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頌》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黃河頌》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30字

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黃河意味著華夏民族,意味著騰飛,意味著母親。

我很不幸,因為在這十幾年中,我未曾拜訪過母親—黃河,對於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這是一種不孝。

人們都說母親是寬巨集的,母親是無邊的,雖然我未曾領略過母親的魅力,但在夢中,在心中,母親用她的驚濤駭浪濁流宛轉,激勵著我,關懷著我。

一聲聲浪聲,讓我的心飄進了母親的懷裡,她用她的氣吞山河之勢領著我奔騰,領著我感受她的豪邁。人們盡情地吮吸著黃河,吮吸著母親的乳汁,他們渴望母親的愛撫和滋潤。

文人用精美絕倫的語句形容黃河,望著日夜奔騰的黃河,望著我心中的黃河,我太過心酸,千年不停地流動,母親累嗎?母親微笑著告訴我,為了這個民族,為了愛她的華夏子孫,這是一種必須的付出,為了華夏子孫能夠騰飛,為了華夏民族精神能夠延續,她必須不停地流動,不停地提醒華夏子孫能夠騰飛,必須滋養這個民族。

騰飛,子孫……我的眼睛溼潤了,為了愛她的人們,她甘願受盡風吹日晒,甘願受到上天的折磨,只要民族能夠騰飛,為了子孫能過得比她好,她甘願承受這一切。

淚水情不自禁的在心中,在我的血液中流動,母親啊!我偉大的母親,我心愛的母親,您讓我敬佩,您讓我感動,您讓我明白什麼叫責任。帶著您的精神,您的祝福流向世界。我懂了,我深愛的母親,我心中的黃河。檫乾眼淚,將對心中的黃河作出一種永恆的愛,帶著母親給予我的責任,我該付出了。

別了,心中的母親河—黃河,帶著希望和祝福,開始奔騰,全華夏子孫開始了輝煌的征程!

黃河頌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40字

黃河,是中華民族生存的搖籃,她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哺育了億萬中華兒女,孕育了五千年古老的燦爛文化,又以驚濤拍岸的氣勢鼓舞著英勇的人們。詩人光未然的這首《黃河頌》是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時唱給母親的一首頌歌。

從我讀了光未然老爺爺的《黃河頌》以後,我便覺得“黃河”這位中華民族的母親,它以偉大的民族精神—偉大而又堅強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祖國而努力、奮鬥,並取得成功,使中華兒女的臉像花蕾一樣含笑綻開,這時黃河水咆哮著,好像在為我們中華兒女的成功在喝彩。

《黃河頌》一詩中以呼籲的口氣,號召人們來保護黃河,保衛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近年來,黃河由於水土流失,泥沙淤積,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出現了嚴重的缺水斷流、絕源,那麼就意味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也將倒下。

我作為一名中華兒女,在黃河的哺育下,發揚滋長,而我卻要呼籲全中國的中華兒女來保衛黃河,保衛祖國,保衛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吧!

通過讀光未燃老爺爺的《黃河頌》,我的腦海呈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雄偉畫面。黃河氣勢磅礴,驚濤澎湃,九曲連環,綿延萬里,橫亙在中華大地上,真是壯觀啊!我們為祖國的大好山河而自豪!當抗日烽火燃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燃和英勇頑強的抗敵戰士們在母親河—黃河的召喚下,抗擊著日本侵略者,保衛著祖國大地。

奔騰不息的黃河,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明。今天,讓我們為保衛黃河而立誓,為保衛祖國而自豪,為保衛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而祝福。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40字

平淡得如秋水的文字,卻描繪出一片多彩的風土畫,吟誦出一串悽婉的歌謠。這,就是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

寒假裡,這本使我深有感觸,回味無窮。

書中,蕭紅通過一個四五歲女孩的視角,寫下了她的童年。一個個故事獨立而又渾然一體。其中,我最記憶深刻的是小團圓媳婦的故事。

小團圓媳婦有個婆婆,這婆婆待她一直很不好,經常打她,掐她,罵她……。後來,小團圓媳婦生了場大病,臉色蒼白,奄奄一息。她婆婆不是去請大夫,而是幫小團圓媳婦舉行了驅鬼活動。跳大神,熱水洗澡驅鬼,扎彩人……最後活生生的一個人,就被他們折磨死了。

看完小團圓媳婦的故事,我的心情像大海一般波濤凶湧,久久不能平息。也許,小團圓媳婦的病,只要多吃點藥,就能解決。也許,那些所謂的跳大神,熱水洗澡驅鬼,扎彩人……,不做反而會好。可是再多的“也許”也換不回小團圓媳婦的命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時封建迷信制度惹的禍。我陷入了沉思,再看看當今的社會,雖然比那時好多了,但這種現象依然存在。有一次,我好朋友小芳說:“大年初一,她自己不小心摔碎了一個玻璃杯,正想掃掉,她奶奶連忙擋住她的手,然後說歲歲(碎碎)平安。掃了就不好了,不許掃!”後來那些碎玻璃還扎傷了一個客人的腳。我聽後想: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盡我的力量驅逐這種現象!

小團圓媳婦的故事,使我很同情她,同時又很憤怒!然而再讀讀作者與她的祖父的故事,我不禁又哈哈大笑。祖父最關心作者蕭紅,祖父就像是蕭紅的知心小夥伴,和她嬉戲玩耍。蕭紅與祖父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成了她童年的快樂音符。想想蕭紅無憂無慮的童年,再想想身處童年的自己突然很高興。是呀,時光如水,逝去如飛,讓我們珍惜童年時光吧!

讀完了《呼蘭河傳》,我要謝謝蕭紅作者,她讓我懂得了要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好好生活,好好學習!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89字

體會生命的意義

這個假期,我讀完了《呼蘭河傳》,深深感到作者蕭紅所處的舊社會中人性的自私與醜惡。

呼蘭河城是個很不同的城市。那裡的人們堅守舊東西,畏懼新東西。就拿牙醫生來說吧,她會用洋法子拔牙,技術先進,既能減輕病人的痛苦,又能增加拔牙的衛生程度,按理說應該是個兩全其美的選擇。可人們只是好奇,卻都不敢嘗試,覺得拔牙方式太奇怪,有點可怕。於是仍然用土辦法拔牙,結果可想而知。

呼蘭河城的人們不但好面子,而且貪圖小便宜。只要一下雨,城裡就滿地泥坑,使得人馬過不了路。那為什麼不把泥坑填上呢?因為有時豬會淹死在坑裡。這麼一來,賣豬肉的把它撿走切成肉片,人們就有便宜豬肉買了。可有時瘟豬肉也會混在裡面。哈哈,這下就熱鬧了,原先高高興興買便宜肉吃而患病的人,現在大聲嚷嚷著賣豬肉的沒良心;運氣好沒得病的人,就笑話得病的人,以為自己聰明絕頂;還有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一說起自己家買了便宜肉,家長就會臉紅得跟個蘋果一樣,大聲反駁孩子,並且對孩子又打又罵。孩子哭著找外祖母,外祖母正想安慰一番,一看有鄰居在往屋裡張望,覺得丟面子,也就開始打罵孩子了。然而這些呼蘭河城的人不但不肯填好泥坑,而且發明了個說法,把“瘟豬”說成是“淹豬”,這樣不但佔了便宜,而且能保全面子。這不是典型的“掩耳盜鈴”嘛,你們說好笑不好笑?

呼蘭河城裡的人們重男輕女。比方說,塑像的人把男人塑得十分凶猛,卻把女人塑得很溫順,像是尊敬女人似的。其實正好相反,他們把男人塑得凶猛,是要讓你一見生畏,不但磕頭而且要心服。而把女人塑得溫順,是在暗示著,溫順的就是老實的,老實的就是好欺負的,那就快來欺負她們吧!

在《呼蘭河傳》的字裡行間,我還看見了孤獨的作者和破敗的宅院,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和她被折磨致死的故事,一貧如洗的有二伯和他非同尋常的經歷,勇敢無畏的馮歪嘴子和他樂觀向上的精神……

我們這一生為什麼而來?我不禁思索。為磨練意志而來,為學習知識而來,為追求幸福而來,為改革創新而來,為中華騰飛而來。如果想做到這幾點,就先得明白生命的意義,就要像馮歪嘴子那樣樂觀、堅韌、勇敢、頑強、敢於同命運抗爭,要有“人人平等”和不貪小便宜、不好假面子、不受誘惑、除舊革新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也會對得起先輩們的流血犧牲、艱苦奮鬥。

要想在強大的壓力下存活下來,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我們就只能如此,別無選擇。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00字

《呼蘭河傳》,文題簡簡單單,只不過是地名加個“傳”字,說明是發生在呼蘭河的事。如此簡單的題目,卻飽含蕭紅對家鄉深深的懷念,那兒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書第三章主要寫了童年的歡樂與無限的回憶,而第四章講述了家裡院子的荒涼。此時的一切在蕭紅的眼中都無比的悽慘、落寞。正應了《呼蘭河傳》結尾那句“以上我寫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裡了。”童年的家鄉不一定是溫馨、和諧、歡樂的,但一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讓人懷戀,給人啟迪的。這些便是促使蕭紅有感而發寫下《呼蘭河傳》的主要因素!

而文中簡練、明瞭的文字,卻給予了讀者發自內心的感觸,彷彿親眼所見。這樣白描的方法,給人真實的感受,而不同於那些寫得令人一知半解讓讀者覺得深奧卻枯燥乏味的手法!

本書第五章開始講述蕭紅記憶中的一些人物以及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比如性格古怪的有二伯“他戲弄一個耍猴不像耍猴的,討飯不像討飯的,可是他一走起路來,卻是端莊、沉靜,兩個腳走路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咚咚地響,而且是慢吞吞地前進,好像一位大將軍似的。”動作、神態描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還有那可憐、窮苦的馮歪嘴子,自打他成家搬了房之後,把一個好端端的王大姐給糟蹋了。一個個探員圍在他家門口看熱鬧,看見繩子就說他要上吊;看見菜刀就說他要自刎。但也正是經了這麼一折騰,把呼蘭河的熱鬧氣氛和人間煙火味又加深了幾分!

這章最後以馮歪嘴的二兒子的笑話直接插入收尾,顯得很文章連貫。蕭紅用她那詩化的語言結尾,顯得無比淒涼,正應了矛盾評論中的那句“一串悽婉的歌謠”。《呼蘭河傳》給讀者啟迪、想象,去自己感受在那院中曾經的景象,曾經的故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89字

大文學家—矛盾曾評價這本書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大家能猜到這本書叫什麼名字嗎?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不朽鉅著—《呼蘭河傳》。

這本書是蕭紅寫的,記敘了她的童年生活,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一個天真活潑,充滿好奇,非常饞嘴的小女孩。

“呼蘭河這座小城裡活著我的祖父,也埋著我的祖父。”在這本書中,小蕭紅有了祖父就有了快樂,祖父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她一家子人都不喜歡這個瘋丫頭,每天不闖一點禍就不樂意的小女孩。她和祖父在院子裡一起玩,她和祖父最親,在院子裡一呆就是一整天。她幫祖父“幹活”乾的“特別好”玩累了就不用枕頭,把草帽蓋在臉上就睡著了。睡醒了誰也不知道她接下來會怎麼做,去吃黃瓜,去追螞蚱,還是去刨土?她明天都那麼自由,太陽也管不了她。我感覺到每個人和物都向往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這本書裡,有點神經的買豆芽菜的寡婦給我的印象最深,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在那哭自己的兒女。可哭完了一樣要回家賣豆芽菜。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天人都要活著,與其說是傷傷心心的過一天,不如快快樂樂的過一天,主要是心態要好。

在這本書中,街上的大泥坑使得人們敬畏,只因為在這裡淹死過幾個人和幾頭牲口,我就在好奇人們怎麼不把它埋上,這樣人和牲口就不會死,行走就方便一點。好多年過去了,這個大泥坑還在這,這反映了當今社會人們的愚笨。我不知道為什麼不埋了。應該是那個時候鬧瘟疫,有人怕豬染上,就不吃豬肉,那時在泥坑裡淹死了一隻豬,這些愚鈍的人們在欺騙自己,淹死的疫豬的肉可以吃,淹死了就變成了水豬肉。這些人自欺欺人,萬分愚鈍。老張家的團圓媳婦兒,就是因人們迷愚鈍和迷信而被害死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應該自欺欺人,事實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騙自己。

這本書的確很好,讓我收穫的知識,道理,樂趣數不勝數,在這裡就不一一表明瞭,這本書我建議大家好好讀一讀。

《黃繼光》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416字

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人物令我們欽佩他們用鮮血捍衛了祖國的尊嚴。

黃繼光,一個小戰士,他們為了守住堡壘,不顧危險,能擋就擋,奮血欲戰,當我在書中看到黃繼光那一張插圖,當時戰士們傷的傷,殘的殘,但他們依然在作戰。為了不讓侵略者進入堡壘,它們採用了自殺計劃,他用盡最後的力氣拿起炸藥包,拼了命的向前衝,當時他的手腳都已經受傷,滿臉都是血,身邊躺的是已經壯烈犧牲的戰士,他用最後的力氣,把一切東西都炸成了灰。

是什麼讓他們這麼頑強的拼搏呢,是強烈的愛國精神,是因為作為一箇中國人,就有保衛祖國的責任。歷史證明,落後就要捱打,如今的社會競爭靠的是社會科技發展,我們從小就應該樹立遠大的目標,努力學習,為祖國盡到一份力。俗話說得好,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嘛?人不能只為了自己著想,更要為祖國著想,祖國家園要靠我們裝扮,更需要我們維護。

為了祖國的河山,不再被別人霸佔,不再被別人破壞。我們應該學會自己主動學習,為今後祖國做出更好的貢獻打下基礎。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148字

《呼蘭河傳》一書,在我祖父祖母那一代人就作為課外閱讀的好教材。一代大師優秀女作家蕭紅,用詩一般的語言、用像繪圓一樣的方式,給我們描繪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舊中國的狀況。它是一篇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

小說中的人物雖然沒有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孔乙己、潤土、阿Q那樣人人皆知,但肅紅用姻熟的與作技巧、抒情詩一般的意境,塑造追述的一個個人物,如祖父、二伯、馮歪嘴子等形象,也是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尤其對三個普通女性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各顯特徵。如第一個女性,小團圓媳婦嫁到胡家後,經歷了捱打、跳神、熱水燙驅鬼到奄奄一息、無人問津,最後死於非命的過程,展現了殘酷的封建傳統、落後風俗的可怕畫卷。

而在整個過程中盡心盡力參與照顧的大孫子媳婦,最後只能用跟別人跑了的方式,追求自己幸福來反抗舊社會對婦女的摧殘。而由媳婦熬成的婆婆,懷著為她好的願望,用打罵、跳神、逼迫洗澡的方法來救治,最後反而使其致死還嚇跑了另一個媳婦的結果,上演了一出家破人亡、鬼神之斗的生活悲劇。劇中人並不知其中原由,只能寂寞無語。這一家庭悲劇再次印證愚昧落後是精神枷鎖、是無形的屠刀。

作者蕭紅雖然生活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代,生活十分艱難。但她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是幸福的,她的後花園的童趣與魯迅筆下的百草園有異曲同工之妙,她描述的搭野臺演戲和魯迅展現的社戲媲美,同樣為我們展現了舊社會農村南北文化習俗的相通,使我們對中國農村的過去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作家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通篇並無大場面、大事件、大人物的描寫,但對那些發生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群中間、社會中最平凡最瑣碎的事件,如賣豬肉、賣麻花、拉大車、修路面等,把整個東北農村生活情景都細膩逼真的加以描寫,並用犀利的語言為人民大眾喊出追求幸福、追求生活的心聲。尤其是對賣麻花情景的描寫更是淋漓至盡,看似十分平常的賣麻花所涉及的七個人物,一個提籃叫賣燒餅的在衚衕東頭喊道西頭,籃子裡糖麻花和油麻花,被人問價和挑揀也不發怒的性格,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和五個小孩買麻花的爭奪打鬧的全過程把東北城鎮平凡市民家庭生活的細緻情景描寫的惟妙惟肖。所以她也可以稱為百姓的作家。

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熱愛生活、憧憬未來、昌有理想的特點,也從一些小|已增長到80多歲。這是在31歲早逝的蕭紅肯定沒有預想到的。解放後,中國人民,尤其是勞苦大眾都是國家的主人,再也沒有外來侵略者欺凌和侮辱,中國人民再也不是貧窮困苦的東亞病夫,中華民族像一頭從沉睡中醒來的雄獅。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地位越來越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我們都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如果她能活到現在,一定會用更活潑的文章來歌頌、來描述。所以,時代是文學創作的基礎,我們也期待更多歌頌當今的文學作品面世,來激勵生活、激勵青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9

《呼蘭河傳》讀後感作 ,758字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這本書十分好看,語言幽默風趣,有些地方看了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書中的主人公是蕭紅、小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這本書總共分為七章,是作者蕭紅的童年回憶。作者蕭紅是我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這本書主要寫的就是蕭紅小時候渡過的一些美好時光,鄉里鄉親發生的一些趣事。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和有二伯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天,有二伯偷東西時被我撞見了。他偷銅酒壺,而我在偷墨棗,彼此都害怕,也都很尷尬。二伯說:“你不說麼?”“不說。”“好孩子”。“那你讓我拿走墨棗。”“好的。”這件事讓我感到很有趣。現在回想起來,我依舊覺得很好玩。而書中所謂的偷,也只不過是一時的貪吃、好玩罷了。我記得我小時候也很調皮。有一次,我和哥哥在玩,看到桌上有瓶啤酒,大伯在燒菜,我和哥哥一人喝一口,把酒喝完了。

有二伯的性情很古怪。有東西,你若不給他吃,他就罵。若給他送上去,他就說:“你二伯不吃這個,你們拿去吃吧。”家裡買了落花生、凍梨之類的,若不給他,除了讓他看不見,若讓他見著了一點影子,他就沒有不罵的:“他媽的……王八蛋……兔羔子,有貓有狗吃的,有蟑螂、耗子吃的,他媽的就是沒有人吃的……兔羔子,兔羔子……”有二伯給蕭紅帶來了許多的樂趣。回想起他時,她的內心一定是特別的開心,非常懷念有二伯。

作者蕭紅的童年是多麼的有趣啊!尤其是有二伯,他那古怪的性格,讓我覺得很有趣,也正是他給蕭紅的童年增添了幾份生趣!蕭紅每天都很會創造一些有趣的事情出來,很自在,無憂無慮地度過了每一天。

童年是屬於孩子們的。在蕭紅的童年裡,有天真、調皮、無知與歡樂,也有悲傷、痛苦、思念與依戀。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著,“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裡面的人物悲劇埋下了伏筆。

蕭紅的童年又可喜、又可悲。或許經歷了悲,才能更真實地體會到喜!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433字

最近,暑假裡我讀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內容十分精彩、有趣。

令我記憶猶新的是:一天,蕭紅和他的祖父來到田野裡。祖父給田地鋤草,蕭紅看到很多玫瑰花,就去摘了一些玫瑰花。一邊給爺爺的帽子上插花,一邊笑。祖父聞到了玫瑰花的香味說道:“我家的玫瑰花真香,哪怕十里路都聞得到。”聽到爺爺如此誇張的說自家的玫瑰花,蕭紅情不自禁的開懷大笑。

從這段故事裡,我可以體會到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多麼的無憂無慮,另外也讓我感受到她是那麼的天真可愛。但是我又為蕭紅的英年早逝而惋惜,像她這樣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作家若還在人世,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更多的優秀作品。

蕭紅的童年生活也讓我憶起了我的美好童年生活。記得10歲時,我和姐姐在一片雪白的草地上打雪仗。當時我們打得不分勝負,兩人臉上都洋溢位燦爛而快樂的笑容。雖然過去了好久,每當回憶起,我的心田間就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暖暖的快樂感。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同學們讓我們好好珍惜上帝送給我們最美好的時光—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