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在我身邊相關作文20篇

中國傳統文化在我身邊 篇1

國小三年級作文 ,702字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學習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禮貌和尊老愛幼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一直教育我要禮貌待人,尊老愛幼。現在我不僅時刻銘記父母從小教我的基本禮儀,我還會盡我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每一次我們坐地鐵,都會碰到老奶奶、老爺爺或者需要座位的人,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讓給他們坐。儘管有時候我也很累,也很需要座位休息一下,一聽到誇獎的聲音,我會不好意思地說:“沒關係,這是我應該做的。”那時候的累和困都會一掃而光了。有一件事情至今還記憶猶新。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媽媽剛上地鐵,就看見一位叔叔急急忙忙地下了車。我們在空下來的位置上坐了下去,一坐下去我就發現位子上有一個錢包。我想:一定是剛才那位叔叔遺忘的。我和媽媽急忙站起來,那時候地鐵車門已經關閉,準備啟動了。隔著玻璃,我看見那位掉錢包的叔叔焦急地在用手示意,意思是叫我們在下一站等他。我緊緊地捏著錢包等待下一站。到站一下車,我就看見掉錢包的叔叔。我們連忙把錢包還給叔叔。叔叔感激地接過錢包連聲說:“謝謝!謝謝!”還從錢包裡掏出一佰元,說要給我買好吃的以表示酬謝,被我們委婉地拒絕了,並說道:“這本來就是應該做的。”在回來的路上,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像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中秋節我們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過年的時候要貼對聯、放鞭炮,到親戚家拜年、吃餃子,最重要的是不管平時離得多遠,在那時候都會不遠千里的趕回來與家人團聚。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都已滲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需要我們去發揚光大,去傳承。

我身邊的中國傳統文化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8字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唐詩、宋詞、文房四寶、瓷器,還有很多像春節、端午、中秋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向徵和代表。書法是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我身邊有很多同學和好朋友都在學習書法,看著他們一個個字寫都得很漂亮,心裡非常羨慕,也暗下決心要練得一手好字。

暑假媽媽給我報了個書法班,走進教室,牆上到處掛滿了一幅幅書法,有的字蒼勁有力,有的字行雲流水,有的字端莊秀麗,滿屋子的墨香,彷彿置身於一個書法的世界。歐陽老師是我的書法老師,開始上課了,歐陽老師找來了毛筆和宣紙,讓我在紙上畫圈圈,我很好奇,畫圈和書法有什麼關係呢?一個上午過去了,我一個字也沒學會,這就是我的第一堂書法課。第二天,歐陽老師開始讓我畫豎線和橫線,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實在憋不住了,對歐陽老師說:“老師,我是來學書法的,為什麼一直讓我畫這些呢?”歐陽老師微笑著說:“你之前沒有接觸過書法,讓你畫圈,畫直線,是讓你學會運筆,把毛筆控制好。”哦,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

第三天,歐陽老師終於開始教我學寫字了,第一個字是寫漢字“一”,剛開始寫的時候我非常緊張,手還不停得抖,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按照老師教我的要領,落筆時稍重再寫橫最後收筆,“一”字就出來,可仔細一看怎麼寫得不直呢,像一條毛毛蟲,老師說:“沒關係,慢慢練習”,於是我就繼續練,一張紙、兩張紙、三張紙……,直到第五張紙,我終於把“一”字練好了,真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雖然書法很難寫,可只要你專心、刻苦,就沒有練不好的。經過一個暑假的學習,我的書法大有進步,字比以前好看多了。

“一手好字,受益一生”,學習書法既是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可以把字練好,還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它可以磨練人的意志,通過學習書法,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要有恆心、有毅力,學習書法雖然很苦但也樂趣無窮啊!

我喜愛的中國傳統文化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1698字

【我喜愛的中國傳統文化——青花瓷】

周晏希

中國是瓷的故鄉,中國的英文“China”就有瓷器的意思。陶瓷是我國傳統藝術星空中最閃耀的一顆明星。那麼,提起瓷器,大家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對啦,當然非青花瓷莫屬啦。陶瓷有那麼多種類,而我卻對青花瓷情有獨鍾。青花,顧名思義,只有白、青兩種顏色構成,造型清新、雅緻,百看不厭,使它成為了瓷器中的經典。

青花瓷,不僅我們中國人十分喜愛,老外也為能夠擁有一件青花瓷而驕傲呢!你看,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居住的白金漢宮,至今還珍藏著多件青花瓷珍品。到了元代,青花瓷的製作工藝達到歷史頂峰,一件“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在拍賣會上竟拍出了6。8億的高價,真是令人咋舌!

再來說說青花瓷的搖籃——江西景德鎮吧。對一個陶瓷愛好者來說,那裡簡直就是天堂,也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我喜歡畫畫,也喜歡做陶藝,我多麼想將來有機會到景德鎮去,向那裡的老師傅們學習瓷器的製作方法,用靈巧的雙手翻轉出一件件精美的瓷器。然後,不管是背陳列在櫥窗裡,還是用來盛飯的,我都心滿意足啦!

【我最喜愛的傳統文化——陶瓷】

林歆雅

陶瓷,是一門古老的傳統文化,擁有悠久的歷史。

它分兩種,一種是瓷器,另一種是陶器。瓷器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像家裡的碗、盤子、勺子。而陶器一般都出現在酒店或者博物館裡,供人們觀賞。

據專家考證,陶瓷的燒成已有近萬年的歷史,而陶瓷的製作也非常有講究,需要經過精細的步驟:練泥、拉坯、印坯、晒坯、施釉、燒窯、彩繪等。

陶瓷的形狀變化多端,有的方方正正,像一個小士兵;有的圓圓鼓鼓,像一個肉嘟嘟的胖子;有的肚大口小,口上還有精美的花邊,像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各種各樣形狀多得讓人看了眼花繚亂。

陶瓷最吸引我的不僅僅是各種各樣的樣式,還有精美的圖案:在陶瓷的白紗裙上,還有一隻栩栩如生的藍鳳凰,盤旋在瓶口,潔白的翅膀,羽毛騰空飛起,好似兩把藍色的扇子。它那用濃墨畫成的嘴兒微微翹起,兩隻雪亮的眼睛,直視著前方。這隻藍鳳凰就像我眼前飛過。

陶瓷這門古老的傳統工藝,在民間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它好似一顆璀璨的金星,在歷史的長河裡無盡地流淌著。

【我喜愛的傳統文化——簫】

黃相瑞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接下來我要介紹一種古樂器——簫。

現在的簫,一般都是一根管子做成,叫“洞簫”。但它在古代卻是一種編管樂器,就是排簫。它歷史悠久,《風俗通》說:“舜作簫,其形參差,以象風翼。”說明那時的簫並不是單管,而是由許多長短不同的竹管直排而成的,形狀很像飛鳥張開的翅膀。

據記裁,簫有大小之分,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由於竹管長短不齊,吹出來的聲音就有高低,“長則濁,短則清”。生活在春秋時代的簫,吹的正是這種直排橫吹的排簫。

今日豎吹的單管簫,是從古代的“笛”改造過來的,借鑑了“羌笛”的製作工藝。這種樂器,大約在漢武帝時才由西域傳入中原地區。最初,它只有四個孔,經漢代京房改造,才成為五孔,後來又在流傳過程中多了一孔,便成為今日這個樣子。

謝謝大家。

【我喜愛的傳統文化——賽龍舟】

蔡靖軒

賽龍舟是我們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每年的端午節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

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嗎?那是因為當年屈原投江的時候,人們划著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現在,划龍舟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一種方式。

今年端午節的時候,我有幸看到了我家旁邊的賽龍舟。

我看見每隻龍舟顏色都不一樣,但它們都像一條龍一樣,有龍頭,有龍尾,真是漂亮極了。每條龍舟上都有一個選手在敲鼓,給後面的選手鼓勁,別的選手們在後面舉起槳拼命地向前划著龍舟。每條龍舟都劃得飛快,它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比賽非常精彩。

我非常喜歡賽龍舟比賽,因為,它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我喜愛的中國傳統文化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1310字

【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方宇涵

大家好,我今天給大家講一講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皮影戲又稱為“影子戲”和“燈影戲”,到現在大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皮影戲是用一種燈光,照在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觀眾們通過白色布幕觀看燈影戲。在白色布幕後面,有操作皮影的人,他們的伴奏是用打擊樂器和絃樂樂器伴奏的。大約在元代時,皮影戲傳到了各個國家,許多外國人也成了皮影戲迷,他們親切的稱它為“中國燈影”。在美國的好萊塢電影藝術館中,陳列著中國皮影,它被稱為“電影的始祖”“最早的動畫”。

接著,我給大家說一說皮影戲的製作工藝吧!

它需要經過8道工序,分別是: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完成。

皮影戲是我國傳統的藝術,也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它歷經多少年才流傳至今。雖然現在有了電視、電腦、手機等高科技給我們帶來的視覺享受,但皮影始終有它獨特的魅力和深層的文化內涵。

我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我喜愛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鄭柳婷

老師們好,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皮影戲。

皮影戲興於漢朝,盛於宋代,歷史悠久。皮影戲的別名還有驢皮影、影子戲和燈影戲。

現在我來給大家講一個關於皮影戲的小故事。在明朝萬曆年間,灤州有個秀才叫黃素志,他每次考試都不理想,便到外面謀生。不安定的生活漸漸磨去了他的仕途之心。他讀了很多書,精通雕刻和繪畫,又在民間吸收了大量的剪紙藝術。他利用自己的所學創作了許多小故事,又講故事轉化一個個小紙人兒,到處演唱。自此黃素志的小故事在一代代人的口中傳誦下來。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有機會見到皮影戲,只有在少數的地方,還在傳承這個古老的民間藝術。

【我喜愛的傳統文化——皮影戲】

戴源然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話說漢武帝的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漢武帝日夜思念,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外出,見一孩子手拿玩偶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生一計,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為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皮影戲,是我們祖國最早的電影,就是用皮革來做成人模型,再雕刻出精美的圖案。最後塗上顏色,加上關節,用燈光照射在自己白色幕布後面投影而成的。

皮影戲的主要人物多半是用暖色來塗的。上臺表演的人需要握著十幾條木條,每條木條都連著一個關節。操作的人只要把木條移來移去,就可以讓人物動起來了。

不僅中國人愛玩皮影戲,外國人也被它的魅力折服!在我看來,那些喜愛皮影戲的外國人是一個小小“影迷”,每當我們看到外國人造出來的模樣滑稽、花紋精美的道具時,就會哈哈大笑。

怎麼樣,皮影戲你們喜歡不?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篇5

高二作文 ,2063字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佛教、道教等。

提起傳統文化,成長於文化斷層期的現代人多數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獵的人可能感嘆地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相容幷蓄,和而不同,似乎無從談起。“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

首先,我們應該從精神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歷史的長期積澱,形成為社會意識的潛流,滲入到了社會心理的深層,她的影響隨處可現的。只有深入學習弄通弄懂傳統文化,我們才能真正讀懂中國,在深入瞭解傳統文化基礎上,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時代進步的要求,創造性地為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充實新的時代內容,使之不斷完善發展。

如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愛、正氣、勤學、節儉、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揚,濃縮了傳統文化立世做人榮辱觀。

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和諧”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諧理念作為一種普遍的精神特質,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論述,成為各家各派思想學說的靈魂。和諧理念跨越時空,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學派對和諧思想都有深刻的闡發。儒家提倡“中和”,強調“禮之用,和為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道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動,因勢利導,合乎自然,虛靜處下,海涵寬容,從而建立起自然和諧的治國秩序。墨家倡導“兼相愛,交相利”,主張實現個體與社會的有序一體,道德與功利的和諧一致。法家主張對個人、社會、國家三者關係正確定位,在大一統的格局內,實現國家主導下的社會和諧。兵家講求“令民與上同意”,強調“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齊之以武”作為治軍經武的重要前提,視“和諧”為克敵制勝的根本保證。中華文化能夠生生不息,中華民族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與和諧精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應該繼承和弘揚的就是這種優良傳統,如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的美德,再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和諧持中等,這些傳統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無法匹敵的,也是我們要繼承發揚的。

其次,我們要從文化內容上弘揚傳統文化。

翻開中國的歷史長卷,綜觀而得的盡是璀璨的星火:遠古神話的浩大純美,諸子散文的洋洋灑灑,辭賦經文的博大精深,唐詩宋詞的經典奇葩,輝煌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遠、最穩定、最輝煌、最豐富、最發達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悠悠五千載,經歷了萌生期、形成期、確立期、繁盛期和總結轉型期幾大時期。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指出,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體現在對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認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終會走向虛無、走向異化。如此說來,當前國民對傳統文化的追隨,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漸增強的體現了,由此可見,誦讀千古美文不僅是正確的,也是極其必要的。我們要主動、積極地閱讀文化典籍,欣賞文學作品,考察文物古蹟,真正瞭解我們的先人留給我們的遺產,做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積極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文化,我們雖不能全盤吸收,可我們有義務把它發揚光大,使其成為我們的資本和驕傲。

另外,我們要多從藝術形式上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澱過程中,為我們民族積澱了豐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體現在漢字、傳統精神、傳統圖形、水墨意境、傳統手工藝等各個方面。從商周青銅器到漢代工藝品,從舉世聞名的“唐三彩”到古樸優雅的宋代瓷器,從明代蘇繡到清代傢俱,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工藝歷程。再看中國的繪畫、書法、戲劇、建築藝術、民間藝術,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底蘊體現的淋漓盡致,我們隨處可見的中國古典建築、太極圖紋、畫像石、金石篆刻、藍印花布、木刻插畫、臉譜文化、民間剪紙、裝飾紋案、書法文字等。都是最能反映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它是一種既有高品位的中國文化內涵,又有符合世界當今潮流的嶄新樣式。如果真正瞭解了這些藝術、形式就能反映出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我們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

“傳統化”和“本土化”的迴歸,是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與世界接軌的渠道,同時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是我們對傳統民族文化的一種反思,甚至可以說更是一種責任。只有使中國不斷的加快全球化的程序,並積極的宣傳中國文化,才能讓世界瞭解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才是中國真正騰飛的時候!

體驗一次中國傳統文化 篇6

國二作文 ,60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農曆四月初四,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

清明這天,大人們帶著紙錢,帶著自己的兄弟姐妹去祭拜祖先。

清明為什麼要上香祭祖呢?今天,我就來解釋一下。清明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清明前一天是古代的“寒食節”,春秋時期,介子推為晉文公“割骨奉君”,隱居“不言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死後葬於休綿山。晉文公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建立寺廟祭拜,由此產生了“寒食節”。舊時民間每逢寒食節,都不舉火做飯,只吃冷食。第二天清明,人們上墳燒紙錢,修墓添土,以表示對亡者的懷念,古人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至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古代,人們除了掃墓,還時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陣陣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是這麼來的。清明節還有許許多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帶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記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極盛。

今天,我隨著大人們一起掃墓。我們攜帶著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的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柳插在墳上,行禮祭拜。除了這些,家裡人也做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款待親朋。

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做青團,將青艾和糯米調和成綠色糕團。它也屬於寒食的一種。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不僅要知曉中華民族的傳統,更要去體驗、去實踐、去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包粽子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400字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包餃子、吃月餅、包粽子、刺繡等等。可我還是最喜歡包粽子。

傳說:屈原投江時,老百姓很悲痛,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就把包好的粽子投放到海里。於是,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那天,我到奶奶家去,奶奶包了許多粽子,這邊的餡可真多啊!有肉的、有棗子的、還有豆沙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試試看了。我先戴上一次性手套,拿了一片竹葉,把糯米做成圓柱形,在裡面加了許多的豆沙餡,奶奶笑著說:“餡放太多也不好吃。”我要綁竹條了,可竹條像一個不聽話的寶寶,不管我怎麼包,也包不上去。我只好請教奶奶,奶奶說:“你的手勢不對,要大拇指按住葉子,再圍著繞一圈,記住不能握得太緊,也不能握得太鬆。”奶奶一邊說,一邊給做我示範。我又重新包了一個,綁竹條時照著奶奶的話去做了,果然成功了。

中午,我把我包的粽子大口大口地吃掉了,雖然樣子不怎麼好看,但是裡面裹著我得心血,我看著十分自豪。

中國傳統文化剪紙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365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種類繁多,異彩紛呈,但我獨獨喜愛於剪紙。

春節快到了,我和媽媽決定去逛一逛。一出去我就停住了:眼前的房屋彷彿變紅了,因為家家戶戶的窗戶上貼滿了一片紅的裝飾品。有福字、對聯、年畫……突然在我眼前出現了剪紙窗花,它們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我一見鍾情,增添了節日喜慶的氛圍。

我在房屋下轉來轉去,細細端詳著。它們有的是單純一朵花,有的中間是花,外邊一大圈是有幾匹馬或者其他花樣。每個邊邊角角都很精細,不管有多難,把一些小細節全剪出來了,大師級的剪紙,多令人佩服啊!

中國最早的剪紙作品是在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時期五福團花剪紙。這幾份剪紙,採用重複摺疊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擋的處理手法。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藝術紙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

我愛你剪紙!

中國傳統文化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343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種類繁多,異彩紛呈,我卻獨獨鍾情於陶瓷。

住在鄉下的外公是一個陶瓷藝術家,在他的房間裡到處都是陶瓷,有花盆,泥人,六角塔,小狗,小貓……。各個都栩栩如生,但我還是最喜歡外公放在寫字檯上的陶瓷馬。

這匹馬玲瓏剔透,精神抖擻,身強力壯,十分魁梧。一雙水汪汪的眼睛,彷彿在滴溜溜的轉。大嘴巴緊閉,像有機不可洩的祕密。它又細又長的脖子上長著一列整齊的棕毛。它那一條條濃密的尾巴像女孩子扎著的馬尾辮,似乎在風中輕輕地甩動著呢!

我很想知道陶瓷的歷史,就跑過區問外公,外公說:“中國人在公元80002000年就發明了陶瓷。常見的陶瓷材料有黏土,氧化鋁,高嶺土等。燒至700度方可成陶瓷,能裝水。燒至1230度則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用。”

我喜歡陶瓷,也喜歡外公捏的陶瓷馬。

中國傳統文化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458字

大年三十那天有很多習俗,如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卻唯獨喜歡貼春聯。

大年三十早上,我和爸爸一起去超市買過年的商品,有過年的鞭炮,美味的蛋糕、一大堆的零食……還買了一幅春聯和兩個福字。啊,這下我可高興了,我回家要馬上把它們貼好。

回到家裡,我找來剪刀和雙面膠,馬上拿起那幅春聯小心翼翼地貼在大門上,又拿起兩個福字端端正正地貼在大門的左右兩邊。爸爸出來看見了,連忙說:兒子,你把春聯貼反了,春聯的上聯要貼在右邊,下聯要貼在左邊,因為古人寫字時都是從右寫到左的。福字也貼錯了,要倒著貼。表示福要來到我們家。哦,我恍然大悟,原來貼個春聯也有這麼多學問,今天我又學到了不少知識,我和爸爸又認認真真地把春聯和福字重新貼了一番。

貼好了,我站在大門前仔細端詳著春聯。紅紅的紙上寫著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上聯是:人和家和萬事興,下聯是:財旺業旺千家樂,橫批是:萬事如意。寓意著全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就像橫批所說的那樣,祝我們全家萬事如意!兩個金色的倒福字象徵著福要到來了啦……

我喜歡過春節,更喜歡貼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