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闌人·江夜原文賞析

朝代元代 詩人張可久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箏?隔江和淚聽,滿江長嘆聲。

寫水 夜晚 抒情

譯文

譯文
江水清澈江月空明,江上是誰在彈撥玉箏?隔著江水一邊流淚一邊傾聽,望著這漫漫江水長嘆一聲。

註釋
越調:宮調名。憑闌人:曲牌名。江夜:曲題。
搊(chōu):撥動,彈撥。玉箏:對古箏的美稱。箏是一種彈撥樂器。

參考資料:
1、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10-112

2、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391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月夜於江上聽箏的小令。此曲首句從清夜入手,描摹月夜江景,為下文寫情蓄勢;次句寫箏聲打破江夜的寂靜;三句轉寫聞箏人的神態;末句寫出聽箏的反應。全曲構出一幅歷歷分明的江夜風情畫,將寫景記事抒情結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文句雖短,藝術價值卻很高。

  此曲第一句先寫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靈明淨,顯示出澄澈寧謐的氣氛。第二句寫箏的聲音。在月色中,不知是誰彈起玉箏,打破四周的寂寥,添增了神祕幽婉的韻味。第三句則從聽箏人的神態,以背面敷粉的藝術手法,烘托箏聲所表達的哀傷感情。第四句寫江濤澒洞,它像是被箏聲勾起的深沉的嘆息。這樣的寫法,又把感傷之情推進一步。

  這首二十四字的小令,與白居易那首六百餘言的著名長詩《琵琶行》有相似之處。同是江天月夜,同是不期而聞哀怨的音樂彈奏,這支《憑闌人》幾乎可說是濃縮的《琵琶行》。只是白詩詳盡地介紹了演奏的過程,彈者的身份、經歷,以及聽者哀怨的緣故,而小令限於容量,這一切都付闕如。但因此也造成了作品的懸念,令人遐想。箏聲無端而至,哀怨無端而生,倏然以來,戛然以止,造成了全曲清悽超妙的風神。

  在技巧形式上,此篇屬散曲巧體之一的“嵌字型”,各句都嵌有一至二處“江”字。“嵌字型”在詩歌中已有先例,如陶淵明的《止酒》詩,二十句中就句句含一“止”字。散曲“嵌字型”的最早作品,則是元好問的《喜春來·春宴》:“春盤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寶釵。春風春醞透人懷。春宴排,齊唱喜春來。”此篇同嵌的“江”字,建立了句與句之間的內部聯絡。全曲出現的“江水”、“江月”、“江上”、“隔江”、“滿江”的重複不僅多方位地充實了“江夜”的題意,而且表現了一唱三嘆的風韻。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880 2、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10-112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月夜於江上聽箏的小令。此曲首句從清夜入手,描摹月夜江景,為下文寫情蓄勢;次句寫箏聲打破江夜的寂靜;三句轉寫聞箏人的神態;末句寫出聽箏的反應。全曲構出一幅歷歷分明的江夜風情畫,將寫景記事抒情結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文句雖短,藝術價值卻很高。

  此曲第一句先寫月夜江景,水月映照,空靈明淨,顯示出澄澈寧謐的氣氛。第二句寫箏的聲音。在月色中,不知是誰彈起玉箏,打破四周的寂寥,添增了神祕幽婉的韻味。第三句則從聽箏人的神態,以背面敷粉的藝術手法,烘托箏聲所表達的哀傷感情。第四句寫江濤澒洞,它像是被箏聲勾起的深沉的嘆息。這樣的寫法,又把感傷之情推進一步。

  這首二十四字的小令,與白居易那首六百餘言的著名長詩《琵琶行》有相似之處。同是江天月夜,同是不期而聞哀怨的音樂彈奏,這支《憑闌人》幾乎可說是濃縮的《琵琶行》。只是白詩詳盡地介紹了演奏的過程,彈者的身份、經歷,以及聽者哀怨的緣故,而小令限於容量,這一切都付闕如。但因此也造成了作品的懸念,令人遐想。箏聲無端而至,哀怨無端而生,倏然以來,戛然以止,造成了全曲清悽超妙的風神。

  在技巧形式上,此篇屬散曲巧體之一的“嵌字型”,各句都嵌有一至二處“江”字。“嵌字型”在詩歌中已有先例,如陶淵明的《止酒》詩,二十句中就句句含一“止”字。散曲“嵌字型”的最早作品,則是元好問的《喜春來·春宴》:“春盤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寶釵。春風春醞透人懷。春宴排,齊唱喜春來。”此篇同嵌的“江”字,建立了句與句之間的內部聯絡。全曲出現的“江水”、“江月”、“江上”、“隔江”、“滿江”的重複不僅多方位地充實了“江夜”的題意,而且表現了一唱三嘆的風韻。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880 2、李漢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10-112

詩人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後)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