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不要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05字

純潔的心靈

近期,我讀了《不要讓未來你,討厭現在的自己》這本書,我被梅丫那純潔的心靈為之動容。

十四歲的何開放和梅丫是一對好朋友,可何開放的父親卻不止一次的傷害了梅丫。然而,梅丫醒後詢問的第一件事不是為自己,而是險些讓她丟了性命的大壞蛋---何玉石。

唉!梅丫,你讓我怎麼說你?你為什麼要那麼純潔啊?你為什麼要那麼善良啊?你明明心裡很清楚那個何玉石有過無數次傷害你的行為,而且這次就是害得你血流不止、昏迷不醒,更讓你墜入生與死交界線的邊緣啊!

梅丫雖然只是一個平凡的山村小女孩,可是她卻擁有最純潔的心,最美麗的心!當她剛從死神手中撿回自己的一條命時,仍然在關心著他人的安危。可她又為什麼這麼想?為什麼這麼問?那是因為她認為何玉石還沒有壞到骨子裡去,因為她堅信何玉石還可以變成好人!

代士曉說過:“誰的青春沒有刺?誰的年少不輕狂?”讓我們在這黃金時代,用充滿激情的純潔心靈對待他人吧!

做不憂不懼的自己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890字

這是一本富有豐富哲理的書籍,每一篇文章的字裡行間都流露著作者真摯的情感以及深刻的道理,以此淨化我們的心靈,更是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哲理:要做不憂不懼的自己,別把自己陷入恐懼憂鬱中,要去敞開心窗,釋放自我。

從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開始,我就沉浸在閱讀之中,彷彿那故事中的的畫面就展現在我面前,被故事吸引的我只想繼續閱讀下去。書中的內容包含著許許多多的道理,它告訴我們,看人不能只注重外表,外表美麗的人並不代表內心是美麗善良的,就比如走在街上的貴婦人和開名牌車的大老闆,看著十分耀眼,但他們那樣的人也有行為十分惡劣的,有些十分富有的人碰見為人民默默奉獻的清潔工,總會用輕蔑的眼光瞄一眼,然後用鄙視的語氣低聲嫌棄:“嘖,真髒啊!”可見富人家的傲氣與不尊重他人;大街小巷裡最常見的人想必就是清潔工了,他們遭到很多人的不尊重,但他們堅守自己對工作的責任心,仍然為人民工作著,遇到隨意一個需要幫助的路人,他們有的也會出手相助,雖然他們看似外表醜陋,可畢竟心靈是美的。它告訴我們要在生活中戰勝困難,遇到困難的你不要退縮,也不要煩惱,只需要心平氣和的來用自己的方式與困難做鬥爭,一直努力,就一定能戰勝困難。它告訴我們,不要讓黑暗矇住你明亮的雙眼,不要被黑暗中的名利所誘惑,即使是雙目已經失明的人,只要你的心窗是明亮的,也能永遠活在光明之中。它還告訴我們,活著就要有人生的價值,更要有追求有夢想,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肯定有不少人在私下說一些令人厭煩的閒言碎語,也許有人會對你說“這個夢想不適合你”或者“你還是放棄吧”之類的話,這時,你不要管那些阻擋你夢想道路的人,不要按照別人的想法來安排你自己的人生,而是要大步向前走,向夢想邁出步伐,為你自己創造屬於你自己的人生。

通過此次閱讀,讓我感受到的是不一樣的方式,而是讓我們深刻感知世上無數不同的人生閱歷、不同的生命感受,瞭解人與人之間既糾結又緊密聯絡的各種關係,感悟這世界不同層次的悲喜交加。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明白:生活很精彩,困難痛苦時,不要憂慮,不要處於恐懼之中,自己明明可以戰勝,為什麼不相信自己,請相信自己,站起來,勇敢些,做一個不憂不懼的自己!

我要做更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458字

在這個學期,數學老師送給我了一本《我要做更好的自己》,我覺得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勵志書,書中的每一個故事讀完後都使我回味悠長、感慨頗深。

在閱讀的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生活不需要抱怨》,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廚師的女兒因為做什麼事都很難,生活困難太多而經常抱怨,她的爸爸把她帶到廚房,往三個鍋裡倒了開水,分別把胡蘿蔔、雞蛋、碾成粉末的咖啡豆,放入鍋中,二十分鐘點後,原本結實強壯的胡蘿蔔變軟了。雞蛋原本易碎的,它用脆弱的外殼保護著裡面的液體,可是煮過之後,它的裡面變硬了。而咖啡很獨特,煮過之後,它反而變成了水。讀了這個故事我的領悟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都會經歷不好的挫折,一個人的一生中,絕不會一帆風順,人生的路就如小河一樣彎彎曲曲。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是逃避?是投降?還是視而不見?這樣都不行,我需要的是——勇敢的奮鬥。同樣是開水,胡蘿蔔變得軟弱了,雞蛋變堅強了,咖啡豆變得有香味,更有出息了。

心態決定人生!用正確的心態看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情,讓我們每一天都有成長和進步。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3154字

書是從一個遙遠的故事開始的。我真為書中的主人公而高興,他一路上通過不斷努力,尋找心想事成的祕訣,並靠著小王子等人的提示與幫助,克服種種困難,成功到達心想事成的彼岸。從中我知道了真正心想事成的境地,是在處理了自己的人生模式,知道自己真心向往的是什麼,而且對阻撓的信念,連線上你的源頭之後,自然而然發生的狀態。

看完這本書,我為自己選了一個遠大的夢想,然後照著心想事成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向著目標邁進。當然,我還是會記住:生命是如此巨大的一條河流,我們要做的是在生命之河中愉快徜徉,順流而行,而不是辛苦地用各種手段要求河流以我們想要的方式流動。

夢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飛翔;夢想是最溫暖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他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是否符合實際,是否是我們真心想要的,這一點很關鍵。當然,在生活中,在心想事成的過程中,是不能沒有快樂的,就像大地上不能沒有陽光。快樂在哪裡?快樂在讀書明理的過程中,快樂在追求事業的旅途中,快樂在拋卻物慾後的淡泊恬靜中,快樂在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從容境界中,快樂在奉公守法本分做人的平凡人格中……總的說,快樂就在生命的成長中。

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心想事成的過程中,我們總要有許多支撐,少年的理想,青春期的戀情,事業和友情,許許多多。然而這一切都有隨時失去的可能。人生中總有幾段黑暗的隧洞要我們獨自穿行,這些路上沒有樂隊和鮮花,這時,我們需要學會為自己伴奏,高歌向前。

我成長,我快樂!我們要真心悅納生命,呵護生命的成長。

【篇二:讓自己能“心想事成”—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前幾天,我閱讀了張德芬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講述了遙遠大陸的神祕傳說:神祕國擁有一個祕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很美好。公主招親宣佈: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個祕密,公主就跟他結婚。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他懂得遇到事情要沉著冷靜,所以能夠在旅途中克服重重困難,也從中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祕密,並收穫了真愛。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有想清楚,那是否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所以當他們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時,發現失去了很多,而變得不快樂。其實追求自己想要的沒有錯,但追求任何一個目標時,要明白自己為什麼想要,要想到任何事情都會有一些得失,要明白什麼是自己不能失去的。只有這樣,才不會在一開始出發的時候,就錯了方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盞阿拉丁的神燈,心裡想著什麼,吹一下神燈,結果就會如願以償。這是多麼美妙的好事情啊!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盞神燈,那就是我們的信念,是內心真正迫切渴望實現的願望。我們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內心才會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指引著我們的方向,我們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這樣我們才有勇氣克服各種困難,最終能夠心想事成,得到內心真正想要的。

誠如書中所言“心想事成”確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為什麼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能事事都“心想事成”呢?最主要是我們沒有聽到來自心靈深處的吶喊,心靈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但他們又是如此脆弱,外界的太多想法遏制了他們的吶喊。我們從一生下來,耳邊充斥的就是父母教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再大一點,是老師的諄諄教導。我們到底有沒有停下來,好好想想,我們沒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老師的話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裡,成了那所謂的信念。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古代的陋習—纏足。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徵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縴。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製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白天一雙腳痛得寸步難行,到了晚上一雙腳放在被子裡不但痛,而且蒸熱燠悶,有時簡直像炭火燒著一樣痛苦,睡覺時只能把腳放在被子外,半夜起來捱著腳痛哭是常有的事。如此陋習,在當時竟如此風行,這恰恰就是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吶喊,我們聽不到那悲涼的哭聲,聽不到女子在被裹時的痛呼。

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心靈,傾聽心靈深處的呼喊,讓自己時刻都能“心想事成”。

【篇三:找到方向,才能春暖花開—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看到那個封面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一個妙齡少女,穿著一襲白裙,就那麼自然的站在澄黃的田野中,任由那調皮的秋風吹拂著那一頭飄逸、烏黑的長髮,那麼自由的享受自然的撫弄。

本書由臺灣註明女作家張德芬編撰,生動形象的用山城國23歲的一個普通農夫阿南,在招親會上對貌美的月葉公主一見傾心。併為她去神祕國尋找寶物,在神祕國卻偶遇神祕國太后並得知了公主不同尋常的身世,於是阿南答應太后進入神祕學院學習,在學成之後回山城國帶回月葉公主。最後阿南完成了神祕學院的課程,卻也遇到了自己的真愛。從此真的心想事成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分第六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其實不外乎一句話:有了明確的目標,人生才有前進的動力。

縱觀古今,這句話已經在無形中成了真理。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經說過:“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做一求之。”明確的目標,是叩響成功大門的敲門磚,這也是有大智慧的體現。正如法國註明的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所說:“沒有一定的目標,智慧就會喪失。”所以: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有堅定不移的目標和追求。找到方向,才能春暖花開。

羅斯福總統夫人在本寧頓學院唸書時,要在電訊業找一份工作,他的父親為她約好了他的一個朋友—當時單人美國無線電公司董事長的薩爾洛夫將軍。羅斯福夫人回憶說:“將軍問我想做那個工作,我說,隨便吧。將軍卻對我說,沒有哪一類工作叫隨便。他目光逼人的提醒我說:“成才的道路是目標鋪成的。”羅斯福夫人後來就是沿著目標鋪成的道路走下去的。歷史上,她是以社會活動家,而不是以總統夫人著稱於世的,這就是目標的力量。

詩人汪國真說:“有了目標,容易產生奮鬥的力量,沒有目標的人常會感到生活的空虛茫然。”成功屬於有目標的人,一步一步不斷提升自己的目標,才能不斷進步。

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的一見磨坊裡,有一匹馬和一匹騾子,他們是好朋友。馬在外面拉東西,騾子在裡面拉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奘法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真經。17年後,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了長安。他重到磨坊會見騾子朋友,老馬大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歷:浩瀚無邊的沙漠,高入雲霄的山嶺,凌峰的冰雪,熱海的波瀾,那些神話般的世界,使騾子聽了大為震驚,騾子驚歎道:“你又多麼豐富的見聞啊!那麼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其實,”老馬說,“我們跨過的距離都是相等的。當我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法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卻被矇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小天地。

正是目標,造就了馬和騾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歌德說:“人生最重要的是樹立遠大的目標,並不斷的追求使其變成現實。”是的,目標是人生努力的方向,是人奮鬥的燈塔,為生活確立一個目標,朝著目標努力追求,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活出全新的自己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245字

在接觸了臺灣作家張德芳的小說《活出全新的自己》,我受益匪淺。跟隨著文中主人公幸雄的遭遇和歷程,漸漸地被他所感染。文中的他,遭受著生活的困境,工廠倒閉,股票套牢,在接到老婆想離婚並要求監護權的通知書後,覺得萬念俱灰,終日靠打電玩度日。在遇到聰慧美麗、衣食無憂的女強人向東後,又展開了新的旅程。

因緣際會下,幸雄和向東經由一個奇妙的三階段旅程,學會裡關照自己的思想,治療舊時傷痛以及找回自己真正的力量,學會了與自己的負面情緒共處,兩人尋回裡生命的源頭,進而活出裡全新的自己。主人公們在經歷了體驗生命的三大層次——喚醒,遼愈與創造後找到了生命的真諦、人生的輝煌。隨著書本的翻頁,我也有所思考。

在成長的旅途中,難免有些不順心的“坎”,但是隻要你有想要闖過去的信心和勇氣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這樣就一定會過去的,生命的成長便是這些“坎”,成長的磨難會讓你一步步攀爬到生命的巔峰,生命會因成長而美麗,而成長便會給予我們許多感悟,就如《活出全新的自己》這本書一樣帶給我許多的感悟。

古希臘特爾神廟的大殿柱子上刻著這樣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這幾個字透露著一個最深的玄機:如果你能真正地認識自己,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而要認識自己就要在生活中不停地觀察自己。比如:當有負面情緒時,要及時觀察到,然後告訴自己“我現有負面情緒了。”這是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內在,而不是那個引起你負面情緒的人事物上。

當自己認知了真正的自己,那麼自己的心靈空間就提升了。我們的身心如果用一棟房子來比喻的話,我們的身子就是房子的框架,也就是結構本身硬體的部分;而心也就是我們的思想情緒感官,就等於是房子的裝潢傢俱的部分,就房子本身來說,更重要的是,房子的空間感決定了是否讓你舒適的感覺,而房子的空間就比喻我們的心靈。如若我們的身體不健康,就像房子的結構有問題;心理如果不健康就像房子裝修的品味差;而且塞滿了垃圾——各種負面情緒,那麼這個房子就無法使用,所以住在這裡面的人也就不開心,不舒適了。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會開啟一扇窗”由此可見在困難時,換個角度看問題也是很重要的。每個人的生活背景不同,有人家境富裕,有人家境貧寒,這些都是不可改變的是先天決定的。但是長大後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養著你。因此我們不該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不失敗的原因推給他人,這都是一種藉口,一種對困難的逃避。這個世界你所看見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一種反射。只要你自己的內心改變了,外在也會隨之改變,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問題,也許就會豁然開朗,問題也會迎刃而解。總之用樂觀的心態看待問題總比怨天尤人要好多了。

這本《活出全新的自己》真是一本好書,它不僅可鍛鍊自己的心靈,還可以讓人們懂得生命成長的意義,指導你正確地成長,感受生命成長的美麗。

活出新的自己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360字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匹餓狼和一匹好狼,最後哪一匹狼會存活下來呢?”答案是:你餵養的那匹狼,它會存活下來。這句話是《活出新的自己》中最令我難忘的,告訴我們:在我們內心掙扎時,僅僅是一念之差,就會決定自己的未來。

《活出新的自己》是一本充滿哲理又帶有科幻色彩的小說類書籍,但語言十分通俗易懂。小說講述了外星人來到地球,幫助地球人提升內心的“靈”。主人公幸雄和女主人公向東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陰影”——童年的孤獨、長大以後的不順心的事一件接著一件降臨,使他們煩燥極了。有一天他們在夢中被善良的外星人圖特帶到了另一個空間,在圖特和他的助手——機器人阿凸的幫助、指導下,他們最終學會了“愛的序位。因此”他們像獲得了新生,心中充滿了愛,並將這種歡樂的正能量傳遞下去。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很大。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或不順眼的人。在我和別人對話時,有時會被對方有意、無意的不和諧語調所激怒,並且討厭別人總覺得別人做錯了,但不知道這是我自身的問題。《活出新的自己》告訴我了答案:“人們在生活中產生了負面的感受或情緒,通常會認為是外在的那個人或情境所引發的,殊不知,那個不滿與不快其實源自你的內心。”當我和別人對話時,如果別人不搭理我,我心裡會有一絲生氣,因為我覺得他不尊重我,甚至有時候會覺得自己被忽略了,我失去了存在感,其實這也是我的心裡因素所造成的。《活出全新的自己》中寫道:“當你覺得別人‘高高在上’的時候,是因為你內在有一個‘低低在下’的自己。當你有被別人輕視的需要時,才會被別被人鄙視。”所以,當你產生消極觀念時要學會轉念一想,不要批判自己的想法或為曾經做過的事兒內疚。

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寬容。寬容是一種美德。馬路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的標語:“讓一步海闊天空,搶一步飛來橫禍”,由此可見寬容的重要性。有一個關於寬容的小故事:清朝時,在安徽桐城有個一個著名的家族,父子兩代為相,權勢顯赫,這就是張家張英、張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間,張英在朝廷當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老家桐城的老宅與吳家為鄰,兩家府邸之間有個空地,供雙方來往交通使用。後來鄰居吳家建房,要佔用這個通道,張家不同意,雙方將官司打倒縣衙門。縣官考慮糾紛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在這期間,張家人寫了一封信,給在北京當大官的張英,要求張英出面,干涉此事。張英收到信件後,認為應該謙讓鄰里,給家裡回信中寫了四句話:

千里來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閱罷,明白其中意思,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出動讓出三尺房基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6尺的巷子。這就是六尺巷的由來。

每個人的性格、習慣、姿態,大部分是由於外界某種因素造成的。如果,你討厭一個人的性格,但他的性格也不是他能決定的,因此我們要學會寬容,保持心平氣和。有句話叫“你怎麼看世界,世界就怎樣對你”。讓我們內心充滿愛,活出全新的自己吧!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690字

心想,事有可能成嗎?

有人會說,難道“空”想就會事成嗎?其實,在我閱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之前,我會說,心想不會事成。但現在,我會說,心想,事有可能成。

我們心中所想的那些事,就好像是一個美麗的花骨朵,而所成之事,則似那已然綻放了的鮮花,由花骨朵至鮮花,這一過程,必將經歷些什麼,對嗎?

那麼就讓我們靜心思考,跟隨著我的腳步,慢慢來感受這由花骨朵至鮮花的生命領悟和成長的過程吧。

首先,我們要想,那花骨朵終將會綻放成何等的鮮花,那鮮花是否會是我們想要的,而不是經歷重重考驗後還是那“美麗的花骨朵”。就比如說,你心想之事是做一名教師,因為那樣可以教育別人,但你本身確是一名警察,你每日都需做著同一件事——那就是維護正義,那麼此時的你是不是就是在教育別人不可以逾越法律所限制的事呢?那麼你心想之事和你現在所做之事又有何區別呢?這樣豈不是回到了原點嗎?這樣大費周章,還有意義嗎?

其次,我們要想,我們為什麼會想成那件事,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想,真正的原因何在。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窮困潦倒的人,他餓得快要昏死過去時,看見了上帝,上帝見他很可憐,便和他說:“你隨便許一個願吧,我會讓你實現的。”那窮人想都沒想,回答說:“謝謝上帝您的救助,我希望我能成為一位富人,過著吃喝不愁的生活,我就心滿意足了。”上帝隨即便滿足了他的願望,他真的成為了一個富人,他的日子確實很衣食無憂,但時間久了,這位富人便厭倦了這樣的生活。他想到過去他的生活雖然拮据,他雖然生活在窮困之中,但是很有意義,所以,他每天都很快樂,直到將死之時,他都不曾有遺憾。現在呢,他每天都渾渾噩噩,不知道做什麼,沒有目標,懶懶散散,過著這種“衣食無憂”的生活,這不也是他自己選擇的嗎?

所以說,我們在發願之時,就要問清自己,到底為什麼發願,不要以後留下遺憾,讓自己後悔。

這便是重要的發願,它就像是攀登雪山時必要帶上的工具,就像是鮮花綻放時必要補足的露汁,就像是駕駛汽車時必要繫好的安全帶……

那麼,發願結束了,我們又該做什麼呢?

這下一步我們就應該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那些影響鮮花綻放的不利因素,我們要把它們羅列出來,然後把它們從心中抹滅掉,從而讓它們變成自己在這領悟過程中的有利因素,這樣就會更加推進“事成”。曾經聽一位名人說過:我們要把我們的缺點變為我們的優點,讓這些所謂的“缺點”在我們的人生路上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如果,那些不利因素——自己本身的不足,使得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的話,我們也可以朝著願望的本質,重新確立我們的“所想之事”。比如說,我們想要樂於助人,夢想著像那些富人一樣去樂善好施,舉辦慈善會,但眼下我們沒有這麼多的資金,而那些窮苦的百姓也是急著需要救助,我們也只能盡我們的綿薄之力去為他們捐點錢,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這也不違揹我們的初衷,我們仍然是在樂於助人,對嗎?用當下的流行話說,我們也沒有必要在同一塊石頭上被栽倒無數回吧。

做到了以上幾點,仍然不夠,我們還應該學會自信,要相信自己能行,夢才可能實現。

這相信後,便是“接受”。

當我們做完以上的事後,我們就要學會放手,不能成天想著那個至少現在還是虛幻的“夢”,否則這就會讓我們功虧一簣的,我們的情緒則會變得很著急,著急著這個夢為何還未實現。這時,我們為何不選擇靜觀其變,等待著好的機遇,再牢牢抓住它呢。這樣我們就很有可能心想事成,實現我們的夢。

是的,只要我們做到以上這幾點,離我們的夢就不遠了。

所以,讓我們朝著自己的夢去努力,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讓我們去征服這個世界,去征服我們的夢,讓夢想成真,讓心想事成!

同學們,讓我們相信自己,相信夢,跟著我的腳步,去尋找那個美麗而璀璨的夢的結晶吧!

做最優秀的自己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443字

愉快寒假馬上要結束了,我在寒假裡讀過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雖然它裡面的故事很精彩,但是卻不是這個寒假中讀的最喜歡書,我最喜歡的書是《做最優秀的自己》。

《做最優秀的自己》這本書大概講的是一些人因為努力的鑽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得病,比如說失明、耳聾等症狀,但是他們不會放棄學習,努力鑽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這本書裡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是:“一粒沙子”。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出生在英國的格格斯特群,他的名字叫做韋拉德。約翰,在他出生後不久,他就被診斷為患有“先天性手抖病”。上了小學後,韋拉德的動手能力在班裡是最差的一位,他甚至連一個很簡單的單詞都不能順利寫完。但是他很喜歡雕刻,雖然他的手一直顫抖,但是隨著他雕刻時的專注,顫抖竟然在減弱。最後,他經過不懈地努力,不但能雕刻的很好,而且還能在沙粒上雕刻。終於,他成為了一名偉大的雕刻師。

這本書還有很多和這個相似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要告訴我:如果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會取得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814字

最近讀了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感覺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然而,李開復的這本書則使我重新審視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不停地評審別人,研究對手,卻很少花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因此少不了迷失自我。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真做到嚴律於己,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的身邊。

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好自己。

蓋茨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你必須去適應它,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勇敢、快樂的生活,而不是等待這個世界來適應我們。我們不能改變世界,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們自己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再努力,把自己做到最好,做最好的自己。

自己的路是彼岸,看得到腳下的坎坷;別人的路是彼岸,只看到遠處的詩情畫意。

李開復通過這本書提醒我們:要獲得成功,首先要擺正心態,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成功的基礎。在生活工作中要誠信待人,不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期待和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行。

除此之外,人生態度包括勇氣、自信,同心理,胸懷,自省,積極,態度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行為手段是實現價值觀的途徑,發現興趣和追求理想是行為手段的源動力,一個人只有擁有理想才能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果斷的做出人生中的決定,沿著自己的成功之路穩步前行。

你——致未來的自己 篇10

國二作文 ,563字

你好:

不知為何會突發奇想,寫這麼一封信給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你。

那時候的你在幹什麼呢?是否已經長大?是否已經成熟?是否已經實現夢想?是否忙碌於工作?是否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是否正在懷念現在的我?

時間變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不知不覺中,我們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的日出、日落……如果時間是一個表格,你或許會發現,表格中有太多地方寫滿遺憾,甚至說什麼都沒有,就是一片空白。當我們回頭,看見這個已經回不去的時間裡有許多未完成的心願,有許多想做的事都沒有做。然而這時,我們卻除了遺憾之外,什麼都不能做。就像莎翁所說的:“青春是一個短暫的美夢,當你醒來時,它已消失無蹤。”

所以我不希望這件事發生在你,也就是我身上。我希望我想做的事情都能做到,我希望你回顧著這些時間的表格時,表格上寫滿的不是遺憾,而是滿足、快樂、失敗、成功……我所有的經歷,全部都滿載著。

假如一天,我與你面向而坐,我希望你可以回答:“我已經長大,已經成熟,我很快樂,我正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我也許點忙碌,但絕不會浪費時間。向現實低頭?不存在的,我可是超級堅強的!然後我的確懷念你,希望你能夠看到現在十分努力,正走向成功的我。”

我現在站在青春的起點,握著盛滿希望的水筆,填寫著時間的表格,然後啟程,走向你。

最後,祝繼續成長。

2017年12月2日

曾經的你,現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