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一盞一盞的燈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722字

近段時間以來,按照學校的要求,我認真閱讀了王非老師所編寫的《一盞一盞的燈》。走進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之後,我的心情越來越難以平靜。看著一位位同行所講述的自己從教的故事,我感慨良多。是啊,他們所點燃的一盞一盞的明燈,或明,或暗,但都為他們的學生照亮了前行的路。

從諸多的小故事中,我得到了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愛。正是用愛點燃的心燈,指引著學生們不斷前行。

從古到今,有許許多多的學者、詩人用他們熱情的筆觸對“教師”二字進行了詮釋:園丁,蠟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一些,都無疑是對教師這一行業極高的讚譽。但是,我個人認為,用王非老師所說的燈來進行比喻則更為恰當。作為教師,我們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學識,引領學生走過人生中的某一段路,每個學段的教師均是如此。我們教師只是一個引路人而已,至於怎麼走,這全靠學生自己。在這一條路上,不可能永遠一路坦途,這其中會有荊棘,有坎坷,有暗流,有波濤。學生們途經險阻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心生恐懼,甚至退縮,而我們教師若是能用愛點燃心燈,那將能使引路之光更亮,更溫馨,讓學生有更足的勇氣邁步前行。

從教多年,我無可避免地也產生了一些職業倦怠。耳邊時常聽到一些同行在抱怨學生,抱怨家長,卻很少聽到有人抱怨過自己。是啊,時代變了,社會變了,家長變了,學生也變了,其實,我們做教師的何嘗不也是在悄然地發生變化呢?

還記得我剛剛畢業的時候,年富力強,勁頭十足,那時候,我是以一位大哥哥的身份與學生們相處在一起,很容易就同他們打成一片,學生們也很樂意同我交心。那時我住校,週末的時候,時常跟著一些學生到他們的家裡去,深入家訪,所有的村落,所有的學生家庭,我都一一走過,對所有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我瞭然於胸,那時的學生思想稍微有點變化,我便能立刻察覺,並以一位大哥哥的身份去做好思想工作。那時的我,心中從不會想著放棄某一位學生,哪怕他的學習再差。可是後來,在這經濟高度發展的社會,我發覺自己卻漸漸地失去了教育的耐心,對幾個吊裡啷噹的學生,我狠狠地批評了幾次並告知家長之後,就在潛意識裡給那些學生貼上了一種標籤——“差生,無可救藥”。從此之後,對這類學生選擇略過。而這一類學生也真的不負所“望”,變得越來越糟糕,朝著“無可救藥”的方向發展。現在想想,對於那一類學生,我又何曾有過當年的那一份耐心?若是對他們多一分關愛,他們又怎會淪落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這一點,其實在近年來就得到了驗證。現在我任教的班級裡面有一名學生賴某非常特殊,由於小時候他受傷的緣故,他的智力大概保留在七八歲的水平,自制能力極差,偷竊、撒謊、曠課、鑽女生廁所……身上毛病一大堆。初一年剛入學的時候,他一有違紀行為,我就打電話向其家長投訴,並對該學生嚴厲訓斥,可是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收效為零,而且還將自己的心情搞得亂七八糟。後來我轉念一想:“對這樣的學生我何必太過較真呢?只要他能夠按時來到學校,能夠好好地坐在教室裡,又何必再強求他做到什麼呢?”一放寬對他的要求,我發覺他身上的毛病似乎少了不少。有一次,班裡有幾位同學要欺負他,我狠狠地批評了其他幾位同學,並在班上強調任何人都不得欺負他。他居然對我心存感激,並經常主動打掃講臺桌的衛生,班裡的髒活累活他也搶著幹。在班會課上對他進行幾次表揚之後,除了學習之外,在其他很多方面他做得越來越好了。我對他也多了幾分關愛,並同他幾番交談之後,他的自我約束能力似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進入初二年以後,雖然他身上還有不少的毛病,但是我驚喜地發現,很多老師以及班上所有的學生,幾乎沒有一個很討厭他的,甚至有時還會覺得他很可愛。我很慶幸,一年多以前我對他沒有選擇放棄,那些許的耐心,那些許的關愛,正在使他一點一點地轉變。

是啊,如果在對待所有學生的時候,我們都能多一分耐心,多一分關愛,那結果或將大不一樣。在今後的工作中,願我們都能用愛來點燃心燈,照亮學生前行的路。

家,心中最亮的那盞燈——讀《最亮的一盞燈》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844字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溫暖的家,是這個家照亮了你心裡的每一個角落,給予你心靈的慰藉。在《最亮的一盞燈》這本書裡,作者張潔以坐飛機的全過程和兩個小孩子的成長曆程,細膩地描寫日常生活,透出家是他們心裡最亮的一盞燈,喚醒了每個人心中最溫暖、最放鬆的家園。

書裡有句話,一直令我印象深刻:“徹夜通明的家,流浪者心底最亮的一盞燈。”是啊,家,能讓人無比的放鬆、自在,是我們心靈得到慰藉的地方,感到溫暖的地方。所以無論你身在何方,每當你想起家時,你都會覺得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一種莫名的溫暖。就算是沒有華麗裝飾的屋子,簡簡單單的屋子,哪怕是簡陋的屋子,只要是你的家,那它就是你心中最亮的一盞燈。

還記得,在作者的筆下,何小楠的房間令我感覺到溫暖。我小時候,何嘗不是和她一樣也討厭自己的房間。覺得白天冷冷清清的,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躲在房間裡學習,總覺得心裡不安,害怕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每到夜晚,自己一個人睡覺時,總會被自己的胡思亂想嚇到,總害怕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會有妖魔鬼怪出現。總之,就是不喜歡自己一個人一間房。可是,當自己慢慢長大後,我對自己的房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我開始喜歡上自己的小小空間了。有時候,一整天躲在房間了也不覺的悶。長夜裡,獨自一人坐在家裡向家輕聲訴說,讓家來聆聽我的故事,我的歌。每次出遠門,我都會惦記著我的房間,我的家。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對家的依賴吧。父母給予我如此溫馨的家園,給予我如此真誠的愛,我卻不知好歹!你還記得嗎?多少次,在狂風暴雨中,父母為了不讓我被雨淋著,他們親自來學校接我,而自己卻淋溼了衣服……多少次,在漆黑深夜的晚上,父母為了不讓我過於疲憊,他們親自衝上熱騰騰的牛奶給我補充體力……家成了我的夥伴,我的知己,而且家也是治療傷痛的最好地方,它會為我撫平難以癒合的傷口,讓傷痛只留在昨天,讓我的今天更加精彩!

我想,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每個人的心底都有屬於自己的家園,一個能讓你疲憊的心靈得到慰藉的地方,讓你感受快樂,感受溫暖的地方,永遠是你心底裡最亮的一盞燈。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愛與被愛——《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417字

人們一說起貓,腦海中大概就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在漆黑的夜晚,一隻黑貓在屋簷上踱著優雅的步子,皎潔的月光投在它的身上,映照出它光滑的皮毛,最後它在屋簷上跳躍了幾次,便沒入黑暗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傳說貓有九條命,那麼如果有一隻貓活了一百萬次,又會怎樣呢?

這隻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一隻擁有著漂亮花紋和碧綠大眼的虎斑貓。但它總是那麼孤傲,冷淡,不可一世。

它本是一隻活潑的可愛的貓,當它得知自己可以死而復生時,是多麼的欣喜。然而,死而復生的生命實在過於漫長。它在經歷過幾十次後,起初的新鮮感逐漸消退,留下的只是無盡的空虛與寂寞。生命的漫長也使它對生死變得麻木,無所畏懼。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擁有漫長的生命還會空虛?我想這大概是所有生物的本性。他們在享受特權的過程中,由一開始的感激、欣喜慢慢覺得理所當然,本應如此。當這一切成為習慣後,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應該擁有這樣的待遇。於是,他們由最初的相互給予變成了後來的個人的單方面的索取。

各種原因導致死亡,然後重生,周而復始。或許是對自己寂寞的遷怒,或許是單純的毫無根源的討厭,它開始消極的對待生活。人們都覺得,這真是一隻不懂得滿足的貓。它明明比那些撿食垃圾為生的貓幸運多了。然而這恰恰是這隻貓消極的原因:當它享受了被愛、被寵後,漸漸內心的慾望不斷膨脹,它希望得到家貓不應該擁有的東西—自由。可是,世間安得雙全法?它又怎能既享受被愛的過程還奢求著自由呢?

可是它不是普通的貓。所以當它活到一百萬次的時候,它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自由,它終於屬於自己了。這時的貓,儘管沒有錦衣玉食,但是它仍覺得這是它活了一百萬次以來最好的生活。他在雜草中、灌木叢中穿梭,遊樂。與它同行的還有其他的野貓。當它在野貓中說出它活了一百萬次的時候,公貓崇拜它,母貓愛慕它。可是前九十多萬次的生活早已讓它習慣了這種被包圍、被讚賞的感覺,於是它不屑一顧。它的虛榮心、優越感以及特殊性讓它覺得自己應該找尋一個和它一樣偉大的母貓共度此生。

可以說它是被上天眷顧的。在一次遊玩過程中,有一隻孤傲的與其他貓格格不入的母貓闖進了它的視線。母貓對它的經歷一點也不驚訝,也沒有表現出它期待的愛慕。它有些不甘心,極力地表現自己。最後還是低下高傲的頭,懇求母貓和自己一起生活。它倆生了好多的小貓,並一起撫養、關愛它們。這樣,虎斑貓從一個放蕩不羈追求自由的野貓成為了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它不再孤傲、冷淡,變得溫柔、耐心。它還懂得了它以前的主人為它落淚的原因。這時虎斑貓的生命得以昇華,它曾被愛過,現在它學會了付出自己的愛。

可是有一天,母貓老死了。虎斑貓抱著它慟哭了一整天。最終它抱著母貓不再動彈,安詳地等待著死亡,因為它認為,沒有愛,渾渾噩噩地活又有什麼用呢?

貓的一生分為愛與被愛。我們似乎在它成長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我們自身的天性。

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卻從來沒想到去做點什麼來把我們的愛回報給父母,甚至連愛的語言也羞於或吝於表達。更有甚者,當父母做的不合乎我們心意的時候,我們還會蠻不講理地向他們發脾氣。很多人在經歷坎坷之後,才慢慢地懂付出的價值,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只徒留無盡的遺憾。請趕快為你的父母獻一份愛心吧,也許是一份簡單的早餐,也許是一份小小的生日禮物,甚者只是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作業簿上的一個滿分。

一味的享受卻不付出,只會讓人變的越來越麻木;而只有付出過後,才懂得了愛的真正含義。

一樣的馬,不一樣的童年——《童年的馬》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434字

曾幾何時,有一匹馬,它有著藍而深邃的眼睛,灰藍布似的嘴,光潔的白毛,強健而優美的體型……就是這樣美麗的一匹馬,留給了“我”與維利酸甜不一的童年回憶……

故事《童年的馬》由長大後的在德國的“我”,參觀漢斯一家的農場寫起。忽遇的一匹美麗白馬,使曾經的那匹拉車大白馬在腦海中浮現出來……儘管家鄉和萊茵河畔之間的距離很遙遠,童年和此時此刻之間的歲月很悠長,但彼此交相輝映,兩個不同的故事,因為同樣的白馬,被交織在了一起。

文中的“我”與小維利有著截然不同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鄉下的田埂、河邊的淺灘上度過。大白馬吃的,是“一些碎穀草和糠粉,用水拌著”;大白馬沒有馬鞍,是“光腚馬”;猴子似的“我們”,“褲子打滿了補丁,紅紅綠綠的布料映在河水裡,差不多沒有一個穿鞋的”。生活樸素,簡單,卻又充實。

美麗的萊茵河畔,駿馬飛馳的農場所承載的,是維利的童年。馬槽中的“機制飼料,那樣子有點像感冒膠囊,長條形,暗綠色,很硬”;全副武裝的小賽馬,有著“極合體極講究的小馬鞍、馬鐙,有彩色鞍墊,額上垂下了紅色的絲質纓穗”;維利穿著“白衣、馬靴、頭盔,手提一副小馬鞭”,生活富裕,充實,多彩。

同樣的年華里,遇見同樣的白馬,懷著同樣的天真爛漫,卻有著物質差距如此懸殊的童年,未免讓人唏噓不已。

故事中,當“我們”這些孩子欣賞、撫摸著大白馬時,“飼養員老木頭咕咕噥噥地走過來,用手扳開我們幾個小傢伙,說:‘踢著!不怕踢著?’”;當哥哥為了取悅女友,擅自騎馬而墜馬破相後,羅玲子因為哥哥滿臉傷疤離開了他;年幼的“我”竟將責任全部推給大白馬,一度動過殺掉它的念頭……

飼養員老木頭的好心保護,無形中疏遠了孩子們與大白馬的感情,抑制了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將好奇和思索的萌芽扼殺在了襁褓之中。羅玲子以貌取人,愛上的僅僅是哥哥英俊的外貌,是一種膚淺且不負責任的愛。不會騎馬的哥哥為取悅女友擅自騎馬,一味逞能,意氣用事,沒有考慮安全和後果,導致墜馬的悲劇。哥哥的日漸墮落,也在“我”幼小的心靈中,蒙上了一層深灰色的陰影,為長大後的“我”對小動物心生戒備埋下了伏筆。

而德國農場裡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當“我們”參觀著農場時,“那個老太太大叫著,兩手揮舞著奔向黑馬,摟住馬的脖子。”;維利的進行騎術表演結束後,童心未泯的客人們,在跑道旁為維利和他的小賽馬歡呼雀躍著,漢斯夫婦和妹妹瑪麗,激動地吻著維利,“幸福驕傲地快哭了”……

漢斯和客人們,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親於自然,熱愛自然,那位德國老太太依然富有活力,可能就是因為對生活仍有一顆好奇心吧。小維利表演馬術時,“我”所想到的,是可怕的意外;而漢斯夫婦用欣慰的目光,鼓勵著維利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沒有因愛而將維利緊緊護在身邊。在鼓勵聲中成長的孩子,心中怎會不充滿著對生活的期待和熱愛呢?

兩個對比鮮明的小故事,引起了我們更深層的思考:我們循規蹈矩的生活,是不是丟失了些什麼?

有時候,身處大千世界的我們,因為都市中繁忙的節奏,因為樓宇間繁華的燈火,被矇住了眼睛,遮住了心靈,漸漸淡忘起很多:對生活的追求、對自然的熱愛……流沙般飛逝了。馬兒的故事,彷彿喚醒了心中那份最初的單純,那份赤裸裸地來到這世間時的單純,像一灣清澈的湖水映在心頭,開啟了我們對美、尊重、責任、愛和人生的呼喚。

童年,是心中一塊充滿故事的草地,有藍悠悠的天,白柔柔的雲,一個小小的自己靜靜地坐著,歪著腦袋,銜著草梗,沉浸在自己的童話裡。對了,還有一匹馬兒,一匹自由馳騁的白色馬兒。

找尋前進的方向盤——《像你這樣一個女孩》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40字

人在困境中潛力究竟有多大,看了《像你這樣一個女孩》你就會從中找尋到答案。這是一本帶有寫實意味的小說,作品描寫生活在上海的兩個女孩—鄧先子和駱茵茵,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甘沉淪,奮力前行的故事。其中,鄧先子的經歷最讓我感動。

鄧先子性格開朗,和母親相依為命,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她,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只能靠母親微薄的收入支撐著。鄧先子說過一句話:“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和家庭。”其實鄧先子原有一個很完整的家,可只能留著當做回憶。媽媽從小就患有麻痺症,做完手術後變成了瘸子。有一天,爸爸和媽媽發生了口角,爸爸還打了媽媽,媽媽只能抱著鄧先子被趕了出來。幸好她媽媽廠裡分了間小房子。於是鄧先子開始了與她媽媽相依為命的生活。最讓人震撼的是因為媽媽要到很遠的地方上班,在無奈之下,她媽媽只能讓才三歲的鄧先子獨自在家。就是因為這樣,鄧先子被激怒了,就是因為這樣,使她努力地學習,努力找尋自己前進的方向。不管生活是多麼的艱難,在她的內心深處一直有個願望: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媽媽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每當她遇到各種困難、坎坷,這個願望一直激勵著她微笑地挺過去。後來,經過她的不懈努力,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又順利考取美國南加州大學全額獎學金,碩士畢業後,又在那裡完成了博士學業,並留校任教。她把媽媽接到美國生活,她媽媽在去世時,也一直是笑呵呵的……

這個故事讓我傷心難過之餘,又對鄧先子充滿了深深地敬佩。像鄧先子這樣的女孩,靠自己的努力都能考上名牌重點學校。而我們從小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沒經歷過任何風吹雨打。可是我們還不滿足,整天吵著要這個要那個,學習上卻不肯吃苦,這怎麼能取得好成績呢?就拿我們班的一個同學來說,她整天忙著打扮,一隻手上掛三四串手鍊,衣服、鞋子每天都要與眾同不,頭上戴著銀光閃閃的頭花,上課還在忙著剪劉海……這樣的狀態,學習成績怎麼能提高呢?

讀了鄧先子的故事,我更加明白了我們學生並不需要打扮的花枝招展,一個人的修養和學識才是最華美的裝飾。但是,想要學習好,不能只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像班上有的同學一考完試就抱怨說:“唉,又考砸了,下次一定能考好。”以後卻還是我行我素,只知道吃喝玩樂,沒有實際行動,這怎麼能行呢?我們不能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要多聽、多看、多寫,才能取得好成績。

《像你這樣一個女孩》告訴我:成長千道坎萬道坡,堅強是最溫暖的陽光!我一定會笑著面對漫長人生中的喜怒哀樂,找尋自己前進的方向盤,勇敢地追逐自己美好的未來!

一隻勇敢正直的英雄羊——《吃狼奶的羊》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07字

什麼?吃狼奶的羊?大家閱讀會覺得奇怪吧,狼和羊天生就是天敵,羊又怎麼會吃狼奶呢?我就是被書名所吸引,才買回這本書的。

書的作者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主人公則是一隻身體中有一半羊的基因與一半狼的基因的英雄羊—流火雲。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的心中感慨萬千,因為我在不經意間就會想到流火雲最後的下場。我在閱讀上篇時,心中總是為流火雲抱不平,它的一生經歷坎坷:先是母親被食肉動物吃掉了;然後進了狼群,受盡侮辱;再是養母烏雲飛捨棄生命救了自己,使自己得以保住小命,狼口逃生。這隻善良的母狼,它付出了自己最寶貴的生命,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我在想:假如烏雲飛還活著,它還會選擇收留下流火雲這隻流浪的小山羊嗎?我想會的,是因為母愛可以包容一切的緣故吧。

逃出狼群的流火雲在經歷了一系列驚險事件後,結識了好夥伴小黑角,重新融入到了羊的世界。可羊群的頭羊—麻花角,對流火雲虎視眈眈,想盡一切辦法要將流火雲趕出羊群。

在羊群的爭偶大戰一觸即發時,狼群襲擊了羊群,山崖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唯一的出路已被狼群堵死,流火雲挺身而出,幾經周折終於將狼群趕下山崖,而山崖上的頭羊麻花角出於妒忌的心理,將流火雲撞下山崖,使它被飢餓的狼群吃掉。這隻善良,正直的英雄羊就這樣以悲劇性的方式結束了生命。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英雄羊流火雲追求正義,善良,勇敢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它打破了羊群中傳統的規矩,比如:母羊產羔時是不能有任何一隻羊陪伴的;遇到危險時先自己逃命,不用管其它的羊……只要是它能做的,會幹的,它都會竭盡全力去做。它為羊族創造下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打敗銀背豺,驅趕獵豹,戰勝大黑熊……這些是普通的羊們完成不了的。最後要不是麻花角心存惡意,也不會致流火雲於死地。

雖然這隻英雄羊已經死去,但我相信大家一定會像我一樣將它銘記在心中。我們要向這隻英雄羊學習,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勇敢,公平公正,這樣才會讓人稱頌。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321字

【篇一: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在寒假期間,我在新華書店看了這樣一本書《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完這本書讓我有一次勇敢去改變這個世界,曾經的傷痛和苦悶讓我身心疲憊。它概括的內容都那麼令人震撼,這樣更想令我迫不及待地往下面的內容看。

我流著淚,靜靜地坐在床上,細數前塵。雖說少女情懷總是詩,但心中總會有一種淡淡的傷。不時,我翻開抽屈,數點往事記憶;思緒如淚如潮,淚又在不經意間從我眼眶中又有溢位,又在下一秒隨手抹去,這是原本的我嗎?有人說:時代記憶中的感受,你怎會懂?

記憶中的苦,若都是福,記憶中的甜,就更不用多說了,放下過去,還有什麼不能釋懷的呢?放下回憶,也許我們都會更加幸福。堅持追逐,做一次勇敢的自己。懷念憶往事的人,總有些煩事,讓我的內心莫名其妙……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正是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美好記憶。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記憶。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表達,表達自己的開心與傷感。尤其是留念的傷感,情真動人的心動,更是永恆的美麗。

心在流浪,何必在意咫尺與遠方,看看他人的行走,你也會尋找到一片感動,歲月已換上容顏,在時光流逝後,我們也許不會再去回憶那美好的夢想,葉演繹不出那最真實而純真的夢。

每個人都有憶舊情節,讀了這本書後他總會勾起我當年的回憶,他就像捧在手心中的水,一攤開就會流走,但永遠都不會流乾。我們的記憶將永遠在心中。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對這些事並不非常上心,每一次的傷痛都會一閃而過,但我也有一絲淡淡的憂傷,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呵呵!也許真的是這樣吧,既然這樣,為何不仿讓我們回憶如隱如現呢!

【篇二: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是龍臺應、蔣勳等人以憶舊文字為題的一部散文集。“在書中你能夠找到深藏於心靈襞褶深處的震撼,還能找到久違的溫暖於心的夢想。因為這本書追念隨風逝去的歲月,感懷永遠不再來的青春,傷懷無法抹平的苦難,要堅持前往,對生活滿懷希望”這句文章中的話將內容概括了一下,將我們引入了這本書。

記憶並不總是甜蜜的,它是五味雜陳的,苦的,澀的,酸的,辣的,有很多種味道,可是,就因為他是複雜的,多變的,才格外令人著迷,留戀。

這本書裡講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堅持追逐,作勇敢自己。第二部分—純摯情感,莫名的感動。第三部分—心在流浪,不在意處何方。第四部分—感慨今天,想到曾經。第五部分—趁現在,活出自己。第六部分—回憶曾經,不留遺憾。這六大部分統統都寫了作者們回憶往事時湧露出的莫名情感。

這本書引我走進了作者們的心扉,感受到他們的酸甜苦辣。其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現在是最好的狀態》,文章的末尾寫出了人生的真諦:“人生永遠不會有完美的結果!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美好和掙扎。人生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想快樂要撲上去。活著的甜美,不在於享受完美,而在於享受掙扎。過去,帶著虛幻的美好。未來,可能不會發生。只有掙扎的現在,才是最好的狀態。回首往事,歷歷在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回憶不是為了重溫過去,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現在”。這句話在我讀過這本書後,理解更深了。把握今朝,奮發有為,當成為我們青年學子的重任。

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66字

假若你一直舉輕若重,到最後說不定能舉起一座崑崙山;若是你一直舉重若輕,到最後恐怕連舉一根鵝毛都得使出吃奶的力氣。

—題記

如果你正在被困難而折磨著,痛苦著,請不要試圖尋找捷徑。

如果你正面臨巨大的難題,請不要妄想逃避。

因為,到最後,你終會發現,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今天,一切的努力都不會付之東流。因為你以一顆鄭重的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所以在最終的困難來臨之時,你會依舊以一顆鄭重的心去面對,那時,困難在你面前已顯得平常。

很多事,你只需付出80%的努力即可完成,可你每次都悉心的付出120%。的確,那會讓你的負擔加重許多。這時,你會動搖,你會在一時的舒適與辛苦的付出之間徘徊不定,你需要在它們中做出抉擇。可你十分猶豫,你似乎控制不住自己,但我相信,你會選擇後者。因為,到最後,當需要付出120%努力的困難來臨時,你依舊能以一顆如往常一樣鄭重的心去面對,去克服。是的,你已經習慣了那多出的40%。

就在兩個月前,我又結束了一個學期的課程。我從這個學期的學習中,領會了知識,領回了一大摞書,當然,還有那一紙成績單。每當這個時候,我都高興不起來。不因為別的,就是那紙上的數字就已經很讓我受打擊了。一共才七門課,我六門沒考好。特別是當我得知我的英語成績時,我更鬱悶了。那分數不高不低的,正好夾在優秀與良好的中間。也許你會說我要求太高,可我平常英語成績總是在前幾名,這此卻拿了個這麼“平”的分數。我不信,一定是搞錯了,一定是批改有誤,或者統計分數有遺漏,即使看到了成績單,我仍不死心。卷子被拿來了,我急忙翻來看。“全是一些小錯誤,以後可不能再犯了啊,多可惜啊。”身後響起了英語老師的聲音,聽到這,我趕忙叫了一聲“老師好,我下次一定注意”,便紅著臉走下了講臺。是啊,多可惜,不過,這也不奇怪。我只要一想到平時做英語練習時的不耐煩,仗著英語好就對付作業,我也不好說什麼了。我想“活該”這個詞用在我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如今,新學期也不遠了,我不能再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了。改變,就從現在開始吧,我才剛剛初二,我還有很多路要走,而且,有心就不怕遲。是時候以一顆鄭重的心去面對這一切了,我的人生沒有那沒多空閒供我虛度。雖然,這會有些困難,但我也一定要克服。只要努力去做,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積澱,努力的深厚,即使是一座崑崙山,我也能夠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