次民間藝術展演,其熱鬧程度堪稱古代中國的“狂歡節”,所以不少地方將過元宵稱為“鬧元宵”。

現在,元宵節雖然過節氣氛較古時淡多了,但元宵節依然保持其獨有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近年來正越來越受國人重視,所以現在有不少人呼籲元宵節放假,以便更好地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剛到馬路上,只見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只見那燈會大牌樓,五光十色,“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九天”啊。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隻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