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杜甫

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
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抒情 愉快 心情

譯文

譯文
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選擇有樹林池塘並且景色幽雅之地為我籌建草堂。
他們知道我願在城外少塵俗之事的地方卜居,這個地方另外還有清澈的江水,以銷除我行旅懷鄉的愁思。
我彷彿看到那無數的蜻蜓一齊在天地間飛翔,一對紫鴛鴦同在溪水上出沒。
如果興會所至,這裡能夠東行萬里,須要前往山陰的話,順水搭舟即可到達。

註釋
卜居:本自《楚辭》名篇《卜居》,字面意思是選擇居住的地方,實際是借用屈原對人生道路的抉擇。
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錦江上游一段,杜甫結草堂於溪畔。溪,一作“之”,一作“流”。
水西頭:浣花溪由西向東流,水西頭即在溪之上游。
主人:指當地的親友,或指劍南節度使裴冕,或是詩人自稱,未詳。
為卜:即行卜。為,即施行;卜,選擇。
林塘:指樹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
幽:僻靜,幽雅。
出郭:雙關語,喻作者避難入蜀,遠離了政治漩渦。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
少塵事:沒有俗世打擾。塵事:塵俗之事。
更:另外。
澄江:清澈的江水,這裡指浣花溪。澄,清澈靜止。
銷:消除。
客愁:行旅懷鄉的愁思。
齊:一齊。
鸂鶒(xī chì):水鳥名,形大於鴛鴦,而多紫色,好並遊。俗稱紫鴛鴦。
對:共,同,合。
沉浮:在水上出沒。
東行萬里:即向東行駛萬里。
堪:能夠、勝任。
須向:需要前往。須:應當;向,前往,去。
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杜甫青年時期曾南遊昊吳越(今江蘇、浙江一帶),到過會稽(即山陰)。

參考資料:

1、張忠綱,孫微 編選.杜甫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151-152 2、莊瀟 編著.唐詩開卷 王維、李白、杜甫帶你步入唐詩世界.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5年:126 3、姜海寬 主編;孫憲周,杜保才 副主編.杜甫詩歌選讀.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377-379 4、黃勇 主編.唐詩宋詞全集 第2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690

賞析

  此詩首聯寫出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並透露出選擇在此處營造的原因:浣花溪碧水蜿蜒曲折,繞著草堂潺潺流過,花草樹木鬱鬱蔥蔥,環境幽靜,令人沉醉。在幽靜的地方居住有兩大好處:一是少煩擾,二是洗客愁。這正符合詩人當時的狀態。

  頷聯從人的角度詮釋“林塘幽”,實際上是寫出了為什麼要選幽靜的地方的理由,比首聯遞進了一個層次。那裡離城區遠,出了城郭就少了許多凡塵俗事的煩擾,而且那裡還有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滌遠客的憂愁。澄清的江水靜靜地流是自然之境;“消客愁”則是情感的流露。

  頸聯則從物的角度寫出“林塘幽”之情狀,在這樣的環境裡可以陶冶情操,修養性情。許多蜻蜒點水,都是自由地上上下下。鸂鶒戲水,成雙結對,時浮時沉,悠閒自在。以動物之動來襯托林塘之幽,幽中有生氣。此情此景,讓詩人頓覺先前漂泊輾轉的疲憊一掃而空,忘卻了俗世喧囂帶給他的煩惱,自然引出尾聯的“乘興”。

  尾聯寫詩人的內心想法,在這地方居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從這裡出發可以乘船順長江之流直下,直達山陰。詩人很想東行萬里去山陰,效仿王子猷雪夜駕舟訪戴安道。但詩人可能並非真的要拜訪誰,或許詩人已經厭倦了煩囂的現實生活了,想要去訪道尋仙;或許詩人要訪自己的朋友,對他們的幫助表示感謝。總之,詩人在經歷人生動盪後,憧憬隱居與安逸。

參考資料:

1、莊瀟 編著.唐詩開卷 王維、李白、杜甫帶你步入唐詩世界.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5年:126 2、童昌森 著.無離齋閱讀筆記.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6年:124 3、倪琪 著.園林文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年:199

創作背景

  此詩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開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時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達成都,在草堂寺暫時居住了一段時間。詩人在親友的幫助下籌劃在寺旁空地營造草堂,有了安身處所,喜不自禁地創作這首詩,以表達避俗野居的樂趣。   

參考資料:
1、張忠綱,孫微 編選.杜甫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151-152

2、蘅塘退士 著;崇賢書院 釋譯.圖解唐詩三百首.合肥:黃山書社,2016年:184

賞析

  此詩首聯寫出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並透露出選擇在此處營造的原因:浣花溪碧水蜿蜒曲折,繞著草堂潺潺流過,花草樹木鬱鬱蔥蔥,環境幽靜,令人沉醉。在幽靜的地方居住有兩大好處:一是少煩擾,二是洗客愁。這正符合詩人當時的狀態。

  頷聯從人的角度詮釋“林塘幽”,實際上是寫出了為什麼要選幽靜的地方的理由,比首聯遞進了一個層次。那裡離城區遠,出了城郭就少了許多凡塵俗事的煩擾,而且那裡還有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滌遠客的憂愁。澄清的江水靜靜地流是自然之境;“消客愁”則是情感的流露。

  頸聯則從物的角度寫出“林塘幽”之情狀,在這樣的環境裡可以陶冶情操,修養性情。許多蜻蜒點水,都是自由地上上下下。鸂鶒戲水,成雙結對,時浮時沉,悠閒自在。以動物之動來襯托林塘之幽,幽中有生氣。此情此景,讓詩人頓覺先前漂泊輾轉的疲憊一掃而空,忘卻了俗世喧囂帶給他的煩惱,自然引出尾聯的“乘興”。

  尾聯寫詩人的內心想法,在這地方居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從這裡出發可以乘船順長江之流直下,直達山陰。詩人很想東行萬里去山陰,效仿王子猷雪夜駕舟訪戴安道。但詩人可能並非真的要拜訪誰,或許詩人已經厭倦了煩囂的現實生活了,想要去訪道尋仙;或許詩人要訪自己的朋友,對他們的幫助表示感謝。總之,詩人在經歷人生動盪後,憧憬隱居與安逸。

參考資料:

1、莊瀟 編著.唐詩開卷 王維、李白、杜甫帶你步入唐詩世界.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5年:126 2、童昌森 著.無離齋閱讀筆記.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6年:124 3、倪琪 著.園林文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年:199

創作背景

  此詩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開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時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達成都,在草堂寺暫時居住了一段時間。詩人在親友的幫助下籌劃在寺旁空地營造草堂,有了安身處所,喜不自禁地創作這首詩,以表達避俗野居的樂趣。   

參考資料:
1、張忠綱,孫微 編選.杜甫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151-152

2、蘅塘退士 著;崇賢書院 釋譯.圖解唐詩三百首.合肥:黃山書社,2016年:184

詩人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