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相關作文20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篇1
讀後感 ,897字已經忘記了上次翻開三國是什麼時候了。一年前?還是兩年前?多少有些記不清楚了,彷彿這個給我開啟中國歷史大門,點燃我對歷史興趣的書籍不曾看過一樣。從最開始的圖畫版本,再到純文字描述,再到文言文描述,一步步的深入,還記得那個時候自己是多麼的喜悅。就好像站在旁邊看著劉皇叔與曹阿瞞煮酒論英雄,看著關二爺過五關斬六將,看著諸葛滿面滄桑無奈的病死五丈原。如今想來,感慨萬千。那個世界離我已經很遠了,但是而今回味卻彷彿從未離開。所以呢,想寫一篇真正的讀後感,就像為那段璀璨的大爭之世浮上一大白。
大漢,這個朝代有多偉大實在不容贅述。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硬的國家。漢武帝用他一生的征戰給這個土地上的人民留下了暴虐的基因,無數年的戰爭無數次的勝利給了這個民族回味至今的驕傲自豪。這個朝代的歷史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豪言壯語。“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為漢土”漢宣帝劉病已自豪的將整個已知世界納為版圖。陳湯遠赴千里,將單于的頭顱拿下“敢明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的霸道直至今天仍然為人傳誦。但是,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天下大勢本就是分分合合,兩漢四百年,也終究要落下帷幕了。
三國演義的敘事巧妙而有內涵。或者說歷史的發展本來就具有戲劇性。第一章,國家大義與江湖俠義便清楚的展現出來。關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不顧日後的顛沛流離。劉備漢室宗親,雖以織草鞋為生,但‘位卑未敢忘憂國’始終以國家大事,漢室復興為己任。而張飛,雖是一殺豬戶,但是胸懷四海,為人光明磊落。三人的偶然相遇,卻彷彿是歷史安排的必然,在那漫天飄落的桃花下,許下了一個跨越歷史的諾言。直到現在,每每讀到此處,我都不禁感嘆命運的奧妙,倘若這三人沒有遇到,或者說沒有結拜,那漢末的江山會少多少精彩,華夏的歷史又會少多少的璀璨!
一柄青龍偃月刀劃開了三國的序幕,一杆丈八蛇矛刺破了戰爭的硝煙。這一刀一矛打出了皇叔的威名,積攢了大爭之世存活的資本。或許,假如,何國舅沒有過激的除掉奸宦,歷史將給大漢帝國:‘這個中華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更多的時間’。可是,這只是假設,當何進被殺,董卓入京的的剎那,帝國的皇冠已然掉落,歷史已換了顏色,變了滄桑!
三國演義讀後感100字 篇2
讀後感 ,579字這是我第三遍讀《三國演義》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果然十分深刻,需要重複的去讀去理解,卻發現看的越多,越來越沉浸在那片東漢末年的歷史天空中。
《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所著,取材於《漢書》和《三國志》,講的是從東漢漢靈帝黃巾起義開始到晉朝晉武帝統一三國的歷史故事,仔細描述了魏蜀吳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粉墨登場、鬥志鬥勇,雖然依據慘烈的歷史所作,卻也富有浪漫和詩情畫意。翻著書頁,細細品讀,心中不禁洋溢著一股波瀾壯闊的英雄豪邁之情。
《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它和歷史的區別在於它大量的根據民間流傳的故事,參考著《三國志》的歷史背景,吸收民間流傳的故事所做,不是正史,卻比正史更加的流傳於民間,比如: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三國的歷史上並沒有這種武器,可我們都知道它們是誰在使用。又如:諸葛亮真的能借到東風?望梅止渴究竟是歷史的事情還是民間傳說呢?白帝城裡面是不是有八卦陣?《三國志》裡面可不會說這些,也許這才是《三國演義》讓我入迷的原因吧!
翻開書頁,我也置身於這亂世之中,南征北戰、憂國憂民,忽見趙子龍於長阪坡前左衝右突、單騎救主;又見諸葛亮柴桑風度翩翩、舌戰群儒;才見周公瑾兩江口大展鴻才、火燒赤壁;又見老黃忠老當益壯、勇奪定軍山。看到的是戰爭之事,感受到的是歷史浪漫之情,於是我喜歡上《三國演義》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我不要他變成笑談,我要繼續讀下去。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字 篇3
讀後感 ,636字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被裡面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使我讀的如痴如醉,廢寢忘食。
這本書的內容是: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黃帝招兵鎮壓,各路英雄聚集。之後,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來三人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打出了一片天下,建立了蜀國。最後蜀、魏、吳三國為爭奪政權,而展開的激烈的鬥爭。因為魏國實力龐大,蜀國就和東吳聯盟一起對付魏國……
我喜歡的人物有:劉備、關羽、諸葛亮。劉備以德服人,求賢若渴。劉備得知諸葛亮很有才華學識,不惜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第一次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也不在家,直到第三次諸葛亮在家午睡。為了不吵醒諸葛亮,劉備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了才進去,諸葛亮被劉備的禮賢下士,仁義仁德所感動,於是就追隨劉備,做了劉備的軍師。
因為諸葛亮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使蜀國打了許多勝仗如:草船借箭,讓曹操白白送給東吳十萬多支箭。空城計,不用一兵一卒嚇的司馬懿落荒而逃。
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一個個精彩的戰役,使我熱血沸騰,佩服的五體投地!
關羽以忠肝義膽聞名,關羽被曹操抓住後,曹操給了他許多金銀珠寶,想讓他留在魏國,而關羽並沒有為金銀珠寶而投靠曹操。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遠千里萬里去投奔故主。忠於故主的關羽使我欽佩!我也要忠於我的老師,忠於長輩,對朋友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啊!裡面的人物個個厲害,故事情節也十分吸引人。劉備的禮賢下士,關羽的忠誠,諸葛亮的智慧,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有勇有謀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篇4
讀後感 ,430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又來到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內心無比激動,因為在這裡面有胸懷大志,想一統三國的劉備,還有“美鬢”公關羽,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張飛和老奸巨滑的曹操……
三國演義裡,我最喜歡的是曹操你們一定很驚訝,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我認為他老奸巨滑是他的計謀和才智,從電視裡知道曹操還是一位詩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之類的,而且他的子孫還建立了晉國,所以我認為他是一位好皇帝,而不是一代奸雄!
讓我記憶最深的情節,便是過五關斬六將。講的是關羽和劉備張飛失散,關羽被曹操收留,後來關於打聽到了劉備的訊息,與曹操不辭而別,一路上遭到了層層攔截,但是憑藉一己之力,闖過了五個曹操所管轄關,具體是過東嶺關殺孔秀,過洛陽城殺韓福孟坦,過汜水關殺卞喜,過滎陽時殺太守王植,過黃河渡口時殺秦琪,我要學習關羽這種忠心耿耿,不退縮的精神!
大家快來一起看《三國演義》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400字 篇5
讀後感 ,552字然而周瑜心胸狹隘,在打赤壁之戰時,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能,屢次想殺害諸葛亮,但諸葛亮怎麼會想不到周瑜的這些心思呢,早就準備好了應對之策,還有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而周瑜最後也因為他始終容不下諸葛亮,認為既生瑜,何生亮,最終氣鬱而死。
再比如一個人如果驕傲自滿,不僅自己會敗得一蹋塗地,還會給其它人都帶來巨大的麻煩。
在諸葛亮北上伐魏時,需要守住漢中咽喉街亭,馬謖自告奮勇,立下軍令狀,擔此重任。然而馬謖到了街亭後,掉以輕心,剛愎自用,認為把營寨安在山頭,便可居高臨下,打退敵人。王平極力勸阻,認為敵人一旦把山圍住,斷了他們的取水之道,並用火攻,他們就不能逃脫了。可馬謖自認為自己飽讀兵書,想當然地認為這樣的情況一旦發生,蜀兵將決一死戰,以一當百,置之死地而後生。後來,果不其然,蜀兵大敗。馬謖的驕傲自滿導致戰略要地街亭失守,蜀兵失去了糧道,大勢已去,只能退回漢中,失去了繼續北上,討伐魏軍的絕好機會。
《三國演義》這本書,不僅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更激發了我學習歷史知識的熱忱。唐太宗李世民有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通過歷史這面鏡子,可以讓我們通過前人的故事總結得失,明白是非善惡,從而做更好的自己。
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 篇6
讀後感 ,1054字讀三國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月當空,在腦之海中,波光閃動。
如果說生物中,基因是有智慧的個體,主宰了生存機器,如人的行為,那麼,圍繞三國滋生的文化基因,也凝結了人類智慧的結晶。
文化基因之一是表現在語言中,如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舌戰群儒、空城計、過五關斬六將等;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三國的文化基因也已滲透到很多方面,如遊戲。我是名象棋愛好者,排局是象棋中的一門藝術,而排局中,三國七子譜招法凌厲精悍,在排局中是一朵綻放異彩之花。 而近來流行的線上象棋遊戲中,以三國事件為背景,從桃園結義開始,到三國一統,竟有120局的精彩紛呈的闖關排局,為這個遊戲增添了更吸引人的樂趣。其實,何止象棋,經典的華容道遊戲,也是出自於三國的文化基因。
三國演義中描述了很多戰役,講述了上千人的故事,精彩紛呈。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怪誕的故事,這個怪誕的故事是這樣的:
異世一常人被俘,俘之者為一非常人。非常人暴戾異常,但懷異能,以一敵百,無人能勝之。非常人奴役眾人,眾人寒餒傷病,然敢怒不敢言。一日此常人頭昏眼花,飢寒難耐,遂壯膽諫於非常人曰:尊駕異能無限,世上無人能敵;然若尊駕之左右手互搏,當為終極之戰,可否讓吾等一開眼?非常人正自無聊,聞之大喜;即刻左右手互搏纏鬥,塵煙四起;且愈鬥愈烈;須臾非常人一分為二,仍纏鬥不休;然體形亦減五分。少傾再分為四,體形亦各減一半;未幾再分為八,直至蹤跡皆不可覓。
眾人大喜,皆贊常人之功。既而其世出一英雄,德滿四海,智服八方;據正史載錄:共勇當萬眾,力可撥山,後挺身為民除害,勇鬥非常人。苦戰十天十夜,不分勝負。正當力盡之時,有慧星襲過,為其注異能;英雄遂一擊將非常人打得灰飛煙滅,換得萬世昌平。
這個故事怪誕吧!不過,說不定,這個故事也有一點道理。我有時想,文明是不是都是由普普能通的人一點點建立的呢?我們雖然是普通人,難道三國中的各路豪傑生來就是英雄?難道我們的後人在寫我們當代的光輝事蹟時,人物不是我們中的一員?
……
歷史成為傳奇,傳奇成為神話 - “指環王” (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 - “The Lord of the Rings”)
從生命的角度來講,我們的存在本身,就已是一個神話。
願我們開創新的歷史,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神話!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篇7
讀後感 ,1053字假期與兒子親子共讀的時候再一次閱讀了《三國演義》,也許有人會覺得《三國演義》已經過時了,但我認為這部小說至今仍有許多值得我們鑑賞的地方。
這部小說具有較強的史學性,是明朝的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內容而撰寫的歷史題材的小說,講述了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戰火連年,百姓苦不堪言的歷史故事。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在《三國志》裡都可以找到他們的傳記,《三國志》裡的人物形象,歷史事件都是平鋪直敘,波瀾不驚,如同飲水平淡無味。但《三國演義》中刻畫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敘述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就像吃火鍋一樣火熱,酣暢淋漓,使這些枯燥的歷史鮮活展現在讀者眼前。
這小說部具有較強哲學性,比如“桃園三結義”“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敗走華容道”這些故事體現出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的為人之道。
著名的“出師表”充分體現出諸葛亮對蜀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堪稱一代賢相。且不說他運籌帷幄,身處茅廬卻能知曉天下大事;且不說他戰群儒,激將周瑜,讓東吳成為自己的聯盟;且不說他七擒七縱孟獲,平定南方;且不說在他的帶領下,蜀軍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單說他的忠心,就足以讓一代代讀者歎服!而三顧茅廬的另一位主人公—劉備,之所以能屈駕枉尊,向一個“山野村夫”討教治國之道,都在於他虛懷若谷,禮賢下士,以天下人的幸福為已任。這樣的人,善於識人,善於用人,他不成功誰成功?這些都體現出處世哲學
這部小說有著極強的文學性,比如描寫戰爭,善於把巨集大的戰爭場面幾筆帶過,而把戰爭的場景留給讀者去想象。就說溫酒斬華雄,羅貫中把關羽和華雄廝殺的場面省略不寫,而關羽上陣前劉備等人溫了酒,等關羽取下華雄的頭,酒還是溫的。這是用側面手法烘托關羽武功高強,眾人難敵的華雄,遠不是關羽的對手,而關羽斬華雄不消片刻,可見關羽武功已是登峰造極。
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手法多樣,善於用人物的外貌、心理、言語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這一個個歷史人物經過羅貫中的描寫,在中國古典文學畫廊中熠熠生輝,多少年來,他們在中國老百姓之間,婦孺皆知,再一次感謝這位偉大的作家!再一次向經典致敬!
總之,這部小說不僅讓我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也讓我享受了文學之美。更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在親子共讀的時光裡縮短了與孩子的年齡差距,拉近了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培養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奠定了孩子的文學基礎,增強了自身的文學修養,讀書有諸多益處,讓我們一起快樂閱讀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450字 篇8
讀後感 ,902字《三國演義》的曹操,殺伐決斷,隨機應變,進退取捨,敷衍屈膝,不可一世,重賢好色,賦詩言志,人生百態變幻,無絲毫拖泥帶水、猶豫不決。喜則大笑,悲則痛哭,佯怒佯和,不露聲色,情緒盡在掌控之中。今我輩中人,喜怒盡形於色,情緒左右自己,情緒影響自己,實際是情商有待鍛鍊。我以為情商絕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和練習出來的。情商高,是因為看得遠,是因為自信,是因為腹有良謀、胸有百萬雄兵,是因為有大局意識,是因為有團隊精神,是因為有包容心,是因為敢於、善於調侃自己,是因為處變不驚、臨危不亂,是因為能上能下、能顯能隱。非英雄,情商不高。
諸葛孔明高臥隆中,先主劉備三顧茅廬方才凌空出世。這份膽識這份信心,足夠我們學一萬年。而今國內就業形勢惡劣,甭說老闆三請,就是老闆拒絕,我們還想再試試,懇求老闆格外開恩,給機會願小試鋒芒。今日看電視,正看到溫家寶總理一個講話,其中有一句:“信心比黃金更可貴。”姜子牙敢在渭水邊垂釣,諸葛孔明敢臥隆中,無憂無慮,“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自信如此。只待良木而棲賢主而事,人生境界如此,可謂英雄。
我常問一個問題,《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你最喜歡哪一個?很多人都說喜歡諸葛亮,也有很多人說喜歡趙子龍,說喜歡曹操的較少。以我對心理學的研究,凡是說喜歡諸葛亮或者趙子龍的這些人,多數是不太適合做一把手的,或者不太適合獨立創業的。一句話,想當老大,你就必須喜歡曹操、劉備、孫權。或者還有更多,諸如董卓、孫堅、孫策、袁術、袁紹、呂布、公孫瓚、劉表、張魯、劉璋,等人,這些人也是英雄,是統治一方、指揮萬軍的英雄,只不過強中更有強中手。這正如很多不太喜歡學習英語的人,他需要考大學、考研究生、考博士、考職稱一樣。這裡不存在隨著自己的性子,我喜歡我就學,我不喜歡我就不學。你不學也得學。你喜歡要學,你不喜歡也要學。除非你不想考,因為這是制度,這是環境,這是現實。如果你想當老大,如果你想自己創業,你就必須喜歡曹操、劉備、孫權等人,你喜歡別人就不成。這就是一個人的定位問題。如果你想當一個職業經理人,想當一個職業白領,想當一個企業高管,想當一個參謀顧問之類的角色,那麼你就可以喜歡諸葛亮、姜維、龐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034字“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簡單的開頭,卻引導我進入魏蜀吳三國當時的百年糾紛。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關羽的大義,張飛的魯莽,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自我認為,在《三國演義》這部長篇歷史小說中,人物便是它的靈魂,故事便是它的肉體。靈魂與肉體相互交織,在故事中體現人物,在人物的基礎上講述故事,二者密不可分。
說起我最喜愛的人物,是被明間不斷神化的智者—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範,這也是我喜歡他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為後人樹立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榜樣。以獨特的見解,和對時事的深刻認識,又為人謹慎,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綜觀歷史長河,君與臣之間似乎總是存在微妙的權力薄膜存在,多少忠臣將士,不得善終。君怕,功高蓋主,臣怕,君生猜忌。但是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超越君臣,肝膽相照。例如,當劉備病重時,喚諸葛亮到白帝城,曾對他說“你的才華是曹丕的十倍,一頂可以安定國家,成就北伐大業。如果我的兒子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他;若是他不爭氣,你就可以取而代之。”又告談他的兒子“你與丞相共事,侍奉丞相就相如父親一樣。”保君一生,能得到君主如此信任的能有幾人?而他並沒有乘人之危,沒有枉費劉備對他的信任和重託,他權利輔佐劉禪,而劉禪也恪守父訓,視諸葛亮如父,蜀國軍政大小事務,鹹決於亮。諸葛亮對劉禪的全力輔佐,已經不僅僅是一般的君臣之間的任用諸葛亮對劉禪是對已故朋友的一分責任和報答,這分責任感和完全信任留為美談。
我從來都是喜歡重情重義之人,像張昭這種貪生怕死的臣子,雖不厭惡,但不經意間會有蔑視的態度。
說道重情重義,我不得不提的便是身為五虎大將之首的關羽。他雖大意失荊州,但對劉備是百分百的忠心。
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對周瑜並不喜愛,認為它心胸狹窄,不可為大器。但之後才發現,他是一位智勇雙全的猛將。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我之後的瞭解中發現,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三國演義》中為我們展現出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淋漓盡致的為我們展現了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分分合合。它是我的摯愛,在閱讀的同時,我可以貪婪的查閱著每一名曠世英雄的雄偉形象。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26字“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假期裡書籍成了我最好的陪伴,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開闊了眼界。每一本書都讓我收穫很多,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滸傳》這本書。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認為所謂的名著都是枯燥無味的,但讀完以後我的這種觀點都被改變了。
整部水滸傳,主要是講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權,整個朝廷奸臣當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被逼無奈反上梁山。後來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討方臘時死傷過半,最後不幸起義失敗。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水滸傳》中的“義”這個字。什麼是“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為兄弟赴湯蹈火,這便是義。在《水滸傳》中,一百零八漢就講究“義”這個字。一百零八漢各為兄弟,為兄弟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可在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在困難面前,又有幾個人會舍自己利益保別人平安呢?在一些人眼中,利益是遠遠大於情義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中,早已沒有了義的存在。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我也要用我的雙手為祖國建設出一分力,帶著一顆正義的心去做好事善事,即使我的力量很小,但是不論怎樣我也要遵守“義”這個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735字三國時代戰亂不斷。又奸詐褻權的奸雄、有以仁德治民的明君、有少年大志十五而立的君主。這樣精彩的時期我們不能穿越時空到達。但我們卻能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體會其中的韻味。
這部小說,是我國最早的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生動的寫出了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封建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複雜鬥爭。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譴責了統治階級的殘暴與奸詐,反映了人民在動亂的苦難和明君仁政的願望。
小說中的曹操是一個奸詐的人,但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從只有一點點家族子弟,發展成稱霸一方的梟雄,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和智謀。但曹操頁不能說是一個十足的壞人。因為三國中並沒有絕對的明君。蜀國大將關羽不是曾在曹操帳下嗎?當關羽要回蜀國時曹操也並沒有強行挽留他。他曾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一般的人一定會說:寧肯天下人都對不起我,不可以我對不起天下人。但這些人做的往往都是和曹操一樣的勾當,只有曹操敢坦率的說了這話。曹操誰然奸詐,但奸詐裡面也有坦誠,他至少敢把奸詐的話公開說出來,他是真小人不是偽君子。
還有一個角色我非常喜歡。這個角色就是孫權,孫權的父親才討伐董卓後被荊州劉表的伏兵射殺。他的哥哥也在他15歲時遭到了暗殺。孫權年僅15歲便臨危受命穩固江東。孫權是一個愛喝酒的人,酒喝多了會耽誤大事。但孫權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的勸說。這樣的一位君主卻沒有得到最終的勝利這是讓人痛心的。但也說明了三國時代的人才之多。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豚犬耳!這並不是沒有道理孫權幼兒時便有過人的膽識和智謀。
這本書寫出的事情嗎,人物都耐人尋味,讀懂其精髓的人,必將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讀懂了三國便懂得了一份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