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公寓》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神祕的公寓》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54字

《神祕的公寓》這是瑪麗亞格裡珀寫的書。我覺得這本書情節有趣,懸念迭起,緊張的情節扣人心絃,整本書的語言也很生動。

女主人若拉是個膽子很大的女孩,她是安德斯家的養女,在她十歲時就失去了父母。後來自從搬進了一間新公寓後,就經常能聽到屋裡傳來奇怪的腳步聲,可是若拉竟然一點都不害怕!而且,屋裡也發生過許多離奇的事情,如根本修不好的時鐘竟然倒著轉了起來!老是在關鍵的時候有人打來電話!這些事情如果讓我經歷的話,估計我都嚇得魂不附體了。

整本書講述的是若拉弄清楚自己幾代人的祕密的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若拉去歌德歌爾摩去拿的一個叫“塞西莉亞”的玩偶,那個玩偶是個有生命的玩偶,若拉剛把它帶回家時,將它放進了一個籠子,可是第二天時玩偶卻到了若拉的床上!你說其不奇怪?就是這個玩偶幫助了若拉搞清楚,她的幾代人的事情的,她是和安德斯,一起去解開的這些謎團,最後,那個玩偶在幫助若拉弄清楚了一切以後又神祕地消失了!真是神奇!

同學們想知道若拉以及她幾代人的事情嗎?那就快來看看這本書吧!這可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哦!

神奇的警犬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819字

讀了沈石溪《神奇的警犬》這本書,我感到非常震驚,震驚於警犬拉拉超常的能力,更為警犬拉拉身上可貴的品質感動!

拉拉是一名警犬,身上具備三個高貴的品質:細心、勇敢和大度。在《失重的榮譽》前半段中,拉拉憑藉寶貴的經驗,特別是細緻入微的觀察,最終找到了關鍵物證。在該篇後半段,拉拉為了平息暴亂,把生死置之度外,最終完成任務。另外,拉拉雖然一次又一次被同伴維奇搶走本來屬於它的榮譽,並且為警隊的朋友誤解,但是在任務的關鍵時刻,仍然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和成績留給維奇,最終得到了維奇發自內心的道歉。

一隻狗,竟然可以為自己的主人(國家)而不顧生命危險,犧牲自己,真是讓我感到震驚!

這些可貴的品質,在我們人類的生活中也至關重要。比如細心,我們在考試的時候,有些題本來是能夠做對的,但是一不小心寫錯了。如果在寫完之後能夠認真檢查一下,是可以發現並糾正過來的。但不少時候我們的檢查漫無目的,很不仔細,表面看檢查了好幾遍,但錯誤一個都沒有檢查出來,真不如仔細檢查一遍,檢查出一些錯誤改正過來再交卷。

說到勇敢,我們每一個人做事情都有第一次,每個人第一次做事情時都尤其需要勇氣。像我第一次騎自行車的時候,總以為很難,不敢騎。但是在努力克服害怕的心理障礙後,雖然仍是一次又一次摔倒,但絕不會輕易放棄。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爬起來,我終於能夠很好的騎自行車了,也最終體驗到了騎行的便捷和樂趣。

但最重要的還是大度,我認為這是做人最為重要的。比如在平常上課的時候,一位同學回頭跟你說話,你本來是提醒他遵守課堂紀律,結果被老師誤解為和他講話,老師把你們兩個人都批評了。在這個時候,想一想拉拉是如何對待同伴和警隊教練們的誤解,我們就知道必須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了。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老師和同學們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如果總是斤斤計較,又怎麼能成就一番大做為呢?

勇敢、細心、大度,拉拉這些可貴的品質足以讓所有人讚歎和學習。具備這些品質,我們就都能成為拉拉這樣的勇士!

神奇的旅行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70字

這本書裡講了一輛神祕的校車,它叫海豚二號。它有尖尖的頭,銀色的圓鼓鼓的大身體,人從側面看,像是一頭胖海豚游到了岸上一樣。

這輛校車上還載著許多小朋友,還有兩位老師,房妮和莫傑,在他們的領導下,開始了神奇的旅行。

首先,他們來到了太空,發現有許多傳單,上面寫著,有困難找我們幫忙?宇宙流浪漢,這是來了一架飛船,那是宇宙流浪漢的飛船,於是就交換身上的東西,去旅行了,首先來到了他們的星球凹凸星,那裡以凹凸為美,那個星球有怪獸襲擊,海豚二號和凹凸星聯手拯救了凹凸星,流浪漢非要感謝他們,就帶他們到吸引力星球玩,可玩著玩著丟了三個人,老師很著急,就去找他們,可意外來到了一個山洞口,那裡面是一個五顏六色的靜止世界,裡面什麼都是靜止不動的,I在這裡把丟的三個人都找到了,接著他們來到了一個別的星球,這個星球讓凹凸星人離開,讓地球人進,這個星球的技能是可以交換記憶身體等物品,同學們都換了東西,只有一個小胖子古哲,他想和流浪漢交換身體,可流浪漢無法進入,於是流浪漢夜喚古哲冒宕機房看個清楚,誰知凹凸星和這個星球交換過星球,還是很好的朋友呢,就這樣古哲也變瘦了,他們在回家的路上碰到隕石,被迫乘海豚三號迫降在一個病毒星球,看見白兔好好的,屋裡的灰兔死的死,傷的傷,同學們以為是白兔下的毒,可過了一會兒白兔也全死了,流浪漢知道一種消炎藥,可以製毒,就去找了。

回到車上發現古哲不見了,原來古哲再追白兔的過程中中毒了,帶回車上時,下起了雨,雨裡有消炎藥,人都好了。然後他們高高興興的回到了地球了!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做人不放棄,要努力。天天學習外面的知識。

神氣的大公雞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314字

今天,我看了一篇《神氣的大公雞》的文章,裡面的大公雞是一隻很漂亮,很神氣的大公雞。但是他比較驕傲,目中無人,不管誰和它打招呼,它都不理人家。為什麼呢?因為他每天早早地叫大家起床,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就對大家不理不睬了。

通過看這篇文章,我覺得大公雞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們可不能向驕傲的大公雞學習哦!就拿我上次語文考試考了一百分來說吧,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驕傲。覺得學習很容易,就放鬆了學習,誰知接下來的語文考試,我有好多題目不會做,最終只考了一點兒分。驕傲使人落後,虛心使人進步。我再也不能驕傲了。

通過看《神氣的大公雞》這篇文章,我學到了做人不能驕傲,要像孔子一樣虛心學習,爭取每次考試都能考到最好的成績,你們也要努力喲!

《孩子們的祕密樂園》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2062字

【篇一:快樂源於懂得—《孩子們的祕密樂園》讀後感】

“哈哈哈,再蕩高一點兒,再蕩高一點兒,媽媽。”我高興地喊著。坐在鞦韆上,扶著兩旁的鐵鏈,享受著陽光與微風的親吻,我不禁想起南南那天對我說的話:“欣平,好羨慕你呀。你只要完成作業,就可以像大海里的魚兒、天空中的小鳥一樣自由自在的與小夥伴們嬉戲、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就沒那麼幸運了,每天趕快做完學校的作業,還要去上所謂的興趣愛好班,每天的生活特別緊湊,壓得我都喘不過氣來了。”想到這裡,我的腦海裡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了前幾天看《孩子們的祕密樂園》裡的情景。

在這個沉默的冬季裡,翠湖公園裡來了一個馬戲團。可是這個馬戲團表演的節目沒有動物明星,沒有西瓜小丑,也沒有空中飛人,所有的節目都讓孩子們好失望。馬戲團卻藉助專家的權威來吹捧自己的馬戲,而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就急切地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看這種不叫馬戲的馬戲。

就在這時,西瓜小丑帶領著一群聰明伶俐的動物在楠木林裡搭建起了一個馬戲班。每天,這些動物都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靠著它們聰明的天資,很快就掌握了自己所要表演的節目。當動物將自己的本領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時,孩子們在歡樂中又找回了那屬於自己的童真。

我的媽媽何嘗不就是那個童心未泯、會“讀心術”的西瓜小丑。每天,我完成作業,她就會給我自由的空間,經常陪我散步、打羽毛球、或是找小朋友嬉戲、玩耍。對於我的一切,媽媽總是愛屋及烏。我特別喜歡看書,媽媽就經常伴我暢遊書海,和我一起暢談讀書的心得,和我一起分享快樂的時光。經典、名著、科普、科學漫畫、歷史漫畫等等各種各樣的書,只要不是毫無意義的,媽媽都會買來給我看,真正做到了開卷有益。以前,我的書很少,只佔據一個書櫃的空間,可是面對我那日益增多的書本,媽媽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將她的書櫃讓給我。現在,我的書真像曹操當年那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軍隊;而媽媽的書卻是劉備那弱不禁風的軍隊,兩者真是鮮明的對比。

在這個溫馨的家庭裡,有一個能讀懂我的媽媽。我為生活在這種無憂無慮、其樂融融的環境裡而感到慶幸……

【篇二:讓孩子們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樂園—《孩子們的祕密樂園》讀後感】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楊紅櫻阿姨寫的書,書名是《孩子們的祕密樂園》。讀了這本書,我感觸很多。

書中的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敬佩喜歡的就是“笑貓”了。故事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天,翠湖公園裡來了一個馬戲團,這個沉靜的冬天終於熱鬧了起來,但是馬戲團的節目都不好看,所有的節目都讓孩子好失望。以前馬戲團第一次來的時候大家都是被西瓜小丑吸引過來的,但是這一次,進來以後發現西瓜小丑不能登臺表演,孩子早就坐不住了,他們旁邊的大人卻坐得住,他們死死地拉住孩子們的胳膊不讓他們走。那一天的最後,居然有很多電視臺的記者來了,他問一個小姑娘杜真子說:“小姑娘,你喜歡這個馬戲團的節目嗎?”杜真子滿臉都寫著:“不喜歡”,而她的媽媽一點都不給她說話的機會,說:“這次馬戲表演非常好,以前馬戲團都是弄一些小丑上來,在那上串下跳,還很無聊地把很多動物弄到臺上,這次覺得有很多高雅藝術。”記者又採訪了其他的大人和小孩,大人們都說好,孩子們都沒有機會說話,他們滿臉都寫了:“不滿意”。

因為這個馬戲團裡表演的節目,既然沒有空中飛人、沒有人馴獅子、沒有動物明星,就連孩子們最喜歡的西瓜小丑也沒有登場。表演的都是一些大人們愛看的歌舞表演。孩子們失望透頂,就去找馬戲團的團長理論。可團長和馬戲團裡的一些人根本就不理睬馬小跳和他的同學們。這一切,笑貓看在眼裡,於是和萬年龜,西瓜小丑就在公園的楠木林裡組建了一個酷極了的馬戲班。馬戲班裡有菲娜和小白跳的華爾茲,有黑旋風和它的小豬們的表演,有胖頭和球球老老鼠表演的滾球,還有二丫表演的空中飛貓等等……為他們舉辦了一場孩子們愛看的動物表演。

它們在楠木林裡建造的這個只是屬於孩子們的祕密樂園。每當週末,孩子們就會如期來這裡觀看它們的精彩表演,而且,只有孩子們能夠進來。這樣,孩子們又找回了往日的快樂。

讀了這個故事我能感受到,大人們的樂趣和孩子們完全不一樣,有時候大人們認為對的事情,我們孩子也未必認為是好的是對的。我記得有一次,我的幾個同學來我家找我玩,我們商量著到小區樓下的草坪去玩耍。我們來到草坪抓了好幾只小螞蚱和小蟋蟀。因為,我們想嘗試著把它們裝到小籠子裡養起來,並且我們還有個大膽的想法,就是我們想把這些小東西養活著,活過冬天。可是,媽媽很認真並且很不屑的告訴我們,這些昆蟲們你們根本養不活,白費力氣,淨瞎鬧,你們會把家裡搞的亂七八糟的。逼著我們全部都出去扔掉。我們一個個都耷拉著小腦袋,很無可奈何,又很不甘心,又很是失落。最終,我們的那個“奇思妙想”在媽媽的逼迫下,無法進行下去。我們都特別的不開心。

現在,我要和大人們說的是,我們有我們自已的想法,自已的愛好,希望大人們不要把你們的想法強加給我們,要考慮我們真正需要什麼,愛好什麼,給我們自由的空間,還我們一個快樂的童年。讓我們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祕密樂園”。

死神的帳單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82字

昨天晚上,我躺著讀了一會故事書,其中有篇《死神的帳單》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彷彿覺得這故事就是為我量身定做、專門用來教育我似的呢!

故事寫的是一個生前不懂得珍惜時間的人,在死前請求死神再給他一分鐘時間做一件事。故事只有短短一頁半,但寓意深刻,給我感觸多多:世界上什麼最珍貴?生命!和生命一樣珍貴的是什麼?是時間!珍惜時間就是珍愛生命,如果沒有了時間,那一切就都會變得沒有意義。但遺憾的是不珍惜時間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就曾經是個不珍惜時間而常常後悔莫及的人。

那是一個國慶節,長假7天裡我玩的那麼投入,看電視、打電腦、和哥哥成天在一起玩耍,也許是玩得太瘋了,到最後2、3天時,我的作業還是一字未動。可我卻一點不著急,心想,反正還有3天呢,我可以再玩2天的,到了最後一天,我還在想,可以玩最後半天,反正還有下午和晚上的8個小時呢。終於拖到了10月7日的晚上,我打開了作業本,寫啊寫啊,手都寫酸了,腳也麻了,還是沒有寫完,我真是後悔極了,當時我真的在想:要是再給我一天時間做作業該多好啊!可是時間是不會回頭的,時針永遠是順時針轉動的!

現在想來,我就和書中那主人公一樣,是多麼的不珍惜時間啊!以至於留下了那麼大的遺憾!魯迅說過:“哪裡有天才啊,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學習上”,這話說的多對!我和書中的那主人公真該多讀讀這句話。現在的我,已經不再是個浪費時間的人了,前幾天我轉學到了城北小學,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為了不丟爸爸的臉,我要求自己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每天我都利用好每一分的時間快速完成作業、及時背誦英語和古詩,由於珍惜了時間,我的學習有了進步,上課時從來不怕老師抽背到我,由此我想,節約時間、珍惜時間的好處真是很大呢!

名人還說過:時間就生命!是呀,珍惜時間那就是珍愛生命啊,我今後一定要牢記故事裡告訴給我的道理,珍惜時間,讓生命過的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孩子們的祕密樂園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702字

寒假裡,我偶然的看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楊紅纓的《笑貓日記—孩子們的祕密樂園》,這是我第一次在3天內完完整整的把一本書看完。

這本書講了一個西瓜小丑,雖然他年紀已經很老了,可是他仍然有一顆童心,他還有一隻綠色的鸚鵡,鸚鵡會唱歌,比方說,會用義大利語演唱世界名曲《我的太陽》,它還會讀古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翠湖公園裡的孩子個個都很苦惱,因為學校的作業比較多,很少有玩的時間,西瓜小丑見了,很同情孩子們,於是就給他們建立了一個只有孩子們看得見而大人們看不到的祕密樂園,那裡有好多棵巨大的模擬樹,這些模擬樹枝連枝,根連根,遮天蔽日。

我讀了這本書,覺得如果我的身邊也能有像西瓜小丑這樣的一個人,那該多好啊!可惜沒有,不過我相信世界一定會有這樣的人。我希望每位老師都能夠讓我們邊玩耍邊學習,這樣,我們都會愛上學習,喜歡上學習的,我更希望家長們也能夠用一種不會讓孩子們覺得厭倦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們悄得開開心心、輕輕鬆鬆的。此外,讀了這本書,我知道家長們對我們的一片良苦用心,可是,有些孩子還一點都不知道,還經常對家長們鬧情緒,讓家長們同樣感到不舒服,感到教育孩子有非常大的壓力。但是,有些家長有時候也是需要改改的,比如,自己在不瞭解情況的時候還錯怪了孩子們;還有就是,明明就是自己做錯了,還非要孩子們接受自己的錯誤。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決定做一個友好、尊重長輩的好孩子,不再對媽媽大吼大叫,不再討厭媽媽管我管得太嚴厲,反而覺得她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好,她對我真的是太好太可親了!

小朋友們,你們可一定要好好地對待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別等失去了他們的愛以後才知道去珍惜哦!

米蘭的祕密花園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50字

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米蘭的祕密花園》這本書。翻開這本書,它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把我緊緊吸引住了。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有了不小的收穫。

故事的主人公米蘭是一個生長在德國的中國女孩。一次意外中,認識了一位白髮綠衣,慈祥又充滿智慧的德國老奶奶愛麗絲。這本書中,我最喜愛的人物就是愛麗絲了,她不像一個老太太,她像是一位友人,一位老師,溫柔地解答一切難題,她在我的心中像永遠都不會衰敗的夾竹桃,一直指引米蘭走向正確的道路。用文中的話說就是“原來一個人老了以後,也是可以很美麗的。”米蘭每個週末都會與愛麗絲聊天,是愛麗絲教會了她禮儀,教會她尊重別人,讓她成為了一個彬彬有禮的小女生。

這些簡單易懂的對話,教會了我很多禮儀:怎麼和人交談,在和別人說話時不能漫不經心,因為那樣是不尊重別人的,應該面帶微笑,雙眼注視著對方說話,這樣才會顯得很有教養。怎麼在人群中吸引別人的注意;怎麼去別人家做客;怎麼對待客人;怎麼給別人送禮物,送什麼禮物;怎麼在名品店裡買東西,甚至包括敲門的方式、坐的姿勢、說話的語氣和餐具的使用等等。總之,一句話,怎麼才能做一個受歡迎的人?要注重細節,即使微不足道,也要使這個世界變得美好,變得溫馨。

以前,我都不懂這些禮貌禮儀。比如說,有客人到我家來,我都沒有熱情地招待,讓客人快樂起來,而是來了一個大反轉,躲在爸爸媽媽的身後,對待客人不理不睬的……,想到這裡,我就覺得很慚愧。看完這本書,我明白要想成為一個受別人尊重的人,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出發,每個細節都無不在展示著自己的個性。人在生活中作為就像你自己的一個影子,做一個有愛的人,高尚的人,彰顯出人性的光輝。

禮儀是自身文化修養的一種體現。我想誰都希望在交際場合別人向你投來讚賞的目光,而不是厭惡的目光。那麼就請你注重禮儀,不要讓禮儀消失。

《米蘭的祕密花園》讀後感 篇9

《米蘭的祕密花園》讀 ,693字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旅德作者程瑋寫的《米蘭的祕密花園》。這本書講述了一箇中國小姑娘米蘭與一位德國老人愛麗絲在週末關於禮貌及社交禮儀的生動談話,讓我獲益匪淺。

米蘭是個生長在德國的中國女孩,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偶然遇到了一位神祕的德國老人愛麗絲,成為了忘年交。每個週末,這對忘年交都在一起談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客、如何交談應對……聰慧的米蘭懂得了,每個人都和自己同樣重要,都有被尊重的權利,因此要關心身邊每個人的感受,並且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感謝。她將學到的道理與知識運用到了朋友母親的生日派對上,不再像以前一樣只顧鑽進朋友房間裡玩耍,而是禮貌地參加派對。恰當的禮物、得體的舉止,讓米蘭成為了德國人眼中識禮又有內涵的小女士,她因此參加了電視臺的禮儀禮貌的脫口秀節目。

米蘭與愛麗絲的談話是孩子與老人的對話,是文化與文化的對話,也是東方與西方的對話。對話的內容是我們中國孩子走向世界、與世界相融的應有文化裝備,它給予我們走向世界的“翅膀”,以助我們在廣闊的天空裡順利而美好地飛翔。它是教育,但沒有一絲說教的意味。

我不由得想起了生活中的兩件小事。有一次,我們在韓國的景福宮參觀,走著走著,聽見有人吵了起來,回頭一看,居然是我們中國的遊客因為搶上廁所而差點大打出手。還有一次在濟州島泰迪熊紀念館上廁所時,發現廁所的門上貼著用中文寫的“請不要站在馬桶上小便”的字樣。當時,我真是為中國人感到丟臉,在國外一點也不注意文明禮貌,不注意國人形象。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隨著社會的國際化,每個人都要好好學習社交禮儀,學會社會交往。大家都來讀讀《米蘭的祕密花園》吧,相信它能給你一把解祕的鑰匙。

《米蘭的祕密花園》讀後感 篇10

《米蘭的祕密花園》讀 ,514字

有什麼比禮儀更重要的呢?最近我了讀一本書,書名叫《米蘭的祕密花園》,這本書並不是如書名那樣寫花園的,書中描述的是一個出生在德國的中國女孩米蘭,這個女孩每個週末都會去和一個德國老人愛麗絲聊天,德國是把禮貌看得很重的一個國度,書中講的都是有關於禮儀方面,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有一節提到米蘭幾次去愛麗絲的家,都先敲門後見無人開門就自己進去了,愛麗絲就教育她:米蘭,去別人家不能持續不停地敲門,敲一下就停,然後靜靜等主人同意再進去,這樣比較禮貌。

在我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去外公家,每次都是見到無人開門,就一直按門鈴,直到有人開門。後來,我又去了一次外公家,這次我按了一次門鈴後,見無人應答,本想接著按,就在這時,愛麗絲教育米蘭的情景,突然間在我腦海中浮現,我馬上放棄了再按門鈴的想法,耐心地等著外婆來開門。

外婆把我迎進去時說道:“孩子,你怎麼不多按幾次門鈴呢?”“因為我要做不急不躁,懂禮貌的好孩子呀!”我笑著回答。

這本關於禮儀的書一直伴隨著我的生活,我從中懂得了許多禮儀方面的知識,讓我知道有一件事永遠比學習來得更加重要,那就是“禮儀”。強烈推薦大家來跟我一起來閱讀,讓我們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家裡做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

《米蘭的祕密花園》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27字

今年寒假期間,我看了好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叫《米蘭的祕密花園》的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本專講禮貌禮儀的書,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主要講了一位叫米蘭的中國小女孩,她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德國。在一次外出買東西時,米蘭認識了一位叫愛麗絲的老奶奶。老奶奶非常慈祥,她經常教米蘭一些關於禮儀的知識和為人之道,從此以後米蘭的人生髮生了巨大的變化,吃飯的時候不再發出聲音,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會先敲敲門,別人給東西時會說謝謝,與對方交談時會注視著他的眼睛……米蘭變成了一位講道理懂禮貌的好孩子。

看了米蘭的故事讓我不由的想起一個月前發生的一件事,幼兒園的同學婷婷到我家裡玩,我們非常開心說說笑笑,還一起畫起了圖畫。我畫了一位可愛的小公主,她畫了一片五彩繽紛的花海。當婷婷拿起紅蠟筆想畫畫她的花朵時,我也一把抓住了紅蠟筆要畫我的公主裙。我們倆就為了誰先用紅蠟筆爭吵了起來,誰也不讓誰。我還對她大聲地說:“這是我家,蠟筆也是我的,我說了算。”當時的我覺得這全是婷婷的錯,她在我家就應該聽我的。婷婷聽的非常生氣,哭著回家了。看完了《米蘭的祕密花園》後我才意識到原來我也有錯,我對當時的行為感到非常的後悔,我作為家裡的小主人應該讓著客人,並且好好招待她,更不應該跟她講這樣沒禮貌的話。就像愛麗絲說的,只有你先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我要去向婷婷道歉。

這本書不僅改變了米蘭,它同樣也將改變我。我以後一定要像米蘭一樣,改掉壞毛病,從點滴做起,做一個彬彬有禮的女孩。

35公斤的希望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391字

你們讀過《35公斤的希望》嗎?我讀過,故事的主人公叫格雷古瓦。我給大家講講我眼中的格雷古瓦吧。

格雷古瓦是一個非常古怪的孩子。他愛動手,愛科學,他做出來的手工,都是些想象力極其豐富的東西。格雷古瓦還有許多自己設計的稀奇古怪的圖紙,從這可以看出來格雷古瓦非常聰明。可是,格雷古瓦十分討厭學校,討厭學習。因為他覺得學校裡沒有玩具,也很討厭學校的氣味,他總想著回家做些小手工。格雷古瓦的身材瘦小,體育成績很差,你一看就受不了,不過他從不在乎別人的嘲笑,反而喜歡當別人的小丑。

格雷古瓦有一個精心照顧他的爺爺,也有一對互不談話的父母。在學習路上,格雷古瓦有一年是幸福的,因為那時他的老師是瑪麗,經常帶格雷古瓦做小手工,所以格雷古瓦非常喜歡瑪麗老師。

總之,格雷古瓦是什麼樣的人,我一點也不知道,說他聰明吧,學習成績也不好;說他笨吧,做手工又做得那麼好。不過,我覺得格雷古瓦是個有希望的孩子。

35公斤的希望讀後感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824字

《35公斤的希望》是一本法國女作家安娜嘉瓦爾達的青少年勵志小說。讀後對我思想上有很大啟發,我願和大家共享。

書名為什麼叫“35公斤的希望”呢?原來這是書的主人翁多多(格雷古瓦)—一個十三歲小男孩的“語言”。他說:我討厭學校,那裡的氣味讓我肚子疼,我害怕上體育課,因為老師和同學都嘲笑我;爸爸和媽媽因為我總是吵架,沒人關心我的興趣和理想,只有爺爺是我唯一的支柱;我留級兩次了,沒有學校願意收留我。多多真的是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孩子麼?幼兒園老師可是說他心靈手巧,有著不凡的手工天賦啊!“有漏斗般的腦袋,仙女的手指,敏感的心靈。一定可以教育成才。”多多在爺爺的鼓勵下,面對成長路途的艱難、坎坷、掙扎與辛酸,決心要把命運抓在自己手裡,他鼓起勇氣打了十二份草稿,給格朗尚中學校長寫了一封申請信,希望學校能錄取他,信中他發出感人至深的呼喚:“我不是很胖,有35公斤的希望。”多多終於被格朗尚中學錄取,從此走上了健康幸福的成長道路。

讀完這本書,我合上書本靜靜地思索:從三歲上幼兒園起至今,我已經在老師和家長的親切關懷和耐心教育下,走過了八年的成長道路,和同齡的小夥伴們學習、生活在一起,我所走過的成長道路雖然比較順利,但也曾遇到不少困難和挫折,我也曾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家長的責備懲罰,在感到痛苦時,總是還能聽到另外一種聲音在鼓勵我,催我力求上進,要求我努力迎頭趕上;我也會取得許多成績和進步,也會受到老師的表揚、家長的讚賞,在感到幸福時,總是還能聽到另外一種聲音在提醒我,要虛心,不要驕傲,你今後的成長道路是漫長的,還會有更多新的困難和挫折需要你去戰勝呢!記得,我們在語文課上學過有關勵志的詩詞: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是的,在前進的道路上,無論是遇到困難和挫折,還是取得成績和進步,我們都應該有“35公斤的希望”,有革命的勵志精神,我們要不斷努力前進,前進!再前進!閻仲楊加油!

35公斤的希望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873字

希望,在前方

“活得不幸要比活得幸福簡單得多。”這句話是這本書裡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在社會上,很多人活得並不幸福,不是希望女神沒有降臨到他們頭上,而是幸福的希望就在前方,但是他們卻在抱怨並且一步一步地往後退。

本書主人公多多就認為自己不幸福,他學習不好,手很巧,但是老師看不起他,他自己也認為自己就是個窩囊廢,於是就開始給大家當“小丑”,因為我就特別討厭他。聯絡到自己,我學習也不是特別好,我有時也會“扮醜”來娛樂一下大家,但我從不看輕自己,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麼誰又會看得起你呢!多多是個男孩子,應該更堅強,可他沒有,他接受了別人的嘲笑。後來我終於明白了:是種種的外界因素讓他變成了這樣,比如說:“父母的爭執,惡意的笑容,於是他變得委曲求全,低頭折節了,於是他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人生也還是值得留戀的呀!爺爺老萊昂便是他的救命稻草,他會和爺爺去儲藏室搞發明創造,但有一天爺爺也對他說出:“我不喜歡那些讓人可憐的懶蟲”這樣的話來,只是因為他被退學了。他得多傷心呀!

不過多多變得堅強了,他懂得把眼淚收在肚子裡。把笑容綻放出來。他變得細心了,不太討厭學習了,我也開始喜歡他了。他開始在學習上有勁頭了,他看了一個廣告紙,那是一個學校的招生傳單,他開始想學習了。在我的印象中,世界上有很多人不喜歡學習,他們覺得學習太累,我還記我們班主任李靜老師說過:“在你覺得累的時候,往往實在走上坡路,不累的時候往往是在走下坡路,當然十分輕鬆。”多多想學習來證明自己,他想走上坡路,儘管這樣會更累。就在多多去學校考試的前一天,老萊昂病了,這對多多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吧!他的入學考試因為有了老萊昂在耳邊說話的幫助考得還不錯。因為他的手巧,在體育課上突破了自己,重新整理了記錄,因此在班裡也有了一席之地。

希望在自己手上,只要我們勇敢往前走,就一定會成功,因為我有那寧可頭破血流也無可畏懼往前跑的衝勁兒,因為希望就在前方。

我們班的數學祕密日記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47字

寒假,我看了一本書叫《我們班的數學祕密日記》。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數心臟的跳動數》、《用線做乘法豎式》和《咬後不變小的雪餅》等小故事。這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一拿起它,就捨不得放下了。

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數心臟也是可以計時的,如果我們需要一分鐘的話,每分鐘心臟跳75-80下,那隻需要摸著胸口數心臟數,數80下,就剛好是一分鐘。

有一次,我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的遊戲,我跟找的人說:“遊戲準備時間為一分鐘,為了保證時間的準確性,你可以用摸著心臟數數的方法來計時一分鐘,數到心臟跳了80下的時候,那一分鐘就到了,你就能來找我們了。”這次遊戲中,我和小朋友們就是運用這樣的方法來估量時間,使得遊戲進展得很順利。

除此以外,像平常我們進行一分鐘或者幾分鐘的計時,用數心臟的跳動數來把握時間也是很好的方法,如媽媽打掃衛生和拖地,或者是爸爸在小區樓下走圈圈的時候,我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幫他們計時。

自從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它能讓我開動腦筋,開發思維和邏輯性,更讓我懂得了舉一反三讓我變得越來越聰明。

對我而言,枯燥的阿拉伯數字就像奇妙的音符一樣,是有旋律、有節奏的。當你把一道難題解出來的時候,誰也享受不了你的那份喜悅之情。

我愛你!數學裡的祕密!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750字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750字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

《晚安,我的星星》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587字

放暑假了,我到圖書館借書,突然,我看到有一本書叫《晚安,我的星星》,這本書把我吸引住了,我就專心地看了起來。

我一口氣把它看完,原來,這本書講的是:獅子王決定把填上的星星分給大家,每隻小動物都分到了自己滿意的星星。可是小老鼠的星星又暗又小,但小老鼠像得到寶貝一樣高興。它每天晚上都對自己的星星說:“晚安,我的星星。”

有一天,小老鼠看見自己的星星生病了,變成了一個石頭掉下來,它非常傷心,動物們都爭著把自己心愛的星星送給小老鼠,但小老鼠堅持要自己的星星。小動物們想方設法希望小星星能夠亮起來。最後,小動物還是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先捉些螢火蟲,再把螢火蟲放在石頭的旁邊,然後,這顆星星又飛上了天空又大又亮,就像一顆大大的鑽石。

我被小老鼠對星星的執著之情深深地感動了,由此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天我看書的時候不小心撕壞了這本書,我非常傷心。但我很愛面子,不想用一本爛書,我就氣憤地把它丟在一個角落裡,不想要它了。後來我想到《晚安,我的星星》,於是我馬上回到家,用透明膠認真地把這本書粘好了,此時我覺得好開心!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壞了就隨意丟掉,造成了過多的垃圾,堆積如山,真是太浪費了,而且對環境影響很大,我們應該小小老鼠一樣珍惜和愛護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哪怕它已經改變了樣子,也要不離不棄。朋友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充滿快樂和幸福!

《你是我的寶貝》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83字

《你是我的寶貝》是我最近讀到的一本黃蓓佳傾情小說。書中寫了一個叫貝貝的小男孩,天生就患有唐氏綜合症。在他很小的時候,爸爸在地質勘探時不幸喪命,媽媽又棄他而去,只剩下奶奶和他相依為命。後來奶奶突發心臟病去世,貝貝只好住進了福利院。過了一段時間,舅媽為了能得到貝貝家的房子,把他接回了家。他們的私心讓貝貝受了不少苦,但是在貝貝純潔無暇的心靈感染下,舅舅一家有了很大變化。

一開始我並沒有覺得這篇小說有多感人,直到讀了“四個小籠包”這一章。原來八歲的貝貝連數字都不能認到四,多和少、大和小根本分不清!年邁的奶奶別出心裁地把四個小籠包排好,一遍一遍地教。我漸漸地感受到殘疾人的苦,家庭破散的苦。我對貝貝充滿了同情!在後面的幾章裡,奶奶還教會了貝貝自己洗澡,貝貝在智障學校成了最棒的學生。我的心裡稍稍有了安慰。但是好景不長,貝貝的奶奶死了,貝貝成了孤兒。他拿雞毛和硬紙板做了一雙翅膀,說要飛到天上去找奶奶。我的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心想:真是一個傻孩子!但如果他的神智是清醒的,就更加受不了這種打擊啊!

後來,舅舅一家三口住進了貝貝家。他們給貝貝吃四個大包子,害得貝貝胃痛不止;他們為了節水,不讓貝貝每天洗澡;他們把貝貝趕到客廳沙發睡,蚊香差點薰死貝貝。可是貝貝沒有計較,當警察要拘留舅舅舅媽時,貝貝選擇了原諒他們。我感受到了貝貝在智障之外的那顆純潔善良、寬容大度的心。我對貝貝不再是同情,而是敬佩!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就像書裡的貝貝,生活中的所有殘疾人。只要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連站在他面前的魔鬼都會變成天使。如果人人都能放下私心,寬容待人,這個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讀《巧克力味的暑假》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529字

我很喜歡讀《巧克力味的暑假》這本書。這本書寫了一個小學畢業生項心儀在暑假嚐到獨特滋味,曾經親密相處六年的四個好朋友,在畢業之後勞燕分飛,心中無限的孤獨和無奈,只有自己才能體會。所幸的是,她又遇到了新的同學和朋友……

最喜歡讀這本書的第三章:樓上掉下來的朋友。寫的是:有一天,項心儀家的電腦中病毒了,玩不了遊戲,在家裡很無聊。突然,掉下了一個紙球,紙球上吊著長長的細線,她把紙球從窗戶外拽進來。接著,樓上又掉下一個紙片,上面寫著:你幹嗎搶我的紙球?就這樣,一來一往,他們聊開了,知道了各自就讀的學校,各自的愛好,以及將進入同一所初中學校,還望成為同桌冤家……正當項心儀要把這個意外交到朋友的訊息告訴她的四個朋友的時候,她的朋友不是去補習,就是去旅遊了,這讓她很失望……

讀了這本書,我想起了我的假期生活,爸爸沒時間帶我去玩,電腦又被媽媽設了密碼,電視卡又被爺爺拿走,只能寫作業、打電話跟同學聊天……

看來我的假期生活跟項心儀不一樣,猶如苦瓜,沒有一絲甜美。

我希望我的假期生活就像森林裡的小鳥一樣,自在地在無垠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在清澈的湖邊盡情暢飲;在蔥綠的樹上和同伴們快樂地玩耍……

這本書真實反映了學生的暑假生活,說出了我們的心裡話,所以我很喜歡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