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長恨歌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952字

舉目蒼涼落筆繁華

七月的雨,總是轟轟烈烈,來去匆忙,豈料也有那麼幾回淅淅瀝瀝,下一下午,倒含了些閨閣中的女兒氣。而時代呢,時代的車輪不停向前奔,催促著一切前進,舊上海,又好似昔日一抹絢爛繁華。

看王安憶的《長恨歌》正是要揀一個這樣的夏日,夏日的基調一律是乾脆的,如作者冷靜的筆調描寫王琦瑤的愛恨糾纏,而這樣的雨,卻恰是對了上海弄堂彎彎曲曲、深深淺淺的情景。“上海的弄堂真是見不得的情景,它背陰處的綠苔,其實全是傷口上結的疤一類的,是靠時間撫平的痛處。”

王琦瑤,作者說是每個弄堂都會有那麼幾個王琦瑤。早晨推開後門拿花書包上學的是她們,和女伴們親密地手牽著手追逐時尚的是她們。而就是這樣的王琦瑤踏入一首“長恨歌”40年之久。

16歲參加“上海小姐”選舉獲得“三小姐”稱號,“她的豔和風情都是輕描淡寫的,不足以稱後,卻是給自家人享用,正合了三小姐這稱呼。三小姐也是少不了得,她是專為對內、後方一般的。是輝煌的外表裡面,絕對不遜色的內心。可說她是真正代表大多數的,這大多數雖是默默無聞,卻是這風流城市中的豔情的基本元素。”

我覺得作者是特意選了這麼個我們觸得著、感受得著的小女兒,寫她與李主任、康明遜、薩沙、老克臘以及苦苦追求她卻無果的程先生之間的愛恨糾葛。與李主任,她傾心相對,甚至覺得“愛麗絲公寓,那一套套的房間裡,住的全是各式各樣的的人。”

合上書,默默坐著,王琦瑤的命運,當真就是千千萬萬個街上行走的女兒的命運。她顯得那麼弱小,反覆掙扎也只剩下一箱金條陪她到最後。我想,她若是有蔣麗莉那麼敢愛敢恨,若是不那麼沉溺於繁華,結局可能完全不同。而我們又不能過分責怪她,她是那麼真實的一個女子,家境沒有太好,懷著那麼一點小小的虛榮,又因貌美而對上層社會、對愛情有那麼一點點幻想,她只是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女子,卻因此陷入了“長恨”的境地。

我開始想,之所以書名為《長恨歌》,又豈僅僅是因為一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嗎?或許所謂“長恨”不只是王琦瑤的恨,還是作者的恨,亦是千千萬萬讀者的恨。恨的是王琦瑤的痴心妄想,恨的是王琦瑤的默默忍受,又或者是王琦瑤不會恨……

我看到,一縷清風,吹散了舊衣上淡淡的樟腦味,送來了青苔淺淺清香。

舉目蒼涼,落筆繁華,將所有滄桑華麗收於一紙中,許是這曲長恨最為動人一弦。

《長恨歌》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48字

品讀王安憶的這本《長恨歌》,筆鋒微涼,落於紙上滿是舊上海那不經數的似水年華。歲月滄桑,隱隱之中便似是一根細線般牽動了內心的感慨。

在我看來,王琦瑤的一生堪稱是“悲”的寫照,頗為淒涼。

首先是源於她內心的孤獨。坎坷一生,幾段所謂的愛情,到頭來皆是一場空,沒有一個人是能夠真正撫平她心中的那一份隨年華累積的孤獨的。就好比是短暫的美夢一場,最終卻又是留她一人,孑然一身地凋零在夢境裡面。當然,紛亂的年代自是造成這一孤獨感的因素之一,然而若是真的充實了自己,又何來孤獨一說呢?所以我認為,如今的我們應當學會在生活中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我,琴棋書畫詩酒花,信手拈來,便能極大力度地排遣內心所隱藏的孤獨感。

另一方面便是王琦瑤選擇的那條不歸之路。她這一生都沒有真正地為自己而活,直到臨死的那一刻,都似是木偶一般,被人牽著線走、任人擺佈。她所做的一切的一切,皆是身不由己。然而在我眼中,如同傀儡一樣活著莫過於人生最大的悲哀。所以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為自己而活。而要做到為自己而活,最重要的便是自愛,只有學會愛自己,才會懂得珍惜、保護自己,才不會走上王琦瑤那樣的歧路。

人生苦短,縱使花柳繁華溫柔富貴,最後也走到時空的死角。而年華更是似水一般,即便再好,也是經不得數的。

因此,唯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方能長久。

長恨歌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844字

七年級結束的那個暑假,我伴著微風來到華清宮旁,觀賞期待已久的《長恨歌》。

終於在蟲叫人鬧的嘈雜中落座,當燈光打亮的一剎那,人群瞬間寂靜,那種如同穿越一般真實又夢幻的感覺撲面而來。隨著委婉悠揚的奏樂響起,我看到一位服飾精美,雍容華貴的女子從天而降,“天生麗質自難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她定是那“回眸一笑,六宮無色”的楊貴妃。我只曉得她三千寵愛集於一身,臺上的她,也確實是“裙衣飄飄自成仙”。在這部唯美的歌劇中,我欣賞到唐明皇和楊貴妃從相遇、相知到相愛,他們一起遊山玩水,吟詩作畫,兩條倩影時常舞在一起,像一對無憂無慮的鳥兒……奈何“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安史之亂,打破了長安城裡一片祥和,唐明皇帶著心愛的妃子落荒而逃,隊伍行至馬嵬坡不前,將士要求皇上處死“禍國殃民”的楊貴妃,“賜白綾,了斷情”,可憐楊貴妃,白白做了替死鬼;可憐唐玄宗,被拽回龍椅,做大唐的天子,做天下人的皇上。戰亂結束,似乎一切恢復如舊,而皇上卻從此“孤燈挑盡不成眠”

長恨歌,該恨什麼?恨楊貴妃生就一副好模樣,使得從此君王不早朝?恨她與唐明皇享樂愛情,芙蓉帳暖度春宵?也許只能恨他們生不逢時,那不是一個愛情至高無上的年代,恨只能恨他們的身份,當江山與美人同時出現,皇上只能選江山。

視角轉到白居易的《長恨歌》詩本身,會有不吐不快之感,詩中讚美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不是自古帝王和妃子間不平等的愛。你是所有人的唐玄宗,卻是我一人的李隆基,他們的愛情成為大家追求羨慕的愛情,通讀完整篇詩,我更是希望後半部的情景會重現。“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願你們因百年後的相聚而快樂。上一世你是唐明皇,我是楊貴妃,那這一世,只求你是我的李隆基,我是你的楊玉環。

《長江之歌》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07字

讀了長江之歌,我彷彿看到了長江那漫長的歷史,豐富的內涵,看到了發生在那歷史長河中的興衰屈榮……

長江,有多少神奇的自然景觀!那是因為“長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中國旅遊勝地長江三峽第一峽的瞿塘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白帝城,劉備託孤的永安宮,諸葛亮的八陣圖,瞿塘峽內的摩崖石刻、懸棺群等,哪一處不讓世人心馳神往啊!

“長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站在赤壁之戰遺址之上遙想: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羽扇綸巾,指揮若定;少壯實力派周瑜意氣風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真乃天造之才呀,出奇招兒“火燒連環船”使得曹氏基業毀於一旦,令一代梟雄曹操掩面嘆息“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更有無數為葛洲壩這一世紀巨集偉工程出謀獻策,流血流汗的專家、工程師和普通勞動人民,是他們讓我們領略到人間奇蹟!長江,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魂!

長江有許多人造工程;有防洪、抗旱抗災,利用水力發電的綠色工程葛洲壩工程;有給我們出行帶來巨大便利的的長江大橋……“長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了一個新的時代”是啊,你推動的是一個新的時代,一個知識的潮流,一個民族的興盛,一個國家的富強!越來越先進的輪船在江面行駛,越來越高樓盤在江邊矗立,越來越多的橋樑在江上飛架……

滔滔長江,恆古長江,《長江之歌》這最美的詩篇是對長江母親的不朽讚歌!讓我們千萬遍地唱響“你是無窮的源泉……你有母親的情懷……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歌聲迴盪在天外!

啊!長江,我醉了!

《戴銀鈴的長臂猿》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48字

《戴銀鈴的長臂猿》是沈石溪寫的。這本書主要寫了動物與人之間的故事,如:《單臂猿的末日》寫老莫和單臂猿,《戴銀鈴的長臂猿》寫蒲興和長臂猿南尼等一篇篇感人的故事。在國慶節假期裡,我認真讀了這本書。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故事是《單臂猿的末日》。這篇故事主要寫了飼養員老莫與一隻單臂猿的故事。

一天早晨,負責餵養長臂猿的飼養員老莫進到籠舍清掃糞便和垃圾。那些長臂猿和老莫混得很熟了,並不害怕,而且還去搶老莫手裡的掃把,老莫沒防備,往後退了幾步,正好踩到剛出生一個月的小猿手臂上。小猿雖然活了下來,但成了殘疾,成了單臂猿。從此以後,它就和那些健康的長臂猿有了很大的差距,別的長臂猿能做成的事,可它卻做不成。所以那群年輕強壯的長臂猿就欺負它,老莫為了保護單臂猿,想盡一切辦法讓欺負單臂猿的的長臂猿討好它。可是好景不長,老莫就出車禍死了,長臂猿都知道了,就和它搶食物,拔它身上的毛。到了第二天,人們才發現單臂猿睜著眼睛死了,它正在望著青石板路,毫無疑問,在臨死之前他還在等待著老莫向它走來。

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動物和人一樣,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我們把動物當成我們的好朋友,動物也會和我們和諧相處。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們還應該向作者學習,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才能寫出這麼感人的文章。

《冬之歌》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78字

“四季輪迴,周而復始,當春天演繹了美麗,夏天釋放了熱情,秋天奉獻了涼爽,冬天便帶著它特有的魅力,踏著季節的鼓點,匆匆而至。”作者吳一波用這排比的手法,形象地將四季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惟妙惟肖地說明了春天的美麗,熱情的夏季,秋天的涼爽,特有的魅力的冬天,為下文做出了鋪墊。

作者又採用了“冬天是—的”句式。領起全文,架構成文章的主幹,增強文章的美感。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冬天是漂亮的,令人由衷讚歎!冬天是堅強的,令我們敬佩!冬天是樸素的,讓世界簡約又實在!冬天是凝重的,累了,睡了,冬天是美麗的,祝願明天的日子更紅火。冬天是寒冷的,卻能強健體魄,磨礪意志,帶給我們希冀和企盼。

最後一句“既然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表達了作者的內心,說明了雨過天晴,風雨過後見彩虹的主旨。用冬天景色的美來襯托春天的景色的美。寫出了作者是一位聰明勇敢,不畏困難,陽光向上的初中生。

四季都有各自的美。而作者更喜冬季,而我卻更喜秋季的涼爽,果實的豐收,寂靜的湖面,南飛的大雁。

風總是微微的涼,拂過臉旁時,卻是有說不清的清新舒爽。“見一落葉而知天下秋。”漫天飛舞的落葉,綴著幾點歲月扶下的斑痕。拾起一葉,便拾起一個秋。秋天唯美,乾淨,感傷—

大雁形成“十字形”“一字形”“人字形”向南方飛去,拋下我們沒有翅膀飛向南方的人們頓時悲傷,卻盼著它們春天的到來。

一片片金黃色的土地,彩色的果園,象徵著人們一年的汗水,一年的辛苦。這時,他們歡笑,他們歌舞,他們自豪。

四季都很美,讓我們用心去感受它們的美麗,感受它們不同的特有之處吧!

青春之歌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10字

“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

“反對賣國求榮的國名黨!建立民眾政權!”

這聲激昂憤慨的聲音震盪在這春天的古老都城的上空。

《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靜也參加了這場“九一八慘案”的紀念遊行示威。那時她年僅二十歲,正值青春的花樣年華。在這花樣的年齡,本該譜寫著自己的青春之歌,卻因看到舊時中國的危殆,不顧一切的投入到抗日救國的運動中。在書中,我看到了她的悲涼與無助,還有她那生如死灰般的生活。在養母的虐待及凌辱下苟延殘喘,偶然得知生母的遭遇後,她積壓在心底的反抗因子徹底的爆發了出來,她抗拒養母的包辦婚姻,憤然離家。

在這個萬惡,到處散發著腐朽、黴爛臭味的社會上,她遇到了這群可愛的共產黨地下戰士。他們在這本該美好到處散發著青春氣息的大學校園中進行著無硝煙的戰爭。他們雖沒站在戰爭最前線,卻拯救了更多人,讓他們的思想不再迷惘、彷徨。道靜也在盧嘉川的感知與帶領下,認知共產主義者,這時她身上帶著極重的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並不成熟。

在北平監獄中,道靜又結識了頑強不屈的林紅,她在這本書中所佔的篇幅不多,一兩張便匆匆掠過,卻讓我時刻感受到她的偉大的存在以及對道靜的巨大影響。這位革命前輩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做著革命工作。她帶領著監獄裡的全體囚犯高亢著,這聲音越洪大,越壯烈,越激昂,好像整個宇宙全充滿了這高亢的英勇的呼聲。在書中我見證了她一路上由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蛻變成無資產階級革命戰士的不易。她的青春因奉獻給了革命所以變得特別,變得有價值有意義。回首如今的時代,萬千青年所經歷的青春,無不是透著歡樂及笑聲哪像她所經歷的那個年代那般的艱辛。難道我們如今的生活不更幸福嗎?不應該珍惜嗎?

青春的動力源於活力,想想我們這代00後的青春無不是沉浸在網路中度過,活力何在?可能收穫了一時的快樂及滿足,可整個朝氣蓬勃的青春便會變得死氣沉沉毫無價值與意義。這難道是珍惜如今生活的表現嗎?

我想證明珍惜生活最大的表現便是要充實自己的生活,擺脫心底的那份空虛。

在不想學習的時候想想身前身後正有無數的學子在努力奮鬥只為躋身向前,如不夠努力便會被擠下懸崖;在覺得無聊又想上網時,不如動身幫媽媽分擔下家務;在社會上時刻保持良好的形象,做個有素質有文明的好共公民。

《青春之歌》的作者楊沫在後記中便寫到是想讓如今的青少年看到過去的生活如何艱辛,讓青少年更珍惜如今的生活一點。我想我們這代並不比舊時代的青年差。我們也可以譜寫出屬於自己的想法悠揚的青春之歌。

少年小樹之歌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20字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由美國著名男作家:福瑞斯特卡特寫的書,書名叫《少年小樹之歌》。

這本書的主人公叫“小樹”,在4歲時,他的父母雙雙亡故,留下他和爺爺奶奶還有幾條獵狗一起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小樹”深深地感受到了爺爺奶奶對他的愛,也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種和諧之美。

後來,孤兒院的人把“小樹”強行帶走了,那一刻,樹葉開始變黃,小溪也不再歌唱。當爺爺把“小樹”從孤兒院接回到森林裡後,沉睡的小溪又開始丁丁冬冬地演奏起了優美的樂曲;樹木們跟著音樂的旋律盡情舞蹈;風娃娃飛快地奔跑著,邊跑邊嚷:“小樹回來啦!小樹回來啦!”而此時,“小樹”和爺爺奶奶,還有那幾條獵狗,一個接一個地往山澗裡跳,在溪水中玩得不亦樂乎。

看完這本書後,我終於明白了:大自然是美好的、珍貴的,但很多人卻沒有發現。正如羅丹所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也可能有些人,發現了美,卻不願分享,所以奶奶說:“當你發現美好的事物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自由的散播開來。”

就像伽利略,發現亞里士多德的話說錯了,就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得出了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同時下落的結論,把自己的想法證明給大家看,從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多年之久的錯誤結論。

只要我們大家都用心去發現美,去分享美,我們生活的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小溪流的歌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50字

暑假裡,我閱讀了嚴文井寫的《小溪流的歌》這本書,我受益非淺。

文中主要寫了:小溪流有一個歌,是永遠唱不完的。小溪流不分晝夜,永無止境地向前方奔流。漸漸地,小溪流們會和在一起變成了一條小河,然後,又有些小河同他彙集在一起,小河變成了大江,最後,大江流入了無邊無際的藍色海洋。巨大的海洋依然唱著小溪流的歌,“永遠不休息,永遠不休息!”小溪流的歌就是這樣無盡無止,他的歌是永遠唱不完的。

在學習和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不要退縮;遇到挫折時要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當別人需要我們時,我們就要熱心去幫助他們,就像小溪流一樣,幫助輪船迅速航行,為人們做了無數的好事。想想自己真是慚愧:小時候學習輪滑,剛會一點兒,害怕摔跤,就不肯學了;練習書法,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沒有堅持下來;練習舞蹈,因為下腰,劈叉怕痛,也差點半途而廢…。真是太不應該了!

我很佩服小溪流,他從不受外界的干擾和誘惑。枯樹樁、枯草、烏鴉和泥沙的話絲毫影響不了他。小溪流堅持自己的信念,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小溪流最後成功了,變成了汪洋大海,但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原來是小溪流。

我要學習小溪流堅持到底、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後我要每天堅持閱讀,每天堅持聽讀英語,每天堅持練習書法……我心中也有一支歌,那就是“永遠向前進,永遠向前進!”

雪豹悲歌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470字

【篇一:雪豹悲歌讀後感】

我一直認為,動物的內心世界很單純,可是看完《雪豹悲歌少年和山貓》之後,我的想法就開始改變了。

這個故事講了一隻幼年時的雪豹,因為誤入獵人的陷阱,被當地人救回了家。當地警察署交給“我”一個任務,讓“我”找到適合雪豹生存的地方,放回大自然,因為它讓村子裡雞犬不寧。

因為雪豹被人類養了一年,失去了在母親身邊學習捕獵的黃金機會。“我”和嚮導強巴決定先訓練雪豹捕獵的本領,並給它起名叫雪妖。可惜,無論我們怎麼幫助它,引導它,它的捕獵技能始終毫無長進,甚至漸漸失去了野性。就在我們束手無策時,它的母親出現了。母親教給雪妖捕獵的技巧,給予它母愛,可是母親還又生了一些小幼崽,它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了弟弟妹妹身上,不能把全部的愛和時間都放在雪妖這裡。趁著母親出去覓食的時候,嫉妒的雪妖就把弟弟妹妹給咬死了。母親回來後發現了被咬死的幼崽,看到只有它還活著,就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萬分傷心,轉身默默的走進了大山裡,頭也沒回,就丟棄了它。

後來這隻雪妖在與其它豺搶食的時候,發生了激烈的搏鬥,因為力量的懸殊,被其他的豺咬死了。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要有思想有覺悟,不能光想著自己。不能做自私自利的人。要考慮別人的想法和感受,顧全大局,別人才能接受和歡迎你。

【篇二:雪豹悲歌讀後感】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你們對動物瞭解多少?如果大家和我一樣喜歡動物就去讀讀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雪豹悲歌》這本書,我相信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的。

《雪豹悲歌》這個故事講的是一隻被人撫養一年多的小雪豹—雪妖,放歸山林後,因為沒有學會捕獵技巧,獨自在野外生存,很艱難。後來它的媽媽出現了,可是自私的雪妖為了擁有媽媽的全部的愛,就殘忍的殺害了弟弟妹妹,媽媽懷著一顆傷心的絕望的離開了它,最後雪妖死在了豺的利爪下。

看完這個故事後,讓我久久不能平靜。自私自利,貪婪是多麼可怕,現在我們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長事事都圍繞著我們轉,讓我們變得自私了。讀了這本書,心裡突然很後怕,長此以往,我們會不會像雪妖一樣呢?做人一定要學會感恩,學會分享,學會合作。當然,生活中,我們也要堅強一些,更要寬容一些,我們將來的生活才會更幸福。

【篇三:雪豹悲歌讀後感】

我讀了沈石溪寫的《雪豹悲歌》這本書,為雪妖的最終歸宿感到深深地遺憾。

雪妖是一隻掉在獵人陷阱中的剛出生不久的小雪豹。幸運的是,獵人的陷阱沒有給它造成多大的傷害,它被獵人帶回家,並飼養了一年。因為雪豹屬於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後來,被森林警察帶走了,決定放歸山野。由於雪妖錯過了學習捕獵、學習生存的黃金時期,無論“我們”怎樣努力,怎樣訓練它,都無法讓雪妖真正融入野外生活,甚至最後變成了“乞丐”“劫匪”,去撿拾其它動物吃剩下的殘羹剩渣,虛張聲勢地搶劫豺的食物。這不是“我們”把雪妖放歸野外的初衷。

就在“我們”山窮水盡之時,雪妖的母親出現了,給予了雪妖母愛的溫暖,教會了雪妖捕獵的技能。我們慶幸雪妖可以跟隨母親一起生活了,沒想到,雪妖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就為了得到母親全部的愛。母親悲傷不已,孤獨離去,留下了茫然的雪妖。再次失去母愛的雪妖在一次與豺搶食的過程中,慘死在豺的利爪下。

這個故事,似乎在告訴我們,雪妖的自私,雪妖的貪婪。我們靜心想一想,如果雪妖沒有掉進獵人的陷阱,如果獵人在第一時間把雪妖上交給森林警察署,如果……雪妖會有這樣的下場嗎?我們看到了雪妖殘忍、自私的一面,是誰造成的呢?強烈呼籲,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