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可逃》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無處可逃》觀後感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87字

暑假裡,學校組織我們在家中觀看“慈溪法制線上”網上的微電影,學法、守法,於是我點開了其中一部獲一等獎的作品。

這部微電影叫《無處可逃》,講述了一名高階官員因非法收受財物被抓,親手毀了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使妻女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他則開始想起以前的生活,想起他曾經對女兒說過的一句話:人和竹子一樣,要氣節剛正,要挺拔高潔,要虛懷若谷。

我不禁回想起從小媽媽對我的教導:不勞而獲的財產是非常不道德的,就像小偷一樣,用非法的手段來索取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應該靠自己辛勤的勞動,來獲得自己用汗水換來的財富。所以,如果我們在路邊撿到錢,一定不可以自己拿去享用,萬一失主是用這些錢來救急的,那麼將心比心設想一下,他該多麼著急呀!所以,不義之財絕對不能收受,一定要把這些錢交到警察叔叔那兒。古人說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愛財,見到就要。

但是,如今社會上有些人卻不是這樣做,而是損人利己,為了一己利益不惜害別人受到損失。殊不知,法不容情,就如影片中那位官員,最後還不是“無處可逃”?我們應該多懂一些法律知識,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同時也不去傷害別人。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棟樑。可是,現在有些花朵正在枯萎,棟樑正在被腐蝕,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有些人不懂法、不守法造成的!衝動是魔鬼,有些人與“魔鬼”相伴,不計後果地去傷害別人,才會被關進“牢籠”,甚至終生被囚禁在鐵窗之內。

古語有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青少年要知法、懂法、守法,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華文明人,莫讓悔恨伴青春。說到底,這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我們自己燦爛的明天,為的是我們自己美好的未來!

心若沉溺無處可逃 篇2

高二作文 ,627字

通訊網路漫天覆蓋,摩天大廈遍地拔起,這是社會的進步。但身心沉溺的人們插翅難飛,無處可逃。唯有心懷若素,打破桎梏,方能大隱於市。

那些沉溺於城市的人,在觥籌交錯的宴席上酩酊大醉,在不見天日的歌廳裡亂吼一氣,在人頭攢動的遊戲廳裡享受濁歡。他們累了,倦了,想逃了,於是將自身的浮躁和暴戾塞住大自然,接著又無功而返。

或許是逃離的不夠徹底。用一葉障目,不見世事的變化;也許雙耳塞豆,不聞風聲雨聲。或像范蠡一樣,泛舟西湖;也仿陶潛一般,種菊東籬。與外界斷絕一切聯絡,在深山老林內自給自足,這看似才算是真正的“逃離城市”。

然而年年江月相似,人,卻不同了,社會也變了。所謂流觴曲水,行酒賦詩,結廬人境,只不過是魏晉風度的神話。機器轟鳴的現代,談個人隱世也是種奢侈。

消極避世是要不得的,激烈競爭是免不了的。有光明就一定會有陰影,寄生在社會上,得意失意,希望失望,積極消極,都不可避免地紛至沓來。

逃離不是解壓的最好辦法。身處城市,我們若可以敲醒那顆沉溺的心,給自己留出一段清淨無雜的空間和時間,不也可以在都市裡另闢一片自己的桃源嗎?

印度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不管你是誰,身在何方,都要有規律的進行冥想。即使是在繁華都市裡的人們,也會騰出一定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人生。蘇軾即使在窮困潦倒的日子裡也要盤出一些時間去縱情書畫。師古而泥古,我們若沒有如此才華,也可在工作之餘拍照旅行,走走停停。

給自己一方淨土,胸間蓄水,心底植竹;給自己一次旅行,放慢腳步,不盛不亂,姿態如煙。

《無敵浩克》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857字

《無敵浩克》是與《鋼鐵俠1》同年上映的超級英雄個人電影,也是漫威第二部超級英雄電影。

講述了布魯斯班納博士和手下的科研小隊在一次科研事故中受到伽馬射線的輻射,變身為凶殘龐大的怪物—綠巨人浩克。

浩克殺害了在場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有一個活下來的小助手後來在紐約皇后區的某學校當老師),因此被軍方通緝。

班納博士和浩克是共存的,就像是雙重人格,主人格班納博士擁有身為班納和浩克時候的記憶,而副人格浩克則更像是一個野蠻的遠古巨獸,甚至不會說話,也沒法得知身為班納的記憶。

因為知道自己犯下的血案,並且無法預知自己何時會變化,所以班納博士踏上了流亡之路。經過長期的摸索他發現自己情緒波動較大,尤其是感受到生命威脅和情緒憤怒的時候就會變身為浩克,因此開始學習瑜伽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一方面,軍方不斷的在通緝班納,而軍方首領的女兒卻是班納的女朋友,她堅信自己父親對班納的指控是子虛烏有的,因此也在暗中調查時間真相,除此外還有第三方人物在追殺班納。

雖然同是漫威出品,但是《無敵浩克》較之同年上映的《鋼鐵俠》反響平平,加上從復聯開始,綠巨人一角交由馬克鲁諾夫扮演,因此愛德華諾頓主演的《無敵浩克》幾乎淡出了漫威宇宙。

綠巨人是漫威電影宇宙中比較奇特的一個存在,他本身是具有強大的破壞性的,而且沒有自主意識,和其他的超級英雄不同,班納博士本身是十分反感他所獲得的特殊能力的。

諾頓在《無敵浩克》中的演出,也將班納博士那種糾結複雜的心理表演得淋漓盡致。而精瘦文雅的諾頓與凶殘暴虐的浩克形成強烈的反差,也是電影的一大看點。

然而這樣著重刻畫心理的電影顯然無法再炫目的特技片中掀起浪花,人們還是更加能夠接受漫威一貫插科打諢中拯救世界的風格,而馬克所扮演的班納博士似乎更加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同。

影片如此沉重的原因,或許也是因為《無敵浩克》是李安導演的《綠巨人》的續作,因此沿襲了前作的影片風格,還沒有來得及迎合漫威的特色。

但是作為綠巨人個人電影,《無敵浩克》卻又是漫威宇宙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1307字

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題記

四代人,四個時代,不同的人經歷著不同的路。他們心裡都想活得更加真實,追求更美好的事物。熒幕下,一群清華學子追求著自己的生活。

四個時代,交錯著電影的每一個小節。有辛酸的淚,也有激動的笑。

鏡頭起初落在現代的張果果身上,他遇到了一對四胞胎並向他們展開援助。但因為許多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他想過要放棄贊助他們。他淡視了別人的生死,但因為一件事打動了他。在清明節那天,父母堅持要去掃墓,為了報答救他們一命之恩的李想。他們曾經是支邊隊員,李想救了他們一命而犧牲,他的最後一句話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張果果明白了這個道理,決心贊助四胞胎。他活出了自己的真實。

第一代人,吳嶺瀾和梅貽琦。梅貽琦任職清華大學校長。吳嶺瀾在學習當中遇到了問題,就去找梅貽琦討論關於換課的問題。梅貽琦提到了“真實”兩字讓我深有感觸。學習是為了什麼?只是追求成績的排名和學科的好壞嗎?功名利祿都是次要的,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才是最重要的。後來他來到了一次泰戈爾的演講,深有感觸,真實二字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

第二個時代,日本侵華時。清華改為西南聯大遷移到了昆明,在那裡建起了茅草屋,鐵皮頂,條件十分惡劣。軍隊到學校來招生,報名的人寥寥無幾,他們害怕犧牲。沒有令人想到的是,家境富裕的沈光耀主動報名。他是一個努力學習助人為樂的人,他沒有自己的家嗎?他不害怕失去生命嗎?但他認為,成為一名飛行員,為國報效更加重要。當他見到母親,遭到了極力的反對。他承諾不去參軍,卻又瞞著他們繼續來到飛行隊。他令我感動,也讓我感到敬佩。感動的是,他偷偷帶著食物,開著飛機到貧民窟播撒食物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即使受到處罰,他也無怨無悔。令我敬佩的是,他為了戰鬥,駕駛飛機撞向軍艦,結束了他的生命。這既讓人感嘆,又讓人悲傷。

第三代,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不久,清華大學遷回了北京。陳鵬,王敏佳,李想是從小一起長大的。陳鵬和李想,都對王敏佳有著愛慕之心。他們都是很優秀的人,但是結果卻大不相同。王敏佳和李想,想幫助中學老師擺脫婚姻,寫了一封信寄到他家,卻被老師的妻子發現。他的妻子追究到底,最後找出了王敏佳。從此,王敏佳受到牽連,變成了反革命分子被批鬥。李想為了去支邊,沒有站出身來承認。在王敏佳的批鬥會上,她被打得頭破血流,陳鵬發現他後,給她洗去了傷痕,立下的墓碑,代表著和過去再見。第二天,王敏佳醒來後,陳鵬把他安頓在了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陳鵬便要轉身去往核基地,他碰到了在王敏佳墓碑旁哭泣的李想,只說了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李想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他逃避了事實,放棄了真實。他的後半生充滿了懺悔,他在支邊的路上救死扶傷,活出了他的真實。幾年後,陳鵬回到了小村子,發現那裡已經荒無人煙。王敏佳踏上了尋找陳鵬的路,尋找她自己的真心與所愛。

電影結束,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不同的結局,不知道是哭是笑。儘管結果不是那麼美好,但他們都活出了自我。像電影裡所說,我們要為自己和他人而變得更加珍貴: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588字

如果你提前瞭解了你說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

當我從電影院裡走出來的時候,整個街道非常安靜,讓我只能聽見風的聲音,閉上雙眼,又細細品味著這部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影片,我想我的答案是:是的。四代人,四個故事,穿越了一個世紀,交相呼應,從清華學堂,到西南聯合大學,再到清華大學,這些高等學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時代之光、希望之光,那些偉大的名字交織在一起,便是一部濃縮了的中國近代史。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電影裡包含著吳嶺瀾的青春年華,沈光耀的無私奉獻,王敏佳、陳鵬的真誠善良,還有現代社會張果果的不忘初心。這四代人都反映出了自己內心的、具有時代性的矛盾,但是在曲折坎坷後他們都做到了堅守本心,無問西東,這使我深有感觸。

我們正值一個不忘初心的青春。在世俗的漩渦裡,我們嚮往著詩和遠方,卻無法掙脫現實的枷鎖,在現實面前,很多人都被折斷了理想的翅膀,但是我們的目光不能逐漸變得短淺,我們不能被世俗的眼光左右,我們更不能隨波逐流,我們要對自己真誠,要堅守原則,內心不要有雜念與疑問,我們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勇往直前。

願我在被打擊的時,記起我的珍貴,抵抗惡意,願我在迷茫時,堅信我的珍貴,愛我所愛,行我所行,聽從我心,無問西東。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願我們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被世界溫柔以待。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818字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尋找著屬於自己的真實……

《無問西東》主要講述了四個來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在不同的時代迎接最艱難的選擇:陳鵬在愛情和理想之間徘徊,張果果對四胞胎提供幫助後,懷疑四胞胎的家人賴上了他,還被上司算計離職;沈光耀不顧母親的勸阻,投身戰場,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吳嶺瀾在轉專業的問題上犯難……

整篇電影都在探討一個問題:什麼是真實?梅老師說: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位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泰戈爾說:世界於你而言,無意義無目的,卻又充滿隨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誰知,也許就在這悶熱令人疲倦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著滿籃奇妙的貨物,路過你的門前,他響亮地叫賣著,你就會從朦朧中驚醒,走出房門,迎接命運的安排。”是啊,在生活之中,我們應該不顧左右,用平淡的心看待一切,尋求自己的真實。

再來看看沈光耀。沈光耀是一個文武雙全的青年,他的母親管的很嚴,當他的母親發現他要當飛行員時,立即就跟他講起了家規。她說:“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可是沈光耀最終受不了自己的祖國被侵犯,最終為祖國獻出寶貴的生命。這時是1940年,抗日戰爭已經進入最為艱難的時刻。棗宜會戰中宜昌淪陷,日軍以此為基地開展對陪都重慶的大轟炸;後來美國來中國支援並組建了飛虎隊,沈光耀便加入了飛虎隊。我不禁想到,我們這個時代沒有戰爭,可是我們卻坐在空調房裡,躺在軟沙發上,比起沈光耀他們,我們的生活簡直就是天堂。我們應珍惜現在。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724字

聰敏?善良?自私?涼薄?你看到我的任何一面都不各是我其實是你自己我們喜惡,一個人的品質其實都是自身具有的品質,只是有的人自知有些不自知我們喜歡一本書裡的故事其實都是自己嚮往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並不是故事本身這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亦不是山、看山亦或是水的真諦!這就是我觀《無問西東》的觀後感。

只問初心只問真心莫問西東,世人總是在生命最後才細數此生的遺憾。沒錯,因為每個人每一天都在面臨著大大小小的選擇。

王敏佳選擇了一人揹負寫信的後果,以便後來她被當成批鬥物件打到面部毀容。陳鵬輾轉反側牽掛王敏佳就是想要回去看她一眼,沒想到就挽救了王敏佳才有了她的死而復生。

沈光耀一個富家子弟在國家危亡之際選擇做了飛行員,期間因善舉救活了連他自己都不知姓名的陳鵬和最後義無反顧用最後一點慘力與敵方同歸於盡。

李想為了滿足私慾一心想去邊疆支援選擇隱瞞參與寫信的事實,一生愧疚但也在最後暴雪中犧牲自己救活張果果的父母。

我們每天做的這些選擇我們當下誰都不知道結果,只是以為一次簡單的選擇只有流逝的時間才能讓人明白我們曾經親描淡寫的一次選擇放到歷史長河裡有可能就是一筆濃墨重彩!決定別人的生命甚至是挽救國家於危難。

看似在不同時空下的人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也恰恰道出了佛家因果。

那麼有人問怎麼才能做正確的選擇?做個好人呢?只問真心只問深情不問西東。

新生,代表著生機,同時也代表著輪迴。芸芸眾生,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命運,然而什麼是命運?命,也許是天註定,因為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兄弟姐妹,但一個人的運是來自後天自己的修煉,合起來才是命運。所以,修煉的過程才是人生的真諦。

假如從一開始你就知道了你這一生要經歷的事?你還願意經歷嘛?

我願意,你呢!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2字

“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青春也只不過有這些日子。”“這世間不缺完美的人,缺少的是從心裡往外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逝者已逝,生者如斯。”這三句話代表了四代人的心,也代表了我們的心,同時也是我們做人的基本。

1924年的吳嶺瀾,原本在實科學物理化學,但常常考不及格,文科反而滿分,經校長的點撥和聽了泰戈爾的演講後轉到了文科;1942年的吳嶺瀾已是語文教師,教會了沈光耀要去做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成為飛行員,為祖國著想;沈光耀就是1962年陳鵬口中的“晃晃叔叔”,陳鵬教會了李想“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李想對自己推卻錯誤給王敏佳的行為感到非常難過;李想用自己的生命救了2012年陳果果的父母,陳果果幫助四胞胎一家獲得全新的生活與健康的孩子。

一開始我認為這四個時代的故事毫無串聯性和邏輯性可言,就最後點了個題。後來我發現這幾個故事其實是一件事,都是“受到啟發,傳遞後人”的想法。四個時代的人的所作所為與言行,讓我感受到每個人都有一顆純潔無瑕的心,就如珠寶的美玉一樣,默默無聞,裝點世人。這些人的默默奉獻也讓我想到了一篇課文中的一句話“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是啊,我看了這部電影,就如這句話的作者伊爾莎。斯奇培爾莉的感受一樣,也和這部電影的編導者一樣: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1339字

今天我看了正在熱映的電影《無問西東》。這部充滿酸甜苦辣,有歡笑,也有傷痛,有浪漫,也有悲壯的影片使我淚如雨下。

《無問西東》講述了四個時代的清華大學生,在最美好的青春接受存亡、友誼、選擇和職場的考驗的故事,就像一輛時光列車,我彷彿踏上了時光之旅,隨著鏡頭,看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看這個大時代的歷史沿革、愛國情懷。

最早,清華學生吳嶺瀾是人個文科天才,卻一心想要學好理科。他認為,全面發展才有意義。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了泰戈爾的演講: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惑,要思考自己的價值。於是,他決定做一名教書先生,通過培養優秀學子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優點,有天賦,有缺點,有不足。當自己有缺點時,要努力去改正,但如果你發現,自己努力過,卻仍無法彌補不足時,不要在這裡放棄,更不要執著於不足,而應該發揮你的優點,讓它的光芒掩住缺點,讓它為你爭取更大的價值。

1938年,中日戰爭進入高潮。文武雙全、家世良好的沈光耀來到清華。他心懷國家大義,在國家危難之際,毅然決然選擇做飛行員。老師吳嶺瀾說:“認清自己的價值並學會利用至關重要。”這穩固了他報效祖國的決心,他決定為國家獻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有一段情節擊中了我的淚點。大廣場錄取飛行員時,教員說:“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心裡給出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這句話成為了沈光耀的精神支柱。他為祖國、為家鄉、為人民付出了一顆真心,付出了滿腔熱血,付出了寶貴的青春。他不顧責罰,拿食堂的饃饃,又冒著被敵人發現的危險,飛相同的路線,最終把饃饃送到災區小朋友手中。最後一次執行任務,他的隊友不斷犧牲,他的機翼被擊中,人也負傷,但他拼命射下敵機,與其同歸於盡。若他放棄消滅敵機,棄機跳傘,就有生還的希望,但他沒有,他要為祖國盡忠,為戰友報仇!墜機的剎那,他想的不是對決定的後悔,對人生的不捨,而是“媽,對不起!”他不能做盡孝的兒子,陪伴在母親身邊。這何嘗不是無畏。令我淚如雨下的,不是鮮血、不是殘忍、不是害怕、不是嗔恨,而是愛,無私和無畏的愛。

第三段中,陳鵬是個孤兒,靠沈光耀送來的食物存活下來。他與王敏佳、李想是好朋友。王敏佳為老師出頭,卻被一群自認為正義的群眾批鬥,被迫害至毀容,險些搭上性命。善良的陳鵬偽造敏佳已死的假象,將她送回自己的家。之後,他懷著一腔思念,奔赴西北研製核武器。

核對身體影響頗為巨大。當祖國憑藉原子彈躋身強國之列,陳鵬卻病重纏身時日無多。他隻身回鄉,為的是了自己最後的心願—看看他心愛的敏佳。這種愛令人心動,令人嚮往。

現代,職員張果果因心煩意亂再加上堵車,不願去給父母的救命恩人李想掃募。父親的責備和勸說,令他對自己無感恩之心深感後悔。後來,他就是靠著這股感恩的精神從職場的困境中順利走出來,成為一個真正的創業精英。

影片結尾出現了清華師生的照片。他們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十年如一日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此傑出,卻將自己隱藏在茫茫人海,默默創造著價值,他們的故事感人至深。

人的一生,可能會像吳嶺瀾一樣感到迷茫,像李想一樣被名利矇蔽雙眼,像王敏佳一樣受到不公,像張果果一樣身陷困境,但有志向的人,終如陳鵬,如沈光耀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536字

今天,我們一家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無問西東》。故事分許多時間段,我來講其中的一段。

20世紀30年代一個名叫沈光耀的大學生在清華大學讀書。原來他是不遠從香港來求學,雖然本來他是一名富家子弟,但是仍舊想要獲取新的知識。當時的條件很差,教室的屋頂是用稻草做的呢,下雨水就從縫隙裡滴下來,聲音很大,都上不了課。在這樣糟糕的情況下,沈光耀學習了一段時間。後來祖國遭到了敵人的襲擊,他有了另外一個念頭去當兵。因為光耀覺得兵營裡少了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青年,所以他覺得自己應該去填補那個空缺的位置。

一開始他的媽媽很反對自己的孩子去當兵,因為她覺得光耀還沒有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該怎麼過,不想讓他這麼小就去打仗。沈光耀一開始同意了媽媽的建議不去當兵,他後來想了想,國家就快滅亡了,我還是去吧,沒想到母親也同意了。

沈光耀很具有同情心,他把自己吃的省下來用袋子裝好,駕駛著飛機,把食物裝在降落傘上投給了難民兒童。

而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的正義感,有一次日寇來轟炸,光耀和幾名勇敢的戰士,駕駛著戰鬥機和他們做起了反抗。他奮不顧身,炸死了一個又一個敵人,最後他的飛機失控撞上了一艘軍艦。他英勇犧牲了,但他的精神永遠被我們記住。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有奮不顧身的精神。這樣我們的祖國才會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