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言說的溫愛——讀《邊城》有感相關作文20篇
不可言說的溫愛——讀《邊城》有感 篇1
讀後感 ,1012字一條清澈見底的酉水河,岸邊排列著一座座古老樸素的吊腳樓,黑色的房頂,黛色的牆身,凹凸不平的麻石臺階。還有那隻匍匐在河上的老渡船。這一切,都像是一位位經歷過滄海桑田的老人,見證湘西風土人情,世間百態,也見證了《邊城》的故事。
《邊城》描摹了湘女翠翠陰差陽錯的生活悲劇,寫出了一種如夢似幻的美。在瑰麗浪漫的湘西,男女主角因為命運的變遷,而走向了各自的人生路口。沈從文先生說:“一切都充滿了善,然而到處都不湊巧,因而樸素的善最終難免產生悲劇。”
雖然《邊城》是一部悲劇,但我從中感受最多的還是普通人與善良人之間不可言說的溫愛。
《邊城》中每位人物,都是那麼淳樸善良。老船伕不論風吹雨打50年如一日為他人免費渡船;岳雲特地派人送一位素不相識的女孩回家,老馬兵熱心幫助孑然一人的翠翠……所有情節都詮釋了“善良”的含義。
善良是一個人品德的最高美譽。可是,有誰會將以下的情景將善良聯絡起來?一個天真活潑的女孩正在路上行走著,突然,一輛麵包車蠻橫無理地向小女孩駛去,撞到了小女孩,一個慘絕人寰的悲劇就此上演了。麵包車的前輪與後輪分別從小女孩的身上碾過。隨後肇事麵包車就揚長而去。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一輛麵包車無疑是龐然大物,她又怎能抵擋住麵包車的碾壓呢?可過了不久,又一輛汽車從小女孩身上重重碾壓過去……這時,小女孩孤單地躺在路上,陪伴著她的只有自己微弱的心跳。她這時候一定非常渴望有人能伸出一雙溫暖的手,將自己從死神手上搶過來,非常渴望有人能急切地為自己叫一聲救命,將自己喚醒。
那兩位肇事司機,固然罪大惡極,可真正殺死小女孩的是路過小女孩身邊卻對她熟視無睹的18位路人。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小悅悅事件”。我一直以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僅僅是一個童話,可事實卻是那麼殘酷那麼的出人意料。
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輝,一件事必能反映社會的真實。“各家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這是“小悅悅事件”多真實的寫照。如果那20人u
現代生活越來越快捷、方便,可現代人的心也似乎越來越冷漠了。很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卻忘記了豐富自己的精神,完善自己的品行;為了眼前的利益,冰封自己熱血澎湃的心。我認為,每個人都應以“善良”為目標,力求做一個善良的人。
一個善良的人不需要大張旗鼓地做善事,善良,不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罷了。關心獨居老人,讓座給老弱病殘,一句暖心的問候,一次勇敢地承認錯誤……善良就是如此簡單。就如《邊城》中,人與人之間不可言說的溫愛。
湘楚的溫情·淳樸的人情——讀《邊城》有感 篇2
讀後感 ,690字讀完《邊城》留給我的是一種淡淡的悲涼,書裡的文字處處透露著湘楚景色的溫潤明淨,處處蘊含著誠懇淳樸的風土人情,體現出人性的美。
而悲涼則是因為,天保的負氣離去,落水死亡,讓儺送和翠翠的愛情成為悲劇,而翠翠日日的等待則令我動容。全書以翠翠的愛情悲劇為線索,一個女孩的對愛情懵懂,對愛情的覺悟,到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似乎閉上眼睛就能看見山水明淨,綠塔白水處翠翠等待的身影。
我雖理解儺送的離去,卻不認同他的做法,這樣只會變成三個人的悲劇。
《邊城》裡,留給我最深印象的是翠翠,那個活潑天真,淳樸善良的少女,那個眸子清澈動人,清明透亮如水晶的少女。她是善良純真的人性美的形象代表,她對爺爺的孝心,孝舉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她情竇初開後,便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執著地等待,不管他究竟還回不回來,她,令我看到了愛情的偉大。
《邊城》裡,守渡人爺爺“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若干人”“年紀雖大,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是善良、勤勞、樸實、憨厚、忠於職守、克盡本分的人性美的代表。他對女兒,孫女的疼愛,讓我看見父女之情,爺孫之情,令我想起童年時外公對我的疼愛。
《邊城》裡,一個有著赤城淳樸的風土民情的小城,似乎是另一個陶淵明所想的桃花源,“由於邊地的風俗淳樸,便是做作妓女,也永遠那麼渾厚”,這種如水般純澈明淨的民風,詩意的地境或許便是我們所追求世外桃源。
《邊城》,沈老描寫美的力作,是一幅自然美,人性美,風情美的水墨畫卷。讀完後,那段為愛守候的故事在我心中流淌,那些美好的人格品質,風土人情會永遠被我謹記,那些美好的人性光輝將會在我的心中永遠閃亮。
為心靈築一座邊城——讀《邊城》有感 篇3
讀後感 ,1015字不知從何時起,習慣了耳畔鳴響的喇叭聲,習慣了高樓聳立的城景,習慣了人與人之間討價還價的言語。習慣了,接受了,便也有許些混沌了。今昔,翻開《邊城》,我體會到一種別樣的氣息。
邊城的景,是湘西的風景畫。靜靜的小溪水清澈透明。這也繞出了茶峒這樣的小山城:白塔、渡船、吊腳樓,簡簡單單便是一種美麗的境界。
邊城的人,是具有喜怒哀樂的淳樸的山裡人。他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人群中的一個影子,打動我的是羞澀細膩的翠翠和她那熱心腸的渡船爺爺,感染我的是坦誠開朗的天寶儺送兄弟。他們的確比世外桃源的武陵人多了一份靈氣。
他們的生活圈子雖然疏遠了一般社會,但眼淚與歡樂,在一種愛恨得失之間,揉進了這些人的生活裡,也便同另一片土地和一些人相似,全個身心為那些愛恨所浸透,見寒作熱,忘了一切。正因為如此,我便覺得人的情感更為純粹,他們的感情豐富卻不復雜,真摯而不矯作,率性而不狂放,自由更添一份痴迷。
邊城的事是鄉土風貌的縮影。不論是老船伕終日來回地渡船,還是翠翠對美好愛情的嚮往,或是端午節賽船那般喜慶,浸染的是每個邊城人對茶峒的眷念,演繹的是他們樂在其中的生活。
這邊城的一點一滴悄悄指引著我走向心靈深處。
轉而一想,在自己幼小的心靈裡萌發出了疑惑的種子。難道邊城只是世外桃源般的幻影?對比自己的生活圈子與邊城截然不同,這不禁讓我懷疑邊城是否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空談?咀嚼著字裡行間的文字,我彷彿聽見沈從文在抗議:“不,這絕不是空談。邊城是內心的淨土,每個人都可以用心構築。”
是啊,在這個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社會風氣的薰陶下,讓人迷亂的事物太多了,幾乎將自己的內心侵蝕。我只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構築一座內心的邊城,使自己清楚地認識自己。構築心靈的邊城,我需要一個安靜的時間慢慢地審視自己,明辨自己的言行,細細地為心靈構劃藍圖;構築心靈的邊城,我需要像茶峒小山城那樣,靜靜得溪水滋潤心田,這或許是許多用心著誠的書,也亦許是一些動聽的歌聲和發人深省的語言,給自己帶來飛翔的感覺。
我的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撼,如同一縷強烈的陽光照亮心房。我要豐富自己的情操,不再為了那偶爾的黑暗苦苦掙扎,而要在思考和反省中,構築邊城的一草一木,讓心靈豐富多彩起來。
當我懷疑自己的時候,當我被外事外物弄得心煩意亂的時候,當我沮喪看不清前方奔跑道路的時候,我一定會到自己的邊城去看看,在那裡靜靜地思考這一切的變化。
合上書本,我收穫了自己的邊城,那靜靜的溪水彷彿正從我的心田流淌開去……
讀《邊城》有感 篇4
讀後感 ,660字午夜夢迴,夢迴邊城。
風雨飄搖,她在硝煙瀰漫之中站立著。上蒼給予這片土地以無限的愛憐,讓她寧靜祥和,宛若世外桃源。
山谷裡歌聲陣陣迴盪,是翠翠又在唱歌了吧。翠翠,這名字就好似漫山遍野的綠逼人而來。她像是大自然用美凝聚成的孩子,像是這個世界的靈魂。她是理想的化身,而我相信這世間還一定有這樣的人存在,猶如翠翠的另一個化身。
遠處小河傳來嘩嘩的水聲,想必是老船伕又在搖槳划船了吧。七十年人生,五十年擺渡,這一生風雨無阻地渡送了無數人,自己卻依舊堅守在河岸。他關懷備至地將孫女翠翠撫養長大,這位慈祥的老頭子生活即使清貧也覺得滿足快樂。
湘西邊境的山村裡,正上演著無數美麗的故事。
邊城的生活折射出的不僅是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更是為無數人心中的生活藍圖發聲與吶喊。如今,麻木與冷漠似一頭野獸般吞噬了人的心,人與自然萬物的關係日益緊張,人們亂砍濫伐,亂殺亂捕,像狂魔般肆意破壞著生態平衡,層出不窮的是令人痛心的各類報道。人與人的關係也免不了變了味。曾經見面時的噓寒問暖,到現在這個高速化的時代,資訊通過網路傳輸,冰冷的螢幕再也傳遞不了人們內心最樸實最自然的感情。人類創造科技,科技造福人類。但是我想如今每個人的心中應該都有想要回到平凡溫暖中生活的念頭。我們嚮往的是邊城那樣的生活,雞犬相聞,那裡隨處可見的只有也只能是至真至善至美。
受夠了俗世的煩惱,就翻一翻書頁吧,即使不用細細品味,也能嗅得到芬芳。
就像細細慢慢地品一杯清水香茗,攝人之心魄,清醇美好。這是邊城;
就像輕輕悄悄地嗅一株空谷幽蘭,天然去雕飾,高雅脫俗。這亦是邊城。
讀《邊城》有感 篇5
讀後感 ,791字合上《邊城》,淚水在眼眶中打轉。這是一首情歌,由悲哀奏出。
可以說,這只是一場簡單的三角戀,儺送愛翠翠,天保愛翠翠,翠翠愛儺送。也可以說這一場現代版的愛情鬧劇,以悲劇結尾。我認為這是一曲情歌,悲哀的情歌。一曲情歌動九天,來得悄無聲息,去的轟轟烈烈,但這也凸顯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和心靈的澄澈純淨。
湘西小小的山城茶峒,鳥語花香,青山翠竹,古樸的吊腳樓,聳立的小白塔,一脈清流相伴隨……和諧靜謐。一腳踏三省,宛如桃花源。沈從文的語言是詩畫般的語言,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儺送細心、善良,儺送和翠翠很般配可他們有了互相傾訴相愛之情的機會都被浪費了。最後在那命運手中,兩人被玩弄。
天保豪爽,敢愛敢恨,拿的起,放的下,在兄弟手足情和愛情之間苦苦掙扎,最後放棄愛情,選擇了遠離,選擇了成全,成全儺送與翠翠。
老船伕心地善良,雖然他曾為孫女的婚事設下障礙,但這也不能怪他,女兒的遭遇讓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怕孫女重蹈覆轍。
順順雖是掌水碼頭,但他也是人,不是神,扼殺了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但他沒有錯。他是一個家長。
都是對的,所有人得沒有錯,可結局就是無法挽回的悲劇:天保離開人世了,熟識水性的他竟是被淹死的;老船伕也去了,在風雨交加的晚上,伴隨著白塔的坍塌;儺送離開大山了,孤獨地走出,不知如今漂泊在哪裡;翠翠像爺爺那樣守住擺渡的崗位,苦戀的並等待著儺送的歸來。
我有些迷惘了,既然所有人都是對的,那麼這悲劇從何而來?
或許,這就是命吧。該來的阻擋不了,該去的挽留不住。在這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命運手中,我們不過是螻蟻,可能有人想過反抗,那只是愛蹦的螻蟻。命運只允許留下一曲悲哀婉轉的情歌。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壞。
掩上書,淚水已乾涸,或許從某個角度來說,《邊城》的魅力就是這曲由悲哀奏出的情歌吧!
讀《邊城》有感 篇6
讀後感 ,846字“有一小溪,溪邊有做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裡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很是純樸,很是簡單啊……
在這樣一個純樸的人家、鄉村小鎮中,充滿了“美”與“愛”。這,便是沈從文的《邊城》給我最大的感想。
一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女孩和一位保有著中國傳統美德的老人,祖孫倆相依為命。他們以擺渡為生,不管晴朗炎熱還是大雨磅礴,爺爺總是為別人擺渡,女孩翠翠也總是陪著爺爺。祖孫倆的情感令我羨慕,但他們的家境也令我很是心寒。
平凡純樸的生活,怎麼也抵擋不住愛情的闖入。
每個人的愛情都會有萌生、覺悟、執著三個階段。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的翠翠在小鎮看龍舟時,她的愛情種子萌芽了,因為她見到了儺迭。第二年,在小鎮看龍舟,他們再次相遇,但這時儺迭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就這樣,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開始了。
天保與儺迭倆兄弟知道了對方的心思之後,公平地展開了對決,但哥哥天保知道自己會輸,也為了祝弟弟幸福,選擇了去闖灘,卻不幸遇難。故事到這本以為會有一段美好故事開始,卻不是這麼如人意。儺迭獨自離去了……
在那以後得雷雨天氣裡,爺爺去世了……這使原本還沉浸在悲傷中的翠翠,不得不轉瞬成為一個大人。最終,她像爺爺一樣,以擺渡為生,一直守在小溪邊……
每個守護在一個地方的人也許是單純的盡職,但,也許是等待……等待一個重要的人,這樣的等待也許會有效,但,也許只是徒勞罷了……
邊城,茶峒,同是一個自然風光秀麗,民族風俗純樸的地方。這裡,沒有利和益、權和勢,這裡有的,只是真誠相待、友愛、純樸、善良和天真。面對如今充溢著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那裡,是人們嚮往的天堂吧……
不可失去的勇氣——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篇7
讀後感 ,827字一本書,或許只有幾十張紙,又或許只有幾萬個字,但它卻能道述說歷史的源遠流長,道盡人間的悲歡離合。正因為這樣,書對我一直有種獨特的吸引力,《魯濱遜漂流記》更是令我受益匪淺。
小時候,魯濱遜在我眼中只是一個愚蠢的航海家,他原本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它切選擇出海,去面對困難,挑戰挫折。直到後來在看這本書,才漸漸的明白,魯濱遜這樣不是愚蠢,而是堅持與執著。
在每一個航海家的眼中,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冒險,但對於魯濱遜來說,這一次次冒險卻都意味著新的開始,新的希望。魯濱孫酷愛出海,甚至不顧家人的反對。在驚濤駭浪中生活,在生死邊緣上徘徊。一次出海,突然遇上大風暴。船上的人都被大海吞噬,只有他,絕處逢生。也許是上天對他的眷顧,又或許是他內心重生的慾望使他漂流到的一個小島上。即使在那個島上沒有食物,沒有衣物,沒有一切人類可以使用的工具,但他仍然感謝上天留給他一條性命。他利用人類獨特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搭建起一座房子,並從船上找到了一些可以利用的資源,親手栽種蔬菜。28年的孤島生活,與世隔絕,但魯濱孫卻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的一個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
漸漸地,我發現我被魯濱孫深深的吸引了。我敬佩他對生活時的積極樂觀;我敬佩他面對風暴時的毫不畏懼;我敬佩他面對死亡時的從容淡定;我更敬佩他面對孤寂時的自給自足。他的堅定,他的執著,他的勇氣都深深影響著我,讓我懂得:人生其實就像是一條小河,不會一直溫婉流淌,總會遇到曲折蜿蜒的地方。面對困難挫折,不就是要有魯濱孫的堅定與勇氣嗎?
生活中,有快樂,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順利,也有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都難免會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困難,或許只是一次考試不理想,或許只是一次友誼不順心,又或許只是一次試題不會做……但當我們憑著自己的勇氣、堅定和樂觀去戰勝他們的時候,誰能說,戰勝困難的過程不是一種享受?
讀完這本書,魯濱孫高大的形象一直存在我的心中,因為是他讓我明白;勇氣,永遠不能失去。
不可或缺的母愛 篇8
高一作文 ,719字升入初中了,學習越來越緊張,但我的成績一直平平,我也一直不以為然,反而是你,為我操碎了心,整天把我困在題海中,寸步不離的守著,稍有差池就換來一頓諄諄教誨。有一天,有一個同學來找我出去玩,還沒等我走到門口,就先聽到了你的聲音:“我家麗麗要寫作業,你們去玩吧,她不去了!”當時,我像霜打的茄子,一下子,難得出去一趟就這樣變為泡影了。於是,我生氣的跑進了房間,心裡恨恨的想:讀書讀書,就知道逼我讀書。當時我看不見你辛苦為我買來的資料,我看不見你為我忙進忙出的背影,我聽不進你苦口婆心的勸告,心裡只想著一件事—自由,那時候,我怨你,你的愛密得像空氣,沒有縫隙,壓得我喘不過氣,讓我無法逃離。
考試成績慘不忍睹,我木訥地把試卷交給媽媽,等待著暴風雨的降臨,媽媽的臉頓時陰了下來,我的心懸得高高的,頭鉤得低低的,半晌,卻聽到一個柔和的聲音:“沒事,下次再努力吧!”我抬頭,緊盯著媽媽的眼睛,突然,媽媽那被風揚起的縷縷白髮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的心底湧起一股熱潮,暖暖的,又酸酸的,我用力地點頭。我也回房了,坐在書桌上,沉思了許久,環顧四周,床上是媽媽疊得整整齊齊的被子,地板被媽媽打掃得乾乾淨淨,書桌上的資料也理得有條有序,還有一杯剛剛散去餘熱的牛奶……,仔細想想,這麼多年,媽媽似乎總是忙碌的,沒有一刻是閒著的,媽媽為我燒愛吃的菜,媽媽為我洗衣服,媽媽伴我讀書,媽媽……,你的愛如空氣,擁抱著我,滋養著我,從來不曾遠離。
大愛無形,溫暖而平靜地環繞著我,呵護著我;而每一抹都足以讓我沉思。一路走來,媽媽,你的愛如空氣,緊緊跟隨,將我包圍,留你的痕跡在我的生命裡,不濃烈,不絢麗,但不可或缺。
可憐的凡卡——讀《凡卡》有感 篇9
讀後感 ,716字《凡卡》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契柯夫寫的,這是我學過的最喜歡的一篇課文,也是印象中最深刻的,它讓我心血來潮。
它敘述了主人公凡卡在莫斯科痛苦的學徒生活,反映出了舊俄時代窮苦孩子的悽慘遭遇,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罪惡。讀罷課文,我為凡卡的悲慘遭遇感到難過。
當我讀到“吃的呢,簡直沒有。早晨吃一點麵包,午飯是稀粥,晚上又是一點麵包,至於菜啦,茶啦,只有老闆自己才大吃大喝。”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不僅有的吃,還要挑三揀四的,是在慚愧。跟凡卡相比,我覺得自己十分的幸福了呢。
當我讀到“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我體會到凡卡那極度痛苦的心情,頓時我彷彿看到了凡卡悲傷痛苦生活的場景,流下了淚水。
我的心顫抖著,一個九歲的孩子,才九歲!此時他應該伏在母親的懷抱中,傾聽著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然而他那慘白的記憶中卻從未有過如此溫馨的往事,只有和爺爺一起替老爺砍聖誕樹那一段極其愉快的回憶。凡卡渴望著溫暖,期盼著歡樂,然而他仍一無所有,渴望帶來的是孤苦,期盼換來的是淚水。曾記得兒時的我在寫第一封信的時候,是在爺爺的幫助下、教育中寫下了地址和收信人的姓名……鄭重地貼上郵票,和凡卡一樣,將那寶貴的信塞入郵筒裡。然而凡卡卻在昏黑的聖誕前夜,揣著驚恐的心發下了沒有郵票、沒有地址的一封“死信”。然而可憐的小凡卡仍充滿希冀,等待著這沒有歸宿的信寄到爺爺手中。哦,他分明是盼著幸福啊!淚水再一次矇住了我的雙眼,我多麼希望讓凡卡解脫這束縛。
我的一切和凡卡相比真是天籟之別啊!同凡卡相比,我深深感受到了咱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我會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這美好的一切。我要努力學習,不辜負祖國和人民對我們少年的、兒童的期望。
不一樣的童年——讀《童年》有感 篇10
讀後感 ,1052字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是美麗的,對它的回憶就如同一顆璀璨的寶石,珍貴而又稀有。我會時常把它翻出來撫摩品味,感受那一份濃濃的快樂與溫馨。
寒假裡,老師佈置閱讀高爾基的《童年》。我興趣盎然,很想感受一下別國的孩子是怎樣歡度他們的童年的。可當我隨著主人公阿廖沙一起進入他的世界時,我才憂傷地明白,原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快樂無比的童年。
《童年》是由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所寫,他用自己親身經歷向我們展現了一段悽苦不堪的童年生活。阿廖沙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他不得不跟隨母親到專橫而又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艱難度日。外祖父放高利貸剝削工人,慫恿幫工偷東西,還經常毒打他。舅舅們為了家產整日爭吵鬥毆。家裡強壯的男性經常毆打女人、虐待兒童。在這個冷漠的大家庭裡,阿廖沙只能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後來外祖父破產,可憐的母親被迫改嫁,十一歲的阿廖沙被殘忍地趕出家門,從此一個人在社會上獨自流浪,這一切都給年幼的阿廖沙心裡蒙上一層陰影。他是多麼渴望溫暖,可是這個家給予他的永遠只有冷漠。後來,在社會上謀生時飽受恥辱,阿廖沙熬過來了,因為他有不屈的精神和堅持的信念,苦難的生活造就了他的堅強。
讀完這本書後,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阿廖沙小的時候就飽嘗了人間的酸澀與辛辣,他的童年寫滿了艱辛,充斥著痛苦。而我們呢?我們的童年是幸福快樂,充滿陽光的。我們有父母的疼愛,有豐裕的物質條件,衣食無憂。我們就像是一朵朵享受陽光照耀的的向日葵,在眾人的關愛中成長。阿廖沙卻像是陰暗角落裡的一朵野花,遭受著風吹雨打的痛苦折磨。與阿廖沙相比,自己有時受的一些委屈是那麼的微不足道,簡直就是滄海一粟。
長年受陽光照耀的花朵往往不堪一擊,經過雨水沖刷的花朵更能抵抗風雪。幸福的童年,不愁吃穿,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可是和苦難的阿廖沙相比,在這麼優越環境下成長的我們,身上卻缺少了像阿廖沙那樣堅韌、感恩等許多優秀的品質。班上的很多同學,根本沒有任何的奮鬥目標,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上課無精打采,下課追逐打鬧,活得無比懶散。很多男生還經常不完成作業,不是沉迷於網路遊戲就是無節制地把時間放在玩樂上。生活學習中缺乏抗壓的能力,稍有一點小挫折就承受不了。
“一本好書猶同一劑良藥”,給我們孱弱的身體注入鮮活的元素。《童年》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對照和反思。從阿廖沙的成長曆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看”有所獲,找出自身的不足,珍惜當下良好的生活學習條件,確立自己的理想,懂得珍惜和感恩,培養堅持不懈的良好品格,再通過磨鍊和提高,從而讓我們的成長之路走得更順暢!
語言藝術的珍珠鏈——讀《圍城》有感 篇11
讀後感 ,673字彷彿是上演了一場妙趣橫生而又很實際的喜劇,這便是我初讀《圍城》的感覺,錢鍾書先生是位著名的作家,儘管我之前對他並沒有深刻的瞭解,但通過《圍城》,我便朦朧感覺到他是個帶有些幽默,諷刺並很細膩的人。
書中記敘了圍繞主人公方鴻漸的留洋回來的一系列事情,通過描述主人公包括他身邊的朋友的一些有趣甚至有些愚蠢的事,我也領略到了語言藝術的魅力,書中上百的別具一格的比喻令我更具體生動地體會到人物的心理及作者的感受。
如數家珍般地,我拾一顆閃光的珍珠仔細端詳。方鴻漸與孫柔嘉結婚後遇見蘇小姐,蘇用來遮陽的是一頂闊邊草帽,“襯得柔嘉手裡的小陽傘落伍了一個時代”。臨走時,蘇小姐站起來,“提了大草帽的纓,彷彿希臘的女神提了盾牌”……
在如今的人才濟濟的時代,“沉默已不再是金”,我們都必須學會用巧妙的語言藝術去表現自我不尋常的交際能力,以此得到公司,社會,朋友的認可。掌握著語言的藝術,就如同在脖子上神氣地戴起一串光耀的珍珠鏈,頓時使自己在人海中放起光彩。
走進院子裡,同樣充滿著用語言的魅力,院子裡水管漏水,修理工被呼叫後很久才趕到,於是終於見到他時,一個婦女道:“在等你來的過程中,我家孩子已學會了游泳!”一陣歡笑後,修理工便紅著臉慚愧地低下了頭。
再走進文學的華麗殿堂,我們還看見這樣一幕,錢鍾書先生在電話裡對一位求見的英國女士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不錯的,在中華五千年的淵博的文化中,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一大批有卓越口才的人,如當今當紅的于丹教授,聽她講話如沐春風般清爽。也正是這語言藝術,使中華的魅力更遞進了一層。
母愛的力量——讀《麻雀》有感 篇12
讀後感 ,749字母愛是偉大的,它能保護弱小的身軀,它能鼓舞脆弱的心靈,它給人勇氣,給人力量,讓我們順利地走上人生道路。
我們今天學了《麻雀》這一課,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隻小麻雀被風吹下鳥窩,遇到凶殘的獵狗,在千鈞一髮之時,一隻老麻雀像石頭一樣落在獵狗面前,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準備和獵狗進行決鬥,獵狗被老麻雀的勇氣嚇住了,它連連後退,乖乖地跟著主人回家了。
我合上書本,陷入了沉思:老麻雀的身軀那麼弱小,而獵狗是那麼龐大,它明明知道,自己根本無法與獵狗抗衡,這就像是雞蛋碰石頭,而且自己很有可能成為獵狗的盤中之餐,但是有一股力量驅使自己飛下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這股力量就是偉大的母愛。
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故事幾乎天天在上演。
一次,一對母子去郊遊,他們來到了一座山上,不幸迷路了,四周荒無人煙,只有茂密的樹林和幽深的峽谷,更不幸的是,他們忘記帶上任何通訊工具,他們大聲呼喊著,只有山谷的迴音……時間在悄悄流逝,他們帶來的食品所剩無幾,孩子體力不支,倒在了地上,媽媽急得團團轉,情急之下,她撿起地上一塊尖銳的石子,對著自己的手臂使勁一劃,一道長長的,深深的口子呈現出來,血如泉湧,染紅了衣裳,染紅了腳下的泥土,她用血液在地上畫出了“SOS”的字樣,終於,一架路過的直升機發現了他們,當把他們從地上拉上飛機時,這位母親因失血過度昏迷不醒,飛機上的專人為她治療,可惜的是她終因搶救無效而身亡……
我在電視新聞上還看到過這樣一個畫面:地震過後,當搜救人員扒開廢墟,看到一位母親蜷著身子,緊緊抱著一個小寶寶,寶寶臉上帶著甜甜的笑,睡得正香,而他的媽媽已經停止了呼吸。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它是那麼無私,那麼感人,那麼強大,有了這份愛,我們才不會無助,我們才不會孤單,我們才能鼓起勇氣,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
英雄的兒女不朽的豐碑——讀《紅巖》有感 篇13
讀後感 ,1031字每一次捧起《紅巖》,我都熱血沸騰;每一次放下《紅巖》,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成崗,英勇鬥敵、捨己為人的許雲峰,受盡酷刑、堅貞不屈的江姐,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的劉思揚……那一張張英雄的面孔,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在我心裡屹立成永遠的豐碑。
江姐,一個柔弱的女子,一個不屈不撓的共產黨員。當她被叛徒出賣時,她表現出的是鎮定,當叛徒拿槍抵著她的胸口時,她沒有絲毫畏懼。她被抓進牢房,敵人對她威逼利誘,但她沒有動搖。審訊室裡,敵人想盡一切辦法折磨她,一根根竹籤對準她的指尖,血水飛濺,痛徹心扉……她沒有求饒、沒有呻吟,她那緊咬著的嘴脣鮮血直流。她深知,她的嘴巴就是無數戰士的“安全線”。她用一個共產黨人的意志平靜地在敵人面前宣佈:勝利永遠是屬於我們的。“用刺刀來切剖胸腹吧,挖出來的—也只有又熱又紅的心肝。”“當我們被提出去審問的時候,當我們咀嚼著兩餐黴米飯的時候,當我們……我們想起了你,親愛的江姐!”“暴風雨中海燕,迎接著黎明前的黑暗。”讀著獄中戰友們給江姐的信,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朦朧中我看到了江姐,她的頭微微昂著,齊耳的短髮理得一絲不亂,她那寧靜而堅貞的目光裡流露出對黨的忠誠、對新中國的熱愛。為了新中國,她忍受再多的痛苦也不會吭一聲;為了下一代的幸福,她願把這牢底坐穿!
龍光華,一個勇敢無畏的軍人。凶殘的敵人為了得到口供,瘋狂地折磨政治犯,使出了許多包括限制供水、供食等陰險手段。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獄中難友乘放風時在牆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護泉水的過程中,龍光華挺身而出與敵人鬥爭。他慘遭敵人的嚴刑拷打,高燒中,他被不遠處兵工廠試炮的聲音驚醒,“我們的……山炮……”“我們……解放軍……”他用微弱的聲音一次又一次固執地說著。高燒中,他看到了自己的部隊,看到了昔日的班長、指導員,他又手握鋼槍衝向了戰場……他崛立再牢門口,“一隻手緊抓住牢門,一隻手伸向前方,口微微張開,像沒有焊完心裡要說的話,一雙永不瞑目的眼睛,凝望著遠方……”
一汪熱淚,從餘新江的眼眶,也從我的眼眶簌簌滾下,淚眼中那崛立在牢門口的是一座不朽的豐碑!
餘新江、孫明霞、華子良、陳松林……一張張鮮活而堅毅的面孔在我的眼前劃過,一座座不朽的豐碑在我的心中定格。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我們的國旗,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幸福。現在他們都已沒入歷史的長河中,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要將先輩們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續下去,讓我們的國旗在我們的國土上更加驕傲地飄揚!
尊重每一種生命的存在——讀《白狼》有感 篇14
讀後感 ,764字在沈石溪的作品集《白狼》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老馬威尼》,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整個馬幫平安地通過了鬼見愁,走下山脊時,這才聽見遠方傳來虎的嘯叫和馬的悲鳴。”我的眼睛溼潤了。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老馬威尼會用自己的性命來幫助自己的主人呢?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忠誠!是我能想到的理由!對主人的忠誠,使老馬威尼在最危急的時刻挺身而出,保全了整個馬幫!“老馬威尼小跑著,沒有嘶鳴,也沒有拐彎,從容不迫地穿過鬼見愁路口那叢山茅草。”這是何等的悲壯!難道不會令某些人汗顏嗎?
一匹馬,尚能懂得對主人要忠誠,尚能如此“有情有義”,而我們有些人對待動物又是一種什麼狀況呢?我彷彿聽到了那些動物的哀鳴,當人類肆意地傷害他們時!當看到有的同學用手殘忍地弄死正在爬行的螞蟻時,當看到有的同學嬉笑著逗弄著抓到的蜻蜓時,當看到有的同學用石頭擊打小貓小狗時,我真想告訴他們:不要這樣了!你們正在傷害著無辜的生命!世界上有很多像老馬威尼這樣善良忠誠的動物,他們是人類的好朋友!請不要傷害人類的好朋友—動物了!請尊重它們!
我知道,動物和人類可以成為好朋友!因為我家曾養過一隻小狗,所以我懂得動物和人類的感情可以是真摯的!我和它是好朋友,每天我都會陪它玩,它也會陪我一起做作業,趴在我腳邊,好像要陪伴著我才會安心。我也因為有了小狗的陪伴,增添了許多快樂。
和老馬威尼忠誠地為人類服務一樣,我在網上搜索後,發現狗可以做導盲犬,為盲人指路,還可以做警犬,協助警察辦案,我還搜尋到狗在火災中救出嬰兒的新聞,這和老馬威尼對主人的忠誠不是一樣的嗎?
所以,同學們!我們要愛護像老馬威尼這樣的動物,尊重每一種生命的存在,就像作者沈石溪說的那樣,“從動物身上折射出人性的亮點和生命的光彩”可以“指出人類在未來征途上理應拋棄的惡習”,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
童年,人生的開端——讀《童年》有感 篇15
讀後感 ,990字翻著一頁頁泛黃的紙張,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就這樣撥動著我的心絃……
《童年》這本書記敘了阿廖沙從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故事主要講述阿廖沙三歲時便失去了父親,從那以後,母親便把他帶到了外祖父家寄住。面對母親的拋棄,外祖父的蔑視以及友誼的背叛,小小的阿廖沙並沒有因此倒下,反而更加堅強。後來,母親逝世之後繼父便把阿廖沙趕到“天堂”謀生去了。
高爾基的這部著作反映了19世紀末俄羅斯低層市民生活的真實情況:庸俗的思想,醜陋的面目和無盡的困難。“在無窮無盡的工作日裡,憂傷也是節目,鬧火災也是逗樂,這一無所有的臉上,連傷痕也是點綴……”這是在《童年》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從前一直讀不懂,為什麼在阿廖沙的童年裡,只有藍色的憂鬱以及灰色的哀傷?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因為,這與自己的父母以及身邊的影響有關。
我的童年,稱不上美好,甚至可以說有一些陰暗。父母終日的吵架,在我看來早已平淡如雲。父母的和解,對我而言近乎奢侈。所以,從小我便是個安靜的孩子,不愛與人交往,久而久之,我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讀懂自己。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雖說父母沒有離異,但長久以來的爭吵,讓我對這個家失去了希望。但是,自從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我的想法有所改變了。
從阿廖沙的世界裡,我讀懂了他的堅強以及對人生的追求。那一刻,我感到了羞愧,為自己從前的無知而羞愧。父母終日的吵架只能代表著他們之間的不幸福,而我,依舊是可以快樂的生活著的。自從那天起,我學會了讓自己快樂。接著奇蹟也發生了,漸漸地,父母的關係越來越好,我也樂觀了起來。慢慢地,我走進了人群,向友誼敞開了懷抱。現在的我學會了笑,不是那種虛偽的笑,而是那種發自內心的笑。
沒有人知道我經歷了什麼,也沒有人知道我曾經多少次在無人的角落裡安靜地哭泣,那種無助,我還記得。或許有人認為,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美好的:父母無盡的呵護,唾手可得的東西,被人寵愛……可是,這樣的人就像生長在溫室裡的花朵,難經風吹雨打,以後的人生之路也必將會更難走。所以,我要感謝上帝,給予了我一個不一樣的童年。因為這樣的童年,讓我更堅強。
“童年,是夢中的真,真實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冰心曾這樣說過。是啊,無論一個人的童年是快樂的,還是像阿廖沙那樣陰暗的,我們都應該珍惜它。因為,童年是人生的開端,我們應該讓它更有意義!
破碎的美麗——讀《邊城》後有感 篇16
讀後感 ,671字美,到底要怎麼樣去定義。
我並不認為好看就是美麗,相反的,我認為破碎的美麗更為單純的美增添一份嫵媚。
殘缺的人性只會讓原本美好的一切變得醜陋。二老對翠翠的真情卻遭到父親的阻撓,他的父親只想到擺在眼前秀色可餐的利益,完全沒有顧及兒子的感受,沒有理會屬於二老感情的自由。在整本書看來,我就覺得這裡是讓人氣惱的,原本二人郎有情妹有意,是一件幸福美滿的事情,卻讓父親硬生生破壞了,也突顯出他醜陋的面孔,令人討厭。
天生的缺陷雖然無法滿足當事人的美好心願,卻促成另一件美妙的事。大老不會唱歌,唱得不好聽,只能讓二老去唱,誰知就這麼唱著唱著,引出了翠翠的心事,二老的心意,與祖父恍然大悟的發現。一件因緣有了美好的牽引,卻被無情的命運壓制了。
命運讓這段感情支離破碎。大老的喪命,二老的出走,祖父的落葉歸根,讓小說的結尾帶出了破碎的美麗。生命中無數的失之交臂,所有尚未開始卻已經消失的一切,賦予了人生另一種催人淚下的悽美,卻更能觸動人的心絃。
誰能斷定失去就是厄運的到來而不是命運對你的眷顧?命運是公平的,它在讓你失去的同時一定是為你帶來了什麼。就像樹葉飄零,或許它是大樹的不挽留,是命運中的註定。但它是真切地預示著新葉即將抽出嫩芽,長成朝氣蓬勃的枝葉。花兒謝了會再開,燕子去了會重來。失去與擁有是相對的,沒有人規定失去一定是壞事,擁有一定是好事。不失去些什麼,又怎能激起你的心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嘗試失去的痛楚,又如何懂得擁有是什麼滋味?
破碎是一種美麗。在你看來是厄運的到來,或許會有新的機會在雨後呈現。雨過天晴的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破碎的美麗。
夢想的力量——讀《根鳥》有感 篇17
讀後感 ,897字“我們因夢想而偉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夢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陰天的雨霧中,夢想著未來。有些人讓夢想悄然絕滅,有些人則細心培育、維護,直到它安然度過困境,迎來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總是降臨在那些真心相信夢想一定會成真的人身上。”夢想的力量不容小覷,生命常常因為夢想而多姿多彩,這個道理是一部純美小說—曹文軒的《根鳥》告訴我的,它帶著我在書中的世界體驗人生。
《根鳥》的主人公根鳥一次獨自打獵時,遇到了一隻罕見的白鷹,他從鷹腳上取下了一封求救信。於是根鳥義不容辭地踏上了尋找紫煙的路。他經過重重困難,經歷了從一個只有夢想的孩童到一位尋找夢想、堅持夢想的青少年的蛻變,終於,他找到了,找到了夢中天堂般的大峽谷,以及那銀杏樹下的紫煙姑娘。
是什麼支撐著根鳥?是什麼帶動著根鳥?是什麼召喚著根鳥?沒錯,是夢想的力量。根鳥在尋夢的途中有過放棄,有過困苦,當然也有現實的殘酷。根鳥的夢一次次丟了又拾,一直在坎坷中追著,一直堅守著那個信念,那個美麗的夢,雖然有時只剩孤獨與冰冷,挫折與困苦,但根鳥依然不屈不撓,不向艱險低頭。在一次次的磨鍊中,根鳥變得堅強,他成長了,經歷了那麼多,他的眼睛裡透露出堅定,但又憂慮,一切的困苦,讓他變得更成熟。根鳥是我們的楷模,一個有夢想的孩子,註定他的一生將不平凡。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的生活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以前,我沒有夢想,當然也不會有努力的動力;現在,我樹立了目標,尋找到了夢想,併為之努力奮鬥。我將一個大夢想,化解成一個個小夢想,逐一去實現:在運動場上,我的夢想便是那終點的終線;讀書的時候,我的夢想便是讀好那朗朗上口的古詩,贏得大家的稱讚;寫作的時候,我的夢想便是把一個個剛勁端莊的方塊字組成一句句優美生動的語言,獲得老師的肯定。我堅信:夢想的力量將會指引我前進,光明和希望最終會降臨在我身上。
在困難挫折面前,我們可能會退縮和迷茫,但只有堅尋夢想的人才能通往成功的大門,任何坎坷和我誘惑都阻擋不了我們的腳步!
《根鳥》讓我明白,夢想的力量是無窮的,再找不到自信和執著蹤影的角落裡,到處只有幾片枯枝敗葉;在成功者的面前,到處散發毅力的花朵。
平凡的溫暖——觀《兄妹》有感 篇18
觀後感 ,920字沒有“白頭生死鴛鴦譜”的轟轟烈烈,卻也使“夕陽無語為之動”;沒有“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海誓山盟,卻也是“天長地久有時盡,血脈相連無絕期”的亙古永恆。就是那一份親情,平凡而又樸實,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給予你最溫暖的懷抱。
像《兄妹》中的姚山菊,失去雙親的她孤獨無援,面對同學的嘲諷,心中無比疼痛,還有一個傻瓜更讓她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沒有朋友,她就是一隻孤鳥。,在同學說她是“石頭娃”而與同學發生爭執,沒有人幫助她,只有那個卑微的傻哥哥站起來,為她遮風擋雨。可是她卻不願面對,即使心動於傻哥哥的無微不至。但是,即使是排斥,溫暖的種子在心中卻也慢慢萌芽。
看到這樣的場景,不覺想到身邊的人。有多少人曾因為父母親人的卑微出身而排斥他們,因為父母親人的身體缺陷而厭惡他們。可是這些受到我們摒棄的親人們卻仍在背後為你撐起背後的一片天。親情從不曾溜走。
為了讓山菊過上更高的生活,傻哥哥每天起早為她買雞蛋,照顧著妹妹的脆弱的尊嚴,哥哥每次都是偷偷地去做。聯想到我們的父母親人,為了讓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每天起早貪黑,不辭辛苦,就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生活質量輸給他人。只是太多的時候,我們為了自己所謂的尊嚴,針針見血地傷害著這些最在意我們、時刻為我們遞來愛的人。
看到傻哥哥為救妹妹永遠閉上雙眼,為之深深哀婉嘆息。這種溫暖來得感天動地,又來得如此平凡。陽光雖微弱,但無數道陽光的聚集匯成了一片亮麗溫暖的廣袤世界。
山菊的心定很痛很痛,為太多的來不及,為無法回頭的無盡懺悔。還好,在我們最狂妄無知的時候,有這樣一捧清水潑在我們的心田,讓我們還能抓住沒有流走的機會,讓我們能逃過“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莫大傷悲。我想,伴著山菊的眼淚,傻哥哥一定會笑著上天堂的,因為他終於清清楚楚看到了山菊傳來的暖意。
轟轟烈烈的大多是故事,平平凡凡的才是真。前行途中,不要拒絕每一次溫暖的靠近,即使它卑微到難以接受,弱小到難以感覺,但是它實實在在的存在會默默地為你送來絲絲溫馨和暖意。要知道,最大的溫暖都會在細節中流淌。
乘人生起航——讀《圍城》有感 篇19
讀後感 ,1390字“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這是錢鍾書愛人楊絳的話。《圍城》這本書是錢鍾書先生的得意之作,之前我是無心看這本書,只因了錄取通知書裡的閱讀任務,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書名,頭也大了。只是覺得“圍城”這個詞挺新鮮的,便也看了這本書。
因為一種好奇與嚮往,在書櫃前捧起了它。每每看完幾頁合上書後,心中便會生起一種掛念,對下一段的內容便會有無限的遐想。就這樣懷著始終不變的熱忱讀完了整本小說。十分詫異地發現了小說中的“圍城”竟是指—婚姻。“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在當今這個流行“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的時代,真沒想到早在上世紀中葉,就有一位站在時代制高點上的偉大的作家,以高雅而幽默的方式提出了這個觀點,而非當今這般庸俗。憑藉作者對生活細微的觀察,豐富的閱歷以及深刻的感悟,足以成就一部讓人肅然起敬的傳世之作。
小說《圍城》主要講的是留法青年方鴻漸從海外歸來後,總是不能安頓,一再踏上漂泊的旅程,作者借他一路漂泊的機會,涉筆成趣,廣泛描繪了社會形形式式,寫盡了處於歷史轉折時期的中國在文化、價值方面的斷裂、錯位、顛倒與衝突。小說中,作者諷刺自成一體,與革命作家的暴露型諷刺不同,道德、風俗、人情,無不籠罩在他的諷刺筆下,古今中外的警句妙語,隨手拈來,織成充滿機智和書香的諷刺文章。
方漸鴻與蘇文紈、唐曉芙,孫嘉柔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懦弱,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嘉柔的婚姻的陷阱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牆,曾經令方漸鴻嚮往,之後又無奈城中的無聊。圍城裡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懦弱的方漸鴻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裡,面對的卻是一個及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頹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直無情的大手掌控者。本就無才的方漸鴻也只會牢牢的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的承受著朋友的施捨,義無返顧的踏進愛情的陷阱、事業低谷。
《圍城》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每個人從懂事那天起就開始追逐自己認為理想的愛情,當追到的時候又在為愛情尋找一個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其實生活已經教會我們一個規律:婚姻是隨機的。結婚就像圍城,有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想出來。當愛情被歲月侵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時的愛情已經昇華為親情了。
作者以“圍城”做書名,也許想告訴我們,不僅婚姻像圍城,人生、生活、職業等等更像圍城,其實我們一直在兜圈子,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找個籠子把自己關起來,過了不久才發現那邊的風景比這邊更好,於是出了這個籠子進了那個籠子。就這樣重複卻樂此不疲。
在我看來,《圍城》與汪國真的人生有相似之處,汪國真有三大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汪國真對人生有如此高深的感悟,令人讚歎不已。而他卻終究走不出自己的圈子,釋懷不了內心的壓抑而投湖自盡。《圍城》也如此為自己的理想而追逐,卻把自己鎖進了籠子,想逃也逃不出。
《圍城》的成功,不僅僅與作者的學貫中西、廣泛借鑑有著密切的關係,更與他的立意、價值密不可分。在我看來,錢鍾書的《圍城》的的確確是一部很耐人尋味的著作。
讀《圍城》有感 篇20
讀後感 ,1292字鍾書先生說他是“錙銖積累”寫完《圍城》的,楊絳先生說她是“錙銖積累”讀完《圍城》的,而我是“蝸牛步行”欣賞完的,當然這個說法有點誇張。說實話,我用了差不多一個月才把《圍城》看完(利用的是課餘時間),因此很多同學都笑話我說:“你怎麼還沒有看完?我已經看完了兩本書啦”。當時聽了,也有點不以為然,《圍城》就像是一杯茶,要慢慢品嚐,才能嚐出其中的味道。
讀罷全書,掩卷沉思,我久久不能回過神來,還一直沉浸在小說裡頭的情景,彷彿自己在對號入座。我在想到底是誰的錯呢?或者誰都沒有錯,兩個人彼此都不是很瞭解的人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錯,才醞釀成這個傷感的結局。
讀《圍城》,之所以讀得這麼慢,是因為裡面真的有太多值得琢磨的地方了,真的可以讓你完全沉浸在文字的魅力中,忘情得不能自拔。錢鍾書先生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給我們展示了用比喻做主菜的文化盛宴。那些比喻句相當的新穎,體現了作者超強的生活洞察力和敏感度。他不會把常見的比喻硬生生地插在書中,而是根據生活的發現,哪怕是很細微的事情,也可以讓錢鍾書先生把它加以生動化,從而拉近讀者和《圍城》的距離,使得讀者在異鄉遇知己的親切感油然而生。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些難懂的字詞和比喻句,這時就會停下來慢慢琢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真的很管用,讀了幾遍之後茅塞頓開,那一刻就如同在深夜裡解答出了一道數學題,那種心情恐怕只有那解題人才知道吧!由此我不禁被感化了,告訴自己要學會觀察生活,這世界本來就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所有的文學創作都離不開作者的人生閱歷與其對生活的發現和感悟。
對於方鴻漸,很多女人都對他產生好感。他的風流倜儻,擅長言談都是作者賦予他的個人魅力。但是作者對他更多的是諷刺,方鴻漸是那個時代典型的知識分子的代表,一個愛面子,虛榮心極強,依靠假文憑生活的“博士”。透過他,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複雜,人的虛偽,教育和官僚的腐敗。因為假文憑,方鴻漸失去了唐小姐,因為假文憑,他昧著良心地生活,總不得安寧。又因為假文憑,使他不能自信地做人,換工作也是像換衣服那樣地快。假文憑,可能會使他瞞過他的丈人,父母親。可是,永遠都不可能騙得過自己的良心。除非我們是一個不會思考的動物,沒有思考、沒有感情。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有一張臉,也有兩足兩手,可是他們只是比猿人稍好看一點,思想和大腦卻還沒來得及進化。感情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名詞。他們戴著假面具招搖過市,竭力滿足自己那“來之不易”的虛榮心,從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作者藉著主人公的性格特徵,折射出來了人性的醜陋和當時腐敗的社會。印象中一句話很深刻:“這鞋子裡的泥巴,恐怕可以抵得上貪官所搜刮的地皮了。”當時我就在想,為什麼是地皮呢?地皮下面是不是有更多的肥沃的泥土呢?還有一句就是:“他的眼睛並不頂大,可是反襯出許多政治家所說的大話,大而無當。”我覺得這話妙不可言,我的雙手像被操控了似的,大腦皮層不斷示意我拍手叫好,只是因為那時是午休,我只好作罷。
《圍城》確實是一部意蘊深刻的佳作,難怪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它列進高中生必讀書目,真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好好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