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有你有我相關作文20篇

傳承文化有你有我 篇1

高考作文 ,690字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渾圓醇厚的閩南鄉音在會場縈繞,彷彿給這個被普通話橫行的世界注入了清醒劑,心中頓生一種親切感。

今日,我們很高興與來自寶島臺灣的蔡金安老師共同領略閩南文化的魅力。今天的講座主要是用閩南語吟誦古詩。閩南文化是閩南人的根,閩南文化是閩南人的魂,閩南語更是閩南文化組成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而詩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的積澱,唐詩、宋詞、元曲,平仄押韻之間盡顯華夏泱泱大國的文化底蘊。兩者相遇,沒有排斥與不和諧,竟是如此的渾然一體,若合一契。是啊!皆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為一體自能相融,也讓我們不由陶醉其中。

《長幹行》、《楓橋夜泊》、《虞美人》……在一首首詩詞的吟誦之時,蔡老師不忘強調閩南語的重要性:閩南語不僅僅是眾多方言中的一種,而且是中古音的“活化石”;傳承好閩南語對於構建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態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這個不斷髮展的現代化社會,作為閩南人,我們對於閩南語卻是越來越陌生,甚至越來越多的閩南人不會說閩南話。於是,蔡老師雖已年過半百,但他那顆拳拳赤子之心,支撐著他跨洋過海,為閩南文化的傳承獻出自己的一份心力。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長幹行》的歌聲在會場嘹亮響起,這時不再只是一個人在唱,而是一群人在唱……同為閩南人,同講閩南話,海峽兩岸本為一家,閩南文化需要海峽兩岸同胞共同來傳承。傳承閩南文化的路上,有你,也有我。

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感 篇2

讀後感 ,782字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學期又過去了,寒假生活就要拉開帷幕了。寒假生活中我讀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本書,知道了中華民族是源遠流長的民族,她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著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她是中華民族生息不竭的動力,更是中華民族奮進的源泉。

本書主要分為:1。走進漢子2。古詩入門3。歲月時節4。詩詞賞析5。寓言故事6。福建概況這六個部分來介紹。漢字的由來也是經歷了一個個時間段的演變而來,漢字最初起源於圖畫,經過漫長演變逐漸簡化成篆形符號甲骨文,直到秦始皇滅六國後,命令以小篆為基礎,統一全國文字。小篆字型優美,圓整週到,但書寫太慢,不適應繁忙政務的需要,於是又出現了新字型—隸書。想知道漢字的神奇歷程可以閱讀相關書籍哦!

中國不僅歷史悠久也有著許多我們傳統的節日,比如清明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人們扶老攜幼外出掃墓,祭拜先人,以寄託對祖先的懷念和哀思。再比如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用糯米、竹葉包出香噴噴的粽子,同時還有插艾、系五色絲線、簪榴花、飲雄黃酒、賽龍舟和採藥的習俗。

書本還介紹了寓言的典故如濫竽充數、畫蛇添足、杯弓蛇影等等的典故,想知道這些典故的由來趕緊拿起書本一起探索吧!

最後書本介紹了我們福建的由來,“福建”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唐朝。開元二十一年(733),設立福建經略使,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這就是福建名稱出現之始。福建省下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地級市,共有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福州即是福建省的省會被稱之為榕城。福建省是漢語方言種類最多、最複雜的省區之一,風俗習慣也各有差異,有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之說。

通過學習了這本書,讓我瞭解了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炎黃子孫把中華傳統文化銘記於心,永世相傳吧!

學習國學經典,傳承文化精髓 篇3

國一作文 ,931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各領風騷。傳承文化,學習文化,是我們的責任。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經歷過全盤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後,我們應思考傳統文化對於當今中國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增強當代人對民族文化的精神與特點的認識,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和思想品味,構建未來中國的民族文化。

這週週五的晚上,我抱著極不情願的心態觀看了山東少兒頻道的“國學小名士第三屆誦讀大賽”。剛看時,我十分心不在焉,想著趕緊看完好去睡覺,可漸漸地,我便被這個節目深深的吸引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參賽者中年齡最小的王澈的自我介紹。他雖然年僅十一歲,但卻知識淵博。面對他,我自愧不如。當十二道題目全部結束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竟然只對了3道題目。看完這期節目,我的感受頗深,我深刻的領悟到了中華民族的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平時我們學習古詩,僅僅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把古詩原文及註釋背過,卻從來沒有認真的體會過古詩之美。我們讀一首古詩,不僅是把它記住,而是要體會它的韻味,理解它的含義,做到身臨其境。當我再次翻開課本上的那一首首古詩,看到的並不是乏味的方塊字,而是詩人作詩的情感和所描述的畫面。從詩中,我體會到了屈原的愛國精神、曹操的巨集大抱負、毛澤東的革命情感;感受到了李白的浪漫氣息與岑參的英雄氣概。在那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古詩的獨特魅力。

誦讀古詩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陶冶我們的性情,可以使我們更加富有內涵。從現在開始,我們每個人都要把古詩當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每天堅持讀一首古詩,一年下來就會掌握365首古詩。假如我是風箏,那麼古詩就是風,帶著我在藍天下飛行;假如我是一個在夜晚迷路的人,那麼古詩就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當我們的國家失去了靈魂,會是怎樣?可想而知,就是一具空殼,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而我們作為一名初中生,就要肩負起為國家注入靈魂的責任。我希望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古詩之美,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國學經典繼續在更大、更閃耀的舞臺上放射光彩!

通過這次的觀看,我領悟到了很多。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應該學習國學知識,讓祖國的國學知識長流不息,永不磨滅!

傳承文化共築家園徵文 篇4

高一作文 ,1788字

【篇一:傳承文化共築家園徵文】

七千年前,一株小樹苗初現於荒蕪的東方。在這蠻荒之地上,它渴飲著甘甜的雨水,將細小的根鬚扎入肥沃的土地,努力地向上衝去。

“鬆雲之下,石桌之上,長風浩蕩之中,楸枰間黑白縱橫,天圓地方之間便風雲瀰漫。”四千年前,正當他國仍你搶我奪之時,中國已學會君子之道,將戰場上的血腥廝鬥轉化為方圓之內的文雅博弈。橫縱之間,雖無千萬死傷,黑白之下,已廝殺百回,半日時辰,勝負已分。一張石桌,兩杯清茶,綸巾論道,儒雅脫俗,中華文化便在這方寸之間不朽。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兩千年前,屈原立於淚羅江畔,作下此絕筆。千年後,誰能忘記他那“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的清白品質?千年後,誰能忘記他那“餘獨好修以為常”的高雅情趣?千年後,誰能忘記他那“雖體解吾猶未變兮”的決心?“半盞黃酒賦離騷,汨羅江畔舉杯邀。壯志未酬身先老,甘將身軀試波濤”。千年後,又會有誰會忘記,那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光輝人物。一道身影,一篇佳作,中華文化便在這字句之間不朽。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兩千年前,一代書法家王羲之在酒酣興盛之時作下《蘭亭集序》。短短數百字,卻盡顯中華書法之遒勁瀟灑;寥寥數句,卻無不彰顯中華思想之博大精深;區區四段,卻盡顯中華文士之豪邁蒼勁。千年後,看著其出於藍勝於藍的書法作品,誰能說中華文化消散無跡了呢?千年後,聽著學生們搖頭晃腦地朗誦著中國的名篇佳句,誰又能說,中華的文化“香消玉殞”了呢?千年後,看著你一篇篇風格各異的書法作品,誰又能說,中華的文化落入俗套了呢?一支狼毫,一張宣紙,中華文化便在這書法之間不朽。

“鏤金作勝傳荊俗,翦綵為人起晉風”。一千五百年前,勤勞的人民創造出了一份精美的剪紙。薄薄一張紅紙,寄託了人們樸實、真摯、美好的願景。千年後,看著家家戶戶窗戶上各色各樣、栩栩如生的剪紙,誰又能說,中華的文化遺失了呢?千年後,看著孩子們洋溢著笑臉,一步步剪出美好的圖案,誰又能說,中華的文化後繼無人了呢?千年後,看著衣物上、布包上、傢俱上那些花色、種類更加繁複的剪紙元素,誰又能說,中華的文化發展大不如前了呢?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中華文化便在這剪紙之間昇華。

七千年後,一棵參天大樹傲然屹立於日出之地。它將根深潛於神州大地之下,源源不斷地吸收著養分,穩健地向上生長。

這棵樹,名叫—中華!

這棵樹,用自身詮釋了一個詞—不朽!

【篇二:傳承文化共築家園徵文】

長江從雪山走來,一路奔騰,奮勇向前,是我們民族的脊樑;黃河從高原走來,孕育華夏,創造文明,是我們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從遠古走來,動人傳說,血淚高歌,是我們民族的血脈。

中華文化從遠古走來,她在我們血脈裡流淌著堅強不屈!

峨冠博帶,行吟澤畔。雖然“舉世皆醉”但他獨醒,雖然“舉世皆濁”但他獨清,三閭大夫屈原,千百年來的龍舟競渡,葦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都是後人用來祭奠他包容了家國和詩歌的靈魂。汨羅江水帶走的是我們民族的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帶來的是我們民族的不屈精神。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介文臣,率軍勤王做武帥,竭盡全力挽救民族於危亡,即使是死也要面向南方。天地有正氣,人間曰浩然。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戰火帶走了我們民族的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歷史書寫了我們民族的《正氣歌》。

於是:一曲精忠報國,千年民族之魂;一句匹夫有責,無數中華兒女;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中華文化奔騰向前,中華兒女屹立東方!

中華文化從遠古走來,經史子集、唐詩宋詞是我們守望的精神家園!

上善若水,五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最為謙和,不爭名利;捨生取義,五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不怕犧牲自己,獲取正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中華民族修養品性,追求社會和諧與天下太平。

我們從唐詩裡看到了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邊塞的戰士回鄉的客;我們從宋詞裡讀到了思鄉的遊子不斷的情,報國的將軍不滅的恨……無論歷史的風塵如何湮滅,無論時間的流水如何洗滌,我們守望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孕育了中華文化這部巨集篇巨幅的長卷。從殷墟甲骨到中華復興,從天下為公到中國夢,從嫦娥奔月到神舟飛天……從三皇五帝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文化就是我們精神的家園,她在我們民族的血脈裡流淌,一直到永遠!

傳承文化,絲竹悠揚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941字

今天下午的時候,我們參加了葫蘆絲比賽。葫蘆絲比賽上,幾乎每個班都是多才多藝,葫蘆絲吹得非常生動。輕快的輕快,悠久的悠久。總之,每個班都非同凡響。但是,在這一次比賽上。我們班也展示出了很少有過的耐力與實力……

我們的比賽是在地下操場進行的,從學校去到地下操場,有許多層樓梯,體力好的同學。到達後基本沒喘幾口氣,體力差的同學則是氣喘吁吁,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個。來到大廳裡,已經有許多班都在等待著了。等到所有的班都到達站好後。比賽便開始了。首先是主持人們用沉穩,不緊不慢的話語為我們做開端。然後便是常主任講話。完畢後,比賽便正式開始了。首先是由幾個社團同學為我們帶來的《木蘭辭》與《金孔雀》。《木蘭辭》這首曲子,葫蘆絲社團的同學吹的非常生動,即使是我旁邊愛說話的同學,也不由得安靜了下來細細吟聽。葫蘆絲社團的同學們表演完後,就開始了班級之間的大賽。首先我們整個六年級一起合吹了一曲《龍的傳人》雖說平常都僅是班級之間吹。但這次突如其來的何吹卻並沒有出現什麼差錯。吹的很是自然與生動,彷彿已經排練了無數遍似的。每一個節拍都沒有什麼失誤,速度都非常的一致。吹奏完《龍的傳人》後,家長與同學們都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就是班級特曲了,有的班的曲子是《映山紅》,有的班的曲子是《編花籃》,還有的班是《打水姑娘》還有許多曲子我因為記憶不深,所以便不記得名字了。我們班的曲目也是《映山紅》等待前面的幾個班都吹奏完後,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場比賽是不容小看的,許多班的葫蘆絲吹奏的都非常好聽。於是,還沒表演,我們便有了很大的壓力。終於到了我們班了。首先是領頭人帶頭喊口號。然後便開始了吹奏。在吹奏的過程中,由於我太緊張,不小心記錯了鋪子,把《映山紅》給串到另一首曲目上去了。意識到錯誤時,我便趕緊改了過來。但是心裡卻是很害怕。生怕因為我的錯誤導致班裡的分數會太低。

吹完後,同學和家長們都為我們發出了掌聲。也讓我的心放鬆了下來。大賽結束後,已經到了放學的時間。我們便趕緊跑出地下操場,由於站的太久。許多同學的腿都已是痠麻不已。就連我走的時候也差點摔了一跤。

這次大賽讓我們班的同學都經歷了一次耐力的訓練。所以,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加強鍛鍊,強身健體。同時也要用心去做事情,不然可就會像我一樣出現出現致命的失誤了。

傳承文化從這裡做起 篇6

國三作文 ,1068字

博物館裡佇立著幾十尊銅像,他們有的是孔孟等古代聖賢,有的是嬴政、漢武等中華霸主。站在他們的面前,我彷彿感受到了歷史的目光。它審視著我,凝望著我的瞳孔。我知道他們透過我的眼睛看到了什麼—那一縷縷傳統文化的煙雲,正在被現代文化的烈日烘烤、蒸騰。

我自小就讀《三字經》。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稚嫩語調依稀殘留在耳畔。小時候對《三字經》的內容隻字未解,只是讀著好玩,現在也僅知皮毛。孰不知,古人的行與思,古人的人文關懷都灌注其中。“融四歲,能讓梨”這一句我們再熟悉不過。可愛懂事的孔融形象深深在我腦海紮根。他的一舉一動都彷彿在朗讀聲中變成了畫面。“讓梨”,說來簡單,但其中容納的是下對上,晚輩對長輩應有的禮節,是中國人最根本的禮儀。除此之外,其中還飽含著分享、禮讓的高雅舉止。這些品質,聽起來普普通通,但你有做到嗎?

透過“孔融讓梨”,我彷彿看到了現代家庭裡孩子們一張張驕縱傲氣的臉。他們是家裡的“小皇帝”,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對父母發號施令。儘管他們仍未脫去稚氣,難道不能做到“孔融讓梨”的基本禮節嗎?我彷彿看到這一株株鮮活的花朵在過度的肥料裡掙扎,這些花朵身上承載著過多的關注、過多的期盼。就算能長大,也是畸形的花!是孩子們的錯嗎?不,不是的。一切都歸結於現代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淡漠。

“孔融讓梨”用現在的目光來看待就是“一夜成名”、“火了”,“頭懸樑,錐刺股”放在現代就是“勵志哥”、“牛人”……這些新潮的稱呼是否要將“之乎也者”、“君”、“先生”給取締呢?不得不承認,這些新詞在當代的年輕人中極受歡迎—“?潘”“高富帥”橫行的年代,又有誰在珍惜“文人墨客”“奇人騷士”?在網路世界中,難覓傳統文化的足跡!就算看到幾首古詩,也被改編成了打油詩。蹉乎!現代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影響,有甚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回過頭來,你會發現“”人民的身邊,我們的近鄰正在悄無聲息地侵蝕著中華傳統文化!韓國人做得尤其透徹,政府給孩子們極力宣揚孔孟之道,就連端午節都要被他們搶去,變成他們的傳統節日了!

但我依然看到,有那麼些人堅持著文化傳統。武漢大學一名女生堅持在校內穿漢服,目的是為了宣揚傳統;中央十套的《百家講壇》欄目堅持做文化講座,經久不衰;許多歌手擯棄了流行風,轉而大唱《四書五經》,頗受歡迎……宣揚傳統文化,並不是要杜絕流星,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們可以多讀寫古文詩詞,陶冶情操;可以練毛筆書法,品析佳作;可以欣賞茶道,品茗清香……我們做的或許很微小,卻是傳承文化最好的方式,延綿久遠,生生不息!

脫離從眾傳承文化 篇7

高一作文 ,748字

我國著名作家魯迅曾說:”唯有民族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當今世界,發展迅速,日新月異,但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能被遺忘,我們不可隨大流,而逐漸淡忘自身的文化。

調查顯示,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傳統節日的起源,內涵,習俗早被淡忘,而西方節日及“雙十一”等人造節日卻得到了不少人都熱捧。這一現象得以證實多數國人的從眾心理還是揮之不去,寧願替外國文化買單也不願對自身文化加以傳承。對西方文化熱捧之人,你們是失掉自信力了嗎,為什麼不堅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呢?

不要盲目從眾。“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但那些盲目追隨西方等節日的國人,是要傳統文化淡忘啊。“哇,雙十一快到了”,我相信這是很多年輕人在無意間發出的聲音,這種聲音何嘗不是一傳十,十傳百。在當今學生眾多的時代,補課大軍已成為補課現象的代名詞,許多學生都有無處安放的補課心理可學習就需要補課嗎。一些狀元的事例我們不補課還更好。你可能會留意,詩人自殺,留學生不回國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這值得我們反思。

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在眾多民眾已經順從腐朽思想的情況下,毅然選擇用自己的觀點及思想引導人民。在此過程中,竟不顧統治階級的反對,不與眾多人們一樣追隨錯誤思想。假如他從眾了會有如此一般的成就嗎?

文化的發展需要脫離從眾。畫家李可染曾說:“踩著別人的腳步前進最佳的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我國要發展自身文化就必須要國人加以修繕,而不是當前熱捧西方節日及狂歡人造節日的現象。這種盲目從眾只會讓我國與發達國家相差更遠,你只要想到我國孔子等也被他國人崇拜時就不會這麼盲目了。誠然,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也不能獨行,也需要與他國文化互相借鑑一下。

不希望淡忘傳統佳節等文化的我們,切不可隨大流。這時,我們就需要冷靜下來,脫離從眾的束縛,繼而傳承文化。

誦讀詩詞,傳承文化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82字

在寒假中,我觀看了山東省舉辦的第四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讓我學有所獲,受益匪淺。

周恩來爺爺曾經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地大物博的華夏民族,有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捍衛你而不屈不撓,造就瞭如今我們擁有至善、至美的中華文化。而古詩詞就是我們中華的文化之瑰寶、民族之靈魂,我們要一定要學好、用好。看,一個個“國學小名士”可謂是急中生智,輪到自己卻毫不緊張,滿懷信心地誦讀出來,如同一股清泉,潺潺而湧,令人賞心悅目。在比賽中,來自山東各地的小選手同臺比拼,讀文補詩、看圖對詩、飛花令……他們的一言一語都彰顯了豐富的詩詞知識和深厚的國學底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精神;“情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深邃豪情;“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深刻領悟。古人智慧的結晶,中國璀璨的至寶,難道不值得我們去誦讀、去傳承嗎?

而我與他們相比,卻總是今天學了,明天便忘,讓人情何以堪。有人說:“一個時代消逝之後,倘若沒有了傳承的東西,就不算這個時代存在”。幸好,古人創造流傳下來的東西,這些少年都留住了。我想:他們在臺下肯定也沒少吃苦頭,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驚人的毅力和清醒的頭腦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慧。但在為他們感到高興的同時,也為很多想我一樣的國人的無知而感到悲哀:如此博大精深的傳統詩詞,又有多少人能夠了解?我們這個泱泱文明古國,又如何在傳承中拓步前行?如果不從現在做起,讓大家都來關注經典詩詞,把祖先的“文明之寶”守住,那將來勢必會消逝殆盡……

做為一名真正的“國學小名士”,我們不僅要學習課本中的知識,而且還要在生活中實踐學習,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為實現新時代的文化中國夢而不懈努力。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需要靠我們這一代人來傳承、發揚出去,讓我們中國民族文化永遠自信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珍視傳統,傳承文化 篇9

國一作文 ,944字

那一年的北京,在城市巨獸的擴建中,千年古城牆與眾多美輪美奐的文物級建築轟然倒塌,時至今日,給人們留下無法修補的深深遺憾和沉痛反思。這一年的北京,還是在城市巨獸的擴建中,樑林故居又遭拆除!為什麼?這種在“建設”旗幟掩護下,對文物、對文明的肆意損壞,以及隨後而來的無邊悔恨總要在我們的社會中重複上演?

我想,這應該是人們在現代文明科技、經濟強力“前進”的衝擊下,對傳統文化“無言靜守”的內涵表現出的無知與漠視。

近代的我們,對物質的追逐和對西方社會的盲目崇拜所激發出的強有力的氛圍,猶如一張大網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社會考量曾長期把GDP增長與否作為衡量進退的標杆;普通百姓仍普遍把“洋氣”與否作為判斷美醜的標準;學校首先注重的也絕不是學生的修養與德行,而是越發單純的強調分數嚎叫出的分貝;家庭教育也大多沒能擺脫這樣氣氛的干擾,用大部分精力,把子女引領到追求物質的新一輪迴圈中。至於電視裡、書本上、智者間殘存的些許文化的氣息,在科技、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感官快樂與極度刺激中,愈發蜷縮在角落裡,被人遺忘。

暫不提北京城牆、樑林故居那樣飽含歷史積澱的巨物,從小處說,你心裡是否甘心端午節被韓國在聯合國正式註冊?當韓國學生集體紀念屈原時,我們是否還只是因為下一次考試而默寫著《離騷》?甚至,連最代表中華民族情懷的中秋月餅,都在商家花樣百出的裝飾下,被用來名利攀比,還被大家見怪不怪、無所質疑的接受時,你說,我們的民族情結、文化情節和我們民族豪情,還剩下多少?如此反覆,我們還能用什麼樣的文化積澱支撐起我們號稱的千年古國!

對傳統文化的漠視愈演愈烈,國之大恥啊!

幸運的是,荒漠中出現了一片綠洲—孔子學院譽滿全球!一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清泉噴薄而出,給物質燥熱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涼溫潤的精神良藥。我們的國家也能不時的令人眼前一亮:那一年,北京的奧運盛宴讓中華民族璀璨奪目;那一年,廣州亞運會讓羊城文化得到弘揚;那一年,世博會讓中國紅照亮了世界。隨著古代聖賢的哲思之理逐漸浸潤在每個角落,當傳統文化被人們視若珍寶的時候,那些急功近利,買櫝還珠的悲劇,應該會慢慢減少了吧!

踏著前人開創的土地,生活在前人建立的國家,我們要把珍視傳統、傳承文化作為自己最重要的義務,幫助國家和民族不忘初心,筆直向前。

傳承文化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9字

金秋十月,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到大足石刻的社會實踐活動。

大清早,同學們乘著大巴,一路上灑下我們的歡歌笑語。很快,我們便來到了大足的寶頂山,這裡雲霧繚繞,風景優美。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穿上統一的漢服,迫不及待地來到刻有“天下大足”的大門旁。只見寬闊的廣場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排排具有古典氣息的石書桌,上面放著筆、墨、紙和《弟子規》,廣場正前方還掛著兩幅孔子的畫像。我們莊重而嚴肅地站在石桌前,仔細地聽著工作人員為我們講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尊師重道,同學們虔誠地在孔子像前行三鞠躬禮,還恭敬地寫了一個“人”字,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人”的筆畫含義,一撇代表學問,一捺代表品德,大家還一齊朗誦了《弟子規》。最後老師在我們的眉心點上一顆硃砂,這個儀式代表老師已為我們開啟了智慧之門。

通過學習儒家文化,拜孔子,讓我們知道了從小學要會禮儀,學會感恩,還教育了我們如何做人、做學問,如何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

隨後,我們來到了博物館的地下層。在那裡我們學會了如何沏茶,品茶,喝茶,讓我們知道了茶其實也是一種文化。

午飯後,我們來到大足石刻。這裡石窟有75處,造像多達5萬多尊,這些石刻以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技藝精湛而著稱,它是世界石窟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一部偉大的石窟“連環畫”。其中“千手觀音”石像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千手觀音”高7。7米,刻於88平方米的峭壁上。她全身鍍滿了金箔,金光閃閃,被譽為“天下奇觀”,千手觀音共有1007隻手,手裡拿著120件法器,每隻手中心均有一個法眼,像在視察人間疾苦,這些佛手無一雷同,千姿百態地分佈在佛身四周,像孔雀開屏一樣美麗。

細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石刻全部由山體直接開鑿而成。可以想象,在那個缺乏現代科技的時代,古人不知克服了多少艱難險阻。我情不自禁地感嘆古代的能工巧匠們的非凡技藝。

隨後,我們又進行了寫生活動和參觀了石刻博物館。

通過這次大足石刻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弘揚並傳承中華的傳統文化。

陶藝傳承文化 篇11

國二作文 ,994字

陶藝,就是陶瓷的藝術。說到它,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還有可能親自參與過。在這個三天兩夜的社會實踐當中,筆者有幸感受到了這個古老文化的魅力陶藝,翻開中國陶瓷發展史,在每一個朝代的任何一個階段,幾乎都有陶藝的新品種,新工藝和新風格出現。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寶貴的制瓷工藝,到了近代卻淡化甚至失傳。

陶藝,廣泛講是中國傳統古老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藝術形式。從歷史的發展可知,"陶瓷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經歷了一個複雜而漫長的文化積澱歷程。它與繪畫、雕塑、設計、以及其他工藝美術等有著無法割捨的傳承與比照關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西方現代藝術的介入,西方的"當代陶藝"觀念對中國陶瓷藝術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陶藝"的概念也一度成為了陶瓷藝術界的新時尚。它所體現的仍然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的矛盾與碰撞。

榮昌陶藝大師劉吉芬認為,在加強榮昌陶的傳承保護的同時,要做到與時俱進,藉助現代技術、工藝和新材料,積極研發推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特點的陶藝產品。

筆者認為,傳統的陶藝主要注重在實用性,而現代陶藝主要注重在美觀性,可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無論是傳統亦或者是現代陶藝,都體現人們想要發展好,傳承好這個文化。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表現出一種渴望迴歸自然,以緩解日益激烈的競爭所帶來的精神符合。現代陶藝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中應運而生的,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要如何保護傳承陶藝非遺,就要靠國人的雙手,智慧來面對這個問題。為了鼓勵這方面的創造性工作,興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陶藝興趣,開設陶藝班,許多國家、民族、地區、集團在有關學者專家的協作下,舉辦多種形式和專題展覽、競賽,以刺激器皿文化現代版式的花樣翻新。

器皿文化現代版式的創作在人類文化史程序中,將為擁有它和記錄它的同家、博物館等收藏機構提供一個重要的可以通它來了解它本身和它的時代的文明的文物層,再過若干年以後,它這方面的意義和價值將會越來越顯要。(對某一個歷史時期文明的記錄和文物的擁有,在下一個歷史時期將變成一種文化發展上良性迴圈後帶來的經濟價值的回覆,現代文物的擁有將成為下一個歷史時期商戰中文化旅遊資源的戰略投資。)

傳承陶藝,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人民重視,值得國家重視,值得世界重視。大力推廣陶藝文化,發揚燦爛古老文化,讓人類智慧結晶源遠流長。

陶藝傳承文化 篇12

國三作文 ,886字

早在萬年前,華夏子孫就掌握了製陶的方法。萬年後,中國人民製陶的技藝越來越精湛,更是出現了許多聞名中外的精美陶器。

在去年的陶展上,我有幸欣賞到許多精美絕倫的名陶。精簡佈置的會場,冷光照在陶器表面,反射出清冷的光,像是穿梭了萬千歲月,向我訴說往昔。不知不覺,便沉醉於這古香陶光中。

那是一個略帶金色的陶型花瓶,塗上了黑色的花紋,繪著一排排駱駝,一個揹著包袱的商人。黃沙漫漫,駝鈴清脆。他微眯著雙眼,是風沙迷了眼,還是駝鈴交織的樂聲使他心情愉悅,抑或是前行的遠方,是充滿希望的極樂淨土?這一切都不得而知,人們只能看著陶出神,沉醉於聯想中的故事。

我彷彿看見巧手的匠人,將一捧黃陶土擺放在陶輪上,一點點塑造著陶的胚型。他的雙手厚實而又粗糙,長滿了細密的老繭,而他的眼神,嚴肅認真,熾熱真誠。他的雙手輕輕地撫摸著陶面,像是遇見久別的朋友,像是對待自己的親孩子。終於,陶的胚型完全做好了,他將陶放入窯中,經高溫燒灼,陶永遠定型。最後,匠人捧起陶花瓶,上釉,塗上黑色花紋,繪上他的駱駝和人物。他的眼睛緊緊盯著,手細細地描畫著。他也沉醉了,沉醉在這創造的過程中。

我還觀賞了一個土黃色的陶碗,它的做工沒有那麼精細,可以明顯地看出碗口有些不齊,碗身有點扭曲,所繪的也不過像兒童畫一樣的魚兒。可是,這樣一個陶碗,它誕生於新石器時代,它由遠古的祖先們創造,這使它的一切都讓人讚歎不已。它用自己脆弱的身體,告訴我們先輩們的智慧,將萬年前的資訊傳達給今人。人們指著它歪斜的身體,都笑道:“陶‘醉’了!”

觀賞過古人制的陶器,再看看今人的作品。著名的宜興紫砂陶壺,據介紹,用它泡茶可使茶香更為濃郁,久而久之,陶壺也會染上茶香,因而被冠為茶具代表。

雲南建水陶,陶製光滑細膩,雕刻著花鳥竹林,給人以無限的視覺享受和文學薰陶。還有重慶的榮昌陶,裝飾樸素大方,體型小巧,既實用,又美觀。

漫步於陶展中,我彷彿看見時間的光,互相映照,互相交匯,它們都綿延到了更遠的地方。而陶器默默地講述著光陰的故事,不覺間,陶醉了,陶醉了……

傳統文化影響著我們 篇13

國二作文 ,721字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且傳統文化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言行。

相信大家都看過古裝劇吧,大家是不是都認為古裝劇裡所說的歷史都是真實的呢?其實並不全是真的。因為有些古裝劇為了追求光鮮亮麗的視覺效果和精彩的敘事情節,從而就會改變原有的歷史,甚至還會新增一些虛假的歷史情節。但是,如果你看的古裝劇是玄幻類的體裁那就要另當別論了。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並不是全部古裝劇所說的歷史都是虛假的。有些古裝劇是根據真實的歷史情節來改編的,這些電視劇有利於我們學習歷史事件。就比如《智取威虎山》這部電影來說吧,他就是由中國近代抗日曆史來改編的喲。

大家有沒有聽過《中國話》這首歌呢,裡面有一句歌詞“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沒錯,現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受到重視了,因此舉行了許多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了,如《中國詩詞大會》和《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等等。

正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使許多國外友人也愛上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從而,紛紛來到中國或國外的孔子學院來學習。說到這裡我不禁為我是一位中國人民是一名華夏兒女而自豪,也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驕傲自豪!

大家知道《漢語橋》這檔節目嗎?它是供世界上所有熱愛中國文化的朋友們來進行交流、學習以及切磋的一個平臺。它的比賽方式別具一格,是通過遊戲來進行比賽的,從而使選手在輕鬆歡快的氛圍中進行比賽,讓選手更好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當時在觀看比賽時,有些題目我都不會做呢。這時我又為中國傳統文化感到驕傲自豪!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與優秀品質不斷影響著我們,讓我們當今的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幸福!

傳承文化在路上 篇14

國一作文 ,936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曆史的國家,它傳承的精神和傳播的文化是偉大的,值得我們發揚和傳承下去。我們現代人更應該通過正確的方法來理解和普及中國的傳統文化。

近年,社會上掀起了傳統文化熱。名人講論語,歷史題材影視劇熱播……都曾引起激烈的反響。有人認為這對普及傳統文化是好事,但也有人認為許多演講並沒有把握論語的本質;有的影視劇只為只為追求效果卻不尊重歷史……這樣回望歷史對普及傳統文化並不見得是好事。對此,接下來我就簡單的談一談我的看法。

通過影視劇《名人講論語》的播放,這種影視傳播方式可以向廣大人民大力普及傳統文化。現在已經很少在書本上花費時間,而是更傾向於影視劇,因為不看書對傳統文化了解很淺,難以傳承下去,但通過影視劇來了解了傳統文化,因此通過影視劇來傳播傳統文化,可以向廣大人民普及中國傳統文化,也可以使這種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來大力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來展現中國的歷史和塑造青年學子的精神格局和胸襟氣魄。

萬事並不可能十全十美,這種影視劇傳播也有兩個壞的方面,那就是許多演講沒有把握《論語》的本質,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要普及,還要讓人懂得其中的本質。論語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作,古有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證明儒家思想自古以來就被推崇,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而《論語》對廣大的青少年很有教育意義。能體會其中的本質從而能讓廣大的青少年和人民傳承下去,通過影視劇來傳播普及傳統文化美中不足,有的影視劇只為追求效果而不尊重歷史,篡改歷史,這不僅起不到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反而會影響到中國的歷史,使中國的傳統文化越走越偏,從而脫離了傳統的軌跡。

傳播與交流是文化發展的驅動力,文化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它們既可能水乳交融,也可能衝突碰撞。文化是多元的,不用說不同民族所創造的文化之間,即使在同一文化內部,也有不同的亞文化圈。

所以只有正確的傳播途徑,才能使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為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感到自豪與驕傲。學習路漫漫,我要持一顆智慧的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所學知識,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讓中國優秀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為文化傳承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保護非遺傳承文化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10字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人民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文化瑰寶,是炎黃子孫智慧的結晶。今天,我將以“江海小記者”的身份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觀非遺工坊,並體驗剪紙的樂趣。

軍山腳下的非遺工坊古色古香、綠意盎然,讓人心曠神怡。一進入非遺工坊的精品館一樓,藍印花布、板鷂風箏便映入眼簾。向前走幾步,一個個龐大又栩栩如生的木雕伴著淡淡的木香迎面而來。走上二樓,只見一幅幅巧奪天工的剪紙作品,讓我驚歎到合不攏嘴,每一個細節都精緻入微,特別是“十二生肖福字圖”,那十二生肖個個活靈活現,彷彿都會在下一秒從作品上跑下來。

走了十幾米,便進入了一間寬大明亮的教室,待人員到齊,剪紙活動開始了!教我們剪紙的何老師把準備好的紙放在桌上,每人都有兩張已經畫好圖案的蠟紙,這些紙上的圖案各不相同,有昂首報曉的公雞,有翩翩起舞的蝴蝶。何老師耐心地講明剪紙的技巧與方法後,我們就揮舞剪刀開剪了。

我還沒剪幾下,身邊的小男孩便“哎喲”一聲叫起來:“老師,我太心急了,紙被我剪斷了!”我聽了,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便靜下心來,慢慢地剪,生怕也把紙剪壞,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個道理。

紙上的圖案中有一部分是鏤空的,我始終剪不出鏤空圖案,急得抓耳撓腮,可還是一籌莫展、束手無策,我一旁的小黃也沒有進展,向我喋喋不休地抱怨:“你說說,這該怎麼剪鏤空的!掏孔?對摺?劃開?”突然,我倆同時想到了何老師教的關鍵步驟,是“對摺!”我倆異口同聲。

掌握了竅門,我們很快剪出了漂亮的窗花,何老師見了我剪的窗花,還稱讚我心靈手巧呢!我十分好奇何老師是如何練成這般高強本領的,便向他丟擲了小問號:“您在哪兒工作?”“在非遺工坊幹了好幾年。”“您練手藝有訣竅嗎?”“熟能生巧,天天練就練成了。”“您平時在哪裡創作作品?”“在後面小園,你可以去那兒看看我平時是怎麼工作的!”

我叫上了幾位同學一同前往,一到那兒就發現何老師正在給一盞花燈做最後一道工序。只見他在一張薄似輕紗的紙上用鉛筆畫上了一朵朵花,再用顏料一絲不苟地塗色,不到五分鐘,便畫好三朵蓮花,何老師塗上了糨糊,粘在了花燈上。

我環顧了這間小小的創作室,四處掛滿了何老師親手創作的藝術品。他不辭辛苦採集原料,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最好,是為了讓非遺繼續流傳下去,是為了讓我們的後代繼續看到惟妙惟肖的藍印花布、板鷂風箏、蠟版畫……。

短暫而有意義的小記者活動結束了,我們通過近距離接觸和感受非遺文化,在內心增強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一定要保護非遺,傳承華夏文化的精華!

感受古法造紙傳承文化遺產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625字

10月21日下午,我們一群小記者來到戴村鎮顧家溪村,實地探祕“古法造紙術”,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一到顧家溪村委會,我就被眼前的一臺臺特殊裝備吸引了,於是我好奇地東摸摸西看看,可是毫無頭緒。古法造紙傳承人顧爺爺,看出了我的疑惑,叫我不要著急。等大家到齊了,顧爺爺先給我們看了一個小視訊,讓我們大致瞭解了顧家溪手工造紙的過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個造紙術有二十多個步驟,比如拖竹、削竹、拷白、斷料、漿料、熱鍋翻攤……一直到挑紙,非常複雜,每個步驟都需要嫻熟的技術,難怪現在越來越少人能掌握這門手藝了。

我還在顧爺爺的指導下親自體驗了腳礁??料、抄紙和開紙三個步驟。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抄紙這一步驟。我捲起袖子,先把一個帶有竹簾的木頭框放進一個抄紙槽中,裡面是混有原材料的液體。然後小心翼翼地把整個框拿出來,讓紙纖維均勻地平攤在竹簾上,形成薄薄的一層溼紙頁,最後把抄成的溼紙移置在抄紙槽旁的溼紙堆上。這就是抄取紙漿,瀝去水分的過程,這樣可以初步完成脫水。據說就這樣一層層地疊上去,可以疊到大約20釐米高。太神奇了!

經過今天的活動,我親身感受到了“古法造紙”的獨特魅力。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把所學的知識告訴我的家人。雖然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但是老祖宗的東西也不能忘記。我真心希望這項從南宋開始,至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手工技藝能讓更多的人瞭解,能一直傳承下去。

誦讀經典傳承文化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533字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增加我們的見識,更為重要的是,閱讀經典,是中華名族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的一條重要途徑。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沿襲著誦讀經典,傳承文化的優良傳統。中國人歷來重視學習,重視閱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古訓都彰顯了中華民族對閱讀價值的認識。

今人對閱讀的意義也有更深入的瞭解。中國共產黨十七大提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十八大又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相得益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早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的血液中,成為一代人一代人遺傳的基因,已經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文化的傳承需要藉助某種載體。高質量的書籍,經典名篇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和重要媒介之一。《論語》讓我們學會了“仁”與“愛”,《離騷》讓我們懂得“忠君”與“愛國”,《史記》讓我們領略到“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風采。一個民族的文學經典是一個民族血脈,是一個民族歷史長河綿延不斷的靈魂。熱愛閱讀,熱愛經典,應該是深入到每一個國民的骨子裡的精神,而不是流於形式。

在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家鄉,滿大街都是叫賣《論語》的小攤小販,而他們中絕大部分人對《論語》的內容,卻知之很少,他們說這些都是旅遊紀念品,是賣給外國人看的,自己哪有功夫看!可見,孔子家鄉的人,孔子的後人並沒有真正地承擔起承傳儒家經典的重任,而只是把《論語》之類經典僅僅當做一種商品,一種謀利的工具,並不是對其內容真正地感興趣。反而,一些外國人把儒家的經典視為珍寶,認真的研讀探究,不斷地承傳弘揚。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文明,傳統文化是我們代代傳承的精髓,是我們中國人為之自豪的國粹。只有我們自己先多學習,深入瞭解,才能讓更多的外國人更好地瞭解我們中國人擁有的傳統文化。

前段時間,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中華成語大賽兩種電視節目熱播,這兩種電視節目很好地傳播和弘揚了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樣一個公眾平臺,重新喚起了人們對母語的熱愛。飲食類節目——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弘揚的是中華傳統美食,更多的是透過美食宣傳積澱的中華美食文化,同時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國人瞭解我們的飲食文化,熱愛我們的美食。

“多讀書,讀好書”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瞭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傳承國學文明,讓經典浸潤人生。

唯有民族文化才是歷史長河中永遠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動民族復興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開啟更加燦爛文明的中華新紀元。面對新時期實現中國夢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汲取還存在明顯差距和不足,還有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要做,還有大有可為的廣闊空間。我們應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更進一步的細緻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切實做到古為今用,使其更為豐富、更加多樣。

讓我們從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中匯聚新的力量,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不斷前行,堅定奔向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傳承文明踐行美德——讀《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有感 篇18

讀後感 ,1646字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美德悠久深遠,是當代青少年成長的營養劑,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中華文明美德,伴著我們一路成長。

有的人或許會認為文明美德離我們很遠,其實文明美德離我們很近,你可還記得兒時學步,父母在旁邊說的“至理名言”,“摔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心裡的畏懼”。

父親,告訴我們堅強。有的時候,堅強也是文明美德,當你堅強地面對一切,你會發現世界那麼美好,失敗是成功之母,軟弱是堅強之母,當我們一步步長大,在經歷一些事後就會逐漸變得堅強。

爺爺,告訴我們誠信。誠信在如今的社會,已變得十分可貴,你走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幾個擁有誠信光芒的人?注意生活的你,肯定知道前陣子的“小悅悅事件”、肯定知道麥當勞販賣過期食品、“毒膠囊”和“含氯的可口可樂”等一系列事件,這些事情的曝光,你還能相信誠信嗎?誠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離開了誠信,一切都難以立足。在我們新一代的心中,一定要崇尚誠信。

媽媽,告訴我們尊重。我們應當尊重身旁那些可愛的小生命。還記得冰心寫的一首詩—《別踩了這朵花》,“你們頭抬得高,腳下得重,小心在你不知不覺中,把小黃花的生機斷送;我的心思你們也懂,在春天無邊的快樂裡,這快樂也有它的一份。”尊重生命,就是珍愛生命。你還記得歸真堂的“活熊取膽”嗎?當你見到熊無助地被關押在機器當中,它身上的傷口已經開始流膿,它的膽汁就這樣一滴一滴流下來,熊無助地望望,又被喂進東西,強行生產膽汁,你不覺得,心中有一樣東西壓抑了許久,在心中陣陣觸動嗎?你不覺得這樣做太不尊重生命嗎?尊重也許就是那麼簡單,可是人們為什麼就做不到呢?

奶奶,告訴我們傳承。是啊,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博大精深古文化的同時,還要學會傳承。傳承雖然是一個沉重而複雜的過程。但我們仍然應該深深地去感受、去體會古文化的精髓,然後代代傳承下去。

外婆,告訴我們善良。善良是心靈的天使,是世界的裝點。因為有了善良,世界才會變得美好,生活才會變得美好。讓我們去接受心靈最純淨的洗禮,從想法複雜的小大人變成見到別人哭,就把棒棒糖給她,就把衣服給她披上,就把她給哄開心的單純小孩。

外公,告訴我們踐行。凡事只想不做,那就是瞎想浪費時間。有想就要做,想什麼考慮好,一鼓作氣,揮灑我們的汗水,不為青春後悔。踐行,是傳承之子。有傳承,就有踐行。你擁有他們母子,你就同時擁有了自己的青春無悔。

再一次閱讀這本書,就很自然地翻到第五章—微笑面對每一天。微笑是一種生活態度,跟貧富地位、處境沒有必然的聯絡。當我們哭泣時,生活在哭泣,當我們微笑時,生活也在微笑,微笑是一種美德,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是朋友間最好的語言。微笑的實質是親切,是鼓勵,是溫馨。真正懂得微笑的人,總是容易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總是容易取得成功。新加坡作家尤今對於微笑的評價是笑是無言的禮貌,一個微笑使你贏得整個世界。

想起文明美德,就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還記得那天,我剛走到學校操場,一位同學跑到我身旁,大喊我的名字,一本正經地對我說:“王栩君,你剛才在操場上隨意扔紙屑,被政教處抓到了,要處罰一百元。”我仔細回憶,的確在操場上將口袋裡的紙屑,扔在了操場,我故作輕鬆地走開,心裡卻很不安,我擔心的不是一百元,而是名譽。從操場到教室的區區幾百步,我不知自責了多少次。在心裡,我對自己說:提醒多少遍了,就是改不了這壞習慣,這下可好了!那天,我沒跟任何人提起這件事,就這樣,我自責地過了一天。直到第二天,我才知道那是愚人節開的小玩笑,而且班上很多人都“上當受騙”了。我想那個愚人節開玩笑的人,也正是發現了班上大部分同學都愛隨手扔紙屑的缺點吧!從此以後,我就再沒隨手扔紙屑了。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文明美德,如一本良書,陪伴我們成長,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

文明美德,如一盞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路。

讓我們一起牽手,從一點一滴做起,傳承文明,踐行美德!

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有感 篇19

讀後感 ,781字

當我翻開《中華傳統文化經典》這一本書時,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湧現在我眼前,中華五千年可歌可泣,不可計數的風流人物便漂浮在我腦海。彷彿有一股強大的磁力吸引著我,促使著我往下讀……

當我讀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時,我感到了團結合作之重要,力量之強大。

這是無可厚非的,無論是作戰,還是實際生活,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團結永遠都是如此重要。比如就拿日本侵華事件來說,如果當年國共兩黨沒有聯合起來抗擊日本,如果當年全國人民沒有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我想日本的陰謀就早已得逞了,哪裡還會有新中國,哪裡還會有中華民族,哪裡還會有現在活得如此幸福的你我,中華傳統文化哪裡還會得以傳承?還有,螞蟻搬食物相信大家也不以為奇了,但是大家可否有想過,如果它們沒有團結起來的話,又怎能將比自己大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搬回洞穴了呢?

當我讀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時,我明白到,道義比生命更為重要。

我國從古至今這樣捨身取義的例子也不以為奇。文天祥,一個家聞戶曉的英雄人物。他之所以可以這樣流芳百世,也只是因為他在生命與道義面前選擇了道義,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但如果當年他沒有捨身取義而苟且偷生,他是否還能名垂青史呢?我想,中國的歷史不也隨之而改變嗎?他也必將遺臭萬年了吧!還有2013年為救不慎溺水的遊客而壯烈犧牲的鄭益龍。他也在道義與生命面前選擇了道義,而犧牲了生命,成為受萬人敬仰的英雄。但如果他當時沒有勇敢下水去救人而袖手傍觀的話,那名遊客的命運又將如何?

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品《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品味到歷代風流人物的可歌可泣,不畏犧牲,不畏艱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民族精神,與經典同行,與中華傳統文化相伴終身。

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觀《新春第一課》有感 篇20

觀後感 ,770字

“叮叮噹噹,叮叮噹噹”。嘿!鈴聲響了。同學們興高采烈的走進了教室,李老師精神抖擻的開啟白板和我們一起觀看“2015年新春第一課”。

“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我們宜昌有著歷史優良傳統,過年時爆竹聲聲響,舞獅採蓮鬧新春。美麗的宜昌有著美麗的山水文化,西陵峽、山峽大瀑布、大老嶺、後河森林公園、柴埠溪……有著名的水電文化,巨集偉的三峽大壩、葛洲壩那數一數二的高階水電工程,世界聞名。

宜昌有著名人巴土文化,周立榮是長陽土家人,他挖掘巴土文化的精髓,2012年成為新聞重大人物,戀歌聲聲唱巴土,2012年9月他的作品《巴土戀歌》在中央電視臺播放,他還擔任了宜昌副主席,但他還是繼續傳承巴土文化,打造夢幻土家。

那鏗鏘有力的峽江號子,在胡振浩爺爺口中流出,他是秭歸人,於1986年當上了教師。1988年前當了船工號子,他以前在江邊的時候,經常聽見縴夫唱號子,現在沒有了,他想是讓我把這號子聲傳下去,還是把它帶到土裡,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在他的努力下,從秭歸唱到了北京,後來再拍號子的MY時在相機前與世長眠,但這號子聲已經傳到大江南北,傳到同學口中了,他是我們永遠的峽江號子王。

三國文化赫赫有名,在宜昌就有當陽古戰場。汪國新他是我國的一級畫師,他手中的關公真是正義凜然,他在拜訪小學時帶領學生們讀三國,寫三國,聊三國,看三國,畫三國,品三國。還舉行關公文化萬里行活動,他的畫筆三國情,三國文化就這樣弘揚下去。

巴楚文化又名土家文化。跳喪,巴山舞,出嫁時哭嫁……這民族文化在宜昌的各個縣城裡都流傳著。

在湖北武漢與四川的重慶的兩座城市之間,有一片美麗清晰,環境優雅的地方,那就是宜昌。宜昌未來將會變得更好,這夢想之城的召喚下,使更多投資商人進入宜昌。3年後宜昌便變成不一樣的宜昌,5年後你將入住這奇麗的城市。

讓我們一起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