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情書》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校園情書》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90字在這長達兩個月的暑假裡,讀書成了我唯一的愛好。當我在書海中眼花繚亂不知該選哪本時,《校園情書》把我深深吸引住了,於是,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本書。
名不虛傳,《校園情書》寫的是在每一所中學學校都有可能發生的情感故事,是用青春書寫的情書。裡面有同學之間的友情,老師與學生的親近,青春期朦朧的戀愛感覺。看這本書,與其它書不同的是,它讓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最與眾不同的是,《校園情書》中的班主任“達達”老師,他的開朗、另類的教學方式、通情達理、孩子氣等等能與學生們打成一片,完全不同於其他老師。這樣的老師應該是所有學生都夢寐以求的吧。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十分嚮往這樣的老師。
《校園情書》中的第一張“志形燕歸樓”是我記憶中最深的一章。原因就是與我相近,感觸大。對呀!每一個女生宿舍總有一個最懶的,一個最吵的,一個最安靜的,一個最貪吃的,一個做老大……宿舍就是我們另一個家,同學之間的友情就是在宿舍培養的。當我看完這章時,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宿舍所發生過的事。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瘋狂,嘴角的弧度慢慢擴大。我們的宿舍也曾鬧過“減肥”的風波,不同的是,書中是做瑜伽,而我們則是做一些零星稀奇的動作。最使我感動的莫過於最後一章“你一路都在”。同學之間的友誼多麼深厚啊,它往往會超過你的想象。我也是料及不到的,他們為茹茵同學寫的兩篇日記,辦紀念會,讓友誼成為彼此心中的永恆。看著看著,使我想起《朋友》這首歌,多麼適合呀。
《校園情書》寫出了我們中學生的學校生活和情感世界。是讓人歡笑,讓人流淚,讓人深思的勵志故事。《校園情書》的確是一本屬於我們的青春期指南,將伴隨我們,在青春之路上越走越遠!
《你在為誰讀書》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938字“讀書有什麼意義?甚至我們這一生有什麼價值?”這本書委婉地用故事、用一節一節的課,來對自己的付出,做一個解釋,我可能還無法全部懂得裡面的內容,無法全面理解,可能沒有經過,就沒有真正的所悟吧。
我原先對第八課怎樣選大學專業,並未抱有很大的興趣,直到我看到一篇文章上寫道:一家以色列的雜誌社,對年齡超過60歲的人進行調查,發現其中有67%的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都是古稀花甲的老人,經歷了大風大浪,無數磨難,但卻超過半數的人會對自己的工作有所抱怨,甚至認為最平常的上班都會是一種痛苦。想想心裡就感到一絲恐怖,怕自己將來也會掉進這無盡深淵,怕自己也要受到這殘酷的對心靈的折磨,背後都冒出了冷汗。
正如書上所說“選錯了專業,不但上學痛苦,找工作時又不忍心轉行,於是只好繼續痛苦下去。”事實如此,選錯了,然後將錯就錯,回頭路只會越來越難,越來越遙不可及,最後無論哪條,都是一種痛苦,於是沿著“老路”走下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人生跟一場悲劇一般,沒有陽光去照耀。
“你在為誰讀書”看似這個和工作還有些區別,但其中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個人,讀的書好,成績多,成功之門就大,不是說不學習者一定無所成,但其中的成功者,都是從門縫中鑽出來的,成功之門不可能是敞開著的。是誰,會敢拿自己的未來下這個賭注呢。
整本書通過幾章,從不同的方面,讓我們明白,讀書,是與自己,自己的未來密不可分的,而大學,更是學習知識的分水嶺,決定著未來的道路,一絲不同卻會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專業對於社會來說,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對自己,能選出真正適合自己,喜歡學什麼,就學什麼,不要盲目跟風。社會上的專業是有冷門和熱門之分,但對於自己的興趣,才會有好壞之分,再冷門,對於自己只要熱愛,也能學得津津有味,日後也非不能大有所為。
人生就是由一道道選擇題組成,有些無關緊要,有些決定一生,讀書是一個選擇,怎樣讀書是一個選擇,往哪方面發展又是一個選擇,這些選擇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有瞭解了自己的興趣、天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人生,做最合適的自己,選擇最適合的道路。
這本書對我來說,忽遠忽近,好似就在身邊,又如毫無關聯,雖然現在並未能展現它的作用,但我相信,在將來,它會成為一盞明燈,當我需要時,我會點亮它,照亮我前進的道路。
《你在為誰讀書》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938字“讀書有什麼意義?甚至我們這一生有什麼價值?”這本書委婉地用故事、用一節一節的課,來對自己的付出,做一個解釋,我可能還無法全部懂得裡面的內容,無法全面理解,可能沒有經過,就沒有真正的所悟吧。
我原先對第八課怎樣選大學專業,並未抱有很大的興趣,直到我看到一篇文章上寫道:一家以色列的雜誌社,對年齡超過60歲的人進行調查,發現其中有67%的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都是古稀花甲的老人,經歷了大風大浪,無數磨難,但卻超過半數的人會對自己的工作有所抱怨,甚至認為最平常的上班都會是一種痛苦。想想心裡就感到一絲恐怖,怕自己將來也會掉進這無盡深淵,怕自己也要受到這殘酷的對心靈的折磨,背後都冒出了冷汗。
正如書上所說“選錯了專業,不但上學痛苦,找工作時又不忍心轉行,於是只好繼續痛苦下去。”事實如此,選錯了,然後將錯就錯,回頭路只會越來越難,越來越遙不可及,最後無論哪條,都是一種痛苦,於是沿著“老路”走下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人生跟一場悲劇一般,沒有陽光去照耀。
“你在為誰讀書”看似這個和工作還有些區別,但其中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個人,讀的書好,成績多,成功之門就大,不是說不學習者一定無所成,但其中的成功者,都是從門縫中鑽出來的,成功之門不可能是敞開著的。是誰,會敢拿自己的未來下這個賭注呢。
整本書通過幾章,從不同的方面,讓我們明白,讀書,是與自己,自己的未來密不可分的,而大學,更是學習知識的分水嶺,決定著未來的道路,一絲不同卻會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專業對於社會來說,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對自己,能選出真正適合自己,喜歡學什麼,就學什麼,不要盲目跟風。社會上的專業是有冷門和熱門之分,但對於自己的興趣,才會有好壞之分,再冷門,對於自己只要熱愛,也能學得津津有味,日後也非不能大有所為。
人生就是由一道道選擇題組成,有些無關緊要,有些決定一生,讀書是一個選擇,怎樣讀書是一個選擇,往哪方面發展又是一個選擇,這些選擇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只有瞭解了自己的興趣、天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人生,做最合適的自己,選擇最適合的道路。
這本書對我來說,忽遠忽近,好似就在身邊,又如毫無關聯,雖然現在並未能展現它的作用,但我相信,在將來,它會成為一盞明燈,當我需要時,我會點亮它,照亮我前進的道路。
《生命書》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201字晴天午後。圖書館。指尖滑過一排排書籍,我終於被《生命書》所吸引,我想,生命?我翻開扉頁,上面映著—生命是一種尊嚴,一種信仰,一種欣欣向榮的自強不息。逝者如斯,儘管你我命運不同,只要銳意進取,必能心與夢翔,這該是一本感動勵志的書。
序章簡練而概括:生命書選取的故事囊括了作為生命體的人與動物的生存掙扎,奮進經歷以及人與動物在動盪靈魂的生命交集中的真善美,在絕境和災難面前展現的奉獻與犧牲,在平實生活中流露出的愛與堅忍。
只看了每輯前言與少許文章,我就忍不住要把它買回家,永久收藏或傳與人看,我想這本由細微感受組成的溫暖潔淨的刊物能幫我豐富人生,讓我的青春不貧瘠。
悠閒時光裡,我在窗前乘著微風細細品味這本書,不待結束閱讀,我便被超越生命極限為待產的愛人保駕護航的雄龜邁克感動,我被不幫人不快樂用鮮血書寫大愛的貧窮礦工感動,我被三根鋼棍支撐起身軀卻挽救上萬人絕望靈魂的女孩司晶感動,他們的故事使我從新的層面來認識生命,從新的角度來體味生存。我被司晶感動,她的故事讓我體會到了,有時候燦爛的生命之花偏偏在陰鬱的谷底綻放,生命的價值完全攥在人們自己手中和在生命途中遭遇坎坷的即便是倔強而堅強地熬下去,也是一種崇高。我想,我要像她一樣活著,不向命運妥協,珍愛一切生命。
我們無法選擇擁有怎樣的生命,也無從選擇擁有怎樣的命運,但我們可以在對生命的無限探究中把握現有的生命,扭轉現有的命運。生命是生命?生命本身就是答案,我想生命?生命!
生命書使我的靈魂敞亮,我的人生有了明燈和方向,我順著他緩緩的行走。我驚詫人與猛獸間和諧相處的離奇,感動於動物與人暖暖相依的溫馨,感慨於動物之間莫名其妙情願下感情的深厚時—生命書使我變得熱情與智慧,仁慈與感恩。
之前,我認為生命就是“活下去”。卻不想“活下去”是一種生之本能,“活並活的好”卻是一種境界,而“生命”有熱情與善良。著名作家韓少功說:意趣、意味、意象、意念、意義—使人們由存活變成了生命,使我們能夠有頭有臉和有心有肺。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關於熱愛生命,我借用一段話來描述:也許我瘦弱的身軀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運的前程,那請在悽風苦雨中聽我的聲音,仍在反覆的低語:熱愛生命。也許經過人生激烈的搏鬥後,我死得比那湖水還要平靜,那請去墓地尋找我的碑文,上面仍然刻著:熱愛生命。我下決心:用痛苦來做砝碼,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平。我要稱出一個人生命的價值,要後代以我為榜樣:熱愛生命。
活潑的生命完全無需藉助的魔法,便能對我們述說至善至真的故事—我希望,我們勇敢,我們活潑、我們至善至美,我們熱愛生命。就像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說的:給心靈更多成長的力量,給生命更多感動的理由。
生命之中,奇蹟屬於創造者。但願我們能成為一個熱愛生命的少年,使我們的生命綻放如花。
諄諄教導,拳拳教子心——《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137字《傅雷家書》是一篇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書,就像那促膝的談心,在默默無言中不知不覺地拉近了我和父母距離,我聆聽著,感受著,銘記著。
誰人沒有父母,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父母之愛、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對兒女的諄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最平凡的關心、理解和溝通。傅雷敢於在家書中剖析自己,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把自身經歷中的經驗和教訓像涓涓細流灌注在兒子成長的心田中。傅雷先生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做人要直面困難。
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難、汗水和辛酸是在所難免的。面對這些挫折,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抱著永不放棄的心理,最終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這樣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對兒子的告誡,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子女們的忠告!
做人要懂得善良。
傅雷告訴兒子“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永恆的福祉。”善,應該是發自我們內心,奉獻給社會的。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關愛別人,使別人因為自己的“善”而變得無比幸福,這才叫真善。
讀《傅雷家書》,我感動於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子女的關愛。大到事業、人生和藝術,小到吃飯、穿衣和花錢,事無鉅細,關懷備至。從家信的言談語氣中,我們看出傅雷是一位要求極其嚴格的人,甚至有些刻薄。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這樣的愛子教子的精神怎麼能不令人感動至深,欽佩至極。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對子女滿懷關愛,使兒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功。其實我們的父親也像傅雷一樣的平凡而偉大: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他們的鬢角已經斑白;為子女的成長費盡心血,這就是偉大的父愛,這就是真正的父親。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刻骨銘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待人;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相信自己;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樂曲,只有這些高潮和低潮,我們才會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只有坦然面對它們,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對,這樣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樂趣,才能真正幸福。
讀過這本書後,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給了我巨大的感染啟發。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為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為了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和父母溝通的道路。
最喜歡的一本書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516字我喜歡看課外書,喜歡讀名著,最喜歡的是法國的雨果寫的《悲慘世界》。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苦役犯冉阿讓出獄後,受到了大主教的感化,從而棄惡從善。一次偶然的機會,冉阿讓成了一名富豪。他樂於助人,特別喜歡幫助窮人,經市民的一致推選,他成為了一名市長。成為市長後,他又幫助了許多像芳汀、珂賽特一樣受盡了苦難的人。但警察沙威一直沒有放過他,迫使他改名換姓,隱居起來。最後,這位可敬的老人在幸福的渴望中死去。
這本書裡的故事連綿起伏,緊扣人心,它將有各利身世的人物串連起來,每個人的命運與故事的結尾息息相關,從而造就了一個令人頗有感悟的故事。
在生活中,有許多和冉阿讓一樣曾有過罪惡一面的人,他們都面臨著由於特殊身份產生的巨大壓力。但那些人卻不會像冉阿讓一樣改過自新,棄惡從善,相反會更加自暴自棄,更加自卑。而在學習中、工作上,我們又何嘗不是那樣的呢?因為犯了一個錯誤,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孤立,就放棄自我。相反,那些人應該盡力改正錯誤,做出更好的自己,就要告訴同學們:我儘管受到了批評,但還是能夠做好自己,在逆境中更上一層樓!
冉阿讓安息了,儘管命運多舛,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喪生;事情就是這麼自然而然地發生,就如夜幕降臨,日落西沉。
報任安書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3395字【篇一:生與死—讀《報任安書》有感】
《過零丁洋》裡有一句名垂千史的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生死,有人或許以生踐志,亦或許以死明志,亦或許苟且偷生。
論生:在《報任安書》中,司馬遷終於有機會吐露壓抑了許久的痛楚:“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僕之不得已乎?”“每思其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他是何等的痛楚啊!在古代文人墨客眼中,遭受極刑,那是何等的奇恥大辱。可是,司馬遷卻欣然接受了,因為他心中有一個信念,就是完成著作《史記》而表於後人,這就是以生踐志。
還有一種,無恥小人總是惜命,為了使自己活得更久些,做一棵牆頭草—兩邊倒,東倒西歪的。譬如,《紅巖》書中—浦志高,在面臨著國民黨反動派的嚴刑拷打時,卻放棄了革命黨人心中的信念,出賣自己的靈魂,心甘情願的為國民黨做走狗,甚至嚴重損害了共產黨的利益。這類人或許能夠活些時日,但靈魂上卻深深烙印上了“叛徒”的恥辱。這就是苟且偷生吧。
論死:飛蛾撲火,眾人皆知,為了追逐那短暫的光明,心甘情願地冒著被燒死的危險,衝向火光,在終於汲取到那一絲絲的溫暖時,也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古代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遭受奸佞的誹謗,直到最後被楚懷王放逐,也依舊保持高潔之身。屈原行走在江畔上,堅守著“舉世皆濁而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情操,沉吟江畔,“至死不悔”,死得壯烈,死得浪漫!再如《紅巖》中江姐,面對著國民黨反動派的各種酷刑,無所畏懼,誓死忠於黨,這就是以死明志吧!
何為生?不在於活得是否長久,在於活得是否絢爛。
何為死?不在於死的方法如何,在於死得是否有價值。
【篇二:生與死—讀《報任安書》有感】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這是《報任安書》裡的一句盡人皆知的話,司馬遷用它很好地詮釋了自己的生死觀。司馬遷口出“惡”言,便遭受宮刑,但思及要完成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著作,於是默默忍受了令人恥笑的宮刑,明知道是這樣一條艱苦的路,卻還是毅然邁出自己的腳步。
越王勾踐,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為了復國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最後終於成功消滅吳國,取得勝利。品嚐苦膽,睡在薪草上,這不是一個皇帝所應有的待遇。他為了復國是多麼的艱辛。不但要受到自己內心的譴責,還要受盡天下人的恥笑。這是何等的痛苦,他本可以一死了之,但他毅然踏上了這條復國的艱辛道路,邁出自己的腳步。這是為什麼?為了一個信念,一個夢,一個復國的夢!
飛蛾撲火,人盡皆知。為了那短暫的光明,心甘情願地冒著被燒死的危險,衝向火光,在終於汲取到一絲的溫暖時,也奉獻出了自己的性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南宋詞人李清照讚美項羽的詩。項羽在楚漢相爭中大敗,一路逃到烏江邊。卻愧對江東父老,而自殺於烏江邊,他原本可以逃回江東,等待時機,再度東山再起,以他在江東的聲望,絕對可行,可由於內心極度的譴責,便在烏江邊自刎了。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體現他高潔的品格和遠大的政治理想,不願隨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滅後,在他的祖國淪喪後,他“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也不願“蒙世俗之塵埃”,他以死來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尊嚴,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什麼?為了光明,所以寧願犧牲。
何為生?不在於活的是否長久,在於活得是否絢爛。何為死?不在於死的方式怎樣,在於死得是否有價值。
人生短暫,我們無法控制,但它所散發的光輝是我們親手創造的。讓生命大放異彩,這才是活的價值。
【篇三:生與死—讀《報任安書》有感】
“有的人活,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話使我想到司馬遷用自己的人生對此作出很好的詮釋。
司馬遷口出“惡”言,便落下刑罰,遭受宮刑之後,作為一名文人,為了保全名節,本應自行引決,但思及自己的理想,要完成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著作,使得自己能夠顯露於世,於是他默默忍受了令人恥笑的宮刑,忍受多年的孤軍奮戰。
在《報任安書》中,他終於有機會吐露壓抑了許久的痛楚,“且夫藏獲婢妾,猶能引決,況僕之不等已乎?”他是何等的痛苦。可明知道是這樣一條艱苦的路,他卻還是毅然邁出自己的腳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這就是他的生死觀。
韓信曾經為了自己的志向,寧願忍受胯下之辱,也不想飛蛾撲火,為什麼?為了未來,為了自己的志向,最後他毫無意外的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大將軍。
面對這樣的處境,為何還能毅然決然的邁出這樣一步?
因為他們有夢,為了信念,為了夢想,他們在後人心中留下了頂天立地的形象。
論生,還有另一種,無恥小人總是惜命,為了自己活得更長久,甘願做一棵牆頭草—正如名著《紅巖》中所述的浦志高一樣,在敵人面前的姿態做牛做馬,在地下黨面前甜言蜜語,人的尊嚴消亡殆盡,命是得以保住了,可是人呢?終日活於擔憂之中,兩邊倒,他們是中國人的恥辱,他們為了換取一時的安寧,一時的榮華富貴,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再有華音醉心名利,汲汲富貴,致使管寧割席與之絕交;揚雄趨炎附勢,巴結王莽,招天下文人鄙棄;關起為得駢名。殺妻取信,遭世間百姓萬代唾罵。
屈原吟沉江畔,至死不悔;陶淵明封印辭官,飲酒採菊;朱自清拒絕“美粉”……他們堅貞,他們有觀念,他們有志氣,他們在一番矢志不渝的堅貞中,成就了萬代英明,在後人心中,他們挺直了脊樑的頂天立地的形象,他們是不朽的豐碑。
那些漢奸們,為求生而投敵,也許獲得一時的榮華富貴,留下一生的罵名,一輩子的恥辱。
人一生中或生或死,或長或短,我們要讓生命大放異彩,這才活得有價值。
【篇四:報任安書讀後感】
《報任安書》曾經在中學課本上出現過,後不知緣由落到了隱身於讀本的境地。曾經讀過,但是印象已經比較模糊。今日再讀,有了新的思考。
“推賢進士”不過任安婉曲之詞。判處腰斬下獄之前作此書信,其主要意圖往往不在於替國家舉薦人才。更多的恐怕是希望司馬遷愛惜人才。那麼,人才將死,如不能保其生,則斷無推賢進士之可能。
可是,司馬遷“刑餘之人”,未受刑之前,力保李陵,罪及自身。如今情形,“推賢進士”怎麼可能?司馬遷一定經過了痛苦的思索與鬥爭。所以,“闕然就不報”。痛苦的掙扎之後,司馬遷顯然想明白了一些問題。於是,有了這封信。
一部分寫死,另一部分則寫生。
死,要死的高貴,死得其所。古人之死,怎樣才是高貴,死得其所呢?於士大夫來講,為國盡忠,恪盡臣節,顯然是死得其所。至少就受過儒家思想薰陶的人來看是這個樣子的。高祖劉邦開始重儒道並重。武帝劉徹則獨尊儒術。司馬遷有此認識,顯然是很對的,況且,有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了這一點認識是很有道理的。
“刑不上大夫”,並不是說大夫犯了罪,免於懲處。而是說,士大夫犯了罪應該在國家追究懲處之前就引咎自裁。這樣就做了一個很好的樣子,獲罪於國者,當以身報之。這也算是用自己的生命為國家作出了貢獻。
作為司馬遷來講,身份地位低賤。不在士大夫之列。以罪囚之身而死,辱身在先,辱祖在心。死,不關節義。雖死,於己無益,於國亦無益。
這裡應該有一個最基本的邏輯前提,那就是人的生命是應該有些意義和價值的。
既然無益,不死也罷。死則可惜!
之後講生。人都是貪生的。非死不可,一定是為了心中所想,比如“激於義理”。為了節義而死,這不是最難的事情。也就是說,死,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選擇了“死”,極有可能是一種懦弱的表現。選擇生,則可能是選擇了艱難。能夠“隱忍苟活”,一定是有著強大的精神支撐。
這種精神支撐,可以是理想,也可以是信念,還可以是親情、責任等等。司馬遷的精神支撐是什麼呢?—創作《史記》,流傳後世。這樣,雖表面卑賤,實則高貴。什麼樣的生命能夠比“不朽“更加高貴呢?
司馬遷舉出歷代聖賢的例子,將他們忍辱不死,發奮有為。旨在表達一種生命思考。命為志存!
志不在小!“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古往今來,能實現者,鮮矣!然而,司馬遷實現了!似乎是屈辱的活,實則是高貴的生。正是因為生得高貴,才有可能死的不朽!
於是,有一閃念。可能這就是屈辱、苦難的靈魂更加高貴的根源所在吧。也難怪,艾青禮讚自己的乳母的“黃土下紫色的靈魂”。苦難與高貴就是如此之脣齒相依。當然,此種思想,“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我的第一本法治故事書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025字【篇一:我的第一本法治故事書讀後感】
依法治國以深入人心,“做一個守法的陽光少年”是同學們常說的話,是呀,沒有規矩哪有方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律是同學們應該遵守的。
在社會中,如果沒有法律,那麼社會將會混亂不堪。《我的第一本法治故事書》這本書主要介紹成長規律和法制教育規律,堅持習慣養成和法治實踐相結合,著重培養小學生的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等。培養學生養成自律、自信、勇敢等優秀品質,使我們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我從《十二次微笑》這篇文章中懂得了要想享受動聽的音樂,就要學會用心傾聽,要懂得包容。微笑是化解一切矛盾的橋樑。所以我們要有一顆包容他人的心。
這本法制書中,我喜歡閱讀的小故事還包括“哭臉的回憶”、“法制小講臺”、“笑臉的故事”、“心靈感悟”、“成長記錄”。從這些小故事中,我懂得了什麼叫“規矩”。只要我們讀了這本書,就一定能夠使得我們養成自律、誠信、自信、勇敢、善良等優秀品質。
依法治國,依法治校,依法行事,在法律旗幟下,我們一定會成為懂法、依法的好公民,成為法治人才的後備力量。
【篇二:我的第一本法治故事書讀後感】
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叫做《我的第一本法治故事》的書。
這是一本根據小學生心理特徵對小學生做出正確價值觀引導的書。
這本書裡有“兄弟反目”破壞親情又傷人的讓人嘆息的故事,有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不生氣的祕密”,還有出乎意料的“十二次微笑”,還有“用愛傾聽”的感人肺腑的親情……每件事情都以學會包容、善待別人的、快樂自己為主題,讓人讀過後又有了新的思考。
其中我最喜歡《十二次微笑》這個故事。它講了一位空姐給乘客倒熱水吃藥的事情。但由於飛機正在起飛,延誤了給那位乘客倒一杯水的時間。雖然空姐過後想起來倒水的事情,可惜時間已經過去的好久。乘客十分生氣,很想投訴她“傲慢”的服務態度。面對咄咄逼人的乘客,空姐顯得很坦然,空姐不但沒有生氣,反而一味的向這位乘客報以微笑以表達自己的歉意。
飛機就要降落了,乘客向空姐要了留言本,那一刻,就連我都覺得空姐“大難”到了!結果卻讓我和空姐喜笑顏開,那位乘客在留言本上給了表揚而不是投訴,“表揚”是因為空姐那“十二次微笑”,讓乘客感受到了溫馨。
可見,一次失誤不要緊,關鍵的是我們要學會怎麼去彌補因失誤而造成的壞影響。空姐用自己的素養贏得了乘客的諒解。實際上,當我們堅持禮貌待人,就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樑,減少相互間的矛盾,讓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我的自白書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05字“任腳下響著沉重的鐵鐐,任你把皮鞭舉得高高,我不需要什麼自白,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這是我和媽媽在寒假讀的一首革命詩歌,詩的名字叫做《我的自白書》。
這首詩的作者是革命烈士陳然。陳然是中共重慶市委機關報《挺進報》的特支書記,他負責《挺進報》的印刷工作。由於叛徒的告密,陳然不幸被捕。在獄中,陳然受盡各種嚴刑拷打,始終只承認《挺進報》從編輯、印刷到發行,全部是他一人所為,他決心犧牲自己,保護組織和同志們。特務們用威脅利誘的辦法要他寫自白書,陳然拿起筆,寫下了這首驚天動地的詩篇。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無限仇恨和對無恥叛徒的蔑視。當我讀到“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的時候,我能感受到作者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面對酷刑和死亡,陳然毫不畏懼,他用生命保護了組織和戰友,換來了和平。
今天我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年代,沒有敵人的侵略,沒有戰爭的紛擾,享受著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我們還常常因為遇到一點困難而退縮,因為不想學習而懶惰,想想都覺得很慚愧。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繼承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勤奮學習、不怕困難、堅強不屈,用優異的成績告慰為我們創造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們。
家園落日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17字該看一看家園的落日
《家園落日》是當代作家莫懷戚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落日為發端,抒寫自己對落日的別緻感受,文章的開頭說“落日比朝陽更富愛心”,點出了散文的文眼。讀後,內心為之一顫。很可惜,我這樣懶惰的人很少賞看過日落,連日出也少過觀察。對於作者的這種看法,我也就被剝奪了評頭論足的權利了。
細細想來,我從沒有看過一次完整的落日,也許是因為當太陽下降到一定高度,總有討厭的樓房阻礙;也許是因為心浮氣躁的我根本耐不住性子看著太陽一點點消失在地平線下;也許是因為不愛觀察大自然的我很少有這份觀賞落日的情緒吧。總之,落日對我而言是無比陌生的。至於日出,懶惰的我就更不會為了觀賞它而變得勤勞起來了。
“家園”,這樣一個簡單而神奇的詞語,總是能讓人或潸然淚下,或展開笑顏。很多人心目中的家園,也許是間寬敞明亮的屋子,有著蜂蝶翻飛、禽鳥啁啾的花園,住著最親密的家人,可能還會有一隻活潑好動、忠心耿耿的小狗。可是看著這個詞,我總會想起兒時居住的那套老房子。我在那裡度過了我生命中的頭十個年頭,那兒承載著我的歡笑與淚水,是我短暫而充實的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儘管住在那裡的十年,總要與不知從何處冒出來的蟲子作鬥爭,總要一遍又一遍地清理從年代久遠的粉牆上掉落的碎末,總要在睡前關緊所有門窗才能不被突然傳來的聾啞學生的哭叫驚醒。是的,那時候住在聾啞學校裡,我家屋子隔壁就是學生的宿舍樓。雖然條件簡陋,生活中卻洋溢著歡樂,常常是太陽快落的時候,才在那些含糊不清的歡送聲中回家。而這幅以落日為背景的畫面以後常常融進我的夢境裡,那時的家園,也成為我記憶中最早的家園。
從未細細地欣賞過落日,這裡就粗粗想象一下家園落日的模樣吧。水鄉落日應該也是“普通得就像一個人”,雖然沒有戈壁落日的“一身鬼氣”,沒有云海落日的“飄而柔曼”,卻也應當有著變化萬千的色彩,與晚霞一同染紅一邊的天空,也染紅夕陽下人們疲倦的臉龐。奉獻了一天光和熱的太陽,在這個時候萬萬不該突然消失不辭而別,應該有一次恢弘盛大的謝幕。在即將消失之前,放出格外明亮的光輝之後,才能收斂一縷縷陽光打道回府。
為了驗證我這樣的假想是否可行,似乎真的應該收拾好心情,完完整整認認真真看一次落日了。
感謝《家園落日》!
李清照買書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52字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總能帶給我很多收穫:有的書給我自信和勇氣,有的書使我感動得熱淚盈眶,有的書堅定了我的理想和信念,有的書為我的寫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優秀的書籍像一座寶庫,一走進去,你會被裡面的“奇珍異寶”吸引住。
《李清照買書》就是其中一個讓我喜歡的“寶貝”。有一年清明,我國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來到書市,仔細翻看,希望找到一本中意的書。忽然,一套幾乎失傳的、用篆字寫的《古金石考》吸引了她。她馬上拿起書,認真地讀了起來。過了好久,想起此書是賣的。求書心切的李清照問:“此書賣多少錢?”老者答道:“家道中落,此書至少也得三十兩吧……”未等老者說完,李清照擔憂地說:“出門急促,沒帶那麼多銀兩,明日可否?”“我與家人約好,日落時,不管是否賣出,都要出城回家。”老者無奈地說道。這可怎麼辦呀?求書心切的李清照腦筋一動,讓老者稍稍等下,說她去去就來。
原來,李清照想到的辦法是,將自己的新衣典當了,換了錢來買《古金石考》,最後終於成功地買到了書。
讀完這個故事,我被女詞人對書籍的熱愛所感動。沒想到,她對書籍竟然這樣痴迷,在她的心中,書籍比美麗的新衣服寶貴得多。也正因為她博覽群書,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後來成了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女詞人,寫出了無數精彩的作品。我想,這與她對知識的熱愛、對書籍的痴迷是分不開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應當保持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不斷地吸取能夠使自己快樂成長、健康有益的東西。讓我們一起愛上讀書吧,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閱讀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712字平凡的溫馨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用書信交流的人越來越少,而曾經“家書抵萬金”的時代也早已經逝去,家書這個曾經溫馨的親情媒介也漸漸遠離了人們的視野,但當你翻開《傅雷家書》,你就會從那一句句樸實無華,沒有華麗辭藻的書信中體會到那平凡,卻溫暖無比的親情。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與自己的兒子—音樂家傅聰的家書集,共含145通家書,從事業聊到家室,真實又溫馨。仍難忘,當傅聰在一首曲子上耗盡心血卻屢屢失敗以致他在信上寫下沮喪的話語後,傅雷對他的安慰與鼓勵,還舉自己年輕時的例子告誡兒子,讓他堅持不懈,當傅聰遇見了自己未來的妻子,並欣喜地告訴傅雷時,傅雷言語中難抑的興奮與開心,並告訴傅聰自己與妻子年輕時候的故事,當父親患病,傅聰語氣裡的焦急和關切……這一刻,傅雷完全沒了一個著名翻譯家的嚴肅,傅聰那音樂家的孤傲氣質也蕩然無存,平常的語言,樸素的問候,只有父子之間濃濃的愛與關懷。
最令我難忘的是當傅聰告訴傅雷自己新舉辦了一場演奏會時兩人的家書,兩篇都很長,雖然其中一個人在大洋彼岸,另一個人在中國大陸,但兩顆心卻無比貼近。傅聰洋洋灑灑的用一個似乎還未長大的孩童口吻告訴父親演奏會開幕式自己的緊張以及自己彈奏的世界名曲,就如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在興奮地對爸爸嘰嘰喳喳,而傅雷也表示出自己對兒子進步的欣喜,還“叨叨絮絮”地說了自己故鄉的近況,活像一個老頑童,完全沒有親子之間所謂的“代溝”,我相信著一定是他們努力的結果,盡力去了解對方,這也更在無形中顯現出他們之間濃濃的愛。
合上《傅雷家書》,你還會久久難忘傅雷父子之間那種平凡的溫馨與感動,時間涓涓流逝,帶走了許多東西,唯親情最為難得,唯親情最為珍貴,唯親情最為永恆。
感動中國系列叢書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1162字手拿一本書,坐在槐樹底下,那青藤一旁放著一杯龍井,在龍井的苦澀中,在槐花的清香中,我品味著著書中的感動。
古有黃香,今有陶星
黃香十一歲時,母親便因冰去世,只留下了小黃香年邁的父親。父親含辛茹苦的將黃香帶大。黃香長大後,為了感恩父親,夏天他便用扇子將席子扇涼後,再讓父親上床睡覺:而冬天則用自己的身體將被子晤暖。
陶星,一個上初中的男生。小時候,父親去世後只留下了只有嬰兒般智力的母親,陶星懂事後不但沒有嫌棄他,而且細心的呵護和關心母親。剛開始的時候飯總是糊,他便將好的盛給母親吃而自己則吃又焦又糊的。母親的智力只有嬰兒那樣,脾氣也不好,陶星甚至擔心她晚上睡覺會踢被子。晚上只要母親一抽搐,陶星便會從覺中驚醒,起身給母親喂藥。冬天,他怕母親受凍便將她的雙腳放在自己的懷裡。,
“黃香溫席”的故事流傳了千百年,他用他的行為闡釋了孝道,闡釋了感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田世國中央電視臺2004“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來自山東棗莊的田世國,因為“捐腎救母”的事蹟和劉翔 、袁隆平、任長霞等一併榮獲200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被評為山東省首屆十大孝星之一。一時間,他的名字家喻戶曉,成為當代孝子的典範。
那天天上飄著雪,雪從天空中晶盈的飄落至下彷彿風一吹就會破碎。而此時田世國的心也如此。回想以前母親用自己的汗與血為自己得來的學費,淚水從他的臉上流下。母親卻得了糖尿病,且需要換腎,在瞞著母親的情況用自己的腎給母親換了腎。而母親至今卻不知自己的腎是自己兒子的……
我們都說世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母愛,在頌揚母愛的詩句中,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非常有名。其中的不僅是因為這首詩用非常樸素的語言把母愛表達得生動傳神,淋漓盡致,而且它提出了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問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個被追問了千百年的問題,而今田世國用行動做出了自己的回答,給天下的父母一個滿意的答案。
感恩父母,感謝他們的哺育,感謝他們的愛……
感恩父母,回報祖國,翻開成長的筆記,開啟成長相簿。哪兒有媽媽不知晝夜的為你織衣,哪兒有媽媽含辛茹苦的哺育,那兒有你蹣跚學步時的艱苦……,那都是兒時的回憶,現在我們長大了,面對著老師與學校的希望,面對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或勝利,面對父母每次的激言,總是充滿了恨意但是這後面卻是父母對你無絲的愛。讓我們學會感恩,學會感激,學會報達父母的辛苦哺孕,讓我們行動起來!
在父母生病時送上一聲親切的問候,在父母回家時,幫他們拿一下鞋子;在父母工作辛苦時奉上杯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則國雄,少年雄於世界,是國雄於世界”這是14歲毛澤東所說,雖兒時不懂其意,長大後卻民懂了,但是至今我卻將其與父母連在了一起,因為沒有父母的培育,怎會有我們的現在,所以我們要“感恩父母,回報祖國”!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619字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在一個慵懶的下午,帶著求知的慾望捧起一本書專心的閱讀—《傅雷家書》。他是我國近世享有盛譽的翻譯大師和藝術批判家傅雷給兒子傅聰的家信摘編。這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對兒子的愛和期望。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這些文字生動優美,讀來感人至深。使我從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作者教導兒子: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告訴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些都使我受益匪淺。
讓我感觸最深得是傅雷在1954年1月30日晚寫給傅聰的信。因為作者在兒子走後的第二天,就想寫信,又怕兒子嫌煩。充分地表現出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和理解。講述了兩代人相處中青年人應持有尊重長輩意見,理解長輩的情感的態度。長輩應克服不太講究說話技巧,不夠耐心的弱點。讓我懂得了如何與長輩交流、相處。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如此待我們呢?當我們驕傲時,父親是我們的“警鐘”;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父親是我們的“打氣筒”;當我們在外面受傷時,父親是我們的“避風港”……父愛如山,父愛偉大!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父親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1287字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這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足以說明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愛,這也許就是父愛的偉大。父親的嚴厲並不代表他不慈愛,在出國留學的過程中,傅聰遇到很多挫折,但他正是因為有一個偉大的父親,從而使他變的堅強,勇敢的戰勝困難,因而獲得理想的成績。
父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只是父親不會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罷了,父親對孩子的愛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怪只怪我們缺少一雙發現愛的眼睛。
在上小學時,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打了一架,因為她看我穿了一件新裙子,就故意在我的板凳上放了一些黑色的東西,結果把我的裙子弄髒了,我們倆吵了吵就打了起來,我把她的臉抓破了,結果叔叔向爸爸告了狀,我恐懼極了,爸爸把我叫到他面前,問了我原因後,說:“蕊蕊,你應該去跟曉曉道歉,你們倆整天形影不離,這麼要好的朋友,怎麼能為這一件小事而發生矛盾呢?小孩子應該學會承認錯誤,再說,你怎麼能和她打架呢?這樣的孩子可不是好孩子呀。”“都是她不對,誰讓她故意弄髒我的裙子,還向爸爸告狀,她怎麼不向我道歉呢?再說我又沒錯。”這時爸爸的神情很嚴肅,我不敢抬頭看他,突然他拿起一根細細的枝條朝我的屁股打來,打的我直叫媽媽,可媽媽被爸爸擋回去了,此時,我便對爸爸產生了恨意,慈祥的爸爸竟變的這麼凶殘,他怎麼胳臂肘向外拐呢?最後,我在爸爸的逼迫下極不情願的跟曉曉道了謙,脾氣倔強的我還是向爸爸屈服了。
漸漸的,我長大了,懂事了,對那件事也有些淡忘了,不再埋怨爸爸,也體會到爸爸的用意了,學會理解爸爸了。是爸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要不然我現在可能還是一個自私、心胸狹窄,小肚雞腸,沒有朋友的人,那該多孤獨、多寂寞呀!爸爸讓我懂得了許多,同時,我也從爸爸身上學到了許多,爸爸在生活中付出的那麼多,我們應該學會理解父母,學會換位思考,如果當初我不跟曉曉道歉,執迷不悟,現在的我肯定會很寂寞,沒有朋友。
進入初中,我接觸到《傅雷家書》後,我對爸爸的愛又有深一層的理解,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教給他許多做人處世的方法,確立正確人生,引導他走向成功,我更加珍惜父愛,後悔當初埋怨爸爸。其實,並不是爸爸不愛我,而是我沒有發現,因為爸爸不會表達他的愛,但他在生活中對我所做的事都體現出他對我的愛,有哪個父親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呢?他打了我就是讓我記住:要用一顆寬容之心寬容他人,容納他人,“多在自己身上找缺點”。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不要因生活的小事而斤斤計較,這樣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
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我們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風度翩翩的少年,父母在我們身上花了無數心血,傾注了多少情與愛,交給我們多少為人處事的方法,幫助我們確立人生目標。
可憐天下父母心,檫亮你那顆明亮的眼睛去發現愛,不要失去後才後悔,既然擁有就應該好好珍惜。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父母鼓勵、關心、愛的結果,所以,我們更要孝敬父母,有這美好的一切就好好珍惜,努力來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