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扎染相關作文20篇

做扎染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5字

看著這塊紅布,那紅色的染料有深有淺,像一朵朵水粉花,以各自不同的特點綻放。我不知心頭在想著什麼,只是心中像霧一般的喜悅琢磨不透。我還記得,這塊布剛出現在我的視野中。

初見到布時,它是白色的,雪白得一塵不染,有些古板。照著老師的步驟,先折,再疊,後翻,這樣重複幾次,原來那張能蓋住半張桌子的布,已變成似雪茄一樣又粗又短的白條。

用線將白條繞上,這回它便真正圓了起來,我使勁地拉了拉繩子,讓它更緊些,繩子有些異樣的發出“吱吱”聲。我有些不安,但並沒有停止拉線,拉到無法再拉為止。繞完一個地方,差不多繞了一釐米,摸起來硬邦邦的,也無法壓動。繞第二個地方時,我用手壓住繩子繞在中間的那一節,再將剩餘的繞上了側邊,繼續纏繞。

老師拿著盤子走來,我將繞得像蛹一樣的白條放了進去,在座位上靜靜的等待,猜測著白布終將的樣子。

老師報到我的名字,我忐忑不安地走上前,接過一塊潮溼的布,小心翼翼地展開,心中祈禱著千萬不要是塊紅布。

當它完全展開時,我的眼前忽然一亮,淺紅、深紅、暗紅、玫紅,有層次的排列著。恍惚間,我彷彿聽見在落日餘暉中馬兒嘶叫的高亢;彷彿看見在楓林叢中月光透出的皎潔;彷彿嗅見在寒冬臘月中紅梅發出的幽香……

這條紅布上面的圖案千變萬化,使我浮想聯翩,沉入其中的大千世界裡。

做扎染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81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在這個清明時節,我和張老師以及“行走課堂”的同學們一起去“青紅染”做扎染。

扎染是中國古代四大草木染法之一。就我個人看來,扎染是這四種染法中最簡單的一種,只要把布料摺疊後用橡皮筋等工具捆紮,之後浸入染缸中染色便可。

青紅染離我們入住的客棧不遠。一進門,是一個空空的大院子,院裡,有一隻叫“歪歪”的大金毛。它五歲了,熱情地先跑過來迎接我們。進了屋子,裡面是另外一番景象——牆上掛著各式各樣的染布,帷幔從屋樑上懸垂下來,橙的、紅的、藍的、黃的,花色各異。桌上分門別類地放著各種工具,全是染東西的輔材,有橡皮筋、木片、夾子……

小曼老師仔細給我們介紹了草木染中不同的染法,扎染中製作不同圖案的手法,我們便開始動手自己做了。

我做的是一個集圓圈、抽象、愛心和放射圖案一體的設計。我用兩個大木片和兩個小木片,在衣服的肩膀部位夾了一個大愛心和一個小愛心,胸前紮了幾個圓圈,兩個大的,一個小的。

一開始,我不知道怎麼扎橡皮筋。後來,在老師的示範下,我明白了,原來只是把橡皮筋套上去,拉長了翻個面再套上去,如此數遍,纏緊為止。

纏好橡皮筋,我拿到染房裡染色。染房裡有四個大染缸,我坐到缸前,手一伸,才知道這看似只齊小腿的缸有一米多深,剩餘的部分埋在土坑裡。我把衣服在缸裡泡了十分鐘,拿出來沖洗。衣服起初還是綠的,一會兒就變藍了,老師說:“這是因為染料在空氣中被氧化的結果。”

我把衣服晾上,掛在竹竿上,看著上面不同的圖案,那可都是我自己設計的,心裡有說不出的快樂,我對自己的作品很滿意。

午飯時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裡,心裡還回味著自己設計衣服的那些美好時刻……

做扎染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67字

週五晚上,我們畫室裡組織小朋友一起做扎染。

老師先給我們看了一段視訊,內容是苗族人怎樣做扎染的。哇,苗族人穿的衣服都是用自己染好的布做的呀,心靈手巧的苗族人染的布可真美呀!一塊布需要一年才能做好,苗族人可真厲害呀!我有點擔心這麼難的任務我能完成嗎?這時,老師說我們不做這麼複雜的,只要用皮筋把布紮起來再染上顏色就好了。這樣我才有了信心。

開始做扎染了,我用皮筋把布捋成長條,紮成一段一段的,扎得很緊,老師說這樣染出來才好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布扎完了,仔細一看我扎的布活像一個可愛的“小人”。開始染色了,“小人”的一條腿被我染成了黃色和藍色,另一條腿被我染成了紫色和綠色。呀,糟了,顏色都混了,我一下子慌了神,心想這塊布一定不好看了。我又小心翼翼的染好了“小人”的其他部位,生怕顏色又混了。染好了,我讓“小人”晾了一會兒,便剪斷皮筋,迫不及待的展開了布。呀,還好沒我想象的那麼糟。仔細一看,我染的布像一朵美麗的“牡丹花兒”,中間綠色的部分像一隻“小青蟲”,那小青蟲正在呼呼地睡大覺呢!

扎染,多麼神奇的染色技術呀,當你未開啟它時你並不知道它是什麼樣的,當你開啟它時才能體會它的美妙!

我讀懂了扎染 篇4

國一作文 ,836字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少不了實踐的機會,或許你會因為一件極其微小的事感受到深遠的影響。

今年寒假,媽媽給我報了一個雲南遊學團,每天的美食美景讓我應接不暇,心曠神怡。那一天,我們來到了一個扎染坊,走進通往作坊的衚衕,小巷兩邊都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扎染成品,微風吹來,隨風舞動,有的像楓葉,有的像雲朵,有的像浪花,……,它們雖然沒有絢麗的顏色,卻能給古樸的衚衕增添幾分生氣。我不由地感嘆道:啊!多麼美的畫面!伴隨著七扭八歪的石磚伸向前方,我們來到了做扎染的小院。院子裡種著些樹木花草,有杜鵑花,有山茶花,還有玉蘭花,空氣中瀰漫著談談的花香,四周也掛滿了精美的扎染布。

看到我們來了,做扎染的老奶奶們拿出微微生鏽的針,泛黃的線和一塊塊上面畫好鵝黃色點的布,開始教我們鋒線。我們圍坐在奶奶周圍,一邊聽著老人口帶方言的教導,一邊跟著老人笨手笨腳地縫。一位頭髮銀白,慈眉善目的奶奶說著:“扎染是大理白族藝術的瑰寶,它起源於漢代,是民間古老的手工藝,我們白族婦女尤為擅長,幾乎‘家家有染缸,戶戶出扎染’。……”我聽著老人的訴說,心中不由自主地讚歎。

不知過了多久,我激動地喊道:“我的做完了!”我把自己的作品遞給奶奶去染色,焦急地等待著,過了一會兒,我的扎染成品就成形了!我輕輕地把作品展平,細細地端詳著,原來是一朵八瓣的雪花,每個花瓣都潔白無暇,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光,雪花周圍是單一的靛藍色,像是漂浮在蔚藍色天空中的一個精靈,愉快地跳躍著……我興奮不己,如獲至寶。

扎染的活動結束了,我的心還久久不能平靜。那些扎染的老人們從小就學習縫補,為了傳承這項傳統的純手工藝,祖祖輩輩,年復一年,手上定是留下了不少的傷疤。如今,她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扎染,她們把自己的心血都交給了扎染,而扎染成為了老一輩藝人們智慧的結晶,也成為了代代相傳的民族精神,我讀懂了扎染,讀懂了這次活動的真諦—扎染之美不僅僅是顏色的組合,更是人們對美的理解和感悟,我們要弘揚這種傳統工藝,讓它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有趣的手工扎染 篇5

國小二年級作文 ,323字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聽說過扎染嗎?你有嘗試過這個染色本領嗎?

今天非常幸運,我們小記者進校有這個活動,我可是剛吃好中飯直接來到大教室報道哦!進門便被五顏六色的小瓶子吸引了,旁邊還有白色的手娟,我開始喜歡上今天的活動了!幾分鐘過去了,等著所有小記者到齊了,我已迫不及待地想動手了!但老師很負責地要教我們,一遍聽下來,我懂了!原來扎染首先要把手娟對摺再對摺,折成又細又長的長條形,再用皮筋把兩手紮緊,接著就是五顏六色的小瓶子上場了,分別洗灌布條,使顏色融合一起,變成了彩色的手娟!雖然我們才一二年級的孩子,但最後我們每人都成功了做好一條既漂亮又環保的手娟,大家可開心啦!

活動真的很好,我又獲得一樣新本領!親愛的小夥伴們,如果你也喜歡,我們一起動手哦!

小小巧手來扎染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367字

傾盆大雨下著下著,突然降下一個訊息,蕭報小記者要去上手工扎染課。我連忙趕去活動現場,心裡還有無數個疑問:扎染是什麼?我去找“謎底”啦!

石頭哥哥先簡單地說明了關於白族傳統扎染工藝的流傳。開始行動了,我一手拿布,一手拿皮筋,過一段就扎一根皮筋,不一會兒就紮好了。接下來,我左手戴著手套,右手拿著紫色植物染料小心翼翼的擠到布上,哈,成功!再拿起粉色,大膽的用力一擠,哎呀,都擠到報紙上了,我趕緊認真起來,粉色在布上綻開笑臉。拿起藍色,色彩一點一點的跑上單調無趣的白布,留下自己的身影。綠色甚是調皮和紫姑娘“勾肩搭背”(漸變色),彷彿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夥伴。好了,下一步,拆皮筋,我使勁一拉,皮筋寶寶馬上跳跑,連忙攤開,耶!還不錯,紫藍粉綠暈染出夢幻的色彩,美輪美奐。

今天收穫一蘿筐,知道了扎染傳統,還擁有了一塊專屬於自己的染布,太高興了。

我愛扎染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418字

什麼扎染?帶著這個疑惑我走進了多功能廳,蕭山日報的石頭哥哥早已在等候我們了。

在石頭哥哥的講述中,我的腦海中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公元四年,正是東晉王朝,一群女子正歡快地勞作著,在她們的巧手下,一批批五顏六色的布帛誕生了……這樣的聯想讓我頓時興奮起來,我不由得躍躍欲試,想要自己動手製作扎染。

石頭哥哥彷彿看出了我們的心思,發給我們每位小記者一塊布,讓我們摺疊成自己喜歡的形狀,然後在圓頭上繞一根牛皮筋,越緊越好。我把布捲成了圓筒,紮緊。該上色了,我發現染料很像水,我選了一種蘋果綠,小心翼翼地染了一塊;又選了湖藍色,再染了一截。等這塊布基本上色後,我慢慢地開啟,雖然不是很好看,但因為是我自己做的,所以還是很喜歡。

扎染課雖然結束了,但我對扎染的興趣卻更濃厚了,我還特地查閱了扎染的資料,其中東漢王逸的“纖纖靜女,經之絡之”讓我浮想聯翩,正是她們的辛勤勞作,織就了“方圓綺錯,極妙窮奇,蟲禽品獸,物有其宜”的精美紡織品,也讓扎染流傳千古。

神奇的染色藝術——扎染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369字

今天中午,小記者團的石頭哥哥來到我們學校,向我們介紹了一種神奇的的染色藝術—扎染!

石頭哥哥說,這是一種古老的技術,是少數名族白族擅長的傳統染色藝術,這種藝術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真了不起!

我們聽完了關於扎染的知識後,就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扎染主要有紮結和染色兩個步驟,我們先把一塊白色的布,沿角對摺成一個三角形,再把三角形對摺,然後捲起來,把一頭用繩子紮起來。第一步就完成了。

紮好後的,我們把顏色一點點地染上去,紅色、藍色、黃色、綠色,許許多多,五顏六色。然後開啟扎的那個結,把布開啟,白布上呈現出了漂亮的圖案,一圈一圈的,像彩虹的顏色。我們把染好的布晾乾,作品就完成了。石頭哥哥說,回到家裡後再漂洗一下,就可以把作品當成禮物送人了!

我一下子想到,這個週日就是父親節,這塊扎染藝術布正好可以當成禮物送給爸爸。

學扎染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673字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平常穿的漂亮裙子,美麗衣裳是怎麼染成的嗎?可能大家會說,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事物都步入了工業機器化時代,可今天呀,我們小記者就將跟著石頭哥哥一起來學習“扎染”這門手藝。

五彩繽紛的課堂開始了。瞧,桌子上已經擺放了各種顏料,這可不是普通的畫畫顏料,而是環保的植物染料哦。經過老師介紹,我知道了扎染是白族傳承了千年的民族民間手工藝,做法比較複雜,需要通過扎、浸、染、蒸、晒等工序,而今天,話不多說,我們就來簡單快速地學一下怎麼扎染吧。首先要疊布扎布,橙子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下一塊小白布,並做起了示範,布可以橫著豎著疊,也可以隨便抓起一把疊,然後用皮筋一根根緊緊地紮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根皮筋照樣畫葫蘆學著扎布,可這牛皮筋還真是有點“皮”,我怎麼擺弄它,它就是不聽話,終於,弱不禁風的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紮了幾根。

接著,關鍵的一步來了—石頭哥哥輕輕地把染料滴在布上,可不能用力擠染料,不然會薰染一大片,東邊一色,西邊一色,你想哪邊有什麼色就往哪邊滴一點,這不我雀躍極了,我這個大馬虎拿起紫色用力一擠,啊哦,滴的太多了,我開始吸取教訓按著順序小心翼翼擠出各種染料,認真滴起來,藍色、紅色、綠色……

最後再把布放手心握緊拳頭使勁捏,這樣可以讓布儘快吸收染料,我使出蠻力捏啊捏……就這樣這塊布似乎有了生命一樣,一塊五彩的小手帕就鮮活地展現在我面前了。湊近聞一下,一股植物的清香撲面而來,我彷彿進入了大自然五彩的世界,心曠神怡!哈哈,我可是這塊手帕名副其實的主人了。同學們,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自己動手做一做哦!

一堂有趣的手工扎染課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5字

6月15日,蕭山日報小記者活動又一次走進了蕭山第一實驗小學,聽說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扎染。什麼是扎染?我的小腦袋瓜裡立刻出現了一個個問號。於是,我帶著非常好奇的心情走進了學校多功能廳,想盡快解開心中的疑問。

聽了石頭哥哥的講解後,我才明白:扎染原來是中國民間一種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分紮結和染色兩部分。隨後我仔細聆聽著石頭哥哥講述的扎染過程和步驟,並用心做好了記錄。在學習過程中,在石頭哥哥告訴我們:扎染有多種變化技術,各有特色,例如折、疊、擠、縫、卷、撮等6種方法是最常用的。接下來就是重要的手工扎染活動了。每個小記者準備好白手帕後,採用了不同的方法,有折的,有疊的,有卷的。我採用了對角折的方法,再捲起來,在頂尖用牛皮筋扎牢。到了染色的時候了,我選擇了蘋果綠。在石頭哥哥的指導下,我在手帕上輕輕地滴了幾點染料,漸漸地白手帕發生了變化。此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期待著自己的手帕會染成怎樣。當石頭哥哥宣佈可以展現自己的扎染作品時,大家小心翼翼地解開牛皮筋,"哇"地一陣聲響,掌聲也響起,一塊塊顏色不同、圖案各異的手帕呈現在我們眼前,美麗極了!

這次小記者活動意義非凡,非常有趣,讓我們對我國民間的傳統手工工藝扎染有了更加深刻地瞭解。

學扎染 篇11

國小三年級作文 ,494字

今天陽光明媚,我卻無聊極了。做點什麼好呢?那就扎染吧!

在我的要求下,媽媽答應跟我一起完成扎染。首先我們準備了一件妹妹的白色短袖,一些紅色顏料,一捆棉線,一支鉛筆和一盆水等。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鉛筆在衣服上唰唰唰地畫起來,媽媽則悠哉悠哉地開啟百度扎染視訊。她邊看視訊邊告訴我怎樣做。我很快地畫了個半圓形,這時媽媽說:“你得把衣服浸在清水裡幾分鐘,再擰乾,然後開始扎畫圖的部分。”我有點不明白為什麼先要把衣服弄溼。可能是因為效果好些。哎,先不管了照著視訊教程做就行了。

當我開始用棉線扎圖案的時候,我扎著扎著一不小心把線給打結了。在我準備隨它去就這樣扎吧的時候,媽媽卻告訴我做事情要有耐心不能馬虎。我聽了後拿來剪刀把線剪掉又重新紮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終於到了要染色的步驟。正當我把紮好的衣服放進媽媽為我準備好的顏料時,我的小心臟好緊張呀,真是擔心會把妹妹的衣服染成醜八怪,而又急切地期待著它會是魅力無限……時間一分分過去了,整個浸泡過程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拆線步驟啦。我戴著手套小心翼翼的拆著。哇,一件煥然一新的小衣服出現了,我有種喜出望外的感覺。

這個下午我過得很愉快,也學到了很多課外知識。

扎染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0字

扎染,一門古老的藝術。它,讓雪白的布匹變得趣味盎然;它,讓一個個花紋躍然而上,使原本單調無味的白布變得美麗動人。

也是有幸,我竟生平第一次學做扎染。手中輕捏白布,按方法緩慢地對摺,再緩緩外翻,當翻成一個鼓而厚實的小梯形時,我才真正領悟:只有當層次多時,才能染得漂亮呀!確保折對,萬無一失後,我才拿起線板捆綁。撇下一個長長的線頭,拎起後面一節,鼓足吃奶的勁,小心翼翼地圍繞白布旋轉,為保成品色彩豔麗豐富,我極其耐心地一圈一圈用力纏繞。泛黃的繩密密麻麻的將白布包裹,使我莫名想起木乃伊這個詞,乍一看,還挺像,又“短”又“肥”的白布上緊密有序的包了三段繩,凹凸有致,竟讓我有幾分想笑。我抬起頭,環顧四周,同學們都拿著半成品互相攀比,有的好似小飛機,短而奇特;有的好似木棍,筆直而神祕……反正,可謂五花八門,各有千秋。好了,塞進名字布條,我只能讓老師去染我的“小木乃伊”了。

時間飛逝,不一會兒,老師就端著一盆熱氣騰騰的成品走進教室,乍一看,白布已然褪去了本色,變成了玫紅,只剩一星半點的純白顯露在外。大家一擁而上,激動之心難以抑制。老師在一群同學的簇擁下分發成品……一個個名字,緊揪著我的心,看著四周同學都像模像樣的作品,我也越發期待。“徐許!”我一驚,如離弦之箭般向作品飛奔而去,“哇!”看著那緩緩展開的紅布,我的心中默唸加油。果然,我沒有失望,在那布的中心,有四塊顯眼的深玫紅花紋,四周還散佈些許小圓,花紋沒有輪廓,全都是由深到淺的緩慢漸變,圖案間,一道纖細的空白映入眼簾,之中,還有星星點點的“麻子”散落其中,美極了。周邊同學作品也都很棒,神祕莫測的八卦陣,井然有序的小方格……全部都充滿特色。

這次傳統藝術──扎染的體驗讓我得到無窮的樂趣,懂得了其中的奧祕。

關於扎染的作文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8字

扎染,是我們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它身上瀰漫著古老的氣息,神奇而又簡單。只需要一塊布,一團毛線和一盆被開水溶化的染料。

拿好手中的布,仔細地認真對摺了一下,我便開始有些隨心所欲了。布很快就被我對摺成了一個三角形。三角形很多處突了起來,這使這個三角形看起來有些不修邊幅,甚至慘不忍睹。我又將三角形對摺了一下,布變得厚而小了,鼓得更厲害,有點像被縮小的“三明治”。我用力捶了一下,終於變平了點兒。我有些懶了,拿出了一根長而細的絨線,開始對這塊“三明治”進行一系列的包紮。我先在它的頂端繞了幾周,繞好後把線剪了,打結,這可需要耐心。我不耐煩了,用“包粽子”的方法開始纏布,有的地方繞的寬些,有的細些,有的半寬半細,可我不怎麼在乎。

包好的布要放進染料水裡進行染色了。這時我又緊張了,不停地捏捏布的全身,看看繩子是不是緊緊繞著。但時間老人不允許我做這些。

染布開始上色,我有些緊張,不知會是個什麼樣子。可當我真正看了以後,我又笑了。布的最上端,竟然是那美猴王笑嘻嘻的臉,猴腮,毛髮什麼和真正猴子差不多。唯一的美中不足,是那猴耳太大了,有些失了美猴王的英雄本色。

哎,孫悟空嗎?即有千里眼,又有順風耳,正常正常。我安慰自己,再瞧瞧那猴臉的下面,是一塊又一塊的大石頭,小的、大的、白的、深粉的都有。每塊石頭的花紋都各不同,可算得上是精雕細酌的寶座了,可不一般。

再看看別人的染布,我有些甘敗下風了。有雪花形的,讓人感到奇幻;有圓形的,令人讚賞……

每塊布都不同,這確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出彩,必須要對自己有充分的準備;要想有不同的色彩,那一定要把自己心中的那根“學習的絨線”在身上纏緊,沒有一絲可鬆懈的地方,人生才有了價值……

學扎染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00字

扎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和我們南通的藍印花布一樣都是通過折、扎、染使白色布塊擁有絢麗多彩的圖案。這次我們有幸學習了扎染技術,有幸知道白布變花布的小“祕密”。

終於盼來了許久的扎染老師來了,從老師剛踏進教室起,我就躍躍欲試了。甚至想跳過步驟來看一看白布變花布的小“祕密”了。老師發的白布一到手,我就迫不及待的折起來了。我先將布對摺四下,得到一個小巧玲瓏的正方形,再把正方形對摺,得到一個三角形,再打開發現布已經出現了淡淡的摺痕,把正方形交點的地方移到摺痕上,兩邊一移,一個稜形出現了。它像情人節中情侶互贈的玫瑰花的花束;像小孩子愛吃的避暑神器—蛋筒;又像傳說中霍格沃茨學校中每個人都戴的巫師尖頂帽。一旁的指導老師說,“有一個三班的同學也這麼扎,很漂亮。”我驚訝極了,沒想我的思想火花竟與人相撞了。我拉開線筒用線饒了許多次,不放心,又用力一拉。誰知線筒竟然悄無聲息地掉地上,線段了。我放輕了力道,又捆了好幾次。此時我的作品竟成一個“木乃伊”。我放眼一看,呵,還真是別出心裁啊!同學們做的有的成了個“大棕子”,有的成了個蠶繭,還有的捆的也太徹底了吧,一眼看去全是線,都看不出布的容貌了。還有同學說,“我的不用染就是美人魚。”哇,也太厲害了。

很快老師來收了,我們看到了染的過程。原來在一個火鍋鍋裡染色,鍋內翻騰著梅花色的液體,隨著“撲通,撲通”的聲響,作品一個個跳入鍋中。老師用鏟子翻弄了幾下,我們的作品從“奶油小生”變成了個“紫薯”,可水面卻平靜了起來。抄了起來把“紫薯”瀝乾了水,放在盤裡用水沖洗雜色,扎染的染便完成了。

老師剪開線,一旁看熱鬧的畢勝喊道“成果,”“徐許”……個個名字被喊到,一個個作品回到了主人身邊。我看到周圍同學都有了作品,心中不免有點急躁。“怎麼還沒到我呢?”“我的作品會不會像王淇??一樣成了紅布?”……一個個疑惑湧上心頭。“任詩語!”終於到我了。我仔細撫摸著扎染成品,心中說不出的高興。輕輕攤開,自己扎出的成品竟是如此別緻。四個大小相等的大圓,組成一幅美麗無比的畫卷。兩段平行的弧,弧呈淺粉色,裡側是淡紅,由內而外變淺。靠近邊緣的部分似乎成了粉色,那柔極的紅色令我想起東京春天到處盛開的櫻花花瓣,也是那麼淺淺的,淡淡的似乎接近於白色。還有幾段若隱若現的弧,那若隱若現的樣子,似乎為整體平淡添上了朦朧與神祕之感。

我看著作品,不由讚歎祖國五千年的歷史是多麼神聖與神奇。

我的扎染體驗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191字

布染好送了回來,當老師喊到我的名字時,我心中極其忐忑,希望我的作品不要太糟糕。

當布開啟的一剎那,我驚呆了!好柔美的色彩!由玫紅到淺粉到白,意外和諧!

回神,那圖案,如光芒四射的太陽,又如東京街頭散落一地的櫻花,讓人忍不住沉迷於中,彷彿自己真的在東京街頭散步賞花,陽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

扎染的魅力,在於過程的快樂,真心令人著迷!

有趣的扎染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7字

扎染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工藝,至今仍在繼續傳下去。昨天,兩位扎染老師走進教室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扎染課。

扎染的過程很簡單,用料也不多,只要一塊布和一團線就可以了。首先,把一塊白色的布隨便摺疊,只要折得足夠小就可以了。然後到了最關鍵的一步了,把這塊又小又厚的布捆起來。這一個環節必須用線把布紮緊,不然染色時顏色就會漏進去,成為一塊純色布。我認真地捆著,大概捆了十幾圈,再把兩頭紮上一點線,最後打一個結,再把繩子扯斷,一個半成品就完成了。我回頭看看其他人的,有的和我一樣,像根大香蕉;有的紮成了一個“T”字型;還有的甚是搞笑,四仰八叉的,像只大章魚……五花八門的,令我眼花繚亂。再看看我自己的,好像還真有點俗了呢!

很快,布被拿去染色了。我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中等待著,想:“應該不會太糟吧?我應該扎得還是比較緊的吧……”時間在流逝,不知過了多久,老師終於拿著一大堆扎染作品進了教室。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報到我的名字了。我緩緩開啟它,可我就像遭到了當頭棒喝似的呆住了,怎麼可能?我竟然沒把繩子紮緊,幾乎被染成了全是玫紅色的布,只能隱約看見幾個微微泛紅的正方形在閃爍,在跳躍。我那滿腔熱血在一霎那間被澆滅了,取而代之的只能是滿臉憂鬱的神情。再看身邊的一幅幅作品,有的染成了一朵花;還有的像地板上那精緻的花紋……個個都令人歎為觀止,而我,卻只有看的份了。

扎染作為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工藝,已經流傳好多年了。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應該讓這種民間傳統藝術繼續流傳下去,使扎染髮揚光大,一直傳下去,直到永遠。

製作扎染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5字

淺藍色的桌面上,攤首一塊塊的白紗布,墨綠色的黑板上寫著“扎染”。而我們早已等待著活動的開始。

終於開始了,我將布對摺成長方形,再將兩邊外翻,成一條比較寬的布。然後對摺成正方形,斜折後是一個三角形,把尖頭再翻,就成形了!我一拿起線就來了勁,開始將它一層又一層地捆起來,要緊也要粗,等三邊全部綁好,打個結就可以收工。

拿自己的作品,我們所有人都既激動又期待。當喊到我的名字時,我立馬站了起來,踏著忐忑的步伐走近那老師的身旁邊。第一眼只是覺得梅紅一片,頓時心裡失落了許多,看著捆綁布的繩子一點一點地補剪開,我心中已經交雜不安。總算是遞到我手掌上,我輕輕志不敢直視地拉開,單單是大略地瞧就覺得不可思議。

複雜的圖案一入我眼,就讓我眼花繚亂。深梅紅色在原來白潔的布上繪出一朵朵類似花狀的圖案。中心肯定是最深的,可又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樣漸漸變淡,而是一個奪人眼球的正方形。視線往旁邊投過去,深梅紅色的線牽動著一些極

淡的色彩向四周延發,在一定的長度就匯聚成一塊又圓又方的圖形。也許會有“重影”,餘邊一會兒紅,一會粉,一會兒白。邊角的絲穿透整張布,其它顏色也微微隨著流動,畫出自由流暢的線條。在正中間,有一道令人感到神聖的十字,在兩條橫著的線上又有一條圓弧作為裝添。淡色構出的菱形卻是那樣醒目,三角形託著它們,絲毫不失美感。整體看來,就是盛開的花朵,不時地飄落花瓣。我回到座位,繼續帶著欣喜觀賞</p>

它充滿絢麗,充滿奇特,它是我第一次體驗扎染,充滿意義。

我的扎染記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1732字

她面色如枯葉,臉上滿是縱橫交錯的皺紋,牙黃且所剩無幾,戴著一頂白族彩帽,身著一件藏青色的裙袍,外面套著小褂,十足的異鄉風情。她——正是耐心教我扎染的老奶奶。

“奶奶,您能不能幫我把這裡縫上呀?我覺得我縫錯了!”我滿懷期待地望著奶奶。奶奶也支支吾吾地回答:“好……你——是要把……這裡縫……縫好吧——”

“您說什麼?”哎喲,她說的什麼呀!真是聽不懂。於是,老奶奶又重複了一遍,我終於聽懂了。

“嗯,是的!”我興高采烈地說。

現在,我正在大理周城古鎮的扎染房裡做扎染。這兒的環境可真美呀!蔚藍的天空配上軟軟的“棉花糖”簡直是絕了,這裡的空氣也好,在這裡感受大自然最合適了。也正因為如此,扎染坊的小白老師才帶我們到點蒼山下的田野裡去認識花草。她短髮齊耳,一雙圓眼睛嵌在一張寬寬的瓜子臉上。小白老師告訴我們各種花草能染出什麼顏色,還有它們的特別習性。紫金澤蘭,這種神奇的外侵物種在不同的季節開的花顏色居然不同;還有蘇木,是一種木材,可以吃,染出來是粉色的。這大自然簡直太神奇了!

瞧,小白老師從草堆裡找來了一把“柺杖”,其實那是一種很像三角梅的植物,但是枯黃色的。王芊若緊鎖眉毛,像在思索的樣子,說道:“這不就是三角梅嗎?”

小白老師耐心地說:“不是,這是酸漿。”

“這是什麼鬼東西?”我嘀咕著,真是個怪東西。

感受完大自然後,我們回到了扎染房。

這個扎染房不僅空氣好,材料也很齊備,老師也講得很仔細。怎麼穿、縫都講了,針、線、夾子,樣樣具備,還有各式各樣的圖卡……

吃完午飯後,大家都一窩蜂地擠在一起選圖卡,有的正在焦頭難額地考慮著選哪一張,有的已經選好準備開始了。至於我,在眾多圖卡中我一眼就選定了一張四葉草,四葉草的葉子是愛心型,四瓣組合在一起,四葉草還是傳說中的幸運草,我自然會選擇這一張圖卡了。

縫布的過程多虧了奶奶的幫助,她縫線時專心致志,細心得甚至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睢!她正一針一線地縫,每一針都縫得那樣細緻、嚴謹,絲毫沒有一絲不妥。她還會教我如何縫,如何收針:“這……個要拉——緊,這樣才會留……出空——白來。”

到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染布。剛走到門口就看到一些藍色的“腳印”通往染布缸,有些腳印如老鼠腳一般大小,而有時則大如牛虎之印。在染布之前,要先煮一煮,因為縫之前是用碘酒點畫過的,所以現在要除碘。“啪——”的一聲,方巾被丟進了開水鍋裡,就在水煮沸的那一瞬間,我開始緊張了,要是……染出來不好看,那不是以前的辛苦都白費了?想到這兒,我緊張得不得了,還不得不去一趟洗手間。出來後,方巾已經煮好了,開始染了。我走到染缸旁,一口深藍色的“水池”近在眼前,那味道很臭,感覺是汽油和生抽的結合體,怪怪的,讓人聞著很不舒服。整缸顏色都是深藍色,表面冒著小氣泡。哦!當我把方巾放在染缸裡時,那上面浮著的深藍色立刻散開,而底下的顏色竟不是深藍色,是……哦,是黃綠色。這真是太神奇了!

泡了兩分鐘後,該拿出來氧化了,看著方巾一點點變藍,我真是有說不出來的激動。

到時間拆線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哇!挺漂亮的兩個生長在角落的四葉草,一個是實心,一個是空心,旁邊點綴了小蜜蜂和小花,真可愛!本來我是想全部做成實心的,但因為沒有把線拉緊,所以有一個是空心的,不免還是有些遺憾。

自己的東西自然比別的東西好,尤其是自己花了那麼多的心思,我會更珍惜、愛護這張方巾的!

周城扎染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1453字

一個寬敞的天井,四面房屋翹起的木製飛簷,隨風飛揚的扎染布以及從天井中看見的無雲藍天,這就是張家大院,我們在旅途中來到的一家手工扎染作坊。

我們在村口認識了小白老師,她那張寬瓜子臉上露出的微笑歡迎著我們。“這裡就是周城了,”她示意我們望向四周,“我們一會兒就會去扎染。”

我們跟著小白老師來到了張家大院,這裡的磚塊都有上百年的歷史。

“扎染的第一步,就是要認識染材。”小白老師向我們介紹完各種染材之後,就帶著我們向山地進發。一路上,我們認識了密蒙花、小?{子、假酸漿等植物,可最有意思的是艾草,它匍匐在雜草中,摘下一點兒,在手中揉搓後有一股奇妙的味兒。用它染出的布料像綠茶剛泡下去時的顏色,比它葉片的淡綠更加清澈。

認識了染材,就該輪到我們動手了。我們在許多樣圖中選擇各自喜愛的圖案,用棉籤蘸著碘酒,把圖案在布上用間距均勻的點描下來,這是為了下一個步驟作準備——用針線把點串連起來,然後用末端留出的線將圖案紮起來。“這是為了在染的時候,給圖案留出白色的輪廓。”小白老師邊使用針線給我們示範,邊給我們講解。

這還不簡單嗎?我看著小白老師的示範想到。實際上,我們縫線還是比較簡單的,可是這個地區這個季節特有的大風讓我們縫了好久。每一次下針時,風會把輕柔的白布吹皺,粘到我們手上,手中的線歪歪斜斜的。不過,在我縫好一朵四葉草時,安安才縫了兩片葉子,這說明我縫得挺快的嘛!

在用線把整個圖案縫過一遍後,就到了整個流程的關鍵部分——收線。不過,我們的收線還是一個叔叔給完成的。他看上去中年了,但雙手十分靈巧,一針一線上下翻飛,針線如同在布上游動。沒過一會兒,收好的線將整塊布團在一起,雖然看不出來圖案,可是在我的腦海裡,已經想象出了成品的畫面了!

下一步就是我們期待已久的染色了。在白布進染缸之前,還得煮一煮。這時的布料看上去都是一個樣兒,只有通過掛在布上的號碼牌,才能分辨哪塊布是誰的。

煮好後,我們進了染房。這是一間窄長的房間,地板上有些許藍點,水從大盆子裡流了出來,一桶桶大缸盛著泛著泡沫的藍色液體,大缸上是有複雜圖案的等待晾晒的布。我對盆中的泡沫很好奇,還試著去碰了一下,在手指變藍的那一瞬間,泡沫塌陷了,但見藍色的水面。實際上,板藍根製出來的染布是綠色的,可是在接觸到空氣的一刻,它從綠向藍轉變,在空氣中待一段時間,它就會氧化成美麗的靛藍。

“小姑娘,來染色啦!”在染坊工作的老婆婆吆喝道。我立馬跑了過去,看著我的“99”號布從染料的綠奇異地化成了老婆婆圍裙上的深藍。出染房時,我看見缸中的板藍根葉,想起了小白老師的話:“板藍根的葉子摘下來要浸泡一段時間,還要經過許多工序才能用來染布喲!”看著幫我染布的老婆婆,她估計七八十歲了,粗樹皮般的臉上嵌著一雙細細的眼,目光專注,雙手戴著橡皮手套,將我的方巾在大染缸藍色的液體裡翻滾,看上去,很悠閒,從她的眼神可以看出,她正在認真地對待我的方巾,就像她這幾十年來對待經過她手中的每一塊布一樣。

經過幾次漂洗和皁洗,我的方巾掛在了天井中的長繩上。兩片四葉草格外清晰,而剩下的部分也不只是藍色,漸變的斑紋點綴著對稱的兩個角,白色的部分透過陽光,在風的輕撫下緩緩飄蕩。我對這裡的記憶,不只是所見所聞,更是我親手一針一線縫製出來,在周城扎染的兩片葉四草!

扎染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857字

戴著一頂土黃色的遮陽帽,黑色的短髮,淡淡的眉毛,這就是教我們扎染的小白老師。

走進院子,第一個染房裡有一個大木桶,裡面裝著藍色的液體,聞起來有些汽油味,感覺有點想吐!木桶旁有一些已經染了色的方巾,從左到右,顏色由深到淺。

這個院子是四合五天井,像北京的四合院,四面有房,但每一排房之間有一個連線的地方,可以抬頭望天,稱為井,所以叫作四合五天井。這個院子裡有許多植物:多肉啊,花啊,草啊,讓人看上去眼花?亂!

小白老師對我們說:“你們猜世界上有多少種可以染色的植物啊?”小白老師顯得十分神祕。

“一千種,一萬種!”二寶率先回答。

“不對,世界上有兩萬種可以染色的植物。”小白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幾種他們慣常使用的植物樣本。講完染色的植物後,小白老師帶領我們來到蒼山下,認識和採集一些可以染色的植物。採到的植物有:紫金澤藍、艾草、小?{子等。接著,我們要用板藍根泡製的藍色染料染布。

首先,我把未染色的方巾鋪開到桌子上,然後把我想做的圖案放在方巾下,再用棉籤蘸些碘伏沿著圖畫的輪廓打點,每兩點距離儘量相等。點打完後,用針線沿點縫製。先把線末端打結,向下從一個點戳進去,再從下一個點向上穿出來,上下穿行,這樣一上一下將閉合的線縫一圈。

縫完後,我把縫好的布交給一位叔叔檢查,叔叔說:“沒問題了,找小白老師去碘伏。”

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找到了小白老師。

小白老師不慌不忙地用末端預留的線將布紮起來,放進沸騰的水裡。我想:“這是想幹什麼?去碘伏是要這樣做嗎?”

方巾在沸水裡煮了一下,輪到我染色了。我戴著手套把布放進染缸裡,手攥得緊緊的,否則方巾掉下去,就得海里撈針了。

按著牆上鐘的時間,染好色後,進行簡單的沖洗,我又把方巾交給小白老師。小白老師慢慢地拆開線,再交給老奶奶清洗,一直洗到水不再有藍色了,方巾就可以晾晒了。

晾乾以後,我得到了一塊藍白相間,圖案好看的白族扎染方巾。

這次扎染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