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的碎片生活相關作文20篇

“純粹”的碎片生活 篇1

“純粹”的碎片生活作 ,1426字

不知何時起,我們的生活變得細碎而難以捕捉。捧起一塊名為生活的石塊,它卻在掌心化為細碎的沙子,在指縫間漏下,一轉眼再也找不到一塊足夠大的碎片,可以稱之為生活的主要部分。

聽說,從前的生活規律性極強。沒有五光十色的軟體和娛樂,人們的娛樂不過是看看報紙、看看電視、閱讀而已,而這樣普通的行為,也是有著自己特定的時間段。宛如影印一般的一天天,不會有新的東西忽然跳出而把大的板塊切分。

就宛如那盤古大陸般完整。

這樣的完整過分的完美,終會受到挑戰。

如果他們看到現在的我們想必會很驚訝吧。

隨著手機以及花花綠綠的軟體的到來,不可一世的“盤古大陸”在社會的進化中分裂了,裂得彷彿粉塵般微小。

遠遠不止幾個板塊,只要拿起手機或電腦就可以足不出戶接觸到世界各處、甚至各種領域的所有訊息。一旦出門,資訊量將只增不減……

試想一下,僅僅幾十年前的人遇上這樣的生活—

早上醒來,嘟囔著蚊蟲的煩心,關閉了鬧鐘,打開了名為手機的近現代產品的軟體,在各大搜索網站上輸入“新聞”,登時,大到自然災害或國家領導人的行動,小到八卦或某些生活小知識,躍然“機”上,也許會眼花繚亂,一口氣讀了幾條各異的新聞,攪得腦中“五味雜糧”,螢幕上方突然出現的一條雪白,也許被是朋友邀請出去逛逛。

一路上吃著可能曾經只存在於前人想象中的進口食品,時時還評論幾句;逛著五光十色的店鋪,商討著這件、那件商品的質量和價格;不忘聊著最近見過的什麼新奇的玩意,分享著對於某些事情的見解。

被朋友邀請到他家做客,聽著他車上雜碎的間隔在一兩句歌曲中零星的娛樂事件或是什麼其他的事,聊著不遵守交規的人的公德心,想的也許是某時候看的一篇好文章,街道上的廣告牌映入眼中……僅僅是這一個小小的時間段,就被這樣多的東西“搶奪”著撕碎成了如此小的紙片,幾乎難以數清楚多少正在同時發生,又有多少是剛剛發生或是將要發生。

來到朋友的家裡,用眼神掂量掂量這裡的地理位置,並與他聊著這裡看下去的風景。被帶著走動走動,看到了某某牌子的衣服掛在衣架上,就聊起了國際品牌的質量以及在哪裡買划算之類。說著說著,看到某本書的封面寫著炒股,就又推測起了最近股票的漲跌問題。心裡推測著利潤,對自己買的理財產品時而憂心忡忡,時而信心滿滿。

好容易走出那裡的門,心裡還念念不忘他家中什麼看上去不錯的物件,思量著添置一件。聞到了熟悉的餐館的飯菜香味,便走進去吃了一頓。研究選單時,對漲價了的愛吃的菜露出無可奈何的苦笑,想著貨幣貶值的問題。嘗著熟悉的味道,心中暗暗評論著這次“鹽放多了”或是“量變少了”,暗暗嘀咕著是不是自己的心理問題,順手掏出Kindle,買了幾本關於某名人傳記,或是某電視劇原作的小說,一邊品嚐一邊看著。不知是食不知其味還是書不入眼,但還是覺得自己過得相當滿意,信用卡一刷,又一次了了事。

……

一天下來,接觸的資訊可謂又多又雜,新想到的事情也有不少,但是大都不了了之。“因為實在是太多了啊”也許可以這麼應付過去吧。

難以想象從前一心一看著書,心無雜念,心隨書中人物而動的心情了。

也許是“因為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想的也不少啊”這樣吧。又有誰能真正說明白,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會變成這樣的不純粹呢……

盤古大陸已經分裂,要讓它回到原先混沌般連成一片的樣子,已然不可能。

也許,這是我們遇上的生活。也許有不少弊端。但生活在其中,我們也只好順著碎片的自然了呢。

碎片、碎片、碎片,這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構成。也許,是一種別樣的“純粹”吧。

雙刃劍——微信帶來的碎片生活 篇2

雙刃劍——微信帶來的 ,901字

“碎片化”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21世紀後,我國以黃升民為代表的學者把碎片化引入了傳播學的研究中,廣泛應用於傳媒研究,其概念定義為:社會階層的多元裂化,並導致消費者細分,媒介小眾化。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微信就是碎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微信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無論對方身在何處都可以聯絡上。以前聯絡別人都要通過電話、簡訊,不僅費用高,電話打久了還會頭暈腦脹。現在有了微信,只要點點手指就可以,圖片、表情等等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趣、高效。微信中還有很多公眾號,有些十分有用,比如“德國之聲”之類,天天會發布一些有關德語學習的推送,我們可以在工作閒暇聽,從而學習在碎片時間裡就完成了。人們也可以在公眾號裡看到很多時事新聞,獲得資訊非常快。

但是這份高速便捷也給我們帶來不利之處。微信在使交流變得快速簡便的同時,也改變了交流的方式。當人在面對面談話時,我們一般不會每句話只有三兩個字,面對面時還能通過對方的面部表情、語音語調、身體語言等來知道對方的真實情緒和事件緊急程度。而微信現在總是三兩個字一發,沒有整體性,邏輯混亂,長此以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受到影響,表達的文字就顯得乾巴巴的,有情感枯竭的傾向。微信裡還會掩蓋人們真實的情緒和意圖,造成誤解,有一定風險。有時發言者心情激動發的一條朋友圈,而看的人毫無波動地看完,也只是習慣性附和評價或點贊,這件事就顯得毫無意義了。另外,公眾號裡的資訊,就算同一件事,不同公眾號就會有不同的版本,各有刪減,更有斷章取義的,只是把完整事件中擷取自己所需或者說認可的部分發送。這樣不僅誤導了讀者,而且還會通過閱讀者的轉發導致錯誤資訊廣泛傳播。甚至有些標題黨胡編亂造,推送虛假資訊,讀者還會深信不疑,反而對真相嗤之以鼻。所謂人云亦云,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也造成了不少悲劇。

總之,碎片化的資訊就是一把雙刃劍,不能完全算一件好事,但也不能因為它的一些負面作用就把其定義為百害之首,這應該如何管理碎片,控制碎片,利用碎片,使其為工作生活帶來更大的好處,這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的碎片生活我做主 篇3

我的碎片生活我做主作 ,722字

在如今繁忙的社會,因為科技的發達,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迷失在了碎片化的迷宮之中,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如同陰影一般無時無刻不圍繞著我們,影響我們的心態和認知。

我們初中生也是一樣,白天要上學,晚上要做作業,週末還要奔波於興趣班之間。我們的生活也是由一個個碎片組成,大塊、完整、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幾乎成了一種奢望。

那該怎樣利用這些碎片時間呢?這讓我想到了大數學家陳景潤。他絕不會放過一分一秒的時間,利用食堂排隊、開會前、候車的時間,他學會了英、俄、法、德四門外語。別人還在睡覺,他就演算起了數學;天還沒亮,他就開始朗讀外語;圖書館還沒上班,他就站在門前等待開門。正是因為他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所以取得了那麼多成就。

面對一個個碎片時間,我曾經也很苦惱。雖然不去利用也無傷大雅,可是有很多喜歡做的事就沒有時間做了。比如,我很喜歡閱讀,特別渴望能有一大段時間,可以定定心心地看完一本書。可是平常哪有那麼大的空檔,於是,我學習陳景潤,在繁忙的間隙中擠出時間,見縫插針地閱讀。等車的時間,課間休息的時間,我都不會放過。這樣擠出來的時間,自己也會格外珍惜,特別能感受到那種快樂。同時,這樣穿插地利用碎片時間,也是一種很好的調節,令我得生活多姿多彩。我利用擠出來的時間,每年能看一百五十幾本書,各國獲獎兒童文學、曹文軒、沈石溪作品、偵探推理小說都是我的最愛,這些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閱讀量。

我還利用碎片時間吹笛、運動、看展覽、聽音樂會、參加非遺活動,一個個小小的碎片,經過重新整合,拼湊出我完整的生活。現在,我不再苦惱,既然現在的生活就是這樣碎片化,那就自己做主,把它用活,讓碎片生活也精彩起來吧!

人與人之間的碎片生活 篇4

人與人之間的碎片生活 ,492字

從古至今,除了從原來的那樸實的生活到今天,現在的今天,以有了很多高科技。可以前,時間就如同度日如年一樣,好似在過蝸牛的生活。而現在,我們的生活過的越來越快,從以前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檯燈到現在,有了手機,有了電腦。

以前出行要一兩個月。而現在,你上午可能還在家,晚上就已經在國外的酒店裡的床上。以前人們說是過慢生活,而現在生活就如同碎片化的生活。

就如同一次的見面,讓我知道了碎片化的生活。有一次在火車上,我看見有幾個人一起出行,在車裡,他們幾個人就面對面的坐著,每個人手裡都有一個手機,我就從後面看見他們在發QQ,在給對方發QQ。我就想,明明就在對面,一張口就可以和對方說話,為什麼人們還用手機呢?

有人說:“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不是在東南西北,而是在對面還用手機對話。”就是因為有了一些電子的東西,才讓我們的生活變的碎片化的生活。

在古代,說是慢生活,才能感到那種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是讓電子產品而感受不到。如果,生活就像碎片一樣,今天過著昨天,昨天過著明天一樣,永遠也不能好好過一天,那有多痛苦啊!所以,人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讓閱讀充滿我們的碎片生活 篇5

讓閱讀充滿我們的碎片 ,813字

現在,我們的生活正逐漸被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影響。走在路上,總能看到行色匆匆的行人盯著自己的手機,下班回家他們也拿著手機看,這些電子產已經佔據了大部分我們的碎片生活。我覺得電子產品不僅有害於我們的身體,還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學生沉迷於網路遊戲和手機遊戲裡不能自拔,我們這個時期,我們應多花點時間來閱讀,而不是盯著這些電子產品,要讓閱讀充滿我們的生活碎片!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看一本好書就像在和一個高尚的人對話。書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時代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包含著無數的知識。“一個家庭沒有書,就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戶。”可想而已,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束陽光,一處處風景,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情趣,還能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有聲有色。在安靜的房間裡,捧著一本書,沉浸在閱讀裡的感覺是電子產品不能替代的。

記得有一次,我去圖書館看書,無意中看到一本好書《魯濱遜漂流記》。它講了主人翁魯濱遜因船隻失事而漂流到了一個孤島上,不能逃離,只能去適應新的生活,我看著看著入迷了,感覺好像自己進入了這個世界。我能看到魯濱遜勇敢搏擊風浪的畫面,能聞到他摘水果時發出的陣陣果香,還能聽到他餵養小羊時發出的咩咩聲,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不能自拔。這個比拿著手機,或坐在電腦前打遊戲的感覺好太多了。

我還參加了今年的上海書展,發現和我一樣愛好閱讀的人非常多。大家都捧著自己喜歡的圖書,看著津津有味。我們還能和自己喜歡的作家面對面交談,讓他們簽名。聞著陣陣書香,捧著沉甸甸的書本,這種感覺特別好。我們現在學業也很繁重,碎片化的時間讓閱讀來充滿,有效利用,這樣的生活不是更有意義嗎?讓書本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把閱讀作為生活必需品。

世界上好書很多很多,對我來說,他們的誘惑和魅力遠遠超過了手機遊戲,電腦遊戲。我呼籲跟我同齡的同學們,多看書,多去圖書館,儘量少玩電子遊戲,大家跟我一起暢遊在書本的海洋中吧!

我們的“碎片”生活 篇6

我們的“碎片”生活作 ,710字

身邊的碎片越來越多,新聞越來越雜,話題越來越爆,我們開始習慣不斷翻看手機卻很難看完一整本書。我們的生活正日趨“碎片化”很久以來都沒有耐心把時間花費在一件事情上了。

我的表弟今年上五年級,因為教育改制的原因他們這屆人數多,競爭力大,作業自然也多。他的週末就是由無數的“碎片”組成。早上八點起床、吃飯、寫作業、去奶奶家吃午飯,下午1點開始要去學街舞、寫毛筆字、學英語,六點才能結束。這樣的生活使他無法沉下心來真正的去做一件事。

當然我和我的許多朋友每天也都重複著這樣的生活,假期裡,我們的生活被各種各樣的補習、興趣班所填滿。學習就只是在學習,每天馬不停蹄的學完這樣學那樣,沒有人關心你真正吸收了多少。唉,又有誰不是在過這樣的“碎片”生活呢?

清晨陽光正好,假期裡的每一天都是碎片化的。早上起床、吃飯,然後開始寫作業,正當我專心思考一道數學題時,原來是媽媽打來的電話,提醒我不要忘了下午去上物理課。突如其來的電話打亂了我的思路。打電話掛掉發現QQ上有資訊,便點了進去看看,聊著天,突然想到答應要給同學發的圖片還沒有發,急急忙忙發圖片,又聊會天,一抬頭,完了,已經十點多了,今天的作業量還沒有完成呢。放下手機開始與“作業大軍”戰鬥。下午,去上了物理課,去的路上抽空構思了一下我的小說。遭了!老師要在課堂上抽背筆記,忘記背了,只好臨時抱佛腳,還好還好,老師好似忘了這回事,我也僥倖逃脫。到家已經將近五點了,趕緊去鞏固複習筆記,生怕老師下次上課時要抽背筆記,又怕我碎片化了的生活,會把它遺忘。

碎片化了的生活,一天天讓我們也成為了碎片。為了讓破碎了的我們重新完整,調整步伐,學會利用“碎片”時間,提高效率,讓生活更加充實,更有意義!

我的碎片生活 篇7

我的碎片生活作文80 ,857字

一年之中,我到外公外婆家的機會都很少,也就是寒假暑假兩次機會。但是每次到了那裡,我都會喜歡上那兒的碎片生活。

每次一來到外婆家,外婆都會用豐盛的食物招待我們:野生的魚蝦、農村人自己養的雞鴨、雞蛋,還有外公外婆親手種的各種蔬菜,甚至還有山上的野味。大家吃得可開心了!

每天我們都是早早吃完晚飯,然後外公外婆就帶上我和表妹,還有那條可愛的狗狗,一道爬山散步,我和表妹總是手拿一根棍子,作為我們各自的武器,沿路舞槍弄棒。我和妹妹總是走在最前頭,有時比賽跑步,有時沿路摘下一些我們不認識的奇怪的植物,比如有一種紅紅的長滿刺的果子,我們剝開它的刺,吃裡面的果肉,那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好吃的很!我的表妹怕被刺到,經常讓我給她幫忙。有時我們出門時會帶上一個瓶子,用來裝螢火蟲的,在農村的夜晚,野外到處都是螢火蟲,這下我和表妹有活幹了,我們就沿路抓螢火蟲,比賽看誰抓得多。外婆看到在草叢中跑來跑去抓,擔心我們摔跤,更擔心我們被蛇咬了,總會嚇唬我們說,這山上有狼,狼的眼睛晚上也會發出螢火蟲一樣的熒光。每次聽到這話,我們都會趕緊離開草叢,都在他們身邊,不肯走在最前面,更不願意走在最後面了。但是很快這種害怕的情緒就被我們拋在腦後了,我們又開始抓螢火蟲了,每次,我們都抓了很多,這些螢火蟲集中在一個瓶子中,都可以幫我們照明指路了。這些螢火蟲被我們帶回家,玩夠了,我們就會把它們一隻一隻地放在外公家的院子裡,這些螢火蟲又開始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了。

外公家的院子裡有一個小魚塘,裡面養了很多魚,每年我們暑假回家,外公都會帶著我們捕一次魚,外公和舅舅各有各的捕魚方法,舅舅喜歡釣魚,而外公則喜歡帶著我們用漁網捕魚,我們幫外公一起下網、拉網,魚兒開始跳來跳去,有時候跳出漁網,逃進水裡,獲得自由,有時候甚至跳到岸邊,我和表妹顧不得漁網了,趕緊奔過去,搶著抓魚,魚很滑,一下子就滑到了水裡,我們只得到了一手魚腥味。最終,外公會留下漁網中的大魚,將小魚放回水中。我們滿載而歸。

在外公外婆家生活很短暫,但是其中的點點滴滴都給我帶來了美好的回憶。

我的“碎片”生活 篇8

我的“碎片”生活作文 ,762字

生活於大都市的我們都知道,令人眼花繚亂的東西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的時間越來越緊迫。為了高效地利用時間,我們忙碌奔波著,於是乎生活就這樣被碎片化了。

作為一個初升高的學生,我的時間似乎比以往更為寶貴了。身邊的同齡人都在馬不停蹄地做作業,做完課內做課外,刷完這套刷那套,一切圍著一模、中考轉。我當然也不列外,逮住空隙就做做題目,週末飛奔於各教學機構之間。有時也會忙裡偷閒,在完成一項任務後彈彈曲哼哼歌,享受片刻的寫意時光。有時我也會給自己來一段長途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看過歐洲高大上的建築群,也曾遊弋於東南亞的美麗壯闊的海浪中,今年我決定一改以前的遊玩的方式,開啟了窮遊的“模式”。不管是去之前還是回來後,我堅定地認為值得一試。真正越南人民生活的地方,沒有大飯店,不是沿著路或推車或停下的小販,就是總體前後通風的喝茶鋪。站在胡志明市看似繁華的大街上,放眼望去,是難以完全收入眼底的“摩托車大軍”;來到一條路通到底的美奈,閉上雙眼,海風伴著濃烈的魚露味撲面而來。但不管是繁華的胡志明,還是味道奇特的漁村美奈,不變的,是那一雙雙夾趾的拖鞋以及那一顆顆放鬆與雀躍的心。在越南各個小鎮間遊走,我們或乘公交或開摩托或靠雙腳行走,我們看到了生活化了的越南人,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勤勞、努力和友善。旅遊的這種體驗何嘗不就是一段碎片化的記憶,讓我放下因學習而略顯疲憊的心,令我貼切地感受到了另一種人生。

的確,我們的生活被分成了一個個小部分,變成了一個個斷開的小部分,就像上課,每節課後都會有一段休息時間,不管是一分鐘還是十分鐘,學習都被打斷了。其實,它仍然是一個整體,雖然每課被暫停了,看起來被化成了零零碎碎,但它們前後串聯,依舊很完整。看似停止了學習,卻也在停下的這段時間中,以另一種方式在學習,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

現代快速節奏的碎片生活 篇9

現代快速節奏的碎片生 ,1077字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快速地閱讀,碎片化的文章,八卦,傳聞,人們習慣了在那小小的漆黑的螢幕上接收各種各樣的資訊。在大街上,總是會看到這樣一幅景象:不論是年輕的正值青春年華的小夥子,還是妙齡的姑娘,亦或是中年已步入社會的叔叔阿姨,都低著頭,快速走著,快速的滑著手機螢幕。他們的臉上,卻並沒有多快樂的表情,漠然的盯著手中的螢幕。這樣的景象,人們已經見怪不怪了。

但是,碎片化的生活真的對人們有益嗎?我們不能說它完全是無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那麼,益處是什麼,弊端又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事情。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在這個科技創新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人人都應該跟上社會發展的節奏,瞭解實時技術和資訊。不論是手機還是生活中所瞭解到的碎片化資訊的確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幫助,給我們提供了方便。例如:每天通過手機報、部落格、搜尋引擎、新聞網站、即時通訊等多種方式獲取資訊。我們在各個生活的間隙獲取資訊,在吃飯時看一眼電視,在坐公交車時用手機上微博,與親朋好友聚會時刷刷好友動態,資訊量如此之多,我們獲取資訊如此容易。

而正因為我們獲取資訊如此容易如此迅速,人們沒有發現,自己正漸漸變得沒有耐心,變的心浮氣燥,最終我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文件超過20頁,我們就沒有耐心看完。

我們每天浮光掠影地閱讀非常多的資訊。可是,除了增加一些談資外,仔細回想起來,似乎並沒有記住多少有用的東西。

資訊化時代給我們提供了方便,但如我們不加以控制自己,很可能會被資訊大海所吞噬。

其次,我們還會想到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生活。在十幾年前,人們的生活很簡單,那時候科技不太發達,人們多用手寫書信文章傳達自己的對親人的牽掛和自己的思想。那個時候的人們,閱讀很緩慢,大家都有充足的時間耐心看完厚厚的一本書。生活的節奏也是安逸而平靜的,人們的日常就是:白天看報紙,晚上看電視。而現在的21世紀,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已經習慣了通過智慧手機,隨時上上開心網,看看朋友的近況;隨手發一條微博,讓世界都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們只需要啟動手機上一個小小的軟體,就可以查詢到下午要去的國際科技城、金雞湖凱賓斯基的詳細路線;就能知道最近的加油站在哪裡;未來七天的天氣情況和身邊熱門餐館的招牌菜是什麼,時令菜又推出了什麼……我們已經習慣了在噹噹網上買書;到淘寶上給小孩選擇繪畫工具、舞蹈用品;到優酷上看最新的原創視訊……

我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群雄並起的時代,一個一切都在隨時變革的時代。只要我們不隨波逐流,控制好自己的合理生活,我相信,即使是碎片,也能拼湊出美麗的獨角獸。

我的碎片生活 篇10

我的碎片生活作文70 ,757字

時間總是在飛速地前進著,而人類始終在追逐著時間的腳步,可是我們永遠也無法超越時間的腳步……

當一束陽光穿過大街小巷;當一隻鳥兒落在枝頭鳴唱;當黎明的第一聲鐘聲響起……人們都睜開雙眼,孩子被大人從睡夢中叫醒;白領被鬧鐘聲驚醒;母親被嬰兒的哭聲喚醒;整個世界從幽靜中甦醒。

我睜開睡意朦朧的雙眼,一手摸索著床頭櫃上的鬧鐘,“啊!”我尖叫到,“六點半了!”我連忙從衣櫃中找到校服,快速地換好衣褲,奔到洗手間,拿起杯子,開啟水龍頭,擰開牙膏往牙刷上擠,左手拿著杯,右手舉著牙刷,由於困的睜不開眼,我就閉著眼睛刷牙、洗臉。我整理整理衣服和紅領巾就抓起早餐,套上鞋子、背好書包,向公交車站奔去,好不容易才擠上公交,當我氣喘吁吁地跑進教室時,慶幸沒遲到,心裡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

上課鈴聲響起,教室一片寂靜。當下課鈴聲響起時,教室又沸騰了起來,上課……下課……

中午,原以為可以坐下來慢慢吃飯,老師臨時佈置了任務,我就隨便吃了幾口飯,匆匆跑回教室。

下午,美術課,我拿著紙筆,學著老師“依樣畫葫蘆”的畫著,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起。大課間時間到了,我們跑出教室,一路小跑到籃球場,“一、二、一”隨著廣播音樂我們有節奏的快速奔跑,如同一隻只鳥兒自由自在的在蔚藍天空中翱翔,豆大地汗珠,流過我們的臉頰。

放學了,我們興奮地衝出教室,回到家,媽媽做了一桌好菜,我大快朵頤地吃著,吃完飯,緊接著又是做作業、洗澡、睡覺,一刻不停。

在科技逐漸發達的今天,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可是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起早貪黑,生活變的越來越碎片化,無法悠閒的吃早餐;無法悠閒的散步;無法睡到自然醒,做任何事總是匆匆忙忙。但我並不討厭被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更好的利用了時間,不會浪費每一分每一妙,對每個人來說時間都是珍貴的!無法超越時間,但確可以充分利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