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的笑臉》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十五歲的笑臉》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737字十五歲的我們,像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鷹;十五歲的我們,像五彩繽紛的花朵,給祖國增添色彩;十五歲的我們,像自由自在的小鳥,歡樂而無煩惱;十五歲的我們像一把堅硬的利刃,將來要守護我們的國家。十五歲的我們,年輕的我們,自由的我們,是否還像小時候那樣一直保持著燦爛的微笑?
在社會上,我們充當著學生這個角色。在成人來看,我們自由、輕鬆,但誰又想過我們的苦,我們所付出的汗水。在看了《十五歲的笑臉》這部電影后,許多人都明白了學生也不容易,學生並不是想象中能夠做好的角色。這部電影也給了作為十五歲的我們一個道理:只有懂得付出,願意付出,努力付出的人,才會獲得應有的成功。遇到難事不要氣妥,自卑,要知道我們身後有父母,有老師,有朋友的支援和幫助。
在學校裡,我們偶爾會與老師發生衝突,鬧出矛盾,這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的想法和觀點都不同,從問題上思考的角度也不同,因此,發生衝突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在看完這部電影后,感觸卻不同。作為學生時代的我們,看到電影里程老師為學生做的一切,未來讓學生提高成績,健康成長,差點連工作也丟了。不僅如此,老師還像父母,朋友那樣時刻關心著他們。為了更進一步瞭解學生,用異名加入了班級Q群。程老師為什麼這麼做?其實大家都很明白—為了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看到這都會聯想到自己的老師,他們為我們做的一切:上課為了能夠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聽到聲音,放大了好幾信而導致喉嚨嘶啞,為了儘快批示作業半夜熬夜,不辭辛苦地工作,為了讓我們保持健康的身體,每天監督並陪著我們晨跑。回憶過去老師為我們做的點點滴滴,你是否潸然淚下,是否為之前對老師不敬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就是用來讚美這些優秀的老師。《十五歲的笑臉》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
十五歲的船長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44字那真是一艘沉船。它左舷下斜,右弦有一部分露在水面上,而海水一直浸到甲板上,這艘輪船的船身傾斜得非常厲害,人幾乎無法站在甲板上。甲板的桅杆已經空空如也,只有幾根斷掉的纜繩繩頭和角索的鏈條掛在斷裂的木樁上。右弦的龍骨和凹陷的厚木夾板之間裂了個大洞。
這是《十五歲的船長》書中描寫的一個場景。讀完這本書後,這艘沉船的畫面就會不時的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還有那位十五歲的小船長,他的勇敢,機智令我十分敬佩!
這本書給我們講了一個非常離奇而驚險的故事。一條捕鯨船“流浪者號”在南極圈完成捕鯨任務後開到了紐西蘭,船上搭乘了船長的夫人、他五歲的兒子,他的表兄以及一個黑人女僕。除此以外還有五名水手和一名實習水手,以及臨時僱來的廚師內格羅。“流浪者號”在航行途中救起了一艘遇難貨船上的五名黑人和一條大黑狗。有一天,船長和五名水手去追捕一條大鯨魚,結果無一人生還。十五歲的迪克桑德臨危受命擔起了“流浪者號”的船長。他帶領大家戰勝了驚濤駭浪。船上的廚師是一名逃犯,也是一名奴隸販子,內格羅趁亂改變了船航行的方向,想把船上的人都騙到非洲並賣掉。迪克桑德用他的智慧識破了內格羅的陰謀詭計並殺了這個凶狠的奴隸販子,和大夥團結一心,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帶領大家回到了美國。
讀完了這本書,我似乎和這個十五歲的小船長一起經歷了一場奇妙而驚險的旅行。在大風大浪面前,他毫無懼色,沉著地指揮著船的航行方向。他對船上的人觀察細微,所以才能識破內格羅的陰謀。他待人和善,大家都願意相信他,與他一起戰勝困難。而我們呢?每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我們要走出父母寵愛的懷抱,學著獨立,學會承擔。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不僅要學會做一名勇敢的水手,還需要學著做一名智慧的船長!
十五歲的星空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621字抬頭望著星空,世界變得好大好大……
—幾米
夜深,人靜。我又仰起頭,於院落獨佇。伴著身邊將開未開的丹桂,星空與共,靜默……
一、時光深處的眼睛
“那目光裡有關切,有不捨,也有探尋。”事實上,世界折射出多少目光,我們終生在那目光中徘徊—走不出的視線,走不出的過往,走不出的歲月。
每一個年齡段的我們,都在以一個新的目光審視過去的自己。八歲的我,以小學生的目光洞察三歲的童年,面上含笑;又五個四季,十三歲的我,將換取中學生的目光回望小學的生活,笑中夾淚;不久的將來,我又會以新的目標審視過去的自己,淚中重燃希望。當站在新的起點,向前看,難免有些迷惘;而轉身,回首,過去的,是曾經了,瞧那時,多天真,多任性。讓人咬牙切齒,更不免啞然失笑。
青春的讀者;青春的那個女孩,實可言桀驁不馴,明明潦草不堪的青春,卻看似張牙舞爪。因為女孩心中,有著放不下的倔強。溫婉可人的她,被衝昏了頭腦,偏要一錯再錯。青春的年華,幾筆揮霍,於當時而言,那叫不受約束,那叫個性張揚,那是青春散發的光芒!可不談別人,那道新的目光,卻一直注視著。
遙遠的時光那頭,也是目光的盡頭。她的年少與青春時光,安放著。可目光順著回憶摸索,竟有幾分痛處,幾分遺憾,幾分悲憫。
二、我們該去向何方
誰的青春不迷茫。紅塵作伴,瀟瀟灑灑,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倒是快活了,不過一時;自己的路總是要自己走的,若是唯一的,那便無可挑選,前行吧!
只是雖有了路段,不知目標所謂何,方向所謂何,也邁不出腳步。那麼,我們該去向何方?
正因為心中還未明瞭,自己到底是在幹什麼,要幹什麼,如何去幹。身為少女的她,做出太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誰會知道,一個十五歲的女孩,愛搞惡作劇,愛捉弄人,一心想與父親對著幹。她孤僻,亦狂妄。儘管沒有什麼值得驕傲,她卻依然如故。在所有人看來,她所做的事已經超過了此刻的年齡,或者是幼稚的,是屬於孩子的“遊戲”。但無論他人怎麼想,這位“女俠”不願理會。她長大了,開始不再願將憤怒的力量指向自我了—於是,她變了。
現在做的事情,彷彿已經有了打算,有了目標。可這能幫上什麼?難道就是我們這一生的使命嗎?或許還懵懂,對於一個問題—我們,該去向何方?
三、生命有更好的敘事
每個人的生命,都應為一朵怒放的花。生命是一個開始,亦是結束。沒有人徹頭徹尾地能笑著擁抱世界,沒有人無時無刻地能感受到愛。可難道就能夠說明世界並不美好,生命並不美好?難道就能夠說明愛沒有永恆的存在?答案是否定的,只不過有時候被怨恨迷了雙眼,心中僅存黑暗,再絢爛的彩光又奈它如何?
十五歲的女孩,獨自默默承受著失去母親的痛苦。她不知道媽媽和爸爸多麼相愛,她不知道爸爸多麼關心她。她甚至覺得是爸爸拋棄了她,她覺得是爸爸害死了媽媽。但一切與“她認為”是相悖的,爸爸的消失和離開全都是為了她的幸福與安康,爸爸為這個家付出了多少……
開始以體諒的目光觀察世界了,這個女孩。她開始明白所有人的良苦用心,她開始化去心中的黑暗,她—感受到愛了!
所謂生死,不過是生與死兩個極端的轉變。“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句話,能夠在故事中使用多次,錯怪與不信任,該讓一個人失去多少本該獲得的愛?!人活著,碌碌無為,一生不懂得靜心品味,離世時不免帶些遺憾呵。
其實時間過得,真的很快,在一顰一蹙,一言一笑中,如春風拂面,萌動與怦然,隨之幻為過往雲煙……但生命總有它最好的價值,生活有更好的敘事。只要肯用心、用愛栽培,又何需惆悵些什麼。
星海依舊燦爛,而我卻不再沉默。
到了最後,回憶輕輕地走,正如發生得悄然。我預料不到,人間四月般美好。
長舒一口氣,回到房間,敞開窗,享受世界的滋養。
夜未斂,寒月翩翩,起舞弄影掀閨簾……思緒就隨之愈飄愈遠。不再為過去所困,將擁有新的生活。懷著對過去的眷戀與對未來的憧憬,再度仰望,星空納回憶幾許……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783字17歲本該是無憂無慮,青春懵懂的歲月,但是在北京城的衚衕裡,一個倔強瘦弱的身影在洶湧的人群中尋覓,翻找……
當城市化的呼喊傳遍這片黃土地,越來越多來自農村的人們進城淘寶。在那個充滿了誘惑的地方,有人用淳樸交換了圓滑,有人用誠信換得了金錢,更有的人用良知去換取那外在的權利。當然還會有些人在城市的最底層,為了生存苦苦掙扎。在王小帥導演的《17歲的單車》中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來自農村小夥在城市中生活的點滴。主人公是兩個同樣生活在社會底層的17歲小夥,用一輛單車,向我們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17歲的單車》講述的故事很簡單,人也很平凡,但是正因為這樣才更加動人。我們在郭連貴,一個農村來的孩子的眼中看到讓人心疼的無奈,以及對這個現實社會無聲的控訴。苦苦掙扎,不過就是想要簡單平凡的生活。也許幸運女神未曾眷顧他,一次次的打擊這個十七歲的少年。
同一輛單車對於兩個17歲少年的意義卻是截然不同的。對於生活在城市的小堅,這輛單車只是在同學之間相互炫耀的附屬品,為了這莫名的虛榮,他努力學習,希望父親能兌現自己的承諾,為他買輛自行車,但是最終還是失信了。在虛容心的促使下,他偷了父親的錢去買了一輛二手車。敗露的他,非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把偷父親的錢,說的理所應當。學校裡的攀比,讓他學會了虛榮,一輛單車,承載了他的追求。
但對於來自農村的小貴來說,這輛單車卻是他生活的全部,是他在這個城市中活下去的資本,是他生活的支點。他每天騎著它穿梭在大街小巷,對生活充滿希望,在努力工作中,期待著美好的明天。可是當他真正擁有這輛車時,卻又被偷走了,也許這是上天的不公,但他卻讓小貴得到了成長。
這輛車對於他們有著不同的意義,但卻同樣重要,所以在最後他們選擇了共同擁有……
樸實才會顯得更加真實,而那些華麗光彩是否該反省一下自己?
十三歲的肩膀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673字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觀看了一部叫《十三歲的肩膀》的電影,當時我就被影片中的主人公——“洪戰輝”那種勇敢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他照顧一歲的妹妹,支撐家庭的一些事情。洪戰輝,一名普通的學生,本該和我們一樣享受父母的關愛,健康的成長。但他的媽媽離家出走之後,他的生活改變了。年僅十三歲的他要支撐起這樣的一個家庭,還要照顧一歲的“棄嬰”妹妹“小不點”,還要一邊學習。他是多麼的堅強,他選擇了面對和承擔。他任勞任怨,無怨無悔,努力地扛起加家庭的擔子,也沒有荒廢自己的學業。他擔起的這個責任,是他在極度艱難中背起了一個家庭的希望。他的所作所為雖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但這對於年僅十三歲的他,卻顯得是多麼的偉大,他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奮勇拼搏,樂觀地面對了生活中的一切,永不向困難低頭,向生活屈服。
“一份耕耘,一分收穫。”經過他們一家人的努力,他家的收入還不錯,可以給妹妹買奶粉補充營養,可以給爸爸抓藥,又可以湊足下個學期的學費。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孩子擔當起了責任,就撐起了一片藍天。生活的困苦教會了他勇敢、勤奮、樂觀和堅強。
他是2005年“感動中國”的人物,頒獎詞是這樣說的:“在生活中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打擊,我們都要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決不能知難而退,選擇逃避。只有通過重重考驗才能茁壯成長,只有努力得來的果實才是甜美的,才能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17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674字青春之歌
一輛單車,承載了兩個17歲少年的希望。
17歲的郭連貴是一個從農村來北京打工的孩子,被快遞公司聘為快遞員,公司給了他一輛銀色的山地車,但必須等工資攢夠的時候才可以買下,他每送完一單就會在本子上添上一筆,最後,他終於攢夠了,本子上寫了很多的“正”。可就在這時,他的車被偷了。他心灰意冷,經理也雪上加霜,說要炒了他。他一面求經理網開一面,一面尋找著他做了記好的單車。
當時的北京幾乎是人手一輛自行車,所有自行車似乎都有相同的幾輛,我就在擔心,那麼多自行車,他找得出來嗎?他又沒有熟人,怎麼找啊?
幾經周折,他發現自己的那輛自行車在同樣是17歲的小堅手裡,他的家也很窮,這輛車是他偷了父親的錢在黑市上買的。這是看到後面我才知道的,我以為是他偷的。因為這輛車,小堅在鐵哥們兒當中有了面子,放學就玩車技表演,因為這輛車,他引來了一個漂亮女生的追求。
這輛自行車對於郭連貴來說,意味著工作,他找回來,經理就不會開除他,意味著一口飯,甚至意味著未來。而對於小堅來說意味著夢想,意味著愛情,意味著獨屬青春的那份驕傲。
郭連貴一次一次的拿回來,由於不善解釋,他一次又一次的捱打。他雖然不說話,但是卻演繹了青春時的堅持。兩個少年因為一輛單車糾纏在一起。他們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去維護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們沒有大人理智的解決辦法,最終單純到“一人騎一天”。
我們也曾經失去過什麼,當我們為了珍貴的東西,去爭奪,去維持時,我們不也像他們一樣嗎?我本以為這部電影的是很黑暗很消極的。可是現在,我又覺得他又是那麼正能量。
十五歲的小船長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66字勇氣,創造奇蹟
十五歲的船長?我愣愣地拿著書,隨即露出了驚喜的目光:這書一定很好“吃”!迫不及待地翻開書,不一會兒我就淪陷在了精彩的故事中:
故事講述了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實習水手迪克參與了一次遠航。但天有不測風雲,船長和船員都因為意外去世了,實習水手只能擔負起船長之責,卻因廚師的算計,陰差陽錯來到了非洲。廚師想把船上的人賣掉。船上的一行人遭遇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境,在小船長迪克·桑德的帶領下,大家眾志成城,一次又一次地逃離了人販子的魔爪,擺脫了困境,回到了美洲大陸。
迪克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僅僅比我年長三歲,可他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堅定前進,心中永遠滿盈勇氣。他沉著冷靜、機智果斷、聰明善良。尤其令我佩服的是,迪克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和信念,無論面對多少風雨,他也知難而進,不逃避、不退縮。
反觀我自己,因為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想著放棄。記得那天下午,因為畫不好人物的眉毛,我就惱羞成怒,索性直接放棄了整張畫,去玩電子遊戲了。如果我能做到不論何時、何處、何事,都一直堅持、不言退縮,又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什麼障礙闖不過去呢?只有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才能撥開迷霧見到彩虹,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
想到這裡,我羞愧不已,合上書,拿起了畫筆,默默把那張被我放棄的畫畫完。我心裡想:我一定要堅強起來!不能再因為一點阻礙就輕易放棄。
《十五歲的小船長》中迪克冷靜睿智,與壞人、困難拼搏的精神都令我十分敬佩、感動,迪克·桑德是我的好榜樣。我相信,勇氣,是力量的源泉;堅持到底,能夠創造奇蹟。
《十五歲的小船長》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05字今天,我讀完了《十五歲的小船長》之後,讓我知道,只要我們下定一個目標,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只要我們團結,沒有什麼事我們做不到。
寫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流浪者號停靠在奧克蘭市時,韋爾登夫人,她的兒子傑克,貝內迪表兄,還有黑人女僕南搭乘輪船,欲返回舊金山。流浪者號在太平洋上發現了一艘尚未沉沒的輪船,搭救了船上五個黑人和一隻名叫丁戈的狗。在航行中,流浪者號的船長為五名水手由於捕捉鯨魚而全部罹難,於是船長的重重任就由實習水手迪克·桑德來擔當。但是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旅程船上的葡萄牙廚師內格羅是一個販賣黑人的壞人,想把船上的人都賣了……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事情,每次都險象環生。但是堅強的迪克·桑德並沒有被打倒,最終在他的帶領下韋爾登夫人和他的同伴們都成功返回了舊金山。
這位勇敢的15歲少年在諸多困難艱險面前展示出了超然的冷靜和睿智,帶領大家走出困境,並最終回到了自己的家園,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僅可以從中感受到非洲叢林的奇異景象,也會了解到,當時派曼黑人的醜陋行徑,更會被主人公的勇敢行為所,感動和激勵。
寫給十五歲的自己 篇9
國二作文 ,728字十五歲,我們漸漸脫去稚嫩,變得成熟,卻對人生有太多的不瞭解。
站在時間的彼岸,我開始迷茫了,未來總是一個未知數,誰也不會知道,等在前方的究竟是什麼……
關於夢想,本以為只要隨著最初的信念勇往直前,命運總會眷顧你的。漸漸長大才發現,並非所有事情都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初的執著,還會是一成不變的嗎?
十五歲的我只能告訴自己:帶著信念走下去吧,即使最後那些夢都破碎了一地,至少,我曾努力過。
每個人的命運都不會相同,他們總會經歷不同的事情,曾嘗過快樂、迷茫、無助、痛苦……慢慢脫下稚嫩的面孔,仍留在臉上的,是真實還是虛偽?我無從得知,至少,我不會是真實的,但也不至於虛偽得透徹,就這樣,徘徊在真與假的邊緣。但這並非是我想要的,只是,在現實面前,又有誰會知道,當你把自己把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在別人面前時,得到的必然是同樣的坦誠相待,而不是令人無法接受的傷害?
我總是對自己說:世間不會有真正的透徹,去尋找那些渺小的真實吧,那樣便不會感到徹骨的冷了。
人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後悔,才會懂得去珍惜,只是,有時候,即使我們珍惜了,想守護的東西也不願意為自己停留,我們只能看著它從身邊溜走。也許正如人們所說的:不是自己的,即使你用盡全力去捉住,它也不會屬於你。
因此,我只好不斷地告誡自己:在擁有的時候,用心去珍惜吧,這樣,即使失去了,也不會有太多的遺憾。
我們總是在成長中失去,在失去中得到,這一筆數我們無法預計,也無法作出對比。但我堅信,成長的過程總會摻雜著悲傷與幸福,只要快樂地活著,那些痛苦便會顯得如此的渺小,即便失去,我們也不會有過多的感傷。
十五歲,站在稚嫩與成熟的邊界線,我對自己說:帶著信念與樂觀走下去吧,無論過程是快樂或是痛苦,我們總會找到想要走的路。
十五歲的天空 篇10
國三作文 ,569字夏日的天空,藍藍的一片,萬里無雲,像裝滿了無數人的夢想,有一種讓我想把它佔為己有的私慾,十五歲的我卻擁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十五歲的天空充滿朝氣,像剛綻開的花兒充滿生機和活力十五;歲的我,像一隻小鳥,在樹枝頭譜寫著青春的交響曲;十五歲的我,像一條逆流而上的魚兒,努力、勇敢地向前邁進。
從小生活在媽媽、爸爸那溫暖、充滿愛心的天空裡,夜晚總有無數愛的星星伴我一起進入夢鄉,十五歲了,我不再是小時候懵懂的我,現在的我,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裡面充滿了我對未來的期盼和希望。
十五歲的天空,白雲是老師,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雨是我的父母,滋潤著我乾渴的心靈,風是我夥伴,陪伴我一起在知識的森林裡尋寶,在挫折中茁壯成長。
記得在小學六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我成績很不理想,回家就一聲不哼,有一點不順心,就大發脾氣,媽媽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她並沒有責備我,而是耐心地跟我瞭解情況,然後給我講人生的故事,聽了以後,我給媽媽道歉,並總結了這次失敗的教訓,走出失敗的陰影,重新振作起來。
母親像夏日夜空裡點點的繁星,在我黑暗的時候,幫我照亮前進的道路,讓我永不止步地走向光明,向我的目標邁進。
母親,讓我十五歲的天空裡充滿光明,像太陽一樣沐浴著歲十五的我;老師,讓我在十五歲的天空裡,過得充實,像天雨一樣,讓這幼小的種子茁壯成長。
我愛歲十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