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血有肉”地活著相關作文20篇
“有血有肉”地活著 篇1
國一作文 ,814字自2016年引力波的發現,到李世石與阿爾法圍棋的“人機大戰”。科技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無數新的問題。無論是社會的冷漠亦或是生活的日漸碎片化,都使得人性回到了一個需要被重新審視地步。
不可否認,也許當今的人類社會正如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所擔心的那樣: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或許會變得像計算機那樣思考,變得麻木不仁。在現代社會,各色資訊的狂轟亂炸,又或是QQ、微博等新型媒體的出現,使得“低頭族”“重新整理族”等一批新群體湧現出來,而人與人之間真正的交流也變得日益稀少而平淡。
波茲曼曾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做出了一個令人驚駭的預言:人類將毀於自己熱愛的事物上。如今這個人手一個智慧機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看似是拉近了。然而,當有老人摔倒時,我們仍會糾結於扶不扶的問題,當需要幫助的人向我們尋求援手時,我們仍會猶豫再三。追根究底,並非只是社會變得冷漠了,而是我們人類開始變得不再“有血有肉”了。
眾所周知,人類之所以是高等動物,便是因為人類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有一顆鮮活的、跳動的良心。若是繼續放任現代這種畸形社會發展下去,那我們的視野裡便會出現更多的人云亦云,更多的冷漠和更多的群體孤獨。若是一味地沉溺虛擬,我們便會成為猶如機械一般冰冷而無趣的存在。
帕烏斯托夫斯基曾寫道:“秋天,芬蘭灣那兒有全俄國最好看的霜。”泰戈爾說:“天空沒有痕跡,而我已飛過。”也許,在當今被快節奏生活所壓迫的人們已經很難體會到詩意的浪漫。但,事實上只需稍稍放下手機,稍稍從忙碌中脫離出來額,不再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待萬事萬物,便能看見空中飛揚的白絮和夜空中一顆閃閃爍爍的星。只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便能與生活中的無數美好不期而遇。
於是,與其毫無作為地懷念“從前慢”的生活,不如從當下開始做些改變。或許是在閒暇時刻約三五好友一同品茶交談,又或是捧上一本紙質書細細品讀,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
只願活在當下,擁有自由的靈魂,和一顆人類所應有的“有血有肉”的心。
有意義地活著 篇2
高一作文 ,782字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過:“閱讀是為了活著。”的確,閱讀拓展了我們的視野,充實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人生,是我們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夜深人靜,晚風吹拂之際,坐在書桌前,開啟一盞小檯燈,調好一杯香濃的咖啡,拾起一本書,細細的品味著書中的韻味。此時,白天的緊張與勞累忘卻了,處事的煩惱與憂愁消失了。此時的我,是為了讀書而活著,是為了自己而活著。獨自遨遊於字裡行間,領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逢高人”的自信與自豪,體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自得。書是人生的起點,閱讀為我掛起了人生長河的風帆。
在漫漫人生長河中,閱讀是我們的指路明燈,它引導著我們避開長河中的礁石,越過“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猛浪,度過狂風暴雨。在閱讀中,李白教會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曠世豪情,是我自豪的活著;易安居士教會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不屈,是我有尊嚴的活著;諸葛孔明教會我“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的寧靜悠然,是我自由的活著。他們,教會了我許許多多的道理與品德,使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試想,沒有書籍、沒有閱讀的生活會是怎樣呢?年幼的方仲永天資過人,聰明伶俐,是人們眾所周知的“神童”,但為何成人後泯為眾人矣?答案顯而易見,是因為他缺乏後天教育,沒有閱讀書籍,缺少更多的知識。著名學者曾說過:“生活就是為了學習,學習,再學習。”我們需要學習史鐵生勇敢的戰勝內心的恐懼,在輪椅上書寫人生況味的堅持不解精神;需要學習雷鋒戰士無微不至、樂於助人的精神;需要學習海倫凱勒永不言棄的精神。這些的這些,都需要我們從書中獲取,從閱讀獲取。
閱讀是人生缺一不可的。生活中沒有閱讀,就像沒有翅膀的蝴蝶,就算你破蛹成蝶,也不能在空中翩翩起舞。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堅強的,自信的突破人生中的各種關卡,煥發勝利的光芒,有意義,有價值的活著。
有價值地活著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1字人生因該像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蕭楚女的這句名言說明,生命是有價值的,生命也是很頑強的,也啟示我們,要勇敢地活著,有價值地活著。
草,是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即使大火燒盡了草,或者其他方式毀滅了它們的生命,但第二年的春天,只要春風一吹,從地底下又會齊刷刷長出新的芽來,然後它們又開始茂密地生長,它們不懼毀滅,它們頑強地面對著自然,它們知道自己的使命,要裝點春天。正如那句詩所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老虎是森林之王,可你知道它是怎麼煉成的嗎?小老虎出生幾個月後,就被老虎媽媽斷了奶,小老虎被迫無奈,不得不自己尋找食物填充自己的飢餓的胃,由於從小的鍛鍊,它總能勇敢地捕捉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成為它的盤中餐,從而由“小老虎”變成了“大老虎”。進而成為“獸中之王”。
除了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外,人的生命力更加頑強。霍金,他本是一個殘疾人,他不能走路,也不能說話,只有一雙能動的手,和一個健全的大腦,他每天都坐在一個冰涼的輪椅上,靠著一臺電腦和這個世界對話,但是,他很充實,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雖然不能動,但我有一個比常人還要聰明的頭腦,我的思維還能運轉……”正是憑著這種頑強的生命力,使他創造出了《時間簡史》等偉大的著作,為人類宇宙的起源奉獻了他畢生的精力。
生命是寶貴的,生命也是不容易的,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吧。
快樂地活著 篇4
國二作文 ,802字人生是5%的精彩,5%的苦難,剩下的90%則是平凡。
—題記
平凡的人們之所以平凡,是因為他們會為了那5%的精彩忍受5%的苦難,將一生在90%的平凡中渡過。孰不知生活需要人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欣賞它。欣賞你平凡的生活,苦難的經歷,於是你便會快樂地活著。
90後作家子由,那是一個十分“狂”的傢伙。他說在現代作家裡,最厲害的只有兩個人,女的是畢淑敏,男的就是他子由。於是他憑著他那份“癲狂自大”快樂地活著,他欣賞病魔的微笑,對經常光顧他病床的死神品頭論足,稱兄道弟。他短暫的一生是一個苦難,而他的心卻硬是把苦難的生活炸出了快樂,他欣賞他那短暫的一生。他十六年的生命之路上,寫滿了快樂,苦難中的快樂,也寫滿了精彩,平凡中的精彩。
如子由,學會去欣賞身邊的一切,就會快樂多一點悲傷少一點,精彩多一點平凡少一點。
欣賞生活如那飄逸的太白,白鹿青崖,瀟灑似仙。
欣賞生活如那歸去的“五柳先生”,門前五柳下,蟲飲幾絲幽閒,觀幾朵香菊。
欣賞生活如初入人世的嬰兒,對身邊的事物保持著一顆純真的心。每滿足一份好奇就有一堆的快樂。於是,他們會對一堆泥巴快樂一天,對一顆星星笑上一夢……
欣賞生活如張海迪,笑對人生,用堅強造就未來。
欣賞生活如海倫凱勒,黑暗、寂靜沒有使她頹廢走向死亡,相反,她用一顆充滿光明的心去感知世界的美,欣賞人間的善。苦難歷煉了她堅強的人生,苦難使她的精神永存。
欣賞生活如桑蘭。人活著就要有一點用處,憑著一種信念,她用傷殘的身軀傳播著不滅的體育聖火,快樂著勝者的快樂,欣賞著敗者的不懈努力精神。
欣賞生活如毛澤東。百丈雪山,千里草地,腳步堅定如阪上走丸。一路欣賞著雪山壯麗草地悽美,一路奮鬥著光明的事業。
活著,很艱難,我們需要對生活保持新鮮感,以欣賞之心去體會幸福去感受精彩,以寬容之心去品味它的苦澀體察它的苦痛,以博愛之心去點綴它的平凡點燃生命的激情。
於是,艱難中,我們快樂地活著。
快樂而幸福地活著 篇5
高一作文 ,689字如果一定要讓我選擇,我選擇活著,快樂地活著。我一向崇拜快樂,就像基督教信徒信奉耶穌一樣。
有人說我很幸福。是的,因為我每天都很快樂。歌唱的小鳥,繽紛的花草,嫻靜的鄉村。摩登的城市,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使我快樂。此時我完全可以理解老人為什麼對這個世界是這麼的留戀,他們用一生譜寫快樂,到最後仍有那麼多新奇的事物沒來得及去看,去聽,去感受,就即將消逝了,這怎能不讓人遺憾滿懷呢!
的確,我很幸福。我並不富有,錢太多了怕人偷;我並不十分出眾,太出眾了會遭人忌妒。我,只是這世界上最最普通的人。同樣的,我知道美麗會給人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我不美貌。於是,我快樂,我幸福。
不知從哪兒看來這麼一個故事。
三個洗衣婦在河邊夢想著自己的晚年。第一個說:“我希望我的晚年在金銀財寶中度過。”
第二個說:“我的晚年如果在上流社會、名人社交圈中消磨時光就好了。”
第三個說:“OK,我的晚年!那時,我老了,我病了,只要能看見兒子倒杯水給我喝,就足夠了。如果他沒時間,也沒關係,還有養老院,我可以進去晒太陽。”
人的志向各自不同,但都是為快樂而努力的。覺得學習快樂的人,就刻苦讀書,取得好成績時,他們會快樂;覺得擁有大把大把的錢很快樂的人,就拼命賺錢,把錢堆起來,每天晚上數個夠,這是他莫大的幸福……但,人不會滿足,成績好還想更好,錢多了還要更多……於是,人類就有了進步。人總是在無止境的進步中得到快樂,感到幸福。我快樂,所以我幸福,所以我成功。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寫這篇作文之前,我特地翻了翻辭典:快樂—因幸福而感到滿足。快樂,覺得快樂就去幹吧,成功屬於快樂的人!
堅強而快樂地活著 篇6
堅強而快樂地活著作文 ,647字曉愛,是我的知己。
從小學到初中,我們都是同班同學。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幾乎形影不離。宿舍裡,我倆經常腦袋挨腦袋津津有味看書到深夜;朗誦會上,我倆合作朗誦常常是一舉奪魁;校南邊的小土岡,傾聽了我們無數次的理想:夢想考上大學,假若考不上,就回家務農,讓西紅柿長得像西瓜那樣大,而且高高掛在樹上……然而,畢業後,我倆卻各奔東西:我考上了學,她回了家。
有時,我常恨老天是不公平的!尤其是對我的朋友曉愛。她是個遺腹子,自小就沒見過父親的模樣。她哥哥的孩子都要比她大兩歲!上學時,她就經常活在別人的口舌裡。可恨的是,她的哥哥一點都不照顧她跟她的母親。艱難困苦中她長大成人。初中畢業後,便趕集靠賣花生、瓜子,來補貼家用,來支撐這個家,來照顧她多病年老的母親。可憐我的曉愛,可憐她一介柔弱女流,竟擔如此重荷!後來,她的哥哥又患重病,嫂子無能,侄子求學,另一個家又壓在了她的肩上!起早貪黑,風雨兼程……她所受的苦遠非我蒼白的語言所能形容!最後,她的哥哥不治而終,善良的她又引以為責,痛不欲生。再後來,她的丈夫永軍又出了車禍,左腿換上了假肢……
命運對她是如此不公!但她沒有被擊倒。她始終還是那樣堅強地活著,快樂地活著,儘管歲月在她的臉上刻上那麼多的滄桑。
現在,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依然是那紅樸樸的臉蛋,依然是那短短的頭髮,依然是那爽朗的笑容。有時,她會從老家跑來濟南看我。臨走,我給她買的吃喝之類的東西她統統不要,只會帶走一兜我為她準備的書!
我倆有個深深的約定:不管怎樣,彼此都要堅強而快樂地活著!
認真地活著 篇7
高一作文 ,794字第一次注意到風信子時,它只是一隻球莖。有意無意看了它一眼,卻不禁為其傾心。
多麼美的一隻球莖!伶仃地棲在一隻細長玻璃瓶上,深沉的紫自下而上滲透至尖端則化為柔和的一抹淡色。薄如紙的外皮輕巧地裹住圓潤的球莖,在被切開的芽口處微啟而略皺,正用力努出一粒晶瑩得近乎出水的芽,嬌嗔地咯咯笑。球莖下方伸出細長而潤白如玉的根鬚,光潔而柔順,大別於土中盤虯臥龍般的鬆根,在水中靜靜地垂下。超市裡一片隨意的嘈雜,它卻隱於一隅,很認真地發著芽,做著一朵花的夢。霎那間,感到心中的共鳴如電流流貫全身,捧起它,便再不願放下。
又過了一月有餘,看著修長的葉中拱出一串花苞,再逐漸鼓脹,飽滿,“撲”一聲綻開,碎成一簇粉雕玉琢般的粉色。風一吹,雅淡的香便流轉一室。燈光下,每一片花瓣都閃著光,彎成一道恰到好處的弧。同時,那球莖也逐漸瘦削,褪下一層縐紙般的殼。雙手環抱著風信子,一心憐惜—這認真的花朵,這專心的仙子,是在用心去活著,用情去築夢啊!
然後去預習,科學書用它那一貫的一本正經告訴我: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其中的雌蕊雄蕊說植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說,一株植物活著,就是為了開花,繁衍出接下去的一株一簇甚至一片植物。
這麼一來,似乎是我想多了。
但我依然很固執地認為,風信子的認真是不可否定的。除了真正的憋足了勁地抽芽,還有什麼會使它的外皮折射的光彩那般自信而堅定?除了真的用足了心去造夢,還有什麼會使它的花朵怒綻的姿態那般眩目而嬌巧?
為什麼不可能我選中的是一株特別的、有心情的風信子呢?
或者說,為什麼不可能它選中我,是因為感應到對方心中認認真真生活的態度從而產生共鳴呢?
一個靈魂,無論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都不應遺忘生命的準則——用心去生活。無論什麼事物,既然存在,定然有存在的意義,定然有生存的使命。為了完成使命,充實生命,活著,就要認認真真活過。
為什麼不呢?
在這薄情的世界多情地活著 篇8
國三作文 ,888字人們評價計算機程式,是以結果為導向的;一個程式編得好不好,取決於執行結果是否正確、處理過程是否簡單直接。而如今,有些人開始以同樣的思維,同樣簡單粗暴的方式,評價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當今頗受推崇的精英文化,正褒揚著那些做事“絕對理智”、“不累於兒女私情”的社會精英。
當然不能完全否認這樣的行為準則,但若僅僅簡單地判斷“利大於弊”而不考慮對人情道德的傷害,未免太過讓人心寒。
舉一個廣泛用於影視作品的真實案例。一家規模不大卻容納了幾十個孩子的孤兒院,地處有待開發的地區中央。房地產老闆大手一揮,蠻橫地將其夷為平地,留下手捧賠償金的無助院長和哭泣著的孩子們。房地產老闆的邏輯思維又似乎很有道理:“我用拆除一棟房子的代價,換來了地區的繁華商貿,我甚至是偉大的呀!”
可他不曾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那房子裡住的是他八十歲的老母親,他還能不能理直氣壯地大手一揮?他僅僅從可觀的物質結果的利與弊思考問題,而缺乏同情心和正確的價值觀,他不明白一個家的價值。
因此,蘋果總裁庫克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我更擔心人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當社會開始淡化人性和價值觀的意義,我們是不是應該停下來思考:舊金山什麼讓人區別於冷冰冰的機器?
蘇格拉底的答案是:“美麗燦爛的人性。”曾有一位“耶魯哥”,他從名校畢業後,毅然放棄了好企業的工作機會,來到偏遠的中國農村,立志改善那裡人的生活。他赤著腳在水渠裡勘察,戴著草帽在烈日下規劃公路。他說:“我接受不了一個現實:當我西裝革履德大談對外貿易的同時,有人還未享受到經濟規劃的一丁點兒福祉。”悲天憫人,即使每一位偉大的人類具有的品質,這也是及其所不具備的閃耀光輝。
當鍵盤俠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為由毫無顧忌地言語中傷時,當精緻的利己者以此來牟取利益,那他們都曲解了這句話的含義。重要的是“可憐”,恨也是恨鐵不成鋼。
只有當人們將同情心、良知、責任……這些無形的正確價值觀取向融入自己的思考、抉擇因素,才是立足於“人”去思考,才不枉人類千年的發展。從個體到群體,請給這個日益寒冷的世界帶去一絲溫度。
請你在這薄情的世界多情地活著。
帶著傷痛無懼地活著 篇9
國二作文 ,849字越來越發覺,人生沒有那麼簡單。生活總像個“邪惡的孩子”時刻策劃著在某個時間、某個空間讓你如夢初醒,觸目驚心,從而帶著傷痛理會它的真諦。傷,但傷的起,生活這個頑皮的孩子總會在你傷過以後讓你與幸福不期而遇。
不怕苦的人苦一陣子,怕苦的人苦一輩子;不怕受傷的人痛一陣子,怕受傷的痛一輩子。傷痛總是以最猙獰的面目為你帶來最珍貴的財富。
那時的馮天薇只是國乒乓隊裡不起眼的小姑娘,沒有什麼特別的潛能,也沒有什麼驚人的戰績,她似乎永遠在等待人們視線以外做看那枯燥而重複的工作。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有一天教練問她願不願意去俱樂部打球。我想那時,天薇一定很傷心吧,因為她清楚的知道去俱樂部打球就意味著被國乒隊拋棄。無止境的練習,多年的堅持難道要在這土崩瓦解?不,絕不,馮天薇勇敢地帶著傷痛堅定不移地走進了新加坡國乒隊,不曾想過會不會再次遭遇傷痛。也許是失敗的經歷,抑或是傷痛的勉勵。曾經國乒棄嬰在新加坡國乒隊裡大放光彩,最新的一次世界級女乒比賽中,馮天薇一舉奪冠,讓世界記住了這個無懼傷痛堅忍不屈的女乒冠軍馮天薇!傷痛,無疑成為了天薇成功通路上的推進劑。
或許他的擁抱不那麼亮眼,或許他的口齒不那麼清晰,但他是一個患有小兒麻痺症的自強少年小龍卻在《夢想合唱團》的舞臺上感動和激勵了無數國人。“我想讓社會所有人知道,像我們這樣的人也有才能,也有夢想。我不會混吃等死,生活給予了我傷痛,但賦予了我不屈。”當聽到小龍一字一頓艱難地說出這段話時,無數人流下了熱淚。他是被上帝遺棄的孩子,但同時也是由傷痛哺育的強者,在那異於常人的軀殼下隱藏了一個多麼堅定而又高貴的靈魂!傷痛,托起了他心靈深處的巨人!
蘇軾不怕受傷,他的傷沉澱了他的強;李白不怕受傷,他的傷造就了他的狂;屈原不怕受傷,他的傷蘊育了他的香……
孩子絆倒了,摔疼了,才知道要怎樣走路;青年遇事碰壁了,才知道社會上要怎樣立足;老人歷盡了滄桑,才知道人生要怎樣品讀。人們總是在傷痛中一點點成長,一步步向前,也許生命的真諦就是這樣—帶著傷痛無懼地生活。
深情地活著 篇10
國一作文 ,896字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覺得最好的“時光”是一片寂靜的林蔭道,一杯咖啡,一本書,聽著悅耳的鳥鳴,靜靜品讀一下午。於這紛擾喧鬧的世界尋一靜謐之地,進入"另一個世界”,還有什麼比這更淨化心靈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青年人可以在書中增漲知識,中年人可以在書中豐富閱歷,老年人可以在書中體味人生。作為學生的我們每天都和書本打交道,尤其是高中生,書本成了我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樑,書中有“若夫聊發少年狂”的蘇軾;有“俯首甘為孺子子牛”的魯迅;有“金壁輝煌的巴黎聖母院:有氣恢巨集的萬里長城。通過書本,我們上九天下五洋,通曉古今,遍覽中外。
閱讀可以提升人的氣質。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他談過的書,走過的路和他愛過的人,每讀過一本書,書中主人翁的精神就會在潛移默先中出現在讀者的身上。成為讀者的一部分靈魂。通過閱讀,我們可以體味人生百態。《白夜行》中的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他們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看不到太陽。為了自己能夠生存,不得不做出一件又一件看似傷天害理的事,只為自己能夠生存下去。《追風等的人》中的阿米爾,年幼時做了不可挽回的錯事。後來直到中年才發現自己竟生活在謊言當中,各種機緣機巧合使他不得不重返故鄉,那有“再次成好人的路”。終其一生,只為贖罪。看似平淡的主人翁的生活,卻又是那麼跌宕起伏。沒有誰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總是要經歷風風雨雨。
閱讀可以豐富人的涵養。像《詩經》,《楚辭》這類古代文學名著,可以在提高我們寫作水平的同時洗去心靈的浮塵,豐富我們的涵養。古人的智慧結晶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新的啟迪,提升我們的修養。
浮世萬千,心靈的塵埃也會越積越厚惟有閱讀才可洗去心靈的深塵,淨化心靈,淨化自己。每一本書都會帶給我們以新的感受和感動。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花花世界唯有靜守已心才能不亂方寸。
捧一本好書,品一杯香茗。淨化心靈,又淨化自己。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還要看紙質書,寫紙質信,你就回答他,你偏要在這浮燥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
活著就有希望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6字人生道路上充滿著荊棘,而我要帶上堅強的心,不懼怕、不後悔,堅定的向前走。因為我知道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
史蒂芬霍金由於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和科技成果而名揚四海,被稱為當代的愛因斯坦。但是天不惜才,在霍金22歲時,金身癱瘓,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這對於一個正處於人生高峰的青年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但是他堅信:活著就有希望。於是努力拼搏,奮發向上,最終憑藉非凡的智慧取得巨大的成就。
史蒂芬霍金用他奇蹟般的一生為我們詮釋著什麼是自強不息,什麼是永不放棄,告訴我們活著就有希望。一個正處在花季的少年,被命運無情的捉弄。病痛不斷的侵蝕著的雙腿,剝奪著他的自由,是生是死,他在徘徊。但在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地壇寧靜的環境中,他意識到:“活著就有希望。”於是他選擇堅強,選擇承受。用雄健的文字書寫著人生的篇章。從此中國文壇上又多出一顆閃亮的新星,他就是史鐵生!
這是一位音樂巨人。“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是絕對辦不到的。”這是來自貝多芬內心的吶喊。他在光芒萬丈的生舞臺上發現聽力漸漸減弱,在痛苦和絕望中,他意識到:活著就有希望,於是他選擇承受,在無聲的世界中,懷著那份對音樂的熱愛,獨自敲擊出了那首鼓動千萬人心的《命運交響曲》。
“活著就有希望。”這句話不知鼓勵了多少正處在人生低谷的人們。有理想的地方,地獄也是天堂;有希望的地方,苦難也會成為快樂。因為我們活著,所以就沒有什麼困難能使我們倒下。所以讓我們懷著一顆勇敢的心,堅定地向前走,像霍金一樣活出最精彩的自我。
讀《活著》有感 篇12
讀後感 ,848字今天終於翻開了這本書,當開啟扉頁的時候便有一種熟悉感,默默的讀下去便知道了這種感覺的源頭。那是多年之前的事情了,看過一部叫做《福貴》的電視劇,估計就是翻拍的這部小說吧。不管世人對於這本書的褒貶如何,我能夠清晰回憶起的就是那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和一條老水牛在搖搖欲墜的夕陽下獨自犁田的背影。“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天地耕得嘩嘩翻動,揉入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文中如是寫到。老人在耕田的時候吆喝著: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福貴的一生經歷了所有親人的辭世,從最初老父親離開時的驚慌、不安到最後外孫的夭折,或許可以說他就是在與親人的不斷離別中老去,別人應該有的天倫之樂在他這裡卻成為了死別。生離就像他被抓了壯丁一樣還會有機會與家人重逢,可是死別卻是隻能看著愛的人一點一點透支盡生命的餘光。
或許我們都以為在這樣的巨大打擊和悲痛中他不會有生的念頭,可是“活著”卻讓你不隨願的死去,他安排你的生命之路充滿荊棘,岔路不斷,無數深愛的、至親之人都是陪著福貴走過一小段路,而非盡頭。讀這本書,餘華安排了最樸實平淡的文字,就像是在你我他同樣慘淡無光的生命中擷取的一小節,但是又有另一番滋味。這種無言的反抗才是符合那個時代的沉默之聲。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
就像美國民歌《老黑奴》一樣,歌中的主人公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離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可能將老黑奴和福貴兩人置於同一個層面進行比較的話,可以發現很多的相似,但是他們二人又是不同真實的存在。忽然覺得,用簡單的文字組合勾勒的是漫長的命運和波瀾壯闊的場景。他們都是經歷漫長歲月折磨的老者,臉上的紋路就是最好的印證。然而命運就像最高明的魔術師,它能夠最大程度的為你設定障礙,也可以檢測出誰是人生終點的最終勝利者。
故事的結尾,老人還在慢慢的走著,彷彿要盡力把餘生的路走完。也許這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帶走和剝奪的東西了吧!
自由自在的生活著——讀《我想長成一棵蔥》有感 篇13
讀後感 ,754字在這一個充實而又快樂的暑假中,我滿懷著高興的心情讀了著名大作家常新港寫的一本書,名字叫做《我想長成一棵蔥》。我特別喜歡看這本書,因為它像磁石一樣緊緊的吸引著我,使我愛不釋手,可真想一口氣就讀完。
這是一本關於勵志成長系列的書,是一部反映現代孩子成長的長篇小說。它裡面講的是:一個名字叫做潘春春,他從幼兒園到小學五年級,路途是十分“艱辛”的。爺爺把他一生的理想加在了他身上,爸爸把他一生的理想也加在了他身上,媽媽加在他身上的“東西”就更多了。大人們把他們的理想都強壓在了這個男孩身上,所以導致他的成長路程異常的“艱辛”。家長們都認為他是一朵奇葩,覺得在他身上有著他們遺傳給他的“星光”。而潘春春的理想就是想長成一棵蔥,他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平靜而又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去。
讀了這個故事之後,我感覺到現在的家長把孩子管得有些太嚴了,太重視孩子了。在各個方面都關注著孩子,看著他(她)的一舉一動,觀察他(她)的心情,什麼事都管著他(她),不讓他(她)去做,孩子會受不了的,也會透不開氣的。不過,有些時候,家長也是關心我們,為了我們好,為了我們著想,我們也不要去惹他們生氣,這樣也是不對的。
有一次,在一個很平常的夜晚,我因為好幾道數學題弄得心裡十分煩躁,而且心急火燎。正在這時,媽媽推開門慢慢地走了進來,看到我正在這兒費盡心思而又絞盡腦汁地想時,便輕輕地說:“孩子,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做題既要有思路,還要有竅門”。還沒等媽媽說完,我就沒好氣的說:“說什麼說,我知道!”說罷,我便一下把媽媽推了出去。事後,我覺得自己做的很不好,其實媽媽也是好心的,我的心裡是無限的後悔和內疚。
啊!媽媽,對不起。不過,我想對您說:我已經長大了,是一個大姑娘了,您不要為我太操心了,我也更懂事了,請您給我更多的空間讓我自由自在的生活著吧!
活著就有希望——讀《活著》有感 篇14
讀後感 ,1231字其實作者只是在靜靜地訴說著什麼,卻蕩氣迴腸。在讀《活著》這本書前,瞭解過寫作背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通過《活著》作者想告訴我們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是很悲慘的,但同時他又是堅強的,說實話,我非常佩服他。在飽受各種心理與身體上的折磨之後,還是活了下來。我不太喜歡看悲劇,結局總是讓人唏噓不已,久久不能平靜,當《活著》卻讓我感到不同,彷彿是一老人在述說著他的坎坷、波折的一生,沒有抱怨,也沒有悔恨,而是一種平淡的訴說。就像一位哲人一樣,洞察生活。超脫的看待著這世界。
徐福貴年輕時本是一個地主家的少年,娶得一位米行千金為妻,家境算是殷實,但卻遊手好閒,做過許多荒唐事,最後因賭博而敗光了家業,淪為一個貧農,一家人住進了茅草房,然而這只是悲劇的開始。父親也因為他的敗家而活活氣死,母親也因此病倒了,為去請大夫給母親看病,在街上被人又拉去當壯丁,在戰場上九死一生回來的富貴,沒有見到母親最後的一面。雖然此時富貴已經體會到活著的好,想要開始過穩定的日子,但這是女兒鳳霞因病而變成了啞巴,妻子的身體也因病每況而下,生活仍然很艱難。然後就是親人的相繼離去,首先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為熱心去獻血被他人貪婪的抽乾了,然後是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女婿二喜,最後是外甥苦根。面對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我不知道在埋葬他們的時候福貴的內心是多麼的深痛,這是一道不可磨滅的傷口,是他無法泅渡的桎梏,是時光無法撫平的傷痛。
作者必定是殘忍的,明明是生離死別,他卻輕描淡寫,無關痛癢,幾乎不給人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本以為從戰場回來的福貴會從此走向安穩的生活,妻子賢惠,兒女懂事。可是兒子有慶卻因那樣的意外而死亡,家珍也因悲痛不久而離世,使人心情剛起又落。女兒鳳霞嫁了一個好女婿,好日子沒過幾年,因為生苦根難產而死了,然後女婿二喜在工地做事被掉下來的東西砸死了。雖然女兒女婿不在了,但想著至少還有外甥這個希望吧,但誰又想到,可憐的孩子在長到幾歲的時候,因貪吃豆子撐死了。最後的最後,所有活著的希望都被掐滅了,只剩下一頭名叫富貴的老牛與他相伴。
我原覺得福貴的一生是不值的。後來發現我錯了,他生命中不管怎樣都有關心愛著他的人,在他年輕犯錯時,有他母親袒護著他,無私的愛著他,有家珍不離不棄的包容他,即使在他淪為貧民,家珍還是對他不離不棄。
福貴的一生也給我們很多思考。在艱辛的生命歷程中,福貴沒有流露出膽怯和放棄,而是在不斷挖掘著活著的樂趣,他買下將死的老牛,孩童般的和老牛開著玩笑,用粗啞的聲音放聲喝著歌謠,他自始至終也沒有怨天尤人,他堅信著活著就是最好的,活著就有希望。
現在的我們,遇到一點小困難小挫折就有輕生的念頭,和福貴比起來,我們的遭遇真的不算什麼,只是在一時刻把自己的痛苦放大了,已經經歷著人生最大的災難,其事實卻並非如此。我們要為活著而活,相信活著就有希望。
讀《活著》有感 篇15
讀後感 ,1011字人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是我讀了《活著》之後的第一個問題,是啊,我們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呢?有人說:是為了親人而活,是的,中國人兩千年的封建傳統是為別人而活,父母為孩子而活,孩子為親人而活。那當只剩下自己的時候,我們又為誰活著呢?
在這本書裡我們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但是福貴的親人卻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對福貴無疑是一種折磨。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因為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為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
是的,我們從未經歷過像福貴這麼巨大的打擊,或許我們經歷了還不能像福貴一樣勇敢的活著。沒錯,福貴是非常的可憐,但他也非常的堅強,他用他對生活的樂觀,依然勇敢的面對生活,沒有一聲抱怨。或許這才應該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生活可能會有些不如意,但是隻要我們以一種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總會解決難題,沒有過不去的坎,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只要用心,只要以一種樂觀,友好的態度面對生活,生活也不會虧待你的。正像海倫?凱勒一樣,她在17個月的時候因為一次急性腦充血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他還是對生活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他還是努力活著,他還是不懈努力,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他們擁有種種不幸但卻對生活充滿樂觀,而我們四肢健全還有什麼理由不樂觀呢?
“活著”不是讓我們為了誰,而是讓我們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生命苦短,但這既不能阻止我們享受生活的樂趣,也不會使我們因其充滿艱辛而慶幸其短暫”沃維納格曾這樣說過,是的,我們怎麼可以因為一點挫敗就放棄活著呢,那是多少死去的人們的心願啊,我更加明白活著是多麼一種幸運啊,可以遊山玩水,可以學習,可以體會世間的情感,那是多麼美的一種享受啊!
嗯,就像那誰說的,企圖探究活著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為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我們也許只需要像福貴那樣活著,像那頭老牛那樣活著,儘管有些蒼涼的意味。是不是愛過了才會懂得心死了還要活著的坎坷。
讀《活著》有感 篇16
讀後感 ,1242字“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落霞裡的鄉村寧靜安逸,但合上書本的我此刻內心卻難以平靜。這是第一次閱讀餘華的作品,他冷漠無情令人發怵的筆風令我驚歎不已。他將中國六十年發生的災難都置於福貴一家人身上,一波波苦難的來襲,一個個生命的終結都使人物遭受巨大的打擊,給讀者出乎意料的感受。而又正是在層出不窮的命運的刁難中,福貴深刻地活著,身為白髮人卻一一送走身邊的黑髮人,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麼比活著更美好,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難。
福貴是舊中國裡一位地主家少爺,年輕時沉迷於賭博,輸光了家產的他只能與家人在一間茅草屋內相依為命。禍不單行,誰會料到福貴在去給母親抓藥的路上被拉走當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幾年後被解放軍俘虜,這才被資助盤纏得以返鄉。回到家時母親已然去世,只剩下妻兒三人清貧度日。看到這裡,我為福貴與家人的重逢欣喜,可不知這只是苦難的前奏,母親的死只是一個開始……
中年時期福貴趕上了人民公社和大躍進,他首先面臨的是兒子有慶的死,這也是讓我最難以釋懷的。有慶是個善良樂觀的孩子,他熱愛他的兩隻羊,每天為了割草餵羊和上學而奔波,他的存在無疑為整本書陰沉冷漠的主調增添了幾分亮麗色彩,可他卻由於與臨盆的縣長妻子血型一致而被迫獻血致死。我不禁怨憤,埋怨餘華無情的筆風,憤恨那個黑暗的社會,怎麼忍心讓那個對生活充滿希冀嚮往的孩子遭遇死亡的命運。接著是死於生產的鳳霞,敗於病魔的家珍,意外身亡的二喜和活活被嗆死的苦根…。
故事的結局是福貴與同名老牛互相依偎著生活,福貴自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想想福貴的一生,雖然將如此多大苦大難安置在一個人物身上可能只在小說中才會出現,但他的人生何嘗沒有向我們講述活著的意義。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但只要活著就還有希望。
我時常思索為何福貴還能安然地活著?為何他能用冷靜鎮定的口吻述說苦難的一生?那是親眼目睹至親們逝去,數次遭遇希望破滅打擊的有思想和情感的肉體啊!是何種強大力量支柱著他在人生路上不斷前行?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福貴豁達的品性和堅韌的人格。餘華曾說起他的寫作緣起,“我曾聽過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我,於是我寫下了這篇《活著》。”福貴面對生活的無情與殘忍並沒有無限苦楚或怨天尤人,而是以忍受的方式用生命的力量戰勝了現實。除此之外,小說中福貴家人帶給他的溫情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福貴說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為富貴名利,只為相伴家人,樸實真摯的深情讓福貴的生活在痛苦淒涼之外蘊含著人性的溫暖。
《活著》,以波瀾不驚的文字震撼著我的心靈。生活固然坎坷,何不握緊堅韌與樂觀,找尋生活中的美好,如福貴那樣活著,不屈地活著。
因為活著——讀《活著》有感 篇17
讀後感 ,1656字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這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它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記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著》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生活從來安逸閒適、放蕩不羈的闊少爺福貴,好賭成禍,一夜間輸掉了所有的家產,成為了一貧如洗的窮人。然而,命運總不會遺忘給人沉重的打擊。父親含恨離世,母親不辭而別。為了生活,福貴成了佃戶,從衣來伸手到下田幹活,經歷了許多生活給予的困難,一家人為生活忙碌奔波,這才讓福貴明白,什麼叫生活。他告別了從前糜爛的生活,進入了樸實窮苦的日子裡去。時間讓他成長,苦難讓他明白,他需要承擔生命賦予的責任。
在漫漫的歲月中,時間創造了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幸福和痛苦,創造了記憶與感受,創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後創造了故事和神奇。
時間的變化掌握了福貴命運的變化,或者說時間的方式就是福貴活著的方式。
許多的過往,清晰的模糊的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可曾時常憶起,屬於我們的那個或輝煌或平淡的歲月,那份或長或短的故事?數十年時光蒼桑了這位孤單的老人,他卻依然能清晰地時常回憶過去的事,一次次倒帶人生,像電影回放,感受生活的起伏動盪和平淡如水。
“他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在回憶裡,生命一次又一次地重來,沒有遺憾,沒有怨言。福貴演繹了他自己的故事。那一份坦蕩,是歲月洗滌過的清徹明亮;那一份平靜,洋溢著淡淡說不出的幸福,一直陪伴著他走完孤單的歲月。
經歷被抓去當壯丁的惶恐裡,他目睹了生命被人輕視的炎涼。生命在戰亂中變得一文不值。一夜間幾千號傷員在無助中悲慘喪生,亦或是說他們被冷漠的社會所拋棄。而福貴幸運地回到了家人身邊。“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而命運總是不能如人所願,家人都隨他而去,他再也無法保護他們。命運安排,他只能孤單的活著。生活給了他太多的遺憾,而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生命裡的堅強與脆弱,往往如一枚硬幣,一分兩面。
樸實的文字裡,充滿了許多起伏與悲哀,她們講述了眼淚的豐富與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語言的世界裡,“活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已是最大的幸福,還有什麼奢求?劉偉,失去雙臂的他,毅然用雙腳彈奏出精彩的人生。“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一句道出了他要為生命勇敢地走下去。即便上帝為他關上了一扇窗,但他依然能獲得陽光雨露。
漫長人生裡,不去計較太多得與失,生命需要用坦蕩平靜的心對待。歲月曲折,充滿悲歡離合。紛擾與喧譁,漸漸的取代了生活原來純真的面孔。滄桑苦難,成長了我們動盪離奇或平靜幸福的一生?等到暮年回首,是潸然淚下?渾濁的淚水,會折射怎樣的回憶?
因為活著,我們在生活中忍受太多的真實;因為活著,我們承受了許多痛苦。人生註定要歷經遺憾,在苦與痛的邊緣,我們學會了成長。任何時刻,我們都沒有權力干涉生命歷經滄桑的體驗,也沒有權力做輕視生命的選擇。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夕陽的餘暉灑在了安靜的田野裡,裸露風中被晒得黝黑的老人與牛的脊背,見證了那段歲月。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相依相伴,不離不棄。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還有那一聲長長的吆喝,遊蕩在僻靜的鄉間小路里,漸行漸遠。
從平凡抵達偉大——讀《活著》有感 篇18
讀後感 ,998字那天晚上,我突然心血來潮,打開了封塵了幾年的鋼琴蓋,翻開了佈滿灰塵的鋼琴譜,撫摸著黑白琴鍵,彈著幾首十分簡單的小曲,感受到了一種時間的重量。這種感覺似曾相識,在那天早上,媽媽買回了餘華的《活著》。因為老師說這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小說,我很高興,迫不及待的想一睹為快。故事比較短,我比較快地就讀完了,而後,感覺很惆悵。
薄薄一本小說,卻因為承載的死亡、苦痛,顯得那麼沉重。從中,我們見證了主人公福貴七個親人離去的殘酷過程:是父親、母親的憂鬱而死,是兒子有慶的抽血致死,是女兒鳳霞的出血而死,是妻子家珍的積勞而死,待我們所有人都以為幸福將至,苦難遠去時,從天而降的二喜的意外死亡和隨後苦根的活活撐死,幾乎讓讀者情不自禁地目瞪口呆!小說中,個人的生命就像一根根蘆葦,衝散,在了時間的長河中,漸漸湮沒。死亡,真是簡單不過的事,就像一把把鋒利的尖刀,將生命攔腰截斷。而親眼目睹這一切的福貴,內心該有多麼痛苦呀!
但再看看暮年的他,卻常常面帶著微笑,一遍又一遍的回憶著過去,保持著一份平靜如水的心態。上天對他固然殘忍,但他,卻仍舊在田間快樂慵散地吆喝著自己親人的名字,讓和自己同名的老牛不覺得孤單!真是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是什麼支援著他?我想,
是他要活下去的信念吧。正是離別太多,使他明白生的可貴,正是生的可貴,使他明白活著的意義。他一人,孤單卻又快樂,與老牛諧樂,在這天園鄉景中相互襯映,形成一幅別緻的畫。他為自己的生活添樂,看透了人生,從無知少年到一家之主,再到一塊沉黑卻又敦厚的樹樁。他的生正逐漸升華。
他,在我看來:從平凡抵達到了偉大。他,太普通,既非一個飽讀詩書、吟風弄月的人,也非一個天生異秉、特立獨行的奇人。他,只是因為經歷的多,是那些經歷呀,磨鍊了他的人格,是那些經歷呀,鍛造了他的高尚,只因額頭被打上了歲月的烙印,使他明白了世間的真理,依舊快樂的生活著。如同作家餘華愛聽的那首美國民歌中歷盡苦難,卻依舊選擇淡然樂觀的老黑奴。
老人對生命的坦然,也感染了我。想到都市中的男男女女,心中慾望無窮無盡;他們富有著,卻像少年的福貴一樣,精神空虛,對生活依舊是抱怨,依舊是不能平息;現在的孩子們,那些整日泡在蜜罐裡,整日不知天高地厚,要這要那的小皇帝小公主。當苦惱的人們
總在疑惑著:在長長的一生中,為什麼歡樂總是乍現就凋落,走的最急的總是最美的時光?老人與田裡的牛,會用沉默,給你最好的答案。
堅守自我——讀《活著之上》有感 篇19
讀後感 ,726字“生存是絕對命令,良知也是絕對命令。當這兩個絕對碰撞在一起時,你就必須回答,哪個絕對更加絕對。”這就是《活著之上》的文眼。
想必很多人在人生中總會遇到掂量“生存”與“良知”分量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決定人為什麼會貪,會逐漸失去自己的緣由。《活著之上》中的主人公聶致遠是生活的失意者,但他卻能在生活為他插下的條條荊棘中,始終堅守自我,扼守良知。這是我很佩服的一點。他像每個平凡人一樣,被生活,婚姻,買房等事困擾,處處艱難,舉步維艱。這本小說零距離的貼近生活,讓我引發深思。
我們還沒有步入社會,享受的是社會帶給我們的關愛,也許不能理解一個人在外打拼有多艱難。學校也算一個小型社會了,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都備受挑戰。當你撿到錢包,裡面的大紅鈔票會不會使你心動?你會不會想要佔為己有?慾望和良知是直線上遠遠望不到頭的兩邊。在這個時代,做一個君子的原則與功利化的現在總是矛盾的。
居里夫人給了我很好的答案。她發現了鐳,那是她日日夜夜辛苦研究發現的鐳,最後她卻放棄了專利權,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也不在任何一項名利上盡情享受。她淡泊名利,視金錢為糞土,始終堅守自我。她現在雖然已經逝去,可她依然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永遠在。在《活著之上》中,曹雪芹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當年窮困到了舉家喝粥的地步,卻創造了《石頭記》這本偉大的作品。他不為名也不為利,過著“日暮西山餐暮霞”的清閒日子,那他是為什麼?心裡已給出了答案—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活著固然是活著的意義,活著並不是活著的全部。
我們也許會在將來步入社會中逐漸失去自我,但我們每個人心裡還是要有一根道德底線的,一個人喪失價值觀而去做違法的事是很危險的。我們應時刻提醒自己—堅守自我,扼守良知。
人活著總要有所堅守 篇20
人活著總要有所堅守作 ,575字很多人羨慕老師這個職業,一年中擁有兩個假期,平時雙休,工作輕鬆,賺錢也不少。我很熱愛我的工作,在當今社會,能有一份自己稱心的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喜歡我的學生,他們純真無邪,眼睛裡滿是真誠與天真,與他們在一起,我很放鬆,我能經常肆無忌憚地哈哈大笑。開心至極。我最喜歡的職業就是教師,雖然學校這個圈子不大,但教師這個職業名利色彩相對較淡,銅臭味較輕,人的心靈能趨於平靜,人活得能相對簡單。
但我們也有煩惱、困惑,甚至是痛苦。我們也會遇到阻力、誤解,甚至是非難。正常的知識傳承,往往變成機械的操練;坦誠的心靈交流,往往變成枯燥乏味的訓誡,加上人事的糾紛,社會不良風氣的浸染,這些使我們的心靈失衡而不知所措。
有時我想做王小波筆下的那隻特立獨行的豬,其實有時我就是。在一個集體中,特立獨行,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會遭到鎮壓的。但正常的訴求如果得不到正常的對待和滿足,個體或群體就會走向反抗。反抗者是孤獨的,但也是自由的,幸福的。
教師是知識分子,雖與學富五車,貫通古今的大家無法相比,但我們每日都與書筆打交道,我們琢磨的是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教師應該具有一種批判精神,應該在這樣一個日益失衡的世界中,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
人就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再分亂,再複雜,人都要有自己的一份堅守。作為有靈魂的高階靈長動物,有所堅守,生命才會鮮活,無所堅守,猶如行屍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