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輕生是出於何種心理
近日,有心理健康專家指出,大學生輕生的事件有增多的趨勢,而且很多大學生心理都存在一些問題,社會各界以及國家政府都應該更加重視一些。那麼,大學生選擇輕生,到底是出於哪些異常心理呢?小編這就來告訴大家。
固步自封的大學教育
自古以來都說:教書育人,但現在的大學中,教書很多,育人卻不夠,特別是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談理論,不著實際,沒有進入到學生的心靈,如今大學生的思想,實際上已經是一片蒼白虛無的荒漠。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的革新的速度,大學生要適應社會,適應將來,就必須要求大學教師們認真的分析大學生的心理和社會實際之間的關係,尋找到他們將來融入社會的切入點,這是思想教育的關鍵,但是,這樣的工作,我們大學教育做了多少呢?擴招、擴招!生源擴招了,你們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擴招了嗎?
不完善的大學生就業制度
現在的就業市場實在混亂,對大學生就業缺乏統一的保護規範,前些日子就有600元底薪聘請大學生的,我們還經常看到出一些詭異的招聘題來考驗我們大學生的,甚至還出現了招聘單位問人家有沒有物件的新聞,這些招工方式簡直是歧視。如果大學生就業市場規範了,他們能夠平等的競爭,那麼他們的心態就會處於一種平和的狀態,就不會走向極端,大學生自殺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未來失去信心的表現,之所以失去信心和我們現在的就業市場混亂有很大關係。
壓力導致精神抑鬱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26歲的衡陽籍在讀博士生孟懿從研究所教學樓7樓縱身跳下,打亂了研究所工作人員在一樓會議室的學習,也奪走了他自己年輕的生命。他在遺書中稱自己的自殺原因是“厭世,想偷懶,精神抑鬱。”他還在遺書最後說:“雖然上天想挽留我,但我已經是箭在弦上了”。他選擇不歸路的原因是研究所科研壓力過大。別說讀博士的,大學生學習壓力大的情況比比皆是,考研、考碩、考碩博連讀,雖然沒壓力人才很難培養出來,但是可不可以考慮一下學生的承受能力。他們就像高速轉動的馬達,頂著千萬斤的金屬支架,金屬都有疲勞的時候,何況是人?
小編認為,現代社會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是備受父母溺愛的,與很多70後、80後不同的是,這些孩子沒有經歷過貧窮,沒有受到過什麼挫折,因此心理承受能力會非常脆弱。而進入到大學後,競爭十分激烈,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學生就會產生輕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