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主題演講稿

  黨的報告提出,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聽起來好像很深奧、很抽象,其實,它的內容很明確、很具體。它就體現在社會成員的具體行為中;體現在現實生活裡,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它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於一身;融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和友善於一體。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和共同追求,各行各業、各類人群無一例外。做為一個國家的公民,責任是熱愛、建設與奮鬥;做為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就是應該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不玩忽職守;做為一個學校的學生,責任是努力與發展……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作為國家未來的希望,樹立偉大的夢想併為自己的理想而艱苦奮鬥是每一個學生義不容辭的義務,也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不可或缺的理念。黨和國家歷來把希望寄託在青少年身上。建國初期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寄語我們青少年一代“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上八、九點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我們要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和革命傳統,在時代的機遇和挑戰面前,把握時代的脈搏,跟上時代的步伐,認清時代賦予自己的歷史使命,做好承擔歷史使命的準備,努力使自己成長為優秀建設人才。在新的歷史時期承擔起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重任,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們是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我們是品得高尚、意志頑強的新一代;我們是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將來的國家建設需要我們,我們現在要努力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共產主義信念,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到理想遠大、信念堅定、品德高尚、行為文明、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勇敢地承擔起肩負的責任,我們要在社會建設的舞臺上用今天辛勤的汗水,創造明天的輝煌,讓中華民族像時代的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謹作為教師代表在這裡作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演講。首先,對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如何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是引領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指標,它為當代大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瞭努力方向,提供了發展動力,明確了基本途徑。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什麼現實意義?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又該做些什麼?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20XX年的11月,黨的報告又首次以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倡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的要求和基本方向,體現了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願望和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一旦被大學生認同和踐行,必然會轉化為一股強大的物質力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利於和諧文化、和諧社會的構建。同時,在各種價值觀念相互交織、碰撞,相互發生影響和大學生中出現思想困惑、信仰危機、道德失衡的背景下,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大學生在多元價值觀念中明辨是非善惡,堅定信念,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者、繼承者和實踐者。大學是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90後的我們,承載著國家的新希望,因此,我們應該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學習是我們當代大學生的第一要務,明白我們身上所肩負的責任。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體來說,應該做到:樹立愛國情懷,弘揚民族傳統精神;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提高理論水平和理論聯絡實際的實踐能力,做一個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人民的人;樹立遠大理想,為實現夢想不斷付出;注重和密切聯絡集體,使集體更好的服務於社會和人民;付諸實際行動,在實踐中學習成長並勇於實踐。

  我們當代大學生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歷史的責任,我們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建設者。我們一定要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它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適應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不辱歷史的使命。

  最後,希望同學們能樹立理想,堅定信念,承擔責任,努力奮鬥,在生活和學習中更好的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篇3

  尊敬的XX:

  古今中外,對平等的追求是每個社會,每個人的共同理想。從唐代著名史學家吳兢的“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到法國大革命平等的思想,再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始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但在現實中,人人是註定生而不等的,也是絕對不會平等的。隨著誕生便存在的影響因素,如基因,家境,地域,以致於時代,都是千差萬別的,影響著我們的一生。同時,也正是這種不平等,塑造了我們多樣,而富有生命力的社會。就像一個魚缸,有的魚在上層遊,有的魚附在底層,這個魚缸才會多姿多彩。所以,在客觀上,差異是註定的,也是必需的。那麼,我們追求的平等又是什麼呢?

  正像《世界人權宣言》所說:“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也就是說,不論你生在魚缸的哪塊石塊下,追求幸福的權利,贏得尊重的權利,以及回報這個魚缸的義務等,都應是平等的。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社會制度與人格的平等。

  在社會層面上,平等,是對每個人生存的權利與狀態的保障,是一種制度上的平等。比如九年義務教育,他讓所有孩子都能夠平等的享受受教育的權力。若沒有他,也許在偏遠貧窮的地方,教育仍將是貴族的特權,貧者永世貧窮。而我們的父輩,又有多少不是從外地,從一個村鎮裡通過常人不及的努力通過高考而來北京的呢?這也充分證明了,良好的制度是保證平等的客觀要素。客觀的差異是完全可以為自身的努力所填補的。

  而人格的平等,應該是不被外界和客觀因素所影響的。它是不分地域,不論朝代更迭的人性的終極追求。“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世代傳頌的友誼佳話。伯牙官任上大夫,在江邊撫琴偶遇砍柴而歸的樵夫子期,“巍巍高山,洋洋流水”。音樂,驅使兩個素未謀面身份相差巨大的人,剛一相遇便向那渺渺樂音一般,在雲上相知。直忘卻了這世俗的貴賤。只有平等的人格,才鑄就了這段純粹的友誼,才讓靈魂最真誠的交流。

  人格的平等,建立在尊重之上。即要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高貴的靈魂。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體現了傳統社會中人們為了保全人格的平等寧願捱餓,也不接受嗟來之食,哪怕危及自己的生命。也正是伯牙對人格的尊重,才留下“千古知音”的傳說,留下了心靈交往中最動人的一曲。在交往之中,我們首先要懷著尊重的情感;有了尊重,才有平等的交流,才可以發現每個人的閃光點;體會每個人帶給自己的感動,相知相惜,完善自己。

  平等的社會往往可以塑造平等的人格,而只有平等的人格才會形成一個平等的社會。而這一切平等的追求,都是建立在修身之上的。我們不應再抱怨差距,要做的是相信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跨上更高的平等的臺階。讓我們,從今天起,懷著尊重的態度看世界,秉著平等的心與人交往。我們的內心將處處萬物生長,百花齊放,像司馬光所說的:“平而後清,清而後明”的和諧大同,清明太平的盛世,也就真正的到來了。

  謝謝大家!


看完“”的人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演講稿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講稿800字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講稿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講稿

5.精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講稿