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到家 / 歲末到家原文賞析

朝代清代 詩人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古詩三百首 遊子 抒情 母親

譯文

譯文
母親的愛子之心是無窮無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遊子過年之前能夠返家。
她為我縫製棉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裡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一樣。
一見面母親便憐愛地說我瘦了,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
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忍訴說漂泊在外的勞累辛苦。

註釋
及辰:及時,正趕上時候。這裡指過年之前能夠返家。
寒衣針線密:唐詩人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低徊:遲疑徘徊,捫心自問。愧人子:有愧於自己作兒子的未能盡到孝養父母的責任,反而惹得父母為自己操心。
風塵:這裡指的是旅途的勞累苦辛。

參考資料:

1、中牟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編;冉守嶺主編,關愛青少年詩選,中國文聯出版社,2011.08,第157頁 2、許海山主編,中國曆代詩詞曲賦大觀,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第282頁

介紹

  蔣士銓與袁牧、趙翼齊名,是性靈派詩人代表人物之一。這首詩前六句描寫他久別回家後見到母親時母親的欣喜之狀和無微不至關懷。最後兩句寫自己長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連累老母牽掛的愧怍之情。第七句中的“愧”(慚愧、愧怍)就是指這個。但自己長年在外奔波也是無奈之舉,而且風塵僕僕,十分辛苦,本來也是可以向母親傾訴的。但看到母親剛才見兒子回來時的高興勁,特別是看到母親是那麼心疼兒子因在外勞累而“清瘦”了不少,自己又怎麼忍心把在外面奔波勞累的情況告訴母親而使她更增擔憂呢?所以最後一句“不敢嘆風塵”就是寫這種複雜的感情的。

  刻畫慈母形象在於前六句描寫他久別回家後見到母親時母親的欣喜之狀和無微不至關懷。而最後兩句寫自己長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連累老母牽掛的愧怍之情。慈母形象具體表現“喜”“憐”“呼”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公元1746年(乾隆十一年),蔣士銓於年終前夕趕到家中,深感母親對自己的關懷之情,故有此詩。可謂情真意切,語淺情濃。   

參考資料:
1、姜山秀,李桂廷主編,大學語文,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12,第74頁

賞析

  母愛是人類最偉大、最無私的情感,但古詩中表現這一題材的作品卻不很多,最著名的當屬孟郊的《遊子吟》,說盡了天下父母愛子之心。蔣士銓這首《歲暮到家》則從另一個角度細膩地刻畫了母親的愛心,與孟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中著意表現的母子之情,並沒有停留在單純、抽象的敘寫上,而是藉助衣物、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等使之具體化、形象化。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母親對兒子的愛心沒有止境,兒子及時歸來使母親驚喜萬分,首聯上句直寫母親的愛心,下句寫久別的兒子歲暮之際回家團聚時母親的喜悅心情,一個“喜”字,包含了母親對兒子無盡的關懷和憐愛、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註腳。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說禦寒的冬衣縫得針腳細密,問候的家信墨痕尚新。這兩句詩極力突出母親對兒子的關懷和思念:細細縫好禦寒的冬衣,時時捎去噓寒問暖的家信。那一針一線,一字一句中蘊涵了多少慈母的愛心。一個“密”字,道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憐愛;一個“新”字,道出了母親心中的思念和關懷。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說一見面便心疼兒子的面容清瘦,叫著孩子問起一路上的艱辛。這裡敘寫母親與兒子相見時的情景,進一步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憐愛:看到兒子面容清瘦,母親心中十分憐惜,連忙把兒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細詢問一路上的風塵勞頓,問長問短,反反覆覆,不厭其煩。一“憐”一“問”,慈愛之心,躍然紙上。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兩句寫兒子心中慚愧自己沒有盡到孝敬母親的責任,不敢向母親訴說那一路的風塵,這裡通過直抒詩人的慚愧心情表達出母子之間的深情。在慈愛的母親面前,詩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滿了對母親的感激和敬愛,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內疚,由於自己出門在外未能在母親膝下承歡盡孝,深感未盡到人子的責任,從而辜負了母親的拳拳之心。因此,不敢訴說自己旅途的艱辛。除了慚愧之外,此處也含有擔心直言遠行的勞頓,會使母親更加心疼的含義,因此“不敢嘆風塵”,自然也蘊涵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味。

  該詩是一首表現骨肉親情的詩作。詩中通過描述久別回家的遊子與母親相見時的情景,頌揚了母愛的深厚和偉大。

參考資料:

1、張承編著,經典詩詞品讀,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09,第63頁

介紹

  蔣士銓與袁牧、趙翼齊名,是性靈派詩人代表人物之一。這首詩前六句描寫他久別回家後見到母親時母親的欣喜之狀和無微不至關懷。最後兩句寫自己長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連累老母牽掛的愧怍之情。第七句中的“愧”(慚愧、愧怍)就是指這個。但自己長年在外奔波也是無奈之舉,而且風塵僕僕,十分辛苦,本來也是可以向母親傾訴的。但看到母親剛才見兒子回來時的高興勁,特別是看到母親是那麼心疼兒子因在外勞累而“清瘦”了不少,自己又怎麼忍心把在外面奔波勞累的情況告訴母親而使她更增擔憂呢?所以最後一句“不敢嘆風塵”就是寫這種複雜的感情的。

  刻畫慈母形象在於前六句描寫他久別回家後見到母親時母親的欣喜之狀和無微不至關懷。而最後兩句寫自己長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連累老母牽掛的愧怍之情。慈母形象具體表現“喜”“憐”“呼”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創作背景

  公元1746年(乾隆十一年),蔣士銓於年終前夕趕到家中,深感母親對自己的關懷之情,故有此詩。可謂情真意切,語淺情濃。   

參考資料:
1、姜山秀,李桂廷主編,大學語文,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12,第74頁

賞析

  母愛是人類最偉大、最無私的情感,但古詩中表現這一題材的作品卻不很多,最著名的當屬孟郊的《遊子吟》,說盡了天下父母愛子之心。蔣士銓這首《歲暮到家》則從另一個角度細膩地刻畫了母親的愛心,與孟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詩中著意表現的母子之情,並沒有停留在單純、抽象的敘寫上,而是藉助衣物、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等使之具體化、形象化。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母親對兒子的愛心沒有止境,兒子及時歸來使母親驚喜萬分,首聯上句直寫母親的愛心,下句寫久別的兒子歲暮之際回家團聚時母親的喜悅心情,一個“喜”字,包含了母親對兒子無盡的關懷和憐愛、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註腳。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說禦寒的冬衣縫得針腳細密,問候的家信墨痕尚新。這兩句詩極力突出母親對兒子的關懷和思念:細細縫好禦寒的冬衣,時時捎去噓寒問暖的家信。那一針一線,一字一句中蘊涵了多少慈母的愛心。一個“密”字,道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憐愛;一個“新”字,道出了母親心中的思念和關懷。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說一見面便心疼兒子的面容清瘦,叫著孩子問起一路上的艱辛。這裡敘寫母親與兒子相見時的情景,進一步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憐愛:看到兒子面容清瘦,母親心中十分憐惜,連忙把兒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細詢問一路上的風塵勞頓,問長問短,反反覆覆,不厭其煩。一“憐”一“問”,慈愛之心,躍然紙上。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兩句寫兒子心中慚愧自己沒有盡到孝敬母親的責任,不敢向母親訴說那一路的風塵,這裡通過直抒詩人的慚愧心情表達出母子之間的深情。在慈愛的母親面前,詩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滿了對母親的感激和敬愛,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內疚,由於自己出門在外未能在母親膝下承歡盡孝,深感未盡到人子的責任,從而辜負了母親的拳拳之心。因此,不敢訴說自己旅途的艱辛。除了慚愧之外,此處也含有擔心直言遠行的勞頓,會使母親更加心疼的含義,因此“不敢嘆風塵”,自然也蘊涵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味。

  該詩是一首表現骨肉親情的詩作。詩中通過描述久別回家的遊子與母親相見時的情景,頌揚了母愛的深厚和偉大。

參考資料:

1、張承編著,經典詩詞品讀,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09,第63頁

詩人蔣士銓
      蔣士銓(1725—1784)清代戲曲家,文學家。字心餘、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晚號定甫。鉛山(今屬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乾隆二十九年辭官後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書院講席。精通戲曲,工詩古文,與袁枚、趙翼合稱江右三大家。士銓所著《忠雅堂詩集》存詩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於稿本的未刊詩達數千首,其戲曲創作存《紅雪樓九種曲》等四十九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