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的故事》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大雁的故事》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511字

今天,我看了一個短片——《大雁的故事》,通過這個短片,我懂得了團體很重要,沒有一個人是生活在自己的個體裡的。

這個短片主要講了大雁遷徙的故事,在它們遷徙的過程中,有的大雁生病了就會有同伴照顧它,直到它追上隊伍。

整個短片令我最感動的是它們的團體意識。因為,在遷徙中,沒有固定的主角,如果頭雁體力不支退到後面,它的同伴自然會補上去作為頭雁。可以想象,如果每隻大雁都只是做好自己的話,那整個雁群就會群龍無首,從而導致它們迷失方向。而且在大雁們休息時,頭雁甘願為整個雁群的安全不吃不喝;當遇到危險時,頭雁發出聲音來警告同們。這種團體意識是多麼可敬啊!在一個團體裡,每個人都可以是主角,每個人都可以帶領大家。這也正如《韓非子。功名》裡說的:“孤雁難飛,孤掌難鳴。”

在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有的“小雁”受傷了,同伴幫他及時處理傷口;有的同學摔倒了,同伴將他扶起;有的同學遇到難題,同學幫他一起想辦法解決。這些都是有團體意識的行為啊!所以,團體是一個家庭,當你只想生活在自己的個體中時,就會很累、很痛苦。

今天,我很受啟發,我不能再生活在自己的個人意識中了,我要加油,成為一隻敢於領先,但又緊跟團隊的大雁!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525字

傾其一生地等待

這是一部充滿愛與淚的影片,它充分表達了主人公帕克教授與他愛犬小八之間的事,總是讓人感到一種深入人心的愛。

小八是一隻秋田犬,但它絕不是帕克教授的寵物,更像是家人,是他的孩子。每次小八都會送帕克教授上班,等到下班時小八立馬跑過去擁抱帕克教授。故事的原型在日本,導演將這感人的故事加入了一些生動的使人落淚的情節。

影片主要以彩色呈現,但導演將小八的視線設計成了黑白色,足見導演的用心,也從側面充分突出人類複雜思想和小八單純的愛做對比。影片中也是一環扣一環,為下文做鋪墊。之前無論帕克怎麼教,小八從未撿過球,可在教授突然離世的那一天,小八才去撿球,證明了之前研究狗的日本專家:像小八這樣的秋田犬隻在特殊情況下才會撿球。

最感人的是火車站小八等待不會再回來的教授時,大鐘的一次次重複,樹上的葉子綠了又黃,黃了又綠,一年年反覆交替,可它始終在等它,就這樣過了十年,此時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流下來,等到女主人看到它,對它說:“你還在等他嗎?”我淚流滿面,十年之久,用它將近一生的時間去等他。

故事雖簡單,但卻很感人。它垂死之時,最後一次閉上雙眼,它終於與教授在天堂重逢。

我們要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忘記你所愛的人。

等待十年的愛,用盡它的一生!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626字

今天,我觀看了普希金寫的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不能貪心,否則就會一無所有。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漁夫和他的一位老太婆生活在大海邊,一天,漁夫出海捕魚,網撒下之後撈上來一條美麗的金魚。金魚突然開口說話了,說:“老爹爹,您放了我吧,我可以完成你的願望。”漁夫什麼也沒要,就把金魚放回了大海。

漁夫回到家,把剛才的事告訴了老太婆,於是老太婆開始向金魚索要木盆、新的木房子、做貴婦人、做女王,最後又要當海上的女霸王,讓金魚來當她的僕人,結果是竹藍子打水一場空。

如果老太婆不那麼貪心的話,她也不會有這樣的下場。在現實生活中,這樣貪心的人比比皆是,就如貪官,就可以看到他們的下場與故事中的老太婆是多麼相似。

貪心就是犯罪的根源,貪心就是沼澤,我們的慾望越多,就會陷得越深。有句話說得好,“貪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聽老師講了一個案例,有個13歲的男孩殺了自己的母親,我很納悶,究竟作案動機是什麼呢?他在小時候住在爺爺奶奶家,他的爺爺每天給他零花錢。最後他要的越來越多,這時爺爺無力支付,他就開始學會偷竊,當別人發現時就告訴他的爺爺,可是他的爺爺不信,別人也沒有辦法。他的媽媽知道後,就開始嚴格地管教他,於是他對母親產生了強烈的恨意,最終把他的母親殺了。這種事情後果太嚴重了,真可怕!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爺爺對他的嬌慣與縱容。

收穫要靠自己的勞動,不可不勞而獲,不能總想著天上掉餡餅,否則,就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生命的故事》觀後感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478字

暑假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名叫《生命的故事》。它從出生的開始,成長的過程,家園,權力,求愛,為人父母六個方面講述了各種動物掙扎地一生。

紀錄片拍攝得及其靈動,有萌呆、有凶險、有心機、有震撼。動物生命的軌跡是那麼的殘酷,卻又是那麼的精彩。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動物剛生出來的幾天,那是一個生命的起源。但對很多動物而言,這又是它們一生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出生的那幾天,甚至幾小時之內,它們要掙扎,要求生。它們大多是非常脆弱的,隨時隨刻會遭到天敵的攻擊而喪失性命,這是大自然對弱者的淘汰。剛出殼的白頰黑雁,它們的父母將巢築在一座巨大石塔之巔,只有這個如此極端孤立的方法才能保證它們的寶貝孩子遠離地面的食肉動物,但正是這個孤注一擲地選擇,迎來了生的可能,卻又埋藏著最大的風險。寶貝們學習飛翔的時候,翅膀還很小,它們很難避開突出的岩石,白頰黑雁中的弱者就這樣被淘汰了,留下的全是強健的白頰黑雁。生命在九死一生中延續。

這部紀錄片讓我瞭解了自然界,對它有了新的認識。也使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不易,生命是寶貴的,每一個生命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去選擇讓自己閃耀。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975字

什麼是忠誠,什麼是守護,什麼是等待,什麼是守候,如果你不明白,那麼請你去看一下《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電影,讓裡面的八公來告訴你,告訴你什麼叫作真情,也告訴你什麼叫作倖福。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十分溫情的電影,也是一部催人淚下的佳作,它主要講述了一隻秋田犬和一個教授相守相伴的故事,而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但是它卻直擊人心,讓我們明白了動物的真情和真心有多麼可貴,也讓我們知曉了狗狗是世界上最忠誠的夥伴,它們值得我們去關懷和守護。

故事裡面的教授善良正直,他撿到了這隻秋田犬後就一直盡職盡責地在幫助它找一個歸宿,最後甚至善意的把它帶回了家,還給他起了個名字叫作八公,真正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夥伴,自己的責任。毋庸置疑,暖心的教授給了狗狗無人可及的關懷和愛護,也給了狗狗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所以他得到了八公絕對的忠誠。而八公呢,自從感受到了教授真心的愛護後,八公就已經把教授當作自己唯一的主人和依靠了,所以它願意每天陪教授去上班,也願意每天去車站等待教授下班,而這簡單的守候和等待就是它心中最大的幸福,也是它所能給出的最真心的忠貞。

人說秋田犬是最為驕傲和高貴的物種,所以它不屑於去撿球來討好主人,也不願放棄自尊去諂媚他人,可是為了教授的安危,有一天八公就突然變成一個無理取鬧的孩子了,它不僅不隨著教授去車站,它還不斷地糾纏著教授玩鬧,它甚至開始主動去和教授玩撿球遊戲,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可是即便八公這樣反常了,它還是沒有攔住教授,所以很遺憾,教授還是去了學校,教授也還是因為心肌梗塞而永遠的丟下八公了。而八公從那天之後就再也沒有等到下班的教授了,它再也不能撲倒教授懷裡無肆意撒嬌玩鬧了。可是即便如此,八公還是一如既往的每天在車站等候著,無論晴天還是陰天,無論雨天還是雪天,它都一心一意在等待著教授的歸來,就這樣它傻傻空等了十年之久……

十年是什麼概念呢,那是何其漫長的一段歲月啊,它足以讓八公變得殘老不堪,可是那又如何呢,八公還是沒有忘記教授,也沒有忘記等待,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它腦中幻想的還是教授的容顏。不過八公是幸福的吧,因為它終究還是等到自己想要的了,在它生命的彌留之際,教授已經來接它了,它們又可以永遠的在一起玩鬧,在一起擁抱,在一起守護,在一起幸福了……

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620字

今天,老師帶領著我們全班同學去多媒體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一個獨生女的故事》。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深受感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女孩鳴鳴,爸爸突然去世了,而媽媽又有心臟病,常年臥病不起,家裡全部的事情一下全都壓在了她稚嫩的肩上。她堅強的支撐著家,每天既要上學又要照顧生病的媽媽,為媽媽打水、做飯。她還把自己的毛毛殺了給媽媽補身體。多麼孝敬而又堅強的女孩呀!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不止一次的留下了感動淚水。尤其是看到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媽媽的心臟病突然犯了。鳴鳴迅速地穿上衣服,冒著狂風暴雨向醫院跑去,這讓我非常感動。我不禁想到:如果我遇到這種情況,萬分焦急之下我會不會跑到醫院去呢?我想可能不會吧,我也許只會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在家裡走來走去。還有一次就是:有一天鳴鳴放學回家怎麼也找不到媽媽,於是他焦急萬分的衝向醫院。到了醫院,聽醫生說自己的媽媽正在搶救。她哭著鬧著非要見自己的媽媽,但是醫生正在搶救,不能隨便進入搶救室。就這樣,鳴鳴不吃不喝的等到半夜十二點。從這件事中讓我領悟到了她對媽媽的愛是那麼的深切和執著。

看完這部電影,我倍受感動的同時又深受教育。電影裡的小女孩鳴鳴這麼孝敬,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成績仍然遙遙領先,而我雖然和她年齡一樣,但卻從來沒幫媽媽洗過一次腳,學習依然不上心,和她相比,我覺得自己做得太差了。

從今天開始,我也要做個孝敬、勤勞和堅強的人。並且今後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做一個更加優秀的好孩子。

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512字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電影,名字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這部電影真是讓我很感動。

這部電影是講了一個叫張鳴鳴的小女孩,他的爸爸因為突然的心肌梗塞不幸去世了,這使她本來就患有心臟病的媽媽的病就更嚴重了,於是,她決定擔負起照顧媽媽的責任。她每天除了照顧生病的母親,還要自己做飯,洗衣服。有一次,母親的病又發作了,可是,家裡沒有了氧氣,於是,她冒雨為她的母親去換氧氣,還有一次,她為了給母親補充營養,把自己心愛的寵物“毛毛”給殺了。還為了讓母親早點去北京做手術,鳴鳴每天放學還要去市場賣菜。

一年後,一個暴風雨的夜晚,窗戶被狂風颳碎了,鳴鳴不想讓媽媽著涼,冒雨把窗戶關上了,結果,自己著涼了。後來有一天,鳴鳴回家時發現,媽媽竟然不在家,急得她到處尋找,最終,終於在醫院找到了媽媽,並從護士口中得知,他媽媽已經病危,正在搶救。從下午五點到深夜十二點,鳴鳴一口飯也沒吃,終於,她的媽媽被搶救過來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真是很敬佩張鳴鳴,她能夠獨自支撐起這個家。我和他差不多大,可是,我卻沒有像他一樣的能耐,我要向她學習,向她一樣出色,當上大隊長,還要不光學習好,還得孝順父母,孝順長輩,各方面都好,加油!

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592字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一起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電影——《一個獨生女的故事》。

這部影片中寫了:在張鳴鳴不滿十歲時,爸爸就因冠心病突發而去世,媽媽的病也越來也嚴重,家裡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一個不滿十歲的鳴鳴身上,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可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雖然,鳴鳴家裡遭遇這樣的不幸,但是,她每天上學不遲到,不早退,在學校還是中隊長,放了學還要去市場買菜和水果,回到家還要生火做飯,洗衣服……有一次,鳴鳴給媽媽買了塊西瓜,她為了讓媽媽全吃掉自己卻說不喜歡吃……

看到這,我心裡有很大的感觸,我彷彿看到了媽媽起早貪黑的幹活,而我卻在沙發上悠閒地看電視,我卻不知道幫媽媽幹活,天天當千金,當公主,父母說自己幾句時,還頂撞父母,看到張鳴鳴,我覺得自己真慚愧,真不應該。

有一次,我自己在家,無事可做,這時,我發現家裡很髒,於是,我便想幫媽媽乾點家務活,平常,看著媽媽幹家務,我覺得很簡單,很輕鬆,可是,我只掃完地時,腰就已經疼得直不起來了,洗衣服時,發現水很涼,都不敢往裡放手……這次,我終於真正地體會到了媽媽是多麼辛苦。

我想:不能再在“蜜罐”裡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了,要堅強,像張鳴鳴那樣,學會獨立,學會堅強,因為:世界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立的人!

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621字

“獨生女”這個稱謂在現實生活中是備受嬌寵,不知道苦難為何物的代名詞。可是,看過影片《一個獨生女的故事》後感覺自己想法徹底被推翻了。

影片中的張鳴鳴是獨生女,是新世紀的獨生女。但是獨生女的她,卻沒有我們記憶中獨生女的嬌氣和任性。鳴鳴在九歲時,爸爸不幸出事故離開而來她和重病的媽媽。上四年級的鳴鳴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擔起了整個家庭的責任。洗衣做飯、照顧重病的媽媽、為了給媽媽治病,四處求人……

生活中鳴鳴用那存了很久皺皺巴巴的鈔票,給買便宜而又儘可能新鮮的青菜給重病的媽媽補充營養。當媽媽重病住院,生活變得拮据起來,可是沒有額外的錢為母親買營養品甚至一隻雞也買不起,她就忍痛殺了自己心愛的寵物雞——毛毛給媽媽補充營養;在艱苦生活中的鳴鳴,無限思念自己的爸爸,可懂事的她擔心媽媽會傷心,只能在日記裡寫下自己對爸爸的無限思念之情,在媽媽的病床前她總是笑容滿面……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鳴鳴卻是多才多藝的,鋼琴彈的悠揚,表演逼真,學習成績優異。鳴鳴是怎麼把各種不同的責任統籌安排的呢,一邊做家務一邊學習是家常便飯。深夜燈下是鳴鳴在忙完了家務後,勤奮的身影……

看看鳴鳴,想想自己,我也獨生女,但是我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獨生女,從沒不知道生活還會有這麼艱辛的。勇敢的、自理的、勤奮的、善良的、孝敬的鳴鳴,是我學習的榜樣!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558字

今天我看了俄國詩人普希金寫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很久以前,有一個漁夫和一個老太婆住在一個島上,靠打魚為生。一天,漁夫去海里捕魚,他捕到了一條金魚,然後無條件地把金魚放了。老太婆知道了這件事後,就逼著漁夫向金魚索要了新木盆、新木屋,貪婪的老太婆卻不知足,接下來又要做貴夫人、做女王,最後她還要做海上的女霸王,要讓金魚侍候她。結果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貪婪,一旦走上貪婪這條路,結果必將會一無所有。能抵得住金錢誘惑的人,最值得敬佩!

古代有一個百姓在地裡挖到了一塊寶石,他想,如果把這塊寶石送給高官,說不定能換個一官半職呢!想到這,他貪婪地笑了笑。第二天,他把這塊寶石送給一位高官,高官看了看這塊寶石,說:“你的寶物是這塊寶石,而我的寶物是——廉。”這個百姓聽了,目瞪口呆,也不禁對這位官員產生欽佩之情。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貪婪,有些人卻意志堅定,不受誘惑。貪婪是沒有限制的,如果一個人走上貪婪這條路,他就會無限制地索取,自毀前程,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同學們,我們不要貪婪,更不要因此來毀掉我們的前程。只有通過努力奮進,付出智慧與汗水,辛勤地學習和勞動,才會幸福地擁有想得到的一切。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篇11

觀後感 ,5506字

【篇一: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王宥?

今天,老師讓我們回去看一部電影,影片的名字叫《忠犬八公的故事》,這個電影是由一位男孩講述他外公和小狗八公的感人故事。

有一隻名叫八公的小狗,它在火車站不小心和主人走丟了,有一雙溫暖的手輕輕地把那小傢伙抱了起來,那是帕克教授。看到了那可憐巴巴的它,帕克教授就將它帶回家養。就這樣,八公也成了帕克教授家裡的一員。我家曾經也養過各種品種的狗,懂得那種快樂,它就像家中必不可少去的成員,和它一起開心地玩。

自從八公進入新家生活後,每天在帕克教授上班去火車站乘車時,八公都會跟著他一起去火車站,寸步不離。等到教授下班時,八公就一直坐在火車站外的草叢邊等待著他的主人歸來。當帕克教授從火車站的門走了出來,八公看見後飛奔到主人懷裡,帕克教授用他的溫和的手輕輕地撫摸它。

突然有一天,由於帕克教授長時間太過疲憊而倒下了,再也沒有醒來,這件事來得很突然。可是,到了下班時間八公還在那兒等著主人一起回家。一天又一天,春去秋來,八公眼睜睜地看著那門開來關去,一直眼巴巴地等候,它不知道帕克教授再也回不來了。

過了一段時間,帕克教授的女兒已成家,想帶它回去養,但八公不願意去那裡,到了新家後,趁他們不注意時,八公溜了回去,累了就休息,就這樣回到了火車站等待。

八公一直在等,寒來暑往,春去秋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八公一直沒有放棄等待,等著帕克教授的歸來。

影片的最後是教授的夫人回來祭拜丈夫時,看到了坐在火車站草叢邊的八公,看到了它,教授夫人熱淚盈眶終於忍不住失聲大哭著說:“你等了十年了!”

看到這兒我心裡彷彿被人用手揪著一樣,這個故事讓我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篇二: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張帥

星期五下午,我們班放了一場很有意思的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電影主要講的是有隻小狗名叫小八,小八被原來的主人不小心遺失在火車站後所發生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教授在火車站遇到了一隻遺失的小狗,小狗名叫小八,很可愛,但是教授想幫小狗找主人,於是把小狗領到火車站管理處。管理處的人很不情願,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四處張貼小狗照片,可還是沒有人來領,教授只好把小狗帶回家,還親自動手給小狗做了一隻狗窩。

小狗在教授家長大,成了大狗,天天跟著教授去上班,而且變得越發神祕起來,來到火車站還懂得認路回家。教授下班時,小八又會準時在車站等著教授。可有一天,教授因為心臟病發作,死在了工作崗位上。但小八仍和以前一樣,天天到火車站等待主人的出現。可卻再也沒有等到。

其實小狗是很有情感的,也會懂得感恩,小八的機靈勇敢真讓人感到可愛。一隻寵物狗能如此報恩主人,更何況我們人類,亦要懂得知恩圖報啊!

【篇三: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莊文翔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一部電影。電影中,八公走失,在火車站被帕奇教授收養。帕奇教授十分喜愛八公,每天在它身上花大把時間,甚至有時為了八公而遲到了。八公也信賴帕奇教授,每天在他下班前就去火車站等他。在一次演出中,帕奇教授意外身亡。八公無論什麼人勸說也勸不動,一直在等待帕奇教授,一直到死去。

這是為什麼?

因為帕奇教授是八公的主人,他們之間建立了信賴!如果人類是一座座島嶼,那麼,連線島嶼的,就是信任和信賴的橋樑!八公信賴帕奇,於是一直等待,它堅信帕奇會回來。

信賴,可以拉近人與人的關係。就拿《珍珠鳥》舉例:馮驥才精心準備珍珠鳥的家,為珍珠鳥創造好的生活環境,給珍珠鳥自由……這些是什麼?是關心。信賴的橋樑是用一點一滴的關心搭建的!如果馮驥才對小鳥進行恐嚇或是“開玩笑”,會怎樣?小鳥就不會再信任馮驥才,就會遠走高飛,離開他。

也許,在你看來的一個小小的玩笑,對他(它)人有巨大的傷害。在橋樑還沒完成之時,若是有人進行破壞,會怎樣?雖然逗樂了自己,可傷害了別人,這樣的行為可取嗎?再看,一點小小的關心,會對他(它)人起到多大的鼓勵!也許,你的小關心,對人是個大幫助,可對自己呢?不會造成損失,同時能讓信賴的橋樑進行加固。八公正是這樣。它感動了全日本,日本人為紀念它還特地建造了雕像。

現在,人們越來越貪婪,信賴的橋樑也一點一點地損壞,鳥兒不願靠近人類;狗見人就想咬;社會上,騙子越來越多……來吧,為了我們的家園,將信任與信賴建設起來吧!讓這座橋樑堅不可摧!讓他在世界各地搭建起來!

【篇四: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邵明傑

大家都知道,信賴就是信任,可以依賴的意思。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信任。那人與動物之間如何建立信賴呢?

記得我學過一篇課文《珍珠鳥》。課文講了作者家裡的一隻小珍珠鳥,從剛出生就被作者一直關注著。起先,這個小傢伙也不敢靠近人,只是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裡飛來飛去。漸漸地它膽子大了,落到了作者的桌上。他先是離作者比較遠,見作者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靠近。後來,他完全放心了,作者去摸它,他也不害怕。這說明他對作者已經有了信賴。

還有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電影講述了一隻小狗小八在火車站被主人公帶回家的故事,小八被主人公帶回家之後,被主人公一直悉心照料著。主人對他很有耐心,叫他去撿球,他不撿,主人也不會強迫它,主人還去做示範。有時主人還給它按摩,和他一起跑步,每天陪他一起玩耍。終於,一天主人去上班時,小八也跟了上來,可是火車上不讓帶狗,主人把小八帶回家,小八又跟著他走,可是主人還是很有耐心的跟小八一起回家了,都沒能趕上上班的火車。從這以後,每天小八都會在主人下班回來的站臺等主人回家。可是,突然有一天主人在上班時突發心臟病去世了,忠心的小八一直在站臺等。不管誰帶它也不走。就這樣,不管風吹日晒,小八每天都來等,等了整整九年。

故事很感人,由此可見,與動物之間建立信賴,不管是《珍珠鳥》的作者,還是電影裡的主人公,他們都是從善待動物開始的。電影中的狗更是對主人產生了信賴之後,對主人非常忠心。

所以我們要關愛動物,善待它們,與它們和平相處。這樣人與動物之間才能和諧生活。

【篇五: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陸雨菲

老師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心中的英雄,海澤爾首先講了哥倫布是她心中的英雄,因為他發現了新大陸。

接著,老師問羅尼心中的英雄是誰,羅尼從坐位上起來,在黑板上寫了“忠犬八公的故事”。同學們在下面討論起來,羅尼沒有解釋,自己接著講了一個故事:

小八公很神祕,沒人知道它從哪裡來,也許是從收養所裡跑出來,也許是從別的地方來,也許是從車裡出來的,反正小八迷路了,出現在外公面前,當時外公正在接外婆打的電話,說完話後,外公看見了小八公,看它很可愛,就抱起來坐在火車站外的石凳上,外公對著小八公說:“小傢伙,迷路了吧?你的主人一定在到處找你呢?”說完就向四周看看,沒人。接著外公又進了火車站裡,找到了管理員,並對他說:“這有個小傢伙,我在站臺上看見的,還有個爛狗籠子掉在那裡,我不知道怎麼辦?不過一定有人正在找它,先把它放在你這行嗎?”管理員連忙說:“不行,我們這裡不能收養動物。”外公說:“它跑丟了,這麼可愛的小狗,會有人來找它的。”管理員說:“我知道,你先帶走吧,如果有人找,我會通知你,放在我這裡,不安全。”外公想到外婆不願意飼養動物,可是,這小狗太可憐了,又不忍心拋棄它,只好帶著小八公回家了。

回到家後,外公剛把小八公放在樓下房間的床上,這時外婆從樓上下來,外公趕緊把門關上,跟外婆擁抱,然後上了樓。

小八公自己在樓下感到無聊,就打開了房門,也來到了樓上的房間,並舔了舔外婆的腳,外婆嚇得驚叫起來,一看是小狗,生氣地對外公說:“你明明知道,我不願意養動物,你還把小狗帶回家。”外公解釋說:“我知道,它在站臺上迷路了,它太可憐了,就留一晚,我明天把它送走。”說完趕緊把小八公帶到屋外的房子裡,給它鋪了一個窩,擺上了玩具和食物。

第二天,我媽媽看見了小八想收養它,外婆就是不答應,外公只好把小八公送到收養所,朋友,鄰居們,他們都不想要,最後外公又來到了火車站,希望能找到它的主人,可是沒有人來認領,只好把小人帶到自己工作地方,看看同事們有沒有收養它的,很失望,也沒人願意這麼做,只好又帶回了家,給外婆說了好多好話,外婆才勉強同意暫時把小八留下。

小八和外公一家相處的非常和睦,給他們帶來很多歡樂,漸漸地外婆接受了小八公。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小八公長大了,有一天下午,小八好像感覺到外公快要回來了,就從家裡飛快地跑到了車站,坐在站臺等著外公,外公一出車站門,小八公就向外公撲去,顯得很親熱,外公高興地跳了起來,撫摸著小八公。

從這以後,小八天天都送外公上班,下班時又在那裡等著,天天如此。

有一天,外公下班沒有看見小八,非常著急,以為出事了,趕快回到家中,原來小八被臭鼬攔住了,不敢出門,外公幫助它趕跑了敵人。

時間過的真快啊,外公老了,有一天,外公去上班,小八好像感覺到了什麼,攔住了外公,不讓外公出門,外公雖然覺得很奇怪,可是動物與人之間不好交流,最後外公去上班了,倒在了工作的地方,再也沒有回來,小八在車站等啊等啊,再也沒有等到外公。

外公雖然去世了,但小八公依然每天按時在站臺這等著外公,直到自己的死亡來臨。

同學聽了故事後感動了,鼓起了掌聲,這故事真感動人了!

【篇六: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繆靜馨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忠犬八公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33年,一條秋田犬在日本的一座寺廟裡出生了,廟裡的長老準備把它寄養到別的地方,可是路上行李車不小心把裝著小秋田犬的籠子弄掉地上了。小秋田犬從籠子的一個裂縫裡擠了出去,小秋田犬在茫茫人海中走著。突然,一個身影出現在它的面前,大學教授帕克。小秋田犬彷彿對他抱有特殊的感覺,停下了腳步。帕克見到了小秋田犬後,生出了憐憫之心,他把小秋田犬抱了起來,帶它到了站臺管理處,想把它交給站臺管理員馬丁處理,可馬丁說:“如果它留在我這兒,我明天就會把它送進動物收容所。”帕克不忍心把它送進動物收容所,於是把它帶回了家。

他把小狗放在自己不常住的屋子裡。自己和妻子睡在另外一個房間。夜裡小狗爬了出來,上了樓走到帕克和妻子睡的房間,小狗看到了妻子的腳,舔了一下,妻子立刻跳了起來,“啊!”妻子的叫聲太響了,帕克也被嚇了一跳。妻子要求帕克把小狗送走,帕克說:“就讓它過一夜吧,明天一定送走。”妻子說:“好吧,就一夜,不過它必須睡在木屋裡。”

第二天早上,小主人見到了小秋田犬,就說:“哇,好漂亮的一隻狗啊!爸爸我希望它能留下來。”帕克說你要得到你媽媽的同意才能留下它。這時媽媽走了過來,手裡面拿著幾十份收養狗的告示,讓帕克貼到街上去。帕克帶著小狗上街貼告示,等貼完告示帕克又去問馬丁:“有沒有人來找過它?”馬丁搖了搖頭,帕克又說:“如果有它主人的訊息,一定要轉告我。”馬丁點了點頭。

帕克上班時,就把小狗放在包裡,以防被別人發現。

第三天早上,帕克去朋友家玩,問道:“你的學問最好,知道這是什麼狗嗎?”朋友仔細看了看小狗,驚訝地說這是一隻日本秋田犬,名字叫八公。帕克回家又仔細檢查了一遍,果然是真的。帕克希望八公有很多本領,就教它撿球的本領,並且還親身示範,但是八公總是無動於衷。這時,電話響了,妻子拿起電話,裡面的人表示願意收養八公。妻子看到帕克和八公玩得不亦樂乎,頓時起了憐憫之心,對電話那頭的人說:“對不起,已經有人領走了。”

從此,八公在帕克家留了下來。

轉眼間,八公長大了,帕克又去找他的那位朋友,問:“為什麼我教它撿球,它每次都不撿?”朋友說:“它是不會撿球的,除非有特殊情況。”

主人每次上班時八公都會送主人去上車,主人一上車,八公就自己回家。下班時,主人一走出站臺,八公就已經在那等主人了。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主人下班時,八公不在了,主人大喊八公的名字,可是沒有迴應,主人回到家才知道八公被一隻臭鼬給攔住了,主人把臭鼬趕跑了。

有一天,八公十分反常,主人上班時都沒有來追,只是在原地打轉,主人無奈地走了,八公叼著球追上了主人。主人又把球扔了出去,八公又撿了回來,主人把球扔往更遠的地方,八公又再次撿了回來,主人玩得不亦樂乎。可是,那班火車要到了,主人要走了,而八公求主人不要走,可主人還走了。

就在上班的時候,帕克突發心臟病去世了。那天晚上,八公一直在等帕克,一直等到小主人把它送回家為止。那天以後,小主人哭著為帕克送行,沒多久帕克的妻子離開了這座城市,小主人也搬進了新家,八公也被帶走了。八公有時會趁他們不注意跑回原來熟悉的站臺,繼續等著主人。又到了晚上小主人把八公又帶回了家,最後小主人決定讓八公去吧,他知道八公的想法,八公就又回到了站臺,等待著主人的歸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一天,帕克的妻子回來了,她看見了八公,抱著八公說:“已經十年了,老傢伙你還在等他。”哭著離別了八公。

八公在它生命最後的時刻,拖著病體來到站臺等著帕克,它半睡半醒地好像看見了帕克,帕克正在向它微笑。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篇12

觀後感 ,799字

有一種情感不分界限,不分種族;它存在於你我心間,卻又漸漸遠去,留戀著回憶卻漸漸隨風散去,我們本擁有的最美妙的東西在漸漸離去,也許直至它不再存在,我們才會偶爾想起;它走了,人世間留下了永遠的遺憾,那,是風,是水,是情,是愛,是我們心底最柔軟的那一根弦!

忠犬八公是帕克教授在火車站撿到的一隻小狗。帕克把忠犬八公撿回去以後,他的夫人反對收養八公。後來隨著與八公的生活時間越來越長,帕克夫人也愛上了八公。時間過得飛快,八公很快就長大了,也和主人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小八很聽話,帕克教授每次下火車就可以看到小八。站在站外的小花圃中等他歸來,可唯一奈何不了的是小八從不會去撿球。它是一條與人有著深厚感情聯絡的秋田犬。一天,帕克教授要去上班了。小八反常的叨起球向帕克教授追去,秋田犬小八感應到帕克教授快要遇到不測了,所以做出了這一舉動,想要挽留主人。可主人帕克教授又怎會明白這一點。當天,帕克教授便因為突發心臟病去世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八還是固執地每天按老時間在老地方等它的主人,夜晚就在車站過夜,靠好心人餵它吃食。小八在這等了整整十個春秋,直到離世。

根據忠犬八公的故事,我想到了我家的來來,它雖不是什麼珍貴的品種,可它也擁有狗狗最忠誠的品質。我的外婆在2016年想要建個魚塘,爸爸決定把來來給外婆看池子。當我們上車,爸爸把車開動,才發現來來它追了上來。我們把車從洪湖開到了監利3個小時,而來來跑了3個小時,腳上的肉已經裂開了,血不停地流。於是我便不會再將它送走,一直陪伴著我的成長。

我之所以被這部電影所感動,是因為這隻狗做到了常人所做不到的,也許是主人對它的愛,它才會那樣忠誠,那執著的堅守才更加體會出它的忠誠。人們常說:“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那麼,我想:如果忠誠是一座橋,那麼愛就是撐著這座橋樑的橋墩,也正是因為愛主人,才會做到忠誠。

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後感 篇13

觀後感 ,610字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隻秋田犬和它的主人的感人故事。

這位主人是一位大學教授,他每天坐火車去上班,有一天他在車站撿了只流浪狗。因為他脖子上的牌子是“八”字,所以給它起名叫小八,在日本是幸福的意思,此後它就和主人生活在一起。

有一天主人上班的時候把它關在院子裡了,可是它就用爪子使勁挖院牆下面的土,結果挖出了一個大洞,自己鑽了出來,它跑的很快,追著主人到車站,主人看到很吃驚。從此以後,這個主人每天去上班的時候,小八就去送他到車站,下班的時候就去車站接他。這樣天長日久,他們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可是有一次這個教授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突發心臟病去世了。他去世以後,他的女兒女婿就把這隻狗接到他們家,和他們一起住。但是有一天它趁機溜了出來,又去火車站接他的主人了。小八還是像以前一樣每天去接它下班。可是它再也沒有等到它的主人。

附近的人們都被它對主人的忠誠感動了,有的給他吃的,有的給他喝的。後來日本一個記者報道了這個忠誠的狗的故事。過了好幾年,這隻狗也老了。它也跑不動了,等它死了以後,人們為了紀念這隻忠誠的狗,就在它經常等主人的那個地方,給他塑了一個青銅的雕像。

這個故事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好感人呀!我和媽媽都忍不住哭了,特別是主人走後,它在車站等主人時的那種憂鬱的眼神,讓人真的很感動,我們以後一定要關心愛護小動物,狗真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580字

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後,我認識了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勤奮好學,助人為樂,捨己為人。他的故事感人至深,這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全國人民學習的好榜樣。我感受頗深,決心向雷鋒學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助人為樂,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一次,雷鋒坐火車去安東,也就是現在的丹東市,從撫順上車後,雷鋒就沒閒著,看到車上的列車員忙來忙去,雷鋒也幫忙擦玻璃、擦地板、給旅客倒水、收拾小茶桌、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婦女抱孩子,雷鋒忙的不亦樂乎,等把車廂裡的這些事情做的差不多了,雷鋒還不休息,他把隨身帶的報紙拿出來,讀給不識字的旅客,向他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就這樣,雷鋒從撫順一直忙到丹東,後來,人們就到處流傳著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是一位永生的戰士,時代的先鋒,青年的楷模他的魂魄融入我們乃至全世界民族的精神之中,雷鋒有限的生命,在無限的共產主義偉大事業中閃耀著不滅的光茫。雷鋒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和人民。他活得朝氣蓬勃、光明磊落,雷鋒那不可磨滅的英雄形象,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長存!

在生活中,也有人像雷鋒那樣做好事不留名,助人為樂,勤奮好學,如: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同學在學習時遇到困難,有人主動去幫助他……我非常敬佩他們,我也要向他們看齊。

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我一定銘記在心,他是我們大家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走在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52字

從記事起就知道爺爺家有個書櫥,書櫥很大,卻不全是書,上面是書,下面放的是雜物,書雖然不多,卻滿是經典,有些視野已經泛了黃,打了卷兒,翻起時還能聽見清脆的聲音,像是要碎了一樣。

小時候不識字,不喜歡那些書。漸漸長大後,也會去拿幾本來翻翻看看,比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淡遠,還是更喜歡書櫥裡那本最不起眼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歡那片三毛荷西向往自由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說走就走,智慧勇敢,特立獨行且真實,在另外一個國度的三毛,沒有知己,沒有朋友,經常出差的荷西也不在身邊,孤獨的享受著沙漠,但她卻有著對生活的憧憬,對沙漠的熱愛。

從垃圾箱裡撿來輪胎當沙發,用做棺材的舊木材當家具,與不友好的鄰居和平相處,這大抵是熱愛和無畏的支撐,三毛的精神我是學不來的。三個月前的這段日子,是最難捱的日子,就像走在貧瘠廣曠的沙漠,一個人埋頭練習,一整天在畫室裡不說一句話,一遍遍沖洗畫筆,水漫過手指,手指被浸泡地發白,孤獨、寂寞、緊張,卻又夾雜著興奮和熱愛。

孤獨或寂寞這類的字眼,三毛從未提及,但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地到,讓人深切體會到在這詩意的生活的背後有初來的困窘和別樣的艱辛,更有對沙漠生活的熱愛。三毛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離八十歲還早的我們,或許應該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有一天,我會像三毛一樣義無反顧地背起旅行包,走向那片有她有荷西的“撒哈拉”。

三毛,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獨的行者,感謝三毛,讓我有幸與你一起走過撒哈拉。

《王進喜的故事》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986字

半個世紀前,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動泥漿,止住井噴的場面,如今已經過去了許多年:1960年4月29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誓事大會”,喊出“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口號,數萬石油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東北,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沒有汽車、吊車,而是靠著人拉肩扛,吆喝著將60多噸重的鑽機生生拉上井架……

彈指一揮間,王進喜已經走了41年但是我們還是忘不了他的“鐵人精神”和他的豪言壯語“為了拿下大油田,寧可少活20年”。今天,我又看了關於王進喜的故事,看完,我便忘不了他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工人中的一員,他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工作奇蹟。

從1959年王進喜到北京參加群英會開始,他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作貢獻。1960年3月,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火車站傳來訊息,大驚的鑽井機運到了,王進喜帶領工人們趕到車站。吊車與拖拉機不夠用,眼看著60多噸重的鑽機躺在火車上,這可急壞了王進喜。最後,王進喜的鼓勵和領導下,大家齊心協力,硬是用繩拉,用撬槓撬,用木塊墊,把鑽機卸下火車,運到採油工地,高高地架設在莽莽荒原上。

王進喜說過的許多話讓我刻骨銘心,尤其是他對工友說的“現在我們多流點汗,吃點苦,為的是快快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只要國家有了油,再苦再累也高興。”從這句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對祖國和工作的熱愛。雖然,我不能像他那樣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但是,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慢慢積累起來。

記得那個星期一,秋風習習早晨,柔和的陽光灑在校園裡,“渣渣渣”小鳥也在為我們歌唱哩!我們穿著整潔的校服,戴著鮮豔的紅領巾,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操場舉行升旗儀式。每次,國歌響起,我都會熱血沸騰,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國歌,想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這都是祖國一次次完美的傑作啊!想著想著,體育委員的整隊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兩位護旗手把國旗拿好,等待著升旗儀式的開始,主持人一聲“升國旗、奏國歌、敬禮!”國旗冉冉升起,我們注視,打著少先隊隊禮。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升旗儀式結束了。新的一週開始等待我們去挑戰、去努力,去征服新的知識!

王進喜的先進事蹟,鼓勵著我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開拓視野,將來用我們的智慧和知識把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和美麗!

做個樂於奉獻社會的人——《阿凡提的故事》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881字

“你瞧,人家小明真聰明,每次考試都挺棒!”、“你看看人家大明這次中考全市第一,將來大學不用愁。”“你看看,人家高考狀元,就是聰明。”……諸如此類的話,父母時常在我耳邊嘮叨。是啊,人人都羨慕學習好、乖巧懂事的孩子。我也不例外,羨慕他們有個聰明的腦瓜,羨慕他們每次考試都第一,羨慕他們……

晚上看電視也無聊,於是我不耐煩地在遙控器上按來按去,什麼好看的《快樂大本營》、《我是大明星》,就連我最最喜歡的《新還珠格格之風兒陣陣吹》都吸引不了我的眼球了。實在沒勁,我就隨意將以前媽媽給我買的《阿凡提的故事》翻了出來,有意無意地閱讀起來。

再次翻開厚厚的故事書,瀏覽其中的故事,對阿凡提有了重新的認識。其中讓我感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個題目叫做《灑油掃院》的故事。大意是:阿凡提小時候給一位巴依打掃院子。到了年底,巴依想賴賬,便慢條斯理地對阿凡提說:“你給我聽好了,我讓你清理院子,地上必須非常溼潤,還不能用水。如果你做不到,就休想領今年的工錢!”說完,巴依就大搖大擺地上巴扎辦年貨去了。阿凡提不聲不響地掃完院子,然後把巴依家的油倒了個一乾二淨,灑滿了整個院子。事情辦完後,阿凡提像模像樣地坐在臺階上,等巴依回來領工錢。下午,巴依搖搖擺擺地回來了,一進門就滑了一跤。他一看整個院子裡都是油,頓時氣得臉色發青,大吼道:“賠油!賠油!”“慢著。”阿凡提說,“不能用水,地上還要非常溼潤,對麼?我做到了,給工錢!”巴依無話可說,只好把工錢付給阿凡提。

阿凡提聰明、樂於助人的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讀著每個故事,都是對我心靈的洗禮和震撼。媽媽幾次催促我睡覺,我仍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次次為阿凡提拍手叫好!

阿凡提絕頂聰明,阿凡提的故事感人至深、回味無窮,他帶給我們很多啟迪和思考。是啊,智慧才是最大的財富。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他,自己也一定能得到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通過阿凡提的故事,我將把真、善、美繼續到底,用我的努力、用我的真誠、用我的智慧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愛的火種傳遞下去,讓真、善、美永存人間、讓假、醜、惡沒有市場,共建我們嚮往的和諧、美好的社會。

張海迪的故事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417字

知道張海迪的人,都把她當榜樣,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人人都像她去努力學習。媽媽上中學的時候,就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一次,我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張海迪的書。

從書中寫到張海迪童年故事,在她五歲的時候,一次意外,讓張海迪造成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從此雙腿不能走路。親人都以為她要靠別人來生活,張海迪沒有傷心,反而在生活中很快樂,她開始自學。張海迪先從小學課本學起,後來,又自學中學和高中課程。

張海迪愛幫助別人,在十五歲的時候,她隨著下放的父母,來到莘縣生活。在農村,生活條件差,患病的人有很多,她用零花錢,買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等醫學書,鑽研苦讀。後來張海迪成了一名鄉村醫生,為鄉親們治病,得到他們的好評。

1993年,張海迪又完成吉林大學哲學系研究生考試。張海迪又開始創作小說,至今出版作品有,《絕頂》、《輪椅上的夢》等等,還翻譯一部部作品。

張海迪以自學的勇氣證明自己,身上的障礙全然不顧,用生命的力量,實現自己的上學夢!

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1062字

魯迅,我們大家都認識,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但是早年魯迅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

一天,在上課時,教師裡放映的片子裡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然後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裡像大海一樣洶湧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於是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從此,魯迅把文學作為自己的目標,用手中的筆開始拯救國人靈魂的生涯!正像魯迅所說:“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所以魯迅下定決心要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

如果說在近代史上有誰對中國文化最為反對,那無疑是魯迅。他在給青年推薦書本的時候,沒有推薦一本中國古人的書。他極力批判中國文化,以至要求全盤拋棄,而他卻深受中國文化薰陶,難道是他不熱愛自己的祖國,不熱愛自己民族的文化嗎?不是,正是他深愛自己的祖國,深為民族的落後而痛苦,才如此痛恨民族的文化,愛之深則恨之切,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傷啊。他終身以批判中華文化,喚醒民族精神為已任,現在,他的夢想已經實現,中華文明彷彿鳳凰涅磐,已經浴火重生。

我想,他是無所謂被人遺忘的,他的生命是燃燒給這個民族的,他本不是為了供後人瞻仰。他沒有留下一部長篇小說,也沒有留下一篇真善美的鉅著,他沒有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看整個世界,他只是站在了民族的高度看這個國家。他不要一篇長文,他只要充滿戰鬥性的雜文;他不要歌頌真善美,他只要批判與尖銳;他說,我絕不妥協,一個也不寬容,在受傷的時候,他遠離人群,像一隻孤獨的狼,默默舔幹身上的傷痕。

或許他確實是應該走了,他的孤憤已不適合這個時代,這個人為了民族的未來已經付出了太多,付出了同時代人的不理解,付出了他的才華,本來以他的才華,應該不僅僅是被中國人所記憶。可是今天,這個他深愛的民族也要忘記他了,因為這個民族已經不再需要批判,今天這個民族已經站起來了,他需要讚揚和驚歎,他需要傳統的力量以支撐他的尊嚴!

他以筆為武器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

拆表的故事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653字

陶行知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最敬佩的人。那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牢牢地記在我的心裡,它深刻體現了陶行知為國家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生活很艱難。他從小就十分懂事,是個孝順的好孩子,小小年紀就主動幫助母親做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母親給他喂香甜可口的紅薯時,他吃幾口便怎麼也不肯吃了,用力地把紅薯推到母親嘴邊讓媽媽吃,從一件小事就可看出他對母親的愛有多麼深厚!

有一次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陶行知寫的《拆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有一位夫人來探望陶行知,卻沒有帶她的兒子,陶行知感到有點奇怪。詢問之後才知道是因為她的兒子拆壞了她的新手錶,這位夫人很氣憤,痛打了他一頓。陶行知卻很欣賞這個孩子,準備去看看他。來到這位夫人家,他耐心地向孩子瞭解拆表的原因並帶著他去了修錶店。請師傅修表的同時讓孩子在一旁仔細觀察,又買了一隻舊錶讓他回家後認真拆裝,孩子很高興,那位夫人也對陶行知的教育方法嘖嘖稱讚。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感觸。其實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有些家長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習慣讓我們服從他們的意願,干涉我們獨立創造、探索和發現的空間。記得一年級學過一首小詩《雙手和大腦》,“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正如這首小詩所說,手腦結合,靈活運用,敢於思考,善於發現,思維才能越來越豐富!

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激勵我們不斷地去探索!我衷心希望家長們放開你們的雙手,讓我們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