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小學生的128個品德故事》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感動小學生的128個品德故事》讀後感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4字

今天,我就在小區的亭子裡,手裡拿著一本書《感動小學生128個品德故事》,這本書是由許多個品德故事組成的,比如:點到為止的愛心、“6”年紀念日的梨花、笨孩子、心中頑石、兔落誰家……這些故事我都很喜歡看。

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掌心裡的鑽戒》一文。

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

從前有一個小偷,因為偷盜的技術高明,成為當地的大富翁。可他還想偷東西,所以他到外地去偷東西,他在外地遇見了一位女扒手,他與那位女扒手結了婚,希望生一個兒子來繼承他的衣缽。孩子出生後很漂亮,但胳膊總是彎曲著放在胸前,小手緊緊的攥成拳頭,無論用什麼方法都打不開。

兩個扒手都非常傷心,他們的願望落空了。女扒手在生孩子的時候因為子宮受到重創,再也不能懷孕了。

經人介紹,他們找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兒科醫生,希望他有辦法治好孩子的病。

兒科醫生一不小心把金錶掉到嬰兒的小手,奇蹟發生了:他的小手慢慢伸開,就在小手伸開的那一剎那,“叮噹”一聲響,從他手裡掉出來一隻鑽戒,是那個護士的結婚鑽戒,而護士的鑽戒正是在給女扒手做手術時不見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重要的影響,也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俗話說“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並不是說小老鼠從生下來就會打洞,而是它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潛移默化的學會了打洞。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學好,首先要反省一下你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

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名人故事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061字

暑假裡,我讀了《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名人故事》這本書,書中的故事真實生動,讓我讀得饒有興趣。

書中的世界名人偉大、英勇,他們譜寫著時代的華彩樂章,締造著傳世驚奇,他們渺小而平凡,偉大而傑出,他們使得整個世界的文明程序更加精彩,更加鮮活,他們的成功故事成了歷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讓我敬仰,讓我膜拜,也讓我沉思成功從何而來。

他們的成功來自於苦難的磨鍊,就如同那運籌帷幄、建功立業的政治鉅子—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愷撒。他能擁有如此赫赫功績,正是因為他孩提時的苦難磨鍊,愷撒的父親從小對他要求嚴格,無論春夏秋冬都只許愷撒穿一件又硬又厚的坎肩。嚴冬,愷撒穿著這件衣服冷得發抖,但他還是咬牙堅持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愷撒不但擁有了一副強健的體魄,還磨鍊出了他不服輸的性格,有了不服輸的性格,才成為了經得起政治風雨的卓越的政治家。

他們的成功來自於機警的智慧,就如同那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女王,她統治英國長達45年之久。她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好學,日積月累養成了機警的智慧。

伊麗莎白小時候經歷了很多憂患,三歲時母親就被父親處死,自己又被關進了倫敦塔,為了免遭迫害,聰明機智的伊麗莎白假意順從,不參與任何政治活動。有一次,瑪麗女王派了一個密探來試探她,聊天時,密探故意流露出對女王的不滿,她卻裝成茫然不知的樣子,說她不談國事。就是靠著這種機智,伊麗莎白才倖存下來,直到登基,鑄就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人們將伊麗莎白統治的時期稱為“黃金時代”。

他們的成功還來自於廣闊的知識。就如同那《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傑斐遜,他出生於一個富裕的種植園主家庭,從小就跟著家庭老師學習英語,數學和古典著作,長大成人的傑斐遜博學多才,興趣廣泛,不僅懂得拉丁語、希臘語、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還對哲學、古生物學、數學、農藝學和建築學,甚至音樂等都很感興趣。正是靠著這種廣博的知識,傑斐遜才當選為美國第三任總統。

成功是來之不易的,是在磨鍊之下得來的,是在努力之下得來的,是在堅持之下得來的。學習中的佼佼者、示範生,他們往往都是小書迷,博覽群書,從而擁有了廣闊的知識;同時又是積極的實踐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擁有了機警的智慧;他們更是優秀的堅持者,目標明確,百折不撓,從而擁有了優秀的學習習慣。

優秀的成功的人,讓我欽佩,敬仰,但我不能只是仰望,我要見賢思齊,做個有心人,觀察他們每一個優秀的細節,每一種優秀的品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百折不撓地向成功邁進!

講出一個精彩故事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2479字

我曾經讀過一些類似《講出一個精彩故事》的書籍,例如《大師們的寫作課》、《小說課》,但是我都沒有做到一字一句從頭到尾將他們讀完,這次,又是一本指導類的書目擺在眼前,我翻開它之前就暗下決心,要認真把這本書讀完。我很慶幸我這麼做了,因為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許多。

這本書在結構上來說非常令人舒服。它就像一位耐心的教師,一步一步教我如何講故事,他當然不會忘了用一些精彩的例子吸引我的注意力讓我不要跑神,也會很貼心的在每一講結束的時候幫我總結好這一節講過的內容,甚至幫我把筆記都做好了。這樣一來,就算這位老師中間有一些地方講的太過於出彩,我也不至於忘記這節課的主要知識和要點。

當然,這本書讓人能閱讀下去的不僅僅是它的結構設計,作為一本教育指導類圖書,作者的語言、用詞、斷句都非常恰當而到位。這樣的例子俯仰皆是。例如“有些故事,渾然天成,不需要運用任何推展情節發展的技巧,硬是要使用技巧,只會窒息了故事。”作者的靈魂比喻更是為書本增色不少。“故事情節的發展就好像一個導引方向,假若將一個故事比作一個永珍呈現的花園,講故事者便是開啟這扇窗子的人,故事的情節等就如路徑,先後因果關係有沒有散亂或者相悖呢?主要人物角色就是導遊,有沒有足夠的魅力和親和力,讓你願意專注投入聆聽呢?故事的題材及細節相當於花園內的擺設和各類花木建築,有沒有相當的細緻度和驚喜讓你回味?”這一段巧妙的比喻生動而具體地說明了把故事講出來、講好一個故事能夠帶給讀者的震撼和回味。最重要的,作者通俗易懂的解釋讓人大快人心,閱讀起來絲毫不覺得有障礙或者疲勞。而作者對於一些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留心再加上他獨到的總結,總是能引起我的共鳴。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作者舉的廣告的例子“香水:約會成功的故事/白米:家庭和睦的故事/保險:渡過難關的故事/啤酒:都市奇遇的故事”這類廣告生活中經常能看見,但是作者短小、整齊、又符合他的需要(“…的故事”)的總結,讓我眼前一亮,同時又感到十分熟悉和親切。

誠然,就算我讀完了這樣的一本書,我也不能說自己就一定能講好故事了,“照葫蘆畫瓢”不一定是件好做的事情。書裡面提到的那些基本的“五類情節、六種人格、七個型別”不是讀完就能用好,而且生搬硬套肯定講不出好故事。但是,反過來看,我從這“五類情節、六種人格、七個型別”來分析、鑑賞一個已經非常成功的故事,卻顯得十分恰當,更妙的是,無論小說電影,這些規律也好定理也罷,都能完美契合。因為,成功的故事一定符合這些以它們為樣本總結出來的規律,而符合這些規律的卻不一定是成功的故事。孫洙在《唐詩三百首》的序言中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想,在閱讀完《講出一個精彩故事》之後,我最大的收穫或許不是能立馬講出一篇令人滿意的故事(這顯然也不可能,不然中考前我們早就集體抱著這本書讀然後作文統統滿分了),而是在對於小說、故事的鑑賞和分析能力的加強。作者在文中有一句用來諷刺的話,不知我把它引述到這裡是否合適,“紙上談兵的,只能做品論者”。我想,以下的內容主要是為了證明這“五類情節、六種人格、七個型別”能夠而且足夠用來分類、評價名著、斬獲各類大獎的影片。

先說“五類情節”。我剛剛在資料夾裡翻看了一下自己以前寫的一些讀書筆記,覺得還是缺乏了一些邏輯性,例如對於故事情節的分析,我可以從五類情節階段展開,而不是依著自己腦子中“吱吱”的聲音按著書的寫作順序(甚至不是時間順序)來分析。

又例如,六種人格發展程序可以用來分析人物的變化以及發生的事情對人物的影響,我立馬就想到了基督山伯爵(唐戴斯),從一個相信這世間美好的單純年輕水手,變成了一個將自己曾經的敵人耍的雲裡霧裡,主宰了他們的生死存亡的“魔法師”,而且越想越符合,簡直就像為他量身定製的一樣。這不只是個例,許多舉世聞名的電影、小說都是如此,《肖申克的救贖》裡的安迪;《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蓋茨比(當然,蓋茨比只挺到了“流浪者”的階段就涼了);《麥田裡的守望者》裡的霍爾頓;《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少平;《十五歲的船長》裡的迪克等等。誰說文學中沒有公式?任何一個出色而成功的人物設計彷彿都離不開人格發展的六個階段,有些(基督山伯爵、安迪等)走過了這六個階段,而有些只經歷了其中的一個或兩個階段,但是他們的故事依然在世界攪起軒然大波。

關於那七個基本情節,它真的好像如來佛的手掌,一切都逃脫不了他的範圍(僅以我看過的為例,可能有誤):像《地心遊記》《環遊地球八十天》《神祕島》《魯濱遜漂流記》和諸如《流浪地球》《星際穿越》《後天》的科幻大作和《空中浩劫》《深海浩劫》等一系列災難片,都可以歸入“戰勝惡魔”這一類中;《傳奇的誕生》(貝利的奮鬥史)《一球成名》等各種傳記,能算入“白手起家”這一類;《金銀島》《格列佛遊記》《失落的世界》(這三本典範~)就屬於“探索旅程”;《麥田裡的守望者》(霍爾頓是個另類的英雄吧)《平凡的世界》(孫少平最後又回煤場也算是一種迴歸吧)收入“遠離與迴歸”;《追風箏的人》(阿米爾追到了他缺失的“風箏”)完美契合了“喜劇”的定義(但我覺得放到“重生”會更好);而《了不起的蓋茨比》(最後仍然在追尋“那盞綠燈”卻“逆流而上,而那倒退的潮流不斷地把我們推向過去的歲月”)從開頭就奠定了他悲劇的結尾;那《基督山伯爵》及聽著名字就像的《肖申克的救贖》納入“重生”這個聽起來最帥氣的類別裡。

我說了這麼多,舉了這麼些例子,顯然不是為了湊字數我想表達的簡單概括來說,就是這本書裡面所傳述的內容讓我很震驚,我從來沒有想過,在語文這個我認為最沒有規律可循的學科裡,我認為最沒有規律可循的寫作(或者叫講故事),居然有這麼強的一致性,震驚程度不亞於初三發現“緣”字的右上部分不是“夕”的時候。那麼這樣,這本書還起到了一個更加巨大的作用:他在告訴了我我有多麼無知的同時,也幫助我理解如何才能將語言學好、用好—追尋前人的足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本書甚至還有一點點激發了藏在我內心很深很深的地方的,講故事的慾望,讓我覺得自己應該開始寫點什麼,畢竟,“紙上談兵的,只能做評論者”。

講出一個精彩故事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3414字

什麼是故事?

“故事就是人生的一種隱喻、一種發生的可能性,得讓讀者喜歡人物、情節,或者對故事整體有很深刻的印象。故事裡面,人物常常得有特別的想法、勇敢的行動,遇上有趣的人物,也得有出人意表的結果。”

不得不說這個總結太棒了。故事的產生是認為讀者。整個故事中的幻想世界因為有讀者這一存在而逐漸壯大,因為讀者喜歡於是有更多的建造者加入這一個行列,在這個幻想世界的任意角落裡面建築著不同風格的建築與裝飾。建造者不一定需要什麼高學歷,也不需要是語言學家,也許最動人的故事往往是從街頭流浪的人口中講出來的故事。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那些事情,於是對它們產生了好奇,因為好奇所以想要去了解,而故事也就就此產生。

它或許包含了資訊,也包含了一定的趣味性,讀者可以從中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故事永遠脫離不了“有趣”二字。沒有有趣的內容的故事是會沒有讀者的,只有作者一人看得見的建築不能稱為“建築”,它是沒有實體的。只有有趣的故事才會吸引更多的讀者,地基才會更加牢固,它在幻想大陸上的存在時間才會更久。

故事,不得不說,很多時候就像泡沫一樣,絢爛過後就消散了。很多時候故事是從一些人口中說出,又經過讀者之口逐漸流傳,但是那始終不是相同的故事。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敘述的角度也就有些微的不同,又因為每個人的興趣不一致,導致敘述的重點也就各不相同。或許同一個故事,他講出的你喜歡,換了一個人你只覺得乏味。相聲貌似也有相似的含義在,不同人講同一個包袱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那麼“有趣”如何定義?或許可以用碗和碗裡的水舉例。但是這只是我突然想出來的一個帶有玩笑性質的例子,或許並不準確。生活,大概就像記憶中最簡單的大白瓷碗,鑲著藍色的邊緣,簡單樸素,尋常可見,裝的是不多不少恰恰半碗水—中庸之道,不多不少。水的來源或許是泉也或許是海,還可能是水管裡面的自來水。但是無論如何,都是一碗水。不同人自出生起就擁有這個碗了,水也是,隨著人生經歷的增多,逐漸積累,最終穩定到一半的程度。但是或許修行者可以從自己的那一碗水裡面悟出什麼,但是更多人,隨著時間的消逝,漸漸只會對自己的那一碗失去興趣,轉而去看其他人的碗,或者尋找另一種寄託—故事。在故事裡面,或許每一個人的碗都是不一樣的形態,出現了青花瓷的碗,出現了河姆渡風格的陶瓷碗,或許還有玻璃碗……內容物也是,或許還出現了橙汁,汽水,甚至是另一種物質的液體,或許根本就已經脫離了液體的範疇。但正是這些區別讓人著迷。我們,讀者,就像是曾經小時候的我們,看著那一隻只不同的碗,猜測塑造者的經歷,然後再研究研究裡面的內容物,分析它們的構成。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多少人為之著迷。而且這些的搭配是無窮無盡的,讀者不會因為千篇一律而無聊。這就是上述裡面的特殊設定,故事的人物有那麼一些異於常人的特質,比如他們的性格,他們的行為,他們的經歷,他們的一些特質。還有一些,另闢蹊徑,碗還是那隻大白瓷碗,鑲著藍色的邊緣,水還是普普通通透明無色的水,但是悄悄做出了些許的改變。比如水的分量少了那麼幾許,甚至變成了空碗,或者水多了那麼幾分,甚至溢位。而這些在沒有經歷過的我們看來也是十分有趣的。

還有另一類,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描述,就是“技巧”。它或許沒有什麼新奇的設定,碗是一樣的,水也是,但是被施上“技巧”這一魔法後的這一隻碗卻能令人著迷。如果用一種東西來比喻技巧的話,就是風,或許還有錘子。錘子用於塑造碗,而風用於塑造水。想必大家都有過曾經看流水上的波紋著迷的時刻,甚至有人專門扔石子到安靜的湖面上,只為看到那一圈圈泛起的漣漪。而這,就是技巧的作用了。因為技巧,因為風等等的因素,那水富有了生機,變化莫測,讓人著迷,想要試圖研究它們的紋理,也就越發陷入了故事之中。錘子大抵上同理,改變了碗的形狀,但是碗仍然還是碗。

還有一種我認為有趣的變化—換一種視角。就是故事的敘述角度。正常人們是從上帝角度,全知全能地觀看這些故事,但是也有那麼一些沙盒故事,我們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不斷完善著故事。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變化讓我們帶入那些角色,或許從水裡或許從天上,不同視角看這個世界,有趣極了。這個時候不得不提一下游戲,有些文字遊戲可以根據玩家的選擇修改故事線,儘管所有世界線都是預先設定好的,但是因為玩家“選擇”的參與,參與感變得很強,讓玩家有一種“這故事有我的一部分”這樣的感覺,也是一種別的敘述手法了。還有一個故事,《心動文學社》,它的人物從故事裡面跳脫出來,直接和讀者對話,探討故事中的人生是否真實存在等等……它新穎的手法,令人眼前一亮。

那些技巧,書中也做了一些介紹,那麼就大致列舉一下。

“必備的五個情節階段英國作家克里斯托弗布克(Christopher Booker)在《七個基本情 節》(The SevenBasic Plots)一書裡,對故事提出了一種五段式情節進展結構,很有參考價值。一、AnticipationStage(期待階段),初步介紹人物、背景、矛盾衝突的發生。二、Dream Stage(幻象階段),事情進展順利,好像都可以解決,其實只是幻象。三、Frustration Stage(受挫階段),正面看到真正的大險阻,前一階段的幻象破滅。四、Nightmare Stage(噩夢階段),故事進入高潮,一切逐漸又看似絕望。五、Resolution(決定性結局),故事中的英雄克服險阻,通常是同時克服了個人內心的弱點或困擾。”

“六種人格發展程序是這樣形容的:一、天真者(Innocent):內心單純地相信世間的正義和美善。二、孤兒(Orphan):可以說是天真者受挫之後的狀態,內心被世間的黑暗面籠罩著。三、流浪者(Wanderer):處於一種矛盾心態,未能解脫之下,茫然尋覓,探索周圍。四、戰士(Warrior):找到自己的奮鬥方向,努力前進。五、殉道者(Martyr):為了完成更高階段的目標,不惜犧牲個人的喜惡和當初最珍惜的東西,甚至生命。六、魔法師(Magician):掌握了改變現實、超越常人的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解釋,技巧是從人們的經驗中抽脫出來,分析無數種可能,最後得出了這些“有趣”故事的一些共同點。是的,這些技巧或許不能把所有故事變成“有趣的故事”,但是技巧可以把故事的有趣性提高這一點是不需要質疑的。

但是技巧並不是絕對。當所有人都擁有了技巧之後,故事的世界又會如何?比如語言的一種演變,當原來的詞義減弱的時候,我們不得不發明出新的詞彙來表達原本該詞的意義—比如“哈”的“通貨膨脹”。原本“哈哈”就可以表達內心的歡喜,而現在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等等來表示。那麼,同理,當這些技巧成為了一種標準,一種小孩都會的淺顯知識—就像學生用的三段式作文一樣,這些技巧還能夠稱為“技巧”嗎?這些“技巧”的意義仍然在保留嗎?

這個時候我還想說一下“文風”這種東西。就像畫畫有畫風一樣,大多人的故事文風是不一樣的。他成形於人們的生活,是一種類似印記的東西,方便人們辨別。比如一些國家的文字風格是不一樣的,日本文學或許因為語言的原因,文字也行雲流水,就像順著鵝卵石流淌的小溪一樣,讀起來很舒服,很流暢。雖然不能排除翻譯的緣故在,但是這些故事讀起來的感覺是的確不一樣的。文風的作用也就在於此了,它是一個作者的證明,雖然有時會隨著故事的需要而做出適當改變。可是文風也不是不可以改變的。比如當一個人不斷模仿另一個人文風的時候,文風是可以複製的;當一個人的生活經驗變得完全不一樣的時候,他的文風也會做出適當的調整。這種語言風格或許也是一種技巧。

書中到也闡明瞭關於技巧的討論—

“講故事本身就是一種行為,任何行為都有動機和目的,講故事本身是一種高技巧的敘述,背後的動機和資訊必須清晰明顯,而非零零碎碎的事件堆砌。”

也就是說,因為講故事這件事情而產生了各種技巧,而這些技巧是為了故事服務,是為了讓故事更加的生動有趣,更加貼切表達出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事情。只有出現了故事,技巧才會相對的產生。比如只有有了碗和水,風和錘子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但是如果失去了講故事的意義,那麼碗和水只是兩種物質罷了,在人們看來是什麼意思都沒有的,只覺得莫名其妙罷了。

講故事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但是講故事本身是一個很有趣的行為。

所以,不如現在就來講一個故事吧。

中華美德故事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300字

這本書讀過之後我的感觸很深,我挑一個是我最喜歡的來說吧。

《孔融讓梨》:一天,父親從集市回來,帶了一藍梨子,給孔融和兄弟們吃。黃澄澄水靈靈的梨子特別誘人,孔融的兄弟們一擁而上的爭搶梨子,然而只有孔融沒有,父親見狀叫其它兄弟們把手裡的梨子放回藍中,讓孔融來分給大家。

孔融先是挑出二個最大的給爺爺奶奶,然後又依次的分給父母兄弟們,分到最後只剩下二個梨子了,孔融毫不猶豫的把最大的那個給了小弟弟,孔融卻挑了個最小的梨子。

當父親問孔融時,孔融說;老師教我們要孝敬父母,敬愛兄長,所以理應把大的發給父母兄長,弟弟比我小應當讓著他。

以後在我的生活裡我也要多向孔融學習,做到孝敬父母,敬愛兄長,愛護幼小。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19個偉大瞬間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90字

《名偵探柯南》是我最喜歡看得一部科幻偵探小說動漫,然而《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19個偉大瞬間》則是我最喜歡閱讀的一本科學知識的書。最近我在細心地翻閱,感觸頗深,讓我驚喜地發現:原來科學是如此引人入勝,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是如此充滿驚奇和感嘆。

現在社會的發展與科學技術是密不可分的,科學技術作為生產發展的第一動力,所以我們青少年一代一定要珍惜今天的機會,努力學習,投入到科技的海洋中去,盡情地允吸科技的乳汁,瞭解神奇的科技和人類偉大的創造力,從而激發自己對知識,特別是科技的熱愛。為以後的工作和社會的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青少年的未來就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未來的主人。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強則國強。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用科技來發展自己,是青少年的當務之急。“文能定國,武能安邦”。和平年代的中國,文化知識應該是前位的,現在的“武”已經有所改變。不信你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震撼了整個世界。這一炸凝聚了多少中華兒女的心血和汗水,彙集了多少能人志士的聰明才智,蘊含了多少高階的科技含量;這一炸不但使外國列強不敢再對中國虎視眈眈,相反在政治和經濟方面同我國攜手共進,同仇敵愾。這就是科技的神奇和力量所在,也是人類偉大的創造力所在。

科技的世界,五彩繽紛。彩色膠捲的發明,讓我們燦爛的笑容和俏麗的倩影,可以永遠停留在你的視線裡;第一條汽車生產線的出現,讓我們能舒服的坐在沙發上,日行千里,還能一飽大自然的風光;無籽西瓜的產出,讓人們大飽口福,還省去了吐瓜子的麻煩;還有維生素的出世,青黴素的誕生……讓生命之樹常青,讓細菌的壽命縮短……正是因為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蓬勃發展,我們才有今天幸福而又和諧的生活。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19個偉大瞬間》一書,聚集了科學技術的重大發明,凝聚了人類文化食糧的精髓,踐行著社會核心價值觀,共築著人類的偉大復興。我要勵志勤奮、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奮鬥。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19個偉大瞬間》讀後感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7字

當我偶然地拿起這本書並翻了幾頁時,就再也放不下了。這本路甬祥主編的《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19個偉大瞬間》讓我瞭解了二十世紀科學創造的119個奇蹟,瞭解了原來在我們的周圍科學隨處可見。

讀完了這本書,好像連世界都不一樣了:在吃無籽西瓜時,我會想到培養出無籽西瓜的黃昌賢伯伯;當舒舒服服地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時,會想到發明電視的英國發明家貝爾德;用圓珠筆寫字時,腦子裡又會迸出匈牙利人拉迪斯勞比羅的名字。

他們是天才嗎?這個問題很難否定。他們這些科學巨人是因為自己是天才才發現種種問題的嗎?不完全是。每一個故事都表明這些科學巨人都是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覆試驗才能發現問題併合理解釋問題或把這個發現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的。

我也學習他們在生活中找了一些小發現:下雨天,雨棚上有積水,陽光透過水照到牆上,就會留下一個模模糊糊的光斑,其實和放大鏡聚光的原理一樣,陽光穿過水時被水折射,聚焦到了一起,就產生了這個光斑;坐車到內蒙古玩的時候,薯片包裝袋鼓的跟個氣囊似的,一壓就爆,就是因為內蒙古的海拔高,氣壓低,薯片包裝袋裡的氣壓比外面的氣壓大,當然就鼓起來了,礦泉水、飲料漲包也是這個原因。看這本書之前竟從未注意過這些小細節。

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讓我瞭解了很多科學知識。科學其實無處不在,有時你覺得自己看不到,不是因為沒有科學,而是因為你沒有認真觀察。這本書告訴我:只要你認真觀察,就一定可以發現科學的奧祕。

《小學生感恩故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491字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小學生感恩故事》,這本書讓我深受啟發:父母是一位為全世界的孩子奉獻的天使,我們生活在富裕的時代,我們還在為嫉妒別人一屋子的玩具時,自己卻只有一個玩具而苦惱嗎?如果是,那就請你聽我慢慢道來:

這本書中有一篇故事講的是:一位母親生下一個沒有耳朵的兒子,父母倆很失望,醫生說只要有志願者捐獻耳朵就可以了。兒子長大後,正在上大學那年,母親打電話說有志願者,兒子高興地立即趕回了老家。這位兒子如願以償,擁有了一對美麗的耳朵。他沉浸在了幸福之中,可是突然有一天,父親打電話給他說母親得了心臟病。兒子回到家,不幸的是,母親已經走上了天堂的道路。父親讓兒子來到母親的屍體前,掀開母親的頭髮,兒子驚呆了:母親的耳朵不見了!直到現在,他才知道母親為了自己奉獻了自己的耳朵。他眼淚“譁”的一聲流了出來,真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看到這裡的時候,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哭了,親情是如此的偉大!

感恩,是父母愛支撐我們平凡的生活,感恩,是母愛,伴隨著我們快樂的童年;感恩,老師為了我們付出著心血,感恩,社會上那些無私付出的人,是他們給我們勇氣,鼓勵,讓我們成為一個祖國的棟樑之才……

學生勵志國學小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127字

寒假裡,我有機會讀到了《學生勵志國學小故事仁愛謀略廉政篇》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這本書一共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仁愛篇、謀略篇、廉政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三個故事分別是:《良匠之子》、《烏獲牽牛》和《柳莊諫賞》。

《良匠之子》主要講了他們的父親想讓他們成為真正優秀事業繼承人所做的努力,可謂是用心良苦。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是無論是哪一個,只要你用心做,做得好,做的精,都會在這一行裡取得好成績,也會受人尊敬。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比如,在學習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難,我們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有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烏獲牽牛》講得是烏獲非要牽著牛尾巴走,最後,自己耗盡全身力氣,牛也沒有跟他走。說明人啊,要遵循大自然規律不能逆天而行,背道而馳。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學喜歡和別人不一樣,覺得很有個性。於是老師說上體育課要穿運動服,他非要穿牛仔褲,結果運動起來不方便,鬧出不少笑話;又比如家長說吃飯要細嚼慢嚥,他偏要狼吞虎嚥,結果卡到了魚刺,最後去了醫院。所以說,前人和長輩的意見和經驗值得我們聽取,不要吃虧了,才後悔,悔之晚矣。

《柳莊諫賞》講得是衛獻公被逼逃到國外,有一些大臣跟隨他,這一逃整整十二年。這十二年裡,他們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吃盡了苦頭。直到後來,甯惠子的兒子寧喜殺了新君,衛國的大夫們才把衛獻公接回來。衛獻公決定在進城前,先把一些城池封分給跟他一起逃亡的人,然後再進城,以此來顯示自己的賢明。在逃亡的人裡,有一個叫柳莊的人覺得衛獻公的想法不妥,就勸衛獻公說:“當年,如果所有的人都留下來保衛國家,那還有誰跟隨您逃亡呢?如果大家都跟著您逃亡去了,那還有誰留下來守為國家呢?您一回來,就想封賞那些跟隨您出逃的人,這分明就是有了私心,這樣恐怕不可以吧?”衛獻公思考了很久,最終打消封賞的念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人們要擺正位置。每一個人都是有作用的,每一個位置上的人都發揮著自己的職能。比如說:當兵的職責是守家衛國,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著人,學生的職責是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每一個人一定要做到各司其職,要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卻整天惦記著管別人的事,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而且還有一顆仁愛之心,以仁愛之心、平和之心對待一切,用行動感染別人,這樣你才能贏得信任和尊重。所以,請大家珍惜當下每時每刻,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拼搏!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讓我們唱起這首歌,做一個有一顆感恩的心的人吧!

小學生的一天 篇10

敘事作文 ,376字

自從上了小學,生活好像在不經意間就多了些限制。

以前在幼兒園可以自由自在,雖然也會上課,也要去完成一些任務,但是那時候還可以仗著自己還小,任性的朝老師父母撒撒嬌,博得他們多一些的照顧。

可是上了小學以後,我知道,我已經不再是一個小孩子了,我應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好好讀書,做好自己本分內的事情。

雖然每天的日子有些千篇一律,簡簡單單也有些枯燥,但是平淡的生活中也總是會有些趣味。

每天早上在鬧鐘和媽媽的輪番叫醒下起床,洗臉刷牙然後坐在桌前,享用媽媽早已經準備好的早餐。

吃飽喝足,檢查下書包文具,然後跟隨者老爸一起出門了。

到了學校,會跟老師同學打招呼,開啟了美好的一天。

上課認真聽講,偶爾也會開小差,下課歡脫的玩耍,會跟一群朋友打打鬧鬧,盡情享受著當下的時光。

放學回到家,寫作業看會兒電視,然後吃完飯洗澡睡覺等等。

生活簡簡單單,卻也偶有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