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者》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信仰者》觀後感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3字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空氣清新的早晨。我們穿上藍白相間的校服,戴上鮮豔的紅領巾,懷著激動和好奇的心情,出發去電影院觀看《信仰者》這部電影。

《信仰者》用殘酷的戰爭場面和革命者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方誌敏、胡天桃、王如痴等等一些烈士給我們展現了豪邁的革命氣節,他們那堅定的革命信仰深深地打動了我。

劉疇西在那次同學聚會上,除了他一人,其他的都是國民黨。即使這樣,劉疇西也不屈服。他把心裡話說了出來:“你們身為軍人不去抵禦外敵,打日本鬼子,反而處處剿殺共賞人,殺害自己的同胞,你們還配得上軍人的稱號嗎?你們乾的都是什麼事!”

當然了,胡天桃讓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當敵人審問胡天桃時,他總說不知道。胡天桃緩緩,起身,敵人問他,為什麼要在腰間別一個破洋瓷碗?胡天桃堅定地說,這是他母親要飯的碗,她現在餓死了,他是為了全天下的母親不再要飯,才跟他們乾的。

方誌敏烈士不僅才華橫溢,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並且他有擔當重情重意,同生共死。他尖銳地指出了國民黨偽善的假面具,對共產黨員執行“五殺”,最後令親自前來監獄勸降的蔣介石憤然離去。別人抓了方誌敏烈士的妻兒要威脅他,經過短暫的思想鬥爭,他最後說了一句,不見面。既包含了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仰,也包含著他對妻兒子女隱隱的愛。他走向刑場,大義凜然。

方誌敏是我們的榜樣,更是中國的驕傲!向方誌敏烈士致敬!

信仰者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668字

朋友,信仰是什麼?信仰也許像一縷縷陽光,也許像一個個使命。但在我心中,信仰就是一句鼓勵的話語。

在影片中,那種聲音令我震撼不已。一陣陣槍聲、炮聲、前進的吶喊聲,不得不讓我感動。但是,方誌敏那種寧死不屈的精神,讓我打心底佩服他。方誌敏為了讓更多的人過那一條“封鎖線”再進另一條“封鎖線”時,不幸被關押。而他在獄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作品,讓人帶出去,這也許就是要完成他自己的“任務”吧!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如痴、劉疇西、胡天桃“臨死”之前的對話。劉疇西說:“我們倆可真有緣份啊,連死都能在一起。”如痴笑了笑。然後,劉疇西又用俄語說:“蘇聯的女孩真美麗。”如痴又說:“難不成你還想要娶一個蘇聯的姑娘?”說完了這段話,一陣陣???緄那股???肓碩?摺?/p>

記憶猶新的,是那一句“你們只能殺了我的頭顱,但決不能動搖我的信仰!”聽完這句話,我不禁感慨萬千。

看完這部電影,我開始崇拜方誌明同志。他那寧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敬佩。

看看我們活在當下這個和平的時代,我不禁想大聲的說一句“偉大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的鬥爭勝利了,我們青一代少年將再次繼承你們努力開發下來的光輝道路,我們將要去建設祖國的明天,我會認真的學習,學好本領,長大後在再繼續工作——建設祖國,你們安歇吧!我會努力去做的,我敬愛的烈士們。

《火影忍者》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1479字

火影大概快結束了,一直是以龜速再出版,不過好在我比較欣賞的人物已經過去,在動畫中也已感人的方式被處理了,他就是自來也。

初次的見面,感覺這個色眯眯的蛤蟆仙人真的有點不靠譜,鳴人拜他為師還真讓人不放心。但是後來我發現了自來也的優秀,傳說中的三忍,也只有他了,最為師傅,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更能體現的是一個人的擔當。不僅僅是對國家,對個人也是如此。

自來也,或許真的像他所說,仙人,不僅僅是從忍術上有仙術,更在乎的是他那思想,著裝自然就不說了,一襲白髮,身後背一個大卷軸,行走四方,累了,一醉方休,醒了,徒然一樂。這不就是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自得。最為行者,我佩服,更向往自來也的樂道。

他確實配得上仙人的稱號,一切彷彿都被他預見到了,他無愧於任何人。對於傳授,他無愧於弟子,說過的話,對於我來說是啟發,這時的我彷彿就是自來也一個身傳的弟子一樣,將師傅說過的話句句印心,做過的事,歷歷在目,而且,也要超過師傅,成為更優秀的“忍”者。

在情感方面,自來也是一個痴情的人吧,他的一生談過戀愛嗎?這是一個未知,但是也是有解得,當被綱手一次次的拒絕之後,仍鼓起勇氣繼續面對,還說過:男人被甩過才會變強,沒有度量把這個當笑話說的男人是無能的。而且,幸福什麼的也不是男人應該追求的東西。這樣的豪情壯志或許只有他才能說出來了吧。

死後也留下了自來也豪情壯語,這與他出的第一部書—《堅毅忍傳》也有了異曲同工之妙,也有了相互呼應的效果。

回望自來也的人生,並不算是精彩的,也不平庸,或許這就是人生,絕不會太平滑,也不會太坎坷,是在一次次的磨練中成長,在一次次的喜悅中成長,最後我們明白了,生活。它絕不是一個可以用詞彙來言傳身教的東西,只有自己切身的體會,每個人的體會是不同的,如果我是自來也,我會怎麼想呢,又會以怎樣的引導來去教導我身邊的人呢?,我們都是一枚石子,在從高空落下的同時,磨掉了當初的年少輕狂,但是我們換來了成熟與壯志。

自來也在最後回想人生時也說道:回首我的人生盡是失敗呢。我也看看我走過的路,好像也盡是失敗,不過沒有關係,我的失敗是讓我人生更完整,我的失敗只是會讓我一時懊惱,但確實讓我一生都快樂的寶貴財富,有了失敗的人生是完美的,有了遺憾的人生也是完美的。

如果自來也真的是現實中的人,我想他一定得認識林清玄。問世間情為何物,我必答之曰:不可逃之物。沒有那一個人能真正逃脫情,情又何以逃呢?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情的世界中,這是幸福的,當我望著蔚藍的天空傻笑是,這不是可笑,而是一種自由,一種愜意,一種感知,一種輕鬆。這也是情啊,是自然之情。當我遇見親人打招呼時這便是親情。

說到死亡,有什麼畏懼的呢,生老病死就是自然規律,沒有那一個人違背了它,無非是時間問題。或許對於大丈夫來說怎樣平平淡淡活無所謂,怎樣死去才重要。

人生有許多事情需要賭,這不是一種冒險的做法,每個人都是一部故事,我們總是用心的去關心他人的故事而忽略自己,所以就有了講故事的人。或許故事的精彩與否不在開頭,中間,而是結尾。如果講故事的成敗賭在結局上,即使失敗,也是趣事。

飄渺的天空,只有一彎牙月,月兒呀,你就不寂寞嗎?哦,原來是有人在陪伴呀。我們沒有辦法改寫結局,即使是一塊石頭,也要經過風吹雨大的歷練,也要身不由己的隨風飄蕩。

自來也,作為一顆耀眼的星失去了,他一直在我們心中活著,如果死亡是無法避免的,那就坦然的面對,如果情是無法逃避的,就平淡的去面對,如果生活是無法忍受的,就要拼命的去奮鬥,這就是流星啊!

我向往自來也的生活,但我也更想實現我的夢想。

《朗讀者》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1927字

《朗讀者》第一次的遇見,遇見第一次的朗讀者。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深銘者,非汝又孰。生命的歷程中,我已遇見過今後都不可再會遇見的人。無論我是否還記得他們,無論他們是否還記得我。

“生命原本悶有意義,在於你賦予它怎樣的價值”。第一次的遇見,最初給人的印象對以後的交際總是有影響的,不過是看何人何事,影響深淺罷了。亦如,他說你任何為人稱道的美麗,不及他第一次遇見你。

人言,杏花,煙雨,江南。終不及,駿馬,秋風,塞北。在那裡,長河落日,大漠孤煙,遇見一位早已不記得我的老者。

“人生,緣始於‘遇見’,情長於‘陪伴’”。

那是陪伴我的認識很多的,不知何時,它們隨著時光的流逝也慢慢消失,我向來是不畏懼這樣的陪伴逐漸少些的,但倘使要次次都發生在我的身上,那不免會有些落寞了。

愛到最美是陪伴。卻惜,無人會守一人愛到最美,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常伴你一生。那樣,便有告別一詞了。

有人說,這一次的告別,是為了下一次的重逢。這話不錯,告別時的氣氛大都淒涼,“別時茫茫江浸月”算是應驗。

這是告別,亦作離別。更有甚者,喚於訣別。

已從書中看慣太多的生死,從未親生經歷的我對這些早已冷漠,知道爺爺的離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那年我九歲。往後每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再無他撐傘待我放學的身影。

他生前我從未意識到珍惜,每日都煩於他的嘮叨。我不知那時他的身體早已垮下,卻依舊堅強的站在我們面前,甚至穿著那件已經很多年的白襖在凜冽的冬夜寒風中去給別人家看門。長歌當哭,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最大的寬慰。

所以當真正碰到一個生命中彼此將至關重要的人,從你的第一次遇見他開始,你所做的,就是珍惜他。

世人皆愛,你認真的樣子。

無人陪伴的日子,我會勇敢。所謂勇氣我學得來,但不知是用來做積極的事或反之。回首已走過的漫漫人生,最後悔的是用不該有的勇氣做一些無意義的事,也是沒有鼓起勇氣去做一些所謂大事。

敦煌莫高窟一詞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幾年前的小學課本上,所謂偉大的祖先創造出的這樣美麗的名字,著實悅耳。此建築更是名不虛傳。將這一歷史名跡儲存並傳承下來的,任誰也不會想到是一位現已過花甲之年的老人,她叫樊錦勝。一眼望去,看得出他是常常微笑著的,態度很溫和。正是這位和藹的老人,傳承這一古蹟背後的勇氣,可想而知。

在沒有遇到更大的災難之前,你不會意識到現在的生活是有多麼美好。秋爸爸和秋媽媽這對高素質的人才夫妻。擁有了一對對可愛的雙胞胎---秋歌秋語。如若沒有查出雙兒都患有自閉症。他們一家人的生活該有多麼美好。然而災禍畢竟已至,所做的就只有勇於面對。他們做到了,即使秋歌又被查出了白血病。這依舊沒有打倒這個堅強的家庭。所幸他們終於挺了過去。秋爸說,“眼淚是沒有用的,他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所做的,只有勇於面對。無論這困難有多強大,只要過得去,你就是成功者。

航海家翟墨是我最佩服的一個。他忘卻生命去完成一個本可以不用的冒險,而僅僅是出於愛好。我不知道他是鼓起了多大的勇氣才做了這樣一個決定。如果說這一點不重要,那麼面對海上的風浪,用針線親手縫上自己受傷的腳底板。任是我平生遇到過的何人何事,不及如此。

我目睹山區的環境,是始於兒時了。那時有一個轉到我們這邊學校的同窗。他的老家便在山區。我看過他居住的已經不能稱之為“房子”的照片。已與背後的大山融為一體,讓人分辨不出。但那裡的人艱苦樸實,那裡的孩子單純善良,他向我講的家鄉趣事,倒是引起我對那種生活的無限嚮往。任何提起所謂山區生活,多不免帶有一種瞧不起的心態作祟。孩子們的心中印象於支教的老師們,是何等的偉大。江一燕作為一位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卻放下架子去支教。這會讓人對她刮目相看。於她自身在期間享受到的快樂,自然也是不可言說。倘要尋求這對於將來的意義。大者對國家,小者對孩子,意義就在此吧。

倦鳥歸林,落葉歸根,魚翔淺底。我們最終,都會回到最初的地方。

每個人的小家都是幸福,無論破敗,無論貧寒,我們都愛它。

愈是長大,“想家”一詞就愈會體現於人心中。它所展現的,也不僅為一個字面上的文字。

大家即國家,每個人都是他的兒女。無論我們最終怎樣,都還在這個大家庭。家中陳設或繁華,或樸素,我們都深愛它,因為它是家。

家中的溫暖,存在於泛黃的燭光,破裂的牆壁,存在於清晨射在門前落花的第一縷陽光。

有如王耀慶朗讀中少年Pi一樣漂流的想法,他的家早已存在與野外。可以無拘無束,任憑狂風暴雨,只因為是在家中而無所顧慮。

有如作家樑曉聲一樣貧寒家境,在生活中的一切細節能體會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我卻在破舊的房子中擁有一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

想意無論至今以後我飛離你多遠,亦終會在垂死暮年,任何人再回到你身邊。

《朗讀者》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745字

又是開場熟悉的音樂,同樣是那麼伶靈動耳的旋律。溫柔的燈光下出現一個和藹的舞臺。節目一開始彷彿就暗示人們這是一場心靈深處的旅程,那是青春、眼淚、過往以及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交織,當它要來臨時,這一切都給我們以親切的徵兆。

我曾以為那些在舞臺上呼風喚雨,在電視裡顰蹙舉眉的影視明星多少都有些攀炎附勢,在群眾的眼前全副武裝,在自己的工作圈裡人前人後。也許是我太過於不堪,讓我不相信那些外部形象。我心裡的演員之所以能稱作演員。哪怕是在現實裡,他們也或許戴著面具,進行著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本期《朗讀者》中的一位嘉賓演員-姚晨。她一出場便讓我想起了那個武林客棧愛憎分明的郭芙蓉。記憶裡的印象猶如一股暖流,好像在記憶深處找到的一些欣慰吧。

她的朗誦是《阿長與山海經》,節目泠然的配樂奏起,她翻開了書本。幾站燈齊刷刷地對準了她。現場一片寧靜,猶如世界誕生前夕一般,神祕而充滿期待。也不知何時,她的話語出現,打破這好似延續不絕的靜謐。她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彷彿真的帶人坐入時光機,帶著些灰色,來到魯迅的故鄉,見到南牆邊的小鎮。看到穿長袍的故人,看到梳著長辮的魯迅,一起那個穿著素樸,滿臉褶皺的阿長。看到到阿長的好,聽到阿長的切切察察。最後不禁沉浸於此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遠在你的懷裡永安她的魂靈”中,穆懷感傷。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是在無數個獨一無二的長短面背後,我們都有一顆最初善良的心,猶如阿長。在演員姚晨傾情朗讀下,我真真切切地走進了一個世界,並總愛沉思每個人的得失,猶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我喜歡揣測每一個人,經歷地多了。不免習慣成自然。其實那些所謂看透塵俗,患得患失的人。也不過是一個自以為是的阿長吧。

看了這次節目,我更喜愛姚晨了。喜愛她精湛的影視,喜愛她袒露靈魂的朗讀,喜愛她真誠潔白的內心。

《朗讀者》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758字

在老師的強烈要求下,我迫於無奈地觀看了一檔我毫無興趣的節目—《朗讀者》。

作為一個寧可躺著無所事事,也絕不願意在課外手沾書籍的“厭學者”,我本實在不懂得,一檔只有朗讀的節目,會有什麼精彩的看點,哪些地方,會惹人眼球。而當我真正走入它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說,我徹底被它吸引了。

正是朗讀者,將書籍的底蘊與魅力放在了一個聚光點上,讓那些書籍中難以言會的一切都像蠟燭般在驟時間明亮起來。本期朗讀者來請來了一位我十分喜愛的明星嘉賓。TFBOYS-王源。作為一個年少成名的高一學生,年紀輕輕便走出了世界,享受舞臺的燈光和無數粉絲的追捧。這又是多少少男少女夢寐以求而不能及的呢。然而節目中的他卻表明,一切的一切,都絕不是這樣。一個人的能力與名聲越大,他所承受光鮮的同時,也決然少不了質疑和否定。一個16歲正值意氣風發的少年,卻承受著同齡人絕不能及的關注,也許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非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那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和那些刺人入骨的言語,無異於是一座山的壓力。然而他,16歲的王源,並沒有洩氣或停滯不前。面對那些糟心的種種,他選擇了坦然。正如他的朗讀裡: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清楚別人該怎麼過活,而對自己卻一無所知。在他去聯合國發言時,他看見自己座位前的名牌上豎立著“China”,臉上露出陽光般的笑容。那種真實,燦爛,灑在了每個人的心裡。在這個和我同齡的人氣偶像身上,在他的朗讀裡,在他溫柔靈動的聲音中,我看到了他一顆紅彤彤,赤裸裸的心。那種能讓冰雪融化的力量。

或許這就是朗讀者的魅力,在朗讀裡,溫柔而又透徹的剖析每一個我們所熟識的明星,或者說是偶像。在某些靈魂清澈的池裡,他們或許和我們一樣,並不因為自己備受矚目,而忘記了生活,在他們身上,依然能透過《朗讀者》,找到人性的光輝,拾取我們都不捨得丟棄的最初的美好。

《汶川不相信眼淚》觀後感 篇7

國小二年級作文 ,405字

今天下午,我去影劇院看了一部電影《汶川不相信眼淚》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四川汶川的一所中學的一個教室裡,娥曼老師正在給同學們講古詩,突然間,地動山搖,教室裡一片哄亂……娥曼老師意識到地震來了,於是她大喊:“同學們,地震來了,快跑!”當同學們衝出教室走上樓梯時,發現已經來不及了,樓梯已經被震塌了。不一會兒,整幢教學樓都坍塌了,師生們都被掩埋在廢墟下面……

娥曼老師和同學們在廢墟下度過了整整五天五夜……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們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但是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幫助,為了活著出來……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個男孩子發現了一個水瓶,他用撕碎的毛巾和布條用鐵絲鉤住,沾了水,遞給了一個個同學和老師,這對於乾渴的他們來說,就是生命之水啊!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熱淚盈眶……

災難無情人有情,汶川不相信眼淚,只有堅強與團結才能戰勝一切困難。我相信,汶川同胞們一定會重新站立起來,重新建立起更美好的家園。

《朗讀者》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573字

終於有幸跟媽媽看《朗讀者》。收穫很多。

因為我是寫完作業才跟著媽媽看。正好看到董卿阿姨採訪王石。我記下來了這句話:生命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有了追求,有了比較,有了競爭。我們賦予它有了意義。真的意義,就在於做的過程中!

我記得看過畢淑敏老師也寫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其實和周圍的花草樹木是一樣的,一定說它有意義,就是人賦予的!我們能成為人,能享受這世間的一切陽光雨露,風雨人生,一定要活得有意義。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有的輕於鴻毛,有的重於泰山”。我們該如何走過屬於我們的一生呢?是啊,如果說:“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要意義,我們的心中有一個目標,那麼我的日子一定會過得有聲有色”。

在我們的學校裡,同學們參加了各自喜歡的特色活動,因為是自己報的志願,所以,活動起來也是有聲有色、操場上的足球隊的同學們生龍活虎的奔跑,碰撞了,跌倒了,流血了,沒有一個同學抱怨。舞蹈教室的同學們隨著悠揚的曲子翩翩起舞,還是一個個精靈,用舞姿來表達對母校,對老師們的熱愛。樂器班的同學在老師的指揮下,一首首曲子從音樂教師傳出,迴盪在整個校園的上空,抒發著對老師,對祖國的愛!每個活動室的同學們都希望在短暫的時間內有所收穫。

我們愛我們的父母,愛我們的老師同學,愛我們的家鄉,更愛我們的祖國。

活著,要通過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樣就是生命賦予我們的真實的意義!

《朗讀者》觀後感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471字

這次品綜課,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個節目《朗讀者》。這是董卿阿姨自己花多年時間製作的節目。

第一期的主題詞是“遇見”。這次我遇見了朗讀的魅力。

不管是創業人、無國界醫生、世界小姐還是話劇演員、相戀二十多年的夫妻,他們都愛朗讀,都是朗讀者。他們從不同角度,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

濮存昕朗讀是因為他心懷感恩,感恩改變他命運的榮大夫。他讀文章的時候,雙手捧著書,來回有韻律地走著。當讀到高潮部分時,他一隻手揮起來,好像表達自己對榮大夫說不盡地感恩。《宗月大師》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感恩宗月大師給他學費,而我感恩的人是小嬋老師,是她教會我朗讀,並與我一起堅持已有30多天。

柳傳志朗讀是因為他慶幸自己兒子終於成家,四十多歲終於找到配偶。

蔣勵朗讀是因為她很同情剛出生的嬰兒,希望阿富汗不再被攻擊,希望孩子都好好地活著。

周小林朗讀是因為他深愛他的妻子,希望給妻子最好的一切,種出最美麗的花。

這幾周我也堅持朗讀課文,不知不覺也漸漸成為了朗讀者。我會沉浸在朗讀的喜怒哀樂中,享受朗讀帶給我的體驗。看了《朗讀者》後,我才明白這就是朗讀的魅力,遇見朗讀,遇見魅力。

朗讀者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635字

“眼淚”是《朗讀者》第六季的主題詞,導演陸川、演員斯琴高娃、賴敏和丁一舟等人的故事都令人感到悲傷。其中令我落淚的卻是斯琴高娃的故事。

斯琴高娃講述了自己從母親那兒學來的堅強,她說:“我的這一生當中,除了在拍戲時,為了需要哭過,在生活中,我幾乎是不哭的。”聽到這兒,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她在生活中竟然從來都沒有哭過,那她該有多堅強啊!而我在生活中幾乎每個月都會哭一次。在她朗讀賈平凹的《寫給母親》時,我流下了熱淚,她讀得彷彿使我身臨其境,不禁想起了外公走的那天。

那天下午,天陰沉沉的,正在陪我寫作業的媽媽突然被外婆喊去,我頓時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忙緊跟著媽媽,懷著忐忑的心情走到了外公的房間,不大的臥室裡,擠滿了人,他們的神情中都充滿了悲傷,臉上掛著淚水,群中的我也顯得格外渺小……我努力的往前擠著,好不容易擠到外公床邊,只見外公的眼睛直直地看著天花板,任憑外婆跟媽媽怎麼呼喚他,他都毫無反應。我緊緊攥住外公的手,心裡說不出的情緒,悲傷、著急、更多的是無助,我的眼淚也早已劃過臉頰,止不住的往外淌著……那是我哭得最傷心的一次,面對親人的離世,我第一次感到無助,感到十分的渺小。從那天起,我便立誓,我一定要成為一名醫生,好好的研究這種病,這也算得上是完成外公的遺願,完成我的夢想吧!我不想再讓更多的人為這種病而感到痛苦或死亡,也不希望看到他們的家人為此而感到傷心。

漸漸的,這淚便化作了勇氣,化作了一種力量,也化成了一絲動力,催使我努力學習,為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而奮鬥。

朗讀者觀後感 篇11

觀後感 ,541字

朗讀是一件人人都會做的平凡事,對於小學生來說朗讀恨不得天天必做,對朗讀無比反感,但今天我在《朗讀者》節目聽到這段朗讀時潸然淚下。

朗讀者是斯琴高娃,她扮演的孝莊太后已是家喻戶曉。她讀的是賈平凹獻給母親的一篇散文,聲情並茂,句句動人心絃,微微顫抖的聲音卻堅強有力,當我聽到“我在地上,她在地下。”一句心靈一震,想起了那一幕。

那時我還小,那天的事已很模糊,記得是我做錯了事,母親罰我面壁思過。我不高興,一心想著玩兒,便開始鬧。踢壞了小板凳,弄翻了花瓶,踩髒了沙發……躲在衛生間裡大哭大鬧,突然我聽見了幾聲抽泣是母親在哭,我不知怎的,心痛了,一下衝出來,緊緊的摟著她,莫名的樂了……記憶的長河中這段已是記不清了,也很少回憶它,如今竟因看一個節目,聽一段朗讀,喚起了那段兒時的記憶。現在撥開母親的黑髮,那一根根銀絲閃爍的歲月光芒,有幾根是那時添的呢!去問那已逝的光陰吧,我也猜不到啦!時間啊,慢下你的腳步,讓我再多看幾眼母親那年輕的容顏;記憶啊,慢下你的流逝,讓我再多回想一下母親那燦爛的笑臉…………淚花在我心頭綻放。那是一朵堅強的花,一朵充滿愛的花,一朵永不枯萎的花。

晶瑩的淚花裡有多少講不完的故事呢?母親坐在陽臺上讀著海子的詩,讓她靜靜地讀下去吧!我願做她永遠的聽眾。

攀登者觀後感 篇12

觀後感 ,509字

國慶假期,我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

《攀登者》主要講述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可是,隊長方五州因為救人,把相機丟了,沒能拍到照片,因此,西方國家就說:沒有照片,怎麼能證明登上了珠峰。就因為這句話,讓我們國家被恥辱、嘲笑了整整15年。終於,在1975年,國家決定,同志次組建登山隊,經過多次的訓練,登山隊再次向珠峰發起了衝峰。終於迎來了攀登珠峰最好的視窗期,中國登山隊終於成功登頂。

在登山的過程中,令我最感動的是,在李國樑的帶領下,登山隊再登珠峰北坡的第二臺階時,他被一個氧氣瓶打中了腦袋,滾下了山,因為,他們的腰上都寄有線,便會把其他人也帶了下去,可就在要落下懸崖的時候,後面的一個同志拿出鎬子,將鎬子打進了雪地裡,其他同志沒有落下山,但是,李國樑卻吊懸在懸崖邊上了,一個同志要他把手給他,李國樑同志卻把相機給了他,把自己的線割掉了,最後,相機保住了,李國樑同志卻墜落山澗,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想到這句話:“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是啊!攀登著為了國家的領土,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登上珠峰,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攀登者觀後感 篇13

觀後感 ,880字

【《攀登者》觀後感】

張仕涵

國慶假期間,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電影院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一直在想著電影中這幾個瞬間: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方五洲登山隊長為了保住隊員曲松林的性命,把攝像機棄掉了的那一瞬間,然後就是那突擊隊新隊長李國樑為了保住攝像機犧牲了的那一瞬間,最後是接近結束的方五洲為了救徐纓同志,為她接下了一塊巨大的冰塊,最後就是片尾幾位登山隊員上珠峰的那一瞬間最讓人難忘!

電影主要講了1960年一些中國登山隊員已登上珠峰但沒有攝像所以世界不同意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過珠峰,1975年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並留下證物。2019年,楊光又帶著新的登山隊完成了自己未完成的登頂珠峰的夢想。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了許多:曾經中國因為裝備不好,未能保住自己的領土,可是今天,我們中國已經富起來,好起來,強起來了,不再被別人瞧不起了,成為了世界第二強國。曾經有人說過:“山再高,也是在腳下的。”那現在我說:“人再強也是能超越的。”我希望各位同學好好學習,為中國變成第一強國而努力!

【《攀登者》觀後感】

譚澤麒

國慶節的時候,我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

1960年,中國登山隊由150個隊員組成,準備從北坡登頂珠峰。他們經歷了暴風雪、冰裂縫、雪崩等重重難關,終於登上了珠峰的“第二臺階”。而此時,登山隊只剩下三個人。終於,在第二天的凌晨2點16分,他們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

雖然他們登上了珠峰,但是,因為沒有拍到照片,所以不受西方媒體的認同。

1975年,中國登山隊又帶領了200餘人,準備再次登頂珠峰,並打算測量出珠峰的準確高度。在大量的練習和幾次的攀登後,9名登山隊員成功登頂,創下了人類首次連續18小時,不攜帶氧氣瓶登頂珠峰的奇蹟!他們還測量出了珠峰的準確高度—8844。43米。

我們要學習登山隊員們頑強的鬥爭精神。電影中,攀登者們在攀登過程中,不斷地遇到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多次命懸一線,卻不曾妥協,帶著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

現在看來,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瑪峰,而是中國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礪前行!

攀登者觀後感 篇14

觀後感 ,643字

一場電影開始了。

銀幕上映呈現了一座高大的雪山,壯麗而巍峨。他像一把尖刀一樣,直衝雲霄,刺破青天。他,就是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在1986年,中國,想要征服這座山,卻顯得那麼不容易。8898米的高山,山頂寸草不生,一眼望去,只有黑白藍三種顏色。黑色的是突出的石頭,白色的是雪,藍色的是天,有時還看不到天。看起來一片和諧的景象,爬上去,繞山攀登,行走起來卻危機四伏。冰雪下藏著冰淵,稍有不慎,就會掉入其中,永遠出不來。如果擅自行動,就會迷失在一片白茫茫的雪中。還有令你摸不透的雪崩、暴風雨。但卻有一種鳥,每年遷?嫉墓?討校?家?又檳呂事攴逕戲晒?5比唬?燦型?橐虼慫廊ァ?/p>

我們中國人就像這種鳥一樣,憑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不畏艱險,登上了世界屋脊,可這卻不被世界承認。原來在攀登的過程中,為了救一個隊員而失去了攝像機,沒有留下證據。我們又只好灰頭土臉的重來。“你們為什麼要攀登?”“因為山就在那兒。”曾有人這麼問登山隊的隊員們,他們就憑著這句話的勇氣,歷盡千辛萬苦,再一次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峰頂。他們憑著堅強的意志以及驚人的體力完成了對世界最高峰的挑戰,向世界證明了,

中國人,登上了世界最高的地方。

攀登,要有耐心,只要一失足,身後就是萬丈懸崖;攀登,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也許你頭上就是峰頂,但卻半途而廢;攀登,雖然充滿了危險,但登上峰頂的那種感覺,是光榮的。

這就是攀登者們。

攀登者觀後感 篇15

國一作文 ,515字

國慶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攀登者》

1960年,中國組織登山隊等珠穆朗瑪峰,當時,尼泊爾等上了珠穆朗瑪峰,並且說珠穆朗瑪峰是他們的,中國就決定也要登上珠穆朗瑪峰,在外國人面前展示我中國人的真正能力。

1960年的一個夜裡,中國登山隊三名成員成功登頂,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在方五洲救曲松林的時候,攝像機掉下了山谷,登頂了之後,沒有東西拍攝,他們就拿了一個手電筒,把國旗放在電筒裡埋在雪裡,下山了。

可是外國人不承認,在1975年,登山組委會書記又組織了一批人登山,包括第一次等的人,他們要走北峰登,北峰非常危險,尼泊爾是從南峰上的。第一次他們等到了大風口,因為有成員受傷,需要治療,所以他們不得不撤退。第二次,一名攝影師帶了一群年輕人登山,到了第二臺階,準備搭梯子,正當他們拍照時,隊長被一個氧氣瓶砸暈,為了不讓攝影機帶入深谷,犧牲了自己,他們也撤退了。

每年有2個視窗期,都過了,暴風雨要來了,氣象組說,等風暴過後就還會有一個短暫的視窗期。於是他們就堅持了下來,終於在1975年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同時還建了一個人造梯,插上了中國國旗,拍下了照片,紀念這神聖的時刻。

不畏艱難,勇攀高峰,勝利終將屬於你。

攀登者觀後感 篇16

觀後感 ,449字

這個星期六,媽媽帶我去看電影,這部電影叫作《攀登者》,這一部電影非常好看,請聽我細細道來。

這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叫王富貴的人,為了攀登珠峰。第一次,他們攀登珠峰的視窗期過去了,是因為天氣預報員預測錯了,他們火速撤離;第二次,他們躲過了十二級大風,登上了珠峰的故事。

看了這一部電影,他們在逆境之中,永不放棄,不屈不撓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也發生過類似的事。前幾天,我在課間休息的時候,腳被扭去了,不能踢足球,我就這樣休息了一天、兩天、三天……七天,到了第七天的時候,我終於忍無可忍。這一天早上,我就去踢足球了,可腳沒有痊癒,我就帶痛上場。在半途,我的腳感覺有一種劇痛,我本想打退堂鼓的,但是我又想起了《攀登者》中的人物,他們在逆境中攀上了珠峰,我怎麼不能在逆境中克服自己呢?於是,我又振作起來,向前方踢過去,過人,傳球,到守門員的面前,我用出九牛二虎之力把球踢了進去,最後,我們勝利了。

遇到困難,我們要敢於抗爭,不要縮手縮腳,只要勇於努力,你肯定會把這個困難給解決。

攀登者觀後感 篇17

觀後感 ,977字

生命時刻都在凋零,有些死亡是荒誕,有些卻是輝煌。

——題記

前幾天,我去看電影《攀登者》,起初我是不那麼情願的,印象中就是刻板的認為這個名字拍出的一定是部無聊的紀錄片。後來因為看見吳京、胡歌等多位演員的名字,我才決定去看這部電影。

瞭解年代背景後,卻更是有些不舒服,我對那個年代有些輕微的牴觸,許是作為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我更願展望恢弘的未來。

可接下來的畫面,卻讓我著實感動。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其實中國攀登者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是在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這件事轟動了全世界,遺憾的是,由於當時隊長為了救一個隊員攝像機被迫扔下去了,所以沒有留下影像資料。於是一些西方國家便不承認中國首次登頂。

就這樣,十五年過去了,中國人就這樣在嘲諷、猜疑、委屈中煎熬了十五年。但輕易放棄,輕易服輸是我們中國精神嗎?不!這從來不是。1975年,請銘記這一年份,中國人再次北登珠穆朗瑪峰!

偏偏命運總是造化弄人,十五年前的悲劇再次重演。但這次,李國樑為了能留下讓世界承認的中國登頂的證據,在命懸一線的時候,果斷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把攝影機遞到隊友手中後,便割斷了生命的繩子。在他眼中,他的命是很輕的,遠不如一臺照相機的分量。

可他的犧牲,又讓他的生命變重了,他的犧牲,閃耀出了從未有過的光芒,他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為國而死!

我一直覺得電影最巧妙的地方不在於登頂,登頂確是最重要的地方,因為它是所有人的信念,是希望的寄託。電影最巧妙的地方是李國樑以命換相機;楊光為證明自己,也為完成對父親的承諾,他戴假肢登珠峰;患上肺水腫,生命垂危的徐纓為幫方五洲成功登頂,帶病上山,實時監測珠峰氣象變化,最後連續吐血,昏迷倒地……一切的一切成就了登峰的成功,成就了“中國梯”的搭成。

電影很沉重,因為責任沉重,因為生命沉重,因為愛國之心沉重。我從不覺得沉重是什麼負面的,相反,沉重是深沉而重大。這部電影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生命,責任,理想,執著……

我們為什麼登山?因為山就在那,屬於我們中國人的山,無論如何,一定要我們中國人登!

謹以此文致敬所有的攀登者!也希望大家可以保護環境,不要讓這些攀登者們用生命征服的珠穆朗瑪峰,毀在我們手上!

攀登者觀後感 篇18

觀後感 ,885字

上世紀50年代,中國與尼泊爾在珠穆朗瑪峰的歸屬地,這一問題上產生了矛盾,關於邊境問題產生了齟齬。

原來,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尼兩國邊界,中國是想把珠穆朗瑪峰一分為二,南邊歸尼泊爾,北邊歸中國。但尼泊爾想把珠穆朗瑪峰據為己有。尼泊爾抓住了我國無人登頂過珠峰的軟肋,屢次向中方挑釁,公開叫囂“珠峰完全屬於尼泊爾,與中國無關”。

尼泊爾的囂張態度源於他們率先登頂珠峰的底氣。

征服世界之巔的理想,最終由一個紐西蘭的養蜂人和被稱為“喜馬拉雅山挑夫”的夏爾巴人實現,這讓他們名滿天下,也讓尼泊爾囂張了好幾年,叫囂著要獨佔珠峰。

全球14座海拔在八千米以上的高峰,有九座都在中國境內或邊界上。但中國的登山運動仍是一片空白,從北坡攀登珠峰,更猶如天方夜譚!

事關國家尊嚴和領土完整,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元帥立馬提出體育工作的三項具體任務,第一項就是在1960年登頂珠峰,併成立了中國登山協會。

1960年,在隊友一個一個倒下後,衝擊頂峰的重任落在了王富洲、屈銀華、劉連滿、賀貢布四個人的身上。

一路上,他們經歷了無氧氣、無干糧、無物資,但都一一克服了。當他們遇到被英國人稱為“飛鳥也無法逾越”的第二臺階時,劉連滿為了祖國的榮譽,毅然用自己的身體搭成了人梯,克服了難關。劉連滿甘為人梯在底下撐起隊友,耗盡了巨大的體能,無法再繼續前進。其他三人把唯一的一個氧氣瓶留給了劉連滿,“你在這裡休息,我們去衝頂,回來的時候我們再一塊兒下撤”。後來,劉連滿因為雙腿長時間凍傷,只能截肢。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是個值得中華兒女和世界人民銘記的日子。

王富洲三人在沒有食物、沒有氧氣、極其寒冷的條件下,成功從北坡登頂,攻克了“第二臺階”,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穆朗瑪峰的最高處,中國人首次登上了珠峰,也成為全世界從北坡登頂珠峰的第一批人。

次年,中國和尼泊爾兩國簽訂了《中尼邊界條約》,珠峰北坡歸中國所有,這是攀登者們誓死捍衛祖國利益的成果。

致敬!中國攀登者們。

《火影忍者》觀後感 篇19

觀後感 ,943字

因為是四代火影的後代,所以他的一生註定會與眾不同,可這種不同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和高貴感,而是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孤獨和憂鬱。我們可憐的小鳴人一出生就被人們心目中最為黑暗的九尾鎖定了,因為身體裡藏著一個可以毀天滅地的大魔頭,所以他註定要被拋棄,註定要被排斥,註定要被遠離,註定要被孤立,註定要被嘲諷,註定要被欺凌,註定要被折磨。而這就是鳴人的童年生活,一個人孤苦無依要自己照顧自己就罷了,還要被人無情的譏諷詆譭,著實是可憐極了,那一刻我多想去抱抱他,然後給予他我所能給出的溫暖和關愛,好讓他知道這個世上還有人在愛他,有人在關心他,有人在支援他。

因為永遠是影子陪著自己徘徊遊蕩,所以我們的小鳴人很是孤單落寞,為吸引別人的注意和關注,他只能拙劣的用一些惡作劇去折騰自己也折磨別人,可就算他這樣卑微了,他還是隻有自己,這讓他很是無措無奈。可即便人心這樣複雜,人性這樣可悲,可鳴人還是沒有因為人世間的殘酷和無情而變得墮落,相反他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樂觀和開朗,保守著自己的夢想和堅持,保護著自己的朋友和愛人,保衛著自己的家園和世界,就這樣他一步步讓自己擁有了老師,擁有了迷弟,擁有了朋友,擁有了師父,擁有了夥伴,也擁有了愛情,真正是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而鳴人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對佐助的執著和釋懷。對於他心中最為重要的朋友和夥伴,佐助一直是鳴人心中的信仰和堅持,為了追上佐助的步伐,為了接近佐助的世界,為了瞭解佐助的痛苦,為了解除佐助的心結,為了化解佐助的仇恨,鳴人一直都在努力著,也一直都在拼搏著。毋庸置疑,為了佐助,為了自己心中所謂的真理,也為了自己心中所理解的和平,無論這一路受到了多少委屈,多少苦楚,多少失望,多少質疑,多少黑暗,鳴人都無怨無悔、在所不惜,真正是感動了佐助,也感化了我們。

當然了,鳴人最讓人折服的就是他的堅強和樂觀,這一路上,無論遭受了多少白眼和否定,無論經歷了多少次失敗和打擊,鳴人都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夢想,也從未因為別人而動搖過自己心中的真理,所以他註定會成功,因為他是那麼寬容,那麼善良,那麼勇敢,那麼執著,那麼努力。

看了那麼多次《火影忍者》,追了那麼多年漩渦鳴人,我現在依舊是那麼喜歡這部動漫,而未來我還會看更多次《火影忍者》,以期自己可以從鳴人身上學到更多。

捍衛者觀後感 篇20

觀後感 ,769字

9月3日,是一個重大的日子,它是我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紀念日。看了電影《捍衛者》後,感觸頗深,心中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在那個戰火硝煙到處紛飛,人們生命與國土岌岌可危的年代,無數中華兒女挺身而出,保護人民,保衛國土,不顧個人安危,這種捨己為人的奉獻精神令人感動不已,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英雄不懼戰火,不懼生死,他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潑灑熱血。他們的正義,他們的頑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向前奮進,中華人民保衛祖國的不懈動力。

他們,為了顧全大局,甘願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與敵人同歸於盡。於是,他們緊握光輝的使命,光榮的倒下了。但他們那種英勇頑強的鬥爭精神,卻從未消失過,因為它已經深深地住進了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中,從未衰減。

英雄從不分年齡的大小。王二小,小小年紀卻英勇無比。他被鬼子抓住了,鬼子讓二小給他們帶路,二小勇敢地走在最前面,將敵人引進了游擊隊的潛伏地點。隨著槍炮聲的響起,戰爭開始了。鬼子接二連三地倒下了,可愛的二小,也光榮地倒下了,多麼勇敢的少年。二小在遇到如此險惡的情形頭腦依然十分鎮定,他不怕犧牲,他只想讓大家的安全得到保障,將鬼子消滅,他做到了,多麼了不起!

一首首詠唱英雄的不朽之歌響起,讚頌著偉大的抗日英雄,他們的名字會永垂青史,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這也告訴我們,戰爭,會帶給我們許多前所未有的苦難。硝煙四起,家破人亡,無數鮮血染紅了土地;戰爭抹殺了人們的歡樂與幸福,無數的淚水也難以詮釋戰爭的殘酷與罪惡。我們要謹記住個道理:“落後就要捱打。”我們要齊心協力,讓祖國走向繁榮昌盛!

戰爭的可怕,無不警醒我們保衛祖國,珍愛和平。我們的幸福生活是一名名抗戰英雄奮力拼搏、英勇抗敵換來的,英雄不朽,我們要將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銘記歷史,做祖國的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