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永之傷,誰之過?相關作文20篇
仲永之傷,誰之過? 篇1
國二作文 ,590字一個天才的隕落,到底是誰之過?
或許是他親愛的父親吧!
其實,仲永的第一首詩即以“孝”作為主題內容。當然,在古代自然是百善孝為先,所有父母之言都是要聽從的。不然,就是忤逆父母。當然,這也是仲永成長路上的一大阻礙。
果不其然。
王安石將仲永之傷歸結為:仲永出名後,“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他的父親貪圖小利,目光短淺。是的,在古代,一個世世代代耕田的農民,能會拿出閒錢去養一個什麼活都不幹的讀書人嗎?當然不會。在娃兒能幫他賺些錢時,當然要盡力而為。群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嘛!
還有,就是和他一個屯的鄉親。
這一定是另外一個巨大的幕後推手。
一個個用錢幣去乞求仲永的詩,使他的這個貪財圖利的父親有利可圖,扼殺了仲永求知的權利。這不是買仲永的詩,這是在買仲永的命,他的天賦。
再就是這一鄉的秀才們。
他們成功地將仲永的名聲打響了。多麼厲害。這又是仲永的一致命傷。無可奈何,仲永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或許是我想多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他自己。
他還太小,就將才華一展無餘。仲永應該藏拙的。或許,等他在這個家有了說話的權利,他再大放光彩,我認為這樣,或許以後與他的結局會大不相同。
其實,讀了一遍又一遍,孰是孰非都變得各不相同。
但願,不要有下一個“仲永”隕落吧。
……
仲永之“傷”誰之過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7字傷仲永,傷仲永,方仲永之傷誰之過?蓋其父,其鄰,其己耳。
其父之過在於貪。
貪。問其父貪何?文中曰:“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其父過貪,輕易為“受人禮,錢幣乞之”所迷惑,因此失心智,而誤仲永一生。
其鄰之過在於捧。
捧。問其鄰捧何?文中曰:“邑人新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其鄰過捧,那些聞名的同縣之人蜂擁而至,皆以金錢求詩,仲永之名也被捧上天。人生就如拋物線般,經歷了最高點後,迎來的只有墮落。花錢買詩,宴請其父,仲永終日在此等環境中,豈能不受影響?這便是其鄰之過。
其己之過在於懦。
懦。為其己懦何?文中曰:“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從此句可以看出。再從仲永第一首詩的內容來看,他十分孝,對父母唯命是從,不敢忤逆。所以,仲永在父親的“不使學”中沒有反抗。但假如仲永意志堅定,執意要學,或許其人生又將有諸多不同。
但仲永畢竟是個孩子,歸根結底還是錯於其父。古有“孟母三遷”之說,環境是可以改變的,所以還是仲永之父目光短淺,只重眼前利益,忽視孩子的後天教育,從而使天賦無法挖掘。
我不僅為仲永所遺憾、惋惜。若仲永可以學習,接受良好教育,日後必為歷史長河中一顆耀眼的行星。他原來藏壓在地表的黃金——-天賦,也沒及時得到挖掘,在經歷了大陸飄移之後,深深地埋在了地底。所謂的明日之星,也只在漫漫黑夜中照亮了天空,但轉瞬即逝,變成了一顆流星。
白駒過隙,當仲永年老體衰、頭髮花白時,是否會想我自己孩提時的意氣風發?是否會為此感到後悔?但年少也只能作為自己的一個美夢吧,如同流星般耀眼卻易逝的夢。是如同江郎一樣,只有自己才會夢到的夢吧?
自是無人應答。傷仲永,江郎才盡也只能為那遙遠的歷史了吧。可是,仲永會恨嗎?會後悔嗎?我無從知道。傷仲永,傷仲永,仲永之傷誰之過?無聲惟有花落。
奈何只是聽書人,願世間再無仲永江郎然者。
由仲永之父想到的 篇3
國一作文 ,979字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偉大堅強;母愛如水,溫柔細膩。可在仲永的家庭裡,父親卻表現得並不那麼稱職。
文中仲永的父親並沒有讓自己天資過人的兒子接受後天教育,可以說是個自私的父親。他只顧自己眼前的利益,只為自己著想,目光短淺,唯利是圖,絲毫沒有想過兒子的未來,為了得到一時之利而忽略兒子的大好前程,真是愚昧無知啊!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聰明、有成就,而仲永的父親卻親手斷了自己兒子的成才之路,由此可見,見識與胸懷真的萬分重要!
古時“孟母三遷”的故事人人皆知。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便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情景。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了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漸漸懂得了不少道理。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便是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其中“孟母”的角色不正與仲永的父親形成鮮明的對比嗎?
古往今來,存在各式各樣的父母。
為人父母,並不只是生下孩子,還要擔負起教養孩子的一份責任。孩子的責任,當然是要孝順父母,報效社會;而父母的責任,便是養育我們長大,引導我們健康成長。天下的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是偉大的,他們或許有的並不漂亮,有的並不富有,甚至有的並沒有完全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感謝父母,因為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讓我們在這個奇妙無比的世界上感受生活,享受美好……
現在,所有父母都關愛害的身體健康,關心孩子的前途命運,所以,每一位父母都是子女的恩人!
即使面對有著這樣那樣缺點的父母,作為子女的我們,也決不能忘恩負義。就憑一份養育恩情,我們就該傾一生孝心包容、報答!更何況,父母已經給予我們的並不止這些:十幾年的養育,十幾年的辛苦勞作,十幾年的精神支援……父母十幾年如一日的無私奉獻,叫我們怎能不被深深感動?而你,給父母衝過茶嗎?為父母洗過腳嗎?幫父母刷過碗嗎?……我們不曾體驗過的種種辛苦,不曾嘗試過在風雨交加的夜晚整夜難眠……作為子女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哭鬧?有什麼權利抱怨?父母把他的全部都給了我們,我們又怎麼能夠心懷不滿?
愛,難報。父母之愛,更是如此!
盡孝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爭取成為一個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中國公民!
仲永之殤 篇4
國三作文 ,2308字秋日。
大片大片血色的楓葉紛紛揚揚地落下,有幾片脫離了楓葉群的楓葉,打著旋,飄在了一塊墓前。墓前雜草叢生,一片荒涼之象。而墓地上刻著幾個字——“方仲永之墓”。
兩年前。
“仲永啊,快隨為父去拜訪你張叔叔家,今天還能賺幾個碎銀呢!”一個臉上留著鬍鬚的中年男人說。“父親,我……。”仲永猶豫著,眼一直盯著地面看著,手不自覺地攪在一起,秀氣的眉緊緊地鎖著,眼底有化不開的憂愁。
“怎麼?你不想去了嗎?”仲永的父親略帶怒氣的問,“你個不孝子,我每天帶著你都快跑斷腿了,如今你說不想去嗎?”
聽到“不孝子”三個字,仲永忽地抬起頭,“不是的,父親,我只是…”仲永的心像被油煎著。昨天,他出門時,就聽到有人在他背後議論:“你看你看那不是方家的大才子嗎?”“可不是嗎!聽說啊,他現在連個普通秀才都不如呢!”“就是他呀,那點才華,早就磨沒了!”“他父親還整天帶著他東奔西跑呢,自己兒子什麼都不會,還好意思去別人家拜訪,害臊不害臊啊?”仲永強忍著心中怒火,加快腳步向家走去,這些長舌婦,怎能如此評論自己的父親呢?想著想著,思緒竟飄回了十三年前………
那時,他還是個赫赫有名的“神童”。
“哎呀,恭喜你呀,方先生,家裡出了個這麼有才華的小神童啊!”一位前來拜訪的先生說。“哪裡,哪裡,犬子只不過略識幾個字而已。快,仲永過來見過你李伯伯!”年幼的仲永怯怯地看了一眼那人,小聲地說了句:“李伯伯你好。”仲永看到那人眼底的虛偽。
“一點心意,不知可否讓你家的小神童,為我作詩一首啊?”那個人說。父親見了那幾塊碎銀眼裡閃著光。“快,仲永,快為你李伯伯題詩一首!”父親略帶命令語氣的話傳進仲永耳裡。仲永慌亂地看了父親一眼,父親的眼裡沒有半點慈愛,只有命令。仲永不情願地題了一首詩。
“好詩,好詩啊!”方神童果然名不虛傳!那人笑著,父親也陪笑著。
自此,父親便帶仲永四處拜訪,有的人家請他們吃頓剩飯,有的人讓仲永吟詩,給他們幾文錢。
時光跳轉到仲永十三四那年。
“仲永,吟首詩聽聽。”鄉里最有錢的人家,劉家主正打量著仲永。仲永冥思苦想,半晌才說出一首詩。劉家主緊皺眉頭,自言自語道:“也不過如此啊,哪有盛傳那麼好,本打算讓他當易兒的伴讀書童的。”易兒,正是劉家主的小兒子劉天易。劉家主的聲音雖不大,卻全被中庸的父親和仲永聽了去。“劉家主,您看,讓他再吟一首吧,他剛才肯定沒想好………”“不必了,管家,拿一錠銀子,讓他們走吧!”仲永的父親還想再說,但聽到銀子,便笑著,拉著仲永走了。
“爹,對不起。仲永愧疚地說,都怪自己沒發揮好,才讓劉家主沒看中自己,讓爹傷心了。”仲永的父親剛想發作,可見仲永如此難過,便沒好氣地說:“算了,到了下一家好好發揮,聽見沒有?”“兒子知道了,爹。”
桃花花瓣鋪了街道,仲永走著,濺起一地花瓣。他望著飄落的花瓣,腦海回想著人家鄙夷的眼神,父親卑微的笑臉,諷刺的議論聲,他不是沒有想過不再東奔西走,安靜地做回本分,當一個一輩子辛苦的農民,可父親每次都拉著自己去這家去那家拜訪。父親老了,他不想看到父親為自己生氣。每當看到父親憔悴的面容,佈滿老繭的雙手,他就於心不忍隨著父親去了。他伸手,去接住那粉嫩的花瓣,他想:若我只是一片花瓣,生命雖短,卻自由自在,看遍最美的春夏,變化作泥土,那該多好啊!父親的話,自己嚮往的自由,兩種念頭在仲永的心裡不斷衝突著,叫囂著。仲永無力地跌坐在地上,白淨的臉上留下痛苦的淚水,修長的手死死抓住一把花瓣用力一揚,漫天花雨,一個脆弱的身影不停顫抖著。
“父親,我們走吧!”仲永臉上帶著燦爛的笑容。“喲,今天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沒有呀,你小子!”仲永的父親笑著拍仲永的肩。
對不起,父親。
仲永的笑臉那麼純淨,可誰也不知道那笑臉下,萬分糾結的心。
一條慘白的白綾,被丟擲一個弧線,掛在房樑上。一雙修長白皙的手打好一個死結,那麼用力。他微笑著閉上眼睛,兩行清淚順著白淨的臉落下。
“咣”地一聲,一顆明亮的星從寂靜的夜空落下。
第二天,早。
仲永的父親推開了兒子的房門。“仲永啊,起……我的兒啊,你,你怎麼這樣想不開呀!”仲永被懸掛在房樑上,蒼白的臉,嘴角噙著一絲笑意。
他自溢了。
他解脫了。
後來,仲永的父親因為自己的兒子去世,患了重病,也去了。
一塊墓前,被人打掃的乾乾淨淨,多了些貢品與紙錢。
“今天是你的忌日,來給你掃墓。下輩子投胎成個普通人吧,至少沒那麼累。”匆忙間,落下一塊玉佩,溫潤的光澤,被陽光照射,散發耀眼的光。上面刻著一個字——“王”。
傳統節日衰落誰之過 篇5
高一作文 ,821字在時下的中國,我們會發現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節日氛圍越來越濃,而春節,端午等傳統節日卻在漸漸地被我們所冷落。相比“洋節”我們自己的節日似乎在日漸衰落。
傳統節日的衰落,政府與社會的不重視是難辭其咎的。在物質文明日漸豐富的今天,標榜著文明古國的中國卻在一點點拋掉他的文化底蘊。韓國將端午節申遺成功,無疑給了每一箇中國人一記響亮的耳光。我們在驚詫與忿怒之餘,也應該清楚地知道:正是由於我們對於傳統節日的不重視,正是因為政府沒有對社會進行正確的引導,才使得這一出申遺的鬧劇得以出演。
不可否認,西方文化的衝擊也是造成傳統節日衰落的重要原因。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國門被開啟。西方的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也隨著宗教的傳播而漸漸為人們所接受。再加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越來越瞭解西方的文化,越來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再加之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而大吹大擂,宣傳“洋節”。使得這些外來的節日漸漸開始佔傳統節日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使得“洋節”漸漸成了“國節”
但問題僅僅只有這麼簡單嗎?我想問題絕不止於此。
究其本根,傳統節日的衰落更多的是因為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不理解,不自信。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的縮影,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標號。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一些人,只要是“舶來品”便高高捧起,只要是“國產貨”便狠狠摔在地下。文化領域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在“文革”時期,凡是與傳統文化沾邊的都打上封建迷信的“標籤”,而在當今,人們將傳統文化視為深奧而束之高閣。這種不瞭解便帶來了不自信,進而讓我們漸漸對自己的文化失去了認同。最後就造成了原本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落入他人之手,成了別人的節日,而被我們遺失。
不過我相信,這些傳統節日並沒有真正的衰落。不論是除夕的團年飯,端午的龍舟賽,還是中秋的月餅,都如同一個個意象,深深銘刻在每一箇中國人靈魂深處。只要我們去重視,去重視,去重拾,就一定能讓傳統節日重新煥發光采,就一定不會讓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源流在我們手中乾涸。
校服塗鴉誰之過 篇6
高三作文 ,1408字機器貓、柯南、魯路修……一幅幅生動鮮活的校服塗鴉及其背後代表的校園塗鴉文化,張揚著學生們的個性,也揪著家長們和學校的心。
校服作為校園的一種獨特文化,代表了校園獨特的品牌,也是青年人朝氣蓬勃的精氣神的體現。校服上的信手塗鴉體現的無疑是對母校及自身學生身份的一種不尊重,這也是家長和學校所難以接受的,由此才會有由校服塗鴉引發的學生與父母、學校之間的鬥智鬥勇。
一味地將校服塗鴉歸咎到學生的逆反心理上亦是偏頗的。當下大多學校的校服均為藍白相間的運動服,不僅顯得單調乏味,更是毫無學校特色可言。而且,絕大多數校服款式、尺碼單一,不分性別,學校標示性不強,還不分季節,無論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冬,學校都規定每個學生必須身著校服。如此不近人情、不能與時俱進的規定,使學生通過校服塗鴉以示反抗幾乎成了必然。
正處於青春期的年輕人,個性與心理都在漸趨成熟,也正在形成較完整的審美體系,正是渴望表達自身意見爭取獨立地位的時候,把他們套進單調乏味且毫無個性可言的校服中,顯然會與他們的需求產生強烈衝突。但對父母的經濟依賴又使得這類衝突不能過於表面化,於是,校服塗鴉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年輕人抗議的一種方式。
同時,不容忽視的是在數量眾多的校服塗鴉中,少有發洩性的破壞,多的反倒是那些建設性的成果,甚至有些漫畫的水平已經相當接近專業水準。這無疑是值得深思的。在當下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分數成為評價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與學習無關的興趣愛好幾近被家長們視為洪水猛獸。學生的興趣沒有展示的空間,更難得到主流的認可,這種時候,校服塗鴉作為關死的門旁的一扇窗,給那些“懷才不遇”的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展現才能、獲取周邊認同的機會,他們自然不願放過。
受傳統觀念影響,家長、學校對學生的心理變化關注不夠。學生受青春期急於獨立的心理影響,對成年人有著近乎天然的排斥,二者缺乏有效的溝通,圍繞校服產生的種種矛盾就日益激化。校服,這個承載著特殊教育意義的服飾,100年前,是社會進步的象徵;100年後,成了社會爭論的物件。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校服文化源於辛亥革命後。辛亥革命加速了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校服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西式學堂發放給學生統一的衣服、帽子等,大概是最早的中國校服。而後的新文化運動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將校服文化進一步推廣開來。受當時特定的文化背景影響,民國的學生裝存在時間雖短,卻把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完美地結合了起來。西式的著裝理念給予了其蓬勃的朝氣與個性的張揚,儒家“中和”審美觀賦予了規矩、端莊、大方、文雅的特色。校服的美輪美奐及其象徵的時代精神,會讓學生自然感受到校服的重要性,體會到在校服文化下強烈的歸屬感,得到學生髮自內心認可的校服自會被“視若珍寶”,又遑論塗鴉?
反觀當下的校服,不僅未能承擔起傳承文化擔當的使命,就連基本的審美需求都難以滿足。刻意地強調統一著裝,一味關注整齊劃一,卻忽視校服本身的精神內涵及個體美感,實為捨本逐末。
當下,教育體制改革正在緩慢而艱難地推進,校服的改革也已勢在必行。今天和以後,校服代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或許是次要的,重要的應該是校服本身的品味。學生的校服,應根據季節的不同,形成設計簡潔、線條流暢、色彩多樣的校服形式,還原校服應有的功能,體現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才能真正為學生們所認可、所接受,從而杜絕塗鴉行為。而不是以“一刀切”的形式妄圖“令行禁止”,最終把矛盾激化。
“破碎化”誰之過 篇7
“破碎化”誰之過作文 ,696字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在說“破碎化”一詞,有破碎化的生活,破碎化的閱讀,甚至還有破碎化的午餐。究其原因,還是網路和手機惹的禍。
曾幾何時,大家出門買報紙,回家準點看新聞,閒來看雜誌,現如今,書店門可羅雀,圖書館好多館藏也是塵封多年,主要原因還是大家都習慣用手機和電腦來接受資訊和吸收知識了,把這個生活習慣完全顛覆了。但是她帶來了很多問題,比方說大家過分的依賴手機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少了,家人吃飯噓寒問暖少了,朋友聚餐必要的交心和應有的禮節也被淡化了,我也深受其害,比如父親一邊輔導著我功課一邊看著手機,以至於會忽然走神把功課講錯。
這樣一來,有很多人還是覺得不妥,發現了這種危害,並很形象創造了“破碎化”一詞,我讀來覺得這個詞還是貶義居多,而且愈演愈烈,竟然還進入了我們中學的作文來討論。
我是這樣想的,我覺得“破碎化”主要說我們過於專注於手機電腦一類,以至於打斷甚至擾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但是她本身沒有錯,手機的發明,網路普及對於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有著劃時代的作用,只是人自身的問題,比如沒有很好的自控,老管不住自己的手,時不時想去掏口袋,動不動就想摸手機,這就好比小孩的多動症一般難。我做個比喻,人類大面積的砍伐森林,破壞了環境,造成了水土流失,催化了沙塵暴的形成,這能怪罪樹木本身嗎?誠然,人類建設是需要木材,但砍伐是要有個度,好像手機電腦也一樣,本身是好的,只是用的人過度使用而耽誤了其他事情就遷怒於她,並給起綽號“破碎化”,這視乎有點冤。
所以“破碎化”不一定全無是處,也可能在你開車走錯方向的時候來一下導航,做不來題目的時候幫你百度一下,在你完全受益的情況下還好意思稱呼她“破碎化”嗎?
傷仲永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57字今天,我們學完了第五課《傷仲永》,這是一篇古文,雖說一些字有些難以理解,可是經老師的點撥之後也就豁然開朗了。不僅如此,我還有了些新的見解和體會。
文中的仲永可以“指物作詩立就”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神童”,他天生通達聰慧,5歲時寫的詩就可以達到“其文理皆有可觀者”的程度,可見他擁有常人所沒有的一份天資,可是他的父親因貪圖錢財,拉著他四處拜訪,不讓他繼續學習,導致方仲永的那份天資慢慢地消逝了,最終成了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文章的結論頗耐人尋味。對他的遭遇我們除了惋惜和同情外,還有一些對方仲永父親和縣人的責備,他們為了自己的一絲小利卻為國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對社會造成的危害,難道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嗎?
方仲永天性聰慧,卻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最終成為了普通人,而本來就是普通人的人,如不好好接受後天的教育,豈不是連普通人也不如?
是啊!坐下來仔細想想,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都不一定擁有與生俱來的那份天資,但父母卻盡力給我們提供最好的條件、環境供我們上學,是為了我們能夠通過後天的努力有所作為,考個好大學,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我們心裡雖也明白,可就是有心無力,難以付諸具體行動。平日裡父母的嘮叨和語重心長的教誨我們置若罔聞,學校裡,老師的嚴格要求和良苦用心我們難以理解,可當我們有了小小的進步時,笑的最歡的不正是他們麼?
古人云:“業精於勤荒於嬉”,勤學是成功之母,勤能補拙,近乎智,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個不是通過勤奮學習而取得成就而得到世人稱讚的呢?匡衡靠著牆壁,藉著鄰居的燭光勤奮讀書,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濟學家;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並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們都並非天生聰慧,他們的才能也不一定比方仲永優秀,他們的成功來源於他們的堅持和勤奮。
事實證明: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勤奮的。同學們,讓我們珍惜這寶貴的時光,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超越自己,突破極限,千萬不要“老大徒傷悲”哦!
仲夏之夜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5字城市的夜晚是喧鬧的,鄉村的夜晚是寧靜的、祥和的。當夕陽戀戀不捨的落出後,整個江山似乎就要沉睡了。
星空
在鄉村的夜晚,天上漆黑一片。只有天上一顆顆星星在眨眼睛;在看看那北斗七星,猶如中國古代的司南,永久指著光方;再看看滿天的星星,好像一顆顆碩大的鑽石,鑲嵌在巨大的棋盤上,而那些稍大一點的星星如同一個個的棋子,在棋盤上走動。一個個的星星在天上玩耍,嬉戲,無憂無慮,天真可愛。看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在這寬廣的星空中,有一條巨大的銀河,把牛郎與織女分開,只有七夕節才可以見面……我愛這遼闊的星空!
月亮
在鄉村的星空上,最亮的當然就是那皎潔明亮的月亮。天上那巨大的月亮,在圓圓的時候,它就像一個圓圓的大月餅,水中的魚兒跳來跳去,好像在爭著搶著吃月餅呢。月光透過大氣層灑落在樹葉上,樹葉好像穿上了一件雪白的大衣。
風
在鄉村裡,一降大風颳過,是那麼涼爽。風姑娘走過楊柳,楊柳就馬上開始梳理她的頭髮;風姑娘走過田野,一片片的稻田就彎腰向風姑娘致敬,感謝謝風姑娘給他們帶來涼爽;風姑娘過小河,小河裡的小魚們都跳了起來,捨不得風姑娘離開,正要去追她呢。風姑娘走過村莊,人們就一片稱讚,稱讚風姑娘給他們送去了涼爽。
鄉村的夜晚是多麼的美好,多麼和諧,沉浸在如此美麗的夜色中,我的心也變得平靜、安逸。我愛這美麗的仲夏夜。
民風民俗之過年的福餃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8字除夕之夜,熱鬧非凡,鞭炮爭先恐後地響了起來,一束束火花竄上天空,轟地一聲在天空中綻放,我越來越激動,可我激動的並不是可以拿到大紅包,而是我可以吃到我們老家那兒過年常有的“福餃”。
福餃福餃,顧名思義,那便是有福氣的餃子,這餃子可不是一般的餃子,它分為三種味道、三種外皮。加起來便是六六大順。
首先,餃子的三種外皮十分特別,並且純天然無色素,第一種是胡蘿蔔汁皮,是由今年新磨的小麥粉和新豐收的胡蘿蔔壓榨成汁後又和的麵皮。成品紅通通的,寓意著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第二種是芹菜汁皮。它是由今年新磨的玉米粉和新豐收的芹菜壓榨成汁後又和成的麵皮。成品綠油油的,寓意著身體健康。第三種是艾草糯米皮,它由今年新磨的糯米粉和切得細細的艾草和成的麵皮,又糯又軟,寓意著新的一年裡無病無災,無憂無慮。
其次,餃子裡面包著不同的食材三種味道,也分別寓意著不同的意思,比如第一種包的是蜜棗,寓意著新年天天甜甜蜜蜜;第二種包的是金色小魚,寓意著年年有餘;第三種甚至會包一元硬幣在裡面,寓意著新一年財源滾滾。這三種味道,三種麵皮合在一起便是九種福餃,寓意著我們相處的日子地久天長,真是奇妙!
“終於端上來了!”
我心裡一陣狂喜地叫著,迫不及待地將筷子伸向了那盤福餃,閉著眼睛選了一個,送入口中。一陣艾草的清香在我口中迴盪,“咯噔!”我的牙齒咬到了一個堅硬的金屬,我連忙吐出來,原來是一枚硬幣!我的腦袋一轉,心想:這一年,我肯定會無病無災,無憂無慮,我們家會也會財源滾滾喲!
傳統的民俗風情和美食真是有趣,我們要盡力保護它們,可不能在新世紀的海洋裡沒有了它們的身影……
傷仲永改寫 篇11
續寫改寫 ,428字金溪縣的一位鄉民叫方仲永,世世代代以種田為生。
在仲永5歲的時候就哭著要著文具,他的父親非常的驚訝,就向鄰里借了文房四寶。仲永當下就寫了一首詩,並且還寫上了自己的名字。於是他的父親就利用仲永天生會寫詩的天賦而賺錢,卻不讓他學習。就這樣仲永的名聲以比不上從前了。
仲永想著自己不能這樣的消沉下去,不能讓自己的才華就這樣默默的從自己的身上消失。於是,仲永白天在田間勞作。到了晚上就開始學習,剛開始常常因為借不到書而苦惱,於是,仲永就反覆的看一本書,直到將書翻爛。仲永的父親知道了,對此也生感愧疚。要不是因為自己,兒子也不會這樣。於是父親到親朋好友的家中借來了不少的書籍,拿回家給仲永看。仲永看到這些書籍,也是直到父親的一番苦心,也不願負了父親。就更加的用功的讀書了。
過了沒多久,京中開始選舉考試,縣裡的會點油墨的才子都去赴京趕考了。仲永想既不能負了父親的心意,便是要去試一試。
到了京中,仲永被選為舉人。
人的成才不能只依靠天賦,而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培養。
傷仲永新編 篇12
續寫改寫 ,769字仲永已經十八歲了,他的父母很為他的將來著急。由於以前他的父母炫耀他的那一點才華,沒有讓他好好學習,等那點才華消耗光了。他現在已經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輕人了。
他小時候的玩伴,李甲,雖然天生的才華不如他,但通過努力學習,已經中了秀才,現在正在家裡苦讀,準備參加明年的省試。他父母在講這個訊息的時候,悄悄壓低了聲音,怕仲永聽到了傷心。其實,仲永剛好在隔壁房間。
煩悶之中,仲永一個人來到自己家的菜園子。由於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他已經在這個菜園開始勞動了,不過,他種的菜倒是不錯,長勢很好。
“仲永啊,你快回去吧。你父親剛才挑水的時候摔倒了。”隔壁趙乙過來喊他。仲永請回春堂的老中醫過來看過父親之後,老中醫吩咐要讓他臥床一百天才能起來。這下,家庭的擔子全落在了仲永的身上。
家裡的錢已經所剩不多了。仲永只好收了菜,硬著頭皮挑到集市上去賣。仲永在賣菜的時候,不敢抬頭,也不敢吆喝,生怕別人認出他來,說:“喲,這不是仲永嗎?那個神童嗎?怎麼在這裡賣菜了?作首詩聽聽。”如果這樣,他準備把菜擔一扔就溜回家。
可是,買菜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就是神童仲永,人們只把他當成一個賣菜的。倒是他的菜,新鮮碧綠,煞是誘人。沒一會兒,就有好幾撥顧客,把菜全部買走了。一天下來,讓仲永膽子大了點,準備第二天再去賣菜,這樣至少可以維持家裡的生活。
第二天,仲永又去市場了,由於他的菜很好吃,今天來了好多回頭客,他的菜供不應求。漸漸地,在市場賣菜久了,大家都知道了,原來他就是神童仲永。
周圍都是善良的人,他們會取笑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但也會鼓勵一個腳踏實地的年輕人。大家都紛紛鼓勵他:“不錯不錯,靠自己的努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現在仲永已經在市場上賣菜好幾年了,他的生意特別好。過一段時間,他的第一本書《蔬菜種植技術精編》就要出版了。
仲永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
論傷仲永 篇13
國一作文 ,764字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寫過一篇文章,名叫《傷仲永》,講述了他小時候同鄉一個“神童”的故事。這個“神童”名叫方仲永,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長到五歲也沒見過書寫工具。有一天他卻哭著索要書寫工具,並立馬寫出四句詩來。他的父親目光短淺,將他當成了一件賺錢的工具,每天帶著他拜訪同鄉,不讓他學習。長大以後仲永的天賦漸漸消失,成了一個普通的人。
讀完文章,我不禁為這位天才少年的隕落惋惜不已。方仲永原有那樣好的天賦,假以時間,定能成為名動天下的卿相。但他卻因為沒有得到教育和學習,漸漸化為路人,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其實,方仲永的沒落,又豈止因為缺之學習?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所處的環境。他的父親沒有為他的學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只知道整天帶著兒子到處顯擺賺錢。同鄉們也沒有阻止父親的行為,還有人用錢去買仲永的詩,想要等仲永成名後賺錢,這種行為更刺激父親的貪慾。如此下來,仲永怎麼可能不墮落?
同時,鵲起的名聲也是使方仲永不務正業,停滯不前的一大原因。方仲永突然成為了鄉里有名的小神童,這樣突如其來的名氣和榮耀,會讓三觀都在構建時期的他心志扭曲,變得不思進取。這種悲劇在現代社會也不斷上演,昔日家喻戶曉的童星,成年後吸毒、賭博,驕奢淫逸,曾經感動中國的抗震救災小英雄,淪為詐騙犯和階下囚,對於心智不成熟的兒童來說,過早的成名也許並不是一件好事。
反觀王安石,他幼時並沒有什麼過人天賦,但勝在後天努力,隨同父親四處遊歷,增長見識。所以當仲永的才能耗盡,默默成為路人甲的時候,與他同歲的王安石卻已準備踏入仕途,大展手腳了。因為王安石的才學,他被宋神宗任用,還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
人生是一次漫長的征途,無論起跑線多麼領先,並不意味著超越平凡,收穫幸福。天賦有時候是上天的恩賜,有時候又是詛咒。所以,要創造美好的人生,必須勤勉好學,奮鬥不息。
傷仲永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1152字讀了《傷仲永》一文後,我也像當年的王安石一樣為仲永扼腕嘆息。仲永從一個神童到一個普通人的經歷令人惋惜。有人說,假如仲永當年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沒有一個愚蠢的父親,也許現在就像李白、杜甫那樣永遠被後人熟知了,也許他寫的詩可以讓“方仲永”這個名字青史留名,也許……有這樣一個父親,真是仲永人生最大的悲哀!
可是,這一切真的全怪仲永的父親嗎?
父親的做法的確在方仲永走向悲劇的道路上狠狠地推了一把,但他不是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我們只顧找父親的錯處,卻從沒有仔細想過方仲永本人。原文中有一句話:“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這時候的方仲永才華已經開始衰退,但還未消失殆盡。此時的仲永和我們差不多大,應該也懂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了。若是他從此刻開始用功刻苦學習,應該也能有不小的成就。可是方仲永呢?他不思悔改,一成不變地延續著原來的生活,最終導致了江郎才盡的結局。這樣看來,仲永才能的湮沒也不能只怪父親,仲永沒有勤奮學習的上進心,而這恰好是一個人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東西。
勤奮努力的學習對人到底有多重要?漢代史學家司馬遷20歲後收集史料,實地採訪,42歲開始寫《史記》。靠著他的堅韌和努力,歷時18年才完成這部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家鉅著;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後就在家裡的池塘洗筆。久而久之,竟將整口池塘裡的水染成了黑色,才成就了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行書風格;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為研究進化論,勤奮努力了22年,最終寫出了《物種起源》……古今中外,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他們的成功,無一不是建立在嘔心瀝血的努力之上的。他們的故事,不斷激勵著我們奮發圖強。
四五歲的時候,方仲永年紀還小,不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聽從父親的話誤入歧途情有可原,可十二三歲就不一樣了。按古代的習慣,此時的仲永已經快要成年了,完全有自主選擇的能力。是他自甘墮落,沒有一點上進心,不去進一步學習的。最後落的個“泯然眾人”的下場,怨得了誰呢?
仔細想想,仲永其實並不愛詩。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人如果真的熱愛一件事,就一定不會為了什麼目的才去做這件事。倘若方仲永真的愛詩,又怎麼會讓詩成為父親賺錢的工具呢?一個以賺錢為目的寫詩的人,他的詩寫的再好,也算不上一個真正的詩人。
所有的悲劇都有其原因。最後,方仲永吞下了他親手種下的苦果:一個本應該成為一代偉大詩人的天才,成為了普通人。唯一在世上存在過的痕跡,就是得知他經歷的詩人王安石留下的一篇《傷仲永》……
作為還在學海中遨遊的初中生,仲永的經歷告訴了我們學習有多重要,同時也警示著我們:不要再荒廢時間了,努力學習吧!珍惜美好的青春歲月,莫要讓寶貴的時間付諸東流!
傷仲永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58字《師說》有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每一個人生來不可能會是人才。方仲永小時候天資過人,堪稱“神童”!但上蒼賦予了他的只是天資稟賦,如果後天不拼搏、不努力,再優厚的天資也會消失殆盡。
方仲永五歲時突然能出手成詩,展露出驚人的才華,但由於目光短淺的父親“不使學”,同縣人只是“漸漸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加上自己不思進取,最終令人嘆息地淪落為“眾人”。方仲永的天資比一般人聰明得多,但即使再聰明,要是後天不接受系統的教育、自己不夠努力,也必然會成為愚昧無知的人。俗話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的學問再淵博,如果不繼續學習,就註定要逐漸落後。仲永的事例給人們以警醒:“不勤奮學習就會落後”是一個公理。不論什麼時候,不管你目前擁有多少學問、多大成就,你都需持之以恆地勤奮努力、刻苦學習。唯有如此,自身才會日趨完美。
愛因斯坦,科學界偉大的聖人,科學史上與他比肩的人寥寥無幾。可他曾經是一個四五歲還不會說話的“笨”孩子,被老師們認為“無藥可救”。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努力,並且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12歲就驗證了畢達哥拉斯定理,最終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如果A代表一個人的成功,那麼A等於x加y加z。勤奮工作是x,y是娛樂,而z是把嘴閉上。”這略顯風趣的話是愛因斯坦的人生信仰,這恰恰造就了“偉人”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方仲永的鮮活事例從正反兩方面告訴我們:不管你目前境況如何,永遠不要放棄學習!不學習,意味著放棄了自己。學習、學習、再學習,終生學習,提高自我,是與時俱進、提升自我最直接、最切實際、最可行的方法。
傷仲永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846字方仲永雖天資聰穎過人,最後卻依舊落得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結局,沒有脫出“世隸耕”的宿命。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仲永兒時沒有進行系統而刻苦的學習,荒蕪了寶貴的青春時光。少年不知學,等年紀大了,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仲永五歲時,一首即興而作的詩作,令父親和鄉鄰發現了他作詩的驚人天賦。於是他的父親拉著仲永四處顯擺其才能,盡情享受著眼前難得的收穫錢財、得到尊重和自高自大的榮耀,而且始終如此,不知醒悟,最終令天資聰慧的仲永“泯然眾人矣”。倘若,其父在仲永的才華剛剛被發現的時候,將仲永送去老師那裡學習文化知識,熟讀天下經典著作,那麼原本就天賦過人的仲永定當更上一層樓,會成為一個處處受人敬仰的智者,而不是一個只在田裡種莊稼的普通農民。
世上既然有天資優秀但後天不加珍惜的人,那麼也必定會有天生愚笨但後天勤奮刻苦最終成就大事的人。
曾經有人對威特提出“先天的天賦比後天的勤奮更加重要”,威特卻並不這麼認為,他一直認為後天的努力比先天的天賦更加重要,但那時沒有人認可他的觀點。後來,沒過多久,威特有了一個兒子,出生時特別輕,小小的、皺皺的,哭起來揮舞雙手時,看起來象一隻小白鼠。沒有人看好他,連他的母親也不例外,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孩子沒有未來。但威特卻並不這麼認為,他給自己的兒子取名也叫威特,並開始對兒子進行系統的教育訓練。八年後,小威特在老威特精心的教育下,掌握了數種語言,成為了同齡人中的天才,甚至比那些大他好多的大孩子還要博學。那個曾經愚笨的小嬰兒,如今卻是眾人眼中的天才,如此鉅變,若沒有足夠的後天學習、努力支撐,那它早就崩塌了。
同樣是因努力而成才的還有愛因期坦。年幼的愛因期坦起步晚,卻享譽全球。如果不奮鬥,那麼燈泡也不會亮起。他不懈地學習和努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更多的時候,天賦的作用並不多麼巨大。恰恰相反,那些成功人士,無一不是勤奮刻苦之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天生不聰明,那就努力讓自己變聰明。只有努力過的人,才有資格說累,才有資格享受盛世繁華和寫意輕鬆。
讀傷仲永有感 篇17
讀後感 ,1417字作為“邑人”,幫助自己的鄰居糾正錯誤,是天經地義、義不容辭的。仲永的鄰居怎樣做的呢?——“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如此行為,彷彿仲永只是他們成人之間機械交往的一個話題、一粒棋子而已,對喪失了後天學習與成長進步機會的仲永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這讓人們感嘆“邑人”的愚蠢的同時,更悟出人際交往中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
我們生於此世,立足於社會,便不可能“獨立”的活著,更不能夠“自私”的活著。作為中學生,我們現在固然要具有敢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沉靜和決心,但展望未來,時代需要的不僅是擁有淵博知識的我們,更需要有責任心、有合作互助意識的建設者。無論國家交往還是人們的日常交流,如果大家只考慮自身利益,不為對方著想,就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清代的國策和結果便是對世人的一個警告。
自清代康熙皇帝的“閉門鎖國”政策開始,中國被外國列強侵略的命運就已註定。這其中,既有皇族的驕傲自大、自以為天下無敵——我才不需要借鑑爾等卑劣的技術和發展方式,我反倒還要把自己的先進技術藏起來,不讓你抄襲去才好啊——的自大心理作祟,又有皇族鞏固個人經濟與政治地位——故意將資本主義在萌芽中消滅掉——以及他們對當時對己國已經不利的外國騷擾做出消極應戰因素。愚蠢國策導致的後果是什麼?是中華民族的恥辱,是被外國列強蠶食瓜分的血淋淋的事實!落後只能捱打!而不想落後,最好的方法便是謙虛、積極、合作,永遠向比自己好的事物看齊而不是羨慕嫉妒恨。無論是競爭對手,還是身份低微的人,只要他們有過人之處,我們就一定要虛心學習。也許粗糧餅確實是“其貌不揚”,但它卻如一朵桂花,將香味送入口中;又如一隻利箭,射向身體不適之處。“擇其善者而從之”,總是利於自己的。唐代的繁榮昌盛裡,不也有“開放政策”的功勞嗎?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應如同自己名字一樣熟悉吧。故事中既闡述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更像是和本文的作者約好了似的——都說明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重要意義。與普通孩子一樣,孟子兒時好奇心強,見了什麼都模仿、學習,其中當然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孟子最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見解深刻的儒學大家,正是因為孟母對孟子的啟蒙教育和無私奉獻。看到孟子學習環境太差,學習物件平庸,甚至醜惡,孟母便陷入自省,並果斷行動——搬家,終於讓孟子擁有了一位好“老師”—谦遜有禮、崇尚知識、刻苦好學的學習環境。於是,孟子勤奮、刻苦學習,終成大才,成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前有孟母,後有魏徵。魏徵和唐太宗曾是“好哥們兒”。唐太宗作了皇帝后,魏徵前後共提建議二百多次,次次都是站在國家利益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建議,而不是像“邑人”一樣只為自己著想。唐太宗則十分重視魏徵的意見,從諫如流,積極地聽取、借鑑或採納這些建議,即使魏徵的意見不合自己的心意,即使魏徵的話很難聽,也不會像“邑人”那樣對仲永父親的錯誤做法熟視無睹。在一定程度上說,是魏徵和唐太宗造就了貞觀之治;而貞觀之治的出現為唐朝的全盛打下了堅如磐石的基礎。
同學們,我們不僅嘲笑仲永悲劇中“邑人”的愚蠢作為,更要吃一塹、長一智,牢記“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古訓,在學習與生活中不斷成長進步。
熊出沒之過年觀後感 篇18
觀後感 ,621字幾年前,我看了《熊出沒之過年》這部電影。它主要講了以伐木為生的光頭強,因為沒錢買火車票回家過年,就發明了強大的伐木機器來砍樹,努力賺錢。熊大、熊二知道後,與吉吉、毛毛一起把光頭強送回家過年的故事。
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部電影的最後一句話——“爸、媽,我回來了!”
為什麼呢?
都說“家是溫暖的港灣”。在自己處於心情、學業低谷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大哭一場,自甘墮落,而是回家。似乎“家”就是一劑良藥能撫慰心靈的創傷。
就在去年,我的哥哥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剛到那裡時,哥哥猶如一隻小鳥飛上藍天,高興、激動。接著,卻發現對於藍天來說小鳥是那樣的渺小。滿心的歡喜卻被工資不夠開銷的焦慮所代替。打個電話給家裡,言語中猶如一隻被子彈射穿的小鹿,可憐而又狼狽。但跟家裡人聊一會兒後又充滿了活力,信心滿滿地稱自己要在上海混出名堂來。“家”還是我們人生中的加油站!
回家對於光頭強來說也只有過年時,但哥哥每兩個月都會回來一次。所以,我覺得“爸、媽,我回來了!”中的“回來”更為不易,更能感受到光頭強對家的嚮往和回到家中的欣喜。
“家是溫暖的港灣”,同時也是所有人都真心喜愛,視為珍寶的地方。不管長大後能走多遠,我都要像光頭強、像哥哥那樣一直走在回家的路上。
傷仲永讀後感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474字今天我讀了《傷仲永》這篇文言文,這篇文言文的大意是:一個叫方仲永的小孩兒,他從來沒摸過筆,但在他五歲的時候竟然做了一首“神詩”。仲永的神童功力被他父親拿來賺錢了,不讓仲永讀書。他的功力一點點衰退,最後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讀了這篇文章我非常氣憤,這位父親非貪那筆小財富,葬送了自己兒子的未來。如果方仲永好好讀書,也許會成為國家棟梁,那麼他們的財富可能不可估量。跟這一點財富相比簡直太不值了,如果方仲永成為國家棟梁,即使沒有得到什麼大財富,那也可以光宗耀祖。
還想對仲永提一下建議,如果你主動向父親提出去讀書,那麼你可能考中進士啊,再聰明的人不學習也會變成一般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也有這樣的人嗎?有的人是神童,但不學習那也會變成一般人,還有的人不是神通還不學習,那比一般人還要不如,又有一些人雖然不是神童,但他們刻苦努力學習,最後變成了人上人。可貴的是還有一些人天資聰明,還刻苦些學習,那麼他們就會變得更優秀。我們要吃得苦中苦的學習,才能成為人上人出人頭地。
我們要刻苦學習,因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使你成為優秀的人!
花季·憂傷——讀《穿過憂傷的花季》有感 篇20
讀後感 ,1720字山村清晨的小路,薄霧濛濛。女孩向奶奶告別後,漸漸遠離了奶奶孱弱的身影,悠遠的目光,踏著青霧,在黑子的陪伴下向學校走去,開始她一天的生活。這是女孩原本的生活,波瀾不驚。她,是一個山村的留守兒童,她的生活因一個契機得以改變,從此以後她的花季有了別樣的憂傷。
她叫陸星兒,我叫陸星,許是因為如此;亦或是本都是花季,同有的多愁傷感,讓我走進了星兒的憂傷花季。也許並不需要理由,僅僅就是看見了,就想走近這個鬱鬱寡歡的女孩。
星兒是向華萍忠實的聽眾,在向華萍灑脫的言談裡,也許只有星兒知道,她們的心裡究竟是多麼的落寞。她們有著小小的虛榮,渴望著被父母用關愛填滿,只是因為山村的貧瘠落後,這些小小的願望都變得十分奢侈。向華萍有著男孩的灑脫,卻失不女孩本有的柔弱。她打電話給在外地打工的媽媽,她說她生病了,好難受,把嚶嚶哭泣通過電話傳給遠在異鄉的媽媽,媽媽聽到後,只說我會寄錢給你的。媽媽的焦急傳不到向華萍的心裡,同樣,向華萍心中的痛苦媽媽也琢磨不到。掛掉電話,向華萍笑了,她不明白,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本應毫無保留給予的愛與關心,變得這樣吝嗇,需要自己用謊言來索取?她的舉動落在星兒眼底,星兒感同身受。只是,星兒她懂事,不同於同齡孩子的懂事,儘管她也想;星兒最終還是經不起向華萍的慫恿,只是,在電話接通的那一刻,星兒又失去了開始的勇氣,她不想像向華萍一樣的撒嬌,只是想聽聽媽媽的聲音,要她一句安慰的話和一句可能看似永遠都不能實現的承諾:今年過年,我和爸爸會回家的。放下電話,星兒難掩眼中的傷感,向華萍知道,卻只是罵她笨。
青春萌動的校園,最不安分的便是這些正值青蔥歲月的孩子。星兒的自行車丟了,因為這個,星兒認識了陳軍—一個熱枕豪爽、勇敢果斷的男孩。開始,陳軍在那條他們可以同行一段的路上等星兒,他說他可以帶著星兒去上學,面對陳軍的邀請,多愁善感而又心思縝密的星兒,有些遲疑,最終被陳軍的真摯所感動。相似近乎相同的家庭背景,讓兩個少男少女彼此惺惺相惜,他們小心呵護著他們堅強而又敏感的友誼之花。他們變得默契,總是在在那個路口不期而遇,在快到學校的地方,一前一後的踏入學校。“以後你不要再抽菸喝酒了”,星兒的一句話,給陳軍灌注了無盡的活力,因此,他即將偏離軌道的青蔥花季在星兒殷切真誠的目光下回到新的起點。陳軍變了,遠離了那些人,變得認真、勤奮。他們以為他們可以一直這樣下去,友誼是他們缺失的愛的補缺。只是,太多的“只是”,讓這原本美麗的童話也改變了原先預期的發展。星兒被強暴未遂,向華萍偷嘗“禁果”、懷孕流產,星兒奶奶去世—這一切,所有的悲劇突如其來,讓兩個少年的心受到抨擊,他們變得成熟,卻又險些失去了那份純真。他們的友情不曾被世俗玷汙,只是世俗容不得它存在。
星兒的父母要把她帶走,離開這個世俗的地方,卻又要把她帶到繁華卻冰冷的都市,“我和你們走,但是我要上學,只要我能考上,你們就要讓我上。”星兒的聲音似乎就在我耳邊迴響,我聽的到,是那樣的堅定,卻又是那樣的無奈。合上書,我靜靜的坐著,想著,星兒的花季該如何不憂傷?作者並沒有給我答案,我的答案看似合理,可是真的可以讓這個女孩走出憂傷的花季嗎?如果星兒的爸爸媽媽不離開她,如果星兒和陳軍的友情不曾被破壞,如果一切都只定格在一開始的摸樣,而沒有後來,是不是星兒就不會憂傷?—我不知道。
看見媽媽在忙活著一家人的晚飯,我走過去從身後抱住媽媽,我對媽媽說,媽媽,謝謝你還在我身邊。媽媽笑,說,怎麼了丫頭?我沒有回答,只是抱著媽媽,貪婪的享受著媽媽特有的溫柔與她身上的溫度。如果我的爸爸媽媽走了,陸星會不會變成第二個陸星兒?媽媽說有太多的“陸星兒”,她們孤獨,她們缺少愛,她怎麼忍心讓我和妹妹變成這樣的孩子,媽媽不忍心。
我好慶幸,爸爸媽媽的愛是無私給予的,而我卻還不知好歹,我沒有星兒的懂事,我沒有她那樣的容易滿足,總是隨意糟踐父母的愛,認為他們給予的太少太少。我好慚愧,如果星兒是我,她該是多麼的滿足。同是花季,不同的人生軌跡,也許星兒的未來會因為她的堅定信念而變得美好,以後也許星兒會釋懷他們的曾經,卻可能永遠也釋懷不了他們的人生。
我應該慶幸,我的花季沒有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