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相關作文20篇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1
讀後感 ,745字我是最沒有資格談孝順的,在我的感覺中,對已去世的祖父母也好,對身體尚可的父母也好、都沒有做到孝順。
爺爺去世時候我還很小,只知道一味地跟著大人們哭,對爺爺印象並不深刻,只知道很高大、到老了都不駝背,說話嗓門大,把他石匠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以至於看所有的電視、電影覺得裡邊的石匠都是我爺爺。
奶奶在我的生命中扮演了很多角色,是奶奶,是最親的人,更是我小時候的保護傘。從小就跟著奶奶住,幾乎每晚奶奶都給我講很長的故事。小時候的禮儀、規矩都是奶奶教的。奶奶說:閒時莫論他人非;奶奶說:女孩子走路不要那麼快,風風火火會把福氣跑掉的,女孩子要是懶了會嫁不出去的;奶奶說:星星是有生命的,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對應的星星;奶奶說:吃飯之前不能敲碗,吃飯時候不能吧嗒嘴;奶奶說:家裡來客人了小孩子是不可以上飯桌的,要先給客人盛飯;奶奶說………。我會把這些都講給我的孩子,讓我的孩子再講給他們的孩子,代代相傳。離家讀書後每次回去都能看見奶奶在家門口等我,小時候不懂珍惜,現在每每想起,都淚流滿面。這個一輩子走路都不捨得踩死螞蟻的小腳老太太生命的晚期被哮喘折磨的臥床不起,而作為孫子輩的我們卻很少在床前伺候。現在耳邊還經常回想奶奶說的話:你們長大後能享上你們的福嗎,我總承諾:會的,一定會的。可是長大了,有能力了,奶奶卻遠在天堂。
前幾年媽媽住院,我也只是回去了一下,雖然在醫院衣不解帶的住了一週,但是媽媽的康復期我卻只是電話問候。
安慰說是生活的無奈,安慰說以後的日子還長呢,會有時間盡孝的。父母真正要的是什麼我真的要思考一下了:是一個電話、是時不時的給父母卡里打點錢,是生日時的問候,是強裝笑顏的報喜不報憂,還是微信裡鋪天蓋地的感嘆……時間不會等我們,別在找理由了,有時間就回家看看吧,趁時光還好,父母未老。
二十四孝讀後感600字 篇2
讀後感 ,1025字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 —題記
孝,是什麼?怎麼才算一個孝子?以前的我對此一直都很懵懂。直到閱讀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我才漸漸懂了一些。
《二十四孝圖》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時》,顧名思義,《二十四孝圖》講的正是《二十四孝圖》—24個古代的孝道故事:扇枕溫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在文中,作者卻以毫不留情的口氣批判這些故事,這不禁令我有些疑惑:《二十四孝圖》不該是弘揚孝道孝心的麼,為什麼還要批判呢?懷著這樣的心情,我將《二十四孝圖》讀了一遍。
還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二十四孝圖》內的故事所宣揚的孝道令人心驚膽顫,其中尤以埋兒奉母為最甚:漢朝時有一個人名郭巨,家貧,郭巨的母親總將自己的飯食分給他的兒子,導致她自己吃不飽,出於“兒子可以再有,母親只有一個”的心理,郭巨與他妻子便決定將兒子埋了供養母親。這個故事使我感到恐懼與不解:難道孝總是要以一個人的犧牲來成全另一個人嗎?難道他兒子的性命便不算命麼?這殘害人命,無視法紀的行為又怎能算作真正的孝?怎麼會流傳如此之久之廣呢?……
這個想法困擾了我幾個星期,終於被老師的一句話點醒:“我們要透過事物的表象看本質,不應被表象所迷惑,因為最重要的往往是本質。”是啊,透過表象看本質,孝的本身是沒有錯的,孝順尊敬父母長輩,只不過古代的孝道難免帶了些時代的侷限性:古代是君主專制,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便產生了愚孝,即愚蠢、盲目的孝,有的甚至與人性相悖,如“臥冰求鯉”、“恣蚊飽血”、“埋兒奉母”等。且古人記載這本《二十四孝圖》也未必就是真的為了讓我們模仿其做法去埋了兒子供養母親,而是希望我們能領會其中孝順父母長輩的精神並將其發揚。
看完《二十四孝圖》後,我又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一個出身貧寒卻被清華大學預錄取的理科狀元,他學業繁忙,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患有神經分裂症的父親。掙錢補貼家用,但他依然很樂觀,孝順父母,勤工儉學,是有名的孝子。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孝順長輩,勤工儉學,我們應該學習他,孝順父母長輩,努力學習,多為父母分擔家務,讓他們少操勞。我們現在所做的也並不能抵得上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但擁有一片真摯的孝心確是極為重要的。
《二十四孝圖》所弘揚的孝道精神是永恆的,不會被磨滅的,因此流傳至今,但它也有不足之處,我們不能盲目地全部吸收學習,而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中華民族孝順的傳統美德,真正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孝子。
二十四孝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71字最近,我們學習了《二十四孝故事》,對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了很大的啟發。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它都指引著我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讓我們從中得到學習和思考。
“百事孝為先”的道德思想,始終根值在無數人民的內心深處。“親嘗湯藥”中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米”中仲由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力氣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著他們內心深處的孝感,讓我們從中去學習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傳遞者源於我們每一個人。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學習瞭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為了撫養子女而嘔心瀝血,日夜操勞,或許不要求我們給予他們什麼,只是希望我們將來過的比他們好,他們處處為我們著想,時時記得為我們擔擾,唯恐自己做的不周,父母是最關心我們的人。因此在我們沒有能力的時候,我們應懂得為父母分憂,讓他們為我們放心,而在我們有能力給予的時候,我們不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或許並不在乎這些,他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們在一起是他們很快樂的時光。因此,工作在外我們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著我們行善。對待每一個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讓我們的周圍充滿溫馨。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充滿了爾虞我詐,事事都得提防,讓很多人感覺很累,當你給出一個微笑的時候,別人會認為你是假慈善,或認為你不懷好意,有什麼不軌的目的。現在真是應該重新溫習我們古代文化的時候了。
“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結合公司實際,做文明人,辦文明事,估一個孝順的好員工,學習如何孝奉父母,學習在我們的生活中善意的對待每一個人,好好做人,努力工作,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和繼續發揚的。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1024字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有多少的孝子的感人故事震撼著我們,激勵著我們,鞭策著我們。從而讓我們懂得了應該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二十四孝》中有許許多多感動人心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蘆衣順母》。這篇故事中的孝子周閔損生母早死,父親為他娶了一位繼母,繼母平時待他非常不好,經常虐待他。繼母后來又生了兩個弟弟,冬天的時候,繼母為兩個弟弟用棉花做棉襖,給他做的卻是用蘆花,後來父親知道繼母虐待周閔損,便要休了她,周閔損連忙位繼母求情。繼母非常感動,之後,待他如同親生兒子,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周閔損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兩個弟弟,如果繼母走了,弟弟們就沒人照顧。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周閔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懂得體諒他人,懂得顧全大局。
和周閔損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記得三年級的時候,媽媽帶我去買衣服,走著走著,我突然看中了一件連衣裙,很好看。我便硬纏著媽媽給我買,媽媽帶著我走上前去,拿起這件裙子問:“這件裙子要多少錢?”“200!”老闆伸出兩根手指說。這時媽媽立即把裙子放回衣架,跟我小聲說:“我們先去看看別的衣服,好嗎?”“不要!”我堅決地說。手一直攥著裙子的角不放。“我們先去到別家看看,等一下再來買呀!”媽媽和我商量著說。“不要!不要!我不要!我就要這件,我就要!”我倔強地把臉扭到一邊,把耳朵堵上,不再聽媽媽講話。媽媽見狀,輕輕嘆了口氣,走上前去說:“那就要這件吧!”我一聽到這句話,開心地笑了!現在回想這件事,十分慚愧。家裡只有爸爸一人賺錢,維持生活,養活我們姐妹三人。那時的我真的太不懂得體諒父母了,太不懂事了。只知道為自己,不懂得為大人們著想。
也許,“孝”這個字在現在人心裡,已經漸漸淡漠了。有些人認為父母賺錢養家為我們是天經地義的!但是他們都錯了,以前的我不懂事,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我也漸漸懂得了父母的不易。父母給予我們一切一切,不求回報,給予我們無限的愛,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給予我們生命,給予我們一切一切的人—父母!同時我們也要懂得體諒他們,體諒他們的不易。所以我們在家要多多為父母分擔家務,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們不是冷血動物,我們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孝”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們要繼續發揚這種傳統美德,讓它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成為更多人的座右銘,讓更多的人知道孝是一種多麼高尚的品德!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684字這幾天我觀看了二十四孝的故事,看完之後我的思想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其中有一個故事我印象最深,叫做鹿乳奉親。
故事大概講的是郯子的父母都年邁了,還經常犯眼病,郯子很是心疼,想給父母把病給治好,可母親說他們時日已經不多了不用再治病了唯一的願望就是想喝鹿乳。取鹿乳是多麼困難啊,一不小心連命都會丟掉,但郯子想著年邁的父母還是想盡了辦法取到鹿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也了卻父母的願望。有一天郯子聽到在北山森林常常有鹿出入,就決定去北山。他跑到集市上買了一張鹿皮,披在身上,假裝成鹿的樣子進山去了。他在森林裡繞來繞去眼看天就黑了,她心裡很是著急。忽然,郯子聽到一聲叫聲,以為是野獸,就連忙跳到旁邊的草叢裡,過了一會,也沒有見到野獸的蹤影,便抬起頭來看了看,竟然是一群幼鹿,那叫聲一定是讓母鹿趕緊帶食物回來,郯子靈機一動慢慢的爬進了鹿群中,果不其然,沒趴一會母鹿就回來了,郯子激動不已,也學著母鹿的樣子在擠鹿乳,擠完後連忙回家給父母喝。從此他每天都用這個辦法獲取鹿乳。有一次郯子正在取鹿乳時,有一個獵人拿著弓箭走過來,母鹿也發現了,一聲吼叫,小鹿都連忙跑開,就剩下郯子呆呆地蹲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眼看獵人已經拉開了弓,郯子連忙脫下鹿皮,叫道,慢,箭下留人,獵人驚恐萬分,不解這鹿怎麼突然就變成了大活人呢?郯子見此就和獵人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獵人聽完給郯子豎了一個大大的大拇指,並送給了他一袋鹿乳,郯子向獵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就帶著鹿乳回家了。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做人要有孝心,郯子不顧生命危險取得鹿乳就是為了孝敬父母,我們不用做這麼大的事,但我們可以幹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來盡孝。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682字孝為立世之本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始終源遠流長。這幾天,我看了關於“二十四孝”的動畫,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二十四孝主要講有關古人的孝。每個故事雖然簡短,卻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其中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最深,它就是百里負米。這主要講了仲由因小時候就家境貧寒,總是吃野菜,但有一次父母想吃米,仲由不希望父母的身體不好,於是便到百里之外去負米。他不顧嚴寒酷暑,一年四季如此,不辭辛苦,為了讓父母更快地吃到米,他連歇都不歇,持之以恆。後來仲由的父母雙雙去世,仲由當了官,每天都吃著山珍海味。但他卻沒感到歡喜,而是思念父母,想讓父母與他一起過好生活。
現在像仲由一樣的人已經寥寥無幾,父母對我們的寵愛多過我們對父母的孝順。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也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上次看到一個男生,不做作業被家長說了一句,他不但沒有感到愧疚,還理直氣壯地說:“我就不做!”然後一直罵他的家長。這樣的人真是不孝。一個連孝都做不到的人,那麼他還會有什麼素質、什麼品德、什麼教養呢?
其實,孝很簡單。在父母忙碌時為他們分擔一下;在父母勞累時為他們捶捶背,沏杯溫暖的茶;在學習與工作上有所成就……這就是作為父母親最想看見的,他們會很欣慰。
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從來不要求我們回報,他們永遠是無私的,你說我們該不該孝順呢?
看看《二十四孝》吧,讓我們弘揚中華民族的孝道,做一個有孝心,懂孝順的人,讓中華民族之孝道精神世代傳承、源遠流長!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507字今天我看了《二十四孝》裡面的視訊,深受感動。
《二十四孝》顧名思義就是24個孝子的故事,而這24個孝子有一共同點就是孝順父母,互相關心。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二十四孝》裡有一個叫“恣蚊飽血”的故事,它講的是晉朝人吳猛的故事。吳猛晚上幫父親洗碗、洗盤子,洗完以後他便去父親的臥室看父親熟睡了沒有,他走到臥室一看發現父親身邊很多的蚊子,由於家貧買不起蚊帳,他怕打擾父親睡覺,於是便把衣服脫下來,讓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飽了血就不再叮咬父親。
早上他父親起床後發現了全是蚊子叮咬痕跡的兒子十分心疼,立馬帶他去看大夫,可見他們父子情深,互相關愛。當大夫批評做為父親不關心孩子,孩子全身都是蚊子叮的包,你還睡覺時,吳猛又為父親辯解,不讓別人誤解父親。整個故事,不論哪一處都可以看見他們互相關愛的場景,吳猛這樣關心孝順父親,列為《二十四孝》其中之一孝。
其它的故事也很感人,對於現在的我們不需要做到像“沒肉吃,就把自己身上的肉割孝敬父母”,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幫父母洗衣服、做飯,這些都可以的,我們要用我們實際行動,孝順父母,做一個讓父母驕傲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426字今天我看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深有感觸,決定寫下一些感悟。
我看完了在古代的人們如何孝敬贍養父母之後,才發現跟他們比起來我是多麼的不孝。就像第一則故事裡面的舜,如果我是他,一定做不到如此大度。可是舜卻一點也不介意,儘管父親,後母和弟弟天天排擠他,可是他並不在意。仍然一如既往的孝敬父母,對弟弟慈愛,最終他的孝行感動上天,最後帝堯還把帝位讓給了他。
看完這些故事後我羞愧難當,從前的我總是頂撞父母,不聽他們的教導,現在想來真的是後悔無比,我想我應該做出一些改變了,以後我要多聽他們的話,不淘氣,幹什麼事情要馬上做不推脫,還有以後我要學會做飯,洗衣等力所能及的活,在父母不方便時自己可以自食其力。其次就是以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別人的事情要幫助做,自己的事情儘量不麻煩別人。做一個也能幫得上別人的人。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我們都應該懂得這個道理,讀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我以後一定會以他們為榜樣,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615字最近這幾天,我觀看了老師推薦的《二十四孝》故事的視訊,講的都是古人孝順父母的事情。看完之後,我很有感觸,特別是其中的《戲綵娛親》和《恣蚊飽血》兩個故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戲綵娛親》講的是在古代有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叫老萊子,為了讓自己的父母開心,經常穿上五彩斑斕的衣服,裝作幼兒的模樣,來逗父母開心。
《恣蚊飽血》講的是一個叫吳猛的八歲小孩,為了讓父親在睡覺的時候不會被蚊子咬,在父親屋裡脫下衣服,趴在桌子上,讓蚊子咬自己,他認為這樣的話父親就不會被叮咬了。
這兩個故事為什麼令我印象最深刻呢?因為老萊子已經很老了,還想方設法,裝扮成兒童一樣讓父母開心。而吳猛為了讓父親安心睡覺,竟然想出讓自己被蚊子叮而讓父親安心睡覺的辦法。他們兩個一個七十歲、一個才八歲,但他們都有一顆孝心。
比起他們來,我平時的表現就差遠了。有時候碰到我喜歡的菜,我就會不管別人,自己先把好吃的全都吃完;有時候因為寫作業又慢又不認真,總是惹得爸爸媽媽很生氣;有時候家裡的家務活,我因為貪玩也不願意去幹。想想自己平時的表現,再想想老萊子和吳猛孝順父母的表現,我的內心是多麼的慚愧呀!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看完《二十四孝》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了我與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之間的差距,今後碰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定要與長輩分享;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不再惹爸爸媽媽生氣;還要多替父母分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時時刻刻做到尊重長輩,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
草房子讀後感400字 篇10
讀後感 ,2379字【篇一:草房子讀後感】
我最近讀了《草房子》這本書,故事的情節十分有趣生動,主人公桑桑是個調皮可愛的小男孩,他雖然做了許多“壞事”,但他心地十分善良。
這本書第一章節的題目叫《禿鶴》,這一題目十分引人注目。“禿鶴”原名陸鶴,因為他天生不長一根毛,所以顯得他俊俏的臉蛋兒和頭頂極其不協調,所以同學們都叫他“禿鶴”,這個稱號傷了他的自尊心,但他後來在一次演出中用行動捍衛了他的自尊心。
言歸正轉,讓我們來看看調皮的桑桑吧。桑桑做了許多“壞事”,有些事他明明知道做完了要遭媽媽追打,可是他偏要這樣幹,當然免不了他媽媽一頓“毒揍”。一天,他悄悄的拿著家裡唯一的一口鍋砸成鐵塊給賣了,為的就是要買他那寶貝鴿子。買回來他才發現沒地方放,於是立即動手,將放碗的櫃子做成了鴿子的窩。當媽媽回來見家裡最重要的兩件東西沒了,要把桑桑給抓住。可是桑桑沒命地跑,見家門關著,就跑進了豬圈,可是剛逃離了媽媽的魔掌,又迎來了母豬和公豬的進攻,踩了一堆屎,狼狽地出來了。最後桑桑被媽媽抓住,揍了一頓。再比如說,桑桑具有獨特的想象力。他想,一個大夏天穿上棉襖棉褲會怎樣,二話不說,立即穿上了,他成了學校獨有的奇葩……
讀了這本書,我懂了許多道理,也明白了人間有許多真情。這本書給我帶來許多歡樂,這是一本獨一無二的好書!
【篇二:草房子讀後感】
《草房子》寫了主人公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六年中,他經歷了許多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感動人心的故事。比如少男少女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愴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著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間所閃耀的人格光彩,在體驗死亡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且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讓桑桑終生難忘。
《草房子》裡不僅有許多感人肺腑的句子還有許多幽默搞笑的故事,但在我記憶最深的就是桑桑拿蚊帳去捕魚。因為沒有魚網所以拿了蚊帳來代替。我覺得他很聰明,但也有一點淘氣。
最讓我感動的人便是杜小康。杜小康的家在油麻地的一間“紅門”裡,他們家幾代都在油麻地經商,是油麻地的首富。可就在他爸爸拿了自家所有錢又去購買一批貨準備繼續經商時,船翻了,他們家破產了,杜小康停了學。懂事的他儘自己的能力幫助父母維持著生計,在校門口賣東西時,他沒有一絲卑微的神色,掙錢減輕家裡的負擔。不怕苦和累,每一天都樂觀地度過。在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在富有時不浪費,在貧窮時不卑微,儘自己所能,克服種種困難,取得成功。
《草房子》是一個感人的,搞笑的故事。讓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
【篇三:草房子讀後感】
近期,我迷上了曹文軒教授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草房子》。
這本書的主人公幾乎都有不足,比如:陸鶴天生不長一根頭髮;紙月是母親私生的……
書的主要內容是桑桑小學六年的生活。桑桑是一個調皮的男孩,有一次為了給鴿子做新家,拆掉了家裡的碗櫃,給鴿子當家,結果捱了一頓打。可桑桑不長記性,過了還沒幾天,“舊病復發”扯下爸爸媽媽房間裡的蚊帳,剪成一塊很不錯的“漁網”。
最感人的故事還是數最後一章。因為桑桑私自拿出爸爸的獎品—筆記本,供自己隨意使用,所以被爸爸打罵了一頓。快睡覺的時候,桑桑脖子疼,原來,桑桑脖子腫了,就因為這個,父子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治病的配方,從而治好了桑桑的病。
讀了這篇小說,我感覺桑桑小學的六年是他生命的開始,是他接受教育的開始,桑桑以後會遇到更多挫折,希望他走向成功!
【篇四:草房子讀後感】
九月,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草房子》,當我開啟書讀了一會兒發現草房子裡有,“有趣、感人、可憐”的故事。
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情節,說的是,桑桑看見賣雪糕的冰箱上蓋著厚厚的棉被。於是他穿上了大棉襖,在學校裡一邊走,一邊唱,“姐姐十五我十六,媽生姐姐我煮粥,爸爸睡在搖籃裡,沒有奶吃向我哭……”你們知道桑桑為什麼做出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麼?大家都知道一個似乎被人遺忘的、瞧不起的人他有多麼的難受嗎?於是他才做出了這種讓人無法想象的事情來。同學們人人都是平等的,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應平等相待;無論誰做了什麼事,只要不是壞事都因應該激勵,不應用不屑一顧、鄙視的眼光去看。這樣他的心才得以安慰,也才會開心。
同學們,我覺得凡讀了《草房子》這本書都應從中得到啟示。在往後的學習生活中,應相互尊重、相互鼓勵。對每一個同學取得的微妙的成績,都應給予讚許。尤其要平等對待暫時後進的同學,不能歧視,應攜起手來,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我相信,通過這次讀書活動,同學之間將更加和睦、學習氣氛會更濃,大家的學習成績會更好!
【篇五:草房子讀後感】
《草房子》是一本讓人感到快樂、悲痛和驚喜的小說,但我覺得我在看的不是一本小說,而是一個感人肺腑的真實的生活故事,當我想起桑桑、杜小康、紙月、陸鶴還有白雀和蔣老師那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我的眼中就泛起一層薄薄的淚花。
桑桑雖然是頑皮的孩子,但他真性情,在危險關頭會保護自己喜歡的人,在我印象裡,桑桑為了杜小康偷爸爸的本子替杜小康抄課本而被爸爸打的那一幕,我就像鐵一樣烙在我的心中。
而杜小康雖然在油麻地是個富二代,可他體貼同學,從來不耍大少爺氣性,他有好東西跟大家分享,當他們家遇到困難時,他心裡最想的就是上學,這種渴望學習卻不能學習的心情是多麼的痛苦。
紙月,一個心地善良又不失可愛的女孩,當別人把她當成桑校長女兒時,她是不會給別人新增煩惱的女孩,她懂事,知道如果再去桑校長家,只會更加增添遙言。而桑桑一心喜歡的紙月卻沒能留在他身邊,留在油麻地的身邊。
陸鶴,他是一個自尊心強的男子漢。如果朋友有困難,他會第一個衝上去保護他,當別人都在說他是禿頂時,他用行動保衛了自己的尊嚴。
我永遠忘不了那金色的草房子,美麗的大風車和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還有那一群活潑善良,可愛的孩子。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篇11
讀後感 ,4953字【篇一: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天空微雨,我捧著《魯濱遜漂流記》,坐在椅子上,若有所思。
魯濱遜從小就嚮往著自由,一直夢想著要去航海探險。他不顧家人反對,帶著無限的憧憬,登上了朋友父親的船。可不幸的是,船隻觸礁遇難,魯濱遜隻身漂到了一座荒島上。但在危險面前,他沒有退縮,而是依靠自己的雙手在島上開闢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他種植莊稼,馴養鸚鵡和山羊,將自己的生活安置得井井有條。之後,魯濱遜又救了一個野人—“星期五”,作為朋友和僕人。他總會想方設法地讓自己的生活更舒適、更豐富:他花了五個多月的時間造了一艘大船;他嘗試著去釀酒……事實上,魯濱遜嘗試做的事兒,無論有沒有成功,都無形中給他的生活帶來了樂趣。
丹尼爾笛福在書中說道:“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是的,危險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危險的心理。在困境中,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將會成為英雄。而魯濱遜,就是這樣一位具有遠大理想和不畏懼危險精神的英雄。
再想想,這本書又教會了我們什麼呢?堅持追尋夢想,大膽地探索,堅持不懈,善良勇敢,有勇有謀……
此時,已經放晴,藍藍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白雲。我心中也好似烏雲掠過,此時已是雨過天晴,灑下了一抹一抹的陽光……
【篇二: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籍是人類的好朋友,它給我們知識,給我們勇氣,給我們啟迪。
暑假裡,我讀了18世紀英國“小說之父”丹尼爾笛福的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這是英國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是兒童文學寶庫中的偉大名著。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魯濱遜幼年時就有著航海周遊世界的理想,但父母極力反對,可這阻止不了魯濱遜,魯濱遜19歲的時候,揹著父母,報名做了水手,在海上,發生了意外,暴風把船給吹翻了,但魯濱遜很幸運,沒被淹死,獨自漂流到一個荒島上,接著憑藉自己的努力開墾了一片土地,還找到了食物,開始獨立生活。在一個星期五的晚上,魯濱遜從野人那救出了一個受害者,併為他取名“星期五”與他一起生活了二十八年,後來因為救了一名船長,所以決定帶他們回到英國。
在《魯濱遜漂流記》裡面,有這樣幾句話讓我十分欣賞;神賜給眾生一種能力,有人不怕苦,不怕累,創造出奇蹟。而有人則相信天命,不肯去開創自己的生活,他們認為“奇蹟”都是上天安排的,其實只要去創造,奇蹟就會出現,他告訴我們遇到困難危險,不要放棄希望,只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學到的知識,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樂觀面對實現,就會成功,克服困難,甚至能像魯濱遜一樣創造一個超乎自己和所有人想象的奇蹟!
記得有一次我去練琴,有一首曲子我怎麼練也練不好,於是垂頭喪氣的坐在椅子上埋怨老師給我的曲子太難了,埋怨父母讓我彈琴,這時我想起了魯濱遜他在那種艱苦的環境下能用雙手創造奇蹟,我們為什麼不能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呢?“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我終於練熟了那首曲子,得到了老師的讚揚。
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的困難,挫折等著我們,只有像魯濱遜那樣不畏艱難,勇敢生存的人,才能闖過那些暗礁、險灘,迎接美好的明天!
【篇三: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最近,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它是一本冒險小說,不光男孩子喜歡,就連身為女孩子的我,也慢慢迷上了它。
這本書主要寫了魯濱遜年輕氣盛,不聽父親勸阻,執意要出海遠航,可他不幸流落荒島。這島上荒無人煙,到處亂石野草。他孤獨無助,開始了長達28年的與世隔絕的荒島生活。他為什麼能在一座這樣的島上獨自生活?靠的不是別的,就是那驚人的毅力。
漸漸地,魯濱遜給自己蓋了座“林間別墅”,捕捉山羊,在家裡圈養起來,這樣一來,他就有了肉食來源。他利用自己找來的一點麥種反覆播種,得以吃到穀物補充身體所需能量。他還在這28年裡學會了製作陶器、編織籮筐、打造家居等,不斷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不斷超越以前的自己,給自己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魯濱遜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利用周圍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努力讓自己生存下來,甚至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這種勇氣很少有人擁有。我要學習他不畏艱難,學會生存,勇於創造,敢於拼搏,使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指導老師韓娟
【篇四: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在十月裡,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它出自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之筆,是一本能給予人堅定信念的書。至今回想起魯濱遜在孤島上的生活經歷,我心裡依然無比佩服。
魯濱遜為實現自己的航海夢想,毅然放棄那安逸舒適的生活去遠航,實現他的人生理想。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上大風暴,全船覆沒,只有他倖免遇難,流落荒島。他在克服最初的悲觀和絕望以後,他憑藉自己的毅力,與大自然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他憑藉自己的雙手與智慧,戰勝重重困難,在孤島上生活了28年之久!這完全是一個勇敢者創下的神話般的奇蹟呀!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問自己:如果我流落荒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什麼?會劈柴?會打獵?會做飯?我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會洗呢!
我佩服魯濱遜活下去的意志,佩服他頑強不屈的精神,佩服他戰勝大自然的勇氣…
雖然我不可能像魯濱遜一樣流落孤島,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學會生存的本領,不被困難打倒,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做一個生活的勝利者!
【篇五: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今天我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我有許多的感想。
《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它的大意是這樣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不斷追求的冒險家,可航海失敗了,他十分幸運的活了下來,但流落到了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上。在28年的生活中,食物、衣服全部靠自己的雙手解決了。最終,魯濱遜有幸回國了。
這本書不僅內容相當的精彩,而且把魯濱遜這個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充滿了色彩。
在我看來,魯濱遜是一個永不滿足,不斷求索而又雄心勃勃的年青人,他不貪圖安逸的小康生活,死守父親的財產,當一名無憂無慮的律師,而是選擇當了一名水手。最後流落荒島,憑著自己的雙手為他創造了一個衣食無憂的生存環境,又幫助了“星期五”,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讀了這本書,我又想到我自己,從小過著公主一樣的生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只會看書,到現在我連煮方便麵都不會,如果我像魯濱遜那樣流落荒島,就在那坐著只會哭嗎?我不甘心,所以,我要自己去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什麼都依靠父母,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那一天我嘗試了洗衣服,雖然水十分涼,但我還是堅持,雖然兩手搓的發紅但我依然很開心。以後我要學做更多的事!
讀了這本小說,它教會了我們堅強,學會生存,只要愛勞動就會做出不平凡的事,像魯濱遜那樣不怕困難,學會戰勝困難。
【篇六: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有個男孩,從小就夢想著外出探險。在他18歲以後的某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登上了朋友父親的船。第一次出海後沒幾天,他就遇上了大風浪,感到“難過得要命,心裡又害怕得要死。”這時,父母的忠告,父親的眼淚和母親的乞求一起湧上心頭……這個男孩就是魯濱遜,他用一生告訴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堅強;要學會面對困難,不畏懼。
這本書講述了17世紀,一名英國水手魯濱遜不安於中產階級的那種平庸舒適的生活,多次出海經營。在一次去非洲販運黑奴的途中海上遇難,飄落荒島。他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依靠個人智慧和辛勤勞動,謀食建屋,制器養畜,開荒耕種,克服種種困難,最後終於回到文明社會。
而這本小說的作者笛福,他的生活和思想與魯濱遜有著緊密的聯絡。笛福出生在一個信奉新教的小油燭商家庭,所生活的時代正處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伴隨著迅猛發展的海外擴張。笛福從20歲開始做商人,從事過政治鬥爭,出版過小冊子,諷刺政府;辦過報紙;賺過錢,也破過產,數次被捕。一生有著不平常的經歷。
人生應該充滿夢想,充滿奇蹟,不能因生活的平淡而磨滅激情,因歲月的流逝而退去色彩。生活中有種種困難,我們要學習魯濱遜這種臨危不懼的精神,不退縮,不跌倒,永不屈服!
【篇七: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一天,我翻出一本灰塵滿滿,早已被我遺忘的書—《魯濱遜漂流記》,但當我捧起後,便再也放不下了。
讀完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威猛而又智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他那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我。
魯濱遜放棄了富裕而又舒適的生活,開始了航海。然而這也是一次與死神決鬥的生存大挑戰。他第一次航海就流落荒島,但是這不能難倒魯濱遜。他把船上的衣物、食物等凡是能用到的東西全部搬到島上,而且還自己種植大米和麥子,自制木杵、篩子,自磨麵粉,烘出了麵包。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他又製作了陶器……
就這樣,魯濱遜長達二十幾年的荒島生涯結束了。是的,很多人有疑問,他是靠什麼活下來的?我認為,是對生的渴望和堅強毅力活下來的。由此,我不禁想到了現在的一些人們,他們因為受到了一些小挫折而輕生,可比起魯濱遜,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是多麼渺小呀!
我不禁也反省自己,如果我淪落荒島,我會幹什麼?劈柴?打獵?還是坐在那裡抱頭大哭,等待營救?我知道了許多:面對危險,要勇敢面對。面對困境要不屈不撓……
【篇八: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讀完《魯濱孫漂流記》這本精彩的小說後,一個高大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險家、航海家魯濱遜。他憑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實現了自己航海的夢想。
主人公魯濱遜是英國人,出生於17世紀。從小他就喜歡和嚮往探險的生活,長大以後不顧父母的阻攔,一心去航海冒險,不幸淪為奴隸。他經過千辛萬苦終於逃走了,卻流落到沒有人煙的荒島上,在那獨自生活了28年。但是魯濱遜沒有氣餒,靠著頑強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建房子,種植糧食,圈養山羊,修造船隻,燒製陶器,用樹條編籮筐。讓自己生存了下來,還救助了野人“星期五”,教會“星期五”好多文明的生活方式。後來魯濱遜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救下被歹徒劫持的貨船船長,他才有機會從生活了28年的荒島上回到了家鄉。
很多小朋友也喜歡航海和冒險,可能從沒想過遇到困難的時候,如何面對,如何解決,總想一切都是一帆風順的。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困難。只有勇於向困難挑戰,才會走出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困難中不斷成長起來。
魯濱遜真的是好偉大,我發自內心地佩服他!在那樣艱難的處境中,他都一一克服,並創造出生存的奇蹟!相對於我們的學習來說,我們應該向魯濱遜學習,如何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如何取得好成績。正如笛福說的:“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成為一個成功者和一個英雄。”
【篇九: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400字】
翻開書的第一頁: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當我從扉頁上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便對這本書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反感。任性、嬌氣、依賴性強而動手能力差,這的確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缺點。但我們不甘心承認這些,我們不也希望做得更好嗎?可為什麼,周圍的人總要給我們戴上這頂帽子呢?
當我鄭重地翻過最後一頁,讀完了這個情節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時,我想我真的被震憾了,那是一種心靈上的震動。一個個問號不由地縈繞在我的心頭,如果我是魯濱遜?如果我是他,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的時候,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重燃生的希望嗎?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因時順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
如果我是他,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鬥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看完這本書,使我深受感動。一個人身陷絕境,竟能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敢地面對生活,創造生活,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人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和挑戰厄運!
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篇12
讀後感 ,4004字【篇一: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習近平爺爺在十九大報告中這樣說。
什麼是信仰,它有啥味道呢?是酸、是甜、是苦、是辣、還是鹹?帶著這個問題,我去爺爺家請教。
“爺爺,您知道什麼是信仰,它有什麼味道嗎?”爺爺用粗糙的右手摸了摸胸前的黨徽,笑著說:“這就是信仰!至於味道嗎……”說完,爺爺沉浸在回憶中,久久不能自拔。
看到爺爺的樣子,我不斷的猜想信仰到底是什麼味道。於是,我再次翻開《紅旗飄飄引我成長》這本書,尋找信仰的味道。不一會,我就興奮喊道:“爺爺,我找到了信仰的味道了!”“哦?那你就說說。”
“書中的故事告訴我,信仰不僅僅是一個詞,它也是有味道的:它比紅糖更甜,因為這種精神之甘、信仰之甜、無數的革命先輩,才情願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難。信仰的味道還是樸素的,就是因為有信仰的味道,無數革命先輩才願意自己受苦,為更多的人換來好日子。信仰的味道也是無私的,因為它在臨刑前,先輩們也沒有一絲懼怕、一絲的恐慌……”
爺爺望著滔滔不絕的我,為我豎起了大拇哥,說到:“我小孫女真行,你說這些大道理我不會說,但這些味道我都品嚐過,咱共產黨員就該有信仰!”
我想,我找到了信仰的味道了。
記住那句話: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篇二: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紅旗飄飄引我成長》這本書讓我明白三個道理,一是強國夢想,二是紅旗飄飄,三是民族復興。
首先、這本書主要寫了方誌敏堅貞不屈、其中方誌敏寫的《可愛的中國》中的幾段告訴我陳淑湘被人們稱為“鐵血將軍”的原因、紅軍戰士過雪山的過程、草地黨支部在草地上艱難地行走的樣子和《黃河頌》這首歌等。還有一些關於中國的人和讚美我們共產黨的詩歌。讓我知道了抗日英雄是那麼地偉大,他們有不怕死不屈服日本的精神。
接著,寫了林縣紅旗渠的來歷、焦裕祿在蘭考的經歷,王進喜為什麼被稱為“鐵人”和改革開放,他們的英雄事例表現了我們的共產黨不屈不撓,改革創新的樣子。
最後描述了我的“中國夢”、大國工匠、築夢中國、夢想小鎮、紅旗飄飄追夢故事、全面小康路上等,再次表現了黨想讓科技更進一步和他們的願望---中國夢。
讓我明白偉大的人民英雄用他們的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美好幸福的生活。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以他們為榜樣,付出真實,付出真愛。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出貢獻,做一個有用的人。
【篇三: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我讀過很多本書,如《神話故事》、《作文》、《好詞好句》等等。讓我讀得美滋滋的書是《童話故事》,別人送給我的一本書。
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道理。讓我明白人生的一個小道理。我看了一個故事講述的是狐狸偷吃了別人的東西,而不是別人請它吃的,這樣很不文明。
在我看得入迷的時候,連媽媽叫我吃飯,我都聽不見。那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感動得哭了,那一刻我不自覺得流下了淚水,媽媽過來了,我撲入媽媽的懷裡緊緊地抱住她。嚇得媽媽安慰我問我什麼回事。
通過閱讀,我收穫了許許多多的人生故事,每一個人都有做錯過事情,應該吃一哲長一智,通過經歷事情學會成長,不能因自己的不開心,而去傷害別人,造成其他人的不快樂。
想讓自己快樂,要學會分享,通過給別人講笑話、分享食物、分享經驗。使自己內心得到滿足。這樣看起來想是隻有付出,但是其實很多時候會有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從《紅旗飄飄,引我成長》中學習了許多東西,明白了道理。
【篇四: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越往上走越難受,小董只覺得頭昏眼花,呼吸苦難,她好想坐下來休息一下。但是嚮導的話在她耳畔響起:“多累也不能坐下去,坐下去就起不來了!”
年僅42歲的焦裕祿因病倒在了工地上,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斷斷續續說出的話是:“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
在“中國航天第一港”,中國宇航人成功的發射了80多顆人造衛星、10艘“神州”飛船、2個天宮實驗室,相繼將10位航天員安全順利送往太空……
閱讀著《紅旗飄飄伴我成長》這本書,一個個讓我揮之不去的人物深深地扎進了腦海。從長征到建立新中國,再到實現百年中國夢的歷程中,無數個像方誌敏、王進喜、沈浩一樣的有志氣的中國人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或是生命,是什麼魔力吸引著他們?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媽媽,您說他們這是為了啥?”我向身邊的媽媽尋求答案。媽媽為難的看了我一眼,也翻開了我手中的讀本。
“金陽,你快看。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時,吃粽子蘸紅糖,卻因為身心投入,把墨當成紅糖,還說‘甜甜,真甜!’這個故事的題目不就是你尋找的答案嗎?”
《信仰的味道》—我輕聲的讀著故事的名字,咂摸著它的含義。是呀,小董、焦裕祿、航天人,他、她和他們,不都是懷著那個久而不變的信仰而努力前行的嗎?為了祖國變得越來越強,他們寧可犧牲個人,寧可奉獻自己的一切,而在所不惜,這就是信仰的魔力。
我的信仰是什麼呢?我追問自己。慢慢地我又拿起《紅旗飄飄伴我成長》這本書,認真的閱讀起來……
【篇五: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藍天下,白雲下,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猶如一團燃燒的火焰,映紅了大地,它象徵著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堅強不屈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第一天上學,我們便每星期一都要升旗。每次,我站在國旗下,望著國旗,我心中無比激動,對國旗充滿了無限的熱愛。這面紅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國旗!之後,我正式成為了一名少先隊員,當高年級的哥哥姐姐為我佩戴上那鮮豔的紅領巾時,我是多麼驕傲,多麼自豪因為我是一名少先隊員了。我能戴上象徵著我是一名少先隊員的紅領巾了!w紅軍戰士過雪山》中的小女孩小董,當時她只有13歲,跟我現在一樣大,在長征翻越雪山時,看到身邊一個個戰友倒下,她感覺身體發軟,噁心想吐很想坐下來緩口氣,但她知道不能停下來,終於克服自己的軟弱,用堅強的意志翻過了夾金山。
這些故事讓我感悟,讓我慚愧,同樣的年齡,有的比我還小,我還經常在父母面前撒嬌,他們卻用年輕的生命,用英勇的事蹟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現在我們要像小董前輩一樣,要有堅強的意志,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不能失去信心,堅持一定能成功。我們應該向先烈們學習,為社會做奉獻,從小事做起,在學校在外面做個文明的學生,在家裡做個懂事體諒父母的孩子,在成旗下幸福地成長,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祖國!
【篇七: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大年初六,我聽到了楊靖宇的抗日故事,感觸非常深。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家,軍事家,著名的抗日英雄。位於鄂豫皖蘇區及其他著名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建立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楊靖宇受命黨中央到東北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小組的主要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自己孤身一人與大批量的日寇周旋戰鬥了幾晝夜後,楊靖宇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2014年9月1日,他被正式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優秀著名的抗日英雄和英烈群體名錄。
為什麼紅領巾,國旗都是紅的?是因為這些成千上萬的英雄用鮮血染紅了她。我們要向這些烈士,英雄們致敬!之前有你們保護中國,新中國才站立起來,強大起來。我為生長在這片國土而驕傲,我為有您這樣的先烈而自豪!我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我要成為一位有用的人,為我們祖國盡一份力量!
【篇八: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讀書伴我成長,夢想與我同行。通過學習“紅旗飄飄,引我成長”為主題的讀書活動,讓我又一次深入瞭解到中國的近代歷史。
一百多年前,神洲大地風雨如磐,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一百年前,二十歲出頭的毛澤東走上了救亡圖存的道路,並於1919年3月親自送第一、第二批赴法學生從上海啟航。一百年前,十九歲的周恩來為友人題詞愿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而後赴日本留學。不久大批中國熱血青年紛紛踏上出國留學的航船,遠赴異國他鄉開始尋求救國的道路。他們中間有許多人改變了中國。如:周恩來、鄧小平、朱德、陳毅,從那時起,古老的中國即將度過漫長的黑夜,迎來光明的曙光。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之所以屢遭挫折和失敗,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局面。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可信賴的堅強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華民族的復興,有了光明和希望!
【篇九:紅旗飄飄引我成長讀後感400字】
每當國歌響起,紅旗飄揚的時候我都會為我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無比自豪,是革命先烈,花了無數心血。精力與生命才換來了祖國的繁華,人民的幸福。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紅旗飄飄引我成長》這本書,它分為三個單元,分別是強國夢想,紅旗飄飄和民族復興。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總有挫折與失敗,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沒有一個先進的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共產黨成立了,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局面,才有了新中國。在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故事是第一單元“強國夢想”裡的《紅軍戰士過雪山》,年僅十三歲的女戰士小董跟著大部隊翻越了雪山,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雖然在過山途中經歷了暴雨冰雹大雪等等磨難,但是紅軍不怕,任風怎麼吹,任選怎麼打都動搖不了紅軍堅定的信念。在談談《草地黨支部》吧,年僅十五歲的戰士羅玉其傷重掉了隊,和英勇的副連長李玉勝團結一心,三天艱難苦行才終於走出草地與大部隊匯合。
作為共產主義接班人我們更要學習紅軍那不畏艱難,團結一心的精神。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在學習上認真努力,一絲不苟,更上一層樓。
駱駝祥子讀後感400字 篇13
讀後感 ,577字“駱駝祥子。”我輕聲念著,竟不知這個看似簡單的書名,它能引發更深刻的思考。
在舊中國北平城中,有一個車伕,叫祥子。他剛來到這個城市時,對這裡的一切憧憬著,並有著美好的生活理想,那就是買上一輛屬於自己的洋車。他好強、上進,想著用自己的勞動換取成功的果實,但命運彷彿就愛跟他開玩笑,一次一次的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好不容易買上的車被大兵拉走了,積蓄又被偵探敲詐,被迫娶了虎妞,最後小福子也自盡了……祥子從一個老實、健壯、堅韌、自尊好強的上進青年,淪為了麻木、潦倒、狡猾、自甘墮落的地痞流氓,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祥子的命運可憐也可悲,他變成如此,與當時的社會脫不了干係。這本小說向人們展示了當時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的痛苦深淵,耐人尋味。
“祥子的手哆嗦的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男子漢流血不流淚,祥子剛買到自己的新車,激動到快要哭出來,這就說明了這九十六元的來之不易,這可是祥子一分一分,省吃儉用,才攢下來的血汗錢啊。那感覺就像是,努力了一個學期,逼自己不看手機,不看電視,整日埋首於題海,奮發圖強,最後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是種情不自禁的喜悅與激動,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的到。
看到這時,我總會感到萬分慚愧,錢不是從天上掉的,而是父母辛辛苦苦上班換來的,以前我還總會吵著買一些喜歡卻實在沒什麼用處的東西。但現在,不會了。
《三十六計》讀後感300字 篇14
讀後感 ,668字盼望著,盼望著,終於放暑假了!
暑假裡,我可以不那麼忙碌了,更興奮的是:我有足夠的時間一口氣把一本本課外書讀完了!嘻嘻,還可以適當玩會兒電腦、看會兒電視了!不過,要說我的最愛,那當然是看書!
這不,一放假,媽媽就給我買了好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十六計》。這是一本集合了中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和豐富戰爭經驗的經典之作,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被譽為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與《孫子兵法》並稱為“古代兵法雙絕”。書中的計名有來源於詩人名句的“擒賊擒王”、“李代桃僵”;有源於歷史典故的“欲擒故縱”、“圍魏救趙”;有源於日常用語的“指桑罵槐”、“無中生有”……
我常常靜坐在書桌旁邊,拿起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有時我會覺得我自己就在諸葛亮身邊,靜靜地看他端坐在城樓之上,悠閒自得的撫琴,而城下的魏軍將領司馬懿正在疑心不已:“是撤退?還是?”當我看到“樹上開花”時,我常模仿張飛的樣子:“我是燕人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時,常把媽媽引來,她總笑著說:“嚇死我了!你這個熊孩子,模仿的挺像張飛!”其實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也會大喝一聲:“我是超人王子胥!誰敢與我一戰?”這樣也怪,困難就被克服了。
還有書中的“拋磚引玉”、“金蟬脫殼”、“打草驚蛇”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但是,我們平時學習可千萬別“瞞天過海”“渾水摸魚”哦!遇到“偷樑換柱”“無中生有”“順手牽羊”的事情可別“隔岸觀火”啊!哈哈,看看我在這裡“反客為主”“拋磚引玉”了!
同學們,看到這裡,你一定也喜歡上這本書了吧!那就趕快買上一本,盡情的讀吧!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400字 篇15
讀後感 ,420字《海底兩萬裡》是一本法國作家凡爾納寫的科幻小說,讀完了它,讓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講了生物學家阿羅納克斯帶著僕人龔賽伊和捕鯨手尼德兰一起捕殺“海怪”的故事,但他們發現那不是海怪,而是一艘巨型潛艇。他們在潛艇中與尼摩艇長周遊世界,但最終回到了陸地。
我非常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在書出版時,世上是沒有潛艇的,但他者卻想象得出來。也許是這本小說給了發明家的靈感吧!看來科幻小說與科學是分不開的。
作者刻畫的人物都極具特點,在各種場景中,他們的屬格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但尼摩艇長是個神祕人物,誰也不知道他的國籍。
書中許多精彩的場面也令人回味,在海底大戰鯊魚時,作者用細緻的描寫使我見到了鯊魚的凶猛,當鯊魚大吼著衝來時,我彷彿看到了那個畫面。
我也希望可以向尼摩艇長那樣,在海底漫步,雖然今天的科技可以做到,只需付些錢就是了。但在作者那時,從來沒有人去過海底,他只能憑藉想象,這多麼不容易呀!
《海底兩萬裡》的情節我歷歷在目,至今難以忘記。
父與子讀後感400字 篇16
讀後感 ,328字《父與子》是一本幽默的連環畫,作者是德國著名漫畫大師卜勞恩。1988年,我國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華大使及領事的幫助下成功翻譯了全集,十幾年印刷了幾十萬本,深受讀者的喜愛。
文中的父子善良、真誠、寬容、富有幽默感,讓人們感到親切而可愛。有時候,這對父子又很笨拙,會掉進自己親手挖的獵坑裡,有時候也會很有想象力,有一些小小的發明。
文中的父子都深愛著對方,雖然有時候會有一些矛盾,但也無法影響父子間濃厚的感情。一次,他們落難荒島卻鎮定自如,毫不慌張。為了生存,他們努力打獵,撿拾海里漂浮來的酒、書及鋼琴等物品。苦中做樂,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等著營救。
至今,《父與子》這本書仍不停的在世界各地釋出。給人們帶來歡笑的同時,也讓人們知道平凡的生活才是幸最福和快樂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 篇17
讀後感 ,955字參觀魯迅紀念館時,看到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寫的《父親的病》這篇文章,可惜的是隻節選一段兒,餘味未盡,非常渴望看到結尾,於是在網上購買了一本《朝花夕拾》。
收到書後,便亟不可待地翻到《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一氣讀完。放下書,感觸頗深。
原來父親的病不是無藥可治,而是無醫可治。幾年來可憐的小樹人墊著腳尖去當鋪裡典當家裡還算值錢的一些物品,然後匆匆忙忙來到醫生那兒,用祈求的目光注視著醫生,渴望著醫生把父親的病治好。然而庸醫們不但不講究醫道—治病救人,竟然為了顯示醫術高明,讓魯迅取一些稀奇古怪的藥材。比如:“蟋蟀一對,竟然要原配的,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蟲也要貞潔,續絃或再醮,連做藥的資格也喪失了。”真是可笑之極。魯迅在不惜花著“重金”的情況下,親眼目睹庸醫是如何故弄玄虛地給父親治病。看著自己的父親一天天病重,直至奄奄一息,心痛不已。
也許是因為父親的病在魯迅幼小心靈裡埋下了從醫治病,拯救百姓的想法。去日學醫幸運地遇見了藤野先生。我在魯迅紀念館看見了藤野的照片:面板黝黑,人體瘦弱,個子不高,戴著一副眼鏡兒,斯文而有學問的樣子。他是魯迅老師之中,最讓魯迅感激的一個,因為他對學生關愛倍加、治學嚴謹、兢兢業業、甘於奉獻。尤其對魯迅這樣的學生更是單獨批閱筆記、文章,加以輔導,直至深夜。令我這個從教30年的老教師佩服的五體投地。相比較之下,那位衍太太素質低下,經常欺騙孩子、瞞過大人、亂造謠言、為人不正,魯迅不得不走罷。
魯迅童年時的百草園其實是一塊園地,中間一片荒草,周圍幾顆楊樹,但對魯迅來說竟是他童年的快樂天地。這是因為魯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魯迅漸漸長大之後,生活積極向上,努力奮進,年輕的魯迅,積極幫助範愛儂,雖說最終沒能拯救範愛儂,但曾給予了他生活的希望。
魯迅的革命道路是艱難的、曲折的。但魯迅的童年卻是快樂的、美好的。是歲月的一點一滴的流逝,童年漸漸地變成了一片回憶。
看著、看著,不禁使我浮想聯翩,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時還沒實行生產責任制,百姓生活極其艱苦,僅僅能吃飽穿暖而已,物質生活極端貧乏。即便如此,快樂依然伴隨著我:踢毽子、跳格、跳皮筋、盪鞦韆等。每天玩兒到天黑,滿頭大汗。
童年是甜美的,純潔的,是無拘無束的,無憂無慮的。
魯迅的童年如此,我的童年亦如此。
紅樓夢讀後感400字 篇18
讀後感 ,916字“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筆下,主要通過講訴一個大家族的一步步敗落,藉助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情感故事,來告知世人以哲理,這是一本傳奇之書。
有些人認為這本書無非只是講述了一個三角戀愛的狗血劇情,只有感情糾葛。但其所蘊含的文學精華或是人生哲理,才是此書的最大成功之處。書中出現的人物很多,薛寶釵,王熙鳳,賈寶玉等等。其中孤寂冷傲的林黛玉給我體會頗多。
“黛玉葬花”人盡皆知。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也許有人覺得黛玉過於矯情,覺得花謝是自然規律,何必假惺惺的葬花呢?殊不知,黛玉是把花比作自己,感嘆自己會不會像花兒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的落下,無人問津。黛玉葬花已經暗示她悲慘的結局。曹先生值得敬佩。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閤家團聚的喜悅中,只有黛玉獨自一人顧影自憐,沒有人會懂她的悲哀,自從踏進賈府的那一刻,也就寄人籬下了,她必須步步謹慎,處處留意,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或許,一不留意說錯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就會引來他人的嘲笑,寄人籬下久了,使她變成了在一些人看來所謂的小肚雞腸的樣貌。黛玉之悲哀,非我所能想。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枉凝眉》如是說。
也許黛玉確實就應淚盡證前緣,這樣會不會更好,她牽掛著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藍顏知己命中良人痛哭,懷著深深的思戀離去,這樣的死何嘗不是神聖高貴的?能夠帶著回憶離開他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我不是天生喜歡看別人的悲劇,只是覺得對於黛玉這樣嬌弱,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又被封建社會摧殘的體無完膚的少女來說,死或許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最大的的幸福。
劇中人都只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而已,而曹雪芹先生也正是抨擊當時封建社會罪惡。他並非單單只是描述劇中人物性格感情的悲劇,而是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劇,社會的悲劇。
繁華落盡,空餘白茫茫一片;因果迴圈,一切皆有定數。從前不懂,以為看的是富貴,現在再看,這豈非人生,名著之首,不虛不虛。每每讀過,感觸尤新。
童年讀後感400字 篇19
讀後感 ,427字在陽光照耀下,我讀完了這本《童年》,心裡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慚愧與懊悔,想到自己與高爾基生活巨大懸殊。
四歲喪父,跟隨外祖父來到外祖父家中。在這裡他認識了許多東西,也看清了許多事件,他看清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粗野的兩位舅舅;樸實的朋友;小氣,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每一天我明白了從善良到邪惡之間的事,懵懵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與他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幸福的;沒有鬥爭,一直無憂無慮地生活著。就從這一點看出了極大的對比。我擁有了許多,但是我們不知足。只求自己好,想要好的東西。是啊我們向父母伸手要錢,飯來張口,只用父母當擋箭牌。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悔過曾經的奢望;不浪費東西;學會珍惜一切擁有的東西,應該自己要獨立,遇到困難要克服,想想作者是怎樣克服的,不要再躲藏,要面對一切。要多為父母著想,多多體諒他們,來創造更好的條件回報他們。
黑夜過去黎明來臨,高爾基人身是多麼悲慘,真讓人悲傷慚愧。我們有著燦爛童年,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們要多多體諒父母。
神祕島讀後感400字 篇20
讀後感 ,1026字說起十九世紀的法國作家,我想沒有太多人知道他。但是說起“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有代表作“凡爾納三部曲”的偉大科幻小說作家,許多人都會記起這個名字:儒勒凡爾納。最近,我讀完了他三部曲中結尾的那一部—《神祕島》。
《神祕島》講述了一個魯濱遜式的荒島求生故事。書中描寫了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五名北軍俘虜乘坐氣球逃離里士滿,中途遭遇風暴被拋棄到了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他們團結互助,依靠智慧和過人的毅力,在小島上頑強的生存了下來。最後,他們登上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特指揮的“鄧肯號”回到了祖國,還見到了一直在暗中幫助他們的“鸚鵡螺”號潛艇的船長尼摩,接受了他的饋贈。
書中有五個主人公,工程師史密斯,他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學者,是五個人的領袖,他機智、冷靜、善於思考,他帶領其他人取火、製作炸藥、冶煉鋼鐵、製造工具、種植莊稼、馴養家畜家禽,還拉起了電報。其餘四人也發揮著各自的光芒。記者斯佩萊,認真熱情地記錄著;黑人納布,忠實、心靈手巧;水手彭克羅夫,魯莽熱情,卻又幽默樂觀;還有博學多才的少年哈波特和聰明的寵物狗託普。他們不斷改善荒島上的條件,不僅自給自足,還馴養了傑普,救助了被流放的艾爾通,喚醒了他的人性,與他成為了朋友。他們還經歷了一些離奇的事情,例如工程師是怎樣從海岸到山洞的,託普是怎樣找到“煙囪”的,海盜船的被炸等等。作者留下了大量的謎團都在見到神祕人時解開。最後,在千鈞一髮的時候,他們在火山爆發撞殘的小島上獲救。
讀完這部科幻鉅著後,我不僅為工程師的完美形象所歎服,還敬佩作者豐富的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神祕島》完全不同於其他的科幻小說,或者說儒勒凡爾納就是從未來走過來的。這本書的結尾,我解開了尼摩船長在《海底兩萬裡》的身世謎團,也更加肯定了他是一個正義的復仇者,他高尚的民族主義和不為強暴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為之謳歌的。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思考了一個問題,如果換作是我在這荒島上求生,是否早就葬身野獸腹中,為什麼這些人可以做到?是強壯的身體嗎?不是你,任何人都無法舉起自己,即使再強壯。是超凡的智慧嗎?也不是,我們連自己的祖先也確定不了。答案其實只有一個詞:團結合作。落難者們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格,但是,他們互幫互助,一起渡過難關,能在荒島上安全的生存下來,也正是他們信任的結果。想到這裡,我得出了一個結論:人定勝天。困境並不可怕,人類可以征服自然。在隊友的協助下,我們將帶著信念與勇氣探索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