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一九八四》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653字

再次翻閱《一九八四》,喬治。奧威爾的筆觸依舊冰冷得能寒徹心扉。

小說講述了名為溫斯頓。史密斯的男人與當時的政權反抗鬥爭的過程,結局不盡人意,卻使人深思。那個社會中沒有人權,沒有自由,沒有思想。極端的獨裁者“老大哥”泯滅人性,毀滅思想,把社會變得空虛無聊,但凡有人敢違抗,甚至只是在大腦中想想—對不起,他將通過一系列殘酷的手段,被迫改造成“思想純潔者”。

“思想純潔者”概括地來講,就是無條件地聽從順從服從“老大哥”的話,不許有自主的思考能力,不許對“老大哥”質疑。他就是信仰,他就是正義。

思想罪不會帶來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第一次在書中看到這句話時,匕首一般,直直地刺向太陽穴。在書出版後的69年後重新翻讀,英國的左翼作家,嘲諷似地寫下掩蓋在社會主義下的權權主義。

歷朝歷代,古來聖賢者皆如此。《山居筆記》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猶新,一個風雲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後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悽怨靈魂。

幸運的是,我們處於一個沒有戰亂沒有壓迫的和平時期;不幸的是,即使在這種環境下,我們也在逐漸泯滅思想,麻木情感。

現代人似乎失去了對“真”的認知,社會上各種冷漠隨大流的現象層出不窮,七旬老人摔倒在地到底扶不扶?校園欺凌是應該袖手旁觀還是幫一把?事後諸葛誰都會,但真正敢在那一刻挺身而出的人卻寥寥無幾。

為什麼所有人都認為它不對,寧願手握真理不說話,漠視一切,也不願站出來制止。所有人都在一瞬間選擇了沉默,毫不猶豫地以最大可能限度趨避危害保護自己。

人在內心深處總是最愛自己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性的自私可以蓋過僅存的真理。

那麼我們所擁有的是誰的真理?我們什麼也不說,即使社會的陰暗面被深度挖掘出來,表達我們態度的地方,僅僅只存在虛無的網路上。

我曾親眼目睹一個年輕生命的消逝,給在樓底看熱鬧的群眾只全舉著手機,竊竊私語、指指點點,更有甚者,朝那位臉色蒼白的姑娘大喊一句“要跳快點跳!不跳拉倒,做給誰看吶?”那一瞬間,你能發現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我作為在樓下僅僅是一名過客,我真的想勸阻她,好友拉住我耳語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家又不會把你當觀音菩薩。”那又如何?難道所有人都願意眼睜睜看著一條鮮活的生命香消玉隕嗎?消防員的到來最終也無法挽回她。縱身一躍,留給家人的是悲痛,留給陌生人的卻只換來埋怨與遺憾。

中國人經常在關鍵時刻選擇緘口,如果大家都不說,那我也不說。恰恰與《一九八四》中被改造成“思想純潔者”的溫斯頓一樣,舉起四根手指頭,黨說這是五,溫斯頓欣然認為這是五。

真的可悲的,無思想的人啊。究竟從何時起,中國人變得如此兩面,甚至不敢在公開場合提出不一樣的看法,這是在怕什麼?我們這兒沒有“老大哥”,也不會將人改造成“思想純潔者”,我們究竟在怕什麼?當真理就在自己手中,卻不敢使用它的權利,為什麼?

我們在怕自己,怕他人異樣的眼光,怕提出不同見解後他人的恥笑,所以把自己的思想藏起來,越深越好,只需要跟著大流一起點頭搖頭,做一個和他人一模一樣的瓷娃娃。害怕異樣,害怕被恥笑,害怕失敗,此乃人之常情,在所難免。但也正因為擺脫不了這固執想法的枷鎖,我們永遠只能淹沒於大眾,被限制在囚籠中。

彷彿你手中握著鑰匙,只要轉動門把便會有新的世界。可是所有人都呆在囚籠中,於是你也對自己說,這樣挺好,我就呆著吧。然後你放下鑰匙,重新回到人群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囚籠中的人只增不減,直到有一天,有一個人拿著鑰匙打開了門,並走了出來,囚籠中的所有人都或懷疑或驚異,很快地另一個人也出去了,陸陸續續,許多人都出去了。你環顧四周,也跟著出去了。出去後你發現,囚籠外的世界十分精彩,大部分人都對第一個離開囚籠的人表示了讚賞,你突然想起,如果當初你邁出那一步,那麼結局可能就不同了。於是你便和大家一起,說著些羨慕的話語,也和大家一樣,暗自後悔。

希望所有人都能記住,誰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開啟囚籠,只要你手中握著那把名為真理的鑰匙。

不離不棄,守候如一——《忠犬八公》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808字

為所愛的人傾盡一生的等待,為所忠誠的人送上慢慢的期待。

—題記

在我記憶的史冊裡,有一本書令我記憶猶新:一條狗,一個人,演繹了一場生離死別的命運悲劇。

故事其實很簡單:有一條狗名叫八公,它對它的主人赤膽忠心,不論何時,他總會一成不變地在車站等候主人下班回家。可是,有一天,災難降臨在他們的身上,命運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八公的主人突發心臟病,永遠的躺下了。可八公卻還是一如既往地在車站等侯主人,這一等就是十年……

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心情難以平復。八公與主人情同手足,難以用時間來衡量,貧乏的語言更不能顯現出八公忠實的靈魂和不變的信念,剩下的僅有默默的沉思:

在這個如行雲流水的時代,舒心大意便會與時代擦肩而過,唯有積極努力而無休止的工作才能與時俱進。人們是很討厭過重複的生活,可工作的日子就是如此千篇一律。對於八公來說,它並不是在工作,卻也過著重複的生活,但它能忍受這般索然無味,(比起與主人的感情來說,僅僅只是九牛一毛)十年來,他只是周而復始的做一件事:守候他敬愛的主人歸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作為主人的愛犬,八公在主人去世後可以選擇在一個安逸而舒適的家中吃喝不愁,何樂而不為?但它選擇了忠實自己的信念。在疾風驟雨的夜裡,它依舊矜持地躲在花壇的柳樹下,不論是春暖花開還是寒風交迫,它始終守候如一。每次睜開眼,便又多一份失望。

人生難得有幾個十年,更何況是一隻安之若素的狗?

還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音樂有種神祕的力量,無法複製,與其一樣的還有生命,人心,創意的火花等。”八公也正是如此,它愛它的主人,它與主人之間有一股力量,能衝破凡塵,締造生命的奇蹟。

八公的一生並不是五彩斑斕的,它用它大半的生命的年華僅僅只做過一件事:跨越世俗的守候。這也是它用本該幸福的生活換來的,八公用堅定的信念譜寫了一首奇蹟的生命的讚歌!

為自己所愛的人傾盡一生,對他不離不棄,即便是滄桑一生,又有何妨?

《像你這樣一個女孩》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011字

書,是你在孤獨時陪你過黑暗的朋友;書,是醫治愚笨的良藥……在寒假,我閱讀了許多書,其中,《像你這樣一個女孩》令我受益匪淺。

《像你這樣一個女孩》的作者是殷健靈,一位令人喜歡的中國兒童作家。這是一部少年成長小說,描寫了生活在上海的兩個女孩—鄧先子和駱駝,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甘沉淪奮力前行的故事。鄧先子性格開朗,成績優秀,和患了腳疾的母親相依為命,走出了一條自強自立的成長之路。而駱駝一直和母親有深深的隔膜,但最終也擺脫了陰影,找到了前進的方向。瞧,她們擁有一種共同的精神—自強不息。

書中最令我大受啟發是在作者筆下樂觀堅強的鄧先子。

在家長開放日時,鄧先子班裡學生的家長們都衣冠楚楚的來了,學生家長們都有體面的工作,而她的媽媽穿著一件顯小的褪色西裝,面板黝黑,腳跛的厲害。輪到母女倆上臺時,她們臉上都帶著微笑。鄧先子的媽媽還告訴大家她在酒店做洗碗工。但鄧先子並沒有害羞的低下頭,一直面含笑容。

你能從鄧先子的眼睛裡讀出什麼?我能讀出從容和真愛。那種不服輸的樂觀也深深感染著我這個讀者。最讓我震驚的是,鄧先子面對別人對她的種種困嘲諷,並沒有因此自卑,還和媽媽那樣以笑容面對迎面而來的一切,靠自己在不斷跌跌撞撞的成長中,有了讓人望塵莫及的成績,考上了一所好的學校,讓我也自嘆不如。再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每天都有父母的細心呵護,長輩的噓寒問暖,身受在幸福與歡樂中,從沒有為金錢去考慮過。與我們年齡相仿的鄧先子卻和母親共同頂起家裡的頂樑柱的位置,她並沒有心不甘情不願,也沒有遇到困難又哭又鬧,相反的是,鄧先子具有那種不屈不撓、頑強的毅力去征服困難,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這又讓我想到在學校,為了一點小挫折就自暴自棄,想要放棄,但又想一想鄧先子,一個堅強樂觀,從不低頭的女孩,我還有什麼理由說放棄?就像鄧先子在書中說過:在很多時候,困難和挫折就像催化劑。如果做好輸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以坦然的心境去面對困難,得到的一定會比失去的更多。這段話我銘記在心。不管遇到多大的風雨,要有一顆勇於征服的心,希望的曙光就在明天。同樣,我也相信一定會。

讀完這本書,我想了很多,想到了很多在困難面前不放棄,不低頭,同命運抗爭的人。

在成長道路上,生活和命運不可能公平,但只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積極樂觀的去面對,一定會創造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同時,我也想對我的爸爸媽媽說:你們辛苦了,以前的任性是我不對,今後我會改掉,相信我。我愛你們!

《像你這樣一個女孩》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15字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最喜歡的是《像你這樣一個女孩》,這本書的作者是殷健靈。寫的是兩個女孩的兩個不同的故事。這兩個女孩分別叫鄧先子和駱茵茵。她們的父親都沒有和她們在一起生活。但她們卻是兩種命運。

第一個女孩叫鄧先子。鄧先子最令人難忘的是她那樂觀向上的精神,和充滿陽光的燦爛微笑。她曾經擁有過一個美好的家庭。她的媽媽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痺症,落下殘疾,做了手術後雖可以走路了,可腳還是瘸得厲害。奶奶因嫌棄媽媽,總是在爸爸面前說媽媽的壞話。所以爸爸常常打媽媽,兩人還經常吵架。最終,年幼的鄧先子和瘦弱的媽媽還是被趕了出去。鄧先子從此和媽媽一起生活。

因為生活的需要,鄧先子三歲就學會了自理,四歲就可以一個人去幼兒園。為了幫母親減輕負擔,她還幫母親拿重的東西,練出一身力氣。鄧先子的夢想是上好的中學,大學,再出國留學。多賺些錢來減輕家裡的負擔。上初中了,見母親從早忙到晚,就也想賺點錢。她買過牛奶,給人當過家教,她教出來的同學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儘管生活條件不怎麼好,可經過她不斷地努力,她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第二個女孩叫駱茵茵。她的外號叫駱駝。她從來不說一句話,臉上沒有表情,她的成績非常差,同學也常說她冷血。有一天,“我”被老師安排去和駱茵茵一起學習,親近她。才知道她沒有父親。駱駝不像鄧先子,雖然沒有父親,但和母親非常親近;駱駝的母親不打她,不罵她,把它當成負擔,還冷漠她。她也不理母親,兩人非常疏遠。她上了初中後,有一次還自殺過,後來又救了回來。她的夢想是離開母親,過自己的生活。

她最終也圓了夢。她在離自己家不遠處開了一家小吃店,客人挺多。她還有一個兒子,叫駱尚東。再次相見時,她為我講述了過去的故事。她的兒子和她小時候一樣,不說話,臉上沒表情,不快樂。她對兒子就像她小時候母親對她一樣,不理他不關心他。“我”告訴她:“這是缺乏愛的表現。”還給了她一本書,是講鄧先子的。經過“我”的開導後,她給予了兒子愛。現在她和兒子都開朗了很多。她終於擁有了幸福!

有夢想就有成功。有夢想,努力過了,就會成功。每個人都應該懷著一顆夢想,哪怕它非常不起眼。每個人都需要愛,不然會對一切都厭倦。還要用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去面對生活,面對一切。

《像你這樣一個女孩》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915字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最喜歡的是《像你這樣一個女孩》,這本書的作者是殷健靈。寫的是兩個女孩的兩個不同的故事。這兩個女孩分別叫鄧先子和駱茵茵。她們的父親都沒有和她們在一起生活。但她們卻是兩種命運。

第一個女孩叫鄧先子。鄧先子最令人難忘的是她那樂觀向上的精神,和充滿陽光的燦爛微笑。她曾經擁有過一個美好的家庭。她的媽媽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痺症,落下殘疾,做了手術後雖可以走路了,可腳還是瘸得厲害。奶奶因嫌棄媽媽,總是在爸爸面前說媽媽的壞話。所以爸爸常常打媽媽,兩人還經常吵架。最終,年幼的鄧先子和瘦弱的媽媽還是被趕了出去。鄧先子從此和媽媽一起生活。

因為生活的需要,鄧先子三歲就學會了自理,四歲就可以一個人去幼兒園。為了幫母親減輕負擔,她還幫母親拿重的東西,練出一身力氣。鄧先子的夢想是上好的中學,大學,再出國留學。多賺些錢來減輕家裡的負擔。上初中了,見母親從早忙到晚,就也想賺點錢。她買過牛奶,給人當過家教,她教出來的同學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儘管生活條件不怎麼好,可經過她不斷地努力,她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第二個女孩叫駱茵茵。她的外號叫駱駝。她從來不說一句話,臉上沒有表情,她的成績非常差,同學也常說她冷血。有一天,“我”被老師安排去和駱茵茵一起學習,親近她。才知道她沒有父親。駱駝不像鄧先子,雖然沒有父親,但和母親非常親近;駱駝的母親不打她,不罵她,把它當成負擔,還冷漠她。她也不理母親,兩人非常疏遠。她上了初中後,有一次還自殺過,後來又救了回來。她的夢想是離開母親,過自己的生活。

她最終也圓了夢。她在離自己家不遠處開了一家小吃店,客人挺多。她還有一個兒子,叫駱尚東。再次相見時,她為我講述了過去的故事。她的兒子和她小時候一樣,不說話,臉上沒表情,不快樂。她對兒子就像她小時候母親對她一樣,不理他不關心他。“我”告訴她:“這是缺乏愛的表現。”還給了她一本書,是講鄧先子的。經過“我”的開導後,她給予了兒子愛。現在她和兒子都開朗了很多。她終於擁有了幸福!

有夢想就有成功。有夢想,努力過了,就會成功。每個人都應該懷著一顆夢想,哪怕它非常不起眼。每個人都需要愛,不然會對一切都厭倦。還要用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去面對生活,面對一切。

找尋前進的方向盤——《像你這樣一個女孩》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040字

人在困境中潛力究竟有多大,看了《像你這樣一個女孩》你就會從中找尋到答案。這是一本帶有寫實意味的小說,作品描寫生活在上海的兩個女孩—鄧先子和駱茵茵,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甘沉淪,奮力前行的故事。其中,鄧先子的經歷最讓我感動。

鄧先子性格開朗,和母親相依為命,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她,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只能靠母親微薄的收入支撐著。鄧先子說過一句話:“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和家庭。”其實鄧先子原有一個很完整的家,可只能留著當做回憶。媽媽從小就患有麻痺症,做完手術後變成了瘸子。有一天,爸爸和媽媽發生了口角,爸爸還打了媽媽,媽媽只能抱著鄧先子被趕了出來。幸好她媽媽廠裡分了間小房子。於是鄧先子開始了與她媽媽相依為命的生活。最讓人震撼的是因為媽媽要到很遠的地方上班,在無奈之下,她媽媽只能讓才三歲的鄧先子獨自在家。就是因為這樣,鄧先子被激怒了,就是因為這樣,使她努力地學習,努力找尋自己前進的方向。不管生活是多麼的艱難,在她的內心深處一直有個願望: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媽媽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每當她遇到各種困難、坎坷,這個願望一直激勵著她微笑地挺過去。後來,經過她的不懈努力,終於考上了清華大學,又順利考取美國南加州大學全額獎學金,碩士畢業後,又在那裡完成了博士學業,並留校任教。她把媽媽接到美國生活,她媽媽在去世時,也一直是笑呵呵的……

這個故事讓我傷心難過之餘,又對鄧先子充滿了深深地敬佩。像鄧先子這樣的女孩,靠自己的努力都能考上名牌重點學校。而我們從小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沒經歷過任何風吹雨打。可是我們還不滿足,整天吵著要這個要那個,學習上卻不肯吃苦,這怎麼能取得好成績呢?就拿我們班的一個同學來說,她整天忙著打扮,一隻手上掛三四串手鍊,衣服、鞋子每天都要與眾同不,頭上戴著銀光閃閃的頭花,上課還在忙著剪劉海……這樣的狀態,學習成績怎麼能提高呢?

讀了鄧先子的故事,我更加明白了我們學生並不需要打扮的花枝招展,一個人的修養和學識才是最華美的裝飾。但是,想要學習好,不能只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像班上有的同學一考完試就抱怨說:“唉,又考砸了,下次一定能考好。”以後卻還是我行我素,只知道吃喝玩樂,沒有實際行動,這怎麼能行呢?我們不能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要多聽、多看、多寫,才能取得好成績。

《像你這樣一個女孩》告訴我:成長千道坎萬道坡,堅強是最溫暖的陽光!我一定會笑著面對漫長人生中的喜怒哀樂,找尋自己前進的方向盤,勇敢地追逐自己美好的未來!

《人生只是一念之間》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02字

最近,無意中讀到這樣一本書《人生只是一念之間》。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的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是莫名其妙的來到這個世界,無可奈何的活著一生,不知所以然的死去。

記得爸爸曾經對我說過:我也是無意中當了你的父親。具體他是怎麼樣當上了我的父親,我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爸爸媽媽對我恩重如山。小的時候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得病後的傷心越絕的掙扎,到現在看著我每天活蹦亂跳的上學的開心,我感受了父母對我無私的愛。我好好珍惜和他們的一世情緣。

死亡是人的正常現象。而且生與死是共存的。但是,當我的親人姥爺離開的時候,我看到媽媽悲痛欲絕的傷心,看到了親人面對生命的無奈。我才認識到原來我的親人也會離我而去。我只能痛苦的去承受,而無能為力。

當在這個灑滿陽光的世界裡,我再也看不到疼愛我的姥爺的時候,我知道,原來我家裡的人也會死亡。

我苦苦的思考:活著到底為了什麼。書中有一句話:人活著就是呼吸之間。是啊。無常和意外誰都不知道哪個什麼時候就降臨到我的身邊,我能做的只有珍惜。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當我懂得一些這樣的詞語意思的時候,我要珍惜現在的當下的每一個瞬間,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求活得精彩,只要問心無愧。

像你這樣一個女孩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46字

那天,我“新華書店”中發現了這本書,看到了“少年成長小說系列”,便認為一定有我學習的地方,於是,我捧著書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

讀完後,我明白了不少道理,他描寫了生活在上海的兩個女孩—鄧先子和駱駝,在艱苦的環境中不甘沉淪奮力前行的故事。鄧先子性格開朗,和母親相依為命,她有一位偉大,開朗,堅強的母親,總是給鄧先子信心,頑強面對生活,面對困難,樂觀面對人生,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奮進,走出一條自強自立的成長之路。駱駝,是媽媽“西施”恥辱的產物,和母親有深深地隔膜,“西施”駱駝漠視,讓駱駝產生厭世的念頭,差點丟了命,也走出了往昔生活的濃重陰影,擁有了自己的小吃店,並將其擴大了,而且試著努力去改變……

這本書,我明白了不管遇到了什麼困難,都要勇敢堅強,熬過去明天會更好,要樂觀,開朗,尋找前進的方向的道理。面對今後坎坷和艱辛的漫長人生!

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鄧先子,而我又在想自己是否會像真正的她那麼樂觀,堅強,開朗……我認為我做不到,連現在,我都不能像她那樣。如果我是駱駝,我又會怎樣,我會在那一刻會再次自殺嗎?這本書,讓我真正的明白了:自信+堅強+樂觀=成功,以後,我要學習鄧先子和駱駝,因為以後人生的道路是多麼的艱辛,坎坷,漫長……只要自信和樂觀,還有堅強就一定會成功的!

看完了這本書,我突然想到了一個人—海倫凯勒,她也有著這種艱苦的命運—盲聾啞,是個殘疾人,可海倫凯勒是身心不殘,也是在拼命的學習,學習,再學習!

讀了這本書,我們都深深地被鄧先子那種不向命運屈服、熱愛生命的精神所感動。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有價值,就必須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並非只有你是不幸的,關鍵是如何看待和對待不幸。無須抱怨命運的不公,不要看自己沒有的,而要多看自己所擁有的,我們就會感到,其實,我們很富有。這樣富有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的生活,不努力的拼搏?

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

給夢想一對翅膀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38字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寒假裡,我讀了一本名字叫《給夢想一對翅膀》的童話故事書。這本書寫了許多人和動物、植物之間發生的溫馨的故事。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想走路的樹》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棵叫茂茂的樹,他想像小兔那樣自由快樂,從而請求伐木工把自己砍掉。茂茂讓住在樹枝上的小鳥搬家了,還向朋友打聽要下山的路,他自己走了還把樹樁送了小野兔做桌子,他覺得自己作為樹的日子已經結束,它將開始過作為木料的日子。木匠實現了它的夢想,把茂茂做成了一輛小木車……讀完這個童話故事,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首先,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夢想。夢想是火,可以點亮希望,夢想是燈,可以照亮前方,夢想是路,引領我們走向成功。愛迪生家境貧寒,只讀了三個月的小學就失學了。但他勤於自學,善於思考,追求科學真理是他的夢想。在研究燈絲材料時,他大膽地將幾千種絲狀物用來做試驗,通過數以萬計的實驗,最終成功地發現了鎢這種最好最便利的燈絲。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可上了小學之後,媽媽以時間緊,任務重為由讓我放棄了畫畫。看到別人的畫,我就會很羨慕,我想,我要是能堅持學下去的話,一定會比別人畫的更好。這學期,媽媽又讓我學畫畫了。前提是不耽誤學習,我一定會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克服困難,每天刻苦學畫,長大了成為徐悲鴻那樣的大畫家。我想,只要我能像故事中的小樹茂茂那樣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不斷奮鬥,堅持不懈,我一定能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讓自己變得更有用處。

有了夢想,就是有了目標,就是有了希望,讓我們共同努力,朝著自己的夢想奮鬥吧!

最後一次演講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028字

聞一多先生是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但他卻於1946年7月15日遭國民黨的暗殺。聞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作最後一次演講,他的浩正氣激勵了無數愛國志士,並且將永遠激勵無數的中華兒女。

聞一多先生在發表這次講演後的三小時,就被反動派特務用無聲手槍暗殺了。其實聞一多先生一家人原本可以安全啟程北上,可聞一多先生為了讓李公樸先生的死有意義,他選擇了以生命為代價,在悼念李公樸先生的大會上發表演講。在此之前,特務們曾先後給聞一多先生寄來了兩次子彈,並且宣告:“如果不聽我的話,我就在那個時候結束你的性命!”聞一多先生看完信後的舉動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威武不能屈”的骨氣,聞一多先生僅僅淡然一笑,便把信和子彈扔進了紙簍。我想,從那一刻起聞一多先生就已置生死於度外了。

《最後一次演講》的語言是那樣的犀利,直指國民黨發動派,跟敵人正面交鋒。“今天,這裡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就站出來!你出來講!憑什麼要殺死李先生?殺死了人,又不承認,還要汙衊人,說什麼‘桃色事件’,說什麼共產黨殺共產黨,無恥啊!無恥啊!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殺是李先生留給昆明的光榮!也是昆明人的光榮!”讀到這一段,我眼前彷彿浮現出聞一多先生演講的情景,那滔滔不絕不可阻擋的氣勢,那視死如歸錚錚鐵骨的精神,那橫眉怒目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是多麼的激動人心啊!

正是聞一多先生的視死如歸的精神,感動了廣大人民群眾。愛國的熱情猶如一朵不敗的鮮花在人們心中綻放。正如聞一多先生先生所說的那樣的:“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成千上萬個李公樸站起來!……現在就是黎明之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候,光明就在眼前。”《最後一次演講》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掩卷長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是啊,“李先生究竟犯了什麼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他所寫所說的,無非是一個沒有喪失良心的中國人的話……”聞一多先生不也是這樣嗎?他又究竟犯了什麼罪?大家都有一支筆一張嘴,有什麼話可以拿出來說啊,為什麼要打要殺,而且不是光明正大的來打來殺,而是偷偷摸摸的暗殺。李公樸先生遇害,令聞一多先生拍案而起,聞一多先生挺身而出不避危險,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大無畏犧牲精神,表現了對李公樸先生的懷念和對反動派的無恥罪行和卑劣行徑的批判,聞一多先生的這最後一次演講更是喚醒了每一個具有良知的中國人。

正是無數個像聞一多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引導著愛國志士的思想,引導中國人民不斷走向光明,尋求真理。

另外一扇窗子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575字

上個雙休日,我在《培優新課堂》裡看到一篇短文《另一扇窗戶》,讀完之後,心久久不能平靜,猶如一潭平靜的湖水,被投入的一粒小石子打破。

這篇短文主要講了一個小男孩天生長著一個大鼻子,所以被同學們嘲笑,他不願意和同學們打交道,不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只是趴在教室最後一扇窗子上看風景,心情很悲傷。老師告訴他“看錯窗戶了”,然後他又換了一個窗戶繼續往外看,這次看到了玫瑰花,甜甜的笑了。後來小男孩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話劇,成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我讀到“因此他成天悶悶不樂”時,我就想,成龍也是個大鼻子,但他刻苦磨練成為了明星,拍了許多動作片和武打片。外貌是天生給的,是父母給的,不可以改變。但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知識,掌握本領,照樣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從而贏得別人的尊敬。

當我讀到“小男孩滿臉……笑了”時想,當我們因某些缺陷而成天愁眉苦臉時,我們要換一扇窗子,就會看到別樣的風景,換一種思考和行動方式,將開啟的有可能就是成功的大門。例如我們計劃星期天去公園玩,但是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玩不成了。我們不要沮喪,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我們可以在家裡看我喜歡看的書,和爸爸來幾局象棋,同樣有趣。總之,換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效果。

故事雖然讀完了,但是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思考: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愁眉苦臉時,換一扇窗戶,就會看到別樣的風景。

只有一個地球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512字

農村也需一片藍天

《只有一個地球》是六年級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了地球是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如果人們不斷地破壞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球就會破碎,所以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暑假裡,我無意間拜讀了她。讀完之後,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同時也為我們農村生存環境感到擔憂。

我的家鄉—羊寨,有著“蘇北桃花源”的美譽。她坐落在入海水道的西側,古黃河的東畔,這裡民風淳樸,環境怡人。

不知從什麼時候,安逸的家鄉,家鄉人,家鄉的“父母官”,為了經濟,為了功績忙碌起來:一遍遍農藥、化肥在田間噴灑著,一條條寬暢平坦的道路縱橫著,一大片一大片意楊林栽植著,一座座被蘇南地區“拋棄”的化工廠入住著……特別是在與我們只有一水(入海水道)之隔的地方還建成了規模堪稱蘇北最大的“化工園區”和“澳洋工業園”,於是,新一輪的“圈地運動”在我們這裡上演著。

人們啊,為了經濟難道什麼都可以不要了嗎?現在還能找到一條清澈的溝塘、河流嗎?你吃吃從入海水道捕上來的魚蝦,帶著“化工”味還叫鮮嫩可口嗎?入夏,如雪的意楊柳絮飄著的天空還稱得上湛藍嗎?清晨、傍晚,瀰漫著噁心的化工氣味的空氣還算清新嗎?

農村需要發展,需要改變落後的面貌,但更需要一片湛藍的天空。

超純水也是一種毒藥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782字

極端並不是最好的

我翻開《閱讀年選》,無意中讀到一篇《超純水也是一種毒藥》,覺得十分好奇,便饒有興趣地細細品味了一番,不少感悟使我瞬間長大了。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美國IBM公司製造了超純水,從不停息。超純水比自來水乾淨了一千萬倍,純淨到幾乎不存在任何一星半點的雜質。生產它有十八道工序,經過過濾床,通過紫外線試管,流過直徑極小的多孔過濾器……這就成了沒有任何分子、細胞,絕對無汙染的超純水。“物極必反”,超純水乾淨至極,但它就是因為太乾淨了,所以才會成為奪走人體組織裡礦物質的殺手。

是啊,“物極必反”,任何事都要遵循制度,既不能太“過”,又不可“不及”,應採取合適又合理的方法,讓它成為最理想的而不是最完美的。我不禁想到了那次的“傻事”。

小時候,我家新搬回一盆杜鵑。可沒想到過了幾天,原本昂首挺胸的枝葉泛黃了,本來爭奇鬥豔的花朵耷拉了。我和媽媽都十分著急,這時,媽媽從木櫃的最頂端拿下來一個紅色塑料袋,神祕兮兮地指著那一個個白色“小藥丸”,說:“這可是專門給花治病用的‘仙丹’,吃幾粒就會見效的。”我半信半疑地望著媽媽將“仙丹”埋入花根部的泥土裡。幾天後,花果然又精神抖擻了。而我卻貪心不足蛇吞象,心想:這麼好的寶貝,媽媽真笨,多放點兒不是更好嗎?我於是爬上小板凳,拿了塑料袋,“嘩啦”一下子,小半包下去了。我暗暗得意:媽媽回來,看見花兒更精神了,她一定會表揚我的!待到下午,我再去欣賞我的“傑作”時,下巴都快掉在地上。天,綠葉已經卷曲枯黃,花瓣已經凋謝,落了一地。我去告訴媽媽,她看看我,覺得又氣又笑:“傻小子,做每件事一定要順其自然,不要急於求成,要不只會適得其反。”我懊悔地點了點頭,人補品吃多了會有損健康,花也是這樣。

每樣東西,每件事到了極端,就會產生負面效應。天才與笨蛋相差一步,生命與死亡只隔一牆。人生也是如此,要走得理想、健康,不能讓它成為災難。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747字

這幾天,我讀了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後一片葉子》。故事很短,卻真實地讚美了小人物的偉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了他們對人性世界的嚮往。

一個秋天,瓊姍生了肺炎,她知曉自己時日不多,於是望著窗外的一棵樹,認為最後一片葉子的凋零就是自己的死亡之期。瓊姍失去了生的意志。而她的室友蘇艾為了讓她有活下去的希望,懇求鄰居畫家貝爾曼想想辦法。於是貝爾曼就在一個風雨交加的秋夜,迎著暴雨,用心靈的畫筆畫下了一片永不凋零的葉子。但因此他自己也患上了肺炎,不久便去世了。瓊姍因為這一片葉子,有了活下去的信念,肺炎慢慢的痊癒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感觸良多。瓊姍、蘇艾和畫家貝爾曼的深厚友誼讓人羨慕。畢竟,為了朋友而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給予他人希望的人還有多少呢?守護友情最重要的是勇氣,勇敢地幫助朋友,勇敢地信任自己,才會得到回報。歷史的滔滔長河中,我們不難發現—真正的永垂不朽,都需要做出一些犧牲。

瓊姍的痊癒取決於她對生命的渴望,只有她內心有了“去畫那不勒斯海灣”的念頭,再加上那片葉子,她才能真正康復,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

這個發生在社會底層的小故事,讓我品味到了人生的美好、友情的偉大、人性的無私。而三個主人公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沒有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這是小說真正的魅力所在,也是它所帶給我們的美好的真諦。我一直認為,一篇好文章,取決於它帶給讀者的靈感,而這些靈感,如果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它便是一篇美文佳作。而這篇小說,恰恰做到了。

我想,未來人生我也不會讓自己留下遺憾,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滿懷熱情的、面帶笑容的,迎接生活的一切如意亦或是不如意,為了這些事而努力奮鬥。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朋友,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只有一個地球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888字

最近,我在一本書上讀到了《只有一個地球》的文章。文章從三方面講了有關於只有一個地球的一些知識。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呼籲我們保護地球。

讀了這篇文章,我掩卷深思。地球是人類的母親。地球養育著我們,給我們提供豐富的資源,特別是適宜的天氣,讓我們健康生存。而我們卻肆意去破壞這豐富的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這些美好的資源,將要毀在離不開它們的人類手上!

大氣層,想必有的同學還不太瞭解吧,下面我來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番。大氣層就是指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保護膜,它可以防止紫外線直射下來。以前的大氣層是完好無缺的,但由於人類向天空排放一氧化流,而使大氣層出現了空洞,所謂的空洞就是指大氣層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洞,這下可好,紫外線有機可趁,從大洞中直射下來,傷害人類。

森林,這個大家並不陌生吧。它不僅可以為我們帶來新鮮的空氣,還能夠調節氣溫,能夠蓄水保土。夏天,林子裡枝葉茂密,擋住強烈的太陽光;冬天,林子裡的熱量不容易散失,自然就暖和些。下雨時林裡的葉子可以吸收一些雨水,不讓他們沖刷。地面,樹上的苔蘚和地上的枯枝敗葉也可以吸收一些雨水,剩下來的雨水進入土壤,澆灌樹木。你們看,森林是否可以調節氣溫,蓄水保土呢。

水,現在國家各處都有節約用水的標語,因為還有不少缺少水源的貧困山區。他們因缺水而無法正常生活。我在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書上見到一張表格,表上畫著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水源比較,我發現,我國的水源量極低,而發達國家的水源量高出好幾倍,由此可見,我國水源是非常少了。

生物,我們每天都會與它們見面。它們指動物,植物。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沒了它們,我們一樣無法生存。植物能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為我們人類貢獻出力量。動物,生活在大自然,它是我們行影不離的好朋友。它可以成為我們的美味佳餚,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樂趣。

在我的家鄉,原本水清澈見底,水面非常平靜,不時有魚兒在水面跳來跳去。可現在由於人類不注意保護環境,水面上漂著數也數過來的垃圾,蒼蠅蚊子到處亂飛,水面臭氣熏天,讓人感到嘔吐。

同學們,讓我們舉起右手呼籲:為保護我們的地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最後一片藤葉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778字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名叫珍妮的小女孩得了肺炎,她著著窗外常春藤葉子不斷被風吹落,她說,當這些葉子落完了,就代表自己也要死亡了。那天夜裡,颳了好大的風,但第二天,常春藤上居然還有一片葉子,這讓珍妮看到了生的希望,葉子經歷了一夜的風吹雨打依舊掛在那裡,這給了珍妮活下去的勇氣,珍妮的病好了。

而事實上那最後的一片藤葉並不是真的,而是貝爾曼先生在那狂風暴雨的夜裡,畫上去的,那是一幅傑作,它編造了一個善意的謊言給了珍妮以生的希望,貝爾曼先生卻不幸感染了肺炎並付出出了自己的生命,不,或許他的生命並沒有結束,我在珍妮的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延續。

貝爾曼先生的舉動讓我感動,或許做人正需要有一顆善良、捨己為人、愛別人的心。我們生活中總會有那麼一些平凡的普通的人,默默在為他人付出,給他人點亮了前行的燈,給他人帶來了希望,而這一切就是愛,愛讓人與人之間不再冷漠,愛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愛讓人感覺到明天是充滿希望的一天。

故事中珍妮非常相信常春藤上的葉子掉完了,自己的生命也就沒了,她將自己與葉子建立了某種神祕的聯絡,當她看見經歷過多次風雨的常春藤上還有葉子時,她也有了生的希望,並懂得了想到死的孩子是糊塗的孩子,可見信念對一個人的生活以及生命有多重要。

讓珍妮活下來的是那最後一片葉子,那不僅僅是簡單的葉子,那也是生的希望。給珍妮生的希望的,正是畫家貝爾曼先生,這張只畫了一片藤葉的畫,在我看來,應該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幅畫了。因為它不僅救活了珍妮的生命,而且也告訴了每一個人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由自己決定的,假如一個人的心中充滿黑暗,那那個人看到的未來也會是一片黯淡;假如一個人的心中充滿陽光,那那個人看到的未來也會是一片光明。

人生,只要有了堅定的信念,堅信自己不會失敗,永遠頑強地奮鬥,那麼久一定可以尋找到困境中的突破口,因此堅定的信念是真正支撐生命的所在。

這不是一顆流星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759字

人人都有一顆心。有的人心地善良,有的人心狠手辣;有的人有一顆正直公道的心,有的人有一顆損公肥私的心。今天,我又看到了一顆心,一顆紅亮的心,一顆比大人們更真誠、更純潔的心!這是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一個5歲的兒童—小浩波,每次見到熊,就會想到熊皮,想到熊皮手套,因為做了一輩子奶媽和保姆的阿婆,曾經為小浩波擋住了裝滿開水的水壺,從此手便會生凍瘡。小浩波總是對這事念念不忘。如今,阿婆生病了,半身不遂,中風的腦子始終昏迷著。三天了,阿婆面黃肌瘦。懂事的小浩波鼓勵著阿婆,立志長大後定為阿婆買一副熊皮手套。

但是,時間不等人,命運也是如此。阿婆“走”了,是帶著等待,帶著欣慰走的,那麼悄然……而小浩波卻覺得勤勞樸實的阿婆並沒有死。此時此刻,我心知肚明,活潑可愛的小浩波,他那天真純樸的念頭,他那永恆的熾熱之心,他那懂得怎樣孝敬長輩,尊敬長輩的精神,並不是一顆流星,並不是一顆轉瞬即逝的流星。

在生活中,像小浩波和阿婆的那份至真至善的真情卻很難尋覓。一次放學途中,馬路上行人如梭,一位老奶奶正揹著一袋蘋果在人群中吃力地向前走著,突然,一位年青人由於騎車太快把老奶奶的蘋果碰灑在了地上,一個個蘋果滾在了地上,令我始料未及的是,那位年青人竟若無其事地揚長而去,周圍的人也若無其事地來來往往。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只能自己一一拾了起來,擦乾淨……那時,我感到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冷淡。我看著老奶奶那無奈、困窘的眼神,陷入沉思……

擁有真情是快樂的事,沒有真情的人生是寂寞的人生。名聲、榮譽、財富,如果同真情相比,它們只是一堆泥土,隨時都會化作煙塵!

真情可以創造奇蹟,真情可以呼喚希望,我們應該在這世界上尋找真情,讓社會充滿友愛,充滿溫暖。讓那份深摯持久的感情,散發在我們炎黃子孫的心中,散發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讓真情永存。

《五個孩子和一個怪物》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532字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書,書的名字是《五個孩子和一個怪物》。

本書講了:五個孩子分別是羅伯特、安西婭、簡、西里爾和小寶寶小羊羔。在一天上午,他們去沙灘上挖沙子,挖到了一個“四不像”的一個小動物,自稱是沙仙,可以每天滿足孩子們的一個願望,但只能在傍晚之前實現。

孩子們要求自己漂亮的認不出來,卻被馬莎給趕出了屋門,只好在門外度過夜晚;第二天,孩子們許了一個變出用不完的古金幣,結果沙仙變出了一堆古金幣,結果險些被關進監獄;第三天希望人人都要小寶寶,害的所有人都搶奪小寶寶;第四天想要一對會飛的翅膀,結果他們飛到了一個大教堂,翅膀沒了,他們被困在教堂屋頂上,直到被人發現。馬莎罰孩子們一整天不許出門,要在家裡待上一整天。第五天羅波特許了一個願望,要住在城堡中,結果被一隻軍隊誤以為是抵抗自己的敵人,就把城堡圍住,開始攻城。羅伯特開始奮力抵抗他們的進攻。還用水澆那些敵人,結果落到了誰的乾淨的帽子上。

這本書寫的這五個願望都是有一定的順序,比如在《漂亮的認不出來》那章,先寫了孩子們提出“漂亮的認不出來”這個願望,願望實現卻被馬莎看不出來,又到了太陽落山,魔法消失。都是有順序的。

讀完這本書我懂的了:沒有用的願望,不會是好的願望,如果是好的願望,也不一定是你想象的好願望。

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523字

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年輕的女畫家瓊西因患肺炎,生命危在旦夕,用醫生的話說:“她的病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希望痊癒。”已是深秋時分,躺在病床上的瓊西開始數窗外一株老常青藤上泛黃的葉子。她確信當最後一片葉子落下的時候,她自己就該去了。可是最後一片葉子任憑風吹雨打,總也不肯脫落。瓊西的精神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身體也奇蹟般的好了起來。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感受到了信念所帶給人的強大力量。就像在地震中那些被深埋在廢墟里的人們一樣,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堅持到救援人員救出他們的那一刻的呢?沒錯,是信念。這信念的來源可能是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可能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戀人,可能是自己需要照顧的父母親……這些人都是他們牽掛的物件,而正是由於這些牽掛,才激起了他們想要繼續活下去的信念,才讓他們在飢餓、乾渴、疼痛中不願閉上眼睛,才讓他們在黃金救援時間過後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奇蹟。

泰戈爾曾經說過:“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是的,信念就像是夜晚大海上明亮的燈塔,讓與風浪搏擊的船員有了堅持下去的決心。

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不應該缺少堅定的信念,因為正是由於信念,我們才有了不斷前進的動力。

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752字

暑期,我讀了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最後一頭戰象》。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原以為,大象只是普通的動物,性格溫順,是人們的朋友。不過,在讀了這本書後卻讓我深深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感情—濃烈而深厚的感情。

這本書說的是:在1943年,一場征戰後,故事的主人公—嘎羧,成為了象群中唯一存活的大象。好心的村民治好了它的傷,並收養了它。幾十年後的一個早晨,嘎羧好像自知生命大限將至,便四處尋找它在戰爭中披過的象鞍,奮力披上,並跋山涉水,來到了昔日埋葬自己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一個坑洞,把自己埋在了昔日戰友的身邊。在蒼茫的暮色中,老戰象用盡生命中最後一點力量,與同伴們會合,與這片曾經灑滿熱血的土地會合,還與這裡的一切事物會合……

讀到這裡,我合上書,頓時對嘎羧肅然起敬。它雖然只是一頭象,一頭戰象。但它在生命快要終結時,沒有選擇迴歸祖宗留下的那古老而神祕的象冢,而是選擇了和從前並肩戰鬥過的戰友們待在一起。此刻,我們所能體會到的就是它和戰友們真摯的感情。嘎羧是一頭重情重義、有靈性的大象,它深深地打動了我。

讀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動物也是有感情的,有尊嚴的。動物都能如此,何況我們人類呢?忠誠的小狗、可愛的貓咪、忙碌的小鳥、敦厚的老牛、辛勤的貓頭鷹……一個個多麼可愛的生靈。可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們,一直都不愛護它們呢?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動物們的不幸遭遇。它們被任意捕殺、殘害,在利益面前,人類迷失了自己。

我要大聲呼籲: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請別傷害它們。動物的瀕臨滅絕會造成生態的不平衡,從而使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關愛動物,保護動物朋友,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