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懷有感·中元節》詩歌相關作文20篇

《夜懷有感·中元節》詩歌 篇1

詩歌 ,279字

大夢誰覺?

算而今匆匆數年。

年幼方少,

未謀面直至今天。

遠去祥雲,

駕逢晴鶴遊西去。

年年祭祖,

年年中元淚滿盈。

秋水長天,

共飲一江清泉水。

浩浩湯湯,

情蕩,情殤

情難忘!

只今唯有搖搖月,

月滿東窗,

更見西房。

話道別久,

話離情濃,

更話憾事無限痛。

祈滿星之共明,

禱滿夜之路長。

落雲流水,

柳岸芳香,

夢裡話盡相逢喜,

醒時茫茫空落落。

大舉共幻共時樂,

無奈生時無緣兩相隔,

嗚呼,

天地與感念共存,

默傷與慨嘆長留。

久佇難回神,

只願歲歲年年,

共事陰陽之平安。

共享異世之繁華。

今時今日,

願佑滿堂之祥安。

敬上!

八月十七日

《愛在深夜中找你》詩歌 篇2

詩歌 ,132字

她與你只是一江之隔,

一生和你相遇,

恩愛的永河流向遠方。

現實的你,

放慢了腳步,

堆積了滄桑的歲月。

轉過村角,

微風與你一起飄然。

孤獨的夜晚,

酒中的苗裡,

思念心中的你,

這種感覺誰能懂。

猶如傘落的雨滴,

滴入海里,

沉默在這個世界,

愛在深夜中找你。

中元節 篇3

國小二年級作文 ,333字

農曆七月十五一大早,奶奶就到菜場買了雞、鴨、魚、肉等豐盛的菜餚,原來,中元節到了。

奶奶用發糕、豆奶、烤饅頭和一串脆響的鞭炮來迎接我們的“老祖宗”。“老祖宗”吃完早餐後,天下起了大雨,傳說這是“老祖宗”從遙遠的地方帶來的洗腳水。

奶奶和爸爸忙活了一下午,準備了一桌盛宴來祭祀“老祖宗”。奶奶神情嚴肅,把一雙雙筷子一頭搭在碗邊上,一頭放在桌子上,倒好一杯杯酒,盛好一碗碗飯,熱情地招呼“他們”來吃飯、喝酒。奶奶不准我們追逐打鬧甚至不讓亂說一句話,生怕得罪了“老祖宗”。

吃過晚飯,奶奶在院子裡用白粉筆畫了幾個圈,擺上香,把紙錢、搖錢樹堆在圈裡,點上火,讓我們給祖宗磕頭,奶奶在一旁畢恭畢敬地說著:“這是給你們去揚州看戲的,這是給你們遊山玩水的,請您保佑我們平平安安?”

中元節的思念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5字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它擁有遼闊的面積,擁有豐富的資源,還有豐富多彩的古老節日。我們中國的節日,有歡天喜地的春節、有歡聚一堂的中秋節,還有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端午節等等。可是紀念死去的親人的節日有清明節,還有七月半的中元節。

中元節那天到了,我和爸爸在草場上悠閒地散步,草場上燒紙的人可真多,燒紙錢發出的火光讓黑夜一片明亮。

有的人不僅燒紙,還放孔明燈。當孔明燈飛起來的那一刻,那家人就像離去的親人要走了一樣,是那樣的悲痛,那樣的不捨……充滿悲傷的眼睛一直看著孔明燈慢慢地飛向天際,再也看不見……

爸爸對我說:“兒子,我們回去吧!”“好吧。”我和爸爸加快了回家步伐的速度,不一會兒就到家了。

一進家門,就看見媽媽準備好了紙錢。我們來到一空曠處,媽媽把火點著,就叫我過去和她一起燒。火光映著媽媽的臉龐,我看見媽媽的眼神中有著一絲絲悲傷。

我想:媽媽應該是想念姥姥了吧!燃燒的紙錢火苗在跳躍著,透過火光中,我隱隱約約看見了姥姥慈祥的面容。

我想起了她老人家在世時對我的好。姥姥總是先把好吃的給我,爸爸媽媽知道後讓我把那些好吃的還給了姥姥。可是姥姥又偷偷地把吃的給了我。那時我還小,可是現在有好吃的,她老人家卻吃不到了。

小時候,我犯錯,爸爸要打我,姥姥就護著我。現在我長大了,聽爸爸媽媽的話了,不用在被誰保護了,可姥姥她老人家卻不在了。

給姥姥燒完了紙錢,我們就要回家了。這時一陣微風吹過,吹拂起了燒盡的紙錢黑色紙灰,那一片片紙灰翩翩起舞,有如一隻只美麗的黑蝴蝶。我彷彿又看見了姥姥那慈祥的面容。

我想您,姥姥!

《心中的你》詩歌 篇5

詩歌 ,245字

我的世界,

迷你世界。

如果願意,

我想和你一起把世界走遍。

有些話,

說與不說,都是傷害;

有些人,

留與不留,都會離開。

紅塵俗事,

我本不想染指,

只想清靜度餘生。

可惜命運不想讓我順心,

在最困難的時候派了一位天使,

撩撥了我的心絃,

讓我的餘生想與人共度。

我的意中人,

是個蓋世英雄,

有一天它會踩著七彩祥雲來娶我。

可惜我猜中了這開頭;

卻猜不中這結局。

如果可以,

我想請風兒把我的祝福送給你;

如果可以,

我想讓陽光代表我溫暖你的心。

讓我們各自一方,

鋪著自己未來的路。

傳承——觀《中國最美古詩詞大賽》有感 篇6

觀後感 ,547字

古詩,古詩,顧名思義,古代詩歌。

古詩最鼎盛的時期在唐朝,所以也叫唐詩。古詩的每一句都是詩人們經過反覆琢磨出的,講究“對應”,字字對照,朗朗上口,極具韻味。

雖說古詩具有獨特的韻味,但在大多數人看來,並非如此,看前人的詩,反倒有些枯燥了,但這次的《中國最美古詩詞大賽》卻是令人們對古詩的映像有所改觀。

往年的古詩都是要求“記”,而這次則要求人們會“用”。雖說是比賽,卻也增加了一絲娛樂性,讓古詩不再枯燥,讓人們願意親近詩文。古詩是華夏民族百年的文化,是一種值得傳承的文化,這次大賽倒是讓人們對古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傳承,這是對華夏文化的弘揚,也是對它的記憶,以致使它不會在時光的消逝下丟失。創新而不能忘本是本次大賽的中心。

古詩美,“美”在何處,是它獨有的韻味。“詩歌”是什麼,它不是說“詩”和“歌”,而是“詩歌”這是一個整體。在早期,人們創作的詩歌是可以唱出來的,有名的有“漢樂府”,所以早期是也叫“詩歌”,是非常具有音樂美的。詩不像詞,詩的字字照應,而詞卻是段段照應,詩也不似曲,詩雖可唱,卻簡短且有韻味,但曲卻是可唱的詞,自然不同。可以說,詩歌是獨有自己的韻味的,且它的流傳廣、簡單卻又有強烈的感情的獨特性讓它一躍成為人們最喜愛的表達方式。

喜愛詩,是對詩的傳承,更是對華夏文化的傳承。

中秋節有感 篇7

中秋節有感作文600 ,620字

中秋節那天,上午我去英語班,我和同學老師一起用英語來做遊戲、唱歌、交流、今天的課堂上我發揮很好一共得了十一顆星星,而且還得了一張優秀印章紙。我覺得上這個補習班是最快樂的。它不僅提高了我的成績,還帶給了我快樂。中午,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就在這時只聽“啪”的一聲驚動了全家人,原來是電源板的線斷了,看來每個家庭今天都在做好吃的,使電線超負荷導致短路。所以換好電源板我們又接著愉快地用餐。下午我寫完全部作業以後,認真的檢查了一遍。然後我就和我的小朋友們在一起嬉戲玩耍。我們玩的興高采烈、大汗淋漓。

晚飯後,我趴在窗前,看著夜空中那一輪明淨、皎潔的月亮,想起了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寫了詩人身在異地他鄉,月圓之夜望月思鄉的落寞惆悵之感。從沒離開過家人的我,在每一個月圓之夜都和家人一起度過,感受團圓帶給我的快樂。這樣的我是很難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的。而今天又一個閤家團圓的時刻,在我盡享天倫之樂時卻突然想到駐守邊防的戰士們,在這一時刻他們不能與家人團聚。他們的孩子也許正望眼欲穿的等待爸爸歸家,他們爸爸媽媽也許正在為遠方的兒女祈福。這些可敬的人門為了我們的大家犧牲了他們的小家,因為他們知道有了大的國家才會有小家的溫暖幸福。我深深佩服這些無私奉獻的人們,願所有遠離家人的人們健康快樂。

此時心中多了一份凝重,寫下了一首小詩表達我的心情。“中秋月兒明,思念心頭湧。遙望邊防線,明月寄我情。”

中秋節有感 篇8

中秋節有感作文450 ,434字

今天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節。

上午,我和爸爸、媽媽出去散了散步,在街上,我看見街上一片祥和的景象,大街小巷都張貼著中秋節降價的訊息,大大小小的店鋪都歡歡喜喜地迎著節日的氣氛。

中午,當我看著電視時,當我看到現在大街小巷都在喜迎中秋時,我非常激動,同時,我也非常高興。

晚上,家家戶戶都在炒雞做飯,擺上豐盛的美味佳餚,一起迎接中秋,吃完晚飯後,我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看著中秋晚會,到了該賞月的時間了。雖然今天沒有月亮,但是,在我的心中卻有一個大大的月亮,我希望以後中秋節能有比今天更大的月亮,這個月亮就在我的心中。

在中秋節時,有許多的人回家與家人團聚,再次,我想到了一個事,那就是兩隻大熊貓“團團”“圓圓”,團團圓圓,多有意思的名字,顧名思義,就是他們與大陸永遠心連著心,永不分離,永遠是一家人。

在這裡,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詩詞,那就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啊,明月幾時有過,那這就問藍天,我多麼希望天下在外打工的人多多回家和家人團聚啊。

讀中國古代詩歌有感 篇9

高三作文 ,963字

撐一支長篙,向歷史漫溯,便是千種風情。—題記

在詩的國度裡,仰望,便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俯首,立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志。遊山,便生“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樂趣;玩水,則觸“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的夢幻……

你看那詩仙,“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多麼的怡然自得,轉眼觀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放。但是誰人又知他“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他定是在等待,等待“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那一天。因為,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用“仙”字來稱謂他真是在合適不過了。但“仙”也同樣適用於那位“菊花隱者”。他放聲高歌“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兒邪”,那掛冠而去的背影,多麼的偉岸,且看他歸去之後,真是“不亦樂乎”。時常“登東皋而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多麼愜意。你再看他“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或許你會問,這樣真的快樂嗎?他來告訴你“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是啊,做人是痛苦的,但是最痛苦的莫過於“心為行役”。

路過陶淵明後便看見了一座亭子,你看“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再者“臨溪而魚”“釀泉為酒”……“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原來,“是太守與客飲於此”啊。然而快樂總是如煙火般稍縱即逝的。轉眼間“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如此閒適快活,安詳和平的景象,真令人心曠神怡。

見識了“醉翁亭里歐陽修與民同樂”,我們再欣賞“岳陽樓上范仲淹憂國憂民”。

岳陽樓不愧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置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此景果真如夢如幻。可縱然有此美景,也掩蓋不住他內心的憂愁,“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著實令人敬佩不已。

當你身處詩歌的歷史長河之中,你會發現更多的樂趣,以及對古人的敬佩。就如那“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愁。還有那“落花人獨立落雨燕雙歸”的愛,等等……

讓我們一起置身歷史之中,共享這難得的千種風情!

觀中國詩詞大會有感 篇10

觀後感 ,440字

在中華上下5000年中,詩詞無疑是最好的歷史憑證,大到一個王朝的衰敗,小到平民百姓,粗茶淡飯的生活,或多或少都有詩詞的存在。在詩詞中,我們能與白居易,李煜,辛棄疾等文學大家談論見解。在這幾年中也有許多的古風唱見,把詩詞譜曲,訴說著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比如奇然的《琵琶行》《阿房宮賦》,依靠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改編的艾辰的《東坡》。詩詞越來越多地融入了現代人的生活。

在今天,我重溫了一遍2017年第十期的《中國詩詞大會》。在第二季中,16歲的中學生武亦姝奪得第一。我看到了她在臺上腹有詩書的從容模樣。我邊看節目邊“同步答題”但我也沒有道道答對。我也算得上是一個喜愛詩詞的人,但看到臺上與我年紀相仿的選手對答如流,我也只能嘆息道技不如人。

詩詞大會這個節目很有特點。現代人注重身體養生的同時,也重視起了心靈養生,品一品詩詞,讀一讀《詩經》,對於心靈養生再好不過了。詩詞大會正是有了心靈養生的功能,不僅僅是一場場的比賽,更是引領我們吟誦好詩詞,品味好詩詞的平臺。

讀《中國節氣》有感 篇11

讀後感 ,847字

提起二十四節氣,許多人都會下意識地接一句:“知道!中國有二十四個節氣!”但是,對這些節氣,你又瞭解多少呢?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也接觸了不少的節氣知識,但我還是覺得自己對節氣不熟,背下了節氣歌,也只是認識了這個所謂的“節氣”而已。

暑假裡,我充分地瞭解了中國的二十四個節氣。有人可能會疑惑地問:“暑假中只有兩個節氣,可節氣一共有二十四個,一個暑假,你怎麼可能會了解完二十四個節氣?”其實,我是看了肖復興老師寫的有關於中國節氣的這本書書,認識了二十四個節氣,並且跟它們打成了一片!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後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

立春,就是春天的開始;雨水,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大地復甦……每個節氣都有各自所代表的含義,連起來就是一首優美的詩:“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露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最喜歡,最期待的節氣就是大雪,漫天飛舞的雪花,猶如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孩子就可以到窗外打雪仗,滾雪球,堆雪人,可惜,我們身處南方,很少能夠看到這種美麗的景色。

二十四節氣既是古老的文化和趣意,也是承載了民族和民俗文化的密碼鎖,你只要拿起這把密碼鎖,開啟傳統文化的閘盒,就能夠領會它的奧妙;整本書圖文並茂,文字優美,生動有趣,圖畫精緻,活靈活現。對於還是小學生的我們來說,這本書的顏值已經十分的高了。

看完這本書後,我不得不承認,肖復興老師講的故事真的十分有趣,每一個節氣,已經不再是像度娘上的官方回答,死板無趣,而是加上了自己的生活經歷,感想,還有古詩等等內容,讓我情不自禁地就深陷故事的情節……

在這本書中,我不僅收穫了閱讀的快樂,還有新的知識,讓我瞭解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中國傳統勞動人民的智慧!傳統文化的知識一定不止於二十四節氣,期待下一次與傳統文化的邂逅……

大埔縣高陂中心小學 504班 羅依桐 指導老師:黃愛群

中秋節有感 篇12

國一作文 ,528字

夜,格外的黑,彷彿那月亮藏入雲中不肯出來,它是怕見到那思鄉心切的人們凝重的、含淚的臉罷了……

過了白露和秋分,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夜的風,彷彿較白天時變了個樣,儘管裹著外衣,覺得也是涼的。這中秋節也似夜間的秋風般,變了樣。

以往的中秋,大伯家要賣月餅生意。臨近中秋前的日子,是放幾天假的,大人孩子們都有空,聽說要去幫忙折月餅盒,自然是樂意的應下。

那月餅我是不太愛吃的。但我最喜歡與家人一起疊月餅盒。那場面很是壯觀,整個屋子裡都是人,床上、地下、沙發上放滿了月餅盒,整間屋子都是禮盒反出來的紅色的光。是熱鬧的,是喜慶的,更是溫暖的。

可漸漸孩子們長大了,大人們也更忙了似的。聽不到喧鬧聲了,也看不見紙盒搭的紅色“城牆”了,那紙片摞成一摞,陌生的面孔靜靜地將它取走,它成了一種工作……

人們相聚時只有在宴會上。

今年宴會上還是一樣的客套話,可卻少了哥哥姐姐。他們去遠處上學,中秋不能回家和家人團聚。我懷念小時候過節時哥哥姐姐帶我玩耍的日子。

但這就是成長吧,他們必須要經歷的,我也一樣。

中秋之夜的這輪明月勾起了我們的離愁哀緒,卻也可以讓我在寂靜之夜對月獨自回憶想念。

看《最美古詩詞》後有感 篇13

讀後感 ,533字

今天看了最美古詩詞的比賽,我有許多的感受,我體會到古詩詞的美,也對文學多了一份崇敬。

節日是以比賽的方式進行的,每個學校的同學一登場,首先都會以說、唱、舞的方式展現一段古詩詞,每當看到小演員穿著古代服裝,站在臺上說唱時,我都不禁連聲叫好。看,那位說《江南荷採蓮》的小選手,他生動的表情加上甜美的聲音真的是讓裁判都歎為觀止。聽,有人在唱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詞在經過現人的改變後,唱出來可真是無比的動聽,一旁伴舞的小學生個個動作也十分有趣,突然,“主角”有力的聲音一輛,我們不禁逗眼前一怔,當“主角”說到高潮部分時,我們所有觀眾都不禁為之感動,真是說得太好了。

節目的第二個部分是考驗選手的知識掌握程度,由裁判提問,選手來回答,有很多問題我都沒有聽說過,看來,我還需要繼續拓寬我的知識才行。每當一個個正確的牌子從裁判手裡舉出來時,我們這些觀眾真為某些學校的小選手捏一把汗。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一個提示性的問答題,簡單說就是給你三個提示,讓你來答一個問題,有的選手回答問題的過程可謂是跌宕起伏,本來答對的改成錯的,而有的將錯的改成對的,有時真的是讓我們這些觀眾都大吃一驚,心情跌宕起伏。

其實,最後的第一、第二的名次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從這次活動中收穫到了什麼。

讀《中國人的精神》有感 篇14

讀後感 ,1120字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一個國家何嘗不是如此。而《中國人的精神》講述的就是那民族命運墮落的時代裡中國的傲骨!

我們中國人平常所說的所寫的都是要用到中國的語言的。在說的過程中,我們說話的語氣我們說話的神情說話的動作,都會影響到所說的話要表達的情感。在寫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掌握修辭手法文段格式表現形式,都會影響到所寫的文章要表達的情感。中文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的語言。中文並不難,與其說它難,那是因為中文最重要的是它的深奧,它不像其他語言一樣簡單,它還要我們賦予給它一種新的活力用來表達我們的深刻感情。中國人可能對自己本國的語言並不太瞭解,他們會說會寫,可是他們可能不會表達。中文是中國的精髓,他可以將深沉的思想和真摯的感情融匯在極其簡單的語言中。我看到書裡有那些將古詩翻譯為英文的例子,我覺得翻譯的很厲害,可是看完翻譯後,我覺得有些東西還是原來好,翻譯完才發現譯文失去了原來語言所蘊含的精華與深奧。一首古詩那麼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樣的中文可以讓人耐人尋味細心琢磨。可是英文出來了,那麼明白直接,卻與原來的文章衝突了,不是嗎。中國的語言可以表達很多想要的表達,你可以讓它深奧,可以讓它古典,可以讓它高雅,可以讓它清新脫俗……當你學習完中國的語言,你可以凌駕於中文來學會表達。

中國的歷史或許在你的眼裡很恥辱,很愚鈍,但是請你原諒過去,每個人都有最愚笨的時候,更何況是領導者呢,感謝他們在歷史所犯過的錯誤,可以用來警醒我們。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中國人就此開始拼命地努力。中國人的精神是那些研究過中國的外國學者所不能體會的,他們沒有試過中國那些慘敗的歷史與過去,過去的硝煙,過去的槍炮,過去的灰色,深深地紮根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為了拼搏,為了目標,為了自己,好好地活著。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恥辱中國的榮耀,都是中國人所能領悟的。就算國外有再多優秀的外國學者,就算是偉大的漢學家,能夠與中國人談論漢語,那也許是一種諷刺。沒有其他國家的人能夠體會那種驚心動魄的場面那種在生命最後時刻的逼迫從不低頭的毅力,中國人是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不要總是羨慕別人,別忘了自己的光芒。

作者有段話讓我記憶猶新:“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糙,但粗糙中沒有粗劣。真正的中國人也許醜陋,但醜陋中沒有醜惡。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粗俗,但粗俗中並無好鬥和囂張。真正的中國人也許狡猾,但狡猾中並無陰險。”就算中國人外貌性格心靈等方面有缺陷,也許你會討厭會嫌棄他們,甚至嘲笑諷刺他們。請你們知道,中國人有一顆比任何國家都要善良都要美好的心靈。中國人的精神是所有的嘲笑所有的厭惡所有的冷漠後涅??重生的,它們帶著它們新的希望,用一種高尚的品質闡述給那些想要了解他們的人聽。

為什麼要學中文——讀《中國人的精神》有感 篇15

讀後感 ,1089字

我們都知道,中文就是漢語與漢字,經歷了3000多年演練變化的語言文化,是全世界唯一的二維文字,可以表音、表意、表形,是現階段人類文明中最穩固也是最先進的語言文字。在《中國人的精神》這本書中,作者辜鴻銘講述了他對中文的一些獨到的認知與理解。

作者認為“漢語史世界上最優秀的語言”“必定戰勝英語”,並從思維速度、發音、構成組義等角度進行了論證,真實誠懇令人折服。但我卻對自己提出了一個疑問,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學中文,是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優秀的語言,還是因為它是最博大精深、最先進而學習它?對我而言,我的理由有三:

中文,是一箇中國人的象徵。它代表了你的歸屬、你的身份,更像是一個標誌。這不僅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整個民族。中文,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精神的根。舉一個很平常的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跟隨父母背井離鄉,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生活,而他的父母也沒有及時教他關於他的民族文化的東西,如方言、歷史、習俗,段時間來說他還可以說那裡是他的家鄉,是他的歸屬之地,但久而久之,一代代地過去,當他的子子孫孫再回過頭來,除了血脈,他們已經喪失了全部可以標誌他們家鄉身份的東西,或許也可以說他們已經有了一種新的文化,一種新的傳承,新的身份,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地方出來的他們了。這就是原始歸屬的喪失,文化標誌的一種丟失。中文,它並不像護照、身份證等具體的一個物體,證明你的來源地、你的身份,它更像是一種無形的、如中國心一般的精神上的東西,別人或許不知,但只有你自己明白中文在你心中的烙印深淺,只有自己在明白自己的歸屬。我學習中文,因為我仍想做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人。

中文,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一個具體的表現。它記錄了中國的文字系統,承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並且在不斷的發張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對聯等文化,還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試想如果不學習掌握漢語與漢字,如何能夠真正體會、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能有的人會提出疑問,連古代的文言文都可以用白話文進行翻譯,中文也可以通過翻譯成其他的語言進行學習交流,理論上是如此,但是真正對比過兩者的同學應該知道,就算你如何精妙的翻譯,與自己用原來的語言明白的文化內容肯定還是有一定差異的。這就像是一個需要驗證的傳承一樣,要想得到其真正的傳承,就必須有一個相對應的鑰匙,才能通過考驗。中國文化也是一樣,你必須學習中文,你才能真正的窺視到它的“博大精深”之處。

這就是看了辜鴻銘這本書的一些對中文的觀點後,對自己所提出來的提問以及解答,或許解答的還不是很充分,很透徹,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給自己一個繼續前進的理由,一個支援下去的信念。

在火焰中思索——讀《畢淑敏散文》有感 篇16

讀後感 ,629字

每當我看完文章最後一個字時,心中沒有讀林清玄的隨心,也沒有讀張曉風的意猶未盡,有的只是呆呆的坐在座椅上,讓那些自然地文字中悠長的意蘊,如濃墨一般渲染著我心中的每一個角落。

如果把張曉風的大部分作品比喻成柔水的話,那畢淑敏無疑就是烈火了。她的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自然地如同原野般的綠、如同海水般的藍、如同生命般的紅。我喜歡她的自然、簡單明瞭、一針見血。但並不缺乏寫作技巧。比起張曉風的細膩,我更加喜歡畢淑敏的“實”。或許因為她是一名心理學專家的緣故吧,她的文字更加走進我的內心。

在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是《我很重要》,對於生命的意義,畢淑敏可以大聲向世界宣佈,我很重要。

是啊,我很重要。以前,我一直認為,人其實就是茫茫宇宙中渺小的一點塵埃,如同沙漠中的一顆沙礫一般。但是,讀了《我很重要》後,我改變了看法—從二零零零年的八月二十二日上午十點二十分起,我的父母多了一個女兒、我的奶奶多了一個孫女、我的外婆多了一個外孫女、我的伯父伯母多了一個侄女、我的姨媽姨夫多了一個外甥女、我的堂兄堂姐多了一個堂妹……

對於我的親人,我們永遠是不可重複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而一個。我們對於朋友、親人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不可替代的,我們是唯一的。

現在的人們總是以對於社會的貢獻來衡量一個人生命的價值與重要性。但是我仍覺得,只要我們是幸福的,只要我們的存在能讓別人感到幸福,那麼我們就是重要的。

鳳凰在火焰中重生,而人在火焰中思索。

原來幸福可以如此簡單——讀《六九屆初中生》有感 篇17

讀後感 ,874字

三個多月的時光,一名叫雯雯的女孩走進了我的心中,我見證了她的歡笑,生氣,悲傷,後悔,也見證了她從女孩到女人的蛻變過程,我不得不說這個過程是美妙而又幸福的。

幸福,一個讓人熟悉而又生疏的詞彙,幸福似乎包含了太多情緒,太多語言,太多行為。讓人們感覺到這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詞語,而我想說的是,雯雯的一生是幸福的。

雯雯出生於一個完整的家庭,阿寶阿姨就像是雯雯幼時的第二位媽媽。這位勝似親人的保姆從內心深處關心雯雯,幫助雯雯這個家庭。姐姐霏霏不僅僅是雯雯的姐姐,更像是雯雯的玩伴,榜樣。爸爸媽媽雖然工作忙,但十分愛雯雯。

雯雯是幸福的,在最童真的年代,也是她唯一的短暫的讀書時光裡遇到了少數幾個朋友,娜娜陪雯雯走過了最無邪的時光,她們一起哭過,笑過,氣過。雯雯第一次接觸到的友誼就這麼純潔。

雯雯是幸福的,在文化大革命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她被下鄉到大吳莊,便與那兒的村民成為好朋友,與那兒的村民們相處融洽,那個名為“大吳莊”的地方承載著一個少女最青澀最美的青春時光。為了下鄉的事,雯雯也與媽媽吵過,但雯雯始終堅信自己不甘於墮落下去。雯雯也為自己的夢想爭取過,她努力地想考上大學,雖然沒有如願以償,但她為自己的夢想堅持過,努力過。這已足矣,所以雯雯是幸福的,她沒為自己的不努力後悔過

雯雯獲得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愛情,她有一個真心愛她的人—任一。雖然他們的愛情之路十分漫長與艱辛。分居兩地的痛苦,反而沒有分開他們。他們彼此討厭過,懷疑過,鼓勵過。雖然年僅14歲的我還不懂真愛到底是什麼,但我至少知道雯雯和任一都是幸福的,他們兩在一起生活感受到了濃濃地溫暖與幸福。

一個完整的家庭,愛自己的親人,純真的友誼,為夢想努力奮鬥過,有一個自己愛的又愛自己的人。我相信雯雯不敢說自己有著最完美的生活狀態與生活水平,但我敢說雯雯是幸福的。

其實,幸福不需要華麗的詞藻與修飾,不需要眼花繚亂的裝飾品去昇華它,幸福是一個簡單又平淡的詞語,只需要簡單平淡的生活,人,情緒,行為去放大它。

雯雯是幸運的,幸運的她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原來幸福可以如此簡單。

平凡中的不平凡——看《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8

讀後感 ,973字

七月流火之際,我終究是一鼓作氣看完了這套厚書,心中卻不免惆悵起來。這講述著文革末期至改革開放時期的書讓我情不自禁地想看一遍,再看一遍……

全書圍繞著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兩個屬於黃土地的孩子的生活展開了對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的描述。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平凡的生活與社會的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

孫少安,這個似廣大農村孩子一樣的人,年幼時便扛起破落的家的重任,日出而作,日落仍不息。但他不甘,不甘自己平凡的人生,於是與妻子開磚廠,只為光宗耀祖,受到尊敬。孫少平,這個依舊似廣大農村孩子一樣的人,讀完書後便歸家助兄長。然而他不甘,不甘自己會一輩子待在農村。於是他閱覽書籍,離開村莊,在陌生的城市中不畏艱辛的勞作,只為能闖出屬於自己的天地……書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平凡的,可有那麼的不平凡,他們在掙扎,在平凡中掙扎。

我捧著書,眼前似乎有著許多模糊的身影。我彷彿就坐在雙水村中高高的坡上,看著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世界。勞動者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

那個令我震撼的少年—孫少平。他不甘困於農村,在黃原縣做小工,在煤礦中挖礦的點點滴滴都令我雙目含淚—我清楚地感覺到,他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啊!就像在暴風雨中被擊打卻無所畏懼的燕!他平凡,人生也不盡完美,可他衝破自卑,衝破黑暗囚牢的勁卻如此的打動人。他認識到自己的平凡,卻不甘於選擇平凡。沒有一成不變的人生。孫少平從那個極度自尊的少年成長為了一個成熟的青年,他經歷了太多太多、對於一次次的打擊,親愛的人的犧牲,最後自己的毀容,還有背上猙獰的傷,他都能轉化成無盡的動力,為了不平凡而奮鬥。他沒有放棄,一次都沒有!

作者應是十分了解平凡吧。在他的筆下,無論是遊手好閒的王滿銀,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是傻子田二的人生都值得回味,思考。他在這個平凡的世界,留下了影響一代一代年輕人的不平凡的聲音。這個聲音穿越陝北的黃土地,在亙古的大地,與蒼茫的宇宙間,蕩氣迴腸。

連我這愚昧之人,也被深深吸引,久久感動,被喚醒內心對平凡的不甘。我們也在這平凡的世界中與許多人做著平凡的事,但那平靜水面下的激流,總會讓我們不甘於平凡。我們是平凡的,但我們要跨過泥濘,做不平凡的自己。

合上書,我站在窗邊眺望,忽然想起薩迦格言裡的一句話:“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

生活中處處有感動 篇19

國二作文 ,772字

生活中充滿了感動,只要你細細的觀察,有時感動其實無處不在。

懸崖絕壁中一朵小花迎風開放,帶來的是感動;寒冷的冬天裡,一縷溫暖的陽光,帶來的是感動;公交車上,一次平凡卻偉大的讓座,帶來的也是感動……

生活需要感動,就像人需要戀人,肚子需要麵包,魚兒需要水源。

我家樓下的張奶奶,馬爺爺一年過七旬,但他們每天都會互相攙扶著去小區樓下的花壇裡散步,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在餐館裡。張奶奶總是在嗎爺爺的攙扶下走進餐館,她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總是要緊緊的握住馬爺爺的手肘,頭有氣無力的靠在馬爺爺的肩上,但她的臉上卻洋溢的幸福,馬爺爺總是氣喘吁吁的,很明顯他每一步都走的很吃力但他總是笑眯眯的對張奶奶說:“老伴啊,咱門慢慢來,別急啊。”兩人小心的挪動著,從門口到餐檯這段路他們總要走好久。

馬爺爺總是攙著張奶奶在自助餐檯上拿取的食物,張奶奶用手一一直喜歡的食物,馬爺爺就一一替夾到盤子裡。不厭其煩,而自己總是吃得很簡單,很清淡,雖然是自助餐。

待他們坐在角落後這頓飯就開始了,馬爺爺總是把肉切成小塊放在張奶奶嘴裡,看著她吃完,自己在開始簡單,迅速的晚餐。

吃過晚飯後,馬爺爺就扶著張奶奶去廁所,他總是呆在廁所的角落裡等待張奶奶,張奶奶出來後,就開啟溫水細細地幫她淨沾滿油漬的雙手,在攙扶著張奶奶離開洗手間,臨走時老闆總會遞上兩塊奶糖,馬爺爺總是剝開一塊放在張奶奶嘴裡,一塊放在自己嘴裡,這時張奶奶會立即出現孩子般活躍的表情,是無比的幸福。

走在街上,若賣橘子的攤位,馬爺爺總是會買一大袋橘子給張奶奶,慢慢的剝開桔子皮,把透明的薄皮撕下,只把橙色的橘肉為給張奶奶,一個小小的動作流露難以言喻的默契。無疑讓所有人感動。

看著老兩口消失在街頭,我默默地哭了,他們讓我無比感動。

真的是這樣,感動就在我門每個凡人的身邊,但願你能發現生活中的感動,也做一個感動他人的人。

經典中的經典——讀《水滸傳》有感 篇20

讀後感 ,439字

暑假裡,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水滸傳》的主要內容是:北宋末年宣和年間爆發的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規模雖然不大,但一度聲勢很盛,後來卻接受了“招安”,也就是向官方投降,而最終宋江等人又被殺害了。

《水滸傳》是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書中塑造了一大批生動的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將中至少有70位以上是形象鮮明,令人久久不忘卻的。此外還有一批非常生動的人物,如高衙內,王婆,潘金蓮,何九樹,牛二,黃文炳等等。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每個人都有一個能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質特點的綽號,例如黑旋風李逵,智多星吳用等等。宋江是梁山上主要領導人,晁蓋死後一直坐第一把交椅。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物,一方面仗義疏財,廣交江湖好漢,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指揮才能,而另一方面他又有著濃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打出的旗號是替天行道。

讀了這部小說之後,我感覺寫的太精彩了,把人物寫的栩栩如生,讓人讀了之後回味無窮,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