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延安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保衛延安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14字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上都烙印著那段新中國成立前的屈辱史,在那時,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受盡了屈辱。然而悲憤的同時,我們也體會到了中國勇士們的精神,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如今美好的和平生活。在清明期間,我們總會伴著“上帝的眼淚”,在無數座烈士的墓碑前紀念他們。而這次,我還閱讀了《保衛延安》這本書,讓我不禁再次感嘆烈士們的英勇頑強與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保衛延安》一書中,作者以一個連隊為主,生動地描繪了當時抗戰時期烈士們的艱辛與奮勇的歷史畫面,讓我們為之敬畏。
在書中,周大勇這個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在中央宣佈撤離延安中,周大勇看著倒在血泊中的人民,胸中燃起憤怒與正義之火,他不顧自己的安危,堅守在延安,保護著百姓們的生命。他總是衝在最前頭,就像一匹拉不住繩的牛,可他又充滿了智謀,渡過了一次次危機。他是我們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的英勇,令人讚歎,他的愛國,令人敬佩。在歷史上,有許多英雄也與周大勇一樣,而他們就是歷史上無畏英雄的象徵,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了中國二字。
《保衛延安》中用嚴謹的文字刻畫的那些英勇人物令人欽佩,我們要向烈士學習,雖不一定能上戰場拼搏,卻要時刻懷著一顆愛國、愛黨的赤誠之心!
隨遇而安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54字從默默無聞到光芒四射,從童年重慶到少年南京,從攝像到記者再到編導,製片人,最後成為了全國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他就是孟非。四十年,人生坎坷,跌跌撞撞地成長,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如同一塊美玉經過歲月的雕琢,熠熠生輝。
“隨遇而安”,一步一步成長,則是他心路歷程的唯一答案。
孟非教會我腳踏實地。維特根斯坦曾經說過:“我貼著地面行走,不再雲端跳舞。”雲端的風景固然美麗誘人,但貼地而行才是人所在的狀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如果雲端和地面有一個梯子相連,那麼你能做的,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摔倒後爬起來才會變得堅強,生命才會精彩。他讓我懂得:不能在低處穩步,何以在雲端跳舞?不能腳踏實地地努力拼搏,又何以逼向人生的頂峰?
孟非教會我,“成長”的路上也要放棄某些東西。一個平平凡凡的人,包括你我他,做不到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自己力所不能及之時,為前途之計,需要放棄時一定要勇於放棄,這也許也是成長道路上很艱難的一課
放棄就是在上錯車時,及時下來,不然會一錯再錯;就是在不能成為一塊大基石的時候。安心去做一顆默默無獻的石子。因為放棄,造就了成功。
孟非教會我,成長需要時間。
在自然界或者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都是以漫長的時間為代價的。古有在荒無人跡的冰雪世界裡含辛茹苦十九年的蘇武,終於成就了世代傳頌的高風亮節;今有孟非從平凡無比到知名主持人的美麗蛻變。從古至今,這一個個“遲到”的風景哪一個不是以漫長的時間為代價的呢?
遲開的桂花最香,晚放的菊花最久,酒釀的老酒最純,晚成的大器最有價值,他們明白,自己是一罈美酒,年代愈久,芳香愈烈。
“遲”又何妨?
孟非,用他四十年的心路歷程告訴我們:生命因成長而美麗需要拼搏,需要懂得捨棄,需要去耐心等待,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成長。因為“生命因成長而美麗”。
隨遇而安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11字淡定從容,隨遇而安。
—題記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而每個故事卻又都千差萬別,但這個詞卻有點以不變應萬變的味道。隨遇而安,是指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它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
孟非從重慶的童年生活,黑暗的高中生活,印刷廠辛苦的工作以及走上電視之路的風風雨雨中堅持了下來。四十年的人和事,四十年的酸甜苦辣,最終被濃縮為四個字:隨遇而安。堅持自己的信念,踏實的做著自己手中的一切,這並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積攢自己的閱歷,磨礪自己的意志。待到破繭成蝶日,終於翱翔在天空。
書中每一句都透露著樸實與平淡。尤其是自序,寫的非常謙虛,但卻是發自內心,樸實真華。我無法真正領悟到孟非的那些斑駁的記憶,它們在他的腦海中,歷久彌新。誤解,嘲笑,刻薄……這些恰恰成為了他登上成功的階梯,斑駁的記憶一步一步地被他的腳步所泯滅。因為聰明的人會把這些當作他們日以發憤的動力,而愚笨的人,選擇遺忘,認為那只是一場失誤罷了。
三個月的新疆生活,孟非完全地融入了那塊土地,悠久的歷史和博大文化讓他沉迷。他曾想過有朝一日,放下所有,在茫茫戈壁灘上看長河落日,大漠孤煙,賞人生酸苦,品記憶辛辣。
由一個印刷廠的工人,成為一位知名的主持人,這光鮮的背後,是一個人執著,自信的結果。雖然他的成功不可複製,但他對待人生的態度卻可以貼上。一路走過,風風雨雨不能白白承受。趁著有理想的時候,趁著有熱血的時候,趁著還有資本拼一把的時候,儘管放手一搏。
隨遇而安也說明了孟非面對人生的心態,四十無惑,這個時候的人就應該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承認,雖然我們還是年少輕狂。摸爬滾打的時期,但是人生正因是這樣的歷程。慢慢地,慢慢地,衰老。所以,如果還有遺憾,趁你還有現在。
我的保鏢生涯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93字平平淡淡,知足常樂
良久,我沉思著……
那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我的心早已無法平靜。
作者就是書中的森哥,他帶領一幫快意,以江湖義氣為重的兄弟給恩人赫民看場子。在一次打鬥中,森哥衝動之中,下手過重捅傷了人……又一次因為兄弟的安危,毅然單刀赴會,獨自面對赫震黑然人物馮道全……
作者森哥每天都過著提心吊膽、打打殺殺的生活,他知道自己比任何人都渴望自由,比任何人都想過上平靜的生活,他曾多次下決心想離開道上,但又因為拋不下兄弟而不得不維持現狀,直到他身邊的兄弟一個個因他而去,他才明白人們常說的“平平才是真,知足常樂才算能“的真正含意。因此,他憤然離開道上,過上了平淡的生活。
說起平淡,知足常樂,我們又何嘗不是呢?平淡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無聊,沒有新鮮感的一種生活,但對於作者來說卻是精神上的一種解脫,一種釋放,可以不受困擾、威脅,自由自在地生活,可以無憂無慮地享受幸福,這樣的生活難道不好嗎?
我羨慕那些隱居在山裡的人,羨慕他們平平淡淡、知足常樂的生活,每天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享受世間最為樸實的生活,體會最平凡而再真實的幸福。我們只有有過讓人刻骨銘心的記憶,有過對生活的感悟,才能愈懂得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才會真正體會感受到平平淡才是真,知足常樂。不強求,不抱怨,平靜地笑著面對生活。
如今,我爺爺奶奶也是如此,父母要求接他們來到城裡生活,但他們死活也不願意,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村裡的那種安靜、詳和、平平淡淡的生活,受不了城裡的這種喧鬧、充滿刺激的生活。他們喜歡喂喂雞和鴨給兒孫們嚐鮮,喜歡告自己的還能隨的體力種一畝或二畝地自供自養,每天日落而回,日出而作,依然自由自在坦然面對生活,無怨無悔。這種生活態度與人生追求正是我們應有的。
對於我來說,這種平淡,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也只是羨慕!現在時代變了,想要回到那種平平淡淡,知足常樂的生活幾乎不可能。我能做的只是努力學習,讓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平淡再我心中不一定是在山上隱居,也不一定像爺爺奶奶一樣。而是安居樂業,父母辛勤工作,我們努力學習,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才是我心中真正向往的生活!
我放下書本,望向窗外,秋天花開燦爛,微風送爽,綠草蔥鬱,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靜下來……
德米安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524字遇見你我不勝感激
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天上那永不褪色的啟明星,如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的那片桃林。讓我由迷途到尋找,由迴歸到堅定,貫徹未來,看盡心中無數個自己。可能結果仍不如意,但只要是“你”,我便不勝感激。
《德米安》,一本由黑塞著作的心路歷程。文章主要記敘了出生併成長於優良家庭———“光明世界”的辛克萊,偶然發現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社會,那裡的紛亂和黑暗,使他焦慮困惑,並陷入兒時謊言帶來的災難中。這時,一個名叫德米安的人出現了,帶他走出沼澤地,從此他開始走向孤獨尋找自我的征途。之後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出現,在他每一次孤獨尋找,艱難抉擇的時候,成為他的引路人。故事不長也並不複雜,正如德國文學大家托馬斯·曼評論的那樣:“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
“德米安”一個良師益友的總稱。不知誰曾說:“在家遇見好父母,在校遇到好老師,便是此生最大的幸運。”現在想來,從過去的無知中似多了份體會。一個人的言傳身教對另外一個人起到多大作用?從父母與外公外婆那裡,可以看到更有體會的驚喜;或許你也可以從班主任們的比較中知曉……但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幸運,但請你珍惜每個如“德米安”般的人,他會在看似無路的幽徑幡然出現;他會在你跌跌撞撞誤走到馬路中央時拉你一把;他會在你為情或為自己難以抉擇時勸你一句……這些舉動提醒了你甚至是幫你,他以不同身份出現又消失,笑著說:“實屬無心之舉。”這樣的人請你心存感激,他們是良師亦是益友,在你昏沉的生命旅途中,遍遍悉心的指引!
誰的青春不迷茫。正像張嘉佳所說的那樣:“青春是叢林,是荒原,是陽光炙熱的奔跑,是大雨滂沱的佇立。”又正如《德米安》中所言:“每個人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尋找自己,堅定地成為自己,不論走向何方,都往前探索自己的路。”我們也許因兒時的欺騙發展成潛移默化的恐懼而心憂;也許因老師的幾番教導而似有似無的焦慮;也許曾站在馬路口,候車廳裡握著車票拉著行李恍如失神……這些有的我經歷過,有的從曾晦澀難懂的詞句中讀取過,也許這些詞句我永遠不會經歷,但也許它們也會成為我的過去。我伏在桌前,手邊擺著《德米安》,“活在當下”四個字忽然閃現,我總是杞人憂天,擔心考不上大學,擔心長大後孤身一人,擔心別人怎麼看我,卻忘了尋找自己,哂笑一下,那些稱之為過去的過去不都已過去了嗎?那些避不可避的未來,只要在尋找自己的途中,迷茫又何所畏懼呢?
故事的最後,德米安離開了辛克萊,我讀完後過去很久仍覺得心很痛,感覺辛克萊被拋棄了,可我又會想起書的最後一句:“每當思念“德米安”時,辛克萊便會進入自己心裡,他發現心鏡中的自己已經與現在的自己一模一樣了。”辛克萊找到了自己,鍾愛的引路人終將逝去,我們終將踏入被稱為“社會”的大學,也許會有失魂落魄,或難以忍受的時候,想想那個人,他曾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當你忍不住回眸,卻又無法回去,最終只能抹淚前進時,請由衷地在心裡說句:“遇見你,我不勝感激。”
月河灣的安安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08字善意的謊言
一本書的故事,叫人淚流滿面;一本書的謊言,叫人終生難忘;一本書的名字,叫《月河灣的安安》。
《月河灣的安安》主要講了安安在黃河邊的月河灣小鎮生活的一串串悲歡離合的趣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安安因為個頭太小而自卑的事。
這件事是這樣的:安安本來並沒有為個子矮小而煩惱,哪怕遇見比自己高半個頭的秀艾也沒有絲毫羞愧之心,直到有一天,一位親戚忍不住說出了這件事,她和她的家人才開始重視起來。她為了長高,每天堅持鍛鍊、從不挑食;她的家人為了讓她長高,不惜請專科醫生給她看病,還給她買來一些補品。但幾個星期後仍未見效,搞得她飯吃不飽、覺睡不著,整個人陷入極度自卑中,她的家人更是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最讓我感動的是,焦急的奶奶為了不讓安安喪失信心,不惜撒了個謊:把安安在鏡子上畫的那條線畫矮一些。
看到這裡時,我不禁想起了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一對母子在乘坐纜車時,纜車開到一半壞了,停了下來,孩子看見遠處滿頭大汗的工作人員,問媽媽:“媽媽,發生了什麼事?”媽媽也有些害怕,卻冷靜地說:“孩子,叔叔阿姨是想讓咱們多看會風景。”
每次媽媽開家長會,由於我良好的學習成績,媽媽受到的都是老師的稱讚和其他家長的崇拜,但開完之後,她回到家裡還是讓我改正我的缺點,她把外人的甜言蜜語改成了數落我的話,只為了不讓我驕傲自大,撒了個天大的謊言。想到這,我頓時感觸頗多:是啊,這就是善意的謊言,它雖然充滿虛偽,卻飽含真情;它雖然像一把鋒利的尖刀,實則卻是一股暖流。聽了這句“謊言”,我剎那間覺得這是黑暗中的一縷金光,迷宮裡的一處出口。它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心田。
精衛填海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94字《精衛填海》一文介紹了不達目的不歇息的精衛,我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炎帝的小女兒東海遊玩時,溺水而亡,化作了一隻鳥名字叫精衛,它想用兩山的石頭和木枝把東海填平。讀了這篇文言文,我深深地為精衛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打動。
去年的冬季運動會時所有專案我全報了,可是到接力賽時我一直心裡不平靜,心想:“如果我跑不到第一,我的班級就會在三年級丟人的。”快到我了,我心想:一定要加快速度奔跑!可是我一看全年級跑得最快的一位同學劉昊然竟然在第三棒和我一棒,頓時有點忐忑。這時我想起了精衛填海時的精神,就開始不怕他了,咬牙堅持一鼓作氣跑了第一。
還有一次,我在考試時生病了,還是下午場,我的頭很痛,我的前桌看我生病了頭痛,就舉著手告訴了老師。當老師過來時我正紅著臉寫卷子,老師趕忙帶我去醫務室去量體溫,一量才知道起高燒了,三十九度,是回家還是堅持下去呢?然後我就想起精衛填海的精神,我就對老師說:“老師,我沒事,還可以堅持考試完了再回家。”我從醫務室回來時,有幾個同學問我有事沒,我有電話手錶隨時可以和家人聯絡,就說:“沒事。”別人也勸我回家,我說:“還記得精衛嗎?它不也是受過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熱等多種痛苦從不言棄,我也不該輕易放棄啊。”
從《精衛填海》中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要有心人,堅持不懈的道理。
《晚安,我的星星》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87字放暑假了,我到圖書館借書,突然,我看到有一本書叫《晚安,我的星星》,這本書把我吸引住了,我就專心地看了起來。
我一口氣把它看完,原來,這本書講的是:獅子王決定把填上的星星分給大家,每隻小動物都分到了自己滿意的星星。可是小老鼠的星星又暗又小,但小老鼠像得到寶貝一樣高興。它每天晚上都對自己的星星說:“晚安,我的星星。”
有一天,小老鼠看見自己的星星生病了,變成了一個石頭掉下來,它非常傷心,動物們都爭著把自己心愛的星星送給小老鼠,但小老鼠堅持要自己的星星。小動物們想方設法希望小星星能夠亮起來。最後,小動物還是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先捉些螢火蟲,再把螢火蟲放在石頭的旁邊,然後,這顆星星又飛上了天空又大又亮,就像一顆大大的鑽石。
我被小老鼠對星星的執著之情深深地感動了,由此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天我看書的時候不小心撕壞了這本書,我非常傷心。但我很愛面子,不想用一本爛書,我就氣憤地把它丟在一個角落裡,不想要它了。後來我想到《晚安,我的星星》,於是我馬上回到家,用透明膠認真地把這本書粘好了,此時我覺得好開心!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壞了就隨意丟掉,造成了過多的垃圾,堆積如山,真是太浪費了,而且對環境影響很大,我們應該小小老鼠一樣珍惜和愛護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哪怕它已經改變了樣子,也要不離不棄。朋友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充滿快樂和幸福!
《保姆狗的陰謀》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66字《保姆狗的陰謀》選自著名作家楊紅櫻的《笑貓日記》之一。這是一本用幻想溫暖童年,用智慧點亮童心的“心靈雞湯”。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保姆狗原是一家中的好狗,被主人寵愛。自從帥仔來了以後,主人就開始寵愛帥仔,而老頭兒—保姆狗它就失寵了。於是它就千方百計地想除掉帥仔,比如把帥仔藏在防空洞中、讓帥仔吃老鼠藥等等等等,想把帥仔置於死地,可都被暗中幫忙的地包天和笑貓破解了。最終保姆狗被趕走了,但帥仔還是念念不忘保姆狗,經常去看它,保姆狗還是死性不改,再一次精心策劃一場車禍,本想撞死帥仔,可是車子來了個急剎車,保姆狗被撞死了。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嫉妒別人,也不要暗地使壞,要光明正大地和別人競爭。
由古至今,嫉妒就像一條毒蛇,造成的傷害不勝列舉。三國中的周瑜十分嫉恨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屢次加害不成,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鳴,氣急敗壞反而喪掉自己年輕的生命。現實生活中我也曾經如此,當我考試考得差時,常常不找自己的原因,而總希望比我考得好的同學下次考得差些,好和自己拉平。現在我知道了嫉妒的危害,(我一定向成績好的同學學習。)不應妒忌他們,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要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就心生妒忌,要從自身上努力,即使比不過別人,也不能用計謀去害別人,只要自己比過去優秀就應該值得高興了。就像楊紅櫻阿姨在書中最後寫道:“其實,每個人、每條狗、每隻貓的頭上,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美麗的天空,誰都可以在這片美麗的天空下,好好地活著。保姆夠老頭兒也一樣,但它為什麼一定要爭奪帥仔頭上的那片天空呢?
海島崛起——《海島保護法》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50字當我讀到《海島保護法》,實為特有感觸,因為我的故鄉正是一個美麗的海島—上川島。
從小生活在這被大海圍繞的島嶼裡,大海是我成長中的美好回憶的一部分,然而,漸隨形影,大海卻似乎變得滄桑不已。人們無止境的私慾把大海蹂躪得不得已狂風海嘯,昔日的寧靜柔和毅然成為回憶。這溫馴的大海已開始呼喊著,哭泣著,看著大海,滿目愴然,聽著海聲,聲嘶力竭,我的心隱隱作痛,卻又無能為力。
《海島保護法》—這大海和美麗島嶼的捍衛者,重新點燃了我的希望。
我琢磨著《海島保護法》的每一條法律,豁然開朗的心曠神怡,這對海島的一個保障,又讓我感覺到國家的興盛!
我國的海島,是我國神聖和寶貴的海上國土,別看有的海島面積很小,卻是我國海洋權益的標誌和擁有周圍海域底土資源主權權利的象徵。擁有一個孤立小島的領土主權,就擁有其周圍43萬平方公里海域豐富方海洋生物和海底油氣資源的捕撈與開採的權利,因此海島具有重要的經濟戰略地位。
在我國國力日益強大的今天,海島成了祖國的海上堡壘,綿延的島鏈構成了祖國的海防天然屏障。它像一個個站崗的哨兵,注視著海疆的風雲變幻,又像一艘艘錨泊的航空母艦,監視著海面的敵情動靜。
你看,廟島群島宛如一條鐵鏈,緊鎖渤海海峽;舟山群島好似巡航艦隊,駐泊長江口外:萬山群島就像一群堡壘,構築於珠江口前,它們巍然屹立於海防前哨,分別扼守著祖國的北大門、東大門和南大門。
還有擁有眾多別具風格島礁的南沙群島;從高空鳥瞰,猶如一枚弓形翡翠浮在大海上的潿洲島;以及具有獨特的海島風光,純樸的漁村風情的上川島……
這大大小小獨具韻味的島嶼,這鑲嵌綴亮的國土,實為令人不禁想要把它擁入懷中,絕不讓它遭到一絲的毀壞,絕不讓外人敵侵犯它,觸疼它,就讓我們共攜起手來,保衛祖國這美麗的國土—海島。
《保姆狗的陰謀》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757字一個我希望你幸福,而另一個我卻嫉妒你的幸福。
兩個截然相反的我,在同個身體容器日復一日地吵著架。
那些無法言喻的矛盾悲傷並不會因隨著日界線的轉動消失無蹤,甚至在身邊的一切都喪失了原先的屬性時,它們還在繼續異常鮮明地從心澗拔節生長出來,用尖利的倒刺刮破每一寸柔軟的心室壁。迅猛如上一個風聲鶴唳的節季。
—保姆狗“老頭”
由於牧羊犬“帥仔”到來,使主人將全部的愛都集中在”帥仔”身上,徹底失寵的保姆狗“老頭”嫉妒“帥仔”奪去了主人的愛,以純種德國臘腸狗特有的堅強意志,必置“帥仔”於死方肯罷休。作者將三方之間一波三折的陰謀於反陰謀寫得環環相扣,更將兩隻狗之間的愛恨交織描寫地淋漓盡致。
仔細想想,保姆狗“老頭”把“帥仔”養大,照顧的仔細入微。孩子長大後,家長卻失寵了,的的確確非常不公平,嫉妒之心人人皆有,但嫉妒心卻是需要一個適當的度,把握不好便會失己失彼,再也無法回頭。
你嫉妒一個人,必然是因為他有了你沒有或你曾經得到的東西,你想擁有,不一定是從他身上奪得,應該改變的是你自己。懂得給予並非索取,學會了分享與原諒,哪怕自己的世界傾覆,你也有了擺正它的力量,你便會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擁有這麼多得關心與愛。
難道“老頭”不愛“帥仔”嗎?當然是愛的,照顧“帥仔”一點點長大,骨骼拔節。那為什麼還要置“帥仔”於死地呢、我認為“老頭”對“帥仔”嫉妒心大於愛心。真正的家長怎麼會嫉妒自己的孩子呢?應該是欣慰,欣慰“帥仔”得到的關心與愛,又如何會嫉妒呢?保姆狗它具有一切優良品質智慧、冷靜、堅韌,但它的嫉妒心使它喪失了理智,最終一步一步地走向罪惡的深淵。
文中有一句話說得好:每個人都有一片自己的天空。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屬於自己的這片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何必頗費周折地去搶奪屬於別人的那片天空呢?
《笑貓日記——保姆狗的陰謀》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712字這個暑假我讀了好幾本課外書,收穫很多,《笑貓日記—保姆狗的陰謀》就是其中的一本。
這本書主要是講保姆狗和帥仔的故事。保姆狗名老頭兒,是一隻純種的德國獵腸狗,也是帥仔的保姆狗,具有智慧、冷靜、堅韌的優良品質。帥仔是一隻牧羊犬,他非常的漂亮,不過也因此而遭到自己保姆狗的嫉妒,強烈的嫉妒心讓保姆狗喪失理智,最終走向了罪惡的深淵,它每次都絞盡腦汁地設計出一個個陰謀陷害帥仔,可是每次都被笑貓救了。在一次保姆狗精心策劃的車禍裡,車的輪子拐了過去,把保姆狗撞死了,不過它在臨死前終於懺悔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在心裡久久感嘆,就是因為嫉妒,保姆狗才會有這種下場。其實我們做人做事也一樣,不要因為嫉妒別人,就不擇手段地想置人於死地,因為有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保姆狗老頭兒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如果每個人都是相信這句話的話,那大家就會和平共處。而且我覺得上天是有眼睛的,誰做了壞事,上天都會知道,會有懲罰的。因此不要讓因為嫉妒而讓自己喪失理智,不要讓自己走上罪惡的深淵。
其實,每個人、每隻狗、每隻貓的頭上,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誰都可以在這片美麗的天空下,好好地活著。保姆狗老頭兒也一樣。但他為什麼一定要去爭奪帥仔頭上的那片天空呢?我反覆琢磨著這段話的含義。是啊!人和動物也有著相同的惡習,有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能幹,就心裡不高興,怨恨別人或感嘆命運的不公,不會好好的檢討自己的問題。如果我們把心態調好,把嫉妒轉為對別人的欣賞,學書中的人物“笑貓”那樣,眼睛看到的只是別人的優點,並努力使自己也有對方一樣的成就,或者超越對方,那樣才是正確的心態。
我很喜歡看《笑貓日記》,因為它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也是我的良師益友。
《綠山牆上的安妮》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534字當我們的生活是黑色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著七色的彩虹;當我們生活在黑色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著頭頂的陽光;當我們生活在悲痛的時候,我們應該幻想微笑,用樂觀去面對世界,生活總有一天會充滿了陽光和快樂。
暑期,我認真閱讀了露西莫德蒙哥瑪麗著的《綠山牆上的安妮》這本書。主人公安妮就是一個愛幻想的女孩,她時常望著窗外,又時常幻想。她幻想著如果外面的花兒是我的皇冠,那我就是一位美麗的公主。如果桌子是一張床,那我就是躺在床上的睡美人。安妮的世界真是多姿多彩,我會忍不住對她說:“安妮,我們交個朋友吧!”
愛幻想的安妮!這倒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人,一個患上了絕症,而令一個卻什麼事也沒有。有一天,這兩人同時去醫院看病,醫院開了兩張證明,但是兩張證明卻被一位糊塗的醫生給搞亂了。沒有事的那個人拿到了有絕症那人的證明,以為自己患上了絕症,從此以後,天天悶在家裡,一句話也不說,最後,還真患上了絕症。有絕症的那個人拿到沒有事的那個人的證明,以為自己沒有事,所以從此便告別了憂鬱症,走向快樂的時光。
可見一個人的心態是多麼重要!只要你用一顆樂觀的心去看世界、去面對世界,你不會發現,原來天空中那些陽光是多麼燦爛耀眼!要相信,生活中的陽光與微笑無處不在。
讀《綠山牆的安妮》後感 篇14
讀後感 ,499字《綠山牆的安妮》是一部描寫兒童生活的小說。小說裡的主人公安妮。夏利,因自幼失去父母而被留在孤兒院。馬修和瑪瑞那想要收養一位男孩幫他們做事,然而和安妮並沒有什麼關係,可就是因為孤兒院的陰差陽錯送了安妮過去。瑪瑞那越來越喜歡安妮。安妮因為有了家人和朋友的關心與愛護,她也沒有被生活的困擾所打倒,最終以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女王學院”。
看完了這本書後,我被安妮這一個純真,善良,可愛,樂觀的小女孩迷倒。我要學習安妮的樂觀,安妮自幼就失去了父母,在又悶又困的孤兒院裡度過了十年,但她還可以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要是我早就受不了。所以我要學習安妮,學習她那一種樂觀地看待人生。
在她與馬修和瑪瑞那生活的那一段期間,安妮和她的朋友黛安娜給綠山牆農舍旁的景物取了名字,非常有意思。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一片“幽靈的森林”。安妮總會想象後面會有一個白色的東西伸出手來抓住她。真有趣,其實那隻不過是一片雲杉林罷了。
作者露西莫德蒙哥馬利以清晰流暢,生動幽默的筆觸描寫了這一部小說,這也是讓人學習的地方。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個純真善良,樂觀向上的安妮,也讓我知道做人要樂觀,不能悲觀的看待人生。
《安徒生童話》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79字安徒生是一個以編寫童話名揚世界的大作家,《安徒生童話》裡的語言流暢、生動、優美,它擁有大量的讀者,我也是它的忠實粉絲哦。安徒生爺爺把故事裡的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深深地吸引著我,我不但從中體會到了閱讀的快樂,也懂得了許多道理。
在這麼多精彩的童話故事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拇指姑娘》,它講述了拇指姑娘經歷重重困難後,終於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拇指姑娘出生在一朵類似鬱金香的花兒裡,她只有拇指般大小,她一直過著幸福的生活。但一天夜裡,她被一隻蛤蟆偷走了,蛤蟆想讓她做自己的兒媳婦,蛤蟆把拇指姑娘放在荷葉上,水裡的小魚兒不忍心她嫁給這麼醜陋的蛤蟆,咬斷了葉柄,荷葉帶著拇指姑娘順水漂到了國外。一隻金龜子看見了拇指姑娘,把她抓了回去,但是同伴們都說拇指姑娘醜,於是,金龜子把拇指姑娘丟下,自己飛走了。可憐的拇指姑娘孤零零地住在大樹林裡,她熬過了夏天和秋天,在又冷又餓時,只好向田鼠求救,在和田鼠去鼴鼠家作客的途中,拇指姑娘救活了凍僵的燕子。後來,當燕子逼於無奈要嫁給鼴鼠時,感恩的燕子馱著她飛到了一個漂亮的地方,把它放在一朵最美麗的花兒上,在這裡,拇指姑娘成為了所有花兒的皇后,和國王在這裡幸福地生活下去。
在閱讀這篇童話的過程中,拇指姑娘的每一次遭遇都牽動著我的心,她小小的身軀到底蘊藏著多大的能量啊!拇指姑娘是堅強的,當她被蛤蟆抓住時,她等待著逃生的機會;拇指姑娘又是勇敢的,金龜子把她丟棄在大樹林裡,她頑強地生活下去;拇指姑娘更是善良的,她在困境中還去幫助凍僵的燕子。
這篇童話告訴我,要做一個堅強、勇敢、善良的孩子,多幫助身邊的人們,幸福之神就會降臨到我們的身上。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1000字 篇16
讀後感 ,2487字【篇一: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1000字】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親愛的安德烈》的主人公之一龍應臺,作為一個母親,她這樣說。
看了這本書,我不由自主地跟隨他們書信的印跡,開始了一段心靈之旅。
這本書感動了無數被“親子”之間隔閡與衝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為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是啊,在我們的周圍,有多少人像他們母子一樣無法聚在一起。有的母親為了生存離家棄子,外出打工賺錢,孩子成了留守兒童;有的母親因為意外事故或是疾病纏身,離開了孩子,親人再也無法相守;有的孩子尚未成人便外出打拼,早早地脫離了母親的陪伴。所以,現在的孩子與母親之間的相處時間越來越少,距離也越來越遠。漸漸地,母親已不再是最懂孩子的那個人,她已經漸漸遠離了孩子的心。
母親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共同找到一個透著天光的視窗,透過36封電子家書,兩代人開始了“開啟天窗說亮話”。他們通過書信訴說著自己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有玩笑話,有關心與在乎,但更多的是相互坦誠的交流。
我想,對於許多人來說,書信也許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36封家書裡,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第四封信—《年輕卻不清狂》。這封信是安德烈寫給龍應臺的,裡面講述了他十八歲的生活。他的十八歲也正是我們所向往的自由、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是一種沒有大人管教的有些放縱的時光。對此,龍應臺在回信中給予了理解:“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玩,也同樣是在達成一個集體的意志”。但她也同樣給予了提醒:“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後,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間在閃避道路上的荊棘。”—深沉的母愛滲透在每個字眼之中。
愛,這個字眼對我們來說,無非就是家人、朋友給予的溫暖與體貼,它更多的來自於家人。在看完《親愛的安德烈》之後,我才明白,當兩個無法經常待在一起的母子,對愛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
而且,即使是長久相處在一塊的母子,其中的代溝也赫然存在。就如現在的我和媽媽,我們每天都會見面,這樣的無間無疑是件讓人羨慕的、特別幸福的事情。有時我也會惹媽媽生氣,平時別看我大大咧咧的,但每當事情過後,當時覺得理直氣壯的我,內心其實還是很後悔,都希望下次自己有更好的表現,讓媽媽覺得欣慰。
是啊,隨著時間的流逝,成長中的我們漸漸明白,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可我們卻總是忽視他們的辛苦,把這些無私的奉獻看成理所當然。捫心自問,我們為父母做了什麼?時間的變遷,帶走了父母還來不及揮霍的年輕,留下的卻是無盡的滄桑。感恩,理解,支援,幫助……趁我們現在還與母親在一起,好好溝通,別讓母子關係再次生疏。
在人生這個過程中,儘管我們要遭遇未知的艱難險阻,儘管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我們要珍視親情,善於溝通,把父母豐富的人生經歷分享,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中的真、善、美!
愛,只是十個筆畫、兩個拼音拼成的一個字,只是四個字母組成的一個單詞。但正是這個簡簡單單的字,卻蘊涵著很深的含義。不能輕易看待任何一個平凡的事物,或許就是因為平凡,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再平凡。
愛,是一場心靈之旅。
【篇二: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1000字】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從此天涯漂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龍應臺
喜歡龍應臺的文筆,在這個漫長的暑假,正好靜下來讀讀龍應臺的著作,這本與《孩子你慢慢來》、《目送》合稱為“人生三書”的《親愛的安德烈》,看過之後我感觸良深。
這本書是龍應臺與她的18歲兒子安德烈三年來互相通訊的36封家書合編而成,他們年齡,文化有著很大差距,但他們都在做著努力,以瞭解對方的世界和心靈,就這樣,龍應臺認識了人生中第一個18歲的人—安德烈,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書中母子通訊涉及的內容很廣:道德倫理、文化差異、普世價值、國際政治等,但是更令我感興趣的是東西方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孩子的自立能力。
文中的安德烈是自由的,他有他所向往的青春生活,他喜歡喝酒,喜歡與朋友開派對;愛好足球,足球是他的“第二職業”;熱愛旅行,滿世界遊覽。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不走正道”的孩子,但實際上他不僅愛玩,而且懂玩,他們能有比我們更多的時間思考問題,可以更多的時間去創造、去發現。當然,我們也並不是沒有思考的空間,我們依然有自己的空間來思考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但我想,多些這樣的時間,是否能讓思維更開闊呢?
東西方人的孩子自立能力則更不相同,安德烈曾對他的母親說:“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別人‘!“而龍應臺卻認為他依然是“小男孩安安。”事實上,安德烈已經是18歲的成年人了,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社會觀和價值觀,文采與“大文豪“母親可以一較高下,但反眼看看身邊的18的大哥哥,去大學報名還依然要靠父母辦這辦那。歸根究底,還是父母一直將子女當孩子看待,我想如果父母能將子女多放手,孩子便會更有主見,更有自立能力,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其實不從其他角度,單單看這對母子這36封書信,便可看出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愛。30年的代溝和文化差異的不同,在我看來是十分難以交流的,但龍應臺那份母愛,將遠在德國的兒子拉回自己身邊,她說:“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麼呢?“不難看出,她對自己的兒子傾注了多少愛,而兒子的回報,一個擁抱足矣。
母親給予孩子關愛與呵護,兒子回報母親以熱情,他們都在試圖進入對方的世界,給對方以遙遠的慰藉,一次又一次的越洋對話,一封又一封的電子郵件,將母子的心連線起來。如何瞭解自己的母親或子女?如何消除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壑?如何用愛來向親人表達愛、獲得愛,這36封書信,會給你最美麗、最動人的答案。
報任安書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3395字【篇一:生與死—讀《報任安書》有感】
《過零丁洋》裡有一句名垂千史的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生死,有人或許以生踐志,亦或許以死明志,亦或許苟且偷生。
論生:在《報任安書》中,司馬遷終於有機會吐露壓抑了許久的痛楚:“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僕之不得已乎?”“每思其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他是何等的痛楚啊!在古代文人墨客眼中,遭受極刑,那是何等的奇恥大辱。可是,司馬遷卻欣然接受了,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信念,就是完成著作《史記》而表於後人,這就是以生踐志。
還有一種,無恥小人總是惜命,為了使自己活得更久些,做一棵牆頭草—兩邊倒,東倒西歪的。譬如,《紅巖》書中—浦志高,在面臨著國民黨反動派的嚴刑拷打時,卻放棄了革命黨人心中的信念,出賣自己的靈魂,心甘情願的為國民黨做走狗,甚至嚴重損害了共產黨的利益。這類人或許能夠活些時日,但靈魂上卻深深烙印上了“叛徒”的恥辱。這就是苟且偷生吧。
論死:飛蛾撲火,眾人皆知,為了追逐那短暫的光明,心甘情願地冒著被燒死的危險,衝向火光,在終於汲取到那一絲絲的溫暖時,也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古代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遭受奸佞的誹謗,直到最後被楚懷王放逐,也依舊保持高潔之身。屈原行走在江畔上,堅守著“舉世皆濁而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情操,沉吟江畔,“至死不悔”,死得壯烈,死得浪漫!再如《紅巖》中江姐,面對著國民黨反動派的各種酷刑,無所畏懼,誓死忠於黨,這就是以死明志吧!
何為生?不在於活得是否長久,在於活得是否絢爛。
何為死?不在於死的方法如何,在於死得是否有價值。
【篇二:生與死—讀《報任安書》有感】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這是《報任安書》裡的一句盡人皆知的話,司馬遷用它很好地詮釋了自己的生死觀。司馬遷口出“惡”言,便遭受宮刑,但思及要完成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著作,於是默默忍受了令人恥笑的宮刑,明知道是這樣一條艱苦的路,卻還是毅然邁出自己的腳步。
越王勾踐,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為了復國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最後終於成功消滅吳國,取得勝利。品嚐苦膽,睡在薪草上,這不是一個皇帝所應有的待遇。他為了復國是多麼的艱辛。不但要受到自己內心的譴責,還要受盡天下人的恥笑。這是何等的痛苦,他本可以一死了之,但他毅然踏上了這條復國的艱辛道路,邁出自己的腳步。這是為什麼?為了一個信念,一個夢,一個復國的夢!
飛蛾撲火,人盡皆知。為了那短暫的光明,心甘情願地冒著被燒死的危險,衝向火光,在終於汲取到一絲的溫暖時,也奉獻出了自己的性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南宋詞人李清照讚美項羽的詩。項羽在楚漢相爭中大敗,一路逃到烏江邊。卻愧對江東父老,而自殺於烏江邊,他原本可以逃回江東,等待時機,再度東山再起,以他在江東的聲望,絕對可行,可由於內心極度的譴責,便在烏江邊自刎了。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體現他高潔的品格和遠大的政治理想,不願隨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滅後,在他的祖國淪喪後,他“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也不願“蒙世俗之塵埃”,他以死來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尊嚴,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什麼?為了光明,所以寧願犧牲。
何為生?不在於活的是否長久,在於活得是否絢爛。何為死?不在於死的方式怎樣,在於死得是否有價值。
人生短暫,我們無法控制,但它所散發的光輝是我們親手創造的。讓生命大放異彩,這才是活的價值。
【篇三:生與死—讀《報任安書》有感】
“有的人活,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使我想到司馬遷用自己的人生對此作出很好的詮釋。
司馬遷口出“惡”言,便落下刑罰,遭受宮刑之後,作為一名文人,為了保全名節,本應自行引決,但思及自己的理想,要完成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著作,使得自己能夠顯露於世,於是他默默忍受了令人恥笑的宮刑,忍受多年的孤軍奮戰。
在《報任安書》中,他終於有機會吐露壓抑了許久的痛楚,“且夫藏獲婢妾,猶能引決,況僕之不等已乎?”他是何等的痛苦。可明知道是這樣一條艱苦的路,他卻還是毅然邁出自己的腳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就是他的生死觀。
韓信曾經為了自己的志向,寧願忍受胯下之辱,也不想飛蛾撲火,為什麼?為了未來,為了自己的志向,最後他毫無意外的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大將軍。
面對這樣的處境,為何還能毅然決然的邁出這樣一步?
因為他們有夢,為了信念,為了夢想,他們在後人心中留下了頂天立地的形象。
論生,還有另一種,無恥小人總是惜命,為了自己活得更長久,甘願做一棵牆頭草—正如名著《紅巖》中所述的浦志高一樣,在敵人面前的姿態做牛做馬,在地下黨面前甜言蜜語,人的尊嚴消亡殆盡,命是得以保住了,可是人呢?終日活於擔憂之中,兩邊倒,他們是中國人的恥辱,他們為了換取一時的安寧,一時的榮華富貴,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再有華音醉心名利,汲汲富貴,致使管寧割席與之絕交;揚雄趨炎附勢,巴結王莽,招天下文人鄙棄;關起為得駢名。殺妻取信,遭世間百姓萬代唾罵。
屈原吟沉江畔,至死不悔;陶淵明封印辭官,飲酒採菊;朱自清拒絕“美粉”……他們堅貞,他們有觀念,他們有志氣,他們在一番矢志不渝的堅貞中,成就了萬代英明,在後人心中,他們挺直了脊樑的頂天立地的形象,他們是不朽的豐碑。
那些漢奸們,為求生而投敵,也許獲得一時的榮華富貴,留下一生的罵名,一輩子的恥辱。
人一生中或生或死,或長或短,我們要讓生命大放異彩,這才活得有價值。
【篇四:報任安書讀後感】
《報任安書》曾經在中學課本上出現過,後不知緣由落到了隱身於讀本的境地。曾經讀過,但是印象已經比較模糊。今日再讀,有了新的思考。
“推賢進士”不過任安婉曲之詞。判處腰斬下獄之前作此書信,其主要意圖往往不在於替國家舉薦人才。更多的恐怕是希望司馬遷愛惜人才。那麼,人才將死,如不能保其生,則斷無推賢進士之可能。
可是,司馬遷“刑餘之人”,未受刑之前,力保李陵,罪及自身。如今情形,“推賢進士”怎麼可能?司馬遷一定經過了痛苦的思索與鬥爭。所以,“闕然就不報”。痛苦的掙扎之後,司馬遷顯然想明白了一些問題。於是,有了這封信。
一部分寫死,另一部分則寫生。
死,要死的高貴,死得其所。古人之死,怎樣才是高貴,死得其所呢?於士大夫來講,為國盡忠,恪盡臣節,顯然是死得其所。至少就受過儒家思想薰陶的人來看是這個樣子的。高祖劉邦開始重儒道並重。武帝劉徹則獨尊儒術。司馬遷有此認識,顯然是很對的,況且,有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了這一點認識是很有道理的。
“刑不上大夫”,並不是說大夫犯了罪,免於懲處。而是說,士大夫犯了罪應該在國家追究懲處之前就引咎自裁。這樣就做了一個很好的樣子,獲罪於國者,當以身報之。這也算是用自己的生命為國家作出了貢獻。
作為司馬遷來講,身份地位低賤。不在士大夫之列。以罪囚之身而死,辱身在先,辱祖在心。死,不關節義。雖死,於己無益,於國亦無益。
這裡應該有一個最基本的邏輯前提,那就是人的生命是應該有些意義和價值的。
既然無益,不死也罷。死則可惜!
之後講生。人都是貪生的。非死不可,一定是為了心中所想,比如“激於義理”。為了節義而死,這不是最難的事情。也就是說,死,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選擇了“死”,極有可能是一種懦弱的表現。選擇生,則可能是選擇了艱難。能夠“隱忍苟活”,一定是有著強大的精神支撐。
這種精神支撐,可以是理想,也可以是信念,還可以是親情、責任等等。司馬遷的精神支撐是什麼呢?—創作《史記》,流傳後世。這樣,雖表面卑賤,實則高貴。什麼樣的生命能夠比“不朽“更加高貴呢?
司馬遷舉出歷代聖賢的例子,將他們忍辱不死,發奮有為。旨在表達一種生命思考。命為志存!
志不在小!“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古往今來,能實現者,鮮矣!然而,司馬遷實現了!似乎是屈辱的活,實則是高貴的生。正是因為生得高貴,才有可能死的不朽!
於是,有一閃念。可能這就是屈辱、苦難的靈魂更加高貴的根源所在吧。也難怪,艾青禮讚自己的乳母的“黃土下紫色的靈魂”。苦難與高貴就是如此之脣齒相依。當然,此種思想,“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綠山牆的安妮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591字我從圖書館借了一本書—《綠山牆的安妮》。這部加拿大兒童文學名著曾獲得馬克吐溫高度評價,認為安妮是繼不朽的艾麗絲之後的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文學形象。
這本書的主人公安妮是一個孤兒,雖然長著一副醜陋的樣子—紅色的頭髮,滿臉的雀斑,不雅觀的細腿,但是她心地善良、自尊自強,不但得到了領養人的喜愛,而且贏得了老師、同學的敬重。
我想從安妮身上找到我的影子。我有安妮的善良,但沒有她的勇敢。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只破了一小塊皮,就“哇哇”大哭,弄得家裡人以為我摔得很嚴重。因為不勇敢,我沒有像安妮那樣敢打抱不平,沒有勇氣去幫助受欺負的同學。
我和安妮一樣都熱愛生活,但我常常覺得生活並不總是美好的,所以常常一個人悶悶不樂。安妮呢,天生就是一個樂天派,滿腦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頑皮的小溪會在冰雪下歡笑;玫瑰會說話,會給她講很多有趣的故事;自己的影子和回聲是她的兩個知心朋友,可以訴說心事……
我有安妮一樣的進取心,但沒有安妮的堅強。安妮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決定了一件事就一定做到。有時我也暗暗地想將一件事做好,但往往碰到一點挫折就退縮了。
安妮純真善良、熱愛生活、堅強樂觀的形象讓人掩卷難忘。如果說《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那麼《綠山牆的安妮》則是一本女孩子必讀的書。我們每個女孩子都應該像安妮那樣純真善良、熱愛生活、堅強樂觀。
綠山牆的安妮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856字一個聰明、頑皮、善良、倔強的女孩,給每個讀者都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她就是《綠山牆的安妮》中喜歡幻想的小主角—安妮。
她聰明伶俐、頑皮可愛!她特別喜愛幻想,喜歡給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棵樹、每一隻小蟲都取上一個有趣的名字;她喜歡和朋友們一起無憂無慮地玩耍。刻苦學習起來也是從不服輸。她關心“家人”,卻接二連三地闖了禍,讓“家人”擔心。在她眼中,一切平凡的事情,都妙趣橫生;活潑好動、不拘小節的她,做出了許多出乎別人意料的又讓人笑掉大牙的事情。這個普普通通又讓別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女孩—安妮,使綠山牆由原來的寂靜,變得熱鬧、變得充滿生機!
《綠山牆的安妮》講述了這個愛幻想的孤兒安妮被馬修和瑪莉亞收養,到綠山牆生活一直到長大成人的故事:馬修和瑪莉亞兩兄妹原本想領養一個十一二歲的男孩幫忙幹活,卻陰差陽錯的收養了安妮。從那以後,安妮在綠山牆幸福快樂地成長,還因為冒失的性格闖了許多禍。歲月匆匆,安妮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幼稚天真的小女孩了,她努力學習,考上了“皇后學院”獲取了一筆獎學金,可是為了照顧漸漸老去行動不便的瑪莉亞,她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
這個愛家的孩子,在讀者心裡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象,她心態樂觀、性格頑皮、小時候幼稚天真,長大後乖巧懂事、在學習上的焦頭爛額,就像是所有孩子的生活寫照。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們都曾為了學習忙得焦頭爛額,小小年紀就有了強烈的學習競爭意識,就像安妮那樣,班裡的尖子生—吉爾巴特,一直是安妮的學習對手,因為有了對手,才會使安妮在學習上更加刻苦,一步步地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你們知道嗎?自從讀了《綠山牆的安妮》之後,我對作業有了新的看法!記得書中的安妮說過:“史黛西老師不是說過,該用功的時候就要全身心的用功,該玩的時候就應該無拘無束地玩嗎?晚上又不是學習的時候,我連本書都不會碰。”短短的一句話,完全釋放了我的學習壓力。
是啊,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節制,該學習的時候就要全心全意地刻苦學習;該玩耍的時候也應該盡情地玩兒。要勞逸結合,才能更好地學習!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848字一本日記承載了一段悲痛的歷史;一本日記記錄了一位少女成長的心路歷程;一本日記目擊報道了二戰期間在德軍佔領下,人們的苦難生活,這就是《安妮日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十三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寫了這本日記。她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裡生活了二十五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但安妮卻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窄的空間裡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在書裡我們看到了許多戰爭的殘酷,但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顆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有一種無限強大的力量瀰漫著每一片空氣,這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柔軟的那個角落裡,她活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鋒利的那個刀尖上。但有她在,人類寒冷的時候會看見篝火;有她在,人類沮喪的時候會看見星光;有她在,人類絕望的時候會看見朝陽。
安妮弗蘭克在寫完這日記後,留下了一句話,她說:“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到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這句話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令我一生受用不盡。也許我們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但如果我們不放棄必定會成為美麗的開端。
《安妮日記》裡的文字很簡短,但這本書之所以可以讓我為之感動,就因為它的真實、樸素,卻又飽含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