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不敗的信仰相關作文20篇

中華文化不敗的信仰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849字

“詩詞,是中華民族最精粹的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拜讀《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一書,我領略到中華文化的群星璀璨;觀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現代詩詞達人,摧城拔寨,令人豪情萬丈。

曾以為,詩詞築成的山,早已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嘆息聲中,塵封了自我,迷離了靈魂。

曾以為,沒有人如容若般,以自然之眼觀物,自然之舌言情;沒有人如蘇軾般,吟出“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情壯志;沒有人如杜甫般,誦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開闊胸懷;也沒有人如李白般,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大氣!

但是,我錯了……

2016年《中國詩詞大會》中,群雄爭霸,現代詩詞愛好者共襄盛舉,額手相慶。淒涼的“滿地黃花堆積”被無數人傳唱;“近鄉情更怯”的離愁令遊子難忘;“男兒何不帶吳鉤”是多少熱血男兒的渴望……詩詞之山的靈魂漸漸甦醒,我心中的塊壘也漸漸冰釋。

中華文化傳承五千多年,從未有一中斷。若道此是一柄寶石利劍,詩詞,則是鑲嵌其中的最奪目、最絢麗的一顆珍珠。或許,有人會對此不屑一顧,試問如何?源遠流長的中華詩詞,朗朗上口,蕩氣迴腸;含英咀華,氣質自華。她是我們的精神圖騰,是澤披神州、植根大地深處的文脈和精神!我們也許青睞過外國的現代詩,但它卻不如中華詩詞靜流中的一滴水。

霎時,我忽地明白了:詩詞,就是我們中國真正精粹的文化;詩人的精神,便是我們中國真正不敗的信仰。外國人的漠視與怠慢?因為他們無知!我們不必去理會,更不必為此而自卑。只要我們將那詩詞之中真正的精神,弘揚到全世界,共築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的國家是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我們都是真正的炎黃子孫!

遠方和詩詞在等待我們。詩詞是中華文化不敗的信仰!

責任中華文明不倒的支柱 篇2

高一作文 ,1182字

文明是人的教養和開化狀態,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發展境界、構建了一個國家的整體形象。

中華文明跨過幾千年的漫長時光來到我們面前,帶著他獨有的芳香薰染著廣袤的中華大地。在古埃及、古巴比倫、古波斯相繼滅亡後,唯有他生機勃勃。這,源於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富饒的精神文明,而這些文明的支柱是責任。正是責任讓中國能以東方大國的身份出現在世界舞臺。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正是因為他們肩負了振興中華的責任,讓中華文明永存。

臥龍精神作為中華責任的典型代表在史冊中熠熠生輝。康熙曾這樣評價諸葛亮:“史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己者,唯諸葛亮能為之。”自關羽大意失荊州後,蜀漢兵疲民乏,元氣大傷,諸葛亮本可在這時退歸桑梓,頤養天年。然而劉備白帝城託孤,他“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即使難以取勝,他依舊捨身為主,拼死一搏。他雖身死戰場,臥龍精神始終佇立在中華文明的豐碑林中,傳承至今。

誰不曾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無畏而眼含熱淚,林覺民曾在與妻書中說:“君今死而無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正是有這樣一群責任青年共同的保家衛國,辛亥革命才能成功推翻清政府,為新生的政權開闢一片天。

然而如今,卻有很多人都在刻意逃避責任。作為人民的父母官,卻徇私枉法,做不到清正廉潔;作為一名正義化身的警察,卻讓壞人為所欲為,做不到執法必嚴;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卻用惡毒的文字損害別人的尊嚴,做不到實事求是。他們沒有了基本的責任感,他們忽略了自己所處位置上應承擔的責任,他們自以為十分聰明,卻忘記了,自己已然丟失中華文明的支柱。

所幸,在任長霞親切的笑容中,在護士葉欣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的身影裡,在無數汶川救援戰士挖廢墟挖到鮮血流淌也無暇去顧及的雙手上……我們仍能看到,那如星火般明亮,如“原上草”般旺盛的責任感。

長征五號“01”指揮員胡旭東為了儘快攻破火箭測試發射過程中的疑難問題,他與時間賽跑,夙興夜寐提成效。儘管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還未正式開始但他早就到了工作的最前沿。瞭解參試人員存在的困難,詢問工作中的注意事項,傳授工作經驗,提供理論依據,他用實際行動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用樸實的語言激勵著航天接力者們。他為了工作遠離妻女,在神箭“掌舵者”的位置上鐵心向黨、鐵血擔責、鐵膽攻堅、勇往直前,用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01”指揮員的崗位交了一份讓全國人民叫好的答卷。

正是以諸葛亮、林覺民、胡旭東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人的前仆後繼地履行責任,在抉擇時刻忘記自身利益,以小我換大我,用本來單薄的單薄的身軀揹負起一個民族的大義,才讓我們看到如今這樣興旺發達的中國、這樣永葆生機的政黨。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學習的標杆,是支撐中華文明屹立於歷史洪流中千年不倒的精神支柱。

他們詮釋了中華文明的核心—責任!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誠信樂園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1字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一種精神文化。不管是幾千年前的古人,還是我們身邊的人,都無不有這種精神文化。

兩千年前的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就特別重視誠信。有一次,妻子要去趕集,兒子鬧著也要去,妻子就哄兒子說,如果他不鬧,等她回來,殺豬給兒子吃。兒子聽了,就不再鬧了。妻子回來,看見曾子要殺豬,嚇壞了,連忙阻止。結果曾子說:“你已經答應兒子了。如果現在不殺豬,兒子會學我們不守誠信的。”妻子聽了,就同意曾子殺豬了。

誠信的美德,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世代傳承。在如今,更是發揚光大。不信?我告訴大家一個我身邊發生的講誠信的故事。

有一天,天氣十分炎熱,天地之間就像一個巨大的蒸籠,蒸得我們汗水直流。我熱得滿頭汗,就大步流星的跑到小賣部買了一根冰棍兒。由於太急切,想快點到達陰涼的地方,所以以至於錢沒找對都不知道。

我躺在涼亭的椅子上,吃著冰棍兒,心裡有說不出的愜意。突然一個人急匆匆的向我跑來。原來是剛才的小賣部老闆。只見他滿臉通紅,豆大的汗珠如泉湧般往下流。老闆喘著粗氣,過了好大一會兒,才恢復過來。老闆說:“小朋友,我剛才少找了你十元錢,現在還給你。”我數了數身上的錢,果然差十元,連忙接過錢。老闆說:“我們做生意的,不能為了錢,不講誠信啊!”我感激的說:“謝謝……”

在那一瞬間,我猛然意識到,講誠實、守信用是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的責任。讓我們團結起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吧!

中華文化不可欺 篇4

高二作文 ,929字

尊重他人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具體表現。國家之間更應該相互尊重。杜嘉班納辱華事件中那些義大利人的行為,實在是讓人氣憤。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筷子作為一種中華文明代表性的物質,竟被他們形容成“小棍子形狀的餐具”,更沒有資格用它吃“偉大的義大利披薩”。這難道不是一種無知自大的表現?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利用槓桿原理髮明的。幾千年來,中華人民早已把筷子當做必不可少的東西。他不只是餐具,更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他包含著長輩對孩子的關愛,包含著孩子對父母的感恩,包含著中華禮儀,更包含了除夕夜那晚的團圓。而視訊中策劃和製作過於盲目。教中國人起筷吃飯,移花接木,生拼硬湊,引起了中國人的強烈反感。內容體現了其夜郎自大之態可見一斑。

該品牌的設計師,是國際著名奢侈品牌設計師,我認為他並沒有與品牌知名度相匹配的文化修養與國際視野,有的只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出口成髒的習性。沒有基本的職業素養。其行為讓人大跌眼鏡。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認識到錯誤並及時改正,這是常理。該品牌出來道歉時理應反躬自省,真心道歉。但是出口辱華,這更是“罪加一等”。即使說自己是號被盜了也難以自證清白。只能讓人覺得他剛加虛偽。所以,他們為此也要承受想應代價。官宣視訊效果適得其反,導致國內許多明星都取消了與他們之間的合作,導致最終秀場活動無法舉辦。而消費者的力量可謂是最強大的,尊重消費者的品牌才能被尊重。辱華事件發生後,消費者要求退貨退款,這充分體現了中華祖國高於一切,人民對中華底蘊和審美,深感驕傲和自信。義大利也因此失去了中國市場。

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國家的文化在每個人心中都有非凡的分量。有句話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忍再忍,無需再忍”,中華民族會加倍反抗讓侵略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一雙筷子,藏在方木之中,是苦辣酸甜;藏在記憶深處,是喜樂悲歡;藏在字裡行間,是一國傳承;藏在你我心底,是永恆的溫暖……

文化侮辱,如同國家之蔑視,我中華文化豈容他人說三道四!

自強不息,學有所成——讀《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有感 篇5

讀後感 ,695字

這幾天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不僅使我感受到了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讓我學到了不少可貴的民族精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范仲淹勤奮讀書》這篇了。

雖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但他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更加刻苦用功。他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同學送來了美味佳餚,他卻說,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就過不習慣艱苦的生活了。就是這樣,艱苦的生活使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成為了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這種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也使我想起了我和朋友白燁的事。以前我剛上小學的時候,總認為學習是為了爸爸、媽媽,上課常常不認真聽講;作業任務總是馬馬虎虎完成,做好了作業便看電視玩電腦,心思一點也沒在學習上。一個學期期末的前兩週,一天晚上,我早早地寫完作業,想找幾個小夥伴一起做遊戲,就給她一個電話,她說:“快要考試了,我要在家複習功課,今天不去玩了。”聽到這兒,我感到一陣心酸。白燁把學習看得那麼重,而我,作為她的朋友,為什麼沒有學會她刻苦、勤奮學習的精神呢?

此時,我如夢初醒,突然間明白了:爸爸媽媽辛苦掙錢供我讀書,我非但沒有好好珍惜,還把時間給荒廢了。太不應該了!如果我也能像她那樣刻苦學習,那一定能取得好成績的。我立刻跑回家去背書了。

現在我更下定了決心要讀好書,作業寫完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看電視,而要去多閱讀課外知識,鞏固課文理解,爭取優異的成績。

所以,只要自強不息,便能學有所得。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認真學習,刻苦讀書,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民族精神發揚光大,讓它光照千秋吧!

我心中的中華文化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0字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書寫著又不停息的追求,展示著永不磨滅的探尋。綿延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沒有中斷過。

我們在圓明園裡認識了祖國的屈辱和悲憤;在長城嶺上,認識了祖國的雄偉和磅礴;在綠色的草原、無邊的海洋,認識了祖國的廣大和遼闊;在絲綢大道上,認識了祖國的悠久和淵博。

穿越歷史的長河,在這段悠長的記憶裡,湧現了許多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劉胡蘭……他們為了中華民族的強盛,進行了不屈不撓的奮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還有多少人,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事蹟,令人肅然起敬,鼓舞著我們奮發向上,繼續前進……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用革命烈士的生命換來的,看到那閃著光的五星紅旗,我們心中是否會響起這樣的信念:祖國就是母親,國家重於小家,我長大後要把祖國建設得更強大。

在我國的文化史上那些詩人、文學家是不可缺少的,孟郊的《遊子吟》讚頌了偉大的母親;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還有那些著名的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孫武的《孫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打上了這種憂患意識的烙印。這些文化都經過了歷史摧殘,是西方文化所沒有的,而這些傳統文化的長處,必將成為世界文化及其珍貴的部分。

造紙、火藥,是中國人的驕傲;泰山,黃山,風景秀麗;故宮、長城,氣勢輝煌。今天,我們更應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而學習的報負,有為祖國富強獻身的偉大志向,用全部的智慧來建設我們的祖國吧。

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 篇7

國一作文 ,708字

微風拂面而過,捧一卷詩書,茗一杯香茶,聽窗外雨聲,勾起萬千思緒,走進了中華文化的世界。

閱詩書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短短兩句,將思念之情淋漓盡致地揮發出來,隨帶星星點點的憂傷,更有一種尋尋覓覓的信念。不愧孔子云:“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離騷》中的屈原,嚮往美德,縱使九死一生也不後悔,粉身碎骨也永不變心。此堅定,此志向,尤其是奸人謀害而能改變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陽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皎潔的明月之下,蘇軾感慨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月皆有陰晴陽缺,好好珍惜大好時光,能與家人團圓便已足矣。

捧一卷詩書,陶醉其中,中華文化所釀之詩書,豈不香矣?

茗香茶

茶之香,不同於美酒之醇厚,不拘泥於樹葉之清香,茶之味,乃世間之獨一無二。

“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美譽入杯樽,茶之榮也;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閒暇時候沏杯茶,清香溢滿小屋。端起杯,輕輕吹去那漂浮的茶葉。輕啜一口,微微的苦澀,濃濃的清香,通體的疲倦蕩然無存,諸多的煩惱悄然遠逝,遐思也飄遠了。

此時之美好,乃茗一杯香茶,置身於茶之中華文化。

聽雨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自古詩人皆愛觀雨。廊下聽雨,隔窗望雨,皆有不同的趣味。

窗外下起了細雨,淅淅瀝瀝的,別有一番風味。大千世界皆為一片天空,但中華之雨,其風趣乃獨一無二。

中華之雨伴隨中華文化,得其精華,隨詩書之朗讀聲,讓人置身於中華文化之世界。

捧一卷詩書,茗一杯香茶,聽窗外雨聲,中華文化之精華於其中。走進中華文化的世界,樂在其中。

詩詞中華文化的瑰寶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6字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詩詞用於陶冶情操,由內而外的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同時,詩詞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無價的文化遺產。

“人生若只如初見”老師剛說出第一題,全場一片“寂靜”,我撓了撓腦袋,還是沒個結果,環顧四周,全場人都在發呆。

“剛剛才說過的。”老師一提醒,還是沒人能回答。幾個問題下來,一些詩看似熟悉,卻又陌生,我好似神遊於彷徨中。

“瀚海闌干百丈冰”,這句話一下子打破了我的彷徨。“愁雲慘淡萬里凝”我立馬脫口而出。終於蹦出一首我耳熟能詳的詩,這首詩一下打破了沒人回答的慘狀。“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老師的另一句詩詞,也被我迎刃而解。

氣氛馬上就活躍了,隨著我的連答兩題,敵隊準備著反戈一擊。

“決眥入歸鳥的上一句”全場人慌了陣腳。對我這種不適合反向思維的人是種考驗。敵隊的人不知怎的,都不說話。全場人又回到了開場時的尷尬。

“這不是《望嶽》嗎?”旁邊的小潘支支吾吾了起來,“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呃你,下一句是啥?”他一時語塞。

“哦!是蕩胸生層雲。”他思索了一會兒詩便從他的嘴裡蹦了出來。我們隊剛想慶幸一番,老師便直接澆了盆冷水。

“回答正確,可你們沒舉手啊?”全隊那想慶幸的念頭馬上被澆了個徹底。

幾輪下來,我們收穫的不只是那勝利的樂趣,同時還有那沐浴在詩詞中的快樂和藏在每一句詩詞中的獨特韻味。

中華文化的古與今 篇9

高一作文 ,1053字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刻在中華文化特徵上兩個熠熠生輝的詞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著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為民族團結奮鬥發展的精神力量,引導中華民族應付各種挑戰,適應形勢各種變化,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我略有所悟。

從這本書中我領略到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層出不窮的仁人志士,熠熠生輝的中華美德,世代傳承的民族精神:抗倭名將戚繼光、精忠報國的岳雲;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英雄豪傑匡扶正義,為民族利益嘔心瀝血,為民族尊嚴獻身成仁,共同鑄成可歌可泣的中華歷史篇章。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歷史中,更令我心生欽佩的是三國丞相諸葛亮與中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

劉備去世後,丞相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事無鉅細,都必躬親,後寫了震撼人心的《出師表》。作為丞相,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美德,難道不讓人由衷敬佩嗎?

毛澤東在中國即將存亡之際挺身而出,領導中國共產黨參與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壯美地成立。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他以及那個年代的人們面對困難迎刃而上,為和平解放不畏犧牲。

這些美德,這些精神,在中華民族薪火相傳,永不泯滅。

中華文化在五千多年中源遠流長地發展。在當下社會,弘揚並傳承中華文化已從娃娃抓起,從學齡前教育到義務教育及與其同行的應試教育,《弟子規》《論語》等中華文化篇目已深入中國人的心:“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孝順父母的最重要體現之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更是長輩對後輩從小的教導……但諸如兒女毆打父母等與“百善孝為先”背馳而行的做法著實令人費解與感到心寒。

經過五千多年的沉澱與洗禮,中華文化固然有它可敬可贊可傳承的地方,但一些落後思想還需淘汰。孔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中華文化發展中產生一定影響的重男輕女思想,在現在是不應傳承、不應追捧的。毛澤東說,繼承中華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繼承其民主性的精華”。所以,中華文化還需批判性地繼承。

他還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天,億萬中國人民正以新的風貌跨入新的世紀,中國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中華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中華美德、民族精神等共同形成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古燦爛輝煌,在今愈發生輝。當下,全國人民豪情滿懷、信心百倍,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而努力。

我心目中的中華文化 篇10

國三作文 ,1191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根,滋養著民族之魂,引領我們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在五千年的歷史中應對各種挑戰、天災人禍以及外來侵略,適應形勢的各種變化,創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出現了無數偉大的人物。

今日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21世紀頭一個十年,我國GDP“趕日超美”,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步提升。今日的中國是東方雄獅,是初升之日。是騰飛的巨龍!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示千年文明古國的大國風範。

“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儀,故謂之中華。”中華民族廣博深厚的精神是我們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發展的思想基礎,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維繫全體人民的精神紐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正在這種情感上近代歷經磨難的中國至今仍屹立在東方,而不是消逝在歷史長河中。

歷代以來,中華民族湧現了一大批具有濃厚愛國主義情懷的仁人志士。宋代“精忠報國”的岳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明代抗擊倭寇的戚繼光;清代從荷蘭殖民地者中誓死守衛,和敵人同歸於盡的鄧世昌;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用筆作抗戰,喚醒民族的魯迅、老舍等人。

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大批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建設祖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兩彈元勳”鄧稼先、“中國航天之父”、“箭之王”錢學森。榮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最高獎”的師昌緒……他們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不朽貢獻,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應該從小樹立愛國意識,銘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這些偉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為祖國更美麗的明天作貢獻。

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崇禮重德,尊師重道是傳統美德。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語,禮貌待人,樂於助人,熱心公益。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導我們首先要注重個人的修養,同時培養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國家就會長治久安,人民就能生活幸福,安居樂業。

“百善孝為先”,生活中,我們要尊敬長輩和長輩在一起時,要禮貌,遇見長輩要打招呼;進門出門時要告訴長輩……這些雖然只是一些小事,但這些點滴小事的背後包含的是你對長輩的孝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沉澱讓中華文明散發著悠久的韻味,有著聞名於世界的科學技術四大學科。三大技術,四大發明。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经、史、子、集、書、從書。其中著名的有十三經,《史記》諸子百家,《詩經》等。

先祖給我們留下的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足以讓我們受用終生。傳承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不僅要傳承這些文化,更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創新和發展。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讓我們共築中華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