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家鄉的風俗》相關作文20篇

六年級作文家鄉的風俗春節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5字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溫嶺人,出生在溫嶺,家人也都在溫嶺。在這個小康社會中,大家都在改變,而唯一不變的,就是各種風俗了。

這各種風俗中,我認為最有意思的,莫過於除夕的那天晚上了。每年的那時,我們都會到爺爺家去吃團圓飯。記得前年的那一次……

我推開爺爺家沉重的木門,看見廚房裡頭爺爺和伯伯一家已經在準備了。爺爺蹲在爐子旁,拉著鼓風機,又不停地往爐子裡塞小木條兒,眼睛還眯成一條縫兒,估計是被煙燻的吧;伯伯左手拿著一個白碗,右手捏著一塊毛巾,正彎著腰低著頭使勁兒地刷碗,都還沒有注意到我們來了;伯母正站在炒鍋前,身體微微後仰,用鍋鏟不斷翻炒著鍋中的食物;表哥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貫注地洗著面前的一顆菜,左洗洗右搓搓,有模有樣的。

“喔!你們來啦!快來搭把手。伯母看見我們,兩手在圍裙上抹了幾下,馬上給我們安排了活兒,還不停地問來問去:“最近怎樣啊。升職了沒?聽說你們買房了,怎麼樣?多少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多數時候得硬著頭皮回答。而要是沒有了這樣特殊的“問候”卻又覺得少了些什麼。或許這才是年的味道吧。

一切準備就緒後,我們老家的特殊儀式就開始了。在祖先的掛相前擺好桌子,再放好飯菜,我們輪流祭拜,意思便是請他們也一起來吃飯。完畢,我們也坐下來吃,但一定要留出幾個空位,因為祖先們也要吃啊。就這樣,幾代人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的。

吃完以後我們再一起放煙花,在後院裡揮舞著煙花條,在客廳看著春晚,可盡興了。

其實春節並不是什麼節日,只不過有個理由讓人們團聚。家鄉年俗和小康生活,他們是互相包含互相影響的。而年味也在隨之改變。

六年級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2621字

【篇一:舌尖上的年俗】

燕湖小學六(1)致遠班史譽之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我哼著童謠,幫奶奶打掃好屋子,在煥然一新的家裡,我們又掀開了春節前備年貨的序幕。

醃好的鹹物、待宰的甲魚、五花大綁的毛蟹;噴香的炒貨、誘人的糖果、品種齊全的菸酒,逐漸堆滿了儲物間,年味慢慢升騰了起來。

最讓人感到過年氣氛的還是包糰子。前一天隔壁的奶奶就聽說我們家要包糰子,今天就特意來幫忙,一人和餡,一人揉麵。和餡的用筷子攪動肉糜和青菜,讓它們充分融合,產生味道的碰撞;揉麵的用掌跟按壓麵糰,使糯米粉的彈性充分展現,麵粉染白了袖管,飄上了額頭,空氣中瀰漫著穀物特有的香味。

又有幾個人來幫忙了!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包起了糰子,只見幾雙被面粉裹著的手上下翻飛,一個個圓滾滾、軟乎乎的大白團子就誕生了。我也忍不住想試一試,學著奶奶的手法,先揪下一個小麵糰,在掌心搓圓,按平,填餡,然後包好四周,可我怎麼也學不好封頂的技巧,只好胡亂一抹,草草了之,這下鄰居們可更有了談笑的話題,我才不管呢,我喜歡這種熱熱鬧鬧聚在一起互幫互助的溫馨畫面。

隆重的時刻來了!一個個糰子被放進了蒸屜,我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使勁地添柴火,熱氣從縫隙不停地往外溢,廚房似乎變成了煙霧繚繞的仙境,而我等待的就是這“蟠桃”。終於吉時已到,揭鍋,“蘑菇雲”瞬間蒸騰,香味撲鼻而來,朦朧中,糰子的身影若隱若現,霧氣散去,糰子閃著晶瑩的光,猶如上好的和田美玉,真捨不得咬上一口!一籠籠,一個個,被奶奶整齊地碼在桌子上,足足有三百個呢,或許還不止。

這麼多糰子是要大家分享的,太奶奶一袋,叔叔家一袋,姑姑家一袋……糰子不僅代表著團圓、團聚,也是增進親人情感的紐帶。這舌尖上的年味,就這樣一代代傳承,維繫著中國人對年的期待,對家的嚮往。

這家鄉的年俗不僅滿足了我的口腹之慾,更讓我內心深處體會到了年的本味。

【篇二:清明祭祖】

燕湖小學六(1)致遠班範宸川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傳達出哀傷。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節,我們一家總要早早起來,拎上裝滿了紙幣、金銀元寶和香的袋子,準備去掃墓。我們從城裡驅車來到鄉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長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這時,太陽已經升出地平線很高了。在我們老家,必須等到太陽把露水晒乾了才可以祭祖,我們到達墳地時,時間把握得正好。

這時,爸爸拿出鐵鏟,從附近的田地裡挖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土塊,我忙問:“這是幹什麼呀?”爸爸答到:“這是土帽子,用來壓錢紙的。”然後爸爸把錢紙放在墳頭,再用剛才挖的這塊土穩穩地壓上。爸爸還跟我說,這錢紙,使人一看就知道這墳墓裡的人後繼有人。就這樣,掃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紙把他們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機點燃,跪下來,然後,再拿出一些紙錢。燒了起來。邊燒邊說:“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們小川學習成績好……”。我看了看,感覺很簡單,便說:“我能試試嗎?”爸爸點了點頭。我也像爸爸一樣,跪了下來,拿著紙錢開始燒了。先拿了一些把他們分開,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裡,我又放了一些紙錢,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燒到我,我越來越熱,便讓爸爸來燒了……

直到所有的紙錢和用紙折成的金銀元寶全部化為灰燼我們才能離開,這樣,祖先們都收到後輩進貢的錢物了,他們在那邊就可以衣食無憂過得幸福了。

清明時節,用這樣的方式祭奠祖先,雖然有些迷信,但能表達出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難怪這樣的風俗代代相傳了。

【篇三:年前供祖宗】

燕湖小學六(1)致遠班陳奕愷

正月初五拜財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雲……年前請祖宗也被稱為“做羹飯”,是人們對祭祖的稱謂。這天,人們會擺上酒席,虔誠的祭祀一番。是為了感恩祖宗並祈求來年平平安安,財運滾滾。

我們全家今年又來到奶奶家祭祖。到家後,我們就開始進屋幫忙幹活。媽媽與奶奶在廚房做菜,爺爺與爸爸擺菜,倒酒。像擺筷擺杯這種活就由我來負責。桌子上九雙筷子、九個杯子、九道葷素搭配的菜,寓意家族延續長長久久。

地上也要擺十二雙筷子和三樣水果,是供佛的,杯中一次只能倒三分之一的酒,因為酒過叄巡。這些流程對我來說很繁瑣,但在我爸爸和爺爺他們老一輩心中是神聖的,覺得祭祖會讓子孫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當一切準備好後,以前都是由爸爸負責點香,可今天卻讓我來一次,練習一下。於是,我拿起一束香,學著爸爸的樣子把香放在蠟燭上點燃,然後雙手握緊,拿著它對著祖宗們恭恭敬敬鞠三個躬,再把香插入香爐裡,磕三個頭,我叩拜時還嘀咕著:“祖宗呀!請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健康吧。”我剛起身,家人們就開始輪流叩拜了,連三歲的妹妹也爭著叩拜,她學著鞠躬,磕頭,還把那雙胖嘟嘟的小手合併搖一搖,嘴裡也嘀嘀咕咕什麼,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叩拜了才兩個來回,我的肚子已經開始抗議了,看看桌上的飯菜,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但我嚥了幾口吐沫,控制住了,心裡念道:“加油,只要堅持到結束就可以了。”我的心裡也增加了一些堅持的動力。

等到三炷香燒完了,我們就要請“祖宗走了”。步履蹣跚的爺爺走上前去,挪一挪凳子,好像是在請祖宗走一樣。奶奶和媽媽把飯菜端進廚房,重新熱一遍吃掉,因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爸爸則扛著幾麻袋的金“元寶”,來到祖宗的墳墓前把“元寶”燒掉這也被稱為“送錢糧”。回去以後我看見滿桌著香噴噴的飯菜,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可以吃飯了!

像這樣的傳統習俗,已經有許多人放棄了。可我不會,我要把這個習俗,代代相傳下——祭祖。

六年級作文家鄉的風俗春節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74字

新年“派利是”,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習俗,在港臺地區非常流行,而我是從小在深圳長大的,深圳屬於廣東省,廣東省與香港距離非常近,故習俗都大同小異,我便從小就熟悉它了。“利是”又稱“利事”或“利市”,取其意為大吉大利、好運之意,一般老人家則稱之為“紅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壓歲錢”,而利是封就是裝壓歲錢的封袋。

在小的時候,記憶裡每當春節來臨之時,我們全家大大小小都要準備利是封,顏色以大紅為主,也有金黃或其他色。利是封的外觀各式各樣,有大有小,有長條形也用小方形。風格、寓意也是千變萬化,封面上有字有圖,文字都是祈福吉祥話語,圖樣有生肖、財神等,真是令人驚歎不已,佩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啊。

我最喜歡幫爸爸裝利是封了,我會按照爸爸要派給的物件進行裝袋,平常隨手要派的我會選擇小型利是封,一般裝5元或10元,特殊的會裝50或100元。5元或10元的利是封是最常用到的,基本見人隨手就派的。像爺爺奶奶出門買菜或爸爸媽媽開車出小區,見到小區的保安或阿姨,大家新年見面,都會說到“恭喜發財”,所以這個時候,就要給他們派利是。爸爸也要給他的工人派利是,與熟悉的朋友見面也會派到利是。那媽媽呢,上班的第一天,公司的未婚同事都會集體組隊到辦公室裡找已婚或領導一起討利是封,聽媽媽說,這是上班第一天上午的公司活動,現場特別有趣。此時的利是封的更多寓意就是大家新的一年都要行大運,同時也是感謝他們一年的辛苦付出。

而我,也會裝著小利是封,約好同學一起到小區裡,我左右環顧下,見大家都到齊了,鄭得地對他們說道:“今天,我們要成立一個小組,名叫‘利是隊’。有誰要參加嗎?”

隨後,他們紛紛舉起手,我馬上下達了任務:一起討利是!於是我們馬上開始行動,來到了平時人數比較多的小區遊樂場,見到相熟的奶奶或阿姨,我們就會上去說“恭喜發財,身體健康”,然後奶奶或阿姨們就會樂呵呵地跟我們說“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哈”,就會給我們派個利是封,收到利是封的小夥伴們,別提多開心了!派利是封的大人們,也因為派了更多的利是而感到開心。因為在廣東,利是封派的越多,也就代表來年會更發達更有福氣。

派利是雖然是小小心意,但代表了大大的寓意,各式討利是的有趣行為,也更好地促進了大家的感情,給新年增加更多快樂的氣氛,我非常喜歡這個習俗!

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27字

“年二十八,打餈粑。”在四川的家鄉,流傳著打餈粑的傳統習俗。每當臘月二十八那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一起打餈粑,那是一派祥和、其樂融融的景象。小孩子們都知道,一做餈粑就快要過年了。

去年,我和父母一起到四川的奶奶家過年,親眼目睹了打餈粑的全過程。

說起打餈粑呀,它的製作工序相當的繁瑣。前一天晚上,爺爺把糯米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脹鼓鼓的糯米端上桌來,倒進蒸鍋裡來蒸。我們則把事先準備好的石盆、木棒拿出來,擺在門外。等屋子裡飄滿米香時,糯米就粒粒熟透了。把火關掉,把糯米倒入石盆。爸爸和大伯操起兩根木棒,往裡面使勁一搗,還喊起了號子。

爸爸他們越打越有勁,一起一落,彷彿在演奏一支富有節奏且歡樂流暢的樂曲。那錘子在爸爸手中得心應手,猶如金箍棒在齊天大聖手中舞動,毛筆在王羲之手中揮灑自如,不久,原本縫隙較大的糯米漸漸融為了一團。就這樣糯米漸漸成了糊狀。剛開始搗還挺輕鬆,後來,糯米不是顆粒了,十分粘手。一搗下去,就沾著不放。必須搗一下,就沾點水才行。不一會兒,爸爸他們就滿頭大汗了。看著爸爸他們幹得熱火朝天,我的心也有些癢癢了,於是我跟爸爸說:“讓我來試一試,行嗎?”爸爸氣喘吁吁地說:“你行嗎?”“爸爸,別小瞧人,你就讓我試一試吧。”爸爸把木棍遞給了我。天啊,太重了吧!拿都拿不動,怎麼辦呀?剛剛在爸爸面前誇下海口,不能臨陣脫逃吧。於是我使出了渾身解數,才勉強地打了一下,就感覺體力不支了,我默默地在心裡給自己鼓勁,一下,兩下,三下……就這樣,我、爸爸、大伯、爺爺,表姐,姑父,一個一個輪著幹,如此交替、重複,充分顯示出了集體的力量。大家雖然累,卻很開心。好不容易幹完了,我們都已精疲力盡,汗流浹背,坐在凳子上一動也不想動。

接著,媽媽把打好的麵糰放在竹篩上,上面鋪了一層面粉。媽媽把麵糰扭成條狀,不時揪下一團,我們則把麵糰做成餈粑。先在手掌心滾成球形,再用手一壓,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順著中心一邊按一邊轉,不一會兒,就做好了一個。大家忙得不亦樂乎。終於餈粑出爐了,我急忙搶了一個,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如果再蘸到用紅糖熬成的汁水裡,簡直是人間極品。

我們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心地吃著餈粑,媽媽問我:“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打餈粑嗎?”

我搖了搖頭。

“吃餈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餈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打餈粑,吃餈粑即喻示家家團圓、吉祥如意。”媽媽一邊吃,一邊笑著說。

“年二十八,打餈粑“。吃著美味的餈粑,聽著孩童的笑聲,感受著節日的氣氛,思考著流傳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心想:正是我國這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文化,才造就了餈粑這等美食啊。我們一定要繼續把它傳承下去。家鄉的習俗,真好!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80字

我的家鄉在祖國的南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南,而我生活的城市,特產是臭豆腐。大家猜到了嗎?對,就是湖南的省會——長沙。

長沙在我心目中是個大城市,大城市非常美麗,美麗就注重完美,所以,農曆正月二十六就有一個“洗浴日”。顧名思義,這一天所有的人和物,都要去水裡走一趟,也就是代表著所有能過水的,比如:床、被子、桌子、衣服、貓和人都要洗得乾乾淨淨。

我是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長沙伢子,所以,每逢過年,無論那天星期幾,無論那天天氣如何,我們一家人都要輪流洗一個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的過年澡。媽媽說,我們要把身上的晦氣,還有平常我的“速洗”留下來的汙垢都要徹徹底底地清洗掉,以用來迎接新的一年。媽媽也會在這一天,把我們換下來的衣褲、用過的毛巾等全部都洗完,所以,媽媽們通常都會在今天忙到很晚!

今年對於我比較特別,過完年又是鼠年了,我就是屬鼠的,媽媽把提前為我準備好的大紅色的內褲和襪子在洗澡後讓我穿上,媽媽說,這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風俗,本命年身上穿戴正紅的物件,能辟邪。其實,每次洗完澡換上乾淨的衣服,都會讓我有一種清爽的感覺,今年除了清爽,似乎多了一點莊重。

雖然我的爸爸媽媽都是擁有很潮新思想的人,但是他們都還堅持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習慣,比如除夕夜守歲,這一晚,爸爸不再坐到電腦前,媽媽也不再端著IPAD,會一起坐到電視機前,不再看點播節目,而是一起圍坐火爐、開啟電視直播,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跟著春晚現場的觀眾一起,或哈哈大笑,或潸然淚下,或怒氣衝衝,或掌聲如雷。我會認為這是一年裡幸福感爆棚的時刻。我想,這時候大家都會掏出手機,拍下一張全家福,把它儲存起來,永遠不會被刪掉。

這就是長沙,我的家鄉——有特色風俗,且所有家庭都幸福美滿的長沙!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春節)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3字

臘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廳裡。這時,就會有人問:你的父母呢?他們去哪了?

當你來到廚房時,你就能看到他們以及我的爺爺奶奶的忙碌身影。因為今是臘月三十,根據我們家鄉的風俗,在這一天,我們要祭拜兩個神仙。一個是天神,而另一個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幫爺爺奶奶準備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飯,祭品差不多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祭品擺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間是一個木籃子,裡面放著兩條糯米腸(在豬大腸皮中塞糯米,然後蒸熟)、一隻蒸熟了的雞和一塊蒸熟了的豬肉。左右各擺了一根大蜡燭。籃子前面是一碗飯和一碗水。而後面從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麵、兩條年糕、一塊豆腐、兩個饅頭一個楊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擺好後就是祭拜的時間了,爺爺拿來一把香,用蠟燭點燃後發給我們。

我們每個人雙手舉著手裡的三炷香,祭拜。隨後,爺爺把香插在祭品上拿來了一鞠躬沓黃紙,相當於神仙用的錢,將它們點燃,燒給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們來年平平安。但我認為,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樣的,應該要虔誠,不求私利。我只是含著對神仙的敬畏之心,給他拜年罷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們還要“慰問”一下管我們飲食的灶神。於是,我們又將祭桌搬到了廚房,將之前的祭拜過程又重複了一遍。我們依然是以特別虔誠的態度給灶神拜年。

這就是我們家家鄉的風俗,雖然普通,也很常見,但卻是除夕這天裡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個風俗是我最喜歡的風俗,因為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家鄉的風俗作文春節 篇7

國一作文 ,1066字

爆竹聲聲辭舊歲,瑞雪飄飄迎新春。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每個地區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習俗,我的家鄉安徽是怎麼過春節的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在春節前的一個星期,父母開始購置年貨:鞭炮、煙花、食材、新衣……那麼多需要買的年貨,萬一現金沒帶夠怎麼辦?今天可流行二維碼付款了,掃一掃碼就可以直接付錢,也不需要擔心錢包丟失。媽媽每次付錢都會感嘆:“真是太方便了!”買完年貨,大大小小的年貨全堆在客廳,看上去好不熱鬧,也就有了一點年味了。

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打掃房間,這一天被稱作“掃塵日”,也叫“迎春日”。媽媽說,掃塵有驅除病疫、祈求新一年安康的作用,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寓意。打掃完房間,大家會貼幾個倒掛的“福”字,還會貼春聯,意味著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盼星星,盼月亮,可終於把春節給盼來了,這一天大家都起的很早,來準備忙碌又喜慶的一天。剛起床,耳邊就傳來此起彼伏的鞭炮與煙花聲,熱鬧極了。大家穿上新衣服,吃完飯,就準備去拜年了。所謂拜年,就是要走街串巷地給親戚朋友送祝福。長輩們在拜年前都會包好紅包,遞給小孩子們,當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紅包。但是我的小叔在外地出差,不能與我們分享這份喜悅,怎麼辦呢?開啟手機,就看到了小叔的朋友圈:“祝大家新年快樂!”嘿!科技可真方便啊,讓遠在他鄉的小叔也能送來祝福。在大家互相祝福的聲音中,拜年不知不覺地結束了。

晚上,就該吃團圓飯了,團圓飯的桌子上最不能少的菜有魚和餃子。魚象徵著年年有餘(魚),而餃子作為中華傳統食物,有著更歲交子,團圓福祿的寓意。一家人圍在桌子旁,談笑風生。一道道菜被端上桌,弟弟看到心愛的肉丸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接著爸爸就讓弟弟把筷子放下,弟弟十分疑惑,爸爸笑著說:“要讓老人先動筷哦!”爺爺說:“沒關係的,讓他先吃吧!”弟弟聽了以後,認真地把一個肉丸子放進了爺爺的碗裡,說:“爺爺,這個好吃!”“爺爺咬不動這個哇!”大家都笑了。

吃完飯,一家人開始看春晚,在大家的歡笑聲中,奶奶感慨:“我們那時候可沒有這麼好的電視啊!真好!”老人們彷彿打開了話匣子,聊起了從前的生活……

你們家鄉有什麼特別的習俗嗎?來分享一下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8字

過年時,凜冽的寒風凍紅了人們的小手,卻凍不住大街小巷的鑼鼓與鞭炮聲,更凍不住人們那似火的熱情。

大年初一早上,人們是被街上的鑼鼓陣陣和那開心的叫嚷聲叫醒的,而我也不例外。一大早醒來,變成聽到村裡大隊中傳來的鑼鼓聲,與那跳秧歌的口號聲了。

穿戴整齊,去到街上秧歌隊便已開始了。走在最前面是踩高蹺的人,他們一個個雖然有四五十歲了,但是他們一穿上那靚麗的衣服,踩上高蹺,走到人群中,就像是二三十歲的小夥子一樣,渾身洋溢著青春的色彩。

緊接著便是扭秧歌的了,村裡的一些大媽,小老。全部加入到隊伍裡了,他們身著粉綠色的衣裳,臉上化著妝,邁著十字步,扭著秧歌走著。村裡的秧歌講究的是跑扭結合,他們在奔跑中扭動,女的扭腰抖肩,手裡的布緞一甩一甩的,看上去既活潑又大方;男的上部抖肩,在女性的隊伍中又以增添了一份陽剛之氣,英俊又帥氣。秧歌隊是由村裡的大爺大媽組成的,個個都五十多歲,可在這兒,沒有人這樣認為,反而看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就像是年輕人一樣。她們扭腰抖肩,看得我們也不禁想參與進去。

這是我媽一下子把我和弟弟推到隊伍裡,只見弟弟隨著音樂搖頭晃腦的,把旁邊的人逗得笑個不停,我在隊伍裡也怪不好意思的,這是我姥姥在隊伍後邊說:“快扭啊!”我轉頭一看,哦,原來我姥也在這裡邊我帶著我表弟溜到我姥後邊,學著姥姥的動作,踏著音樂的節奏,在隊伍後邊兒扭起了秧歌來。扭著抖著,感覺自己的煩心事兒也抖沒了,心情也開朗了許多。

秧歌隊後面接著舞獅舞龍的,只見那龍繞著人們走了一圈又一圈,時不時還走到人群裡跟我們一起嬉戲。那獅子可十分活躍,一會兒從那躥過去,一會兒又從那蹦出來。在大年初一,人們賣力的表演著,只為了人們的歡笑和將著“大年初一扭秧歌!”的習俗傳承下去。

年過完了,也許今年與明年又不一樣,但這家鄉的習俗是不會更改的,它會陪伴著人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53字

【篇一:家鄉祭祖做羹飯】

燕湖小學六(1)致遠班陳尚一

在我的家鄉溧陽,祭先祖做羹飯是過年前必不可少的傳統,通常稱之為過小年。

一般在臘月二十八左右,每家人家會舉行祭祖活動。那一天早上,除了家裡的女人們要起來準備祭祖時用的酒菜,其他人可以像平時一樣睡懶覺。下午祭祖的飯菜必須嚴格按照規定,不然祖宗們會生氣,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吃膩。在這方面,平時記性不太好的奶奶卻是我們家懂得最多的人。什麼肉丸啊,雞啊,豬頭……都能用標準的溧陽話一口氣說出來。

在下午三四點的時候,就開始祭祖儀式了。首先要把門都開啟,不然祖宗們進不來,接下來就是在祖宗吃飯時,給他們敬酒三次,最後盛一碗飯。在每次敬酒盛飯後,都需要進行跪拜叩首,同時訴說新的一年的憧憬,請求祖宗們在天之靈的保佑。每次跪拜時,都要說,祖宗們多吃一點嗷。好像祖宗吃少了,就會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一樣。

我印象最深的要屬六年前的那一次了。那一年非常冷,當時我才剛剛記事,爸爸和媽媽的願望是家裡的生活越來越好,身體健康。哥哥也說了他的願望:“保佑我們全家身體健康發大財,保佑弟弟讀書聰明。”

媽媽立馬錶揚哥哥為全家著想而不是僅僅是為了自己。

雖然當時我還小,但也非常爭強好勝,趕快跑到桌前咚咚咚叩了三個頭:“祖宗們,保佑全家身體健康發大財,保佑哥哥讀書聰明。”

大家一聽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哈哈大笑了起來。

許完願,祖宗們吃完飯可不能直接叫他們空著手走呀。按照傳統規矩祖宗們吃飽喝足了之後必須要給他們些在天堂用的錢,也就是紙折的金銀財寶。爸爸會先給山神土地燒一點,作為進貢,希望他們能保護祖宗們不受欺負。然後分成兩堆,一堆是給爺爺的,一堆是給其他祖宗的。爸爸每次還叫我們說:“這是爺爺的錢嗷,祖宗們不要搶嗷,爺爺很孝順的,會分給你們一點的。”估計爺爺的在天之靈也會被子孫後代的孝心所感動吧。

每一年,人們都會做羹飯,其實我們並不知道先祖到底來吃了沒,飯菜一點都不減,但人們為什麼還要堅持呢?其實是借這個活動來紀念已故的親人啊!

【篇二:粽葉飄香的端午節】

燕湖小學六(1)致遠班徐凡儀

華夏大地、盛開著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慶祝方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溧陽也有著獨特的過節風俗!每年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煮鹹鴨蛋、門口插艾草。最吸引我的就是粽子啦,粽子有各種各樣的餡:純米的、花生的、紅豆的、還有蛋黃肉粽……哈哈,有沒有讓你垂涎三尺呢?

上一次的端午節包粽子我也參與其中了。外婆早早地就採回來一大把如綠寶劍般的粽葉,清洗乾淨晒乾備用。我們家一般會包米粽、紅豆粽、還有蛋黃肉粽。需要提前把紅豆浸泡一夜,把豬肉用調料醃製好,淘些糯米晾乾,還需要準備鹹蛋黃,外婆先把粽葉煮一下後泡在水裡,現在就可以開始包粽子啦,我最喜歡吃蛋黃肉粽所以我這次要親自包一個蛋黃肉粽,學著外婆我先把粽葉捲成了一個漏斗形狀,這個時候就可以往裡面塞糯米了,我拿起勺子挖了一大勺糯米倒入粽葉裡,加了一塊肉,又放了些糯米,把這個粽子的“靈魂”蛋黃給加了進去,再把兩邊的角給折出來,填了些糯米,用粽葉封口,再用線把粽子緊緊地扎住,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你可別看它就這麼簡單,可是我在包它時要不是粽葉包得太鬆糯米掉出來就是扎線的時候粽葉一下子散了開來,好不容易包了一對。我迫不及待想嚐嚐自己包得粽子,就讓外婆快點煮,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一般要煮七八個小時,長得話要1夜。

過了一段漫長的時光,粽子終於煮好了,我拿了一個粽子,激動地咬了一口:“哇,好香!好好吃!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粽子了!”吃著吃著我心中產生了一個問題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便問外婆:“外婆,為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粽子呢?”外婆慈詳地答道:“為了紀念屈原,他是我國的愛國詩人,後來跳入了黃河中,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屍體最先是在竹筒裡罐飯讓魚蝦來吃,到我們現在是往江裡面投放粽子,邊吃粽子也邊思念著屈原。”我聽完覺得此刻手中的粽子更香了,也在心中默默祭奠著屈原。

端午節是中國千年來文化歷史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美好祝願。這就是我的家鄉溧陽獨特的端午節。

【篇三:正月跳幡神】

燕湖小學六(1)致遠班徐天宇

我的家鄉在溧陽,這是一個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小城,不僅如此,在我的家鄉還有著許許多多有趣的風俗習慣,比如趕集,再比如四月初八要吃烏飯,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當屬正月跳幡神了。

幡神即假面跳神,已經流傳了3000年曆史了,原本的形式是表達了古代人與神靈的對話方式,後來逐漸變成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禱的一種方法流傳至今,在溧陽的嵩裡村最為有名,整個舞蹈節奏歡騰,包括驅邪避魔,降福納祥等,現在它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跳幡神是十分傳統且悠久的風俗文化了。

每年的年初二,我們都會特意在奶奶家看跳幡神,這個習慣早已經是過春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吃過午飯,全村人都會不約而同的來到村口的小廣場,平時冷冷清清的小廣場一下子熱鬧了起來,等我到時早已經坐無隙地了。我只能站在奶奶身旁,只聽“砰砰”幾聲炮響,跳幡神的隊伍就如同一條巨龍浩浩蕩蕩的朝我們走來,隊伍中有各種各樣的人物裝扮,有戴著嚇人面具的大人還有套著小馬的孩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坐在轎子裡的“大老爺”。當嗩吶等樂器聲想起時,四個戴著嚇人面具的大人揮舞起了他們手中的刀和纓槍一邊轉圈一邊跳,樣子象極了廟裡的四大金剛菩薩的神情,我心裡在想這個儀式應該就是驅邪避魔吧!接著幾個套小馬的孩子也上場了,場面好壯觀啊,正當我看的入神時奶奶拉我去給“大老爺”磕頭,來到香壇前我被眼前的情景驚到了,人們點起了高高的塔香,排隊磕頭的人們排起了長龍,手裡都拿著貢品和香,那威風凜凜的“大老爺”就坐在那裡,每個跪拜的人一邊磕頭一邊在默唸著心中的願望,我問奶奶要許什麼願望,奶奶笑了笑意味深長的說到“希望我們一家人沒病沒災,平平安安”我開心的笑了。

我們許好願望。奶奶還給我買了一個紅色的大繡球,奶奶說能保佑我,雖然我不知道奶奶說的這個球有沒有這樣的神力,但我明白這是祖先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想到這裡我把繡球遞給了奶奶我跟她說我也希望她長命百歲,奶奶高興的笑彎了腰自誇我是個好孩子。

跳幡神就在這熱熱鬧鬧一片祝福聲中結束了,他們拉起長長的隊伍離開了村子,又要去別的村莊繼續去為人們祈福。

跳幡神—這就是我的家鄉的風俗,我們需要繼續去傳承它,不讓它隱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篇四:立夏時節烏飯香】

燕湖小學六(1)致遠班董一謙

二十四節氣中,一些特別重要的節氣,總是有勞動人民的民俗過法,而且在我們遼闊的華夏大地上,每個地方的方式方法還不一樣呢。比如冬至,北人方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在我們江南地區則又是吃餛飩,而今天我要說的是我們溧陽這一帶立夏時節要吃的美食—-烏米飯。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杜甫在《贈李白》一詩中這樣寫道。青精飯就是我們溧陽這一帶,在立夏時節要吃的烏米飯。每年這個時候,烏飯葉就已經開始慢慢上市了,這個時候可是新鮮的時令貨哦。像我這樣的吃貨,總是會走在小區路上,突然聞到某家人家廚房間飄來的香氣中一眼就認出它。“阿婆阿婆,有烏飯賣咯。”我飛跑著回家,告訴了外婆,外婆一臉驚奇地問:“你怎麼知道的?”我說:“我在路上就聞到人家家裡飄出來的香味嘍。”外婆頓時哈哈大笑的說:“你真是個小吃貨。”

第二天外婆起早趕到菜場買來了新鮮碧綠的烏飯葉,我和媽媽先把樹葉洗乾淨,一邊洗一邊有一陣陣清香撲進鼻子,是一種大自然的清香,聞了神清氣爽,耳聰目明,就打通任督二脈。然後外婆把洗淨的葉兒放入裝滿熱水的盆子裡,用手反覆按壓葉兒,時不時拿起些許放到手掌心搓一搓,終於將近半個小時的揉壓,烏飯樹葉的大部分汁水都被擠了出來,咋一看不就是我寫毛筆字的墨汁嘛,再把樹葉過濾出來,用紗布包好,用力擠壓,最終擠出了大半臉盆“墨汁”。等“墨汁”水稍微放涼些,再把洗淨涼乾的糯米倒入“墨汁”浸泡三個小時以上,再去看時,糯米已經變成“黑米”了。最後把“黑米”放入蒸鍋蒸熟,就是香飄萬家的烏飯嘍,我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一顆顆米粒黑油油,亮閃閃,香噴噴,如果不是散發的香氣和熱氣,還以為盛了一碗黑寶石呢。再撒上一層白糖,一口下去,忍不住閉上眼睛大讚人間美味。

吃完烏飯外婆告訴我,立夏時節吃烏米飯是我們這裡代代相傳的民俗傳統。吃烏飯可以祛風解毒,防蚊叮蟲咬,讓我們在接下來的炎炎夏日安然度過。我不禁感嘆:原來烏米飯不僅僅好吃,到如今還承載了我們一方傳統文化的內涵!

【篇五:歡歡喜喜過大年】

溧陽市燕湖小學謝一諾

除夕是我們中華名族的傳統節日,俗稱大年三十,這一天大家都十分興奮,特別是小孩子,因為馬上衣服口袋裡又可以被紅包裝得滿滿當當的了。在我的家鄉,每年的除夕是這樣的:

“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己的大門上貼上春聯。春聯,俗稱門對子,在古代是用來驅趕年獸的,紅底黑字,更增添了喜悅的氣氛。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以前我們家都是爸爸媽媽來貼春聯,但今年就有所不同,我要試一試自己貼春聯,不依靠外力。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到房間裡拿了一副對聯,搬上椅子,開工!“上上上上,哎呀,太高了,往下點,對了對了,哎呀,歪了歪了,再往右點兒,誒,好!”媽媽的嘴巴像機關槍一樣“突突突”地朝我射過來。這貼春聯也太費力了吧?足足費了我的八成功力,這剛找好位置,就拿膠帶,這一拿膠帶,春聯就又要掉下來了⋯⋯媽媽看到我笨手笨腳的樣子,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30分鐘以後,我可算是把這春聯給貼好了,我的內心欣喜無比:終於成功了!看來很多事都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一派歌舞喜欲狂”

到了晚上,可就是最熱鬧的時候了,所有的親戚都歡聚一堂,大家有說有笑,小孩們兒也在外面,有說有笑地玩耍著,左竄竄,右跳跳,玩得不亦樂乎。當那些滿漢全席全部上桌時,孩子們聞到了那香味兒後,迅速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大口大口地吃著飯,三口並作兩口地就把飯給全部吃掉了。吃完飯的孩子大都和我一樣,舉起杯子向一些親戚們拜年,順便藉此機會拿到紅包,這使我們心滿意足,但是每次都是正當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時,媽媽突然伸出手來,我心領神會,心不甘情不願地把紅包給上交了。當紅包被拿走的那一刻,我頓時就像一個洩了氣的氣球,長嘆一口氣,哎,有苦說不出啊。

“爆竹聲中一歲除”

吃過晚飯後一陣陣鞭炮,煙花聲此起彼伏,這時我也迫不及待地一路小跑地,把那又大又沉的煙花,搬到了大門口。隨著“滋”一聲,我就感覺大事不妙,趕忙就近找了個地方躲起來,“砰砰砰”的聲音震耳欲聾,這五光十色的煙花絢麗璀璨。在除夕這天夜裡,幾乎沒有人會睡覺,除了很小的孩子,因為要守歲⋯⋯守歲在我們傳統文化中,有著兩種含義:首先,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其次,年輕人守歲是為了延長父母的壽命。多麼有愛的習俗啊!

除夕夜的習俗,每個地方都不一樣,這就是我們江南水鄉的過年習俗,你們家鄉的過年習俗是什麼呢?快來一起分享吧!

【篇六:年前請車神】

燕湖小學六(1)致遠班李昀珂

新年將至時,我的家鄉溧陽有這樣一種習俗——請車神。

在長輩們的眼裡,請車神是非常重要的年前活動,人們認為向車神獻上美食美酒,車神便會保佑新的一年裡出入平安,雖然聽起來是一種封建迷信,但其實更多的是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

要說什麼時候請車神呢?其實並沒有具體的某一天,我們這差不多是小年前兩三天,其次一定要是黃道吉日。這一天,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是最忙碌的,他們要做上一頓豐盛的菜餚,拿出香醇的好酒,為家裡的車子貼上紅紙,這天中午不僅車神吃得好,大家也都吃的好。

今年請車神的日子正好是週末,我已經放假了,懶洋洋的躺在被窩裡不肯起床,只聽“呼”的一聲,媽媽把我的被子掀了開來,我冷的打了個哆嗦。“懶蟲,快起來,今天我們要去鄉下請車神,你再慢點我們就不等你了。”媽媽催促道。一聽要出門,我來了精神,飛速的收拾好自己,跟著爸爸媽媽下了樓。

全家出動。開著跟我們已經有了感情的小轎車來到了外婆家,天氣格外的好,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難得的暖和,天上萬裡無雲,真是個適合請車神的好日子。去外婆家的路上就看見村上的好幾戶人家也在請車神呢。舅舅舅媽已經到了,外公的三輪車,我們家和舅舅家的轎車並排停在外婆家的院子裡。爸爸和舅舅一起搬出一張桌子,放在三輛車前面,我很清楚這是用來放上食物的。我和妹妹弟弟都挺喜歡請車神,因為在這一天午餐會特別豐盛,而且請車神多出來的糖果可都要進到我們的肚子裡。時間慢慢移到中午,儀式也要開始了。我先幫著爸爸媽媽把寫著出入平安的紅紙貼在了車上,緊接著外婆端出了一盤盤好菜,寓意美好的鯉魚,健康的蔬菜,甜甜蜜蜜的糖果,熱氣騰騰的米飯,最吸睛的要數中間的一盤豬頭肉。三輛車放了三碗飯三杯酒,外公、爸爸、舅舅依次上前,把酒灑在地上,代表車身已經喝過酒了,又揀出一些菜和飯灑在地上,也代表著車神已經吃飽了。

下一個環節人人蔘與,只見外婆嫻熟地將紙錢紙元寶分成三份放在三輛車前,一一點燃,爸爸媽媽上前磕頭,又對我說:“大寶,快來磕頭保佑我們新的一年出入平安。”我立刻上前,用頭輕輕地點了三下地,就連弟弟也被叫去磕頭,看他可愛的模樣不禁讓大家都咯咯笑了起來。

隨後,大家圍坐在桌邊吃起了一頓豐盛的午餐,這應該是除了大小年夜飯外最重要的一餐了。

世界上可能真的沒有神,但人們依然這麼做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和祝願,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家人們都能出入平安,小心駕駛。這樣的一種習俗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994字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人間。”一聽到這首詩,就會想到屈原,就會想到端午節。這個節日就是因為屈原投江而死,為了紀念他而成立的。而我們家鄉,有這樣的端午節習俗。

最重要的,當然是包粽子。當清明節時,就有包粽子的提前準備??做鹹鴨蛋。首先,我和外公到農田裡去找黃泥巴。外公看中了一塊好地方,叫上我一起用鋤頭和鏟子來挖。挖好了,便放在拿來的籃子裡。外公一個大扁擔,我一個小扁擔,籃子裡放著黃泥巴,高興地回了家。在我們挖黃泥巴時,外婆已經將拿來的鴨蛋洗乾淨,拿出來一個鐵盆。我們回來後,外婆就將泥巴里放點水,放入鹽,攪和攪和,又將鴨蛋放入特製的鹹泥巴滾啊滾,每個地方都沾上了點鹹泥巴。又拿來一個瓷罐,將全是泥巴的鴨蛋,放入,封住。大功告成!

接下來是醃豬肉,這個比鹹鴨蛋簡單多了。膠漿,醬油等材料準備好放入盆中,將豬肉放入封住就好了。最後我與外婆去池塘邊摘蘆葦葉。外婆說,要選那種綠的長的,再收集一些短的。我們將這些蘆葦葉拿回家,外婆將它們串在一起,放在高架上晒。等到包粽子要用時,就只要放在水裡煮了,放在水盆裡面就行了。好了,現在就是萬事俱備,靜等端午。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端午節那天到了。我和外婆拿來新鮮的糯米放入水中,又將蘆葦葉煮煮,放入清水裡,從盆裡拿出豬肉,陶瓷罐裡拿出鹹鴨蛋,找來許多質量非常好的棉線;開始包粽子啦!我當然是不會包的,只能先看外婆包。只見外婆將粽子葉卷啊卷,捲成一個錐形放入糯米,又將粗的那頭放入鹹鴨蛋或豬肉,再拿一片粽葉,將它封口,用棉線用力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我也裝模作樣地學起了做粽子,做著做著……嗯,這是怎麼做的來著?又轉過去看外婆,哦,原來是這樣子做的。經過我的一番努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做出了一個“四不像”。不過,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接著,外婆將包好的粽子。放入灶臺的鍋中,倒入水,蒸。過了好長時間,外婆拿出一個又有豬肉,又有蛋黃的粽子放到我手上,說:“這是個蛋黃鹹肉粽。”哦?我將信將疑的拿了起來,拉開棉線,掀開粽葉,聞了聞,真香!我狠狠的咬了一口,嗯,好吃;怪不得別人在端午節的時候總要讓外婆去包粽子,原來她包著粽子,這麼好吃。蛋黃鹹鹹的,非常的好吃,豬肉嫩嫩的,也非常的好吃。我不禁連吃三個。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