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13字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在這富饒的大地上,我中華經歷了多少風雨,但我中華人名卻不肯向困難低頭,風雨之後必有彩虹!這也體現了我們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所以,我在這個寒假裡讀了《中國歷史》裡面很多經典的故事,比如:開天闢地、文明的搖籃、炎黃子孫……但最吸引我的是大禹治水,說到大禹治水,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堯、舜那個時代,洪水氾濫,到處汪洋一片,人們沒地方住,只好像鳥兒一樣在樹梢上做窩避難。自從舜把禹找來治理水患以後,禹就決心要避免父親所犯的錯誤,不能再用圍堵的方法來治水了。
所以他決定用一種相反的方法來對付洪水——他採取“疏導法”。讓大水儘可能地流到大海去。他心想,我自己疏導,也不行啊!於是他挑選了一些能幹的助手,跟著他一起治水患。
為了治洪水,他結婚第四天就出門了,整整十三年,沒回家了。其中三次經過家門,但都沒有回去。
第一次,他從家門口經過,聽見妻子在痛苦呻吟,兒子呱呱墜地時的哭聲。第二次他從家門口過,孩子已經會喊爸爸了。第三次,孩子已經十三歲了,跑過來拉著他的手,緊緊挨著他,捨不得離開,他也沒法跟著回家去。
禹實在太忙了,他變得又黑又瘦,下巴也尖了。他的手腳長出了繭,連腿上的汗毛都沒了。不過,他終於成功了。
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團結友愛,中華的歷史和未來也一定一次燦爛!還有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只要你什麼事都別放棄,才能把一件事做成。
中國歷史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04字假期,走近歷史
我有一套書《中國歷史》,是媽媽送給我的暑假精神食糧。滿滿當當的14本書,讓我好有壓力,可是當我開啟它時,馬上被裡面精美的圖案、豐富的故事所吸引。
它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紹了遠古時期到清朝末年的中國歷史變遷,內容博大精深。這套書裡有許多歷史故事,而且都是發生在中國的故事。為什麼要讀這套書呢?媽媽告訴我,因為這些生動美麗、驚天動地的故事,時間久了難免會顯得陌生遙遠,讓人覺得“不干我的事”,所以作為黑頭髮、黃面板的中國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了解認識祖國的歷史。
你知道人們最早怎樣記事的嗎?你知道是誰發明了文字?你知道最早養蠶抽絲紡布的人是誰?你知道第一位帝王是怎樣產生的嗎?這套書裡都有介紹。這裡有千古流傳的友誼——管鮑之交;有心懷理想,育人不誨的老師——孔子;有各有本領、施展才華的“春秋五霸”,還有為了富國甘做奴隸、臥薪嚐膽的勾踐……
這套書不僅將中國歷史像一幅幅精美的畫一樣展現在我面前,更讓我走進歷史中的名人,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
中國民俗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96字重塑傳統民俗魅力
恰逢寒假,我細讀了葉濤先生的《中國民俗》,體會到中國民俗的魅力。中華優秀傳統民俗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根,滋養著民族之魂,引領我們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創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出現了無數偉大的人物。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傳承的傳統文化,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發展有巨大貢獻。
然而,隨著科技發展帶來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中國的傳統文化民俗卻被我們這一代人忽視,導致許多社會問題湧現出來。例如:中國節日不被重視,許多中國青年沉迷於“洋節”,許多人不尊重中國傳統文化民俗等。
在當前經濟一體化和文化趨同化大潮的衝擊下,如何保護我們的民俗文化,如何使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在新形勢下得以延續和健康發展,這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民俗更多的是儀式感。儀式感是最近很火的一個詞,被越來越多人提到,但遺憾的是這並不代表真的有被重視。儀式無處不在,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我們應該需要一些儀式感的東西來提醒我們,比如過年,許多習俗伴隨在我們身邊,貼春聯、吃團圓飯、看春晚、穿新衣、接財神等許許多多每年都反覆進行的儀式。但我並沒有厭倦它,而是更加的喜愛它,因為它象徵著一種信念,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信仰,在新的一年中的精神支柱。它反反覆覆地提醒我們忘記去年不開心的事,在新的一年更有信心,更加努力地擼起袖子加油幹。
其實,節日並不是單純地過,更是在感受一份厚重的民族情懷和心心牽掛的感動。因此,我們要更加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民俗。在21世紀的新時代,許多人僅僅把中國傳統文化民俗當做一種儀式,但這並不代表重視,因為沒有從根本上理解它的真諦,再多的形式也只不過是“一紙空談”,從根本上落實才能發揮其效用,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在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時代,如何保護和發展我們的民俗文化是全社會人民的任務,兩者結合並達成雙贏是我們的共同願望。
民俗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根源,是我們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重塑傳統節日民俗,讓民俗文化之花越開越豔,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一個永恆的春天。
難忘歷史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537字《難忘歷史》是我覺得本暑假最好的一本書。它讓我們知道我們中國人的光輝歷程。這本書主要是一些從古到今的歷史典故。比如它有三國之事,也有現代的紅軍征途。其中我喜歡三國的一篇故事,由林漢達編寫而成,名叫《一身是膽》。
這個故事,講的是劉備奪取漢中與曹軍決戰,他派黃忠去戰,夏侯淵因黃忠不下山,於是不再管他。但這時候黃忠立馬衝下去,把夏候淵殺了。希了夏侯淵後,打聽到北山有敵軍糧食,便去奪取。半路卻遇敵人突擊而失敗。趙雲聽到北山有動靜,便去看。他看到黃忠被追殺時,立刻衝上去把敵人解決而且用”空營計”嚇跑了敵人。第二天劉備得知,來到趙雲營裡來看他,將士們讓他看了夜裡交戰的地方,便說:趙將軍真是有勇有謀啊!"“是啊是。
他可真是一身是膽。"將士們說。說罷,劉備便給趙雲慶功。慶完功說:“敵軍堅持不了多久了”。最後因天越來越熱,鬧了疾病,糧食也不足,手下也跑了不少,就退兵回長安了。從此漢中是劉備的地盤。
閉上眼,腦海中浮現的是趙雲殺退曹軍的場面,對趙雲有幾分敬畏,也非常佩服。我佩服趙雲是因為他有勇有謀,能夠用計將敵軍趕走。我喜歡這本書就因為這裡面有太多的偉大的英雄故事值得我們學習,有太多的謀略與太多的智慧。用知識去積累,讓事實去驗證,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用知識和視野去戰勝一切!
唐朝歷史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14字我最喜歡看歷史書,尤其是唐朝的歷史,令我愛不釋手,我可能太喜歡強大的唐朝了。在唐朝的歷史中,你們一定知道平陽公主吧?平陽公主是唐朝的一大名人,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她的名字,而“平陽公主”這個名字,只是她的父親唐高祖李淵給她的一個封號。
也許你會問:唐朝的女牛人那麼多,比如:武則天、太平公主、安樂公主、楊貴妃等等,為什麼我就非要寫平陽公主呢?答案很明顯,我非常敬佩平陽公主,她不僅僅是女中豪傑。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支娘子軍,就是平陽公主建立並統領起來的,山西曆代兵家必爭之地—娘子關就因平陽公主帶兵駐守於此而得名。順便說一句,她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用軍禮安葬的公主。
帶領一個軍隊,對於男人來說也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在那個落後的年代,一個女人帶領軍隊那就更難了。首先,女人地位低下。能召集幾萬人的軍隊,說明平陽公主的政治能力很強;其次,女人沒有很多的學習機會,平陽公主還能帶領軍隊打那麼多的勝仗,真是絕頂的聰明。
平陽公主帶領她組建起來的幾萬部隊和父親李淵會合,頓時,李家軍隊勢力猛漲,在那個打仗靠人多的古代,這簡直就是助了很大一力。這也為以後的李淵建立唐朝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其實我最佩服平陽公主的還有兩點,第一就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她不像一般的女人退縮,而是擔當起了男人都不敢擔當的事情。第二,平陽公主不貪戀於權勢,她能把她辛苦組建的幾萬人部隊毫無保留的全部交給父親管理,不拉幫結派,不結黨營私,這也是最寶貴的一點。
中國文脈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739字“文脈既陷,小丘稱峰;健翅已遠,殘羽充鵬。”一位老翁戴斗笠、披蓑衣,向著文脈之陽的日薄西山,對著求教的後生,不禁深深一嘆。
“中國文化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邊的枯藤、老樹、昏鴉。”餘秋雨如是說。於是在江河的咆哮聲中,我同餘先生踏上了尋覓文脈的征途。
撥開江霧,一位身材修長、體態健碩的男子迎我而來,他戴花冠、佩長劍、掛香芷、結秋蘭。他的臉頰上有淚,眼神中有憾,胸腔中有憤,握劍的手有些痙攣。他遠望汩羅江滔滔江水,喃喃自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說罷便縱身一躍,與江水相擁。這讓我想起了文化大師王國維,他學腹五車,著作等身,卻因清廷滅亡遂投湖守節而死。他們的逝世,使中國文脈自源頭起便融進了心懷天下,自尊自愛的風骨情懷。
回頭之時已至唐宋。有了司馬遷《史記》的厚重,使唐代文人更加沉穩;有了竹林七賢的清談,使唐代文人更加從容。唐朝詩人百花齊放。諸如李白右手執筆左手端酒,萬丈豪情從筆尖噴濺,憑藉才華染紅了一片天。唐代的古文運動也風生水起,它粉碎了駢體文對古代文人的鐵枷,打破了魏晉?麗的文風禁錮在文脈上的桎梏。再看宋朝:文化全才傲子蘇東坡,命運多舛才女李清照,愛國詩人陸游、辛棄疾,哪一個不能撐起半邊天?在我看來,宋朝文脈雖比不上唐朝的興盛,但文人大多入仕途,文脈得以持續穩定發展。自宋朝起,文人的言論自由受到限制,鍼砭時弊換來遠戍邊疆,看到這裡,我掩卷嘆息,為文脈擔憂。
當元朝鐵騎踏破宋朝邊防後,文脈便開始衰落。再後來,明朝的東西廠、清廷的文字獄,共同羅織了一張絕對禁止言論自由的大網。這些都是封建統治者為鞏固統治而強加在知識分子身上的磐石,大大削弱了文脈的氣息,刺痛了文人的內心。隨後的幾百年間,唯有《紅樓夢》為文脈續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建國後的“文革”,直接使延續千年的文脈枯竭殆盡。
文脈之旅戛然而止。
我坐在書案前沉思:所謂的“文脈”,無非是文化的傳承與更新。文脈的興盛與否取決於社會環境。那為何科技突飛猛進的當代,文脈卻空前的衰落?原因只有一個: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歡樂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在這個消費慾橫流的時代裡,人們傾向於讀新鮮刺激的網路小說,看明星網紅的花邊新聞,青少年大多打網遊、追流量劇。縱觀資訊化社會,傳統文化正在消失。
與之相對應的,是餘先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上世紀60年代,身兼數職的餘先生毅然決然地辭去一切職務,在質疑與嘲笑聲中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書寫了一部《文化苦旅》。改革開放後,餘先生筆耕不輟,遊歷世界,寫下了《行者無疆》《千年一嘆》等書。在紛紛擾擾的塵世間,餘先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君子的“言行合一”,像甘霖一樣沖刷世間的浮華與虛無。
正如我在文首引用餘先生的話:“中國文化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江”,浩蕩的江水中蘊含著千年中華的底蘊。而我常常從這江水中取出不一樣的內涵:我會利用課餘時間練習硬筆書法,尤其樂於在一頓一挫間感悟漢字的魅力,在筆墨的橫豎撇捺中體會漢字之美;我還喜歡下象棋,我會通過揣測對手的策略體悟“馬走日,象走田”的方圓之趣;我還喜歡在雨後煮一杯清茶,坐在窗前,讀一本好書,在陽光的沐浴下品茗、閱讀、回味,當一天的忙碌落下帷幕,我總能感受到充實與快樂、閒適與自足。餘先生的《中國文脈》便是甘霖,喚醒了我內心的對於文化的熱愛,有如醒世箴言,呼籲人們保護文化、感悟文化。我們要做的就是“重啟文脈之思,重開文選之風,重立古今座標,重建普世範本。”我堅信,當中國文脈再次煥發光芒之時,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之時。振興中國文脈,責任在己,義不容辭。
老翁眉頭舒展,嘴角綻出笑紋,輕輕說道:“每個試圖把中國文脈接通到自己身上的年輕人,首先要從當代文化圈的吵嚷和裝扮中逃出,濾淨心胸,騰空而起……你就有可能成為其中的受光者、寄託者、企盼者。”後生抱拳拱手:“文化甘霖,滋養後生;滌盪心胸,以清沐己;承前啟後,延續文脈。”
中國文脈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14字弘揚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展當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樣態。民族精神也是一個民族的生命魂;是一個民族的獨特人格的彰顯,是一個民族的慧根。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時代精神,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就是要文明修身,立志成才。要不斷地加強自身道德品行的內省、提高和完善,追求完美的人格,為自己成為棟樑之才打好基礎。
民族精神之熱愛祖國。周恩來在瀋陽讀書時,有一天,東關模範高等學堂的魏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為了什麼?”有的同學說:“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有的同學說:“為了能發財致富。”而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精神。
民族精神之樂於助人。一次雷鋒外出在瀋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查口,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揹著小女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就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的手裡,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麼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民族精神之孝順父母。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香。”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的侍候。
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之寶;民族精神,是中華社稷之基;民族精神,中華民族之魂。它的源遠流長,核心就是為了塑造理想人格。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諸葛亮畢生追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范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寫下了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呼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面對旦夕之間的榮辱驟變,從容表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歷歷變遷,而民族精神則越來越深刻地成為維繫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讓我們一起弘揚民族精神吧!
中國大媽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368字今天讀了媽媽寫的《中國大媽》,才不由的發現,姥姥平時在我面前笑嘻嘻的,背後卻背了這麼重的擔子。知道她這樣是免得我們擔心,即便自己再累,也不會說出半個字。
我對姥姥的認知和媽媽不完全一樣,媽媽就是認為她每天要乾的事情,很多很辛苦,也就僅此而已。在我看來,姥姥不僅是這樣,她的修養也很高。雖然有時候會說我兩句,瞪我兩眼,但是在公共場合卻是十分文明,在路上看到垃圾時,還會情不自禁地將它撿起來扔進垃圾桶。
我不知道媽媽文章裡指的那些中國大媽不好事件的發生是什麼,我只知道她們都是以家庭為主,肯為他人奉獻的人。
我平時大魚大肉的吃著,就是因為姥姥在我不在家的時候,只吃饅頭和蔬菜。即便是我在的時候,她也不願多吃,每次都說她喜歡看著我吃肉,她不愛吃。每次買菜她也都是貨比三家,想買到物美價廉的。我想,這就是我最愛的姥姥,這就是最好的中國大媽。
我為中國點贊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982字東風勁吹
窗外綿綿的細雨伴著春風飄進我的書桌,使我無心寫字,卻也不能出去走走,便放下手中的筆,隨手拿起《我為中國點贊》,倚窗而讀。
剛開啟這本書,我便吃了一驚。幾個時代的中國風貌匯聚在一起,洶湧澎拜地湧入我的面前。我看到河姆渡人神祕的瓷器;我看到四周磅礴的青銅器;我還欣賞了盛唐時爛漫的唐詩……這些都是幾千年來無數先賢留下的無價之寶啊!他們猶如幾顆寶石,在世界的東方發出燦爛的光芒,試問全世界,擁有這班悠久歷史,深遠文化的國家,這世上有幾個?而這般獨特的方塊字,也是幾千年來形成的,他便是中國的名片。這些讓我熱血沸騰,向天大喊: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窗外的風,也似一位讀者。輕撫著我腿上的書。也為我翻開了一頁又一頁。我的目光隨風停了,落在另一處。我被祖國豐饒的資源而震撼。小時候,不知怎麼,對其他祖國有說不盡的喜歡。那些幻想就像野馬,在腦海中馳騁,奔向那些國家。而今“中國”二字似一塊胎記,深深印在身上,無法抹去。我欲上青天攬明月,欲渡黃河蕩蘆花。我登臨泰山,又到草原,我看到山峰屹立在青雲之上,又領略疾風帶著動物們奔跑。祖國在心中變得如此厚實。頓時,我被滿腔熱血激起,想要高唱“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金。”
一頁一頁的紙像一陣陣夏風,吹拂我臉,溫熱我心。思緒也跟隨文字起伏,山清水秀的中國當然培育出了智慧又堅強的炎黃子孫。他們前仆後繼,勇於追求,把中國建設的多麼富強。中華民族為何能幾千年屹立於世界之林而不倒?為何能科技日新月異?正是因為那批愛國仁人志士的奉獻。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為了祖國的美麗富強,直教人生死相許。
如今的中國繼承著前人走的路,也開創著前人未走的路。可否記得詹天佑?那時中國鐵路被世界質疑。他站了出來,就是他站了出來,中國鐵路因此被世界肯定。如今復興號列車的誕生,中國鐵路引領著世界。記得麼,港珠澳大橋未建之時,各國專家都認為這是個無稽之談,可中國頂著壓力,成功開通港珠澳大橋……中國近幾年來,建立的奇蹟也使得舉世震驚,這些足以使我們為中國驕傲,為自己是中國人驕傲!
掩卷,心仍與風一樣未能平靜。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景色。我堅信,在中國夢這東風的勁吹中,新一代的青年將奮鬥到底,在創新的輝煌。
不忘歷史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97字讀完《不忘歷史》,我才知道中國戰爭時期的人們是多麼艱難。我的內心有了一份感動,一份驕傲,一份自豪與一份欣喜。雖然書中的人物已經我們告別了,可是他們的精神、他們的英雄事蹟依舊流傳下來;而在看完這本書後,他們的英雄事蹟已在我心中生了根,發了芽,永遠也抹不去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的高大形象一一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王二小,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抗日英雄,一個與我們年齡相同的孩子,他本應該在父母的懷抱中享受著童年最美好的時光。而這一切只能想象,無法實現。因為他出生在一個戰爭的時期,那個年代遭遇了殘酷的日本鬼子的洗劫。他本可以逃之夭夭,可他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全中國人民的解放,為了看到全新的中國,他奮不顧身衝在最前端。當凶殘的日本人拿槍對準他的時候,他沒有退縮,沒有畏懼,沒有哭泣。這樣的勇敢的小英雄啊,真的不常見,他讓我不得不佩服。
在我國曆史上,像這樣的英雄千千萬萬。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狼牙山上五壯士捨身為國……我們的革命前輩們以他們的鮮血換來了中國七十年的太平,他們對祖國對人民的愛支撐著他們向前衝。他們的英雄事蹟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對祖國的那顆自豪之心。
我們和王二小簡直沒法比,我們和他生活的年代相差不遠,但是我們的生活條件比他好太多了,我們的生活沒有戰爭,沒有仇恨,我們生活充滿著幸福美好。我們有父母的愛、老師的呵護,祖國的培養……而這一切都是那些捨己為人的英雄們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們要踏著革命先輩的足跡,發揚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為祖國獻出我們微弱的力量,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