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心如茶花、高潔純真——讀《茶花女》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844字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於1848年發表的一篇長篇小說,很快便聞名於世,四年後又改變成為劇本,在戲劇界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雖然此後他也寫過不少在當時頗有影響力的小說,但可以這樣說,那些作品和《茶花女》相比,就像一片片點綴在美麗茶花旁的綠葉。

本書的女主角—瑪格麗特,是個從鄉下來的貌美姑娘,也是混跡於巴黎上流圈子中有名的“交際花”。因為她經常隨身裝扮一束花而得名“茶花女”,其實茶花的品格也象徵了她的美好品質:高潔、熱烈、忠貞不渝。瑪格麗特為了生計,不得不在所謂的“上流圈子”裡生活,見慣了貴族伯爵們的勢利、虛偽,她漸漸對世俗感情不抱希望,但感官上的放蕩並沒有使她的心靈遭受玷汙,反而她仍保持了一份可貴的像孩子一般的純真。

阿爾芒的出現,讓她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尋找的,冷酷塵世中的溫暖情感。他的真情打動了這位內心一直淡薄的茶花女,也重新點燃了她對生活、人生的憧憬。她對戀人忠貞不二就像飛蛾撲火一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財產、真心投入到這份感情中,她對阿爾芒以身相許,阿爾芒的多疑曾多次傷害她的情意,但她也毫不在乎。這段時期,可以說是他們兩最幸福、最甜蜜的時光。但好景不長,阿爾芒的父親—杜瓦爾先生親自來到巴黎,過問阿爾芒與瑪格麗特,他滿腦子傳統觀念堅決不同意他們的情感再發展下去。瑪格麗特被迫與阿爾芒分離,又因為阿爾芒的誤解與阿爾芒報復式地尋找新歡,她孑然一人在巴黎的宅院裡溘然長辭。

瑪格麗特與阿爾芒的故事令人唏噓不已,因為倫理與道德不允許,他們被迫分開,促成了這個美麗的悲劇。瑪格麗特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變賣了全部家產,拼命地為了阿爾芒向杜瓦爾先生辯解,她的高潔、她的執著,在金錢利益的名利場上,在巴黎世俗的社會裡,就像一朵明豔、純潔的茶花一樣,也正是這種品質,襯托出人世間的黑暗與邪惡。

讀完《茶花女》,鐫刻在我心裡的不是冷酷無情的現實,也不是華麗辭藻的雕飾,而是字裡行間透出的平淡而真摯的感情,雖不偉大,但卻有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引領我們去追尋這世間的美好。

《茶花女》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19字

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

—題記

伴著徐徐清風,品嚐一口澀茶,我讀完了手中捧著的《茶花女》,這是法國作家小仲馬一舉成名之作,它的發行是對法國資產階級社會道德問題的探討,這使我對法國的社會背景有了最初的瞭解,也使我受益匪淺。

她,瑪格麗特,儘管淪落風塵,但仍有一顆摯誠的心;她雖放蕩但忠貞;她雖任性但善良,她是法國資產階級的揭露者,也是勇敢奮鬥的普通女性。

茶花女是追求純真美好情感的先驅。在十九世紀的法國,一個域中名妓,瑪格麗特愛上了阿爾芝,在她的眼裡,父母的障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真心相愛,她寧可失去來自公爵那裡的經濟來源,犧牲自己奢華的浪蕩生活,也要追求真摯而看似天經地義的隱居愛情,在現實生活中,曾有多少人為了所謂的事業與金錢,而捨棄了刻骨銘心的愛情,但瑪格麗特沒有。追求,是她一生的不悔,她洗淨鉛華,愛如潮水,給我未來的人生道路提供了正確的信念,誠然,在生活中,我們切記不可迷失了方向,忘記了初衷。

茶花女是一個有著堅強意志力的普通女性。瑪格麗特為了一個承諾,承受著愛人的誤會與侮辱,不管多麼艱難,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都以堅定的意志回絕。一個人的成功大部分取決於他(她)的意志力,而我們往往缺乏的就是這樣一種精神,不因物質誘惑而迷失自己,失去追求,我們至始至終都應該回歸健康的人性。

茶花女是批判固執觀念與虛榮心的楷模。我知道,在現在以及未來,我們對家人,朋友的愛不應以虛榮的經濟生活為基礎,而應以愛為一切的真諦。

你是執著的帆船,為迷茫的人開啟道路;你是忠誠的燈塔,為漫漫黑夜點亮了希望。我為茶花女感到歡喜,因為你至少能夠在渾濁黑暗的社會中追求著自己的目標和信念……

茶花女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65字

態度決定結果

提起法國作家小仲馬,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應該是《茶花女》這世界舞臺上的經典劇目吧。

它不僅是一段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它是一首詩,一幅畫,更是神來之筆。

瑪格麗特做了一名交際花,並染上了揮霍錢財的惡習。一次偶然的機會,法國少年阿爾芒對瑪格麗特動了心。要知道,想要一位對情感麻木的人對自己動心,是多不容易啊。可最終瑪格麗特還是被阿爾芒的真心感動了。從那之後,瑪格麗特想盡方法戒掉了揮霍錢財的惡習,兩人一起到鄉村過起了田園生活,可這美好的生活很快便被阿爾芒的父親打破了,他幾次讓阿爾芒離開瑪格麗特,在對兒子勸說無效的情況下,竟直接逼迫瑪格麗特放棄阿爾芒。她為了阿爾芒的家,只能選擇犧牲自己。兩人分手後,阿爾芒與另一位小有名氣的交際花交往,但目的僅是為了氣瑪格麗特。

如果,阿爾芒可以理解瑪格麗特的難處,對她寬容一點,她會不會沒有那麼悲慘,結局會不會好一點?積勞成疾的一點轉變其實就可以改變結局。

朱師傅一直為周總理服務,一次,他在為總理刮臉時,總理打了個噴嚏,臉上不小心被颳了道小口子,朱師傅深感不安,可週總理不但沒有教訓他,反而幽默地說道:“真對不起,怪我剛剛打噴嚏沒同你打招呼,還虧你刀子躲得快哩。”看,如果周總理對朱師傅的態度不是理解,而是惡劣的,後果又會怎樣呢?對,是爭吵,不僅僅是這樣,還會傷了和氣,所以說,好的態度決定美好結局。

我為瑪格麗特可惜,那麼美得姑娘竟會如此紅顏薄命,更為阿爾芒難過,竟傷害了一個對他用情至深的人。

《茶花女》不僅是一段故事,更教會我們寬容待人,往往,一種態度便可以決定結局的美好與否。

茶花女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57字

隨著樹木殘存的氣息,墨黑的字型,帶我溯回時光,重拾舊憶,抵達近代巴黎。

時隔四年,再次品讀《茶花女》,漫漫歲月雕琢與淬鍊,新的體悟紛紛湧現。在小仲馬溫柔的筆觸下重現著悽美的愛情故事。瑪格麗特一顰一笑宛如在眼前,那枝尚還嬌嫩潔白的茶花與她秋水般澄澈的眼眸交相輝映,筆尖下描繪出美麗模樣。

有別於幸福的童話,這是一曲清越悲涼的歌。我似乎也像阿爾芒一樣痴心地愛上了這個心靈純潔卻落入塵世的美麗女子。愛她疲憊的心和短暫快樂的無恙。

十二歲的懵懂年紀,翻開這樣一幅描繪塵世的大畫卷,不知所措卻深有所感。世界的骯髒矇蔽了我們的心,總有人會像明燈一樣,照亮你的河,以溫柔相待,緩緩指引你渡向彼岸。最喜歡那一句:“當我們出門乘船泛舟時,看見我們的人絕對不會想到這個身穿白色長裙,頭戴大草帽,手臂上搭著一件樸素的披肩的女人就是在四個月前還因奢華淫蕩而名噪巴黎紅極一時的瑪格麗特。”我祈禱時間就停留在這一刻,幸福定格。

她不過是鄉間平凡的美麗姑娘,落入紙醉金迷的巴黎,而後被愛情喚醒,片刻的安寧卻再次使人入睡。

聽到她決定再回巴黎的訊息時,我的心裡隱隱作痛。親愛的瑪格麗特,照顧好自己便是最美的溫柔啊。在這樣充滿慾望的世界裡,人心已麻木了,溫柔已不在了。一旦錯誤的開始怕是再也回不去了。正如在洶湧的洪水前,一切大石的阻擋都顯得蒼白無力。

而今再讀,更覺得小仲馬的比方打得貼切:“當上帝允許一個妓女萌發愛情的時候,這種愛情起初好像是種寬恕,而後卻幾乎總是變成一種對她的懲罰。天下沒有不經懺悔而得到寬恕的。就像‘狼來了’說了很多次,她們的愛情早已沒有人相信了。”

她的眼淚像一顆琥珀,照出了這世間的落寞。塵世中的人們被放縱的肉體腐蝕了靈魂,情慾灼傷了心靈,落入塵世,掙脫紛擾,卻再次落入深淵。

如白茶花一般的善良,傾注了對純潔、浪漫、美好所有炙熱的追求,卻終究敵不過命運的曲折,結局的悲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何人不傾慕宋清如與朱生豪的清甜愛戀?愛不會永遠合乎想象,有時快樂有時悲傷。我們總是在別人故事裡掬一把熱淚,嘆一曲離殤。

合上書本的最後一頁,彷彿聽見有人在窗外哭泣,幾次拉開窗簾,望著灰白的天,不覺間已淚流滿面。

塵世裡開出一朵潔白的山茶花,置身於聖潔之巔。願作下輩子天使,帶你脫離這塵世。最後《以詩之名》贊以頌歌。

《茶花女》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61字

這本書從上學期間就一直在斷斷續續地看,終於在暑假這兩天把它看完了,心中悲喜交集,有幾分感慨。故事本身有一些虐心,但是由於整個故事被敘述得十分流暢,使人很容易對女主瑪格麗特又愛又恨,對男主阿芒後期因愛生恨而感到難過。

我不知道小仲馬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那位妓女是否同這本書中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一樣,也曾想拋棄奢侈的生活和小仲馬好好過,我唯一知道的就是那名妓女是瑪格麗特的原型。整篇文章開始是通過“我”拍買下了一名去世的名妓瑪格麗特的書,而且是高價買下。而後有一名年輕人阿芒來找“我”,希望能買下那本書,“我”由於好奇他們的故事而選擇將那本書送給他,並因此和他成為了好友,阿芒在一場大病後開始同“我”講起他們的故事。

剛開始,我覺得瑪格麗特享受肉慾,享受紙迷金醉的生活,儘管她為此付上了許多債,但她一年的開銷任然高至十萬法郎,且由於她的不良生活習慣,她得上了肺病,即使如此,從作者對她的一些描寫中,依然能看出她的心靈還保留了一絲絲的純潔,亦或善。從她後面能拋棄許多奢侈的生活同阿芒去鄉下開心地待了6個月可以看出,她的內心渴望真愛,特別是在她嚐盡了人間冷暖之後,更加渴望有一份真愛能來填補她內心的空虛,其實歸根到底,瑪格麗特並沒有完全被封建制度所吞噬,從她後來被阿芒的付出所打動這點可以看出。為了阿芒、阿芒妹妹,她甘願讓自己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中帶著遺憾,帶著痛苦,帶著孤獨死去。

而阿芒呢,他深情萬分,他被瑪格麗特的外貌打動,後被瑪格麗特善良的品質俘獲,他願意為瑪格麗特付出所有,只可惜最後被人誤導,因愛生恨,報復了瑪格麗特,使得瑪格麗特本就久病的身體再次承受打擊。

縱觀全書,這場似悲劇又唯美的愛情故事帶給我感觸,但更多的是對當時那個社會產生了衝擊:貴族們以情婦的美貌作為他們互相攀比的標準,他們把下層人士當作一件物品,隨意丟棄,在那樣一個人心、三觀扭曲的社會,能出現瑪格麗特和阿芒的愛情和人品實屬不易。

名著之所以為名著,大概就是因為作者能夠通過一本書的篇幅反映出整個社會,從而使人們不斷掘棄舊觀念,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從而能發

茶花女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97字

那天,我在書櫃裡翻到了這本書面泛黃的《茶花女》,隨意讀了幾頁,情不自禁被書中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的故事吸引,不知不覺中讀到了最後一頁。合上書本的那刻,我沉浸在對女主人公的欽佩和同情之中,久久不能平靜。

瑪格麗特真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她墮落在風塵中,從事妓女的職業。雖然表面上過著奢靡的生活,但她的內心卻是痛苦的。阿爾芒的出現,給她帶來了溫暖和希望。正當她以為幸福終於眷顧她的時候,阿爾芒的父親出現了。為了心愛的人的前途,她放棄了追求愛情的權利。面對阿爾芒對她的誤解,最後她鬱鬱寡歡,離開了人世。

因為瑪格麗特深愛茶花,所以人們為她取了一個別致的名字——“茶花女”。茶花女悲慘的一生,因為對愛情的執著而畫上了句號。也許世人對她是薄情的,她生活的世道對她是不公平的。令我不得不欽佩的是,面對骯髒的生活環境,她不但沒有自甘墮落,到最後還為了愛人的前途甘願犧牲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依然保持一顆純善美的心靈,這不正是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嗎?

小仲馬的《茶花女》,不愧為一部深得人心的佳作,它沒有華麗的文字,卻一直牽動我的心。

《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讀後感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3字

暑假裡,我讀了《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告訴我們怎樣通過“延遲享樂”學會管理自己,讓我們變得自信、快樂、熱愛學習,養成受益一生的好習慣。

第一塊棉花糖是提供學習動力的紅色棉花糖。我知道了把書念好的好處:把書念好,做任何事都會充滿自信;把書念好,班上的同學都會信任我;把書念好,就可以上好的學校;把書念好,就可以吸引老師的注意;把書念好,父母會感到很驕傲。我知道了念好書有這麼多好處,對學習就有了興趣,有了學習的動力。

第二塊棉花糖是建立自信的橘色棉花糖。比如上臺演講的時候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可以把臺下的觀眾當成空氣,忽視他們的存在;要寫出稿子做好準備,多加練習;還可以把自己的演講錄下來,根據自己的錄音一遍一遍的調整自己的語速,最後到達最好的效果。

第三塊棉花糖是掌控時間的黃色棉花糖。它告訴我做什麼事都不要遲到,要守時。不要覺得遲到幾分鐘無所謂,其實遲到幾分鐘,就等於損失了幾分鐘。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把失去的時間找回來。即便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也不可能把失去的時間買回來。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的遵守和別人約定好的時間,做一個守時的人。

第四塊棉花糖是善用金錢的綠色棉花糖。它告訴我如何利用自己的零花錢。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錢做個規劃,每部分都可以用來做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可買可不買的,那些不需要買的東西,我們就可以不買,做到不亂花錢。另外可以存一部分零花錢,把存起來的錢用來買自己最需要的東西,或者捐一部分給山村的孩子,奉獻自己的一點愛心。

上面這四塊棉花糖是我最喜歡的。它讓我學到了一些道理,如何管理好自己,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快樂、熱愛學習。

《手絹上的花田》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404字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手絹上的花田》的書。這本書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老奶奶讓郵遞員良夫保管菊酒壺。保管菊酒壺有兩個要求。一、不能告訴別人小人造酒的故事,更不能讓別人看見小人造酒的過程。二、不要用造出的菊酒來賣錢。一開始,他還遵守規定。後來,良夫和他的太太被金錢迷惑了雙眼,用菊酒來賣錢,導致他們變成了小人。最後,雖然他們又變了回來,但是他們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訓,知道了人不能太貪心。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良夫和他的太太變成小人後,他們沒有絕望,尋找一切機會逃跑,最終又回到了人類世界。他們後悔、懊惱,無臉面對老奶奶。經過一場驚險的歷程以後,他們肯定會重新做人。

通過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做人要遵守誠諾,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辦到,不要只向錢看,因為錢不是萬能的。人與人之間要講誠信,要守信用,“一諾千金”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誠實、講信用、遵守諾言,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就會變成一個文明、禮貌、和諧的大家庭。

《祕密花園》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667字

《祕密花園》是美國女作家伯內特最受歡迎的三部兒童小說之一,本書重要講述了一個名叫瑪麗的小姑娘和一個叫狄肯的小男孩開闢祕密花園的動人故事。故事的一開始講一場瘟疫奪去了瑪麗父母的生命,她被送往遠在英國的姑父克拉文的莊園。性情乖戾的她變得鬱鬱寡歡,莊園裡的小鳥兒做了她的朋友,並指引她找到了祕密花園的鑰匙。她在狄肯的幫助下,使荒蕪的花園重現生機。更為可貴的是,她不僅使失去生活信心的表弟恢復了希望,還幫助他站了起來,使他們父子團圓。

文中的瑪麗與柯林本來是一個任性、性情乖戾並且病懨懨,一點兒也不招人喜歡的小丫頭,可是在很多人的幫助下,他最終卻成為了一個聰明伶俐,可愛善良,健康活潑的小女孩。這其中少不了女僕瑪莎、男孩狄肯以及索爾比太太等人的幫助。

瑪麗與柯林都是一樣的孩子,一樣的任性、一樣的性情乖戾、一樣的不招人喜歡,一樣的孤獨。所以在瑪麗找到柯林之後,柯林一點也不生氣,相反很喜歡他的這位表姐,他們惺惺相惜。這當然與他們從小接觸到的環境有關,可以肯定地說,這兩個孩子的一些壞脾氣根本就是所處的家庭環境所造成的。瑪麗一出生就被媽媽甩給了保姆,爸爸也很忙,所以瑪麗從小就沒享受過父母的疼愛,而她周圍的那些僕人根本不敢逾矩,只知道惟命是從,沒有一個人告訴瑪麗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所以很自然的,瑪麗成為了一個驕縱任性的女孩,她不愛任何人,包括她的父母—在父母死後,瑪麗一點也不傷心難過。而柯林與瑪麗的境遇何其相似,他一出生就是一個小駝背,並且活不了多久—至少所有人都是這樣認為,包括他自己,他出生不久母親便去世了,因此他的父親不願見到他,他的奴僕們不論是害怕他還是為了討好他,總之都不會逆柯林而行,因此克林也成為了一個不可一世的小男孩。

瑪麗與柯林都是被寵壞了的孩子,也都有一些小自私,所以他們在十歲之前都沒有一個可以真心對待自己的人,都很孤獨,因此,在他們見到彼此之後會惺惺相惜,這是一種相互依偎的心理。

女僕瑪莎是一個不懂規矩的姑娘,所以她在瑪麗小姐罵人和不吃東西時很生氣,這在以前侍候瑪麗的僕人身上是一點也看不到的,所以瑪麗對此也感到很新奇,並且因此知道了一個男孩—狄肯,所以在瑪莎建議她出去玩的時候,她接受了這個建議—狄肯與動物們的關係很好,而正是因為狄肯愛在外面玩耍,所以他才能與那麼多動物交上朋友。

也正是因為瑪麗小姐這次的玩耍,所以她才遇到了旅鶇,才能在旅鶇的指引下找到祕密花園。

剛進入祕密花園時,一切都顯得那麼荒蕪,正如瑪麗眼中的生活一樣,但在她發現這裡還有一些綠色,還有一些希望的時候,她感覺很驚奇,並且很開心。於是,她萌生了一些念頭,她開始了對祕密花園的拯救—與狄肯一起,這也是對瑪麗自己心靈的拯救。漸漸地,祕密花園活了過來,而瑪麗的心靈也如同這花園一樣復甦了,她變得陽光、活潑。而當瑪麗用自己的這種轉變去影響柯林時,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同樣倔強的孩子之間的衝撞,而衝撞之後便是柯林的“覺醒”與振奮。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說一個人—索爾比太太,她身上好像彙集了所有母親的美好品質,她睿智、善良。在她得知瑪麗是個身體羸弱並且不愛吃東西的孩子時,從自己微薄的收入裡拿出了一點錢為瑪麗買了一根跳繩,並讓瑪莎教瑪麗去外面鍛鍊身體。當她得知柯林是個厭世、動不動就發火並且王子病嚴重的孩子時,她又通過管家梅德洛克太太之口說,“地球像一個橙子……這個橙子不屬於任何一個人。……每個人都只能擁有屬於他的一個角落。要想擁有整個橙子—連皮帶瓤—是荒唐的。要是你想這樣做,很可能連籽兒都得不到,而籽兒是很苦的,根本不能吃。”這真是一番有哲理的話,索爾比太太就好象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

總的來說,這本小說的閃光點很多,是一個充滿了正能量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愛的傳遞的故事,從頭至尾都閃爍著人性美,使人感覺到一種溫暖,還告訴我們許多生活哲理。而且它的語言有趣、通俗,內容豐富,情節多樣,人物形象飽滿;極易引起讀者的興趣與思考,真可謂是一部雅俗共賞的佳作。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94字

迎難而上才會成功

暑假期間,我有幸讀了《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一書。當我翻開書本後,就被書中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幾天都愛不釋手,讀完此書,似乎意猶未盡。

這部小說描寫了“鄧肯號”船長格里那凡從鯊魚的肚子裡得到兩年前蘇格蘭航海家格蘭特船長遇難失蹤的線索。他請求英國政府派船長去尋找格蘭特及遇難的船員,但政府一直歧視蘇格蘭人,拒絕格里那凡的請求。格里那凡沒有放棄,並自己決定組織一支探險隊。船隊沿著南緯37度線穿越了南美洲,橫穿澳大利亞,環地球一週。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經受了地震、風暴、狼群、鱷魚、火災等生死考驗,

歷經千難萬險,格里那凡終於找到了格蘭特船長。

從此,格里那凡的名字傳遍英國,成為一名家喻戶曉的英雄。

讀完這本書,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內心被格里那凡迎難而上的精神所折服。他的精神也在我的生活中激勵我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那一次,我們去爬山,這座山並不高,只是我們這兒常見的小丘陵。但是,我還沒走幾步,就被陡直的山路打敗了。抬頭看蜿蜒向上的山路,似乎沒有盡頭。那向上延伸的一級級石階,似乎永遠沒有窮盡。我心中產生巨大的畏懼:這要走到什麼時候,我無法克服這眼前的“巨大”的困難。我起初的決心在這“高不可攀”的山丘面前動搖了。我剛想打退堂鼓,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讀過《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想想格里那凡是怎麼戰勝千難萬險取得成功的。”我一下子振作起來,咬緊牙關衝上前去,山路仍然很陡直,蜿蜒向上很難走,但一股“格里那凡力量”充滿全身,推著我衝上頂峰。當迎難而上到達山

頂看到美麗的景色時,我無比喜悅……

朋友,像格里那凡那樣迎難而上,把看似無法克服的困難逐個打敗,成功就一定會到來!

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708字

時間不可浪費

珍妮弗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她是一個可愛善良的小姑娘,但也有許多缺點。她的父親喬納森給她講了許多小故事,還把自己小時候參加過的斯坦福大學的棉花糖實驗和跟女兒分享。今天,他又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一個叫阿郎甘地的十七歲男孩因看了兩場電影,而耽誤了接爸爸回家。阿郎說了謊,父親卻早已知道了真相。父親懲罰自己步行五小時走回家,讓阿郎開車跟在後面。從此,阿郎懂得了守時和誠實。這就是掌控時間的黃色棉花糖,珍妮弗從中明白了做事要守時,不能拖沓。

其實,我也是一個有點拖沓的女孩,吃飯、做作業、彈琴總是磨磨蹭蹭。從今天起,我要改變自我,走在時間前面,因為時間不可浪費。

從社會角度看,浪費時間會出現什麼問題呢?如果森林失火,消防員姍姍來遲,大火就會吞滅森林;如果病人要動手術,醫生卻遲遲不來,病人可能早已飛上西天……

如果,我們每人每天浪費一分鐘,全球就會浪費60億分鐘。這麼多時間,如果給一個垂危的病人,這將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珍惜時間呢?

首先,要準時。做任何事情寧可早到一步,也不遲到一分鐘。如果你有遲到的毛病,可以把手錶撥快3分鐘。

其次,要做到專心。例如不要邊看電視、邊吃東西、邊做作業。

再次,要學會整理、做到整潔。保持書包、桌面、書架、抽屜的整潔有序,每件用品都放在固定的位置,物品用後應歸原位,這樣就不會因用物品時需要尋找而浪費時間。

最後,可以列出一份處事單或是備忘錄。儘量減少等候時間和閒聊時間,並能反思做某件事時能不能更快捷、更簡練一些?

珍妮弗改變了,我也改變了。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時間不可浪費,珍惜時間,拒絕誘惑,從現在做起。

米蘭的祕密花園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750字

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米蘭的祕密花園》這本書。翻開這本書,它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把我緊緊吸引住了。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了不小的收穫。

故事的主人公米蘭是一個生長在德國的中國女孩。一次意外中,認識了一位白髮綠衣,慈祥又充滿智慧的德國老奶奶愛麗絲。這本書中,我最喜愛的人物就是愛麗絲了,她不像一個老太太,她像是一位友人,一位老師,溫柔地解答一切難題,她在我的心中像永遠都不會衰敗的夾竹桃,一直指引米蘭走向正確的道路。用文中的話說就是“原來一個人老了以後,也是可以很美麗的。”米蘭每個週末都會與愛麗絲聊天,是愛麗絲教會了她禮儀,教會她尊重別人,讓她成為了一個彬彬有禮的小女生。

這些簡單易懂的對話,教會了我很多禮儀:怎麼和人交談,在和別人說話時不能漫不經心,因為那樣是不尊重別人的,應該面帶微笑,雙眼注視著對方說話,這樣才會顯得很有教養。怎麼在人群中吸引別人的注意;怎麼去別人家做客;怎麼對待客人;怎麼給別人送禮物,送什麼禮物;怎麼在名品店裡買東西,甚至包括敲門的方式、坐的姿勢、說話的語氣和餐具的使用等等。總之,一句話,怎麼才能做一個受歡迎的人?要注重細節,即使微不足道,也要使這個世界變得美好,變得溫馨。

以前,我都不懂這些禮貌禮儀。比如說,有客人到我家來,我都沒有熱情地招待,讓客人快樂起來,而是來了一個大反轉,躲在爸爸媽媽的身後,對待客人不理不睬的……,想到這裡,我就覺得很慚愧。看完這本書,我明白要想成為一個受別人尊重的人,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出發,每個細節都無不在展示著自己的個性。人在生活中作為就像你自己的一個影子,做一個有愛的人,高尚的人,彰顯出人性的光輝。

禮儀是自身文化修養的一種體現。我想誰都希望在交際場合別人向你投來讚賞的目光,而不是厭惡的目光。那麼就請你注重禮儀,不要讓禮儀消失。

穿過憂傷的花季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1890字

【篇一:穿過憂傷的花季讀後感】

憂傷的花為誰開?這憂傷的花季又是為誰綻放的呢?

作者以獨特的視覺方式,向我們陳述了一個個花季少男少女所遇到的問題,像文中的主人公們一樣,我們也曾經迷茫過,不知所措過。在這個特殊的年齡段,我們亦有著特殊的情感。我們在夜晚仰望星空,心中也牽起一絲絲漣漪。這個憂傷的花季,註定停留在我們的人生中。

“路上小心一點。”每當我看到星兒的奶奶對星兒的呵護時,我便開始惆悵,年幼的星兒只有奶奶與她相依為命,星兒這個看似柔弱的外表,實則有顆強大的內心。

向華萍為了想見自己的父母撒謊,星兒丟了自行車的難過,與陳軍“交往”的羞澀,陳軍暫時的誤入迷途,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啊,看著書裡的人就像看著自己身邊的人,都是那樣的真實。

書中的大人們都想著要變成城裡人,即便再苦再累,但是真的變成了就開始不滿足,開始浪費開始囂張,向華萍的父母亦是如此,他們的眼中盡是城市裡的美景,飄渺的霓虹燈讓他們著迷,他們愛著城市,但同時也對著那個從前供他們生存的小山村產生了不屑。

古人寫道“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現在呢?即便花開了,開到花謝,她也回不去了,什麼緩緩歸,即便疾步如風也回不去了。看到星兒離開的地方,我想但願她還可以回去。

星兒十六歲的花季卻瀰漫著憂傷,朋友走了,朋友的爺爺死了,奶奶也死了,自己也被帶走,與陳軍分離,鎖上家裡的水井,斬斷所有的思念。我彷彿看到星兒離開的背影,她的淚眼。然後忍不住的想起她和陳軍的協議,要一同開火車的協議,還有他們說要考高中上大學的諾言。

現實總是離夢想太遠太遠,我們無奈的接受著事實,然後在現實中沉淪,無力掙扎,世界上的一切千千萬,我們註定要抓不住一些東西,失去一切東西,然後痛惜,後悔再感嘆,原來曾經擁有的都是多麼美好的呀,這就是人生。

這部書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的無奈與心酸,星兒的往事與我們比起顯得那樣的沉重,也不禁叫人想象一位少女從孩童蛻變成成熟的青年,這其間的無助是我們所無法體會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珍惜我們的青春,珍惜我們短暫的耀眼的青春年華。

【篇二:穿過憂傷的花季讀後感】

“太陽還躲在山坳裡,但在太陽即將升起的天際,像有誰在蘸著粉紅色的液體小心翼翼的塗抹著,於是那地方便像少女紅潤的臉龐。有幾顆明亮的星星被誰無意間遺落在幽藍的天幕上。大地一片寂靜,這不是睡夢中的寂靜,而是睜著眼睛,在等待著什麼。”

等待著的,是一個人影,還有一隻狗的身影。

星兒、陳軍、向華平、羅大勇……正處在花季的他們是一群生活在農村裡的留守少年,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為了掙錢,只得去城裡打工。

星兒的父母在城裡的一家澡堂打工,留下正在上初中的星兒和奶奶。星兒的成績不是很好,也不算很壞。而自從她的自行車丟了之後,卻使她和小學同學陳軍有了交往,那只是一種很簡單很簡單的交往,只是一前一後的相伴而行,只是為了路途不再遙遠不再孤單。

陳軍的父母也去了城裡,將他託付給了他的大伯。陳軍總是一個人呆在家裡,總是有一種莫名的孤獨感襲遍全身。遇見星兒後,他的生活有了改變,他喜歡看見星兒,喜歡和她走在一起。

因為有了這份無比珍貴的友誼,他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著。所以當陳軍的父母欲將他帶進城時,陳軍拒絕了。星兒給了他自信,星兒給了他歡樂,如果沒有星兒,他的少年時光甚至將不知該如何度過。這是一份多麼純潔而珍貴的友情啊。無數個,從花季裡走過的孩子,都曾有要好的異性朋友,都曾擁有過一份無法忘懷的純潔的友情。

而向華平與羅大勇,兩個懵懂無知的孩子,卻因為缺少大人的關愛與引導,最終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結果……

一群孩子的喜怒哀樂,精彩的生活,一樣的花季裡,別樣的憂愁與快樂。相信每一個人都會被這些少男少女的友情而打動,為他們曾經的年少無知而心痛,為老師們真摯的愛與付出而敬佩,為那些農民工以及他們的生活而心酸。

最後的最後,星兒走了,去城裡讀書了。陳軍以及那條與她朝夕相處的狗—黑子,目送星兒離開。一陣心酸,一份遺憾,湧上了所有人的心頭……

一群這樣的農村留守少年,父母的關愛缺失使他們變得敏感而脆弱,而青春裡的紛繁與不安使他們一次次面臨危險的誘惑,他們不同於其他孩子,所以要經受更多的考驗與挫折。正處花季的他們要如何才能走過憂傷?

就好比綻放在荒野的花朵,只有經歷了更多風雨的洗禮才能綻放燦爛。也許在經歷了那麼多那麼多之後,他們會開放的更加奪目,也會更加的挺拔。

只有所有的人都採用最適合的方式來關心那些特殊的孩子,讓這些留守少年的心靈遍佈陽光,給予他們足夠的勇氣和夢想,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才能穿過憂傷的花季,帶著憧憬與自信走進充滿希望的未來……

走過花季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874字

十字路口上的人生抉擇

我讀過的好書不少,然而真正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卻不多,《走過花季》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感觀。

這是一本寫一段成長女生的心裡歷程。借細微的筆觸剖露最普通人性中的那些常常被人忽略了的層次和色調的一本書。

以前,我總感覺生活枯燥乏味,沒有任何意義,尤其正處於青春期的我,更是感覺到無聊,沒有任何理想抱負。有時有些事情總是瞞著父母,不願讓他們知道我的事,有時覺得自己很不孝順,常常沒有主見,卻不願問家長。

讀過《走過花季》以後,我對“祕密”一詞有了新的改觀,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小祕密,沒有什麼不對的。反之,將祕密無保留地推卸給父母—那樣的孩子不會長大;將祕密無顧忌地袒露給朋友—他將難以贏得長久的尊重。

我認為,因為有了祕密,也許人的思想會變得更成熟一些;因為有了祕密,也許人的目光會變得更深沉一些;因為有了祕密,人的心地會變得更寬容一些。

以前,沒有主見,不懂抉擇的我,現在明白,抉擇是對眾多向往的索求,還是對某些渴望的捨棄,不論是一團煩心的亂麻,一道惱人的試題,還是一個不近情理的強磁場,脅迫著弱小的電荷瘋狂地加速……然而,他卻畢竟要抉擇。

也許麻煩只出在年齡,從前,怎不降臨諸如的煩惱?是呵,那時有“大人”,有“萬能的”依傍。可是,現在,我們長大了,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因為我們已經漸漸長大成人。而抉擇此刻正以傲岸的主人姿態恭候你,隱匿著忐忑的內心聆聽你,輕舉悠然的目光正視你,然後,積聚起灼人的情熱—渴望融化你;也許,很久以後的將來,我們仍會不斷地懼怕抉擇,但是,我們也仍將終究是要抉擇的。

以前,我總覺得沒有生存的意義,讀過這本書後,我明白,生命因為有了愛才有價值,而“愛”包括對大自然對事業和眾多生靈的摯愛。明白除了愛情,還有友誼,除了憂傷,還有樂觀,除了失望,還有希冀。

《走過花季》這本書給了我不少啟發,讓我看到了一個自己從來發掘過的一個世界,而我眾多的感悟也都來源於他。雖然我還沒有讀完,但我還會繼續讀下去,或許還會讓我更深一層的感悟吧!

蘆花蕩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738字

“你什麼也靠給我”這是他的豪言壯語。“在敵人眼皮子底下,竟像一個沒事人”是他的英雄氣概。“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的像老了的魚鷹”的他卻有著高漲的愛國熱情。他,在抗日戰爭中憑藉這自己薄弱的力量保護著家鄉,保護著蘆花蕩!

一個年近60歲的老頭子,有著短短的花白鬍子和晒得幹黑的臉。即使這樣,他還是能夠在敵人的眼皮底下自由的穿梭。按常理說,他應該到後方過著普通人的該有的生活,讓我吃驚的是他卻像青壯年一樣,英勇善戰,無所畏懼,渾身有著想打死小日本鬼子的勁兒。

他有著讓人可歌可泣的愛憎分明的精神。他對素不相識的大菱二菱非常親切,但因為自己的一時大意讓大菱受了傷。他斬釘截鐵地對女孩們說:“他們打傷你,留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老頭子對女孩們非常親切,卻對冷酷無情的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張他的意識中:中國人才是白洋澱真真正正的主人,這裡容不得其他人在這片土地上撒野!

他有著強烈的自信心。每一次執行任務,他都不帶一槍一炮。他堅信自己有豐富的對敵經驗和水上本領。但同樣是因為這些,使自己過於自信,放鬆了警惕。在這次護送女孩進部隊的任務中讓大菱受了傷。“我沒臉見人”,一句簡單而真切的話,說出了他對大菱的愧疚。

魚香、米香、荷花的香,編織著蘆花蕩的靚麗風景;像要滴落下來的星,白綢子似的水鳥,迎風飄撒的紫色蘆花,這是蘆花蕩的色彩。這份美麗與嫻靜是屬於中國人的,不是外人可以肆意剝奪的。孫犁的《蘆花蕩》是抗日戰爭時期的獨特記憶。孫犁筆下的老頭子是個沒有豪言壯語的英雄,是那麼的樸實無華,是那麼的機智勇敢!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戰爭只有殘酷與血腥,是不會像蘆花蕩這樣的如詩如畫,是蘆花蕩改變了我對戰爭的看法。

老頭子他雖然過於自信,但我覺得他是個真英雄,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完美的花朵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783字

最美的成長

成長也許只要一朵花開的時間,蛻變卻需要開到荼縻。成長與痛苦,青春與記憶,都是我們最美的時光。成長,就有最好的記憶。

主人公花木棉成長的故事,讓我充滿了感觸。有甜,有苦,有淚水,還有微笑。她也經歷過很多,曾經畏懼成長,拒絕長大。她也想逃離學校,逃離老師和父母。她親眼目睹了表姐的死,知道自己的夢想是隨意揮霍自己手中的畫筆,去書寫自己的人生。在初潮來臨的那天晚上,她終於不再畏懼,終於抱緊花蕊,所以她開的更加完美。

我也曾經經歷過傷痛。記得在那熱鬧的商場裡,人來人往,從來都沒有我自己的位置。我找不到,茫然的看著這一切。我早已不知父母的去向,我剛剛和他們一起來到商場,只是我不喜歡這樣的氛圍,沒有我最愛的小熊,沒有我最愛的書。只有華麗的衣裳,只有利益的交換。

當我停下來,我看看四周,已經沒有人了,我甚至找不到我的爸爸媽媽。這個,是不是我的媽媽?不,不是。這個,也不是。我的心愈發跳得那麼快,不要,我要找到我的爸爸媽媽!我毫不掩飾內心的焦慮,我放聲大哭,不顧及自己的身份。沒人注意我,沒人關心我。我蜷縮在一個角落裡,抱著自己的肩膀,無助的哭泣。

直到一個阿姨過來,拍拍我的肩膀。蹲下身體,溫柔的問:“孩子,你哭什麼?”“我,我找不到爸爸媽媽了!”我越哭越傷心。“看,那不是你的爸爸媽媽嗎?”我抬起頭,淚水盛滿我的眼眶。我透過眼淚,迷迷糊糊地看著眼前的這兩個人。那是媽媽,對,那是媽媽、還有旁邊的那個人,他,就是我的爸爸呀!我跑過去,不禁抱住他們。這回,我有留下眼淚。只有一個毛絨絨的小東西。我轉過身,那是小熊啊!我最愛的小熊!我跑過去,一把抱住它。輕聲的說:“謝謝你,小熊!”

我很開心,抹去臉上的淚水,牽著爸爸媽媽的手,一起和小熊回家了。夕陽斜照在我們的身上,我們都開心的笑著,走著。

只要我們努力,不放棄,夢想中的春天總會來臨,心中的花朵總會完美的綻放!

《美國藏個桃花源》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881字

【篇一:《美國藏個桃花源》讀後感】

最近讀了一篇文章,講述的是美國某處有一群阿米什人,他們不借助任何現代工具,僅僅憑著自身的勞作自給自足生活下去,為此我感觸頗深。

首先,這些人們是德國人的後裔。而德國人的品質人盡皆知:專注,認真,堅強。這些都完美地體現在阿迷什人身上。其實,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身的特徵和品質,我們應該尊重,並取長舍短,這樣可以使我們的品質得到完善。

其次,讀到後文我看到,成年後的阿米什人絕大多數都回到了自身的村子,而不是在現代社會中發展。我想,他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吧。先不說他們的生活從小和社會脫節,如今的社會上充滿著勾心鬥角,爭名逐利,而這些淳樸的阿米什人,可以生存下去嗎?在他們眼裡,還不如回到村子裡去呢。在他們眼裡,那些名利又算什麼呢?

最後我還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政府竟然能允許阿米什人脫離其統治,維持他們的現狀。如果政府不允許這樣的事件發生,我們還能看到這樣一個世外桃源嗎?我覺得,充滿著民主,自由的社會才是人民們心中的最高追求,就像美國這樣,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能讓人民做自己想做的事,那麼到了那一天,世上那個再也不需要什麼世外桃源的美好憧憬了。因為,這整個世界已然變成了“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桃花源了吧!

【篇二:《美國藏個桃花源》讀後感】

讀完本文我震驚了,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沒想到在美國這麼一個發達的國家會有這麼一個宛若另一個世紀的桃花源。完全想不通他們竟然只是憑藉著他們人民的淳樸、勤勞、謙卑、誠實、寬容、和平這些傳統一直持續下去。彷彿科技不曾發展,世界不再變化一般,與世隔絕卻又在世界上存在。

我只能說,這不科學!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民族,彷彿是這個紛繁錯雜的汙黑的世界上沒有一個汙點地存在著。我能說什麼呢?這群人永遠只能幸福地活在他們的社會當中,難以進入外面的世界。在外面這個華麗的世界背後的陰暗迂腐,各種各樣醜陋的世態,缺乏善良誠實的世道,各種殘酷的機械式的格式化的人生,人們一個個被抹殺了靈魂,毫無意義地為活而活著,為生存而學習,為錢財而丟棄生命,生存在這世界上簡直是一種玷汙!希望那群人別走出他們的桃花源,帶著自己完整的人格活下去!

其實這個世界本無桃花源,因為世界本應都是桃花源,而人們不斷地汙染著踐踏著這個世界,因此世界不再美麗,因而之後的人們看到了這些本應是再正常不過的地方而稱之為桃花源。又有誰會想到那是這個世界最初的樣子呢?

【篇三:《美國藏個桃花源》讀後感】

美國藏個桃花源,我原以為是未經開採的茂密森林或者別有風味的田園小屋,不料此處“桃花源”更指特立獨行的阿米什人一族簡樸的生活風氣,於是我的“原以為”倒成了對著桃花源的陋識。

阿米什人手工打鐵、手工織布等不運用現代科技的作風,讓我暗罵無知,放著高效率的工具不用,卻白白浪費勞動力。

刮掉已婚男子鬍鬚是對其極大的侮辱這點,是我頗感新鮮與好奇,殊不知還能在文明的社會見到此等習俗觀念。人們常道要去除陋俗,卻不想往往把古人所留傳統也一併剔去,風情何在?文化何在?

阿米什族的孩子只需學完初中課程,又令我著實羨慕不已。我十分贊同阿米什一族的“人性重在感悟”一說,好比學習語文,現代文的做法便是提煉句子,找到主旨,領會其深層文意,於是語文老師便就著每篇文章“不厭其煩”地遍遍領導。其實若是同學們閱讀量足夠,又何苦如此,若是每節語文課都是讓學生用心自讀文章,想必真正用心者,成績必不會差到哪裡去。自己的經驗方不用他人教導,老師的本職本就是稍稍提點、正確引導,要那麼多定死的“知識”作何?成功的老者往往遇事恬淡,有著下自己經歷供人蔘考者,而我們閱其文章,真能遇萬事皆持闊靜?可知唯有親身經歷,方知其中奧妙。人性重在感悟啊,自獲,而自得。

我真正被阿米什人震撼和吸引,卻是在後半文暴徒衝進教室,兩個姑娘義無反顧以自己性命求他人安全起。無奈暴徒人性有失,未被打動,反倒驚訝而緊張釀成五死五傷的大錯。一個民族真正的力量—凝聚力也好,愛國心也罷,都在危急關頭方能體現。一個民族中未成年的兩個小女孩可以為了保護他人,對死亡無所畏懼,何其強大。更讓人震撼的是,暴徒葬禮之參加者有一半是為其祈禱的阿米什人,他們同時擔起了照顧其親屬的責任,其善良、其寬容,正體現了救贖最大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再觀其樸素勤儉的勞動作息方式,才有新的感悟。阿米什人的自制力和信仰皆因為對生活信仰和對待方式的特立獨行和堅守,對勞動、親力親為的追崇,放養成了最感人的人性,此民族之自制力與堅守,使其人性得到提升和難以侵染之強大。這樣的做派,確為美國桃花源。

《米蘭的祕密花園》讀後感 篇18

《米蘭的祕密花園》讀 ,693字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旅德作者程瑋寫的《米蘭的祕密花園》。這本書講述了一箇中國小姑娘米蘭與一位德國老人愛麗絲在週末關於禮貌及社交禮儀的生動談話,讓我獲益匪淺。

米蘭是個生長在德國的中國女孩,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偶然遇到了一位神祕的德國老人愛麗絲,成為了忘年交。每個週末,這對忘年交都在一起談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客、如何交談應對……聰慧的米蘭懂得了,每個人都和自己同樣重要,都有被尊重的權利,因此要關心身邊每個人的感受,並且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感謝。她將學到的道理與知識運用到了朋友母親的生日派對上,不再像以前一樣只顧鑽進朋友房間裡玩耍,而是禮貌地參加派對。恰當的禮物、得體的舉止,讓米蘭成為了德國人眼中識禮又有內涵的小女士,她因此參加了電視臺的禮儀禮貌的脫口秀節目。

米蘭與愛麗絲的談話是孩子與老人的對話,是文化與文化的對話,也是東方與西方的對話。對話的內容是我們中國孩子走向世界、與世界相融的應有文化裝備,它給予我們走向世界的“翅膀”,以助我們在廣闊的天空裡順利而美好地飛翔。它是教育,但沒有一絲說教的意味。

我不由得想起了生活中的兩件小事。有一次,我們在韓國的景福宮參觀,走著走著,聽見有人吵了起來,回頭一看,居然是我們中國的遊客因為搶上廁所而差點大打出手。還有一次在濟州島泰迪熊紀念館上廁所時,發現廁所的門上貼著用中文寫的“請不要站在馬桶上小便”的字樣。當時,我真是為中國人感到丟臉,在國外一點也不注意文明禮貌,不注意國人形象。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隨著社會的國際化,每個人都要好好學習社交禮儀,學會社會交往。大家都來讀讀《米蘭的祕密花園》吧,相信它能給你一把解祕的鑰匙。

《米蘭的祕密花園》讀後感 篇19

《米蘭的祕密花園》讀 ,514字

有什麼比禮儀更重要的呢?最近我了讀一本書,書名叫《米蘭的祕密花園》,這本書並不是如書名那樣寫花園的,書中描述的是一個出生在德國的中國女孩米蘭,這個女孩每個週末都會去和一個德國老人愛麗絲聊天,德國是把禮貌看得很重的一個國度,書中講的都是有關於禮儀方面,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有一節提到米蘭幾次去愛麗絲的家,都先敲門後見無人開門就自己進去了,愛麗絲就教育她:米蘭,去別人家不能持續不停地敲門,敲一下就停,然後靜靜等主人同意再進去,這樣比較禮貌。

在我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去外公家,每次都是見到無人開門,就一直按門鈴,直到有人開門。後來,我又去了一次外公家,這次我按了一次門鈴後,見無人應答,本想接著按,就在這時,愛麗絲教育米蘭的情景,突然間在我腦海中浮現,我馬上放棄了再按門鈴的想法,耐心地等著外婆來開門。

外婆把我迎進去時說道:“孩子,你怎麼不多按幾次門鈴呢?”“因為我要做不急不躁,懂禮貌的好孩子呀!”我笑著回答。

這本關於禮儀的書一直伴隨著我的生活,我從中懂得了許多禮儀方面的知識,讓我知道有一件事永遠比學習來得更加重要,那就是“禮儀”。強烈推薦大家來跟我一起來閱讀,讓我們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家裡做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

落花生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469字

五年級時,我讀了一篇文章—《落花生》。我的感觸很深,它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一家過花生收穫節時,談論了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樸實、為人服務的好品質,說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我對文中的父親說的話很有感悟,他說:“花生埋在地裡,不像蘋果、石榴那樣把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這更加說明,花生是樸實、默默無聞、為他人貢獻的。聯想自己,我感到非常慚愧。平時,我只看表面,也很喜歡錶現自己。有一次,我在青少年宮的美術班裡,獲得了第二名,就有些飄飄然了,根本不把第一名放在眼裡。學了這篇文章,我不再這樣了,我要像花生一樣,默默無聞,為人民服務。

在社會上,很多人雖然外表好看,但內心並不純潔。他們總是拿華麗的衣服來掩蓋自己丑陋的地方,比如在街上吵吵鬧鬧,根本不在乎對他人的影響。有人可能外表很樸素,但內心純潔,如警察叔叔,他們不為利益,做事公平公正。兩者對比,父親說的話很有道理。

讀了《落花生》這篇文章,我也要學習花生那種默默無聞、為人們服務、不求回報、樸實無華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